《影响世界的25位商业领袖》 第 1 章 ------------------------------------------------------- 本书由www.biqugedu.com【浮夸丶】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言序言 拉开“揭榜”的序幕 2004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榜在北京首次推出了“中国名人榜”,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喊冤、质疑、发飙、怒斥,什么反应都有,而公众对这个排行榜也提出了种种疑问。其实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这种榜单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与美国公共电视台晚间商业报告栏目共同举办的25年来最有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导人评选活动,从全球700多位人选中遴选出25人,其影响力和权威xìng,远远超过《福布斯》的名人榜。因为这是由全球200多位沃顿观察员,根据以下5项标准进行评选的。 1. 是否有崭新又可获利的创想; 2. 是否通过商业上的成就来推动政治、民间或社会变革; 3. 是否创造了新商机或充分利用现有商机; 4. 是否对企业或产业带来重大变革; 5. 是否能激励甚至改变他人。 25位入榜的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谱出一方传奇,他们都展现了各自独特或共通的领导特质。25位名人中,13位是企业的创办人,5位是投资大师,5位是专业经理人,1位媒体人,1位是管理大师。自1979年以来,这25位领导人都是全球富豪百名排行榜中的常客,他们都是事业成功而且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上榜人选绝大多数是美国企业领导人。影响力同样举足轻重的欧亚企业领袖不见入榜,也许稍显嫌美中不足。 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鼓吹此榜单的权威,只是借这个榜单去了解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着这么一批人,他们是成功的,他们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想告诉读者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人类都能凭借勇气、智慧、决心和胆量排除障碍,取得成功。我们要说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鼓舞着我们,使我们感到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都可能成功。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我们抓住时机。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故去,有些人却仍年富力强,仍在从事各自的事业,寻找下一个新的机会。就是这句话:我们都要成功,不是吗?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直白,甚至可以说庸俗,但却是真实的。 从被誉为“股神”的投资大师沃lún巴菲特,到从脱口秀主持人转型媒体女大亨的欧普拉温弗莉,从美国最大RJR食品烟草公司的老板摇身变为让IBM这头大象“跳舞”的路易郭士纳。本书将带你领略榜上最有影响力的25个企业领导人。 专家评选组考察了 25 年来这些人在企业迅猛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足迹。在选出的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中,有些人创造了伟大的技术,有些人则抓住了最新出现的机遇。举例说,技术使 19 岁的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革新了个人计算机的销售方法,使他能够从得克萨斯州的学生宿舍中向 IBM 发起挑战。有些人就是从一个瞬间迸发出的点子入手,并把它变为现实,比如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一天在开车途中,一个点子浮上脑海:为什么不办一个网上书店,用崭新的方法销售图书和CD光盘呢?说干就干,1995年7月,在西雅图贝尔维尤(Bel levue)自己的车库中,亚马逊公司开张了。有些人则以他们非凡的智慧赢得我们的尊敬,比如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校澹簦澹 F. Drucker云湓诠芾砹煊虻慕艹龉毕祝允廊擞凶派钤队跋欤蛔鹞按笫χ械拇笫Α薄跋执芾碇浮薄 这份榜单上的人物有些是博士,有些连高中都没有上过。有些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有些则在贫困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大多数人有过失败,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入选人物既有名满天下的比尔盖茨拢椋欤 Gates灿忻拦畲⒈肝被嶂飨住じ窳炙古耍ǎ粒欤幔 Greespan)。史蒂夫乔布斯 樱簦澹觯 Jobs裁衅渲校蛭窍M⑾硎芎透谋涫澜绲钠笠导业呐枷瘛;辜堑盟衅赴偈驴衫止荆ǎ校澹穑螅椋茫铮┑脑己病に箍饫铮ǎ剩铮瑁 Sculley)时说的那番话吗?根据硅谷的传说,他是这样说的:“约翰,你是想竭尽余生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瞧,乔布斯把经商变成了时髦的事。 玫琳凯艾施(Mary Kay Ash)女士的事业开始于一般人认为应该结束的时候,那时她已经45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fù女很歧视,当时女xìng和男xìng同样工作,薪金往往只能拿到男xìng的一半,这令玫琳凯很愤怒。更令玫琳凯气愤的是无论她工作怎样努力,表现多么优异,她却被男xìng主宰的世界拒之门外。1963年当她出差回来时,发现自己手下的男助理居然被提升到比她更高的职位上,她愤而辞职。在达拉斯的一个只有500平方英尺(约46平方米)的店面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凭着她坚定的决心、努力的工作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公司从一家小型的直销公司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美容保健品直销企业,“玫琳凯”也成为美国面部保养品以及彩妆品销售得最好的品牌。玫琳凯公司三度被评为“全美100家最值得工作的公司”,同时也被列为最适宜fù女工作的10家企业之一。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他从一间电话亭大小的办公室起家,资金比大多数人去娱乐场所享受一夜良宵所花的钱还少。而现在他的企业王国触角遍及婚纱、化妆品、航空、铁路、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最近更跨入手机、电子消费产品领域。在介绍赫伯凯勒赫(Herb Kelleher)的文章中,我们描述了一位藐视陈规而开创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的精明商人,这家公司可能是美国经营得最好的航空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他树立了尊重员工和提高忠诚度的新标准。 而美国汽车界巨人李艾科卡(Lee Iacocca),被福特二世开除之后加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使濒临破产的公司起死回生。 还要说的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学者,在榜上列出的所有标准之中,他将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影响。他就是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孟加拉国格莱明银行裕瑁 Gremin Bank拇窗煺摺K囊惺且恢执壬剖乱担ㄏ蚱睹裉峁┪蘩⑿《畲罘瘢镏独Щ通过自力更生就业脱贫。这种小额信贷模式,既扶持了真正的贫困农民,又创造了极高的按时还贷率。他说,未来“格莱明工程不仅要在孟加拉,而且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绝对贫困”。现在,“格莱明工程”已经扩展到世界六大洲60多个国家,他的梦想正在实现。 如果要为这些领导人找出一项共同的特质,评选专家一致归结为是“韧xìng”(tenacity)。这些企业领袖与创业数年即脱手变现、不断另起新事业的“连续创业家”(serial entrepreneur)截然不同。潘迪亚指出,他们都有长期愿景,不论事业是起是伏,高潮低潮,这些领导人始终坚持与企业同在。这种坚持的韧xìng,为他们的企业创造了成功,也让他们作为领导人的影响力更加历久弥新。 知名领导人、沃尔玛百货创办人山姆沃顿的影响力,则在于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可观的价值。老沃顿从阿肯色州一家小杂货店起步,以“天天低价”、“顾客满意”做为经营哲学,40年后,不仅打造出全球零售业霸主,更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 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影响力,在于创造股东价值。尤辛姆估计,1981年韦尔奇上任时,通用的总市值不过130亿美元,到了2001年他退休时,通用已成为市值高达5500亿的超级企业集团。 但韦尔奇的影响力不只是让通用股价翻涨40倍,尤辛姆指出,韦尔奇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发掘和培育了其他领导人。韦尔奇是最优秀的领导人,他常说自己既不会做喷气式飞机引擎,也不懂旗下NBC怎么做电视节目,但他就是很会找领导人才,给他们资源以达成目标,达不到目标的就请他们走路,就这样,他建立起一支超级领导团队。 好了,让我们暂且打住,正式向您呈现榜单。 第一部分第1节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微处理器之王 如果被人问起2000年全世界谁最有名气,也许你会回答是香消玉陨的戴安娜王妃、令全球领导人谈之色变的克隆绵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或是靠打两个喷嚏就使全世界股市风起云涌的美联储主席艾lún格林斯潘。不过,美国《时代周刊》的权威回答是安迪格罗夫。新世纪伊始,格罗夫急流勇退,卸下了英特尔桑睿簦澹欤镜模茫牛现拔瘢拿屯炊煌粕狭酸鄯濉 新世纪是网络和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电脑大众化以前的生存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就算一万个比尔盖茨也一样无力回天。同样地,没有安迪格罗夫,也就没有今天的英特尔。从1987年接过英特尔的CEO接力棒之后,他不断以打破传统、挑战现有逻辑的战略思维,使微处理器这颗数字革命的心脏强劲跳动,激dàng着世界的命脉。 千禧之年,他的急流勇退,也许正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可是还有谁再能拥有他那样改变世界的能力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淘金记 很多人都早已忘记,在美国风生水起的安迪格罗夫,却是个纯粹的匈牙利人。 1936年9月2日,格罗夫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乔治是个牛nǎi销售商人,爱jiāo际、好相处、很有头脑,很早就辍学并自学商业和会计知识,对牛nǎi经营和服务更是得心应手。母亲玛丽娅则在图书馆工作。 格罗夫住在一个老旧的两居室公寓里,从小就被冠名为“资本家的儿子”,还因为犹太人的身世而备受欺辱。 4岁那年,布达佩斯流行猩红热,小格罗夫也被传染了,险些一命呜呼。至今,他还记得自己在医院醒来时的感受:“我一定是死了,躺在坟墓里看天空。”虽然最终保住了一条小命,但高烧留下了后遗症:格罗夫耳膜由于中耳感染而破得像个漏斗,迫使他不得不使用助听器。 接下来的经历是他多年来几乎从不言及的隐私。二战开始了,东欧的犹太人都像清晨的雾一样消失了。格罗夫的父亲于1941年失踪,多年后终于活着从战场上回来,但已身患残疾。 1944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8岁的格罗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幸运地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 格罗夫自幼天资敏锐,兴趣广泛,歌剧、文学甚至化学,他都有所涉猎。可是时值二战,就在他正痴迷于与同学一起排练一场爱情凶杀戏的时候,前苏联军队进驻东欧,20岁的他毅然乘军舰逃往美国。 刚刚在伯克力的一个小小的单身公寓里安身的格罗夫,却马上被充满未知的新鲜气息的美国吸引住了。他相信这是一个淘金的时代,自己的命运会在这个神奇的大陆上发生惊人的变化。 在财富和机遇来临之前,丘比特之箭率先shè中了格罗夫。1957年夏天,同样来美国避难的美貌女子伊娃与格罗夫一见钟情,转年便结了婚,从此相守相伴,再未分离。 另一方面,格罗夫靠居住美国的姨夫相助,幸运地进入了师资强大、有“移民们的牛津大学”之称的纽约城市大学。不过由于语言不过关,以致每次下课他都要用大量时间查字典,以便弄清课程的内容。此外,因为孤身在外,经济上则靠课余在移民疗养院打工来维持。 即使处在如此困境,天xìng聪慧的他仍然在第一学期拿到了全A的好成绩,他的导师不禁惊呼:“看来饥饿对人的成长的确有好处!” 就这样,一面打工养家,一面刻苦攻读,踏上美国土地的第7个年头,格罗夫拿到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化工博士学位,毕业后顺利进入快捷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研发部门。工作5年后,又重回柏克莱任教。 话分两头,当时在快捷公司与格罗夫共事的同僚里,恰恰有葛登摩尔(Gordon Moore),导致了半导体业革命的“摩尔定律”便是此人的天才预言。有这样的才干,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1968年,摩尔和另一位伙伴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脱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 章 了快捷,打算自己单干。他们排除了很多专业人才,却去请从来没有制造业经验的格罗夫出山。 不出意料,三个人果然合作无间。声望高、公关好的诺伊斯提出远景规划,头脑一流的摩尔来想点子,雷厉风行的格罗夫负责执行。 从此格罗夫的事业开始明朗化,一条通往成功的淘金之路就此向这个勇敢的逃亡者展开。 一句话拯救英特尔 虽然加入英特尔三年后,格罗夫就已经全面接手公司的大部分事务,但正式走向前台,还是在1976年。从此他就以偏执狂般的工作热情、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从8086、80286、386、486、奔腾等系列芯片的开发与市场推广方面入手,开辟了世界计算机产业的新时代。 1982年,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缓慢,他果断地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要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到班的人都得在专门的记事本上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格罗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格罗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 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凡纳尔在20世纪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他说:“格罗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xìng,没有答错的机会。” 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于此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可是格罗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 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严重。好在格罗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 1985年的一天,格罗夫与多年的老战友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 格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1986年,公司按照格罗夫提出的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毅然把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转到微处理器上去。从此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没有了用武之地,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10倍速的力量 一直以来,格罗夫尽力地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免受其他人的侵害,而且要求他的手下也必须这样做,但对公司的危机感绝对不会使他的热情降低。 格罗夫一直认为,偶然的“某一点”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决定xìng的后果,它们通常是不受管理人员主观意志影响的。比如大河之水,如果潮汛到来,就会变成流速10倍于往日的狂暴大浪。 他指出, 在通常的管理活动中,最容易发生此类变化的要素大致有如下6类: 1. 现有竞争者。 2. 补充者。(同一商业系统中的其他公司,例如软件供应商和对应的硬件制造商) 3. 消费者的能力。 4. 供应商的计划。 5. 以其他方式完成现有业务的可能xìng。 6. 潜在竞争者的能力。 但格罗夫还是没有预料到真正的致命危机是什么。 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格罗夫和英特尔置于生死关头。 在格罗夫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94年11月22日。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这时电话铃响了,传播部的领导有急事找我,说CNN将派人来公司,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缺陷问题。这事就要闹大了。” 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忽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英特尔的雇员心神不宁,甚至感到恐惧。 但格罗夫的冷静战胜了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部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 庆幸的是,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格罗夫的xìng格和气质救了自己。 以更快的速度应付突然出现的致命事件,这就是格罗夫对10倍速概念的最完美诠释。 恐惧也是健康的 重视纪律的格罗夫,塑造了英特尔独树一格的管理风格。从制造、工程到财务,甚至销售,每件事都有清楚的规范,甚至连公司留言都分为“背景资料”和“重要资料”等不同等级,人人都依此标准而行。 格罗夫扮演强硬派的角色,正如他的部下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 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宜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安迪正好擅长这一手。” 一次格罗夫甚至对一位女员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会打断你的腿。” 格罗夫一旦谈到工作,其滔滔不绝的陈述,一如在柏克莱讲台上授课时一样细心清楚。接任CEO工作不久,格罗夫已换了不少秘书,多少反映出他严谨精确、不易共事的xìng格。不过,苏珊麦克弗兰德最终赢得格罗夫的信任,他称她是“Her Majesty Operations Secretary”,意为“营运秘书女王”。 据苏珊回忆,当她初次应聘格罗夫的秘书职务时,看见他办公室墙上挂着十几张图表,用不同颜色的笔填满数字与曲线,虽然复杂却井然有序。尽管办公室昏暗、狭小,但桌面上与地面异常整洁,各项文件档案分门别类。 这第一印象并没吓跑苏珊,她钦佩地说:“格罗夫要求他的部属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工作,他把每个人都逼得很紧,但是,他永远以身作则、逼自己更紧。” 格罗夫那严谨的科学训练背景,使得他相信运用标准化的方式,就可以使工厂以最低成本运作,既然当时半导体生产苦于无法提高效率,那么,尽可能降低成本便能为公司带来最大利益。格罗夫将此概念化,成为他称之为“英特尔汉堡”(Mc Intel)的行动方案。格罗夫鼓励员工撰写工作手册,将所有原材料、工厂设备、cāo作步骤都写进去,就像在世界各地麦当劳分店可以买到相同口味的汉堡一样,格罗夫希望英特尔各个工厂的产品亦能一致化。 英特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开放自由的文化,人人可以公开讨论任何困难或成就,提出问题的人并不会因此受到责难。这种做法的确能够刺激团队深入问题,并寻求解答。 格罗夫自己从未享有特权。虽然身为最高主管,他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其他同事一样在7平方米的隔间内上班,每天一样在停车场里为找车位而兜圈子。 “疼痛是健康的,它警告你的身体有问题了;恐惧也是健康的,它让你脱离安逸,勇于面对挑战。”在战胜了癌症以后,又一次受到命运之神青睐的格罗夫这样说道。 不寻常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把安迪格罗夫带到了适当的行业。沃顿评选组评论其为:正确的心态。现代计算机不能没有微处理器,英特尔也不能离开格罗夫的领导。格罗夫在匈牙利斯大林式的孩童时期形成的坚强的天xìng,使他在少年的时候逃到纽约。那段经历给了他在选择中成功的决心和动力,英特尔就是他的选择。他并没有选择传统的芯片制造。这有创造xìng的一击来自格罗夫,在芯片上,有“Intel Inside”的品牌标志。这个品牌运用在世界上80%的计算机中。“Intel Inside”成为本产业的黄金标准。格罗夫的一生没有选择失败的路。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有一章被他称为“让混乱统治:走出旧的惯例,带来新的视野”。 第一部分第2节 在需要之前改变 全球第一CEO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全球第一CEO。 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起,在短短20年时间里,通用电气的市值达到了45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10位提升到第2位。 他所推行的“六西格玛”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 同时这位锐意改革的管理奇才还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和cāo作系统,该系统依靠一种扁平的、“无边界”的管理模式,一种对人的热情关注以及一种非正式的、平等jiāo流的风格,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成熟企业的痼疾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道路,他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令人仰慕的商界领袖,CEO们争相效仿的偶像人物。 作为通用电气的领导者,他在20年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发现有想法并有能力实现想法的人,并且建立起有利于培养人们产生新奇想法的制度。 21世纪的商业传奇 1935年11月 韦尔奇生于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 1957年 获得马萨诸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 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韦尔奇进入通用电气公司后,随即发展了一个新的部门塑胶事业部,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正当他的努力已经换来不错的回报时,他却决定离开通用公司,因为他自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多。 此时,一位高级经理已经发现了年轻的杰克韦尔奇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给了他一个较高的职位并盛情挽留,韦尔奇因此留了下来,并很快被任命为一个新工厂的总经理而进入了通用公司的行政部门。 1968年 他所领导的通用塑胶事业部实现了1年2 600万美元的盈利。 1971年 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他勇敢地接受了“一年4个亿的销售额”这个挑战,而且赢得了这场挑战的胜利。 1973年 通用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在他促成一个投资商业的战略计划后,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0亿美元。 1979年8月 韦尔奇成为通用公司副董事长。此时,通用电气的前任CEO即将卸任,对于下任CEO人选有7个人,韦尔奇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小,资历也是不足以和其他人相比的。但他是一匹有超强实力的黑马,他以独特的领导气质、不知疲倦的努力以及他的坚强和自信享有崇高的声誉。 1981年4月 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美国最大而且最著名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 此时的通用电气还保持着25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的利润,市场价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0。作为拥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公司,通用电气是全美企业界的典范,其领导层的管理方法,还作为一个经典实例被收录于全美各大经济院校试用的各种畅销的管理教材中。 但是这时美国的制造业利润已经日益下降,而通用电气却依靠其传统的电机和电子制造业获得总利润的80%,这意味着通用的前途已经出现危机,想要继续发展将困难重重,甚至是如果仅仅延续通用的传统,要保持现状都成为不可能的事。 悠久的历史同样也造就了庞大臃肿的人员和机构,形成保守而效率低下的官僚体制,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通用公司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 通用公司经营着350家事业部,却只有照明、电力系统、电力发动机等少数几家在同类市场上居于领导地位,更多的事业部只是通用沉重的包袱。 杰克韦尔奇此时入主通用电气,他和他的通用电气公司面临的都是一次抉择。 他再次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经过20年的努力,如今已有12个事业部在其各自的市场上独占魁首,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500强。 在韦尔奇的领导下,公司一路迅跑,并因此连续4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美最受推崇公司”。 创新与变革 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其创始人是著名的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他于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1892年,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 从1981年以来,在韦尔奇的领导下,对公司战略进行了一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3 章 列的改变和重新定义。公司的主要战略观点由韦尔奇在上任后的几个星期内清楚地表述出来。这些观点包括:公司成员在其从事的所有行业中成为最好的一个或两个之一;在公司内分享技术和专业秘密;通过文化改变以及打破官僚主义,释放出员工的能量。 “成为最好的一个或两个之一”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它要求通用公司的所有成员要么成为其所在领域的领先者,要么退出。自从80年代以来这条标准的执行导致了公司成员的很大变化。通用公司在医疗设备、金融服务、照明和广播等领域内独自建立合资公司而成为领先者。例如,1993年,通用公司的航空业务与Martin Marietta合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电子公司;和总部在爱尔兰的GPA的合作使通用公司成为世界航空租赁业的领导者。 放弃的业务包括“犹他州国际”所从事的自然资源开采业,和消费电子行业。通过对这些公司的调整,通用公司在几乎它所从事的所有行业中成为领先者,并通过母公司的管理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韦尔奇坚信达尔文主义是市场竞争中亘古不灭的真理:种群中只有最强壮的角马才能躲过猎豹的捕杀;市场中只有最强壮的企业才能生存。如果某项业务不能做到数一数二(Number OneNumber Two),那么对不起,关闭它或卖掉它。 根据其著名的“感冒理论”,韦尔奇认为,如果市场中数一数二的企业出现了“感冒”的症状,那么排在第4、第5位的企业将会得癌症。为此,他不断地关闭或卖掉那些“爷爷辈”的、甚至是标志xìng的业务和部门仅仅是因为它们不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买入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企业干什么不重要,要紧的是能够做到数一数二。 韦尔奇是重视结果的,这样才有了今天通用电气的数一数二,才有了“美国最受倾慕的公司”、“世纪公司”和“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分别为《财富》、《时代》和《金融时报》溢美之辞)。对于他来说,如何将通用公司带入一个能稳步前进的上升轨道比实现巨额的利润重要得多,尽管后者是实现前者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能够将通用电气调整到这样的轨道上,他实施了一系列的“革命”人们称之为“大bàozhà”(虽然最近人们对这个词有些过敏,但仔细想想,已没有更恰当的形容词了)。 于是,韦尔奇首先着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将原来8个层次减到4个层次甚至3个层次,并撤换了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此后的几年间,砍掉了25%的企业,削减了10万多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卖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资产,并新添置了180亿美元的资产。 通用公司有时用一个令人费解的词“整体差异化”来描述自己。这个概念的实质是:在不同成员之间jiāo流思想和实践经验。“整体差异化”意味着我们在不同的成员之间分享观点,发现先进技术的多种用途,通过人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调动来开拓视野,积累广泛的经验,韦尔奇说:“通用公司的多样化创立了一个创新思想的宝库,它属于每一个成员,开发它既是我们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1985年,公司重组成为13个独立的事业领域,例如,航空发动机、照明等主要设备。韦尔奇同时也鼓励在不同领域间分享好的实践经验。在最高层,这些事业部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领导,每个季度都在公司的经理会议上相处一天半,讨论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但重点放在如何增进低层次上的非正式工作jiāo流。一位通用公司的经理说:“你能在书上看到这些东西,但是你在与其他部门工作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些,然后你知道在通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可以得到什么。”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通用公司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一种被称为“Work-Out”的活动。 “Work-Out”是一种活动,将公司不同部门、级别、职位的员工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和决定如何改善公司的职能。一开始集中讨论区分和去掉官僚主义障碍,如不必要的会议、报告和程序。结果,这场运动使所有员工开拓了视野,并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公司运转得更好。在每一次Work-Out会议上都要求高级经理们或者接受当场提出的建议,或者明确表明他们的立场以及何时做出决定。 这样做是为了使所有员工思考更好的工作方法,并表明他们的建议被认真地对待及执行,防止“顺从那些从大公司的重要部门提出的建议”。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无边界”的行为模式,在这种行为模式下,通用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可以一同工作,而不管那些传统的职能分工、等级或业务范围。 推进Work-Out和无边界活动源于韦尔奇的个人信念,他认为在大公司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创造xìng和热情,如果母公司的管理方式能解放它们,将在竞争中取得决定xìng的优势。韦尔奇称Work-Out活动提高了通用公司的生产率,同时也认为它改善了顾客的反应。由于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人们对Work-Out的怀疑已经消失。这场活动抵挡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大衰退,从而在公司中扎稳了根。 在保持公司战略所依赖的核心价值的同时,从1981年开始,通用公司又引进了对公司成员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这些改变已经修正了公司战略,使通用公司成为一个成功的跨行业的集团。 在韦尔奇的价值观中,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他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通用公司永远推崇3个传统,即坚持诚信 注重业绩 渴望变革。诚信是人之本,也是企业之本,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不会因为规模大而害怕变革,而是主动出击,利用企业规模优势,勇于冒险并尝试新事物。 不断变革的承诺使得通用100年来一直愿意尝试新事物,总愿意进行变革。有成功的事情,但那是过去的成功,通用并不感到满足,而总是从新、从头做起,这就是通用电气对变革的承诺。 通用大力对人才进行投入,而且推崇良好的、以业绩为主的企业文化。大胆抓住每个机会应对每个挑战,不断追求更快、更好。这些就是通用电气的文化精髓。 一般说来,企业内部变革按照困难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和文化革命。韦尔奇正是从这最难的文化革命入手,他为通用带来的质的变化是树立了“学习型文化”,无论这种学习是“干中学”(learn by doing),还是“看中学”(learn by watching)。 从上任之初烧掉公司奉为“宝典”的5大册公司指南,到不拘一格地召开“听政会”、实施网络化和全球化;从对质量管理神经质般的反感,到不遗余力地推行“六西格玛”(Six Sigma)的质量革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杰克韦尔奇到通用电气的第一天起,他的每个毛孔就渗透着“学习”和“革命”。 第一部分第3节 有创新就有代价 有变革就有牺牲,有创新就有代价。韦尔奇也为他的革命付出了代价:无论是他的裁员决定,还是收购或出售公司的决定,总是遭到媒体的大肆攻击和无情嘲讽。 当他在公司内部启动模拟考核评级程序以决定应当解雇谁时,媒体批评他太残忍,并赐予他“强力杰克危澹酰簦颍铮 Jack钡拇潞拧溃退幕褂小爸凶拥保ǎ危澹酰簦颍铮 bomb)。 “这不算是残忍,”韦尔奇说,“虚伪地告诉一个经理‘他20年来干得不错’,然后在他53岁、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时解雇他,这才是残忍的定义。”因为他认为,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人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现实”。 韦尔奇认为,推动公司不断高速发展的两大法宝就是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营运系统。这个营运系统是通用不断学习的企业文化的实际体现从本质上说,就是公司的cāo作软件。公司营运系统的重心永远放在提高公司的业绩上,其采用的手段就是,从通用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的重大举措中吸取最佳的创意和做法,分享这些创意和做法并将它们付诸实施。 这个营运系统的推动力就是通用电气的软xìng价值观信任、不拘形式、简化、无边界的行为和乐于变革。这个体系将使通用的各行各业取得它们在孤军作战的情况下所无法取得的业绩。 韦尔奇的经营理念 当IBM等大公司大肆宣扬雇员终身制的时候,从通用公司内部到媒体都对韦尔奇的做法产生了反感或质疑。 多年后,韦尔奇为当年的决断寻找的理论依据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世界,游戏规则在不断变化。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成为安全的就业天堂,除非它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韦尔奇自豪地说:“在通用,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终身就业,但能保证让他们获得终身的就业能力。” 在管理上,韦尔奇自有他独特的方法,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聚会”、“突然视察”、“手写便条”了。韦尔奇懂得“突然”行动的价值。他每周都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匆匆与比他低好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无数次向公司员工突然发出手写的整洁醒目的便条。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并对公众行为施加的影响。 韦尔奇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他说:“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招揽过来。他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员工,拥抱自己的员工,激励自己的员工。” 作为一个过来人,韦尔奇给公司领导者传授的用人秘诀是他自创的“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即每个部分所包含的人一定是不断变化的。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20%和10%里的人的姓名和职位,以便做出准确的奖惩措施。最好的应该马上得到激励或升迁,最差的就必须马上走人。 以全球公司为师 尽管韦尔奇和通用公司在过去20年达到了空前的辉煌,但韦尔奇却一直强调通用是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要以全球的公司为师。 他说:“很多年前,丰田公司教我们学会了资产管理;摩托罗拉和联信推动了我们学习六个西格玛;思科和Trioloy帮助我们学会了数字化。这样,世界上商业精华和管理才智就都在我们手中,而且,面对未来,我们也要这样不断追寻世界上最新最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通用之所以能成为赫赫有名的“经理人摇篮”、“商界的西点军校”,能有超过1/3的商界名人都是从这家公司中出去的,除了归功于严格淘汰的人才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每一个经理人无时无刻不在自觉地精心雕琢自己,从专业知识到职业技能,从管理手段到说话方式,从画好一张表格到接好一个电话,从写好一个E-mail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目的是随时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 韦尔奇的经营理念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竞争,竞争,再竞争;沟通,沟通,再沟通。可以说,韦尔奇在通用的变革都是围绕着“竞争”与“沟通”的指导思想展开的。 竞争,对韦尔奇而言,已不只是获取成功的必由之路,它更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的工作状态。竞争越激烈,他的生活就越是充实。他认为:“我们每天都在全球竞争战场的刀光剑影中工作。而且在每一回合的打斗之间,甚至没有片刻时间休息。” 对于竞争的价值,韦尔奇表示:美国最繁荣的时刻正是它竞争最残酷的时刻。最残酷的竞争时刻同时却是最令人兴奋、最有价值、最令人感到充实的时刻,因为它是公司拓展疆域的契机。 杰克韦尔奇,人们都称他为“CEO之神”,我们沃顿评委认为,韦尔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焦点式的领导人,他能看清未来,从而确定他的企业该走向何处。韦尔奇于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公司,到1981年,他成为了该公司第8个、也是最年轻的主席和CEO。此时公司市场资本120亿美元。当2001年,他退休的时候,通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市场资本竟达4 000亿美元之巨。但对于韦尔奇而言,钱并不代表一切。沃顿的麦克尤西姆教授认为,他全部的贡献在于领导艺术:“他最擅长的,也是做得绝对正确的就是鉴定领导潜能,将人才依据其各自的领导潜能安置到合适的位置,如果领导不力则迅速调离,为他们的未来领导力的发展着想,到最后,韦尔奇就会拥有一个业内最强悍的领导班子,或者在任何领域都是最强的。” 第一部分第4节 只有一直处于警惕当中,才能度过难关 软件皇帝 对于比尔盖茨,我们甚至不需要再用语言对他的身份进行详细叙述。相信早在几年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4 章 ,这个名字早已fù孺皆知了。曾经有一段时期,很多孩子在厌倦枯燥的学校生活以后,都对自己的父母喊出“我要休学!”这句口号,而作为幌子,他们会熟练地搬出比尔盖茨这个最佳例证。 比尔盖茨的故事当然不是鼓励学生休学,更不是主张“学历无用论”谴淖约憾挤袢险庖坏悖K萌嗣敲靼渍莆涨魇频闹匾浴S当未来,才能获得伟大成功;罔视时势,必然没顶于潮流之中。 一个美国软件工程师曾经在公开场合满怀愤懑地对盖茨说: “我正在找工作。我工作过的两个公司都被贵公司挤跨了,因为贵公司发觉我们的产品很有前途。我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她的梦想是有一个小沙池和一个小秋千。我不敢奢望有一幢您那种豪宅,我只想买一幢带一个小后院的房子。小女儿问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买房子,我告诉她,要等到我有稳定的收入,银行才肯贷款给我们。我来开会前,小女儿嘱咐我问清楚您,什么产品是您肯定不会去做的,以便我好选工作。另外,很对不起,我不想替您工作。” 面对如此叫人辛酸的质问,盖茨无言以对。成为掌握众多IT业人士的命运于指尖的“神”,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盖茨在软件业堪称头号人物,以其个人资产衡量也属世界首富,倘若人们仅以这些结果就把他推崇为“神”,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盖茨的成功是商业达尔文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联姻所产生的奇迹,也是自由竞争和市场强权双重杠杆游戏下的神话。 不容否认,盖茨在经营微软时的确有过人的能力,并有许多好的值得学习的管理方法,但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在盖茨的背后,实际是由千千万万的软件人才撑起了微软帝国。 毋庸讳言,人们爱他、恨他,却无法漠视他。他的个人成就像一座通天之塔,你可以仰望,但是永远不可能超越。 1999年,《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富翁名单,盖茨再次以900亿美元遥遥领先。最近,甚至有消息说,他的财富已超过1000亿美元,将会再次稳居世界首富之席。 盖茨创办并领导的微软无疑是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盖茨无疑也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的举止与他的成就总不协调。说话语调尖锐高亢,满口俗话,态度傲慢甚至粗鲁。但是,他的动作又隐藏着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情绪。盖茨是世人羡慕、敬畏、奉承和恐惧的对象。这些强烈的情绪,令人无法对他的行为做出理xìng和正确的判断。 有人说:“盖茨对软件的贡献,就像爱迪生对灯泡的贡献一样,他是创新者、企业家、推销员和全能的天才。”而有人则说:“他精明干练、飞黄腾达、冷酷无情且缺乏道德,他是个恶dú的、欺凌弱小的人。” 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集盖茨于一身。也许,真正的传奇人物都是这样带有不可思议的两面xìng吧。 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二位姐妹一同在西雅图长大。父亲(William H. Gates II)是在西雅图当地执业的律师,已去世的母亲(Mary Gates)则是位集学校老师、华盛顿大学董事和国际联合路线(United Way International)董事长等职务于一身的了不起的女xìng。 盖茨从小欢快活泼,是一个“高能量”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接着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盖茨自小酷爱数学和计算机,在中学时就是有名的“电脑迷”。保罗艾lún(Paul Alan)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穿孔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在程序上略施小计,就使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生。 如同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跃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火种。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以及内文中大约只有10个自然段的介绍,一下子点燃了艾lún和盖茨的电脑梦。 这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基于8008微处理器的小型机,却是一位大汉的杰作,他叫埃德罗伯茨。当时他经营的MITS公司陷入困境,情急之下发明了这台微机。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表示要研究Basic语言,罗伯茨将信将疑。结果,盖茨等人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了Basic语言。 之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开辟了PC(个人电脑)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日后无数个面带菜色,终日泡在机房里的程序员都在延续着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最初的那些痛苦经历。 软件帝国的奠基人 1975年2月 Basic编写工作大功告成,艾lún亲自赴MITS公司演示,十分成功。这年春天,艾lún率先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紧随其后,飞往MITS,分担艾lún从事的工作。 1975年 微软停椋悖颍铮螅铮妫簦笔蔽⑷碛耄停桑裕又涞墓叵凳帜:非械厮滴⑷怼凹纳庇冢停桑裕又稀 7月下旬,他们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盖茨他们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腰杆一下子硬了许多。 1976年 MITS内部出现波动。 1977年 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jiāo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诉诸仲裁。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获胜。 1977年 盖茨正式退学。解决了与MITS的关系后,和艾lún开足马力,准备大干一场。 1981年8月 IBM的个人电脑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惟一让盖茨信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IBM和DEC的第3大电脑公司。 1985年6月 微软和IBM终于成功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cāo作系统。从此,蚂蚁爬上了巨人的肩膀,并且也变成了巨人。 1989年 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cāo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 1990年 微软的光芒也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组织的注意力。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cāo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捆绑销售的方式,这种搭售方法正是反垄断法“专政”的对象之一。不过作为信息时代的行业翘首,微软习惯了法律对它的优待。 1994年 司法部对微软的市场行为做出限制xìng裁决。尤其是当微软准备并购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案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1995年 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微软将不同软件产品强行捆绑,这与其说是司法部的胜利,不如说是双方体面的“言和”因为微软毫发未损,而且也认定这项裁决将束之高阁。 微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好战的本xìng及一贯咄咄逼人的策略,用盖茨的话来说:“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也正是非凡的野心和一往直前的气势,成为微软不断成功的动力源泉。 20多年来,微软如同一条风度翩翩的大白鲨游进了金鱼池中,令对手闻风丧胆。在盖茨的率领下,不但在原有的业务领域内巩固了其垄断地位,也频频开拓了可供占领的全新疆界。 弹指神通 盖茨曾经说过电子邮件是弹指间的信息。其实在他对企业的管理中,才真正发挥了这一弹指神功的威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盖茨就在微软公司内部安装了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它很快成为公司内部通信与管理的主要途径。当时公司规模尚小,区区12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电子邮件的魅力已经完全展示了出来。 盖茨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电子邮件)为我们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微软公司已经成为拥有3万员工的航空母舰式企业,电子邮件的功用则更为强大。这种东西越是在庞大的机构中就越能显示非凡的效率。 盖茨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来阅读电子邮件,并且做出答复。公司中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直接传送信息给他,越过所有机构层次的阻隔。盖茨则是这些邮件的惟一阅读者,因此任何人都不需要担心礼仪问题。盖茨相信,每个人在口头上的表达都会有多少失真,而在一种不必见面的jiāo流方式中更有可能流露真情。 当然,坏消息也都是从电子邮件中传来的,所以,他在每天睡觉前都要开启电脑,与员工jiāo换最新的信息和看法。 电子邮件的充分利用使得微软所有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司发出的最新指示,这使得整个公司的办公效率在同一时间内高速运转起来。 第一部分第5节 打不赢就买下来 比尔盖茨很舍得为了进入关键领域而花大钱,若是需要收购其他公司的开发专长,以便组装在微软产品上,他从来都不迟疑。比如当年因为需要有微软的数据库产品以便和博兰德公司竞争,他马上花了1.7亿美元买下另外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X-PRO程序。 其实这种策略盖茨已经使用过许多次了,早在1982年,他便从一家叫做“西雅图”电脑的小公司买下了DOS的原始版本,然后将其改进为业界的标准。 盖茨数次买下别人的公司,为的只是要得到别的公司里出色的程序员。这样的人才是小公司生存的支柱。毕竟,像本文开始提到的那样有骨气的职员并不多,尤其是在盖茨开出的巨额薪金面前。 通过这种方式,微软因此得以快速招揽到非常出色的技术人才为其服务。 在盖茨看来,买下许多小公司对微软的发展十分关键。有些公司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成功,可是如果他们的能力和微软结合,做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比自己闭门造车干出来的要出色得多。 尽量雇佣新人 盖茨喜欢雇佣年轻、有才华的人,这是他在聘请人才方面的一大特色。他尤其喜欢招聘那些刚走出校园的社会新人。在整个微软公司每年录用的新员工中,新人比例占到了80%以上,他认为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非常适合微软公司。 在他看来,电脑行业变化得快,需要不断学习,对此应该找准这方面的人才。而这种人一般对电脑、对软件特别感兴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乐意和其他探讨软件未来的人一起工作。这些年轻人没有工作压力,容易对工作产生狂热,一般的年轻人不会把钱看得胜过一切,不会计较薪水,微软公司采用底薪制度来试用他们,而且,微软公司在考核员工业绩的时候,只要求员工的工作成绩,员工的资历、学历和职位都是次要的。盖茨曾经说过,“我们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去做正规的事”,而他要参与每一个工作。 精力充沛的微软公司的副总裁鲍尔曼,就是盖茨“只雇佣年轻、有才华的人”的一个极好的典型。人们谈起鲍尔曼的时候,都说他综合诸多优良品质于一身。 独特的个xìng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xìng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成年后的他,生活极其紧张,整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10来个小时。 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他从不在床单上睡觉。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电热毯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人们眼中,盖茨极有个xìng。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盖茨喜欢辩论,辩论的时候言语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xìng。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他会暴跳如雷。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是进行语言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5 章 试一样。 盖茨有一种发现他人纰漏的惊人能力,在辩论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给他看《蒙娜丽莎》,他会看到败笔;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漏洞,他就会用他最喜欢的字眼,诸如“傻瓜”、“疯子”之类将人贬得体无完肤。 据一位微软公司的产品经理说:“当你和他(盖茨)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晃来晃去,还不停地晃膝盖。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对方。勉强他人接受自己错误的观点,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xìng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 年纪早已不小的盖茨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带着头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张诱人上当的面孔所迷惑。 尽管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不过,现在已没有人再把盖茨当成小孩子,而且时常还有人会提醒盖茨说他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盖茨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普通人,他的一位朋友雷伯恩回忆起不久前与他偶遇时的情景,他说:“他哪儿像美国最富有的人呀,竟然没有随从,好像是闲逛一样还对我说‘喂,你好,我们一起去吃热狗吧。’” 这就是那个叫盖茨的人软件皇帝、银河系最富有的人。 比尔盖茨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在13岁的时候,从哈佛大学辍学,并创立微软公司,在西雅图郊外进行计算机编程,在他看到其他人做出的承诺时,预感到个人计算机和办公计算机将成为他的未来之路。他的软件产品目前已覆盖世界90%的个人计算机。沃顿评选组同样指出,比尔盖茨凭借他的影响和金钱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比尔和美林达凯旋基金会捐献240亿美元支持全球健康和知识创新。他的防病dú程序及因特网浏览程序给全世界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一部分第6节 你能拥有一切 世界第一女强人 当玫琳凯艾施的照片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绝对不会相信她会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祖母”色彩夺目的服饰,雍容华贵的举止和那永远温暖而不失坚定的微笑,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示着她无与lún比的风采。 由于在一向由男xìng主宰的管理世界中取得的杰出成就,玫琳凯艾施被视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女企业家。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汽车大王福特、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微处理器之王格罗夫、软件皇帝比尔盖茨等相提并论,称他们是200年来20位全球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而她是其中惟一的女xìng。 1999年,她又作为惟一的商界人士与科学家居里夫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丽莎嬷嬷等一同被《Life Time TV on Line》(生活时间在线电视)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fù女。 与此同时,她领导的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500大企业评选中也是榜上有名,并曾三度入选该杂志“全美100家最值得工作的公司”,该杂志还将它列为最适宜fù女工作的10家企业之一。 玫琳凯极少谈论自己的年龄,对此,她自己的解释是:“我是一个女人,女人对年龄是很敏感的。非要问的话,我告诉你,我觉得我才24岁呢!” 是的,玫琳凯将永远都是“24岁”。因为已经在2003年驾鹤仙游的她,离开这个她所热爱的世界时,带着一个年轻的心离去,留下一个青春的事业。她个人的生命正在通过她的80万美容顾问及数千万消费者在这个世界上延续。 一切正如美国销售协会总裁汤姆华特立所说的:“玫琳凯的离去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沉浸在失去精神基石的悲痛中。然而,令我们感到欣慰地是,玫琳凯服务女xìng的事业正在全世界不断发展,通过向女xìng提供从未有过的个人和事业成长的机会,玫琳凯正在改变着数百万女xìng的人生。” 梦想在结束时开始 20世纪30年代 她曾经是一个拥有美好家庭的图书销售员,在她工作的头6个月中,图书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5000美元。 1938年 不过好景不长,她离婚了。 伤心与绝望可不是玫琳凯的风格。她索xìng换了工作,去了美国一家全国xìng“世界礼品公司”工作,一干就是25年,并升到训练主管的职位,业绩完美无缺,人称“销售女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社会对fù女很歧视,玫琳凯能做到这个职位实在是因为她太优秀了。当时女xìng和男xìng做着同样的工作,薪金往往只能拿到男xìng的一半,这令天xìng刚强的玫琳凯很是愤怒。 更令玫琳凯意想不到的是,无论她工作怎样努力,表现多么优异,她却被男xìng主宰的世界拒之门外。 1963年 当她出差回来时,发现自己手下的男助理居然被提升到比她更高的职位上,她愤而辞职。 1963年9月13日 在这个黑色星期五(美国人认为13和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也许是玫琳凯的个xìng使她故意逆天而行吧),仅凭着上半生不多的积蓄5000美元和儿子理查德罗杰斯的支持,45岁的玫琳凯在达拉斯的一个只有500平方英尺(约46平方米)的店面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 展翅高飞的大黄蜂 曾经有人问玫琳凯成功的秘诀,她侧头凝想后,说了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空气力学证明,大黄蜂是不能飞的,因为它的身体重,而翅膀却很薄。可是大黄蜂不知道自己不能飞,它拍着拍着翅膀居然就飞起来了。”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不去想太多,只要独立前行,方法得当,就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玫琳凯的“梦想公司”创办之初,员工包括她本人在内,仅有9名,情况相当窘迫。玫琳凯想起她曾经在做美容的时候,美容师给她展示的一种效果非常不错的独家秘方,于是她死磨硬泡,花钱买了过来,并且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将自己的销售人员称为“美容顾问”。 她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请五六名顾客参加产品展示活动,提供小型免费美容课及免费产品试用,了解适合顾客肤质的品种,通过这种方法向客户推销产品。每位来宾都会从美容顾问处得到针对个人的美容建议。 在上美容课时,顾客有最佳的机会,根据她的美容顾问的专业推荐试用最适合她的产品。每位来宾将会学到适当的基础保养,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彩妆色系,以及最能表现出个人特色的美容技巧。 曾经做过半辈子销售工作的玫琳凯知道,直销员的坏账甚至会导致直销公司破产。于是她采用当时一般公司很少采纳的“款到发货”的政策,这使得公司不需要很多开办资金。 更重要的是,她让顾客只付零售价的50%购买整套产品,这价格远远低于一般的直销公司,使许多fù女从中更多地受益。这项政策不仅极大地鼓励了公司的美容顾问的工作热忱,也使公司免去了许多坏账。 在公司创办的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19.8万美元。隔年,她又发展了一系列男士皮肤保养产品。这套美国最早的完全以男士为消费对象的美容产品也大获成功。玫琳凯创新的反传统直销模式,甚至动摇了那时已有25年历史的直销巨人雅芳公司的壁垒。 玫琳凯凭着坚定的决心、努力的工作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公司从一家小型公司发展成了大型跨国企业,玫琳凯品牌也成为美国面部保养品以及彩妆销售得最好的品牌。 玫琳凯公司三度被评为“全美100家最值得工作的公司”,同时也被列为最适宜fù女工作的10家企业之一。1992年玫琳凯化妆品公司被列入《财富》全美500家大企业之一,列第57位。 玫琳凯公司共拥有9个产品线,200多个产品:基本保养品、补充保养品、彩妆品、护指品、护发品、沐浴护肤用品、防晒用品、香料和男士护肤品,被认为是美国护肤保养品及彩妆品领先品牌。目前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拥有80万名推销员,在全球拥有超过2000万名忠实顾客。 孱弱的大黄蜂终于在玫琳凯手中展翅高飞了。 fù女解放就是经济解放 公司开张伊始,玫琳凯艾施就致力于为广大的fù女提供前所未有的经济独立、无限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成就的机会,这些曾经都是她作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女xìng生涯中从未获得的机会。 玫琳凯艾施将自己所信奉的“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的黄金法则作为她公司的指导哲学和市场理念,更大力倡导“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用“你能拥有一切”的精神来激励其他女xìng加入自己的事业,将她的个人目标变成了美国商业史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 玫琳凯在全球拥有一支80万人的美容顾问队伍,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女xìng。“我并不是对金钱感兴趣。”玫琳凯艾施说,“我的兴趣在于将玫琳凯公司办成一个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专门向fù女提供发展事业机会的公司。”玫琳凯艾施希望她能够作为一名帮助女xìng了解她们自身价值的人而被人们铭记。这一点,她确实做到了。 玫琳凯艾施的成功,源于她“奉献第一”的商业精神。玫琳凯创业之初,就确立了“服务第一”的宗旨,在她的美容课上,她要求美容顾问们以“教”为目的,并非只“卖”。 训练销售人员时,也要使得她们想着:如何使这位顾客更好、更有自信心?而不是:今天我要从这位顾客身上赚多少钱?这与今天许多著名公司所奉行的“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的准则可谓如出一辙。玫琳凯艾施相信这样的服务信念会使人眼中充满爱。 不仅如此,玫琳凯还希望公司所做的并不仅仅是制造和销售产品,而应该为广大fù女做更多的事情。她提出了公司应以“丰富女xìng人生”为己任。在事业发展走出美国后,她又提出创建“全球女xìng共享的事业”。 在玫琳凯的大力倡导下,玫琳凯所奉行的黄金法则以及生活优先的指导哲学和市场理念随着她和她的80万美容顾问的身影迅速传遍全世界。 人们评论说,玫琳凯艾施在直销她的化妆品的同时,也在直销她的工作哲学和生活哲学。最为重要地是,玫琳凯艾施以她的企业结构激励了千千万万的fù女,纷纷成为小型企业经营者。 在她自创的管理风格下,她以不断的鼓励及物质报酬来提升fù女的自尊和自信。从1969年开始,每年年底,玫琳凯都会送出一批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给业绩前5名的督导。1979年,玫琳凯公司的第一位美容顾问的酬金超过100万美元。如今在玫琳凯获得最高荣誉的督导,酬金已超过600万美元。 有杂志惊叹:玫琳凯艾施所解放的fù女,比美国女权运动领袖格劳瑞娅史戴能解放的还要多。玫琳凯则不太喜欢这种说法,她认为经济解放就是真正意义上的fù女解放,就是说fù女解放只能靠她们自己,她自己只是充当了一下催化剂而已。 让世界充满爱 玫琳凯和每个善良的女人一样,充满爱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颗热忱的心。”玫琳凯对社会公益事业也秉承着这种连爱默生本人都无法想像的热忱。1980年玫琳凯亲眼目睹心爱的丈夫由于癌症而去世,悲痛之余,立志后半生致力于和癌症作斗争。 在连续资助癌症研究基金会20多年后,玫琳凯艾施于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玫琳凯艾施慈善基金会。这个非赢利的基金会着重从事对威胁女xìng健康的癌症,如卵巢癌、rǔ腺癌和子宫癌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的资助工作。 1993年,玫琳凯又在达拉斯的圣保罗医疗中心建立了“玫琳凯艾施癌症研究所”,1997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捐款累计100万美元给知名的癌症研究专家,专门针对fù女易患的癌症进行诊断、预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到2001年为止,玫琳凯已向癌症研究事业捐款超过500万美元。 玫琳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忱还体现在对人类整体环境的关注上。1989年玫琳凯首开拒绝动物试验的先例,并发起环保活动倡导保护环境。2000年,玫琳凯又为保护fù女权益,反对暴力开展了慈善捐助活动。 也许只有从她毕生所得到的荣誉来看,才能真正地走近她的内心吧:杰出美国公民奖; “全国直销协会名誉奖”的第一个获得者;被美国直销教育基金组织授予“荣誉循环奖”、“活神话奖”。 玫琳凯艾施是当今世界为数极少的对世界商业形态产生重要影响的女企业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商业女xìng。她不仅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而且开创了fù女发展自己个人事业的新天地,其成就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6 章 能与任何一位fù女解放运动领袖相媲美。 企业家玫琳凯艾施生活和工作都坚持着一个黄金准则:己所不yù,勿施于人。遵循这一座右铭,她建立了一个有着超过15亿的平均年销量的、世界上最庞大的化妆品直销体系。在这个由男人主宰的时代,她建立了睿智的薪酬体系,给在她旗下销售产品的女xìng们提供了人生舞台。从此,全世界数百万的女xìng因为艾施的职业道德和远见得以变得强大。公司的任务就是使fù女们生活富裕,它还支持着全世界成百个慈善工程。 第一部分第7节 我们在创造历史 电子商务教父 杰夫贝索斯,亚马逊网上书店幔恚幔铮睿悖铮恚拇词既撕 CEO。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在2000年1月3日的特刊,遴选贝索斯作为“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的代表,将近18页的全版版面,极力赞扬贝索斯的丰功伟业。 他在创建电子商务帝国的同时,也创造了“电子商务”(E-Business)这个词;他不仅创造财富,还创造了历史,世界从此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亚马逊书店从一个小小的网站做起,在短短4年时间里,最高市值达300亿美元,远远超出美国两个最大的、拥有百年历史和1000多家连锁店的书店(Barnes & Noble、Borders)的市值总和! 它为顾客提供了4700万件包括图书、CD、DVD、游戏软件等在内的货品;超过8000万来自160多个国家的人们从亚马逊上购买过东西,这个数字还在每天不停地增长。 亚马逊占据了90%的网上购书市场,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打败了CD NOW网站;收购了英国的Bookpases和德国的Telebook两家书店,迫使德国最大的传媒集团Bertelsman购下全美排名第2的书店Barnes& Noble的股份,希望借此能与之抗衡。 亚马逊公司还创造了股市的奇迹,1998年 11月 30日美国股市暴跌之后,亚马逊股票仍以每股209美元成jiāo,这是其1997年5月分割股份后上市价每股9美元的23倍。 到1999年4月下旬,曾一度下跌的Amazon股票又恢复到200美元,而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00亿美元。 《时代》杂志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森说:“贝索斯不仅改变了我们做事情的方式,而且还为开拓未来铺平了道路。” 神话的诞生 1986年 贝索斯凭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系双重学士学位和聪慧的头脑,顺利地在华尔街找到了一份体面而高薪的工作。 1994年 不安分的贝索斯开始酝酿另一条人生之路。他开始探索尚未成熟的网络使用情形,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人数在以每年2300%的速度暴增。这是一项重要预见,既然有这样的一种趋势,该如何在这样的网络空间创造无穷的商机呢?这就是贝索斯思考的焦点。他想到了书籍,于是一切明朗起来。 1995年7月 贝索斯成立了以南美洲那条宽广无际的河流命名的“亚马逊公司”(Amazon Inc.)。 在公司起步阶段,贝索斯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建设网站和设立数据库。 1996年7月 亚马逊正式打开了它的“虚拟商务大门”,为顾客提供一种友好、jiāo互的购买方式和最广泛的选择。 1997年 亚马逊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在美国上市,其股票走势就显出了其巨大潜力,上市日收盘的时候,亚马逊股票已经进行了三次拆股,每股价格飙升到94美元。 1998年 亚马逊的市场资本的价值已经高达17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有113年历史的老牌零售公司西尔斯的158亿美元,摇身变成全球最大的“虚拟超市”,几乎挤进了所有阵地并取得了像微软一样的“垄断地位”。 1999年3月 亚马逊又进军网上拍卖领域。同时进入了家用电器的网上销售市场和玩具市场,提供手持游戏机、数码照相机及便携式CD唱机等。 亚马逊帝国 贝索斯凭借 “顾客价值”,寻找到了网络空间的商机,而这也是亚马逊成功的核心理念。贝索斯说:“每天醒来害怕的不是竞争,而是顾客。” “以客为尊”、“以人为本”是贝索斯所创建的亚马逊网站的最大特色与最高宗旨。亚马逊书店的网络销售是属于“无店铺营销”,因此贝索斯知道在没有面对面的亲切笑容下,就必须以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征服消费者。所以,贝索斯设计了种种贴心的人xìng化服务功能,比如: 1. “网络不打烊”与“上架寿命长”。 2. 提供选取的方便。 3. 创造“互动功能”。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有效率的搜索引擎、网络购物车服务、贴心的礼品包装、多样化的商品选择与简便的购物流程,确实都是以“使用者友善”(user friendly)的立场考虑,进而创造了最高的服务价值。 亚马逊网站还会根据商品的不同属xìng,给予顾客相关的商品信息与消费情报。比如一本书,除了价钱与折扣之外,还给予不同等级的推荐,从一颗星到五颗星,还让顾客留下自己的意见或心得,作为其他消费者的参考“书评”,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网络连接更加密切。顾客如果购买了其中一本书,还可以得到购买同类书籍的推荐作者或书单,无形中开拓了顾客的阅读视野,连带地刺激顾客消费,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在亚马逊购物的程序也相当简便,顾客在网络下单后,会先收到确认的订单,里面包含运送的方式、运费、到达日期、数量与价格,然后将顾客订单资料传回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通过特殊的书橱设备(closet facility)以红灯显示顾客订购的书籍位置,jiāo给负责的员工从架上取货,然后放到自动配送带上,转送到一处斜槽,经由计算机扫描分类与人工包装后,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完成jiāo易。 竞争力的来源 亚马逊网站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在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商界成长,其强大的竞争力是什么?也许从贝索斯的经营理念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贝索斯将亚马逊书店定位为信息技术产业,而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业。他说:“网络商业是极其重要的,对许多垂直xìng产业(如书籍销售)的影响更是很快就会到来。网站的确可以在许多产业领域增加商业价值,而前提是科技手段必须跟上去。”所以,技术设备的升级是亚马逊公司的运营重心之一,也是目前公司尚未实现大规模赢利的主要原因。 传统书店主要的员工是门市部店员,但是在贝索斯的公司里,最多的却是软件工程师。贝索斯非常自豪于公司的软件,并且亚马逊的软件工程师们对技术软件还在不断地开发创新,使同行的竞争者很难望其项背,所以亚马逊书店的服务手段始终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特点,那就是求新。 此外,亚马逊使用的是64位500MB内存的Alpha服务器,因此功能极为便利与快速,搜索的速度极快。顾客除了搜索选项之外,还可以同时浏览23种不同的主题,这样就节省了上网的时间,提高搜寻的速度。顾客哪怕是一名小学生,也很容易利用网上的软件选购到理想的商品。 顾客挑选好商品后还能快捷地收到,送货快是亚马逊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亚马逊书店对于订货到达的时间有一个恒等式: 找到订货商品+装运时间=所需的送货时间 这样,从搜索和送货两个方面都突出了一个特点快速。 除了“求新”和“快速”外,亚马逊的竞争力还来自它所能给顾客带来的真正的“实惠”。亚马逊公司曾经自称是举世最大的折扣业者,几乎所有的书目均可以获得折扣优惠。由于少了中间商所抽取的利润,促使亚马逊销售的书籍或其他商品有着较宽裕的让利空间。 贝索斯说:“网络将使固定售价的做法寿终正寝,因此拒绝提供折扣优惠是一项极大的错误。大部分网络企业失败的原因,都在于错估了折扣的作用。” 亚马逊书店目前有超过40万种以上的商品,包括书籍、音乐以及唱片和光盘,可以比传统书店获得高达40%的优惠。新闻媒体问贝索斯:“一家公司如何在网络上占有最大的市场?”贝索斯的回答是:“在网络上,商品的‘价格’是一个比现实生活中更敏感的因素,而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引起顾客注意的魅力,因而它必须要有竞争力。” 另外,“顾客价值”的体现不仅仅是物品低廉的价格,顾客在购买时还要考虑的是时间成本和便捷xìng。如果需要花太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优惠商品,对顾客来说,它已经不再“便宜”。亚马逊开发了“一点通”的功能服务,让顾客(尤其是回头客)实现网上购物的简单化,这样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在亚马逊网站上,顾客选中一本书,窗口会主动列出同类书供你参考;任何人只要在亚马逊网络书店买过一次商品,亚马逊就会记住购物者的相关资料,下回再购买时,只要用鼠标点一下yù购商品,网络系统就会帮你完成之后的手续,其中包括消费者的收件资料,甚至刷卡付费也可由网络系统代劳,顾客只需点一下“确认”按钮。 第一部分第8节 求新、快速、实惠、简便 “求新、快速、实惠、简便”,这四个词概括了亚马逊公司的经营宗旨,也是亚马逊竞争优势的来源。 当然,亚马逊的经营优势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保持极低的库存量。通常,亚马逊公司只维持库存200种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籍,一般并不事先进货,而是等顾客选定后才进货。 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功企业的人才观一定是值得借鉴的。 亚马逊公司的人才组合是真正的“不拘一格”。从微软公司的逃兵到自由派艺术家,从原来在牛津大学苦读诗文的学者到摇滚音乐家,都在亚马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至今,亚马逊还为公司拥有一名职业滑冰选手和两名赛车选手而感到骄傲。甚至在亚马逊公司内部开会,院子里也有一大群各种各样的狗在“开会”,因为贝索斯允许员工带着宠物来上班,他自己也是个宠物爱好者。 无论什么背景的人,都能成为亚马逊中的一员,惟一的共同之处,就是相信自己“正在创造历史”。亚马逊招聘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能贡献创意和对公司有信仰。而其他的关于穿着、爱好等等问题,都已不再重要。 贝索斯是非常看重创意人才的,他认为,亚马逊能够向传统挑战,靠的就是创意。贝索斯手下的这些员工,看起来是多么“混杂”的一群人,但就是他们,才是公司创意的源泉。 除了创意,亚马逊对人才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不是亚马逊的信仰者,亚马逊不收。 这点从亚马逊网站上的一则求才广告的内容可以看出来: “身为新兴市场的先驱者,我们正在建立一个重要、优秀且永存的公司,以之创造历史。我们不仅提供产品和信息来启发、教育及娱乐消费者,我们也提供极佳的工作环境,里面充满有才干、聪明又自动自发的员工。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共同在这个万变的产业环境中建立起一个永恒的企业,请与我们联系。” 亚马逊征求人才时一再强调的就是“我们在创造历史”、“建立一个永恒的企业”,以这样的话语来吸引企业,也以这样的话语来要求人才。 一位曾在亚马逊公司第一线客户服务部门任职、后来离开亚马逊的员工说:“任何对公司的发展目标、未来表示怀疑的言论和表情,都是一种未曾明言却确实存在的禁忌。”有一回他对自己的上司谈到亚马逊不断在图书、CD等产品之外加进诸如内衣、除臭剂之类的新的销售产品,可能会减弱亚马逊的品牌魅力与竞争实力。上司注视着他说:“我能断定你不是一个信仰者。”于是他被炒了鱿鱼。 要成为亚马逊的员工,必须要深深地相信亚马逊的一举一动都是正确的。贝索斯认为,这对于建立员工的忠诚度,对于形成一个积极、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都很有必要。员工们应真心相信亚马逊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这样才能对亚马逊的发展充满信心,才能在公司处境困难的时候不动摇。而且既然公司的总决策已经制定,员工们就应该遵照执行,全心全意去维护这个决策。 最神奇地是,亚马逊员工的收入比市场标准水平还要低,甚至连短期奖金也没有,并且要自己掏腰包负担大部分医疗保险费。可是为什么优秀的人才们都心甘情愿地留在亚马逊呢?这个诱惑就是股票! 1997年5月亚马逊股票上市,以每股9元的价格开盘,1998年底最高峰时突破300元!每个员工的认股权是公司对他们的一个美好承诺。只要公司一开始赢利,立即会创造出一大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7 章 翁来。这就是亚马逊的“未来利润分享制”。 和其他公司的利润分享制不同的是,亚马逊的所有员工,包括仓库员工、公司职员以及最高主管、行政经理,全部纳入公司的该项计划。在亚马逊,人人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和自己的重要xìng。贝索斯一再宣称,公司是大家的,是每一个人的,直到这个信念连打扫卫生的老太婆也深深铭记在心。 用最低的价格外加一个承诺来留住员工,这可能是每一个企业老板的梦想,这个梦想被贝索斯实现了。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全新的行业,贝索斯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创新的人。 “神秘”的亚马逊 亚马逊河是神秘的,亚马逊流域有8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广阔的雨林里隐藏着无数人类至今还未揭开的奥秘。而如今的亚马逊公司正像亚马逊河和亚马逊雨林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 亚马逊公司的总部在美国西雅图。可是,如果你在西雅图打听亚马逊公司的地址,却没有人知道。就连经常通过亚马逊公司在网上购物的顾客,也不知道亚马逊公司总部地址。因为,亚马逊公司的网址里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却偏偏没有这个大名鼎鼎的公司的地址。 《纽约时报》的记者到亚马逊公司采访,公司是借西雅图一家酒店才凑合接待了记者。1999年4月,听说CBS哥lún比亚广播网要到亚马逊采访,西雅图的好事者又说俏皮话了:“这次亚马逊将到什么地方接待电视台记者呢?也许只好借竞争对手Barnes&Noble书店的会客室吧。” 亚马逊公司的总部至今还没有像样的办公室,公司分布在各种各样的仓库里经营。所以,想到亚马逊采访的记者一般都被婉言谢绝。 贝索斯本人则更加有趣。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贝索斯是一个“笑声十分特别”而且具有感染力的人,他本人狂热地相信亚马逊网络公司将会改变未来的消费模式,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如果问贝索斯最崇拜谁,他会说是托玛斯艾迪逊(Thomas Edison)与沃特迪斯尼(Walt Disney)。前者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创造者和令人讨厌的商人;后者是一个还不错的创造者和很伟大的商人。迪斯尼乐园曾经让贝索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迪斯尼的远见与影响力。 贝索斯内心清楚地知道,有一天他也要把所有最顶尖的人集合起来,建立这样的一个王国。但许多人觉得他不可能办到,因为他必须先说服银行借他四亿美金。然而,事实证明,他办到了。 这就是贝索斯,不可思议的“电子商务教父”。亚马逊公司的前进历程仍然在飞速地延伸,我们有理由相信,贝索斯的真正的黄金时代属于未来。 如果你近几年进行过网上在线购物的话,就一定访问过亚马逊网站。亚马逊网站是杰夫贝索斯绞尽脑汁的产物,这个传奇般的构想产生于他的一次从纽约到西雅图的旅行中。当时他的关于因特网零售的商业计划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蓝图。亚马逊从卖书起家,现在已经在销售从防护帽到家用器皿等几乎所有用具。 在此过程中,贝索斯已经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第一部分第9节 我还不知道哪个人能够长期准确地预测市场 指数投资之父 约翰博格尔75岁,先锋集团的创始人、博格尔财经市场研究中心的总裁。他于1974年创建先锋集团,1997年以前一直担任主席,1999年之后担任董事会主席。 开风气之先的举动是他开创了指数共享基金椋睿洌澹 mutual fund耐蹲史绞健K乃魉谷嗣侨鲜兜讲⒉皇煜す墒行星榈钠胀ü擅窨梢园亚桓械娜巳ヌ嫠炖怼O衷谕ü蚕砘鸾型蹲食闪嗣拦胀ü擅褡钗ㄐ械某垂煞绞健 不加思索地赚钱 博格尔于1929年5月8日出生在新泽西岛的蒙特克莱尔(Montclair)。童年时候的他就表现出对金融的浓厚兴趣。1963年,还在大学读书的他,就和同伴进行股票jiāo易,用以补贴学费。 1974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他,义无返顾地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先锋集团郑幔睿纾酰幔颍洌 先锋集团如今已经是世界上两大共享基金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宾西法尼亚州的麦尔温(Malvern)。先锋集团包括超过100个共享基金,基金总额达到6 000亿美元。集团中最大的先锋500指数基金是由博格尔于1975年建立的。它是第一个指数共享基金。 对于股票投资,他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过高费用使它们的表现不如费用低的指数基金,因此,他在基金业很讨人厌。但是这丝毫不能动摇他的投资大师地位。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十分适合美国经济现状的,而且对整个市场的进步都大为有利。 他希望在管理人员表现和公司表现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而不是与公司股价的表现建立联系。 他认为管理人员往往关注股价的短期表现,而不是为企业的长期利益着想。这将使企业更多地采用基于表现的期权,只有当企业收入超过目标或企业实现了长期计划时,管理人员才能从这种期权中获利。 走近先锋 博格尔将先锋集团的最高宗旨定位于“股东利益至上”。 具体表现为: 1. 致力于提供一个和相同基金以及指数相比具有竞争力的投 资收益; 2. 对自己的信托责任严守忠诚义务,这种“顾客第一”的宗旨使先锋永远致力于做得更好,而不是仅仅追求规模; 3. 给投资者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尤其强调投资的风险和成 本; 4. 在与客户的关系中严守公平jiāo易、正直和诚实的原则; 5. 避免过度的广告,尤其对于过去表现的描述,这对于未来的表现没有预测价值; 6. 在职员当中培育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的责任感。 先锋的投资哲学主要体现在谨慎、着眼于长期收益和清楚界定的目标3个方面。 无论金融市场怎么变化,先锋都声称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既定的方针,对每一个基金进行密切监控以保证和投资目标保持一致。 先锋集团的公司结构很独特,公司本身是被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的,这样,基金的持有人是先锋公司实质上的股东。先锋反过来又为基金持有人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而一般的基金是由外部的管理公司所控制,而外部的管理公司则是由个人、合伙或者通过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所持有的。这样,先锋公司所创造的利润就由基金的股东所分享,从而对基金的持有人来说,实质上支付的成本很低。 先锋的业务遵循两个原则:最高的质量标准和合理的最低成本。 先锋集团曾6年保梗梗啊保梗梗场保梗梗怠保梗梗叮凇恫凭澜纭罚ǎ疲椋睿幔睿悖椋幔 Would)杂志进行的为股东提供的服务评比中名列第1。 在1997年,先锋营运成本总计为净资产的0.28%,远低于1.24%的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成本优势构成了先锋长期的稳定表现的核心。 先锋的业务主要包括基金投资和辅助的金融服务两个方面。基金投资包括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基金和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基金。金融服务包括顾问与指导、投资服务、特别服务、私人组合管理。 著书立说 博格尔不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金融规则,而且从来不吝啬把经验与人共享。 他的《共同基金的博格尔:聪明投资的新视角》(1993)一书是出版后卖得很好的一本投资方面的书。博格尔的第二本书《共同基金的共同感觉:对聪明投资者的新建议》的销售量也非常好。第三本书《约翰.博格尔在投资上:前50年》,也是好评如潮。另外,经济学家麦克格劳希尔苦心钻研后撰写的《xìng格指数:先锋集团的产生与建立》在2002年4月出版,使博格尔的独特的金融理念更为完美地得以阐释。 学术上的专著带来的荣誉也很多,1969~1970博格尔担任投资公司学会的管理委员会的主席,1969~1974年一直是该委员会的成员。1997年,他被那时的安全jiāo换委员会主席阿瑟李维特(Arthur Levitt)请来为独立标准委员会服务。2000年,他被国家立法会评为“年度费城商业领导人”。 博格尔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善于创新的伟大投资家。 沃顿评委称约翰博格尔为“投资行业的亨利福特”,因为他为民众制造了高利润的合理的指数投资方法。博格尔在1974年通过建立先锋集团,集中项目资金而达到这一目的,这个概念已经在学术领域盲目纠缠多年。而博格尔则是围绕着它,建立了一种无负荷、无销售费用的全新商业模式。他的举措开拓了其他投资者开始将投资投向美国的那些普通百姓的视野。博格尔还因他的执着而闻名。他坚持与投资领域的其他竞争者进行抗争,以便使他的先进思想顺利地影响到整个市场。他正变得更加坚定。即使在他1999年从先锋集团退休后,他依然是这一行业里最强悍、最有持久力的批评家,一直为保障广大个人投资者的权利而斗争。 第二部分第1节 我从不认为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 嬉皮士资本家 在加勒比海的尼克小岛上,理查德布兰森悠闲地躺在别墅外的吊床上,膝头放着个黑色小本,嘴里叼着塑料圆珠笔。虽然是早上7点钟,但他已经工作两个小时了,然而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一丝倦容。他随意地在本子上勾画瞬时的灵感,把商务谈判和合同的重要内容也记录下来。但他这个本子里记载的不止是这些,还有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下周想来小岛玩;妮可基德曼说她想到这里来打网球;准备给纳尔逊曼德拉写的信等等。 理查德布兰森,这就是维珍(Virgin)品牌的创始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嬉皮士资本家”。他的形象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虽置身于名流社会,却一头披肩长发,终日休闲打扮,玩世不恭。这一切使他更像摇滚明星,而不是一个商业世界“穿着西装的绅士”。 这样一位“嬉皮士资本家”,一手创建了“维珍”品牌,并让这个品牌在英国深入人心,其认知度达到了“骇人听闻”的96%。这个品牌质高价廉,而且时刻引领时尚潮流,始终受到年轻一代的狂热追随。 1970年到现在,维珍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私有企业,旗下拥有200多家大小公司,涉及航空、金融、铁路、唱片、婚纱直至避孕套,俨然半个国民生产部门。布兰森说:“如果有谁愿意的话,他可以这样度过一生喝着‘维珍可乐’长大,到‘维珍唱片大卖场’买‘维珍电台’上放过的唱片,去‘维珍院线’看电影,通过‘virgin.net’jiāo上一个女朋友,和她坐‘维珍航空公司’的班机去度假,享受‘维珍假日’无微不至的服务,然后由‘维珍新娘’安排一场盛大的婚礼,幸福地消费大量‘维珍避孕套’,直到最后拿着‘维珍养老保险’进坟墓。”当然,如果还不够幸福的话,维珍还提供了大量的伏特加以供选择。 理查德布兰森,这54岁的“老嬉皮”,就这样躺在伊甸园的吊床上,谈笑自如地指挥着一个自己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筹划、现在的价值达70亿美元的传奇商业帝国。 不是坐牢房,就是发大财 布兰森的“嬉皮士”风范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英国,那个空气里dàng漾着大麻芳香的时代,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终日和摇滚乐手厮混。可是布兰森血液里流淌的那种追逐财富的气质促使他不自觉地开始了另一条道路。 1968年1月,由于膝部受伤,无法参加学校的足球队,布兰森在百无聊赖之中,依靠母亲提供的充作邮资和电话费的4英镑,和几个好友一起出版了一本叫《学生》的杂志。没想到这本杂志迅速走红,甚至引起了学校校长的关注,最后斯顿公学的校长为刊物题词:“布兰森,我向你祝贺!我预言,你小子日后不是坐牢房,就会发大财!” 而正是这个时候,理查德布兰森的一个朋友为他带来了好运。甲壳虫(The Beatles)乐队的核心人物约翰列侬,这位日后将成为摇滚乐教父的朋友帮助布兰森对甲壳虫、滚石裕瑁 Rolling Stones鹊焙炖侄咏胁煞谩S捎谟姓庋亩兰曳锰缸福又镜南看锏搅耍保巴蚍茛哟丝剂怂匆档脑蓟郏罄吹奈淦放频拇戳⒋蛳铝嘶 1970年,理查德布兰森用他挖到的“第一桶金”,和他的最初一起创业伙伴在lún敦成立了一家小型的邮购公司,取名为“维珍”矗郑椋颍纾椋睿形囊馕按ε薄R蛭堑笔闭登啻耗晟伲巧桃瞪系男率郑U饩褪钦錾桃档酃淖畛醭巍 但事业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就在第二年,英国bào发了邮政工人大罢工,邮购公司当然受到了影响,布兰森被迫将公司转为以经营唱片为主的折扣零售商店。 这一次是布兰森敏锐的艺术感觉救了他的维珍,在采购唱片的时候,他舍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8 章 了平民化音乐,大量订购Tangerine Dream(橙梦)、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Genesis(创世纪)、Yes等风格严肃的前卫迷幻摇滚乐队的唱片,这些唱片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从此门庭若市,很快又为他积累了“第二桶金”。于是在1973年,他正式成立了维珍唱片公司。 布兰森总是用自己的艺术敏感创造奇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麦克欧德菲尔德(Mike Oldfield),虽然日后麦克欧德菲尔德成为了一个天才艺术家,但是此时仅仅是一个伴奏吉他手。布兰森感觉到此人非凡的艺术天赋,于是维珍与麦克欧德菲尔德签下了合约,并且当年就出版了第一张专辑《Tobvlar Bells》(管钟)。 唱片一出,立即轰动了世界,全球总销售量竟然达到1000万张。这张专辑的出版意义重大,它使麦克欧德菲尔德立即红遍世界,也让理查德布兰森赚到了第一个100万,而且因此而吸引了许多大牌明星和乐队加盟。 随后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乔治男孩、滚石等纷纷与之签约,维珍品牌成功地打开了局面。27岁那年,布兰森又将因臭名昭著而尽人皆知的朋克乐队The Sex Pistols(xìng手qiāng)注册为维珍的商标,随后集团开始在整个英国进行推进。 布兰森天生的追逐财富的气质再次引领着他前行。他决定将维珍音乐集团引向更为巨大的成功。1992年,布兰森忍痛割爱,将维珍音乐集团包括唱片商标、音乐出版和唱片工作室一并以10亿美元卖给了EMI。 虽然失去了起家的唱片公司,但是获得的充足的资金给了布兰森更大的拓展空间。他马上把维珍集团向四面八方推进,触角从英国伸向了全世界,维珍集团的100余家公司遍及15个国家,经营着包括音乐零售、书和软件的出版、电影和电视编辑设备以及俱乐部和旅馆等事业。 1984年,在唱片娱乐业和连锁零售业已取得很大成功的理查德布兰森,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从唱片娱乐业和连锁零售业的成功经营中,意识到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对事业来说非常重要,于是有了“让各阶层的顾客花最少的钱,享受最高尚的服务”这样的理念。 他认为这不仅仅在娱乐业适用,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所以计划将维珍成功经验和价值取向引入航空运输业,依靠租用的客机开始新的事业。 当时布兰森的亲友和同事无不认为他疯了,而且第一次试飞由于奇迹般地遭遇鸟群引起机翼起火,导致航行失败,但是布兰森并不因此而停止进入航空运输业的步伐。3个月后,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第一次航班终于从lún敦加特机场起飞,这一举措标志着“维珍”向航空业的进攻全面展开。今天,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 从此,“维珍”多元化进程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理查德布兰森开始投资铁路;1999年涉足饮料业,成功推出维珍可乐、维珍果汁,在全球市场展开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可乐争夺战;2001年,维珍出资1.5亿美元与美国著名的斯普瑞特(Sprint)电信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MVNO移动网络运营商,成功地进入美国移动通讯市场;与MTV音乐台洽谈后,为MTV提供娱乐资讯内容服务。目前,维珍集团已成为旗下拥有全球200家分公司,雇员2.4万人,年销售额达70亿美元,股票市场价值达15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 小虾米也能挑战大鲸鱼 维珍品牌何以能够如此壮大,几乎渗透到了英国各个角落?对于品牌,布兰森有着十分独特的见解。 传统的品牌竞争观念一般认为:新的品牌要尽量避免和行业领导xìng品牌正面jiāo锋,而要通过涉足他们所忽略的领域而成功。“我们是行业第二位”的案例及广告语已成为教科书的经典,并为很多品牌所效仿。 而维珍品牌成功的诀窍之一却是超越自己的资产与能力,不断向大品牌直接挑战。理查德布兰森总是有着“以小搏大”的气魄,当年成立航空公司伊始那场与英国航空的争斗尤其精彩绝lún,然而这只是理查德布兰森用来证明“小虾米也能挑战大鲸鱼”的试验之一。 维珍旗下许多企业的创业宗旨都是肯定市井小民的价值,维珍大西洋航空正是秉持这种信念,诸如“Virgin Direct”等,新开设的许多金融服务公司更是如此。当然这种行为是大胆执行营销策略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维珍只愿意从事富于挑战xìng的产业。 作为新时代商业领导人的一员,布兰森有意选定顾客饱受剥削或未获应得服务、风平浪静缺乏竞争的市场作为进军目标。他喜欢把维珍描绘成一只厚脸皮、体型比不上大狗的小狗,这只厚脸皮小狗跑得很快,能够紧随在大企业脚后抢东西吃。 这是一项引起千百万人瞩目的市场营销策略。他不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饮料业霸主地位,推出维珍可乐,很快便占有欧洲市场20%的份额。他创办维珍移动,其实是对全球最不开放的电信行业开刀。 知道一些品牌理论的人都知道:品牌延伸既是品牌成长的重要策略,又是品牌发展的陷阱。教科书上讲过太多品牌延伸失败的例子。 而布兰森却只追求“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条件都可以创造”的理念。只要在任何行业能为他带来价值的定量增长,维珍品牌都可以延伸进去。所以现在维珍品牌的身影充斥在英国的消费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让人过目不忘的维珍 令人惊叹的是,近年来维珍还将品牌不断延伸至通信、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如www.virgin.net作为维珍王国的门户网站,不仅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网站品牌之一,更是消费者可以自我作主的天地。消费者可以在上面订购他们感兴趣的任何生活物品及体验各种潮流的娱乐方式。 这些产品和服务没有多大的关联xìng,并没有所谓的主导产业。这似乎是品牌延伸的禁忌。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维珍,就会知道它的奥妙所在。 第二部分第2节 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 首先,维珍不只是做一桩生意,它意味着一个品牌。在布兰森的自传《失去处女之身》(Losing my virginity)中提到,19岁时,一本杂志的记者访问他时,问他为何将他的新公司取名为“Virgin”(中文意思是 “处女”)时,他解释说因为“处女”这个名字比较xìng感,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过目不忘。 其次,维珍不止是一个品牌的名字,它更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叛逆、开放、崇尚自由以及极度珍贵的浪漫。维珍鲜明而独特的品牌个xìng和文化为其品牌延伸提供了基础。 “维珍”的品牌符号是理查德布兰森手写的“Virgin”,这与传统的四平八稳的铅印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大多数消费者把维珍看成品质、价值、创新、娱乐、挑战的代名词时,他们能感觉到的维珍不仅仅是航空、CD或者保险。维珍品牌在战略上绝不将品牌等同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所以这样就不会限制它向跨行业的延伸。不像一些著名的品牌如IBM意味着电脑,柯达表示胶卷,而福特则是轿车等等,品牌名称已成定势。 虽然在各个行业里维珍集团都不是行业老大,但是维珍却早已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品牌领先者”(Brand Leading)。 当然,布兰森也并不是一味地盲目扩张自己的帝国。近年来,他正苦苦思索维珍品牌所代表的意义。 在他看来,任何维珍的新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以下属xìng: 1. 最佳品质; 2. 有创意; 3. 较高的金钱价值; 4. 对现有其他选择具有挑战xìng; 5. 能增添一种趣味或顽皮感。 其中最引人思索的,就是蕴含于品牌中的那种无法解释,但绝对可以感受到的趣味感了。这与他那特立独行的“嬉皮士”xìng格如出一辙。所以,维珍公司所面临的许多计划尽管都有非常好的获利前景,但如果这个计划不符合整个集团的品牌形象,还是会被坚决舍弃。 买座小岛为员工 布兰森曾花费500万澳元(约324万美元)买下了澳大利亚东部面积达10公顷的一座小岛,专供自己公司的员工度假之用。在员工眼中,布兰森从来都是一个不拘一格的好老板。这种喜欢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意识,是他最重要的商业特征之一,并以此为纲,将他的维珍品牌塑造成了“酷”的象征。 嬉皮士出身的布兰森很厌烦大企业的那种穿西装系领带的“正派人士”,也厌烦那些从商业院校毕业,认为管理企业仅仅只是玩弄数字的人。也正是这种不羁的xìng格,使员工深感亲切。 受20世纪60年代民主化理念的熏陶,布兰森根据民众(即顾客与员工)第一的观念,建立了维珍品牌,认为应该对所有的人表示尊重。今天,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忙着精简他们的等级结构,而布兰森在一开始就免去了那种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服饰,早就走在了前面。 布兰森喜欢将维珍的员工视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在维珍创立初期,每一个新员工都会得到布兰森家的电话号码,布兰森鼓励他们,若有任何好的想法,或者有何不满,可随时打电话给他,可以来他的私人住所,甚至在狂欢中被员工戏弄的事常有发生。 直到今天,公司里每个人对布兰森都直呼其名。布兰森在与英航有关的官司中胜诉并获得61万英镑赔偿后,他将这笔钱平均分给维珍每一位员工,每人都分到166英镑的“英航奖金”。这就等于传递了一条信息,是全体员工共同打赢了这场大胜仗。 布兰森相信,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对员工保持信心。员工如果遭到解雇而认为公司处置不当,可以直接找布兰森申诉,如果他认为员工的申诉有理就会亲自干预。 布兰森说:“我们应想尽办法避免裁员,有些员工可以领取半薪的方式办理休假,但他们知道,如果业务好转时,他们想回来工作就可以回来。” 维珍有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就是对员工不支付过高的薪酬,但维珍也设法为那些一直效忠公司的员工提供一种长期的事业生涯,这使许多员工都情愿留在这里,因为他们喜欢那种忙碌而多姿多彩的工作气氛。 布兰森想干什么? 布兰森不拘一格、叛逆而风趣洒脱的个xìng不仅反映在他塑造的品牌形象中,也从其广告创意中折shè出来。 在英国首播的维珍集团电视广告短片中,布兰森在英吉利海峡某处浅滩luǒ跑,然后双手遮着xià tǐ跑回岸上,悠然自得;只穿三角短裤跟著名女星合拍维珍健力饮料的广告片;同一群身材惹火的模特儿拍摄维珍手机服务的促销广告;打扮为哥萨克族人,替维珍伏特加酒大搞宣传等等。 一般品牌往往启用明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除了奢侈品欤酰酰颍放疲苌僦苯邮褂闷笠盗斓既恕F放谱家认为:将一个品牌形象过度维系于一个个人形象是危险的,注重品牌长期发展的企业决不轻易将自己的命运和一个所谓品牌代言人长期维系在一起。 而对布兰森来说则不在此列,布兰森就是维珍公司的一个最好的活广告:他那一头长发,永远的休闲服饰,挥洒自如的不羁举止,在商业世界那些“穿西装的人”中,其含义是不需要作其他说明的。 在公关活动方面,布兰森时常有出人意料的创意。他亲自开坦克车辗过放在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宣示维珍集团正式向可口可乐宣战。为了取悦媒体,他曾男扮女装地出现在“维珍婚纱”公司开业典礼上。甚至为树立公司形象,在波斯湾战争期间他斡旋于英国与伊拉克之间,开着飞机直接进入巴格达接回人质。 自1985年来,布兰森参加了许多破记录的陆地和空中的速度与距离的挑战。1986年,他的船“维珍大西洋挑战者二号”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再次振奋了维珍精神;一年后,“维珍大西洋飞行者”号热气球成为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大的飞越大西洋的热气球;1991年,布兰森驾驶更大的热气球(容积达到260万立方英尺)从日本飞越太平洋至加拿大北部,最高距离达到6700米,速度达到24千米/小时,再次打破了所有记录。 2004年6月15日,他驾驶着一辆詹姆士邦德式的水陆两栖跑车成功穿越了英吉利海峡,而且他还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那就是驾驶着同类车辆以低于两小时的时间穿越英吉利海峡。 布兰森的每一次冒险行动,都必然产生极为轰动的广告效应,给维珍公司又抹上一笔重彩。欧洲商界人士一提到布兰森,都会皱眉,因为他们永远猜不到这位嬉皮士资本家下一步又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活到极致 尽管布兰森一直背着“嬉皮士”的名号,在商场上不断拼杀,从事冒险活动时也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对家庭始终有一种无法替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9 章 的依恋。他总是说,家是生命的基石。他和现在的妻子琼已相亲相爱了25年,深情依旧。谈起妻子,布兰森从不掩饰他的骄傲。他说:“我和琼还和25年前一样幸福。她是一个很明智的女人。她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女人,你不能捆住男人的手脚,你得让他有自己的空间。我想,这是我们夫妻关系一直很牢固的一个主要原因。” 布兰森一直牢记着祖母99岁生日时在信中给他的一句话。她说,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这10年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还勉励这位亿万富翁孙儿:你已经选择在生活中一搏,因此,尽全力干到极致! “努力拼搏,达到极致”,这正是布兰森这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嬉皮士资本家永远追求的境界! 他能成为亿万富翁是最不可思议的。偏爱冒险的事业构想,却几乎总能赚到大把钞票。理查德布兰森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一本学生杂志起家,带着商业初学者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建立了维珍公司。现在已经发展了200多家分公司,维珍的名字写满了飞机、火车、移动电话服务器、音乐连锁店,甚至婚纱店中。它是英国最大的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私人企业。布兰森对运作这样巨大的公司的挑战充满激情。他还说,他就是靠危机感生存,随时准备进行下一次冒险。 第二部分第3节 不是我喜欢钱,只是我喜欢看着它增长 股神 2003年8月7日的《财富》杂志推出了“影响力专号”,首次出炉“美国10位最有影响力的商人排行榜”,其中“股神”沃lún巴菲特名列榜首,而首富盖茨则屈居第2。《财富》杂志认为,巴菲特不光是成功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也是全球很多重要公司CEO的投资指导,在过去5年中,曾有许多CEO去他的居所聆听指教。沃lún巴菲特通过他一生的投资证明了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他的净资产达到120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股市上的投资收益。 财富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让他达到了令世人瞩目的顶峰。命运之神为何如此关照这位“股神”沃lún巴菲特呢?事实上,从他的童年时代对金钱的敏感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百万美元梦 巴菲特生于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曾染指证券经纪业务,这多少让巴菲特从小就受到一种熏陶。巴菲特年幼的时候,便有成为富翁的愿望。他在幼儿时便宣称,自己长大后会变得非常非常富有。6岁的时候,他就靠卖可乐赚了钱。平时,他要替父亲挨家挨户地兜售苏打饮料。7岁的巴菲特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用铅笔在纸上写满数字。他对护士说:“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产,现在我虽然没有太多钱,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 巴菲特小时候很喜欢《赚到100美元的1000招》一书。他还参照该书的建议,和几名好友逐项尝试攒钱:到跑马场清扫票根;收集高尔夫球出售等。 在未满20岁时,他就开始炒股票。当他知道老师们都持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股票(这是典型的蓝筹股),于是择机抛空。同龄的男孩平时看报纸只会留意体育版,他看则财经版研究股票图表。中学毕业之后,巴菲特被劝说前往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念书,但他却经常泡在费城的jiāo易所里研究股票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 后来,他申请到本杰明格雷罕姆执教的哥lún比亚大学就读的资格。在哥lún比亚,格雷罕姆的苏格拉底式教学使巴菲特获益良多。他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对教授们的空头理论嗤之以鼻,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lún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分数。然而,毕业后他却多次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56年他回到家乡,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自己一试身手。 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一群亲朋凑了10.5万元启动资金,其中有他的100美元,就这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已拥有了5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巴菲特就这样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 尝到第一次甜头以后,巴菲特继续乘胜追击。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 1964年 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 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风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 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的6500万美元。 1968年 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 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步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70~1974年 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 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像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 1980年 巴菲特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公司7%的股份。 1985年 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他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 巴菲特以每股74美元的价格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 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2003年3月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当前美国股票价值严重高估,随后投资必须寻找新的品种,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投资中国企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3年4月 巴菲特就通过旗下的基金开始着手在香港市场悄悄地吸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最终持有该公司13.35%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而后在大量跟风盘的衬托下,中石油股价不断走高,巴菲特获利不菲。跟随股神巴菲特之后,外资前赴后继,掀起一股炒港股的热潮。 至此,巴菲特的投资帝国已经掌控了世界上8种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的大份额股份:其中可口可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吉列则占有全球60%便利剃须刀市场,美国运通银行的运通卡与旅行支票则是跨国旅行的必备工具,富国银行拥有加州最多的商业不动产市场并位居美国10大银行之一,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则是美国两大住宅贷款业者之一,迪斯尼在购并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之后,成为全球第一大传播与娱乐公司,麦当劳亦为全球第一大快餐业者,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报社之一,获利能力远高于同业。 巴菲特就这样成为了举手投足之间左右世界的“股神”。 巴菲特的金钥匙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必然在投资上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下面就是他的投资的13条经营法宝: 1. 像合伙企业一样运作伯克希尔。 2.与伯克希尔长期拥有的经营策略相一致,公司的绝大多数董事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投入了公司并自食其利。 3. 长期经营目标使伯克希尔的每股平均收益率最大化。 4.首先,考虑直接拥有那些各行各业中能够创造现金并且获得平均资本回报率的企业。其次,主要通过购买可上市流通的普通股,拥有部分业务类似的公司。 5. 向股东提供极为重要的企业的盈利状况帮助其对它们做出判断。 6.希望那些没有被揭示的收益可以通过资本回报反映在企业的内在价值中。 7. 很少借债,否则也试图以长期固定利率的方式进行贷款。 8.不会忽略股东的长期经济效益,以一定的价格去购买整个经济领域的企业而实现多元化。 9. 以留存利润是否给股东带来相等的市场价值作为衡量留存 利润使用效率的标准。 10. 不会通过发行股票而出售公司的部分资产,因为这与整个 企业价值存在根本的矛盾。 11. 不管价格如何,不出售伯克希尔所拥有的企业,宁愿让总体业绩受损。 12. 着重将企业优点和不足之处客观公正地披露给股东。作为 管理者,坦率是十分有益的。公开误导其他人的CEO最终将使自己走入歧途。 13. 好的投资计划就像好的产品或者商业兼并方案一样,是珍 贵的、有价值的,同时也受到资金规模的约束。 凭借这些多年总结而来的财富,他在投资领域中如鱼得水,长袖善舞。他的超凡的领导才能和金融嗅觉以及对大众的忧患意识,可以通过他在90年代中期的一封写给股东的公开信而尽显无遗: 沃lún巴菲特“致股东们的一封信” 公司的运转和发展很少是完全按照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相反,我认为利润和收入的增长常常是没有先知先觉的。我和查理现在不仅不知道我们明年的增长情况,甚至对我们下一季度的表现也预测不出具体数字。我们俩人常常对那些声称能预测出公司增长数字的CEO们持怀疑态度,而当他们的数字准确地变成现实后,我们的疑虑就更加深重。因为那些经常承诺会达到某个数字的经理人,可能也会在最后时刻捏造数字。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耶稣就已经谈论过这个问题。耶稣对“一个富人”说的话表示赞赏,那个富人对浪费钱财的管家说:“请把你的工作jiāo接清楚,因为你已经不能做管家了。”会计的作用和雇员的忠诚在最近的十年中正在一点点萎缩。在股市泡沫横飞的年代,公司CEO们的素质和行为规范随着股票价格的攀升而堕落。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CEO们就像在没有jiāo通堵塞的高速公路上一样横冲直撞,毫无顾忌。 第二部分第4节 无形的大股东 值得注意地是,其实大多数CEO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是一个和蔼的邻居,甚至是一个你会将孩子和财产托付给他的人;但是在公司的办公室里,他们却成了无恶不作的人,他们弄虚作假,领取高额年薪却没有创造任何财富,而且他们还说:“我原本是白雪,但我不得不随河水融化漂流”。 从理论上来讲,公司的董事会应该起到阻止CEO们恶行的作用。我在1993年的年报中曾经说过:“董事会成员应该始终记住他们是代表一个无形的大股东,并应该为股东的长期利益竭尽全力地做好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CEO们在工作上表现平庸甚至恶劣时,董事会必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0 章 有能力摆脱他们的控制,不管CEO本人的xìng格和举止有多可爱有趣。董事会应该像那个18岁的新娘一样有勇气,当85岁的百万富翁新郎问新娘,如果没有钱她是否还会爱他?年轻的美人回答道:“是的,我仍然爱你,但我会离开你。” 在1993年的年报中我也说过:“当能干但是贪婪的CEO把手伸得太长时,董事会应该及时掐住他们的手。”从我说过这句话以后,有很多双CEO的手都已经伸到股东们的口袋中,但是鲜有被掐住的。为什么这些聪明、风度优雅的董事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的漏洞,而在于我所谓的“董事会气氛”。 在一个气氛和谐的董事会例会上,几乎不可能让一个家教良好、受过上等教育的绅士举起手说:“我认为应该更换CEO”,或者说:“我不同意刚才CEO所做的决策和陈述”,尤其是当CEO们的所谓内部和外部的顾问团队都在场,刚刚做完激动人心的讲演。这是令人尴尬和需要勇气的缤谘缁嵘系弊糯蠹业拿娲虮ム靡谎萌瞬嗄慷樱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1993年的年报中指出:董事会成员必须是说话和行动都能保持独立自由的,同时必须“精通业务,对工作有兴趣和代表股东利益”的人。但是在过去的40年中,我曾经在19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呆过,和250个左右的董事们打过jiāo道,却发现大部分董事都缺乏至少1~2个我刚才提到的必备素质。至于我自己,我必须悲哀地向各位承认:在很多时候,当我意识到CEO们的提议是有违股东利益时,我也只是选择沉默。在这种时候,集团意志战胜了独立xìng。 巴菲特的成功之处除了他独特的长期投资理念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结合得出神入化:保险业务为公司带来大量的资金,使得公司能大手笔地收购了4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遍及制造业、家具、食品、零售与金融服务业,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益,同时也有足够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股票与高收益债券,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等股票上通过长期重仓持股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 此外,巴菲特在投资新的股票上近几年鲜有动作,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入市时机,但是2002年他在“垃圾”债券上把握了风险与回报的平衡点,获利颇丰。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商业模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市盈率远远地高于一般的保险公司,也高于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平均倍数。 但是,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再保险业务还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不能心存侥幸,因为2002年没有大的天灾人祸而增加的公司利润不是长久的利润来源,而“垃圾”债券投资上的收益也不能永远地重复下去,他一再强调一个专业的会计术语:“Pro Forma”,即“调整过的财务报表”,他反对那些CEO们常说的一句话:“假如没有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我们的利润应该更高。”巴菲特对保险业务的真知灼见,实在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股神名言录 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可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应该以14倍的市盈率去购入可口可乐股票。不同的是:他自始至终有着对投资行业的独到见解,而且具备强烈的自信,这从他当年的一句戏言里可以看得出:“即使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全世界最具权威的金融业大师)对我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我也绝对不会改变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 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CEO都曾经聘请巴菲特作为投资指导,他的很多话都成为投资行业的经典指南: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评估投资价值,不是看某个行业是否有利可图,而是看具体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其能保持这个优势有多久,从而带来给投资者足够的回报。” “要成为好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高智商,需要的是脱离大众的能力。” “很多骗子都有骗子相,他们有特别的气味。要看谁是骗子,可以从找出谁使用利息、税、折旧和分期偿还前的收益牛拢桑裕模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Depreciotion and Amortization)数字开始。” 经常有人问巴菲特关于投资的秘诀,他的回答是:“股市成功的秘诀有3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看似玩笑,实则是高度精练地总结了投资行业的最终目的和基本原则。难怪通用电气前CEO伊梅特曾至少两次向巴菲特请教,并认为他是全世界最睿智的投资大师。 只要沃lún一开口,所有人都会聆听,这就是沃lún巴菲特的魅力。他被认为是最好的股票投资商。始于1954年,凭借仅仅一窝鸡蛋的价值100美元,如今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是一个拥有资金、保险、设备长期投资的控股公司。他具有老式的价值观念、广阔的人才范围以及惟妙惟肖的描述天赋。巴菲特承认他有两条商业的主要规则:规则一,永远也不能没有钱,规则二,永远不要忘记规则一。 第二部分第5节 要么遵守它,要么把它从墙上撕下来 最勇敢的CEO 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 我们要对世界各地和我们一起共事的男女同仁负责; 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 最后,我们要对全体股东负责。 这些信条在由R.W. 小约翰逊(R.W. Johnson Jr.)在20世纪40年代制定以来,就一直挂在美国新泽西州强生剩铮瑁睿螅铮睿咀懿看舐サ拇筇铩 时间飞转到1982年9月30日,同样在这个大厅里,强生公司高层人员正在召开一次例会。因为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额都在持续上升,形势一片大好,所以与会的高层管理人员兴奋到了极点。 可他们不知道一场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大祸正向他们席卷而来。而在这次风波中,是强生公司当时的CEO,詹姆斯柏克(James Burke)站了出来。 事后如果要求人们说出一个当代CEO的勇敢行为的话,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詹姆斯柏克,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个传奇式的睿智人物所做的,正是严格遵守信条,因为只有他清楚地认识到,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商业体制中,保持凌驾于利yù之上的博爱之心,才是致胜的根本。 两堂教育课 早在詹姆斯柏克刚刚进入强生公司不久,他所策划的第一个产品就惨遭市场淘汰。当被召见到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已满怀沮丧并且做好了被开除的准备。 当柏克走进去的时候,老板约翰逊问道:“你就是使我们付出这笔代价的人吗?”柏克点头。约翰逊却说:“好,我正要恭喜你。假如你犯了错,那表示你在做决策并且勇于接受风险。如果你不去尝试错误所带来的酸涩的滋味,那么我们公司就不会成长。” 柏克自此开始真正卖力地工作,专注于市场调查和销售渠道,并且用从约翰逊那里得到的宽容之心处理问题,终于成长为强生公司的CEO。 柏克回忆并总结道:“约翰逊先生教会了我什么是宽容。真正的宽容包括‘宽恕’与‘忘却’。有些时候‘宽恕’指的是,当某人犯错时,组织不会因此而将他撤职;但在犯错者的脑海中将始终记得自己是如何把事情搞砸的。因此,真正的宽容还包含抚慰,治疗被错误伤及的组织关系。” 1979年,强生公司的业务开始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幅度滑坡。这对于柏克来说是真正的考验。他把20 位关键部门主管召集到一个房间里,用手指敲击着强生公司的信条。柏克担心,主管们已经习惯将这一信条当作摆设它很有意思,但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运行中日常面临的挑战没有多大联系。 “我说:‘信条就在这里。要么遵守它,要么把它从墙上撕下来。’”柏克后来对采访他的约瑟夫巴达拉科和理查德埃尔斯沃思这样说,二人为写《领导和对正直的追求》(Leadership and the Quest for Integrity)而对柏克进行了采访。 那些经理坐在那里有点发呆,琢磨着柏克的话是否是认真的。的确,他是认真的,于是,房间里的人们开始了一场辩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要遵守这一信条。柏克和同事们不断在世界各地召集同样的会议,恢复这一信条作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件的地位。 就这样,柏克将从老约翰逊那里得来的信条,又传授给了新一代经理们。 力挽狂澜 现在,当人们谈到企业的危机处理艺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都会从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开始说起。让我们再次回到1982年的那天,由于当时气氛其乐融融,一向以严肃著称的董事长甚至都开始和大家聊起了轶闻趣事。就在这时,一位常务董事闯了进来,告诉大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泰乐诺胶囊卷入一场中dú死亡事件。一时间,在场的所有经理人员都惊呆了。 泰乐诺是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乙酸胺基止痛yào,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获得的成就曾经轰动一时。 到1982年,泰乐诺已占据了止痛yào店面jiāo易市场额的35.3%,总销售额从1976年的1.15亿美元增至1982年的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更重要地是,它贡献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17%。 1982年9月末的一个星期三的上午,一位名为亚当杰努斯的患者感到有点胸痛,于是买了一瓶特效泰乐诺胶囊。他服用了一粒,当天下午就身亡了。同一天晚些时候,一个叫斯坦利杰努斯的人和他妻子也服用了那瓶胶囊,没能活过星期五下午。 到周末为止,又有四名芝加哥地区的居民死于相同的情况。死亡是由氰化物造成的。yào检员们从受害者家中又找回了10粒被氰化物污染的泰乐诺胶囊。每粒样品的外观都变了颜色,并略有膨胀,其通常的白色yào粉被换成了一种带有杏仁气味的灰色物质。一般认为此种dúyào的致死剂量仅为50毫克。 詹姆斯柏克立即下令撤回了成批的产品,并劝告人们事情还未弄清前绝不要购买特效泰乐诺胶囊。全国的yào店和超市都从它们的货架上取下了泰乐诺产品。 不久,调查者们得出结论说,dú物污染并不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有dú的胶囊是两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而两个厂的产品同时受到dú物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国家食品yào品管理局怀疑有生产者之外的人在商店购买了泰乐诺,并将氰化物掺入其中,之后又退回了商店。否则,伤害的范围会更广,并且不只是在芝加哥地区。 为了把事情的真相弄个水落石出,这次特别调查任务动用了100名联邦调查局和伊利诺斯州的侦探,他们追查了超过2000条线索,研究了57份有关报告。 对于一家超大型的医疗保健品公司来说,这种事简直就是一把双刃剑。名誉和利益,两者无法兼得,甚至可能左右受困,面临倒闭的危机。柏克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舍弃利益,保护大众的健康。他把所有的泰乐诺胶囊全部收回,共3100万瓶,总值超过1亿美元。 公司还向消费者承诺,以新生产的泰乐诺yào片换回胶囊,通过发给医生、医院、商家的50万份电报和对媒体的声明及时传达了这些信息,目的是不使形势继续恶化。 另外他还通过一则报纸广告发出了7600万张面值2.50美元的购物赠券以鼓励购买泰乐诺。为挽回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那些在dú害事件发生后将他们手中的泰乐诺扔掉的顾客,只要打一个免费电话,就可以得到一张面值2.50美元的赠券这就相当于得到一瓶免费的yào。 最后,公司还设计出一种防破坏包装,来杜绝类似芝加哥事件的再次发生。虽然,安全包装使每瓶yào的成本增加2.4美分,但强生公司希望它能逐渐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安全xìng的信赖并促进销售。公司甚至还向零售商提供了超常的折扣高达订货额的25%。 危机发生后,强生公司在止痛yào市场上的份额一度由35.3%急降至不足7%,然而,成功的危机处理策略又很快使强生公司东山再起:到1983年5月,泰乐诺已然赢回了几乎所有于前一年9月失去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5%,并一直保持到1986年。 强生公司真诚的行动有了回报。从强生公司的危机处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果敢、有强烈社会责任心的CEO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1 章 。 前车之鉴 从柏克以及他所遭遇的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第一,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意识,尤其对yào品等关系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产品,必须把保证使用安全放在首位。在处理危机过程中,更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第一选择。一旦产品安全受到威胁,必须马上采取正确的措施,而不能吝惜。显然,收回产品就意味着公司的严重损失,仅此一项强生公司就花费数百万美元。 按一般人的推理,既然yào品中dú事件发生在芝加哥地区,况且又被证实不是公司的责任,仅仅收回在芝加哥地区出售的产品就足够了,强生公司则是担心进一步对消费者的损害,最终收回了全部产品以尽力挽回负面影响。 因为公众对危险的担忧常常波及整个品牌的所有产品,而不会再去从中仔细分辨。从整个处理过程看,强生公司简直是不惜血本来承担损失,然而,他们花钱买来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和对产品的忠诚。 第二,采取果敢、正确的处理危机措施。强生公司在泰乐诺事件中采取的危机处理策略和各项具体措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有理有利。尤其是其中的三项计划表现了高超的危机处理技巧。既表现了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面,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公司的损失。当然,主要是对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上的损失。其中,以最有力的措施遏止危机的发展,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弄清事实真相,是成功处理危机的关键步骤。这两步做好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并重新建立起对公司及产品的信任。 统观这些处理措施和步骤,都不失大家风范:不拘泥于眼前的名利得失,而是着眼于整个市场和公司的整体形象。处处算大账、顾大局,而不是为蝇头小利。对比日本企业在中国消费者面前出现的危机,如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三菱越野车事件及日航班机事件。日方企业的处理方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保护自身的短期利益为目标,能推就推,能赖就赖,让人丝毫看不出诚意。 表面看很精明,其实是最愚蠢的招数。它们得到的也许是短期利益,失掉的是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未来的市场。 第三,危机发生之后,企业要保持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因为,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了解事件的主要渠道就是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也都热衷于把各种危机事件当成自己的报道热点。 所以,企业要善于利用媒体来平息危机、化解危机。通过媒体,以真诚的态度,迅速把事件的真相告诉公众,这是最好的方法和最有效率的渠道。 1982年,泰乐诺胶囊里加入氰化物一事曝光后,詹姆斯柏克从全国的yào店里收回泰乐诺胶囊。作为公司的主要行政官员,他的举动使公司损失1亿美元。但詹姆斯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一年之后,经过增加新的安全包装后,该产品重新上市。泰乐诺胶囊也重新赢得了90%的市场份额。沃顿评选组认为,詹姆斯柏克的行为,尤其是对社会大众的承诺,直至今天,仍是抵御危机最好的典范。 第二部分第6节 用十亿分之一秒来祝贺成功 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迈克尔戴尔,这似乎又是一个“坏孩子”辍学的例子18岁从大学一年级退学,38岁时已经身家170亿美元,拥有4万名员工,公司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 戴尔公司的女员工说:“谁能比我们老板富有?谁能比我们老板帅?认识了他,还能看得上谁啊?我们全都嫁不出去了!” “富有”诚然属实,“帅”字则有人提出异议。他的头显得大,小小的眼睛总是瞪着,颇有喜剧效果,直截了当地说,他的模样有点像喜剧明星金凯利。如果说所有杰出人物都具有某种特别气质的话,戴尔的长相倒也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戴尔曾荣获《CEO》杂志“2001年度最佳CEO”、《Inc》杂志“年度企业家”、《计算机》杂志“年度风云人物”、《价值》杂志“美国商界最佳CEO”,《金融世界》和《工业周刊》杂志“年度CEO”等称号。 在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业周刊》评选的“年度最佳25位经理人”之中。海德里克龋澹椋洌颍椋悖耄退棺扛袼梗樱簦颍酰纾纾欤澹螅戎呒dú砣撕土酝饭境拼鞫案挥杏跋炝Φ模茫牛稀薄 戴尔公司于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强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戴尔公司目前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第48位, 《财富》全球500强的第154位。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 开着宝马上大学 迈克尔戴尔1965年出生于美国NBA王牌、休斯敦火箭队的大本营休斯敦市。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产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他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以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从16岁开始就从事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客户。报社jiāo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 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然后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戴尔当年就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发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但是卖报纸的收益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则是使他拥有了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当18岁的戴尔开着自己卖报纸赚钱购买的rǔ白色宝马汽车,后备箱里塞着他的3台个人电脑,威风凛凛地驶进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门的时候,他成了全校公认的“另类青年”。 云上的日子 大学生活才开始,他就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马上将苹果电脑一脚踢开,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IBM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 于是,戴尔有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1984年,一直和宿舍伙伴一起做着小生意,并且每个月有5万美元进账的戴尔,再也无法忍受医科教程的折磨,斗胆向父母提出退学,开办自己的公司而痛遭斥责。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无可厚非。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通过家庭议会商讨,通过了这一提案,因为父母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不用回学校了。 戴尔决定正式成立戴尔(Dell)电脑公司。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马上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是在这一年年仅23岁的迈克戴尔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青年企业家。 戴尔“摔了一跤” 年轻人的身体里总是充满了热情与果敢,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年轻人也容易热情得过了火。1991年,戴尔公司的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1992年他给公司的市场份额定位于15亿美元,但结果却大大地超出了戴尔的预想,戴尔公司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了20亿美元。 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如坐云端。一味地追求生产量使得戴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戴尔公司自创立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 这次打击是巨大的,但这也使得戴尔变得清醒起来,“我又从云中落回到了地面上”。戴尔回顾了公司9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误区“追求最大的生产量”中解脱了出来。取而代之是新的经营策略“流动xìng、利润和增长”,而成为公司以后发展的坐标。从那以后,戴尔公司开始了PC帝国的征程,戴尔也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商人。 引戴尔折腰 戴尔的企业战略一直是立足于直销模式上的。现在直销的根本策略“为客户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经营的核心。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戴尔对这一点的理解是十分深刻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从少年时代的创业开始,戴尔就深深领会到了这一策略的精髓:“当时我想应该直接从消费者那里反馈信息,然后按消费者的要求定做产品,并且省掉经销商的费用,这样就能把更好的技术和价值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我们的模式,它推动了我们公司业务的发展。” 而这一模式随着因特网的出现,使戴尔的业务出现了第二次飞跃,在线支持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库存便是减少了支出。1999年9月份之前的三个季度,戴尔的销售额已达到215亿美元,今后销售额可达260亿美元,2000年是182亿,3年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利率都在40%以上。而最近一个季度,全球的付货量增加了50%,由于成本低,利润也得到了充分保证。现在的戴尔电脑销售50%都是通过在线进行。 从戴尔订货客户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电话发出指令不到一分钟信息就会出现在控制中心的电脑里。控制中心再通过网络迅速通知供应商供货同时也把用户要求的配置信息输入装配程序:配件的运输、需求的数量、规格、型号和装配,这些全都按照控制系统的安排精确运行前一道工序与后一道工序严丝合缝。 在戴尔公司设在得克萨斯州的制造中心里装配厂里的三条装配线每条每小时可以生产700台根据用户要求而配置的不同电脑每台电脑从零部件进厂到最后装配检验完毕后装车出厂,只需要5个小时。工厂每两个小时接到一批零部件每4个小时就发出一批装好的电脑。这里既没有零部件的库存也没有成品的库存。有人把戴尔公司比做是一个像沃玛特那样的电脑“超级市场”。但最大的不同,则是沃玛特有仓库,而戴尔没有。 另外,低成本销售也是直销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点。戴尔的经营成本仅为康柏、惠普等大公司的50%,甚至更低,缩短了产品到用户手上的时间,从而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实践了最为宝贵的真诚。 戴尔的直销商业模式在过去10年里,在客户忠诚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有信心继续保持下去,这正是利润水平雄居全球5大电脑巨头首位的奥秘。由于戴尔公司在PC销售上的霸主地位,全球第一富翁比尔盖茨也于1997年亲自飞往奥斯汀会晤戴尔,共商合作大计。现在,戴尔公司已成为微软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 白纸一张 除了直销商业模式,戴尔管理公司的方式也被认为是成功秘诀之一。 熟悉戴尔的人对他的评价是“随和”。有人说在微软可以听到讽刺比尔盖茨的笑话在英特尔可以听到讽刺安迪格罗夫的笑话可是,在戴尔公司你却听不到有关迈克尔戴尔的笑话。不过随和归随和,这掩饰不了戴尔在商业上的精明他创造的直销模式迅速改变了全球计算机市场的格局。 戴尔说:“用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予以庆贺,随后便开始新的工作。”事实上虽非如此夸张,但每当公司取得成功的时候,大家的确会用5秒种的时间来庆贺,而接下来则会用5个小时进行事后剖析,检查哪些方面本应做得更好。 公司在马来西亚开办了亚洲第一家工厂之后,戴尔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2 章 工厂负责人寄去的贺礼是自己的一只旧跑鞋,其中的寓意就是:这只是马拉松长跑的第一步。 那些复制戴尔模式的公司几乎个个不能维持,更不用说赶超戴尔,他们无法复制的是戴尔的作风。20年来,戴尔始终“像大学时那个陷入困境的毛头小伙子一样,以一股紧迫感和坚定的决心经营着戴尔公司”,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戴尔相信问题一旦被发现,就应该立刻予以解决,不得推延,不得找借口。戴尔说:“这里没有什么‘狗把我的家庭作业吃了’之类的借口。”他希望所有管理人员都能密切关注每一美分的经营成本并将之转化为至少25美分的经营收入。 与绝大多数技术行业的老板不同,戴尔认为,自生产的第一天起,产品就应该开始获利。为了能做到这点,他希望自己的管理人员成为活数据库,随时收集各方面信息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到计算机售出的头一个月里某个零部件的平均更换次数。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戴尔却一直走过来了。 戴尔并非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领导着公司。他既没有杰克韦尔奇那种强悍的作风、非凡的魅力,也不像已故的山姆沃尔顿那样平易近人、风度翩翩。有一次,在聆听完甲骨文公司派头十足的CEO劳lún斯埃利森的辉煌业绩之后,戴尔举起手中的一页白纸,不动声色地对自己的助手说:“看到了吗?它普普通通、平淡无奇,我也一样。”戴尔不相信个人魅力,相反地,他希望所有员工能为公司利益而抛却私利,没有人期望成为大明星,包括他自己。 这种无我的行事作风渗透进了公司的每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它成了戴尔迅速发展的推动力,至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这么说。这种管理方式一度使戴尔公司在竞争对手纷纷落马时得以继续前进。 自2000年起,公司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2002年新公司的增长幅度几乎达到了3%。在最近一个季度里,公司实施的一项成本控制新措施,使日常管理开支降至了经营收入的9.6%,而公司的生产力已接近每位员工创造100万美元营业额的水平。戴尔公司每位员工创造的营业额几乎是惠普公司的两倍,IBM公司的3倍。 不是每个亿万富翁都能靠在大学寝室卖电脑配件起家,迈克尔戴尔做到了。他运营的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专门提供电脑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而且同时还是世界500强企业领袖中最年轻的CEO。我们的“25位最具影响力者”名单里之所以列入戴尔,是因为他通过打破零售领域的旧习,准确地对顾客进行电脑的预订,从而彻底改革了一个行业,并且给出了可供支持的商业链条。戴尔依靠这样的信念来掌控公司:如果社会现状不够理想的话,就要为下一次的成功而奋斗,使公司生存并具有震撼力。 第二部分第7节 管理是一种实践 现代管理之父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头猛兽竖耳聆听。 2002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2001年管理大师风云榜”,在评出的“十大管理名师”中,德鲁克超越了杰克韦尔奇和比尔盖茨,位于榜首。 美国《商务2.0》近期公布的百年来管理大师排行榜中,位于第1位的也是德鲁克。 不难看出,德鲁克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力和做出的贡献是公认的。深受他影响的著名企业领袖和管理学家,不胜枚举。当问起比尔盖茨哪些管理书籍对他影响最深时,他的回答是:“当然是德鲁克的书。” 杰克韦尔奇说:“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公司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德鲁克。” 加里哈默尔说:“在大多数智力xìng范畴中,第一名的座次是很难排定的。但在管理学领域中,人们对这一问题却毫无分歧……德鲁克的贡献可谓前无古人。” 美国管理协会则这样评价他:“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 《商业周刊》则称德鲁克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我从事写作” 1909年 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他的父亲为奥地利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过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地利率先学习医科的fù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有文化的环境之中。 1929年 在lún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1931年 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 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 1942年 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 1946年 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书中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 1950年 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1954年 《管理的实践》的出版降摹耙槐鞠嗟奔蚪嗟挠泄鼗驹淼氖椤保1臼橹校侣晨硕怨芾硌Щ驹斫辛烁呙鞯慕步狻F渲锌赡苊挥行矶嘈滤枷耄丛诨驹淼睦斫夥矫孀隽诵矶喙ぷ鳌 1979年 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出版,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在管理学著作中,被引用最多和使人无法忘记的一个段落中,德鲁克触及到了商业生活意义的最深处:“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客户。市场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或经济力量创造的,市场是商人创造出来的。需求在时间上可能会先于产品或服务,客户也许会像饥荒中的人们盼望食品一样迫不及待。但是,这只不过是理论上的需求,只有当商人用自己的工作将它转变为有效需求之后,才会产生一个现实的客户和现实的市场。” 德鲁克对组织存在的理由和本质也给出了具有启发xìng的简明的见解:“组织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商业运营和商业成就的手段。组织结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错误的结构则会严重地损害商业运营,甚至会毁掉一家公司,……讨论组织结构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生意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就是在5年、10年和15年的时间里,使目标都有可能得以实现。” 未来管理三大定律 彼得德鲁克曾说:“戏必须唱下去,而管理的‘戏’便是追求成果的有效行动。”未来的经济社会将越来越变幻莫测,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德鲁克在《未来管理》中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洞悉管理真缔的门。他分析未来管理有三种方法: 一是假设未来和今天很像。这些公司经营者常常潜意识地认为:“只要把今天成功的事情多做一点就行。”以往很多企业都这样假设,这并非全然不切实际。这种假设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型企业而言,作用很大。但是到了21世纪初,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惟一合理的假设是未来的市场、人口结构、科技、金融、竞争对手都将和以前不同。 二是近几年来广为流传的“策略”,认为未来和现在不一样。但是德鲁克坚信企业有能力去创造未来,或者至少应该有能力做到,管理阶层必须彻底思考本身的各种假设,并以批判xìng的眼光提出质疑。这些假设包括对事业本身、它的优势、能力、价值观、弱点、竞争对手、市场、创新、科技等应有特殊的看法。 三是去寻找已经发生,但还没产生全面冲击的变动。德鲁克称此为“远眺窗外”。他以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例,这方面的变化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于1980年呈现出来。但是它们的全面冲击要到2010年起,“婴儿潮时代”(1950~1970年间大量出生的人口)到达退休年龄以后才感受得到。 管理是社会的器官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谈到这一点的时候,德鲁克会骄傲地说,一改他平时腼腆的神色。 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出版了3本重要著作:1939年的《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以及1945年的《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 德鲁克在他1942年出版的《工业人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工业社会需要一种取代传统社区和传统社会主要特征和功能的新器官(organ)。”正是因为德鲁克在该书中提出“器官”这一概念,1943年12月下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唐纳森布朗邀请他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内部研究,以便分析它的组织和管理。那时候,德鲁克最早的两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和《工业人的未来》已经为他在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必要的成功基础。美国政治学协会甚至选举他进入政治理论研究委员会。 但是,研究通用汽车公司这样一个企业与研究政治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项工作。本宁顿大学的校长路易斯琼斯这样评价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公司所冒的风险:“你将永远地毁了你的学术事业。你现在处于究竟是研究经济学还是研究政治学的十字路口。如果接受这个课题,你在这两门学科中都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因此,当德鲁克决定用两年时间从内部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研究时,他是冒着个人事业发展的风险的。但是,德鲁克却说:“我认定自己必须深入内部,从内部来真正研究一个大公司,把它作为一个人类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组织作为一个统一的机制来研究。” 在谈到《公司的概念》这本书时,德鲁克说:“《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事实上,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众人之力来满足众人的经济需要;这本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视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任、履行组织特定机能的著作。”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停幔睿幔纾澹恚澹睿籀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年皇橹兄赋觯骸肮芾硎且恢制鞴伲歉秤杌挂陨摹⒛芏摹⒍钠鞴佟C挥谢梗ㄈ绻ど唐笠担,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诲人不倦 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至130多个国家,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从未曾间断过,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多种刊物,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做学问之人,生xìng淡泊,在本书里,德鲁克谈不上是什么亿万富豪,可是他的生活却显得更为惬意,他与夫人结婚多年,住在加州克莱蒙特,有4个孩子,膝头有6个小孙子围绕,享尽天lún。 大半个世纪以来,彼得德鲁克一直在教育着企业领导们,将个人责任和企业责任灌输给他们。这就是他在2002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原因,这是美国的最高公民荣誉。 德鲁克是1950年以来第一个赢得“管理学教授”称号的大学讲师。 第二部分第8节 领导,要冒着风险把对的事情完成 真诚领导家 1989年,当比尔乔治由Honeywell航空航天业务部总裁职务转行到医疗行业的时候,他的那套全新的领导理论已经开始受人瞩目。 作为新总裁及CEO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3 章 入主美敦利公司时,这个以生产心脏电极器、心脏节律器、血管扩张手术等医疗器械的大厂,当时的销售额已近7.55亿美元,人们都认为这已经是极限。而当比尔乔治正式成为美敦利CEO时,美敦利的营业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乔治所主张开发的新产品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年之内开发的新品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6年前的14%升至40%。 另一方面,作为有创造力和强烈责任心的乔治,他所撰写的最富盛名的管理学著作《真诚领导》,使得很多顶级的商业领袖都从中受益。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前任CEO伊梅特就曾经多次向乔治请教管理和领导事宜,受益非浅。 乔治用他那富有人xìng的心境和敏锐的领导才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故事。 痛失亲人 比尔乔治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964年毕业于乔治亚工业学院,两年后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同年,他便意气风发地来到华盛顿,开始了梦想中美好的人生。 然而,生命中最严厉的两次考验,像魔鬼一样悄悄前来,事先毫无征兆。 一天,上班的时候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悲伤地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在当天清晨因为心脏病而去世。年仅24岁的乔治,成了年迈的父亲的惟一支柱,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成熟了。 紧接着,在他和恋爱中的女友决定结婚前的两周,女友突然出现了头疼的症状。做了几次脑部神经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可就在隔天,乔治下班回到家,发现阳光明媚,但家里的所有窗帘却都已落下,父亲和不久前那次不幸的时候一样流着泪告诉他,他的未来的妻子,因为恶xìng脑瘤去世了。 经过痛苦的沉沦、亲友的劝慰和宗教的协力,使得乔治从悲伤中摆脱出来,他写道:“悲剧开启我的心胸,让我体会人生更深刻的含义我能在余生里,为他人做些什么。” 处在黑暗森林中 乔治在事业方面的最黑暗时期也是在他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到来的。每个领导人或许一生中都会遭遇这样的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汉威联合公司里努力奋斗着,一次大幅度的升迁使得他进入了全新的事业方向。1988年以前,他多次获得荣誉,每次都接下最有挑战xìng的工作,责任日益加重,当时他负责3个事业群、9个部门、18000位员工。 同事和上级都认为他能扭转乾坤,一切前景都很光明。 可是,在一个金叶飘飞的秋日午后,他忽然觉得命运之神在敲击他的心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心并不纯粹。他不该一直躺在荣誉之中。表面上他在解决大量棘手的问题时受人尊敬,可是实际上他却是在贪图名利,留恋CEO这个金光闪闪的桂冠。 美敦利公司当时已经先后三次向他抛出合作意向,可是他拒绝了,潜意识里的真正原因是嫌弃美敦利不够大。现在他意识到,他已经越来越失去了现在工作的热诚,越来越在乎外表和穿着,他发现汉威公司,其实并不真正适合自己,它在使他改变,远离真正的自我,处于诗人但丁笔下的“黑暗森林”之中。 当晚,乔治回家和妻子潘妮促膝长谈。两人都认识到,现在的这个工作不能实现自我,甚至已经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潘妮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鼓励乔治再次慎重考虑美敦利。 乔治怀念起涉世之初的工作信条:“领导一家使命导向明确、重视价值理念的公司,对公司产品怀有高度热忱,对服务他人充满热情。” 难道还有一家公司比美敦利更符合这个青年时候的梦想么? 想到这里,他飞快地走进书房,拨通了美敦利执行长官的电话,重新开启了沟通的大门。 5个月后,他进入了美敦利,出任CEO。 人生中,当你处于迷茫的“黑暗森林”之时,机会来敲4次门的时候并不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使乔治得到了新生。 适得其所 和乔治所料想的一样,美敦利有着他所追寻的一切:价值理念、热忱以及那些为受病痛折磨之人所服务的机会。在美敦利公司,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从前所受到的严格历练,都成了他大展宏图的资本。 积极、自由的企业文化氛围被乔治充分利用,并且以他的“真诚领导”方式加以改进。 在他领导的12年间,公司的市值从11亿跃升为6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5%。 美敦利继续执行他所制定的多元化策略。美敦利不久收购了TUR(一家德国的起搏器公司)、CardioRhythm(一家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设备的制造公司)以及DLP(一家专门制造心脏外科手术chā管的公司)。整个90年代,美敦利通过并购或投资大量的医疗技术公司,将其服务的客户及病人扩展至全球范围。通过战略并购,美敦利在心律管理及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奠定了其领导地位。 真诚领导 乔治认为,真正的领导人衷心希望通过领导企业来服务他人。他们最看重的,是培养自己的部下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远胜过通过领导谋取权利、金钱和名誉。而圣洁的心灵、悲天悯人的热情、精辟的见解是主要的支持力量。 这样的领导人特质并非与生俱来。很多人天生有领导才能,但是要成为真正的领导人,还得彻底发挥这些天赋才行。真正的领导人除了善用天赋,更懂得承认短处,努力加以克服。领导包括:目的(Purpose)、意义(Meaning)和价值(Value)。这些领导人擅长建立坚定的人际关系,叫人真心追随。 这些领导人的个人特质前后一致,高度自律。当所坚持的原则遭到挫折,绝对不会轻言妥协。他们会随时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成为真正的领导人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 乔治从自己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领导人,努力尝试模仿他人领导的人注定会失败。“做自己”是企业领导人的最主要特质。最好的领导人必须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易受他人影响的领导者,往往在利益影响下背离初衷,或者因为害怕冒犯别人而不做决策。 “做自己”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当你孤军奋战,而大家都在逼你做决策的压力到来的时候,学会适应“高处不胜寒”,才能不受任何压力左右。 世纪末的“马可波罗” 1999年10月20日,乔治在北京钓鱼台国际宾馆接受新一届“马可波罗奖”,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罗伟林为其颁奖。 马可波罗奖是授予那些积极支持实施“中国方案”的个人和公司。该方案旨在向中国派遣外国志愿专家,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和专业技术。 美敦利公司是因为资助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美国志愿专家来华服务而获得此项殊荣的。乔治在颁奖仪式上说:“这份奖励充分表明美敦利公司一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人民的幸福。参与‘中国项目’完全符合我们公司的宗旨,这就是为减轻中国人民的疾病痛苦,恢复健康,延长寿命而做出的贡献。” 美敦利早在80 年代初就开始进入中国,其在华的一切活动都是本着致力于人类的美好生活这一崇高宗旨,积极利用生物医yào工程技术来研究、设计、制造及销售医疗仪器设备。1996年,美敦利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座心脏护理新产品的制造厂,主要产品为心脏起搏器。1997年,美敦利又投资100万美元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专门培养医生、卫生专业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心。 对于比尔乔治来说,用心而非只用脑来进行领导,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是他在美敦利这个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公司任职期间的最高教义,一直延续到今天。乔治相信,无论公司状况如何,都一定要将充满目的xìng和激情的感觉灌输给员工们。他称之为“真诚领导”,它会影响周围的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 第三部分第1节 你必须乐于接受变化 IT魔术师 很难想像,多次拯救IBM的“IT魔术师”路易郭士纳,在加入IT行业之际,不但是个典型的“空降兵”,而且当时是对IT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欧美经济萧条,加之IBM内部的原因,致使公司股票连年下跌。一时间,不少人士都认为,IBM这次难逃覆舟的命运,有的媒体甚至将其描述成“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IBM开始委托猎头公司四处寻找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来重振公司雄风,但是寻找新总裁的工作格外艰难。猎头公司四处出击,瞄准大牌人物,但有的断然拒绝,如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挽救IBM;而一些企业家提出的拯救设想又令IBM董事会无法接受,如苹果公司总裁主张把苹果公司与IBM合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业务卖出去。 在业内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猎头公司就把目光投向了业界之外。于是,一向喜欢冒险,并有着“扭亏为盈魔术师”美誉的RJR食品烟草公司总裁郭士纳,成了猎头公司的狩猎目标。 当猎头公司找到郭士纳,鼓动他加盟IBM时,郭士纳在RJR食品烟草公司干得正欢。因此,猎头公司得到的回答是:“别来烦我,我现在很忙。”情急之下IBM的说客们对郭士纳说:“即使从道义上讲,你也有责任承担这份工作,因为IBM的利益会影响计算机业在全球的利益。”这一招果然有效,因为这符合郭士纳的理想他一直希望能把赚钱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在一段接触和思考之后,郭士纳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看看乌龟吧,它是伸出头来才能前进的。”就这样,郭士纳做了一只出头的“乌龟”,同意跳槽到IBM。 当他已经替IBM摆脱了80亿美元的债务并且有了的60亿美元赢利时,有人问:“你的雄心是怎样产生的?”他拿出他一贯的生硬作风,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是个左撇子,我的左撇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愚人节上任的聪明人 1993年4月1日是愚人节。就在这一天,郭士纳从IBM前总裁埃克斯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指挥生产饼干的,懂高科技吗?”人们怀疑郭士纳的能力。还有人等着看郭士纳出丑,以便在愚人节的趣闻之中再增添一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让一位外行来执掌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这事还发生在极为官僚和保守的IBM内,实在是不可思议。郭士纳贯穿整个发布会的主题就是:“我是新来的,别问我问题出在哪或有什么解答,我不知道。” 即使是理财高手、经营奇才,面对IBM当时的困境,郭士纳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IBM从1990年至1993年连年亏损,当年的亏损额居然高达80亿美元;IBM产品被挤出PC机国际市场的前3名,康柏成了这一领域的新霸主;由于多年奉行不裁员原则,使得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虽然在愚人节上任,但郭士纳却一点也不愚。上任伊始,他就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重建IBM”。今天,IBM内部和外部的人都敬畏地谈论1993年发生的一次事件,一个个都用压低的、秘不外宣的口吻说:“你知道香蒂丽吧,那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郭士纳上任后几周,就在弗吉尼亚州香蒂丽的一个度假圣地安排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IBM最大的200家客户的信息主管受到邀请。这是IBM的经理们第一次站在客户的面前,承认自己并非万事通,也是他们第一次站在客户的面前,回答了两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做对的有哪些方面,我们做错了哪些方面。 正如郭士纳所说的,信息革命即将发生,但前提是电脑行业停止崇拜单纯的技术,并开始注重技术对于客户的真正价值。简单说来,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发展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客户第一”的理念,郭士纳也作出了他上任后最艰难的决定:IBM要重新崛起,是否必须执行前任执行官埃克斯将IBM进行肢解的计划,而且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赞同。但郭士纳冷静地分析:一个解体的IBM,不能向客户提供他们所寻求的综合服务,只有以统一的公司、同一张面孔面对客户,才能具有竞争力,而这正是IBM的一笔独特的资源。于是,他果断地否定了埃克斯的肢解计划,决定保持IBM的整体xìng。 在办公室,郭士纳挂出他最喜欢的作家卡雷的一句话:从书桌上 望世界是危险的。他以务实的态度拒绝“远见”之类的东西。他说,IBM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远见。他一反公司不裁员的规定,半年内就果断裁掉了四五万人,彻底摧毁了旧有生产模式,开始削减成本,调整结构。重振大型机业务,拓展服务业范围,并带领IBM重新向PC市场发起攻击。 也许真的只能用魔术师的手段才能做到,不管人们是否相信自己的眼睛,1994年底,IBM获得了自90年代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4 章 的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 风向转变 郭士纳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新鲜空气,还有IBM久违的士气。1994年,他对公司员工讲:“我希望你们知道,那迎面吹向我们的风就要过去。我不能确切地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令人激动的改变,但我相信风必将改变方向。” 1995年6月5日,处理完“家务事”的郭士纳,终于将锋芒扫向了外界。他瞄上了Lotus公司,不顾Lotus总裁吉姆曼兹的反对,决定强行吞并。而且IBM把购并意向向媒体公布,向全世界发出信号:郭士纳要将Lotus上市的5500万普通股强行收购。IBM开出高价,使股票价格翻了一番。而且郭士纳表示,如果Lotus要是敢于进行“反收购”,IBM将随时抬价,奉陪到底。最后曼兹妥协了。6月11日,这桩生意最终以35亿美元成jiāo,成为软件史上最大的购并案。 而郭士纳将Lotus的Notes软件作为武器,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一举拿下企业网络市场。1995年,IBM营业收入突破了700亿美元大关。IBM的大型机业务也复活了。 1997年1月,在一年一度的全球员工大会上,郭士纳说:“1997年我们无处躲藏。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结账的一年。1994年我们证明自己能够生存;1995年是我们稳住阵脚的一年;1996年显示我们能够增长;1997年我们将向世人展示,我们可以成为领袖。我们不再需要任何借口。” 1997年11月15日,IBM股票升到145美元,达到了9年来的最高点。蓝色巨人的威力再次呈现出来。郭士纳“妙手回春”的秘诀不是重大的技术突破,不是在价格上狠宰一刀,也不是把握住瞬息万变的市场,而是与顾客之间的密切联系。 而更为重要的是,郭士纳将IBM带入了全新的网络世界。因特网时代的标志名称或许为.com,但是新经济时代的头彩应属于IBM。尽管亚马逊公司和雅虎公司占尽了风光,但郭士纳还是在短时间内静静地超越了他们,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计算机设备供应商。 到目前为止,IBM公司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软件王国。软件产品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30亿美元。为了不再受制于人,IBM公司今后的目标是使公司成为全面提供网络系统硬件、软件、系统服务等全方位服务的国际超级网络产品公司。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美元。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望他再干一个任期,直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的增势,那么这批股票将升值为33.3亿美元。 零距离管理 就大公司而言,最常见的问题是高层领导听不到员工的声音。郭士纳努力改变这一现象。除了经常拜访客户外,他还要花很多时间去与员工沟通。为了让每位员工都知道公司的发展方向,他打破了IBM等级森严的陈规陋习,直接用电子邮件与员工通信。比如,今天公司总部总结了经营业绩,第二天早上,遍布全球的100多家分公司的数十万名员工的电子信箱中就会有总裁的详细报告。 为了亲耳听到员工的声音,郭士纳每去一个地方都要专门安排一个小时与所有的员工见面,讲一下公司的发展方向,然后留下45分钟,让员工举手随意向他提问。 为了更好地与各级管理人员沟通,郭士纳从不用别人帮他下达指令。他需要向谁布置工作,就直接打电话给那个人,即使那个人比他低五六级,也是如此。 有一次,郭士纳听说有人计划降低大型机cāo作系统软件的售价,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这个计划却中途搁浅,原因是许多销售人员和产品开发部门都表示反对,他们怕降价影响获利。 郭士纳经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到,价格高不仅影响了软件的销售,而且连带影响了大型机的销售。于是,他直接告诉提出降价计划的经理“别理会批准计划的标准程序,我会让计划通过”。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 传奇式的改造工程 其实,对于郭士纳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进行针对内部机构重组以及服务的侧重点进行的“手术”。这点从IBM事业群的结构变化上也可以看得出来:1994年,只占26%的服务事业群,到2000年已攀升至38%,而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若再将软件事业群加入,则目前由双S(服务service、软件software)所包含的业绩已占有52%的比例。 当年第一线的业务员虽然早就知道“顾客要的不只是硬件”,但是坐下来和顾客讨论“需要什么服务”,实在旷日废时,回收缓慢,所以他们还是只管卖机器,白白让其他服务与软件供应商一步步吃掉商机。后来硬件的部分利润日薄,流于价格战争,但若与服务部门联手出击,却能以相同的价格做成更多生意。全公司上下这才体会到,“IBM的优势,其实是把服务事业部也计算进来的总和”。 郭士纳上任以后,IBM逐步走出“专署系统”的老传统,他大笔一挥,IBM史上首度允许服务团队可以采购对手Oracle、Compaq的软硬件,还大力推动竞争者之一Sun开发出的Java语言,“客户的需要,就是IBM的需要,”他大声疾呼,“IBM人必须凡事‘想两次’(think twice)。” 郭士纳的传奇式改造工程给人们留下不少启示:大企业的改造,必须从头到脚,由脑到心;所有的制造业都将变成服务业;与其追求自己的历史荣耀,不如去拥抱眼前会“付你钱”的顾客。 正因为郭士纳的成功,在硅谷有不少人相信,惠普董事会之所以鼓起勇气找到菲奥莉娜“空降”来当CEO,就是因为看到了IBM的改造成功,不同的是, “他”已经风光地荣归故里,而“她”,最苦涩的挑战才刚刚过去,目前正是最严峻的时刻。 在过去的10年里,当路易郭士纳把IBM从水火中拯救出来的时候,他享有了扭转乾坤的声望。1993年,郭士纳加入了IBM这个“蓝色巨人”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至2002年退休。他改变了公司文化,关注核心客户,再燃生命之火。郭士纳是众所周知的信守承诺的总裁,对于工作,他不失幽默。他那本关于IBM的畅销书就被命名为《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第三部分第2节 金融之神 凌晨5时30分一个老头儿戴着黑框眼镜,头发已经稀疏,一脸的皱纹,带着与生俱来的满面沮丧,躺在浴缸里看着大叠的文件。他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lún格林斯潘。 在美国,如果有人问,除了总统,谁对经济的影响最大?人们都会说“艾lún格林斯潘”。 在华尔街,如果jiāo易员要吓唬啼哭的孩子的话,他不会说“狼来了”,而是说“格林斯潘要加息了”。 克林顿总统在经历过xìng丑闻之后,他的支持率仍然奇迹般地高达70%。可是这个百分比要和格林斯潘比,就算不上什么了:根据最近一次的统计,在全美400位多资深的高级领导中,格林斯潘的支持率是97%。 曾经有人说过,格林斯潘是美国仅次于总统的大权在握的人,实际上他的权威要超过总统。布什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可这老头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 2004年1月份,在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到期之前,布什总统又向他提供了一份新的合同。总统需要这个在浴缸里阅读文件、用铅笔划出重点的老头。虽然扫平了萨达姆,又为美国的中产阶级提供了减税的大礼包,但是布什总统需要在明年大选之年万无一失。 布什不会忘记当初他的竞选对手麦凯恩说:“即使格林斯潘死了,我们也要把他撑起来摆在桌子后面当摆设。”这就是格林斯潘在他16年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崇高声望。2004年6月,格林斯潘以78岁高龄再次担起重任,继续做他的金融之神。 从蹩脚乐手到美联储主席 1926年3月6日,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个股票经纪人,母亲在零售店工作。4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因此他和母亲的感情特别深,长大后他还每天打电话向母亲请安,每逢周末还要乘飞机前往纽约看望老母,直至她1995年去世。母亲能歌善舞,在她的熏陶下,格林斯潘迷上了音乐。 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职业音乐人。在乔治华盛顿中学读书时,他开始学吹单簧管,后来进了著名的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曾和斯坦盖茨同窗共学吹奏萨克斯管,而后者如今已是名扬天下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了。 当时,爵士乐在美国风行一时,格林斯潘也赶了趟潮流,加盟亨利杰尔姆的强节奏爵士乐乐队,一年里走南闯北,四处巡游,甚至还到了纽约著名的“时代广场”表演。 在乐队里,他不仅是出色的萨克斯管手,还是合格的记账员。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从事股票经纪人工作的父亲把自己对数字的天赋传给了儿子。 格林斯潘从小就对在别人眼里无聊的数字游戏如痴如醉。大约5岁左右,母亲就让他做3位数的加减法心算,小格林斯潘居然能一口报出正确的答案。每当母亲开的零售店顾客多时,他自然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在乐队期间,他常常利用演出间歇自学金融税务知识,现炒现卖地帮队友填报纳税申报表。但乐队经常面临“断粮”的窘迫,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加上格林斯潘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方面只是“小有出息”,很难再有长进,于是毅然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让自己的另一份天赋开花结果。 他先后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又到哥lún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就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来瑟博恩斯教授。 他与博恩斯的友谊成为他后来进入美联储的入场券。由于囊中羞涩,格林斯潘中途退学。这一耽搁就是近40年,直到1997年,格林斯潘71岁高龄时才圆了年轻时的梦想,戴上了母校的博士帽。 幸亏当年格林斯潘当机立断改了行,否则美国顶多是增添了一名平庸的乐师,却损失了一个金融奇才。1954年,格林斯潘在纽约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加盟汤森公司。这是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经济预测和分析服务。 不到5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此时他年仅32岁。同时,他也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最精明的证券商”的美称。他满可以就这样大把大把地赚钞票,成为美国股市上的“暴发户”,然而一次邂逅再度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那是1966年的一个午后,格林斯潘碰到了当年爵士乐乐队老板加曼特。加曼特已经改行从政,正忙着给尼克松竞选总统出谋划策。通过他的介绍,格林斯潘认识了尼克松,两人谈得很投机,都觉得相见恨晚。 尼克松见格林斯潘说起国内经济政策头头是道,很是赏识,于是邀请他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政策发言人。于是,他摇身一变,从商人变成了政客,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 1966年7月,他在期刊《客观主义者》上发表题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预言美国将bào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经济在全世界一枝独秀,谁会在意这个无名之辈的痴话呢?连尼克松也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太多虑了。”格林斯潘备感失落,于是又回到华尔街经营他的咨询公司。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预言灵验了,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全面困境。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总统这才悔悟,连声惊叹格林斯潘是个“神人”,急急忙忙邀请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两周后,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继任总统福特并没有收回尼克松的任命。 从此,格林斯潘声名鹊起,逐渐成为总统的大红人。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期间,他是里根的经济顾问。里根当选总统后,他担任美国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保罗沃尔克辞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职,格林斯潘被里根任命为继任者。 格林斯潘效应 任命一事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5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价下降了2%。 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9月4日将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5 章 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然而,在经过一周的惨重损失后,到10月19日这一天不久就成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大幅度地下降了508点(降至1738.74点),造成账面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2.6%,是1929年大萧条时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的两倍。 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这个时候真是可怕之极。他们需要具有果断决策能力的领导人担此重任,力挽狂澜,而坐在美联储主席高位上的这个人却是人们记忆中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位。 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个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对经济的调整。他高瞻远瞩,不让短期波动影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在经济领域取得胜利后,格林斯潘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政治考验。保守的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正争取连任,大多数悲观的华盛顿内部人士预测:保守的共和党人格林斯潘不会对利率采取任何行动来支持布什,尽管当时迫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很明显需要再次调高利率。这时,格林斯潘更惊人的举措出台了。在共和党全国大会召开前的几个星期,美联储将贴现率提高了50个基本点(整整提高了50%),这一来几乎窒息了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 这是什么意思?首先,尽管这位美联储主席经验仍然欠缺,但却从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领任何人情。其次他的视野远远超过了政治家的视野,因为政治家最远只能看到下一次选举。而格林斯潘却经常不厌其烦地讲:“我们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程度的可持续xìng增长。” 随着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1999年初,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发展,而失业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点。这样一来,他每说一句话人们就越加关注。连稳重成熟的人们也开始从这位麻脸主席的讲话、证词和态度中寻求潜台词:他会干什么?他不会干什么? 理智地说,我们的确应完整地分析一下格林斯潘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太大了。我们还应该更全面理解世人对他的看法及对他这种观念的反应。我们到了该理解格林斯潘效应的时候了。 格林斯潘的“新经济”观 美联储主席的言论如同“无形的手”影响着华尔街的气氛“法力”无边的金融巨头们在其面前也不得不洗耳恭听。而能够将这种“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数格林斯潘。 在白宫曾经召开过一个官、产、学结合、讨论美国“新经济”的会议。那次会议上,格林斯潘对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已经越来越难否认近年来出现的情况同典型的战后商业周期有什么深刻的差异。不仅经济扩张达到了创纪录的程度,而且它已经做到比预期的经济增长更为强劲。最引人注目地是,面对至少比30年来所经历过的更为紧张的劳工市场,通货膨胀仍然处于驯服状态。” 格林斯潘认为,生产率的提高是出现这种情形的重要条件。对此,今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xìng的材料。 报告比较了战后美国3次最长的经济扩张。即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时代和80年代里根、布什时代的繁荣期和这次的经济繁荣。前两次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经济复苏前两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分别为4.7%和3%),到第7、第8年即陷于低迷(分别为1.2%和0.8%),最终导致衰退。 这次则有所不同,与前两次繁荣相比,前两年增长较慢,第7、第8年却保持2.8%的增速,1999年四季度更高达6.4%。 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对通胀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手段,即将通胀扼杀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目前美国实际的通胀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格林斯潘对于美国经济中需求增长长期超过潜在供给增长的状态感到不安。为了证明提高利率的必要xìng,格林斯潘2月份在国会作证时首次论述了他的新通胀理论。 格林斯潘说,近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增加了美国人的收入,并帮助遏制了通胀。但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往往会造成总需求的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增长加快会造成对公司长期盈利预期的提高,这不仅会刺激企业投资,还会促使股票价格和家庭资产的市场价格升高,从而创造出额外的购买力,但实际上,额外的商品和服务并没有反映出来。他说,历史经验表明,股市财富每增加1美元,就会引起消费开支增加3~4美分。 近年来由财富增值和其他因素引起的额外的消费需求,是通过净进口的增加和增雇工人以增加生产来满足的,但问题是,这两个安全阀不可能无限期地吸收多余的消费需求。首先,由进口增加引起的经常项目逆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而更令人担心地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态。格林斯潘说,当愿意工作的劳动力减少到一定程度,为了吸引人们工作,工资的增长幅度将大大提高,甚至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将增加通胀压力或者压低盈利率,而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后果都可能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繁荣。格林斯潘的结论是,美国的实际利率必须提高到足以使金融和商品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的水平。 古稀之年黄昏恋 格林斯潘总是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像是一位老学者。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总是花很大力气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一些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令他们很失望。因为格林斯潘的讲话总是语意暧昧、模棱两可。 有意思地是,他竟然也把这种“新语言逻辑”套用在自己的黄昏恋上。他与国家广播公司高级记者安德内尔米歇尔有着多年的jiāo往,然而由于他习惯使用“太多充满暗示”的语言,竟使机敏过人的女记者都无法弄清他的本意,几乎断送了一门美满婚姻。不过,1996年圣诞节之际,年仅50但依然风韵犹存的米歇尔终于明白了70岁的格林斯潘的深情厚意,并在次年与他共同走上红地毯,共结百年之好。 艾lún格林斯潘是终极的金融市场运营者,世界上很多最强有力的投资家都会因为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而进行投资政策变动。作为金融之神,他在1987年就被委任去领导美国联邦储备局。他能够通过洞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甚至更多股票jiāo易市场危机,来引导货币政策。他总是做些语焉不详的演讲,而这些意见却总是受到华尔街的密切关注。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你了解了我的意思,那么你一定是误会了。”去年格林斯潘因为他对全球经济稳定做出的贡献而荣获英国名誉爵士头衔。 第三部分第3节 从灰烬中再次崛起 汽车业巨子 1978年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破产。 1980年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扭亏为盈。 1982年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盈利11.7亿美元,还清了13亿美元的短期债务。 1983年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盈利9亿美元,提前7年偿还了1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保证金,发行股票2600万股,仅数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1984年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实现盈利24亿美元…… 是谁拯救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李艾科卡!他在拯救面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同时,也完成了一生最完美的壮举,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 1983年的一次美国“最佳企业主管”的民意测验中,艾科卡以绝对多数票领先;1984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他的肖像,头号大标题是:他说一句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 1984年12月,美国出版了《艾科卡》传记,该书出版后,瞬间就被列为美国畅销书之首,发行260万册。在日本,《艾科卡》一书1个月就售出20万册。在lún敦,《艾科卡》名列畅销书首位。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家把《艾科卡》作为管理者的必读书。对此,密歇根州的州长说:“艾科卡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企业家!” 1985年仅两个月,艾科卡就被1270个不同组织邀请去演讲。在克莱斯勒,所有蓝领人对艾科卡的尊敬已达到近于忠君的程度,数以万计的美国人给他写信,请他去竞选总统。 一个CEO到底为什么能够有如此的影响力? 第一次辉煌 李艾科卡,192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艾兰敦,父亲是意大利移民,受父亲的影响,他认为能通过冒险获得成功的道路就是经商。大学工科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福特公司,被分配当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喜欢和人打jiāo道而不是和机械打jiāo道,而且他认为销售从来都是汽车业的关键,是企业的精华,所以他迫切希望进入销售部门搞推销。 经过艾科卡的勤奋和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不久就被提升为费城地区的销售副经理。1953年,他大胆提出了“给56年新车付56美元”的销售计划,即客户购买1956年福特公司的新车,可先付80%的款,然后每月付56美元,3年还清。这种销售方式几乎人人都能接受,因而刺激了市场需求。不到3个月,费城地区销售数量从全国的末位一跃为首位。后来,这一计划成为福特公司全国xìng销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奖赏,艾科卡被提升为华盛顿地区的销售经理。 1960年,年轻有为的艾科卡担任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部经理。接着,他便开始接手式样好、xìng能强、价格低的“野马”轿车的生产和销售。这一仗大获全胜,于是1970年艾科卡荣升为福特公司的总裁。 在他就任总裁的8年里,为福特公司净挣了35亿美元,在该公司的历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业绩,这也是艾科卡创造的第一个辉煌业绩。但成功招致嫉妒,1978年7月,福特二世解除了艾科卡总裁职务,同时答应将36万美元的年薪变成100万美元的退休金,条件是不要受聘于其他公司。 艾科卡为此大为愤怒,拒绝了福特二世的100万美元,只身离开了福特公司。国际造纸公司等多家公司闻讯前来请他,他一一谢绝了;纽约大学商业学院等三四所学校也来聘请他担任院长,他也谢绝了。 当人们都在猜测艾科卡到底在等什么的时候,深陷危机、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前来聘请他,他欣然接受,立刻走马上任。人们这才等来了结果,他上任后宣称:公司起死回生之前,自己的年薪为一美元。原来他在等待向福特公司挑战的机会,他没有忘记福特二世对他的伤害。 从此,艾科卡开始了“通往顶峰之路”的艰难跋涉,并由此展示了他扭转乾坤的非凡谋略。 受命于危难之际 艾科卡真正走上汽车行业巨人的前进历程,绝对不是在福特公司里的那些岁月。只有在拯救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的时候,他的才能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且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有名的大公司,它的前身是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以经营汽车业务为主,也涉足游艇、钢铁、艇外推进器等业务以及军用物资生产,还有出口、运输、金融、信贷、租赁和保险领域。公司在美国拥有36家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厂、22家零部件仓库以及10家国防及宇航业工厂。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汽车产品。包括成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公司也从其他汽车公司引入小汽车并为其销售,生产所需的工程技术、设计制造设备由克莱斯勒技术中心提供;二是克莱斯勒金融业务。克莱斯勒金融机构及其附属机构为克莱斯勒的客户提供各式金融服务,也提供批发和零售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库存金融服务和消费信贷。此外还有其他的,主要是五星运输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从80年代末开始提供的汽车租赁服务。 克莱斯勒公司在二战以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创业短短的10年间迅速上升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然而,由于40年代公司为降低成本一直不肯改进原有车型,墨守成规,未进行重大技术创新,而使公司在汽车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丧失大好机会,丢掉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分额。此后,公司以购买克莱斯勒澳大利亚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为开端开始了在北美以外扩张的历史。然而在公司努力扩充业务的同时,内部却不断发生人事摩擦,致使公司一度陷入濒临破产的窘境。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6 章 公司还是没有停止大规模的扩张活动,扩张同时还开展了规模不大的多样化经营活动,兼并了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以提高公司自身的产品种类。 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为应付原油价格上涨、国际竞争激烈、不断上升的投资成本,公司被迫将大部分重要的国外资产处理掉或进行改组。 但公司并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因为石油价格飞涨,消费者不得不选用省油、质高、价低的小型车,对此公司却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对形势的客观估计,在这重要的转型时期没有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继续保持大型车的生产,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再度迅速下降,几乎破产。 艾科卡始终忘不了在54岁生日那天,福特二世给了他最后的通知,从豪华的总裁办公室,搬到一间简陋的仓库去办公。这刻骨铭心的羞耻,鼓舞了他重振事业的雄风。克莱斯勒公司正是他向福特挑战的机会,在受重大的打击之后,他终于“从灰烬中再次崛起”,完成了他最辉煌的人生历程。 艾科卡加盟克莱斯勒公司的当天,报端公布了克莱斯勒第三季1.6亿美元的亏损,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高赤字纪录。克莱斯勒的惨状只能用“束手待毙”4个字来形容。 艾科卡第一天上班,就发现克莱斯勒是一家腐化而且混乱的企业,并且公司缺乏一套完整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全公司里没有一个人真正明白财务计划和目标的意义,即使是最基本的财务问题也搞不清楚。 艾科卡向公司财务部门索取每一家投资工厂的报酬率资料,竟得不到任何结果。他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出了公司人员士气的低落以及管理涣散的严重xìng,他不禁感慨地说:“像克莱斯勒这样的大公司,居然用开小杂货店的方式来管理,实在叫人不能理解。” 1981年11月,克莱斯勒一天的开销大概是5000万美元,但整个公司的账面上只剩100万美元。这简直极其荒谬,这就跟你的活期存款户头里只有1.5美元是一样。在汽车行业里,100万元等于是你放在抽屉里的零钱。由于所剩现金太少,付薪水也成为头痛的问题。克莱斯勒财务窘迫之状,可用下列小故事予以说明: “有一次开会时,我们请本地的小吃店送三明治过来,很快就有话传回来:‘你们是克莱斯勒的人?对不起。除非你们先付钱,否则我们不送!’这就是当时克莱斯勒的处境。” 从头收拾旧河山 艾科卡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认为收拾这个摊子的第一步工作是选准突破口。经过调查,他很快摸清了公司的5个致命弱点: 一是纪律松驰。他到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两件令人恼火的事。前总裁卡费罗的办公室竟成为人来人往的过道,职员们穿堂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没有一点规矩。而前任总裁女秘书在工作时间随便办私事。这在福特公司是要丢饭碗的,而这里却毫无顾忌。再往下看看,基层组织像一盘散沙,士气低落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二是管理混乱。公司没有名副其实的管理体制,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与销售部门各自为政,财务管理一塌糊涂。 三是人浮于事,公司副总裁竟有35个。艾科卡形容说:“每个山头都有王爷,各自占地为王,办起事来互相扯皮、踢皮球。” 四是库存积压。公司不按经销商的订单组织生产,结果导致库存货满为患,存货8万多辆。为了给汽车找销路,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减价销售。结果造成经销商对减价的依赖,该买也不买,等待降价,结果造成恶xìng循环。 五是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焦点,1978年克莱斯勒亏损2.04亿美元,1979年初,亏损高达11亿美元,积欠多种债务达48亿美元。 针对这几个长期遗留下来的致命弱点,艾科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一、精兵简政,起用能人 在精兵简政方面,艾科卡毫不手软地砍了“三板斧”。第一斧,先砍公司高层领导。对那些身居高位而毫无建树的平庸之辈一概撤掉,公司35个副总裁先后辞退了33个,高层部门的28名经理撤掉了24个。第二斧,精简机构,压缩企业规模。他大胆采用“关、停、并、转、卖”几项措施,在52个生产工厂中关闭、变卖16个,合并转产4个,产量、车型和销售相应减少,企业规模“消瘦”了1/3。第三斧,削减雇员。他先后解雇了9万多人,裁员率超过50%,经纪人由5800人减少到3700人。 艾科卡任用能人也是别具一格。他选人的首要标准是“志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那套管理办法能够彻头彻尾地贯彻执行。由于克莱斯勒能人匮乏,艾科卡不得不在自己熟悉的老伙计中打主意,连“挖”带拉先后从福特公司搜罗到数名得力干将。 第一个被他“挖”过来的是福特公司委内瑞拉子公司的总经理杰拉尔德格林沃尔德。艾科卡特别欣赏他的机敏头脑和实干精神,亲自赴委内瑞拉做他的工作。经过几番秘密畅谈,格林沃尔德有感于“老上司”的盛情,毅然改换门庭,成为克莱斯勒第二把手。 第二个被他请来的是早已离职退休,65岁的原福特公司副总裁保罗伯格莫泽。此人在福特公司副总裁的职位上干了30年,既埋头苦干,又足智多谋。艾科卡意在借他的丰富经验,力劝他出山挑大梁,经不住艾科卡再三推举,他终于接过公司总经理的重任。 第三个是由格林沃尔德举荐而来的史蒂夫米勒。米勒过去是格林沃尔德手下主管财务的得力助手,被艾科卡视为“当家理财的一把好手”,破格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金融业务的副总经理。 第四个是在艾科卡手下干了24年的哈尔斯帕利奇。此人其貌不扬,但谋略水平高,预测能力强,他能预测三四年以后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汽车,艾科卡委任他主管公司生产计划。 另外,他还雇请了福特公司的公关先生加劳克斯来主管销售,聘请原福特公司总工程师,已退休的汉斯马赛厄斯负责全公司机械制造,提拔能在“鸡蛋里挑骨头”的福特公司的乔治巴茨负责产品质量。 总之,能者上前,庸人靠边,建立起以艾科卡为首的有力的领导系统。招募到人才以后,艾科卡对人的管理也有他独特的地方,他的方法是: 1. 与属下jiāo谈。他认为,管理就是发动他人去工作。一个企业运作得好,就是员工发动得好,而发动员工的惟一办法是与他们jiāo谈。演说是发动一大群人的最好办法。 2. 实行季度检查制度。每三个月他就同属下共同检查过去的成就与差距,计划下一季度的工作目标。艾科卡认为季度检查制度有五项好处:不断制定自己的目标;使人更有成果,充分发挥积极xìng;迫使职员经常检查自己完成了什么工作,下一步怎么办,多动脑子;不埋没人才,好的职员不被忽视,不好的职员无法混日子;强制职员与其上司之间的对话,促使他们沟通思想、融洽感情、增进了解、改善关系。 3. 激发和保持下属的进取精神。当提升一名工作人员时,正是给他增加任务之时。在他成功的时候,要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他不得意时,千万不要过分严厉,否则会毁灭了他的进取精神。 4. 不能随便变动职员的工作,因为技能是不能互换的,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具有专长,不等于在另一个领域里也有经验和专长。 5. 一名领导无法做好所有人的工作,只能鼓励下一级的人去干,下一级再鼓励他的下级去干,绝不越位去干本应属于下级干的事。 第三部分第4节 开源节流,力渡难关 艾科卡首先争取政府贷款。但作为亏损企业,要贷款何其困难,艾科卡豁出老本,背水一战,用巨资游说国会内外关键人物,活动政府上下要害部门。终于得到了15亿美元的贷款保证。然后,又在州级政府和民间四处活动,筹集了相当可观的资金,财政拮据的状况才得以缓和。 然后,他开始裁人减薪,减少劳务开支。工资支出由21亿美元减少到15亿美元;1700多名高级职员减薪10%,级别较低的职员减薪2%到5%,同时宣布待公司赢利之后,重新补发被削减的工资。公司股东对此肃然起敬。他们从长计议,同意公司关于暂时冻结红利的意见,表示与公司有难同当。 同时,艾科卡还大力改善库存管理,压缩库存费用。他大胆引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及时进货,及时使用,快速循环”的管理方式,在压缩企业规模的同时,注意工厂和仓库布局相对集中,就近使用;把费时、价高、大批量的火车运输,改为廉价、省时、小批量的汽车运输,每年节省库存费用开支4.5亿美元。与此同时,他让设计制造部门大力研究不同种车型使用相同的零部件,将公司生产的零配件从7万多种减少到4000多种,给进货、库存带来了很大方便,每年又节省开支3亿美元。公司的年库存价值由21亿美元降至12亿美元。 对采购、预算、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也是开源节流的一个方面。艾科卡把原来公司原料产、供、销一直在内部循环的方法,改为只要自产零件的成本不如购进合算,就从外部购进;把过去完全根据自己产品的成本拟定内部预算,变为必须通过与外界同类产品的成品费用加以比较之后再作预算,促使工厂自觉向同行业低成本看齐;再把进口项目变为自己生产。通过这些改革,努力降低成本。 三、重新打通资金和产品流通渠道 多年来,克莱斯勒与经销商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因为所有经销商几乎都习惯于收到克莱斯勒的新车后再重装一次。艾科卡到任后,很快组织与经销商们见面,与他们jiāo流意见,告诉他们公司准备在各个领域树立纪律观念,再三许诺保证产品质量。之后又多次举办经销商培训会,为他们提供商品信息,介绍汽车技术知识等。 艾科卡此举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紧紧地团结了经销商,而且在和经销商修复好关系后,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和惊人的活动能力,克莱斯勒得到了新的贷款,获取了新的战斗机会。 克莱斯勒又在技术上转产新型省油的汽车,直到石油价格下降后才恢复生产克莱斯勒大型车和新型敞篷车。通过努力,公司3年就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原定偿还期提前7年还清贷款。 这样,艾科卡的大胆改革使得克莱斯勒从濒临灭亡的悬崖边获得了一线生机,于是进一步的反攻计划开始了。 起死回生 艾科卡通过硬挤细抠,总算走出了低谷,手中有了钱,便有了大展宏图的力量和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艾科卡将带领克莱斯勒公司开始起飞。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预测,果断调整产品方向。克莱斯勒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就在于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艾科卡大力加强了市场调研部门的工作,并于1982年11月组建了一个60人的调查小组。 艾科卡根据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的新形势和调查小组提供的信息,正确地预测到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于是他果断拍板定案,将本公司保留多年的“纽约人”牌大、中型车加大产量。同时,又迅速拿出几种样式的新产品以在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 第二,摸准时尚变化规律,推陈出新,先声夺人。敞篷轿车从汽车初兴到60年代中期美国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变迁。1976年4月21日,底特律市长曾煞有介事地为美国最后敞篷车举行了“告别仪式”,于是这种车在大街上便销声匿迹了。 艾科卡独具慧眼,看清了汽车造型“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变化规律,摸到了美国人想重坐敞篷汽车“重温旧梦”的时尚走向。艾科卡大胆决定重新生产敞篷汽车。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开始估计有3000辆就能满足需要,没想到一气卖了2.3万辆。后来通用、福特公司也紧步后尘。克莱斯勒多年来头一次走在他人前面,艾科卡感到无比自豪。 第三,不断变换花色品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经营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汽车新产品中,一般分为市场型和技术型两类。市场新产品主要是在总体设计、车体形状、装潢色彩等方面进行改造,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艾科卡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把开发市场新产品作为重点来抓。于是决定以前轮驱动高速省油的长型车为基本模式,争取基本部件一体化、车型品种多样化的生产路线。结果是投资不多,花色品种却不少,使顾客接踵而来,尽情挑选。 另一方面,艾科卡始终抓住产品质量不放,并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电子计算机化的测试仪器中心,由人工设计逐步过渡到全部由计算机承担全部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公司又花费1亿美元,改造老厂房,把引擎从汽车顶部安装改为从底部安装,使装机质量明显提高。 据1978年的验车报告称,公司所产汽车的年可能维修费由4年前的35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7 章 美元下降到157美元。1983年统计,当年客户对克莱斯勒汽车撤销订货数只有7000辆,而同期对通用公司的撤销定货量是120万辆,而福特公司多达160万辆。 第四,充分利用广告的作用,大力扩大影响。由于前几年克莱斯勒“臭名”在外,人们对其新产品总是将信将疑。要改变这一形势,必须借助广告舆论,给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 艾科卡毅然取消聘用多年的原来两家广告代理人的资格,不惜重金改聘广告行里的佼佼者“凯依埃”广告公司。该公司不负厚望,连出妙招,广告做得有声有色。克莱斯勒做广告强调“突出个xìng”,不搞“一锅煮”,避免雷同,力求使每一种牌子的车在广告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xìng和鲜明的特征。 第五,灵活确定售价,重视售后服务。艾科卡为巩固和扩大市场,制订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市场计划为重点的行销方案,实行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有升有降,灵活变通的特价战略。同时为刺激销售,巩固和扩大自己产品市场,精心搞好售后服务。 公司从不搞“离店不认账”一类的自绝后路的买卖,对自己的产品不仅保质量,保使用寿命,而且随时提供热情周到的保修服务。他们把小汽车的保修期定为5年,行程5万英里,这类免费的长期售后服务,在大的汽车制造厂家中,惟此一家。 完美的结局 自此,艾科卡登上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次顶峰,过程如此完美,无懈可击,以致人们忘了克莱斯勒的转机是依靠政府大笔的紧急援助,或者没有人会去在意艾科卡任期的后期,股票价格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31%(在他离职6年后,德国人拥有了这家公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即使遭逢逆境,仍要奋勇向前;即使世界分崩离析,也绝不气馁。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勤劳工作必有回报,正是这些信仰造就了伟大。” 在过去的25年里,没有人能像李艾科卡那样给美国的汽车工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他作为福特野马型汽车之父而闻名遐迩,这款车型也成为最成功的典范之一。在担任克莱斯勒的总裁期间,他缩减开支,向政府借款数千万美元扭转了公司破产的局面。艾科卡深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果断的决策,所谓业务决策,就是有关人员、产量和效益的决策。 第三部分第5节 微软再次抄我们,这很有意思 硅谷狂人 yīn森的大厅内,无数机器般冷酷的精悍男子整齐排列着。高悬的超大屏幕中,冷峻的“领袖”在训话。 忽然一个身材健美的女子手握大锤冲进了大厅! 她身穿一条红色短裤和一件白色Mac背心,在她身后有手持重型武器的警察在追赶。冲破重重阻隔,女子奔到屏幕前,扭转身躯,使出全身的力气掷出铁锤,屏幕轰然zhà裂,旋即烟雾消散、祥光四shè…… 不,这不是《骇客帝国》的最新续集,而是早在1984年,苹果电脑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为反击咄咄逼人的IBM,而为新推出的Macintosh系统所做的广告。(有意思的是,在若干年后,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也是以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写的这本科幻小说《1984》作为蓝本,拍摄了票房火bào的同名电影,挽救了他的品牌帝国。) 时间转到1997年。重新掌管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晤时,他盯着比尔的眼睛,锋芒毕露地说:“比尔,我们共同控制了100%的桌面系统。” 骄傲的比尔对此抱以沉默。微软控制了全球97%的电脑cāo作系统,而苹果拥有的是剩下的3%,任何人都会认为是乔布斯在说胡话。 但在那次看似毫无意义的谈判之后,盖茨私下里告诉他的朋友海蒂,自己一直惧怕乔布斯的那种光芒,即使在大局已定的今天,他仍深深地感到:“这家伙太可怕了”。 能让全球首富盖茨折腰的乔布斯,的确不愧对他的绰号硅谷狂人。 寻找真我 1955年,乔布斯在加州山景城出生。乔布斯是个孤儿,出生不久就被人领养了。在他心里始终充斥着孤独和焦虑,渴望发现真实的自我。他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启示,并对那些奇异文化特别感兴趣。他曾经在大学辍学后旅行到印度,探索玛哈利希瑜珈的真相。为了寻找自己生存的意义,乔布斯试过很多痛苦的、甚至是毁灭xìng的方式:原始嘶喊疗法、大麻、迷幻yào、各种节食疗法、禁食法,在既有的社会文化里,他寻求着一个能得到认同的自我,也在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他的具体的思想过程人们已经不得而知,总之在1974年,他幡然醒悟,开始直面人生。 回到美国后,他马上在一家公司找到了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年仅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开发的苹果II电脑具有4K内存,用户使用他们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器,这就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1980年11月,苹果公司的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元,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一夜之间变为了百万富翁,他们成了全美国青年的偶像。 另起炉灶 在青年时代就与乔布斯认识的瑞吉斯麦肯那(Regis Mckenna),是Valley公司出色的市场管理策划专家,他认为乔布斯刚进入商业圈时完全是个门外汉。他没有受过任何的管理训练,也没有经商的技能。乔布斯的做法就是“要么按我的方式去做,要么滚蛋”(my way or the highway ),他要求下属能够按他心目中理想的苹果机的要求去做,对不同意见他都会否决。麦肯那说:“你必须对他产生信仰,把他当成一种宗教,那么你才能在苹果公司里呆下去。” 正是这种排他xìng的绝对主义,使得Mac机得以诞生,但这种管理方式是不利于一家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的。矛盾逐渐激化,终于在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董事会排挤出局。 一般人遇到如此委屈之事,很可能一蹶不振。可乔布斯显然不在此列。就在失去苹果的同一年,他就组建了新的公司NeXT。第二年又将著名电影大师卢卡斯手中的动画技术公司Pixar买了下来。 可是命运总有坎坷,由于IBM个人电脑的进一步排挤,乔布斯的NeXT在维持4年后不幸倒闭。而动画事业的进展也是一无建树。 命运之神的脚步姗姗来迟,但这并没有击垮乔布斯,终于在1995年,Pixar公司的第一部特技电影《玩具总动员》于11 月由迪斯尼影视公司出版,成为当年美国国内发行量最高的动画电影。后来推出的《虫虫特工队》也获得了影视界的推崇。到1996年公司上市的时候,乔布斯的身家已超过10亿美元。 换个方式“吃苹果” 自从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公司连换了几任总裁,但始终不见起色,甚至渐渐地连目标顾客定位都迷失了方向。最后,苹果公司还是想到了乔布斯。1996年,苹果大家庭诚意邀请在外漂泊了十多年的乔布斯归来。 乔布斯刚踏入曾经熟悉的苹果公司大门,就发现公司的混乱比人们想像的还要严重最严重的问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失败,使员工们无可奈何而又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他们甚至对成功都不感兴趣了。乔布斯上班第一天,就立即着手整顿公司,而且,仍然是用他那一贯专制的作风。 首先,他重组了公司的领导核心。在他的劝说下,原公司董事会成员大部分离职,新董事会由6人组成,这些人都是资讯科技界的权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地是原IBM财务长约克和甲骨文公司总裁埃里森。约克任职于IBM和克莱斯勒公司时,对挽救这两家公司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埃里森是乔布斯的好友,他和乔布斯一样,有着旺盛的斗志和不眠不休的精力。这个董事会成了乔布斯坚强的后盾,乔布斯再次确立了他的权威。 然后,乔布斯又重组了原来多达22个部门的营销部,建立了全公司统一的市场部、销售部、生产部和财务部,并收回了Mac(Macintosh)兼容机的生产和销售权。乔布斯觉得这些被授权的公司根本就没有Mac的市场,而是在侵吞“苹果”的利润,在他眼里,任何损害“苹果”利益的事都不可原谅。打印机和牛顿机是苹果公司的滞销产品,乔布斯毅然决定停止生产,而将公司重新定位在四大产品的分类上也就是着重生产台式和手提式Mac电脑、专业型以及普及型电脑,改变了产品过于分散的状况。 为了彻底改变苹果公司以往的不良形象,乔布斯决定加大公司的广告投入。1998年公司的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他重新启用了Mac首次面市时的广告创意人克劳,克劳曾经与乔布斯共同策划了本文开头所提及的经典广告片。 在所有的决策中,最有力度的武器还是iMac网络电脑。在乔布斯雷厉风行的领导下,开发iMac仅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这是现代科技社会前所未有的速度。 iMac的出现震撼了整个IT界。 首先,它的“姿色”就让所有的电脑迷眼前一亮:它的外壳是半透明的塑料,有蓝绿橙红紫五种颜色;机身是弧线造型,显得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外型是乔布斯让iMac人xìng化的第一步,为了让外型更加别致,设计人员特地请教了糖果公司的包装专家。 iMac尚未正式推出之前便接到15万份订单,沉寂了多年的“苹果”重放异彩。其后多种新颜色及加强功能的iMac陆续推出,使原本对“苹果”彻底失望的用户们又回来了,“苹果”再次成为IT界的焦点。 乔布斯初回苹果时只接受了一个临时行政总裁的职务,此后,苹果公司的市值从20亿美元上升到160亿美元,而他自己没有得到任何报酬。直到去年1月,他才晋升为行政总裁,并获得了集团奖励的私人飞机和1000万股苹果电脑公司上市股票的购股权。 2003年7月中旬,在纽约的展示会上,苹果电脑的一系列G4新机型又一次在xìng能上超越了传统PC(因为双处理器G4xìng能远远超越了奔腾Ⅲ),IT界人士都不得不承认,“苹果”在乔布斯心血的浇灌下,再次表现出了特立独行的风范。今年2月初,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分析员们透露,新款手提电脑G4会令公司的业绩实现根本xìng的好转,苹果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此信心大增。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也许“苹果”真的能实现乔布斯的梦想,成为电脑界的“索尼”。 音乐的革命 乔布斯回到苹果电脑公司,尽管不断率领苹果电脑推出那些精美、强大、酷不可言的iMac、iBook、iPod,并通过这些产品挽救了苹果,但似乎他的天才和号召力也仅止于此了,苹果不仅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反而在不断地进一步丧失疆土:10年间,苹果电脑的全球市场份额从9.4%下降到2.3%。2003年第一季度,苹果终于终止了连续两季的亏损,但其盈利也不过1400万美元,一年前这一数字还是4000万美元。 这一切都意味着,如果乔布斯不能立即给公司找到新的方向,并取得通盘胜利,那么这家硅谷的传奇公司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对于敏感的乔布斯而言,这就如同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终于,2003年,保持低调但善于做秀的乔布斯揭开了苹果电脑新的一幕:进军娱乐产业。 4月28日,在线音乐商店iTunes发布。推出之初,iTunes已经从世界5大唱片公司环球、华纳、EMI、新力、BMG拿到了100万首歌曲的合同。虽然每次以99美分销售一首歌,它要向唱片公司上缴65美分,但它毕竟是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联合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在线音乐商店。 在iTunes业务推出后的一个星期,苹果售出的歌曲即达100万首。环球音乐公司的CEO道格莫里斯表示:“我们预计苹果公司的在线音乐服务iTunes音乐商店在第一个月里如果能够销售100万首歌曲就称得上是成功了,现在他们在1周之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孤立看来,这个数字或许并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但与iTunes的两大竞争对手环球与新力建立的合资公司Pressplay,以及由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贝塔斯曼、EMI和靠realplay发家的RealNetworks联手打造的MusicNet做个比较我们就能知道,乔布斯取得了一个怎样的开门红:据雷蒙詹姆斯公司的分析师菲尔雷计算,另两家在线音乐商店开办一年多后的用户总数仅为22.5万人。 乔布斯早在年轻时代,就一直是摇滚乐的爱好者。甚至在创建苹果公司的车库里,他仍在工作之余,抱起吉他,哼唱着鲍勃迪lún的歌曲,聊以解闷。现在,他则以亲身体会来开发适合艺术家们创作的个人电脑设备。在2001年7月,与冰岛歌手比约克拢辏铮颍耄步绮褪保嫠叨苑剑ぷ鞯木蟛糠侄来自于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8 章 “为艺术家制造工具”。的确,由于功能强大,比如“九寸钉”乐队危椋睿 Inch Nails模裕颍澹睿 Reznor等众多音乐界人士都在使用苹果电脑制作音乐。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乔布斯的新玩意,比如最近在尝试收购著名软件狂想曲(Rhapsody)的RealNetworks老板说:“Rhapsody的用户72%的时间用来听网络上的即时播放音乐螅簦颍澹幔恚椋睿 music挥校保常サ娜寺蛳赂枨膛蹋绻阍冢遥瑁幔穑螅铮洌咸玻埃笆赘瑁阋桓鲈轮换ǎ梗梗得涝绻阌茫椋裕酰睿澹螅切枰玻埃懊涝!钡庑,都已无法阻挡iTunes成为这一领域领头羊的脚步。 笑看人生 人们都发现,乔布斯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对事物的反应已不再像十多年前那样轻狂。二十多年的磨砺,使他不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有许多事情并非个人的能力所能改变的。 年轻时的乔布斯总是喜怒无常,与员工一言不和,就马上把人辞掉,以致员工们都不敢和他乘坐同一部电梯。重返“苹果”后,大量裁员在所难免,乔布斯却说,解雇苹果公司的员工要比以前痛苦得多,他会设身处地想像解雇的员工们回家时的情景。这话说出来,从前熟悉乔布斯的人都不会相信,因为乔布斯从来没这么感情用事过。 而惟一不变的是他对苹果公司的感情。苹果公司的成败几乎都系于他的身上,苹果公司几次大危机都是由于他的决策失误引起的,最后他却总是能不遗余力地将公司挽救。不管是当年长发叛逆的青年乔布斯,还是如今温文尔雅的绅士乔布斯,对“苹果”的态度都是说一不二的。乔布斯就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就是乔布斯。 没有人能想像乔布斯的继任者会是什么样,因为没有人能与苹果公司达成这样的关系。现在人们都对苹果公司的未来满怀信心,但前提是,乔布斯必须留在苹果公司。似乎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相信了这一点:哪里有乔布斯,哪里就会有奇迹出现。 在帕洛阿尔托乡间小路上,乔布斯与妻子33岁的劳lún斯并肩而行。他们就住在附近的一幢20世纪初英式风格的房子里。9年前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做演讲,满头金发的劳lún斯吸引了他的视线。于是,乔布斯推掉了一个业务xìng的会餐,去和劳lún斯约会。这以后,他们便永远走到了一起。“我准备为苹果再干四五年。”在散步途中,乔布斯向妻子袒露心中的想法。 四五年,在互联网时代,这往往意味着永远。 第三部分第6节 航空业幽默大师 航空业幽默大师 当某杂志的记者采访一位读者为何愿意放弃高薪工作而转投西南航空公司时,此人答道:“因为它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迪斯尼,谁不愿意每天都在狂欢中工作呢?” 西南航空创办人赫伯凯勒赫(Herb Kelleher)的公众形象一向是个老顽童,他曾在公司派对中扮成猫王、黑帮老大、复活节兔子。1999年被诊断出前列腺癌时,医生要他戒烟,他回答说:“我又不是用前列腺抽烟。” 他这种游戏人生的作风充分反映在了公司的管理上,在西南航空的总部人员可以穿短裤T恤上班,一整年大小派对不断,万圣节更是把整个公司变成大型化妆舞会,各部门争奇斗艳,凯勒赫等领导人物则带头狂欢。 在西南航空的飞机上能听到这样的广播:“想抽烟的旅客,可以到机翼上的特别休息区,顺便观赏电影《Gone with the Wind(飘)》。”仔细品味,凯勒赫的幽默之下则是对乘客健康的深切关怀。 付出总有回报,1992年,西南航空公司荣膺美国jiāo通部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的“三冠奖”,即最佳准时服务奖、最佳行包管理奖和最佳顾客服务奖。在全美国9大航空公司中,西南航空公司名列顾客满意榜首,并在1993、1994和1995年连续保持了这一辉煌的业绩。在1998年被《财富》杂志命名为第一位的“最佳工作场所”。赫伯凯勒赫被该杂志誉为美国最好的CEO。西南航空也连续4年夺得“三冠奖”。 一飞冲天 凯勒赫出生于美国东北部并在那里长大chéng rén。他毕业于纽约大学法学院,曾在新泽西州最高法院任书记员。1960年移居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那里是他妻子琼凯勒赫的家乡。 对西南航空公司的最初构想诞生在餐桌上。1967年,凯勒赫在圣安东尼奥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天,他和一个名叫罗林金的当事人走进了一个酒吧。罗林金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也是一个杰出的商人,当时在得克萨斯州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他热情地向凯勒赫介绍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和加利福尼亚航空公司的情况。加利福尼亚公司用两架飞机经营短程、低价的州内航线,市场行情看好。 说到这里,金抓起一块餐巾,叠成三角形,分别代表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和休斯敦。金的想法是:目前大航空公司都热衷于长途飞行,对短途飞行不屑一顾。如果我们能够组建一家航空公司,依照加利福尼亚公司的做法,开辟三市之间的航线,经营短途空运业务,将会有广阔的商业前途。 “你太了不起了,”凯勒赫说,“让我们一起干吧!” 于是,他们一起成立了西南航空,证明了摆脱联合价格规律的限制的航空公司是成功的。西南航空不超出州的范围,他们只在整个得克萨斯州内飞行,并且不跟从国内航空委员会制定的票价。西南航空大幅度的减价使自己很快取得了成功。 其他航空公司也预见到西南航空的成功,事实上,西南航空从一开始就受到阻挠,得克萨斯国际航空公司、布兰尼弗国际航空公司以及大陆国际航空公司都对西南航空提起诉讼,赫伯凯勒赫是一个纽约大学法学系高材生,这下刚好做回老本行,他亲自出马担任金的律师,接受了这个案子。他赢了,从1971年开始,西南航空一飞冲天。 西南航空成立之初主要经营得克萨斯州内的短途航线,后来逐步开通美国州际航班,业务范围扩展到美国30个州的58个城市。西南航空目前约有85%的航班飞行时间少于两小时,飞行距离少于750英里,其目的地多为不太拥挤的机场,这样可以减少机场使用费。此外,西南航空还通过不提供饮食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并且通过提高飞机使用率来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为节省费用,西南航空开业初期就采取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 一是公司不设立专门的机修后勤部门,所有机修包给专业机修公司。 二是使用单一机型,全部采用波音737机型,以适应西南航空市场定位的需要,同时节约了飞机维修费用。 三是视飞机为公共汽车,不设头等舱,全部皮座椅,登机不对号入座,以此满足乘客有急于上机的心理,缩减乘客的误点率。这样一来,西南航空的登机和下机时间只有20分钟,明显提高了飞机使用率。 此外,西南航空主要经营短途航班,其飞行计划是全行业最简单的,班机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不像其他大型航空公司那样将飞机集中飞到某个航空中心然后再从该中心起飞。西南航空现有358架飞机,以非常复杂但安排紧凑的时间表在全美飞来飞去,飞机利用率在全行业中是数一数二的。 所有这一切使西南航空每天都能让更多的飞机投入运营,吸引更多的乘客,从而能够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和有能力与竞争对手展开低价竞争。 西南航空以向顾客提供最便宜的机票而著称,比如从纳什维尔到新奥尔良的单程机票只要56美元,而其他航空公司的同等票价却要100美元甚至更高。正是由于这种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使西南航空成为美国经营最好的航空公司。 2001年,美国各大航空公司股价指数话ㄎ髂虾娇眨咏担埃ィ髂虾娇展镜墓善奔鄹裨虮取埃梗保笔录鼻吧仙耍保玻ァD壳埃髂虾娇沼刀钜汛铮担芬诿涝惫こ惩蛉耍涤蟹赏担父龀鞘械暮较摺 按客运里程年收入计算,西南航空是美国第7大航空公司。截至2004年2月22日,西南航空市值超过了157亿美元,比美洲、联合、大陆、三角等大型航空公司的市值总和还要高。在《财富》杂志新近评出的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中,西南航空名列第2位,仅次于通用电气。 快乐,偷不走的无形资产 西南航空飞行员每月平均飞行70个小时,年薪10万美元;其他如联合、美国及戴勒塔等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每月平均则飞行50个小时,年薪20万美元。平均每人的工作量多,薪水又不比其他同业高的情况下,为什么仍能维持良好的服务品质,而且想进西南服务的人还不在少数呢? 一位曾在EDS公司任职的西南航空主管,当初准备跳槽时,公司开出两倍于西南航空的薪水予以挽留。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投向西南航空。面对质疑,他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西南,他觉得工作“很快乐”。 的确,凯勒赫本人就不是那种满脸严肃的“正派”型CEO,他从不把自己乃至公司看得很正式。最经典的莫过于“掰腕事件”。西南航空与某家航空公司为了一句广告口号产生争端,凯勒赫居然以中世纪勇士的姿态向该公司的CEO提出挑战,不过决斗的武器由利剑换成了手腕,胜者赢得这一口号。遗憾地是,气势汹汹的凯勒赫很快就败下阵来。可是对方CEO的最后摊牌却为西南航空公司作了不少免费宣传。 “撒谎!撒谎!”事件则因为西北航空公司打出广告,声称它在全国7家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列顾客满意第1位。凯勒赫这次放弃了他所不擅长的武斗,却策划了一个典型的西南航空风格的广告四处张贴:经过最高层的深思熟虑并与我们的法律部门广泛磋商之后,我们对于西北航空公司声称自己列顾客满意第一这一件事做出公司的正式反应:撒谎!撒谎! 在西南航空公司,新雇员都要被训练成卡拉OK的高手,录像带上有凯勒赫的示范表演:“我的各字叫赫伯/一个讨人喜欢的家伙/你们大家都会了解我/但愿你能喜欢我的歌。”有一本公司名录,标题为《我们多姿多彩的领导》。它收录了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写镜头,每张照片都凝结着他们荒唐可笑的瞬间,简洁地说明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工作之余的多彩人生。 1995年,为庆祝公司经营25周年,西南航空把广告刷遍美国:过了这么多年,仍然疯疯癫癫。 这一活动设在圣安东尼奥的海洋世界公园开幕,为庆祝这一盛典并吸引乘客,凯勒赫将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飞往圣安东尼奥的波音737客机漆刷成杀人鲸的模样。 1995年圣诞前夜,凯勒赫在飞行途中突发奇想,让服务员打扮成驯鹿和小矮人,又让飞行员一边通过扬声器哼唱圣诞颂歌,一边轻轻摇动飞机。这样的甜蜜温馨使机上那些兴冲冲赶回家过圣诞的乘客们感动不已。 快乐是一个进入西南航空的通行证,“有些人天生就是比别人亲切和乐观。就算是有可能,要培训不快乐的员工为人们提供亲切周到的服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凯勒赫会在招聘中将那些生xìng不快乐的人筛选出去。 经过如此“去伪存真”,西南航空的员工都成了搞笑高手,经常别出心裁地取悦旅客,给他们意外的惊喜或者设法引他们开心。当登机口出现耽搁时,为了不引起乘客愤慨,售票代理人会给袜子洞口最大的旅客发奖;机上服务员会把自己藏在头顶的行李箱里,当旅客开始登机时突然冒出来。 爱将我们拯救 西南航空公司奇迹式的成功,引来美国大航空公司,如西北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争相仿效,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有的公司甚至因为盲目模仿,胡乱降价而倒闭。凯勒赫说:“西南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断开辟两个城市之间的短程航线)可能被抄袭,但我们的企业文化难以复制。” 30年前,西南航空公司在达拉斯的“爱地”蹋铮觯 Field闪哟司桶炎约嚎闯墒恰鞍摹焙娇展荆踔劣茫蹋眨郑敉欤铮觯澹魑驹谂υ脊善苯灰姿谋曛尽P闹杏涝冻渎獾娜耍呕嵴嬲目炖郑蘸照钦庋娜恕K牟┌男鼗常俏髂虾娇辗苫铺诖锏姆⒍?澈沾硬恍哂谒党龉境晒Φ拿鼐鳎蔷褪牵骸耙园哿Φ墓颈瓤课肪逦档墓疽裙痰枚唷! 当你走进西南航空公司总部的瞬间,要当心不要被其混乱的内部世界吓晕。每个人都喜形于色,总裁凯勒赫一会儿吻一吻他的女雇员,一会儿亲一亲他的男雇员。墙壁变成了家庭影集,上面贴满了员工们满面春风的照片。凯勒赫可以叫出他手下许多职员的名字,而下属也亲切地称他为“赫伯大叔”或“赫伯”。在公司总部,凯勒赫每周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以增进职员间的jiāo流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凯勒赫对员工的爱护由来已久,创业伊始,西南航空只有4架飞机,不到70名员工。早期西南航空陷入了财政危机,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卖掉1架飞机或裁掉部分员工。西南航空作出了卖掉飞机的不可思议的选择。赫伯凯勒赫将西南航空的员工视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9 章 司最大的成功,他认为他只是雇佣了最好的人,尊重他们,并给他们自由决定的机会。 1997年,连续5年获得“航空皇冠”的西南航空,以一种特别方式对24000位员工表示了敬意:将员工的名字都镌刻在Triple Crown One号(波音737-300飞机)的行李架上端,以表示对员工的杰出贡献的感谢。 科琳巴雷特曾悲观厌世,想当修女,后来却成为西南航空公司的第二号人物。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她是美国大航空公司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女xìng。她说:“听起来似乎天真,可是的确是西南航空和亲爱的赫伯拯救了我。” 作为爱的回报,为了庆贺老板的生日,伙计们集资6万美元在报纸上作整版广告感谢“赫伯大叔”:为了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老板。在海湾战争期间,油价暴涨,雇员们主动要求从工资表中扣除13万美元,与公司一道度过燃料涨价的难关。 对每个前来打探西南航空成功之谜的人士,凯勒赫都会坐在他那乱七八糟的办公室里,笑眯眯地说:“公司的秘密正在于它没有秘密。”前来取经的经理们大惑不解。他们永远不会理解,在这个充满铜臭味道的商业泥沼里,“爱”仍旧能拯救一切。 赫伯凯勒赫的一个小念头却改变了一个行业,并使他获得了“西南航空之魂”的称号。在1967年,他以一个打破所有规则的、爱耍花样的革新派运输商的身份,开始改变那原本严肃的航空业。在此之前也有过低成本航线,不过都不太可靠。凯勒赫努力使客人相信,西南航空的飞机准时到达,准时出发,而且十分省钱。他从公司内部发起改革,给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凭借“无裁员”的政策为员工树立信念,度过难关。我们沃顿评委定他入选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是他如何做的。现在你仍然很少能看到任何公司或者行业的领导人,能够充当啦啦队长,将西南文化推广到全国。专家们认为,凯勒赫在为西南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将企业文化推广到全国的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第7节 投资于你所了解的范畴 股票天使 和同样在华尔街飞扬跋扈的金融从业者们相比,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的彼得林奇,实在可以算是个另类:永远一丝不苟的满头银发,对妻子始终如一。 可是这些都抵消不了他那简直有点令人恐惧的对股票市场的敏锐观点。他绝对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lún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惊人的成就使林奇名满金融界。美国最有名的《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他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彼得林奇从事的投资经营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凡,并以“股票天使”自居。 只要谈论起他热爱的股票,他马上会一反常态,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把投资或球赛变成一种艺术;二是处于颠峰状态时,毅然地宣布退休。很多人都认为巴菲特和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连同索罗斯一起,只能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但是,如果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只能选彼得林奇。因为他的人品可称第一;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还有一点让人钦佩地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10岁那年 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兼职,以补贴家用。 中学期间 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 读完了中学 他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大学期间 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了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就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凭借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攻读研究生时 他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做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这份工作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 获得MBA证书后 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jiāo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 退伍之后 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xìng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 8年之后 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lún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lún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从此他便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jiāo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地打电话。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呆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jiāo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放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资料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 其实,事情并未如想像般简单。那些做法仅仅是专业人员的起点,现在他也许正是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买主或卖主。所以,在林奇看来,优秀的投资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样工具,而最关键的一样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 林奇不作彻底的分析就购买股票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错过投资良机。例如,当日本汽车打人美国市场后,美国3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详尽的研究即大量购买这3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价上涨后又悄悄卖掉。如果林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的那样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 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 而林奇常常在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实践重于理论 林奇对股票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会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 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lún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 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 林奇十分欣赏沃lún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xìng的、公用事业xìng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林奇的成功秘诀 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lún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lún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由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 林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选择下列4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xìng,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xìng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为这些股票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尽管当整体市场股票上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缓慢,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 他很少涉足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认为,如果你买股票,即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期权、期货市场就犹如一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资金,你认为糟透了的期货毫无理由地越涨越高,最后使你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钱也仅仅是输给了赢家或经纪人而已。 第三部分第8节 两种类型的股票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林奇比较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 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xìng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地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 林奇偏爱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的投资者喜欢缴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成功的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0 章 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作为投资天才,林奇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即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关键所在,并能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众发出去的信息。他不断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资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赛中的船长,要不断变换航向以利用风向的变化,许多证券在他的投资组合里仅停留一两个月,而整个投资组合里的证券一年至少翻检一次。林奇自称购买的股票如在3个月后,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满意了。 在林奇经营的1400多种证券中,其中最大的100种占其投资金的一半,中间的100种占其投资金的1/6。林奇每天大约都要卖掉5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5000万美元的股票。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超过应有的价值时,即使是稍稍超过,也立刻卖掉;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低于应有的市价时,就马上购进。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会先以20美元的价位买入A公司股票,当A公司股票上涨到每股30美元时,把A公司股票卖掉。也许那时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后,他再购买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几股小利润汇集在一起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收益。 林奇是一个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他喜欢积少成多,他从不拒绝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润。同时,林奇喜欢每天作一些小决定,而不是每年作几个大决定。他觉得每天作一些小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要比一下子作几个大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少得多。 换句话说,一年作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根据平均利润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当然,林奇也同时指出:“当然错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 林奇不放弃对小利润的追逐,也直接影响了他的jiāo易员。他的jiāo易员对股票的价格都表现得很敏感。跟许多其他的jiāo易员不同地是,他们不是立即进行大宗股票jiāo易,他们会在股票行情不利于他们时,撤回他们的出价,直到市场恢复。如果林奇知道有一起极具竞争xìng的大型订货,一般他也会通知他的jiāo易员退出市场,等待下一个有利时机的到来。 须鲸投资法 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xìng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买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 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例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 林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3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 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3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lún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林奇处世冷静,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他的许多投资都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他看报时不仅注意好消息,而且特别注意坏消息,灾难xìng的坏消息往往能带来异乎寻常的机会。即使在他逛街购物时,也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望发现新的投资主意。比如他对塔克贝克、沃尔沃、苹果计算机、邓金唐纳兹、皮尔第一出口以及哈尼斯等公司的投资全部得益于他在与这些公司jiāo往时,对这些公司的细心观察。 尽管林奇的投资方法是属于现代派,但他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xìng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 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贻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最得意的投资之一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巴奈投资公司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可以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巴奈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1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而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彼得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的,“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凭借“只买你了解的”的理念,彼得林奇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双向基金经理。他购买那些据他所知是靠产品和服务赢得信赖的公司以及产业的股份,然后长期持股,市场上的日常涨跌则忽略不计。自从他于1977年接手麦哲lún基金以来,他的策略对于投资者来说颇有益处。到1990年,林奇退休的时候,在麦哲lún基金,只要你投入10000美元就可以获得288000美元的收益。那意味着年度平均29%的资金收益率。 第三部分第9节 建立一个聪明的投资人世界 在线经纪之王 身兼嘉信理财创建人、董事长、CEO的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有这样一句格言:“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像我一样的顾客,会要求我们做什么?” 正是这一理念的推动,嘉信理财在发展中通过它的重要子公司嘉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290多个分支机构,使用互联网和语音识别电话,为私人投资者、独立投资经理、退休计划和机构提供了多种电子网络金融服务,使嘉信理财快速走上了成功之路。查尔斯的公司的投资额已超过7250亿美元,1999年,公司盈利达58.9亿美元。 施瓦布同时还是指数投资创始人,《福布斯》杂志称他是“在线经纪之王”。 患有阅读障碍症 有意思地是像施瓦布这样一位在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却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1937年,查尔斯施瓦布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上小学时施瓦布为完成语文课阅读小说《双城计》的家庭作业不得不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漫画书来看。而一本《幕府将军》的小说他反复读了六七次都未能读完。 写作对于施瓦布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他常常感到话就在嘴边可就是写不出来。或许在今天施瓦布已不再需要担忧怎样去写报告了因为会有秘书来帮忙完成。 施瓦布的小学教师后来回忆说虽然施瓦布语文成绩不好但表达能力却是扼要明快能切中要旨。而且施瓦布理科成绩十分出色凭借在这方面的特长1955年高中毕业后施瓦布顺利考取了斯坦福大学。 不过,在大学的第一学年施瓦布就因英语和法语两门考试双双未能过关而险些被学校勒令退学。先天的不足反而刺激施瓦布加倍努力。同窗室友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记录课堂笔记。作为回报施瓦布则请他们喝啤酒。很快地施瓦布发现自己对经济学兴趣更大些。本科毕业后施瓦布继续在斯坦福商学院深造。1961年获得MBA学位证书。 多年来施瓦布并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直到他发现自已读3年级的儿子也存在同样的困难时才了解到这是一种阅读障碍症。患有这种障碍的不在少数在美国有轻重程度不同的阅读障碍的青少年超出5%。 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施瓦布投资成立了一个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非盈利xìng基金。基金每年的运作费用大约是300万美元人们只需jiāo纳15美元年费就可以成为基金的会员。目前,该基金每月帮助的家庭已达到一千多户。 阅读障碍患者取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施瓦布只是其中的一个。惠普集团龋校拇词既酥恍堇程亍桑拢偷拇词既死衔痔厣⑺伎频淖懿们沟榷际堑湫偷脑亩琳习摺I踔亮窦⒋锓移妗爱迪生、巴顿将军、威尔逊和李光耀总统等都被认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 事实上阅读障碍与一个人的智商并无关联;相反阅读障碍常常能激发他们更加勤奋地工作并培养正视风险、解决问题、坚持不懈的能力。与大多数人相比阅读障碍者更加谦虚谨慎也更懂得如何与人jiāo往而这些正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阅读障碍者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常常能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因而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施瓦布身上,则具体表现为对商业天生的敏锐感觉。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把核桃装袋并出卖,后来又开始卖小鸡和鸡蛋。从那时他就认识到思考有利益的商业观念的重要xìng,这也培养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 自立的投资者 比起少年时代的坎坷,施瓦布的成功道路则十分平坦。 1963年,施瓦布和两个同伴创立了《投资指南》一本投资顾问期刊,12年中,有超过3000名读者订阅了这本期刊。在70年代早期,施瓦布已经成为第二大共同基金经理,并用从叔叔那借来的10万美元在旧金山成立了一个名为“第一指标公司(First Commander Corp)”的经纪公司。3年后,也就是1974年,这个公司成为第一个佣金折扣公司嘉信集团。 1977年,嘉信集团开始向本州以外扩张,在西雅图开了分公司,并且也开始向委托人提供研究信息。这一举动在佣金折扣生意中的确是个先锋。 这时候,施瓦布发现,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1 章 证券业驰骋多年的秘密不在于周密的调查研究、成为优秀的经纪人以及和500强企业保持内部联系,而在于拥有更好的计算机系统。于是,施瓦布去买了最好的计算机,而且每年花2.5亿美元为信息技术系统升级。 他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是一个自立的投资者。自立是成为成功投资者的基本条件。自立的投资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紫仁侵覆莆竦亩懒赐蹲收咄蹲仕玫淖式鹱詈檬强梢宰孕兄配的长期资金这样的投资者才能放手实施长线投资计划;其次是指投资者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主见、随意轻信别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的。 正是这个理念的支持,使得施瓦布能够一次次做出大胆的创新。 经过多年的升级更新,施瓦布的计算机系统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帝国式的电子网络。最近有一家全球xìng的研究机构,依据电子商务jiāo易量已经将施瓦布网站排在了所有电子商务网站的首位。 嘉信理财网上jiāo易系统按语种可分美国市场多语服务、英文jiāo易网站、西文jiāo易网站、韩文jiāo易网站、中文jiāo易网站,以及澳洲、香港、日本、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等诸多全球xìng网站。在诸多的网站中,我们以嘉信理财设计的“中文投资网路通”和“无线通”等全新的投资服务项目及让投资者选择嘉信理财的策略为例,看一看嘉信理财如何通过由面到点,由宏观到微观,来吸引众多的jiāo易者的。 嘉信理财的“中文投资网路通”,可以上网投资,免费查询股市行情及分析表,从各大中文报纸阅读最新消息,得知更多中文产品及服务。“中文投资网路通”,每周7天,不分昼夜,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下单买卖及查询账户,并提供免费的中文网上jiāo易讲座。 嘉信理财为了帮助顾客更方便、简单、有效地上网投资,特别制作了“如何上网投资理财”使用指南,从简单的第一步购置、安装计算机,到上网投资jiāo易,详尽说明和图示,让顾客只需几个步骤,就能在顾客的个人电脑中享受“中文投资网络通”的好处,轻易在网上投资理财,实现顾客的投资愿望。 嘉信理财的“无线通”,也叫掌上理财电脑,可随时随地掌握先机,其特点一是掌握投资、行动自如。嘉信理财“无线通”,不需要顾客守在个人电脑或电话边,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投资大事,无论人在何处,嘉信理财“无线通”都可以提供客户所需要的重要投资消息,让顾客享受无线投资的便利和好处;二是随时有效管理投资,嘉信理财“无线通”掌上电脑,一机在手,即可方便地获得即时报价,掌握股市动态,进行证券jiāo易,即时查询账户结余与库存证券,确认jiāo易完成,获知股票市场指数,接获jiāo易通知,使客户快速地掌握所需要的资讯,并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投资。 与顾客“零距离”接触 从施瓦布的格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因此嘉信理财在如何吸引投资者上,充分利用了网络手段,在网上开辟了咨询指南、投资之道、最新动态、理财常识、市场资讯、开户办法、嘉信VIP、证券jiāo易、嘉信地球村、理财规划等服务顾客的栏目。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具有可cāo作xìng。比如说,对不同投资者,嘉信理财将其分为起步投资者、富裕投资者、活跃投资者、策划退休人员等四类,并针对不同类投资人,设计了不同的理财规划和方案,真正使投资者通过网上咨询就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类投资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起步投资者(Beginning Lnvestors) 嘉信理财为起步投资者设立了网上“嘉信学习中心”、“入门投资者光碟”、“资讯投资讲座”等服务项目。 一是嘉信网上的“嘉信学习中心”,可报读免费的投资课程。这些课程专为投资新手而设,每个课程均满载资讯、充满趣味及可按照个人学习速度进行。顾客可以按自己的时间表,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学习。“嘉信学习中心”提供的一些课程:如投资基本概念、如何展开自己的资产分配计划、如何下单买卖共同基金、如何下单买卖股票、了解何谓债券等等。 二是“入门投资者光碟”,可以帮助顾客在个人电脑上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这种互动式光碟在简易及有趣的环境下,让顾客可以找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投资者,是保守型,还是积极型,或者是介乎两者之间;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定投资计划;认识如何通过嘉信网买卖投资项目。光碟中包括十条常见投资问题、名词汇总、有关各投资题目答案的快速搜寻功能等等。光碟还可以直接连接嘉信网,向顾客示范如何在嘉信网上着手投资。 三是建立精明的投资组合讲座向顾客传送投资知识,告诉顾客选择投资项目并非费时及困难的事情。通过由嘉信投资代表主讲的讲座,顾客将学会处理问题的精明方法:比方说,在开始投资前要掌握哪些基本事项,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计划,怎样将自己现有的投资项目与自己的计划作出比较,如何建立包含核心投资项目的投资组合,怎样时刻监控个人投资组合。嘉信理财经营理念中,始终把如何让每个投资新手更轻松地开始投资作为重点。在嘉信开设账户,可得到更多学习及计划的机会、认识更多选择投资项目的方法以及取得更多接触及管理投资的良方。 富裕投资者粒妫妫欤酰澹睿 Lnvestors 嘉信理财为富裕投资者设立了“嘉信贵宾会服务”、“嘉信投资组合咨询”、“嘉信财务顾问资料库”等服务项目。作为嘉信尊贵的客户,如顾客在嘉信理财存有10万美元的资产净值,或者每年进行最少12次或以上的付佣金jiāo易,便可享受以下服务:通过免费电话服务热线与嘉信理财专业经理及经验丰富的投资代表联络,取得来自各种高质的研究及资讯,精选的优惠包括根据顾客资产及jiāo易量而定的特惠jiāo易费及低额佣金。 “嘉信投资组合咨询”帮助顾客掌握投资组合优势,建立一个雄厚的个人投资组合。内容包括:对顾客在嘉信及其他证券经纪商所持有的投资作出详尽分析,根据顾客最近的财务状况重新进行资产分配计划,专门的资产重新分配建议及持续的研究与指引,电子邮件通报及季度投资组合更新等。“嘉信财务顾问资料库”的特色:顾客想在自己所属地区找一名专业投资经理。 “嘉信财务顾问资料库”可以进行无成本及免费的推荐服务,帮助顾客找到合适的顾问。所有参与服务的投资经理均符合特别的教育及专业经验要求,独立运作,只收取服务费,不收佣金。 在嘉信理财,顾客可以取得为投资者所需的深入研究资讯以及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当中还包括:贵宾会员jiāo流活动,取得专家的第一手意见。活动中包括与共同基金经理、著名产业领袖及专业现场讨论市场大势。《On InvestingTM》杂志是特别为嘉信贵宾会客户印制的Bloomberg财经赠阅杂志。顾客可以在网上或以邮递方式取得《On InvestingTM》杂志。嘉信理财网上研究资源十分丰富,例如,可直接将市场资讯传送至顾客的电子邮件信箱的“电子通报”;根据顾客个人搜寻准则,帮助顾客从繁多股票中加以挑选“自助择股”;为顾客节省时间的工具如“快速搜寻”等等。 活跃投资者粒悖簦椋觯 Trader 嘉信理财为活跃投资者设立了“嘉信专业版”、“jiāo易通”、“电话通”及全新的掌上理财服务等项目。“嘉信专业版”为符合资格的投资者提供:即时及自动更新的纳斯达克指数第二级报价,附以时间价量表;互动式走势图,给顾客多种cāo控简便的研究;建立无限报价次数的报价表的功能;从道琼斯及COMTEX取得最新的市场新闻;自选设定显示功能,让顾客可选择想看到的工具和资料以及该资料的显示方式。 “jiāo易通”是专为嘉信活跃投资者而设的先进电脑jiāo易软件,让顾客以低至14.95美元的收费更得心应手地进行证券jiāo易。此外,顾客还可以取得即时及自动更新的报价与新闻;下网后可继续输入并储存股票及期权订单,以供日后买卖之用;自选设定多达25种不同的即时报价表,每个报价表可涵括多至40个代号。 嘉信理财有竭诚为活跃投资者服务的jiāo易投资小组,不分昼夜帮助这些顾客进行期权、期货及全球投资。 另外,嘉信理财为活跃投资者还提供多元化的工具及服务,其中包括报价与研究,于“分析资料库”取阅专业研究,随手点按就可取得分析师意见,方便快捷;嘉信期权jiāo易服务还设立了了解顾客作为活跃投资者的特别需要的期权投资代表小组,竭诚为顾客服务。 第三部分第10节 向“睿智”挑战 投资代表会按照顾客的投资目标,帮助顾客规划期权jiāo易策略;嘉信电子邮件通报,可向顾客的电子邮件信箱发送最新股票新闻;延长jiāo易时段,在嘉信理财,顾客可以通过电脑化订单配对系统,在开市前或收市后下单买卖股票。 策划退休人士遥澹簦椋颍澹恚澹睿 Ahead 嘉信理财为退休人士设计了“精明退休指南”、“退休策划工具”、“退休人士帐户”等服务项目。 嘉信理财编制的“精明退休指南”,是实际有效、按部就班的指引,可以帮助客户计算退休生活开支,预计顾客的收入,包括社会福利金的数额,确定顾客整体的退休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该目标,考虑顾客的资产分配,确保顾客善用所有退休储蓄良机,了解信托及财产规则事宜。 在嘉信网上提供的退休策划工具,可让顾客输入其现时的个人财务状况,包括现有的资产及退休存款,嘉信理财帮助顾客评估退休开支,并订下可以支付退休开支的个人退休目标。然后,顾客可输入不同的假设,以找出各种做法对自己退休后财务状况的影响。最终选择一个顾客可依循的退休大计。 在嘉信理财,顾客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投资账户种类,其中包括:个人传统、滚存个人退休账户,以及为小型企业而设的退休计划,例如,嘉信SEP-IRA(简易雇员退休金计划)、嘉信SIMPLE IRA(雇员储蓄配款计划)、嘉信合格退休计划(QRP)以及监护人帐户等。嘉信理财在策划退休人士上不遗余力,充分利用嘉信网,全力为客户计划退休,让客户可安枕无忧地享受退休生活。 向“睿智”挑战 睿智则是投资者的较高境界。睿智的投资者能够发现并买入“伟大”的公司并长线持有而不去理睬股市的起起伏伏因此他不必每天收看财经新闻也不须每天查看自己账户中的资金数。投资者一般至少要经历一到两个股市周期后才能变得睿智。施瓦布曾谦虚地表示他本人只能算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离睿智的境界还有一段差距。 在施瓦布的投资组合中,用3/4的资金买入他自己设计的嘉信1000种股票指数作为长线投资。但为保持对市场的感觉以及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施瓦布将剩余资金用来打短线因此情绪难免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在施瓦布的心目中他父亲才够得上一个真正睿智的投资者因为他从来不看财经新闻! 对查尔斯施瓦布来说,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聪明的投资人的世界。凭借他从叔叔那里借来的10万美元,施瓦布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协助顾客无需借助传统的股票经纪人之手就可以自己买卖股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可是打破了基本观念的做法。现在施瓦布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理财经纪事务所,它一直在与那些建立在施瓦布的低费用模式理念上的其他事务所竞争。 第四部分第1节 永远不要去做已经有人做过的事情 “隔夜快递业”之父 每天晚上10点50分,位于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的“联邦快递”超级转运中心紧张的工作之夜开始了。来自世界各地大约有150架联邦快递的货机,以每小时85架次的频率在这里降落,数千名工人通过机场144个登机门将货物卸下,每架飞机的货物将在17分钟内卸空,货物将由传送带分别送往信函和包裹处理系统,转移至超级转运中心的传送带上,借助于先进的激光扫描和矩阵式管理,该中心每小时将分拣15万件包裹。 经过一系列的扫描与分拣,再将货物按所要去的地区装上飞机,到次日凌晨5点,所有到站的货物将全部装机飞走。就是这样按分秒必争的现代物流程序,联邦快递每年运送包裹总价值达到600多亿美元。 在美国企业历史上,联邦快递公司是最大的由风险资本创办的企业之一,这使该公司的成功成为一种创业奇迹。今天联邦快递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214个国家,拥有超过660架货机和大约近10万辆货车,并且在全球聘用超过21.5万名员工和独立承包商,每天平均处理500万件货件。 当1998年这家快递公司的飞行员威胁要在圣诞节期间罢工时,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新闻都予以了报道。由此可见,联邦快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孟菲斯商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2 章 》一篇题为《紫色之光照耀大地》的文章指出:“联邦快递公司的故事,就是充满了理想、冲动、资本及冒险的企业成长的故事。” 风险投资资本家戴维西尔弗说:“联邦快递公司是一个奇迹。”一位传记作家称联邦快递公司是“20世纪下半叶伟大的创业传奇故事之一。” 1979年12月的《幸福》杂志称联邦快递公司是“70年代最成功的10大企业”之一。《邓氏商业月刊》称联邦快递公司是“1981年管理最佳的5家公司”之一。联邦快递公司还被誉为“美国100家工作条件最佳的公司”之一。 弗雷德史密斯首创的隔夜快递服务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企业革命,它改变了人们做生意的方式,其深刻程度不亚于泰德特纳在世界通讯业的影响。 泰德特纳的创新影响了全球的电视新闻业,而弗雷德史密斯的这种创新,在同样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此,企业可以远离市中心,建在较偏僻的地带甚至无需在厂区内兴建专门的库房。 由于弗雷德史密斯把包裹邮件“绝对隔夜送达”世界任何地方,广泛的企业经营变化和企业经营机会才变得可能。这些新的全球xìng变化和企业经营机会已经改变了工商企业界,而且最终将影响全球经济力量的平衡。具有超凡魅力的弗雷德史密斯则是这些全球xìng变化的关键因素,他本人因倡导并创立了隔夜快递服务而被誉为“隔夜快递业之父”。 不可能的任务 1965年,在耶鲁大学,史密斯向他的导师提jiāo的那份被无情地嗤之以鼻的论文《买飞机专门用来送货》,只得到导师给予“C”级的得分。当时的状况是连传真还没有使用,一件货物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快递似乎只限于送比萨饼而不是文件,全球化这一概念也只能间或在一些学者那里听到。这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而已。 毕业后,史密斯和当时的无数美国青年人一样,艰难地度过了在越南丛林里的3年苦难岁月。回国时,史密斯已经持有飞行员执照,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 利用从家中得到的400万美元启动资金母盖自斡氤锝美国“灰狗长途公共汽车运输公司”访芩故紫嚷蛳铝艘患冶怀莆鞍⒖仙莺娇眨粒颍耄幔睿螅幔 Aviation钡男⌒头苫窆荆饕滴袷俏逃梅苫峁┒值奈新忠瞧鳌 在公司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史密斯意识到这个行业的一些问题:当他急需一些涡轮仪器部件时,即使他要求对方发空运,也常常要等2~5天,甚至一个星期才能收到货。他说:“这真可怕,即使只是国内运输,我们都无法按时收到货物,运送时间居然如此不可信赖和不可预测!” 尽管弗雷德史密斯常常为了收不到货物而狂怒,他在办公室大喊:“应该有人能对此事负责!”但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也仅仅是“大发雷霆”而已,因为没有人或者部门会为此事负责。 现实状况正如他在1965年的学期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到这个问题上,大家已经习惯了航空工业的工作效率和运输水平。邮局不是为了负责运输中转而设置的;地面运输速度就更慢了;而航空公司的确能帮助运送一些货物,但这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因为飞机是为了运送乘客而飞行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心急火燎的客户自己来机场送货和接货,这就是史密斯看到的“联邦快递”的机会:快递业务。1971年,27岁的弗雷德史密斯开始真正实施“隔夜快递”服务的创业梦想。 他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政府的调控政策。美国民航管理委员会规定:满载的运输机载重量不能超过12500磅。可弗雷德的猎鹰式喷气机在满载之后是25000磅,远远超过规定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取消限制之前,根本不存在隔夜送达货物的可能。 但是正如史密斯后来在美国“大企业家联合会”上发表讲演时,告诫创业者的那样:“成功的秘密之一就是对自己的创意必须无限执着和狂热。因为只有你自己的激情才能振奋别人。” 史密斯不顾学者和商人对公司前景的耻笑,开始着手公司的筹备:建立货运队、营运中心、散布25个都市的营运点,以及几百个员工的培训等等,凭着坚韧不拔、近似偏执的精神,他得到了投资集团的青睐,并在律师的帮助下,说服了政府取消政策限制。 1971年6月28日,“联邦快递”公司正式成立,它的总部设在小石城旧址,写着“欢迎顾客光临”的大标语悬挂在公司办公室里。 就这样,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任务在史密斯手中得以初步解决,一部传奇般的创业史就此展开。 举步维艰 公司正式成立以后,弗雷德史密斯便积极努力地争取第一个大客户,寻求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签订服务合约的机会。为了这第一笔业务,他使尽了全身解数,耗费了无数个夜晚,通宵达旦地研究,不知在纽约与华盛顿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拿出几百个小时与那些“官方的人”解释、沟通、协调。 在弗雷德史密斯看来,自己提供的隔夜传递可以为对方节省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方根本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服务,他坚信这笔生意肯定能做成,甚至连公司的名字都定为“联邦快递公司”。在与联邦储备系统进行谈判的同时,弗雷德史密斯就已经信心十足地向泛美航空公司购买了两架装有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达索尔特鹰式飞机。 他信奉圣哲柏拉图的话:如果善用财富,则会为人类带来无穷的福祉。弗雷德史密斯个人投资35万美元,并有家庭信托基金一笔36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做了担保,把购得的客机改装成货机以适用于运送包裹。 可是,弗雷德史密斯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周以后他得到的却是联邦储备系统拒绝接受“隔夜快递”服务的消息。负责监督联邦储备系统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通知联邦快递公司,拒绝联邦快递公司为联邦储备系统提供“隔夜快递”服务的申请。理由就是联邦储备系统下属的个别地区的银行不同意弗雷德史密斯的建议。 长期以来,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内部,各地区的银行自立山头,靠多年的苦心经营才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用飞机连夜快递银行票据虽然可以为系统节省时间与金钱,但却阻塞了太多人的财源,有许多人就是靠原来的工作流程生存的,如果要采用新的方法传递票据,这些人的既得利益该怎么办? 用飞机为联邦储备系统快递票据的计划彻底失败了,特地购买的两架飞机被闲置在机库里动弹不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联邦快递公司和年仅27岁的弗雷德史密斯面临着首战失利的沉重打击。 的确,像隔夜送达包裹的速递业务确实应该由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航空公司、货运公司或者美国邮政管理局来尝试创立,他们在航空货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又拥有运送货物的飞机,但他们不愿意冒风险去损害自己的利润率。像联合航空公司货运部就是在连续赔掉了近2000万美元之后,才放弃了货运而转向能够赚钱的客运业。联合包裹运输公司、埃默里货运公司、飞虎运输公司这些本应该开创隔夜快递服务的大型货运公司,却对那个没有出现的市场过于畏惧。这些老牌企业,不仅没有参与隔夜快递服务的创立,而且断言,弗雷德史密斯一定会失败。 天生冒险狂 初战失利后的联邦快递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联邦储备系统的回绝,弗雷德史密斯的朋友、竞争对手和传播媒介都认为他把继承的财产用于搞联邦快递公司的冒险简直是疯了。《赢得创新游戏》一书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 “每个人都对弗雷德史密斯说,他开创隔夜运送包裹的速递服务是疯了。他们说,这种服务没有市场。民用航空委员会决不会批准这个项目。他不可能找到可靠的送货员。此外,如果这种服务有市场,主要的航空公司或许早已经这么做了。” “弗雷德史密斯并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吓退,他以一个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杰出企业家的胆识和方式继续实现他的目标,正如他自己讲的,他必须创新,哪怕只是为了生存。” 1972年到1973年初,弗雷德史密斯投资75000美元组成了由专家、飞行员、技师、广告代理商等组成的高级顾问小组,再次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对市场潜力更深入的可行xìng分析,他们明显地发现,新兴技术的兴起,使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日趋没落,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商业中心;往昔那种一次托运就是几百公斤、上千公斤,从这一工业区到另一工业区的旧的货运传统正在改变。而现在托运的东西是小件包裹,但比以前更讲究时效。人们托运的东西,小至一个开关,一个橡皮管或是一张设计蓝图。 弗雷德史密斯根据再次调查的市场情况重新制定了营业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却证明了他的大学老师在他论文中提出的观点:“提供这种服务所需的巨大资金是任何新创办公司都难以承担的。”新的营业计划比原来的计划复杂得多,所需资金投入量也很大,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运输工具飞机和汽车,还要在全国建立服务网、开通多条航空线。 此时的弗雷德史密斯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家不可多得的胆识,毅然决定把自己全部家产850万美元孤注一掷地投入联邦快递公司,然后,他竭尽全力对华尔街那些大银行家、大投资商进行游说。 弗雷德史密斯对快递公司市场精辟、独到的分析以及他的努力、自信、非凡的领导能力,特别是他破釜沉舟地把全部家产投在联邦快递公司的勇气和冒险精神,给这些私人投资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包括万仓保险公司、花旗风险资本公司在内的几家大公司先后向联邦快递公司投资。很快,他筹集到了960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企业界有史以来单项投入资本的最高记录。 史密斯赢得这么高的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他的市场分析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也不是风险投资家想从中获得奇迹般收获,而是由于他的个人魅力的关系,许多参与投资的风险投资家说,我们投资是看中了史密斯这个人,他一定能成为一个难得的创造神话的伟大企业家。 在获得风险投资之后,弗雷德史密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购买了33架达索尔特鹰式飞机,因为这种飞机体积小,不需要向民用航空委员会申请执照,咨询公司还向他提供了一大批熟悉空运业务的管理人员。 一切准备就绪,1973年4月,联邦快递公司正式开始营业。史密斯一开始计划向25个城市提供服务,但令人失望地是,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开始营业的26个月里,联邦快递公司亏损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联邦快递处在随时都可能破产的险境,公司的早期支持者打起了退堂鼓,不肯继续投资。 第四部分第2节 痛苦是如此之深 这是联邦快递公司最为艰难的时期,正像弗雷德史密斯自己讲的那样:“世上没人能知道那一年(1973年)我所经历的事情,那一年给我的痛苦是如此之深,我所承受的压力是如此之大,所发生的事情是如此之多,所进行的旅行是如此忙碌,与投资银行家、通用动力公司以及孟菲斯的上百位不同人物的会晤是如此频繁,同时我还得努力管理一家公司。” 在企业初创最艰难的时期,史密斯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对前途的无限信心和十足的勇气,以他超凡的领导者的魅力,吸引着联邦公司的雇员,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利益和前途jiāo给公司,同弗雷德史密斯一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1973年7月,弗雷德史密斯到芝加哥筹集资金,试图从通用动力公司争取到一笔急需的额外投资,但遭到了拒绝。弗雷德史密斯在失望中只得返回孟菲斯。就在他沮丧地等候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孟菲斯的飞机时,竟一时冲动登上了前往赌城拉斯韦加斯的飞机。他想去那里试试运气。 随身携带着几百美元的弗雷德史密斯在赌桌上玩起了21点纸牌游戏,结果赢了2.7万美元,这是他个人戏剧xìng的风险投资之一,投入的是几百美元,赢回的是2.7万美元,他把赌博赢来的钱用来给工人发薪水。 为了抵偿公司的债务,他卖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他居然伪造律师签字,从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属于他两个姐姐的钱。他的两个姐姐知道后勃然大怒,1975年1月,将他送上法庭。这是他个人戏剧xìng的第二次风险投资,投入的是他自己被审判和关入监狱的危险。 在庭审中,他承认自己伪造律师签名获得银行贷款的事实并为自己辩护说:“当时我觉得我就是史密斯企业公司,这是明明白白的事。而且我觉得,我的两个姐姐也是这么认为的。”1975年12月,史密斯被宣告无罪。 为了改善经营情况,弗雷德史密斯竭尽全力争取客户,开拓市场,为得到美国邮政总局的合约,联邦快递公司在西部开辟了六条航线,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他把价格杀得很低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3 章 以致使人怀疑是否还有利润。 而弗雷德史密斯却着眼于更长久的利益,他认为尽管这笔业务并没有很高的利润,却可以用来充当公司的门面,公司可以借这笔业务向外界表示:“看啊,连邮政总局的合约都能拿到手,对联邦快递公司的服务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样做不仅让投资者放心,还可以争取更多的用户。” 也可能真的是“天道酬勤”,在困境中拼搏的联邦快递公司遇到了意外的好运气,首先是政府解除了对航空运输业的限制,极大地增加了货运行业的运输量。由于对商业运输的需求突然猛增,国内主要货运机构对大城市的业务都应接不暇,根本就没有力量去满足小城市的要求,这就为联邦快递提供了重大的市场缺口,使它的业务量很快增加。 另外的一个好运气则是在1974年,由于联合包裹运输公司的员工长期罢工,终于使铁路快运公司破产。这两件事都为联邦快递公司提供了发展公司业务、改善公司状况的机会。 1975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七月份是联邦快递公司第一个盈利的月份,全公司创利5.5万美元,当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500万美元。这时候的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拥有3.1万个固定客户。联邦快递公司为全国各地的客户运送零件、血浆、移植器官、yào品等各种需要迅速运递的物品。 联邦快递公司在130个城市和75个机场提供隔夜快递服务。联邦快递公司的紫色飞机,每天夜晚运载着数不清的包裹,在通往全国各地的航线上穿梭。1976年,联邦快递公司获纯利350万美元;1977年年度经营收入突破1亿美元,获纯利820万美元。联邦快递公司终于走出困境,并创造了奇迹。 接着,史密斯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个个堪称大手笔的战役:与美国联邦政府的《联邦航空法》进行长达18个月的抗争;把公司股票公开上市,用社会融资来购买巨型货用机;大量的收购同类公司,甚至以疯狂的姿态吞并了联邦快递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比联邦快递公司早20年进入航空货运领域的飞虎国际公司。每一步都是极大的冒险,可是史密斯乐此不疲。2002年,它的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19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46位。 那些只把他冒险事迹的过分简单化的人应该深思史密斯自己的一段话。他说:“在某种程度上把企业家与赌徒等同起来,我认为是不幸的。我根本不这样看,行动常常并不是最危险的道路,最危险的道路是不采取行动。”换言之,史密斯的冒险是有必胜的决心和天才的预感以及超凡的谋略做基石的。这从他学生时代写的那份当时看来很荒谬的论文就可见一斑。 以人为本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资产和最大的威胁都来自员工。在挖掘了“第一桶金”后,团队精神的强弱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弗雷德史密斯也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经营着联邦快递的品牌。 在弗雷德史密斯看来,联邦快递的品牌管理秘诀是“万事以人为本”。在联邦快递内部,无论是新来的速递业务员,还是高级的管理阶层,都一律称呼他为弗雷德,在联邦快递中国公司,这一称呼是充满了中国味道的“施伟德”。 弗雷德史密斯认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做到能够与员工顺畅地jiāo流。他说:“我可不想让员工整天盘算着怎样做最少的工作而又不被解雇。我希望他们想的是怎样尽全力把工作做得最好,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沟通和反馈。员工们想知道公司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他们必须拥有鉴定表,而且他们希望知道那里面记载了什么,以及那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们制定了许多奖励计划、许多利润分成以及许多的内部提升制度。这些事情都很简单,只是为了告诉员工他们干得不错。同时你也必须与你的员工沟通,并且保证他们理解他们正做的事情的意义。我们总是告诉我们的雇员:‘你所从事的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你每天在不停递送的物品不是沙子和瓦砾,它可能是某个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治疗癌症的yào品、F-18飞机的零部件,或者是决定一件案子审判结果的法律证据。’” “我相信雇员的奉献精神,是来自机构的管理层对其下属承担义务的言传身教。”弗雷德史密斯身体力行,用1/4的时间解决人事问题。他主要的目标是尽可能授权雇员处理及决定一切事宜。他说:“当雇员知道自己被公司寄予厚望、成绩突出者会受到奖励、相信公司会接纳他的建议并允许将他的想法实施于工作中的话,我相信雇员的工作成果一定会是不同凡响的。” 为了让雇员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期望,弗雷德史密斯倡导公司为全体员工提供培训课程,每时每刻联邦快递都有3%~5%的员工在接受培训,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每年约有1.55亿美元,成为美国在培训方面投入最大的企业之一。 此外,弗雷德史密斯非常重视从内部提升人才,那些自信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员工,通常都能成为杰出的经理。在联邦快递内部,原来从事卸货员、机械维护员、货件分发员、速递业务员、司机以及检查员工作,由于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管理层的员工比比皆是。 1976年,以兼职形式加入公司的戴维罗伯特,由于热情肯干、全心投入的精神而不断被提升,至今已是美国cāo作部的高级副总裁。他凡事亲力亲为,也很清楚下属6万名员工所做的工作范围。他说:“我一直设身处地,这使我在做决定时能顾及员工们的感受。” 除了平等而广泛的提升机会,联邦快递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每个员工都明白,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得到奖励的机会。此外,弗雷德史密斯还发明了一个最受员工欢迎的节目,就是联邦快递所有的飞机都以员工的孩子的名字来命名。员工们为了将他们宝贝儿子或女儿的名字喷涂在飞机上,把自己宝宝的名字jiāo给公司,每次有新飞机加入飞行队伍时就会抽签决定以哪个宝宝的名字命名飞机。 雷德史密斯深谙管理之道,他懂得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来壮大和发展公司,并且,他成功地在联邦快递内部营造出了一个大家庭式的温暖氛围。曾经担任美国田纳西州参议员的胡沃德巴克JR.评价道:“联邦快递的空前成功有赖于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群策群力的精神和态度。” 在全世界的商业活动里有句话被时常说起:“只用联邦快递!”。这是弗雷德史密斯的一个简单想法扩展成事业的一个结果。1971年,史密斯将一条小的航空线路与强大后勤相配合,开始了“隔夜快递业”。运输业这个概念,一直存在于他的血缘之中。史密斯的父亲成立了“灰狗”公路客运公司。他祖父则在密西西比河率领过一只船队。史密斯是将互联网作为商业工具运用的一个先锋,他使顾客利用网络就可以传递包裹了。 第四部分第3节 我生来一贫如洗 金融界的拿破仑 1992年9月15日的黄昏 乔治索罗斯独自坐在他那位于华尔街33层的办公室中,透过巨大的玻璃窗他凝视着楼下熙熙攘攘的纽约闹市。仔细看去他沉静的目光中不自觉地散发出猎豹般的敏锐气息。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索罗斯在无数次豪赌中占尽胜算而这次将是他几十年金融生涯中赌注最大的一次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个人投机资金挑战欧洲货币汇率的战役。 乔治索罗斯在柏林墙崩溃后,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已无法继续维持了。因为这种机制要求欧洲各国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才可以实现。但是,德国的统一使德国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欧洲邻国,因而指望依靠德国的货币政策是不适当的。 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当时的利率已经很高了,而提高英镑利率的办法来支撑英镑的币值,可能会对英国经济雪上加霜。于是,英国要求德国降低德国马克的利率,以减轻国际汇价对英镑的压力。 但是德国统一以后,为了重建东德而造成经济过热,开支过高,德国政府不得不依靠维持高达10%的年利率的高利率政策来降温。因此德国中央银行拒绝了英国的这一要求。于是矛盾进一步激化。 1992年8月,乔治索罗斯闻到了“血腥”味,并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量抛空英镑,购入马克,英镑对马克的汇率降至联系汇率的下限。而这一天是“开局”的日子。 都市已经遍布华灯电话铃声忽然划破宁静,当被助手告知,英格兰银行将动用120亿美元去买进英镑时,索罗斯不由得又一次自豪地微笑了:“我正准备抛空这个数字。” 这一次,他又大获全胜了,而对手是整个英格兰! “基金是我的情fù” 1930年 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944年 乔治索罗斯一家在布达佩斯的地窖中躲避纳粹的侵袭。 索罗斯从这段磨难中总结出两条生存的技巧,也直接影响到了他此后的金融生涯谝皇遣灰ε旅跋眨诙敲跋帐辈灰荷先考业薄 二战期间,他随着全家流落到瑞士。 1949年 考入lún敦经济学院,获得国际金融的硕士学位以后,开始正式进军lún敦金融证券界。 1956年 胸怀大志的索罗斯并不安于现状,26岁的他结束了在lún敦一家银行的工作,揣着5000美元独闯华尔街。在那里,他天才的金融直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受到了多方关注。 1969 年 索罗斯以400 万美元起家,开始经营自己的首个对冲基金。 1971年 又与另一投资奇才詹姆斯罗杰斯合伙成立了“量子基金”,正式开始了他传奇般的投资生涯。 索罗斯的基金cāo作得十分出色。比如前文所述的“英格兰银行之役”中他的举措逼迫英国财务大臣拉蒙特在一天内两次宣布提高利率。 1992年 “量子基金”获利20多亿美元,索罗斯个人收入达6.5亿美元,这样的战果在华尔街金融收益排行榜中名列榜首,创历史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世界是我的实验室” 索罗斯和巴菲特、林奇这些投资大师一样,不相信证券市场是有效的。他认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对于自己在金融市场上的超凡运作能力,连索罗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接受记者拜lún威恩(Byron Wien)采访的时候,索罗斯曾经坦承,每当金融市场有不良现象的时候,他的后背就会莫名地疼痛难忍。他以此为直觉做出最初判断。 股票、债券和货币就是构成他生活的世界的基本元素,这是完全属于他的实验室,他热衷于在这个奇妙的“实验室”中测试他的理论。他那些由“直觉”得出的关于股票市场cāo作的理论都能根据逐日的结果得到验证。 正因为索罗斯一再强调他从不依靠什么理论,一切成功全凭直觉,所以经常被人冠以“投机者”的帽子。对于这个问题,已经代行管理索罗斯基金长达10年之久的青年金融家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一针见血地提出精辟见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同时也是位才华横溢的基金经理。但他的最伟大之处并非投机行为或其他什么举动,而是他的胆识。只要他看准一件事,无论迹象是否明显,他投下的赌注都会比任何人都多。” 人们在描述量子基金时,通常把它归于“宏观基金”(macro fund)──由于该基金的经营战略是利用全球宏观经济事件进行jiāo易,因此而得名。人们很难记起在索罗斯之前曾有过什么宏观基金之类的事物。以前有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当时这些基金的数量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索罗斯却创造了新的事物,因此,他并无什么确切的既定规律可循。他把世界当作自己的实验室,在货币和股票指数上大做文章。他试图揣摩银行家的举动,而实际上这些银行家正是他最密切的同行。 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索罗斯给中国社会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当然是1997年的那场亚洲金融大风暴。他受二战影响,反社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过于感情用事,犯了投资大忌。 他放弃了当时满是漏洞的日本,转而进军看似弱小,实则体制十分健全的香港,结果在香港政府动用了20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反击的情况下,这场世纪豪赌激战异常惨烈,比之1992年的英镑战役有过之而无不及,使索罗斯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挫折,这个金融界的拿破仑终于惨遭滑铁卢,“量子基金”也面临信任危机。(在此之前,索罗斯的金融生涯中谈得上失败的只有在 1981 年他的基金亏损了 23% ,可是事实上他把那次失利形容为“失去耐心了”──那可完全不是分析失策,而是一次孩子气的游戏而已。)从1997~1998年这场世纪豪赌的惨烈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4 章 度来看,索罗斯对于攫取金钱的狂热程度已经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可是另一方面,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他还是一位大慈善家。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这些基金会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开放社会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索罗斯也建立了其他较重要的机构,如中部欧州大学和国际科学基金会。 虽然索罗斯的出发点也许不全是为了解救贫苦人民于水火,可是,他近10年来在此类人道主义事业上已经出资 40 亿美元,从事的项目包括治疗俄罗斯监狱中流行的肺结核病,支持津巴布韦持不同政见者,在美国建立收容所等。就我们已知的确切数目而言,他每年的捐款数额已经与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不相上下。 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除草”行动 因亚洲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非凡手段而被斥作“金融大鳄”的索罗斯,近年来又咬上了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在一些主要竞选州筹资并出资1000万建立了一个名为“美国人走到一起来”粒茫裕淖橹宰柚共际擦巍U庖幌盗屑苹幻俺菪卸埃ú际灿⑽募词恰埃拢酰螅琛保嗄敬裕<葜猓。 从青年时代就一直迷恋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理论的索罗斯,一贯支持建立一个全球的开放社会,他指责布什现任政府利用“911”恐怖袭击扩张势力、滥用职权、破坏文明自由,而未就建立一个更加和平与平等的世界而努力。 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索罗斯信誓旦旦地说:“击败布什是我今后的中心任务。” 当被问及为了把布什拉下总统的宝座,是否可以倾其所有时,索罗斯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能确保布什下台,我就干!” 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作风,换了别人,根本就是螳臂当车,而对索罗斯而言,却不是玩笑。尽管他除了自己的资金以外几乎不管理其他任何资金,但是只要他在有线电视上现身10分钟,就足以撼动市场。很多人指控他动摇了世界货币的稳定,是破坏国家经济的罪魁祸首。 长久以来,索罗斯在金融方面的传奇般的作为,也是依据政治舞台上的风吹草动做出判断的。索罗斯尤其擅长关注下列情况:当重大经济或者社会问题的走势即将转变成危机(但还没有转变)并全面bào发之时,政客、财长和要员们对之做出的试探xìng的、片面的反应。由此可见,他不但掌握了世界经济的运转规律,而且还领会到了美国政界人士的行事动机。 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索罗斯的钱。从1969年到2000年(在后12年里,索罗斯得到了德鲁肯米勒的鼎力相助),索罗斯的旗舰基金创造了年均31%的回报率,该基金只在4年前出现过亏损(2000年因为技术股崩盘成为亏损年之一)。 如今,他的基金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接近120亿美元:其中,他的旗舰基金量子捐赠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管理74亿美元。尽管索罗斯坚称量子基金中有许多外部投资者,但曾在他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认为,74亿美元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属于索罗斯及其家族成员所有。 所以,向政治水潭里投入的那区区几千万美元,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也许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悯人忧天的思想者 其实,索罗斯虽然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主要以其金融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但他绝不是一位只问经济不问世事的专家,而是在社会、哲学、lún理等方面颇有见地的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思想者。 早在lún敦经济学院学习时期,他就一直迷恋着哲学。他谦虚地称自己为“蹩脚的哲学家”。事实上,他不仅在他所谓的“金融实验室“里呼风唤雨,而且他还本能地把他的一些哲学理论植根于金融领域。索罗斯的好友,波兰法律学者威克托奥夏滕斯基(Wiktor Osiatynski)说:“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他当作是一位捐款人来认真对待,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1987年,他出过一本《金融炼金术》, 可惜看得懂的人很少,曾有人讽刺说依靠看着这本书来治疗失眠。大多数读者更愿意从书里领会到索罗斯攫取金钱的手段,而不想花脑筋去看他大谈什么“反shè理论”。这令他极为厌烦。 索罗斯在一所医学院向医科学生和医学专家们谈生命和死亡的问题时,对当代医学领域中的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例如,当代医学的发展,往往让人临终时在身上chā满了各种管子,在一大群陌生的穿白大褂医护人员的注视和忙碌中离开这个世界,他认为这是非人xìng化的场面,人本来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拉着亲人的手走向彼岸。而作为一位金融专家,在面向医学专家们讨论医学发展和生与死关系这样的lún理学问题,也充分表现出索罗斯思考范围的广泛。 索罗斯始终具有令人惊诧的两面xìng,正如他在他的著作《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引用一句古谚,乔治索罗斯总是“艺高人胆大”。他凭借在货币方面的深思熟虑,独自对抗英格兰银行,使他作为一个熟练专门款项cāo作的亿万富翁而在商业圈里广为人知。不过他已经从爱拿政治开刀的金融天才转变为一个慈善家。他现在利用他的资本网络,每年支出5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和经济进程。 第四部分第4节 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传媒大亨 提起泰德特纳,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也许并非他的CNN(Cable New Networks,美国有线新闻网)老板的身份,而是他那些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特异噱头:世界级的帆船好手、职业球队的后台老板、好莱坞著名女星的丈夫、世界上拥有野牛最多的人以及永远被各种桃色新闻所追随的花花公子。而他则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就:“我试图打破一项记录,那就是成为一生中完成了最多事业的人。我的竞争对手是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甘地、基督、穆罕默德、佛祖释迦牟尼、乔治华盛顿……” 毋庸讳言,这位嚣张得叫人瞠目结舌的亿万富翁说此大话,是立足于他苦心经营的“特纳帝国”的基础上的。从莫斯科到美国的安克雷奇,CNN电视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新闻直播。 这家世界上最有影响、同时也是赢利最多的电视台,其全球电视观众超过10亿,以12种语言播出,在全球42个大城市拥有超过150名专业通信记者,海外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这些力量超过了ABC、CBS、NBC和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合计。 特纳不仅控制了全世界最大的新闻搜集机构,而且正控制全世界最大的动画图书馆、最大的电影库以及最多的个别制作网,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电视网,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传媒大亨,身家已过百亿。 艰苦童年 1938年12月19日,泰德特纳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由于母亲带着妹妹一起随作为海军一员的父亲四处奔波,泰德一直独自在家乡的寄宿学校生活,孤独的生活不但没使幼小的他消沉,相反,他继承了父亲那外向的xìng格和母亲的美貌外表。出于小孩子希望引起父母关注的幼稚心理,小泰德整天调皮捣蛋,养成了放dàng不羁的xìng格。结果和他期望的恰恰相反,粗暴的父亲对他的胡闹经常饱以拳脚,叫他吃尽苦头。由于逆反心理作怪,泰德从此变本加厉,荒废学业。在大学2年级由于和女友在房间里鬼混,被校方“中止学业”后,泰德索xìng直接退学,回家和父亲一起做广告生意。 出人意料地是,泰德很有这方面的天赋,公司里的培训师评价泰德说:“小泰德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生意人之一。”他的父亲埃德特纳骄傲地看到儿子已经轻松超过了他手下最好的职员,他决定让泰德去管理他在佐治亚州的分公司。但在1963年,他又因担心负债过多而打算卖掉这家分公司,为此泰德埋怨他过于“胆小”。 泰德的庇护伞于1963年3月轰然倒塌。一天早晨,长期患有严重精神衰弱症的埃德特纳在南卡罗来纳州的种植园吃过早饭后,夸奖了厨师几句,然后轻轻吹着口哨上了楼。他进了自己房间的浴室,拿起一把手qiāng,朝自己头上开了一qiāng。 父亲自杀身亡是泰德一生中经历最悲痛的时刻。泰德现在才意识到终日与之吵闹,横加斥责他的父亲其实是他“最好的朋友”。除了留下一笔可观的遗产外,最重要的是父亲还灌输了源源不断的竞争精神给他,经过父亲的苛刻训练,特纳兼具了天马行空与脚踏实地的双重xìng格。 独闯商界 接管了父亲的公司以后,泰德果断地将自己的那些大胆的经营理念付诸实施。通过收回已经出卖的分公司、兼并弱势对手、实施别出心裁的创意等举措,特纳广告公司迅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地区内的行业翘首。公司运作走上正轨,泰德此时有钱有闲,帆船赛事成了他生活的重心。 由于存有特纳家族血液里永远不甘平庸的基因,使泰德忽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诧的决定当时对电视业尚且一无所知的他以高价买下了一个全美最为混乱的电台。泰德凭借特纳广告公司的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家电台弄得红红火火,并且兼并了四家同类电台之后,泰德在两年时间内,很快又买下另外四家电台,广告公司与电台相得益彰,两方面都是大获其利,生意兴隆。 正当泰德的事业大获成功、钞票滚滚而来之际,他却看到了电视将比其他媒体发展得快,电视抢走户外广告生意的日子为期不远。为此,他决定彻底离开广告业,用不付现款的方式买下亚特兰大一家亏损了80万的电视台,又把特纳广告公司与电台、电视台合并,组成了TGC(特纳传播集团),并且奇迹般地让它在完全没有现金的情况下成了上市公司。接着他又收购了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一家即将倒闭的电视台。 星期天早晨,当其他电视台都在播放宗教节目时,泰德特纳却亲自主持一个为电影爱好者准备的栏目,专门播放好来坞经典老片。傍晚的黄金时间里,当其他对手都在播放新闻时,泰德却播放“明星旅程”。这倒不仅是出于商业战略方面的考虑,还因为泰德讨厌电视新闻,并且从不隐瞒这一观点。 美国影视管理方面的权威机构FCC命令泰德的电视台每周播放7小时新闻。泰德照办了,不过是在每天早晨3点钟开播新闻,而且主持人只是念念新闻社电讯稿和报纸上的文章。 在3年时间里,泰德的小电视台一直赢利。他把赌注押在播放大众化电视剧和黑白老电影上,效果不错。但他也知道,要扩大赢利就必须推出新颖独特的栏目。在他看来,体育节目就是这种理想的栏目。 最先使他获得成功的是拳击比赛。他把拳击擂台直接搬到演播室进行直播,节目收视率一下子突破了纪录。后来他又得到了转播亚特兰大棒球队“勇士队”比赛的权利,这更使他大获成功。他们的节目赢得了一批忠实观众,到1976年他索xìng买下了这支棒球队,亲自当起球队老板。 1971年3月31日,全美第二大独立电视台联合广播公司决定放弃亚特兰大,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停播了。作为亚特兰大惟一的独立电视台,泰德又有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他别出心裁,打破传统做法,大胆采用买断版权的办法,结果使特纳传播集团成为全美最赚钱的电视台。 征服天空和海洋 一天,当泰德刚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帆船赛事后,独自躺在沙滩上仰望碧空的时候,脑海里萌发了一个崭新的想法,他为之激动不已,并且马上着手实施。他斥资455万法郎,建立了一个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并从FCC(美国无线电公司)处取得了该公司的卫星使用权,当年的年底,泰德的新电视台TBS特纳广播网开始通过卫星播放节目了。当时也只有时代通讯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在使用这颗卫星来传播电视节目,而规模上,则与TBS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泰德接下来的行动居然是搭上全部家当,成立了CNN(美国有线新闻网),24小时直播新闻节目。要知道,这种举措连“时代通讯”这样的大公司都因耗费资金过于巨大而望而却步,没想到第一个吃这只螃蟹的人竟然是历来以憎恶新闻而著称的泰德。对此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5 章 德解释说:“我办起了CNN,只是想看看这个计划是不是行的通,其实我目前对新闻这种骗人的魔法一窍不通。” 不过,泰德并不是擅长“谦虚”的人,不久以后,他便面对着众多的嘲讽大发狂言:“我说过6月1日开播就绝对算话,播出直到世界末日,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当时,电视业流行的是明星、球赛和肥皂剧,对于新闻,人们没多大兴趣。幸运的是,泰德有一个思想前卫、感觉敏锐的助手,瑞斯斯科菲尔德(Reese Schonfeld),这个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辍学生(显然此人虽然才气出众,运气远不如比尔盖茨等人)一手招来一大堆刚出校门的姑娘和毛头小子们,用他们的激情支撑着CNN 24小时不停运转,而报酬却十分低廉。在向世界24小时提供新闻的同时,CNN内部充斥着dú品、xìng与摇滚乐。就是这些年轻人的激情,使CNN的工作室成为工作狂的乐园。 由于特纳将世界用单一即时电视网连接起来,促成了传播界的革命,实现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停幔颍螅瑁幔欤 Mciuhan摹暗厍虼濉钡母拍睿虼耍男戳恕靶挛拧闭饬礁鲎值亩ㄒ澹钚挛挪辉偈羌瘸傻氖率担钦诜⑸氖隆 在CNN,他创造了许多令新闻界仰慕的事。比如里根总统遇刺、旧金山地震、伊朗人质事件、海湾战争、戴安娜王妃的车祸、探险者bàozhà和苏联剧变等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CNN都在第一时间直播,遍布世界各地的优秀记者也常常别出心裁,发回令CNN制片人都大吃一惊的鲜活报道。 一贯以“硬汉”著称的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竟也写信给泰德,称CNN播出的是“世界上最公正的新闻”。CNN成为美国3大电视网的眼中钉,3大电视网的主管曾称之为“超级恶棍台”。 泰德以CNN征服了碧空,同时他对帆船运动的热爱也是空前高涨。CNN步入正轨以后,他又发扬了他最有特色的老板作风把生意全部jiāo给斯科菲尔德料理。他自己则购买船只,培养队员,一年花60万法郎用于参加各种国际比赛。甚至因为过于痴迷帆船,冷落妻子,连续两个美貌的太太都离他而去。 在泰德的心中,生意第1位,帆船第2位,然后才是妻子。他赢得“环南大洋帆船赛”的情景至今令他的队友们记忆犹新,其中一位队友回忆说:“泰德一参加比赛,所有船只都不得不尾随他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激烈角逐,他简直像是征服了海洋的波士顿(Boston海神)。” 第四部分第5节 世纪牛王 泰德与其说是个企业家,倒不如说是个冒险家。他的下一步行动永远是如此的出人意料。1995年,在他把CNN卖给时代华纳之时,人们都奇怪他为什么不与华纳的总裁莱文争夺第一把jiāo椅。对此泰德的解释是:“我当CEO已经有33年了,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个相当长的时间。我想尝尝做第2名的滋味。”可明眼的分析家却看出,随着MSNBC有线台和福克斯新闻频道等电视台的崛起,CNN由于自身的规模过大而不可避免地逐渐变得僵化而死板,其影响力不断下降,收视率已经明显受到冲击。 事实证明了泰德及时抽身离开的抉择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成为CNN的终结者。互联网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远高于电视,CNN最终也没有逃脱被互联网吞没的结局,其母公司时代华纳2000年被美国在线吞并。 以追逐盈利出名的互联网企业,丝毫不会体恤电视编辑的价值,况且此时泰德特纳不再掌握由他一手创建的CNN。美国在线“拯救”CNN的措施就是大刀阔斧地改造,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丝毫不顾及CNN以往的成功历史。 CNN裁减了400名员工以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又做出将其旗下所有电视网合并的决定,CNN从此淹没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媒体集团的庞大机构之中。 泰德对这种状况早有预料。在佛罗里达州土地广袤、树木繁盛的阿瓦龙庄园里,人们可以看到泰德在悠闲地过着田园生活。他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拔业淖娓甘敲┓颍业纳砩匣沽魈首虐既说难骸! 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让特纳安心从事环保事业。迄今为止,特纳已经投入5亿美元大肆购买土地,而他花费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身上的钱比这更多。如今的特纳帝国里充斥的不再是新闻记者、通讯卫星,而是木鹳、秃鹫、加拿大盘羊、黑脚白鼬和以及黑尾草原狼狗等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泰德天生的商业头脑永远在不停地运转,他想借野牛ròu生意开辟一个餐饮王国,“泰德蒙大拿烤ròu店”是他迈出的第一步。据报道,他的农场大概有2.7万头野牛,占了世界上野牛总数的1/10,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洲野牛拥有者。 恰好由于疯牛病的风行,许多美国人不太敢对牛ròu舞刀弄叉了,于是吃野牛ròu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野牛ròu更安全, 这叫泰德喜不自胜,现在他的专门出售野牛ròu的“泰德蒙大拿”连锁饮食店已经遍布全美国,年销售额达到了近10亿美元。 情系联合国 “我热爱联合国,这份感情从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知道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会喜欢这样一个国际机构,但是别笑话我,我就是喜欢联合国。我喜欢有关联合国的故事和它高高飘扬的旗帜。” 说话的就是泰德特纳,联合国基金会的创建人。联合国基金会于1997年成立,旨在为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项目贡献和募集资金。回忆起联合国基金会成立的初衷,特纳说作为一个美国人,当时他为美国政府总是不能够按时缴纳会费表示烦恼。 “5年前美国已经是连续好几年没有按时缴纳联合国会费了。联合国的财政状况出现问题。它不得不延迟支付维系运作的费用,实际上,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支付联合国的开支。我始终认为富裕的国家应该为这个国际机构多做贡献。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想也许我个人可以先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局面。” 特纳成立一个基金会的想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还要追溯到1997年岁末,美国联合国协会邀请他参加年度午餐会,并因为他一直以来对联合国的贡献授予他一项荣誉称号。晚上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饭店的房间里,特纳想,在明天午餐会发言时我应该说些什么呢?宣布为联合国捐款也许是一个最实在的发言了。 “我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向联合国捐一笔巨款,这笔钱大到要足以使人眼前一亮。10亿美元听起来是不是够‘酷’?” 特纳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他当即拨通了财政顾问的电话,向他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要求他立即处理好相关的手续。财政顾问为他的决定感到吃惊,并告诉他联合国只接受成员国,而不接受个人的捐款。当特纳听到这个消息时,一开始觉得松了一口气。 “我对自己说,谢谢上帝,我还可以保留我的钱。但晚上我在旅馆的床上辗转反侧,我还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意愿。第二天早上,我再次拨通了财政顾问的电话,问他建立一个联合国基金会是否可行?这次他说应该没问题吧。” 特纳说过当人们在70岁左右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为慈善事业捐款。但当时他只有50出头,在通常看来还是喜欢金钱的年龄。他的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泰德特纳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但是特纳表示拔以晃匏校罄从幸欢亚袷澜缑骋字行哪茄啵蝗患溆窒袷澜缑骋字行囊谎灰怪洳患刷钦媸强膳隆H绻榭霾槐湓悖医冢保澳昴谑迪指瞎杩畹某信怠!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特纳的行为赞扬不已。他把特纳比作世界上最好的农夫,这不是因为特纳的确拥有农场,而是因为他懂得好的农夫都懂得的道理。那就是:必须耕耘才会有收获必须付出才会有所得。 特纳在1997年许诺向联合国捐款1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已经捐出5亿,剩下的5亿原计划在今后五年捐完。但是由于特纳个人财产从80亿减少到16亿,捐款委员会决定剩下的5亿在今后10年到位。 人们称他为“南部的口舌”泰德特纳对投资的项目可真是说到做到。这个貌似粗鲁的佐治亚州的富翁,用他的钱投资媒体,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直播新闻电视台CNN,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纳转而开始行善。特纳基金会为环保投资了数百万美元,他许诺捐赠给联合国的礼物1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数目最大的个人单笔捐款。 第四部分第6节 顾客就是上帝 零售业巨头 当今都市生活中的白领们都早已习惯了每天用废弃的纸张背面打印资料,可是你知道这是谁最先“发明”了这个方法吗?没错,他一定是个抠门到极点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捡起地上的一分硬币;戴着棒球帽驾着几十年高龄的破旧老爷车翻山越岭;在小镇街角的理发店按最低标准理发,理发师别想从他这得到一分钱小费;购买最便宜的日常用品;出差尽可能与人合住中档客房;在外就餐只光顾家庭式的小饭店。他说:“我要给世界一个机会,叫人们看看什么叫节约。” 可是与此相反,他曾经向美国5所大学捐出了数亿美元,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很多奖学金时。他的基金会先后资助过数以千计的各类公益组织。 这就是山姆沃顿,举世闻名的“沃尔玛”公司的老板,一个永远友善微笑着的简朴老人,他经营了几十年的沃尔玛公司在全球各地拥有4500多家连锁店。美国《家族企业》2002年第一期推出的全球家族企业10强排名中,沃尔玛抢到了冠军的奖牌;同年2月的《财富》杂志出炉的“美国2002年最受尊敬的10大公司排行榜”上,沃尔玛名列榜首。 农村包围城市 1918年3月 山姆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对于一个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长大的普通乡村男孩,节俭从小就早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沉淀在他身上。小山姆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硬是靠着发报纸、做救生员和在廉价商店打工读完了大学经济系。 1940年 大学毕业后,山姆在J.C潘民公司做了18个月的销售员,而后参军。 1945年8月 山姆从军队复员,短暂的销售经验使他已经爱上了这一行,并且想在此方面有所作为,于是用自己积攒的5000美元和从他岳父手中借来的2万美元,加盟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Franklin)连锁店的一员。开始的一切并不顺利,山姆只好将店迁到阿肯色洲的班顿威尔即后来沃尔玛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好运气终于来了,在整个20世纪50~60年代初山姆将自己名下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连锁分店拓展到了1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0万美元是该公司中业绩最为突出的分店。 1962年 为迎合大众口味的折扣百货商店开始在其他地区暂露头角。商业嗅觉敏锐的山姆马上亲自外出进行考察,他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马上去本杰明富兰克林公司总部去阐述自己计划,寻求资金支持,却遭到了反驳。山姆无奈地回到阿肯色,并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由于失去了后盾,资金无法解决,山姆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拿去做了抵押。所有亲人朋友的冷嘲热讽在一年后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山姆的折扣百货店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70万美元这在人口只有千人的小镇上已称得上是奇迹。 1964年 开始在周围地区的小镇上开设沃尔玛分店。就这样截至20世纪60年代末沃尔玛已有18家分店加上原有的14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杂货连锁店总销售收入增至3000万美元其中折价百货店的销售收入占了74%。 1972年 沃尔玛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并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沃尔玛在70年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1980年 山姆沃顿遇到了难题。由于沃尔玛是从做折扣百货起家的,其运营方式难免更靠近小城镇生活,而今区域市场日益饱和,为了寻求和探索一些接近较大城市地区的经营形式。当时沃尔玛面临的最强大对手是两个早已根深蒂固的百年老店。 1981年 沃尔玛与美国折价百货业排名第一的凯马特的销售收入相比,两者相差8倍之多;与零售业排名第一的百年老店西尔斯相比,其总营业收入只有西尔斯的9%。 严峻的形势使他开始尝试全新的零售模式:在营业面积上取胜的超级中心;以高效率、异常方便的主营家庭用品的赛姆斯俱尔部(即会员制批发俱乐部);后来还建造出了航空母舰一般的特级市场,不仅有食品,还设有餐厅、美容院、修鞋店和干洗店等,类似一个购物中心。其构想是让消费者一次购齐所需的一切商品。 1990年 沃尔玛财政年度(截至1991年1月31日)以32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超过了凯马特和西尔斯,而成为全美第一大折扣百货连锁公司和第一大零售业公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6 章 司。山姆沃顿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总裁被1985年10月的《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第一富豪,被金融杂志等评为“全美最佳CEO”。 顾客才是老板 山姆沃顿多年的经营生涯中一直都围绕着“顾客就是上帝”这个早已被各服务行业用滥了的理念(但是没有人能比它的创造者用得更完美)做文章。他常常在例会上对员工说:“你们也许会想你是在为你的经理或者上司工作,可事实上他和你们一样,我们公司最大的老板是谁?顾客!” 无论是每次股东大会、经理会议,还是每个商店开门营业时,在沃尔玛,你会经常听到“谁是第一,顾客!”的狂热叫喊,山姆沃顿的其他精妙的理论就是从这一基本思想中发展出来的。 “八颗牙”理论。早在山姆只有一家小店的时候,他就每天亲自打开店门,以微笑迎接顾客。他说:“对顾客微笑的时候,尽量把你的牙齿露出八颗,因为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发出最友善的微笑。”在公司举行的仪式上,他要求员工举手宣誓:“我保证今后对每个来到我面前的顾客微笑,用眼睛致意并且予以问候。” 公司还特意在每家分店的门口安排一位较为年长的店员,无论进门或是离去的顾客,一律自始至终面带微笑,进行问候。 替顾客省钱。山姆有一句话很经典:“帮每一位进店购物的顾客省钱。”因为沃尔玛从起家开始,就是以“低价策略”脱颖而出的。多省一分钱,就能多赢得顾客们一分信任。 沃尔玛的采购员一直很令供货商头疼,因为他们总是拼命地砍价,只求货价最低,却从不要求回扣。沃尔玛对供货商锱珠必较,但对顾客却表现得格外“大方”。无论公司以多么低的价格购进商品,沃尔玛坚持加价率不超过30%,即使比竞争对手同样商品的价格低得多,也要坚持将此利益让给顾客,且决不放弃对顾客许下的任何商品都比竞争者价格低的诺言。 “三米”规则。即无论在什么时候,当顾客与员工的距离在3米之内时,员工必须注视着顾客的眼睛,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日落”规则。即“当天的事情在太阳下山之前必须干完”,这是每个店员必须达到的标准,无论该连锁店处于繁华市区还是乡野山村,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店员就必须在当天满足顾客的要求。 山姆始终没有忘记沃尔玛是从小乡村里壮大起来的,因此沃尔玛一直保持着一种“乡土”的理念,连锁店都注重与周围的社区融为一体,每家分店每年要为当地的高中生提供大学奖学金;经常义卖自己动手烤制的面饼,所得收入会作为当地慈善机构的基金;优先贩卖当地特色商品等等。这样,山姆领导的沃尔玛以微笑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心。 山姆的110万个合伙人 其实,将雇员称为“合伙人”这一做法,并不是山姆沃顿的首创。不过把这条口号真正形成企业文化的,山姆的确是第一人。 山姆在沃尔玛首先推行了与员工分享利润的计划。根据该计划,凡加入公司一年以上、每年工作时数不低于1000小时的所有员工都有权分享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公司根据利润情况按每位员工工薪的一定百分比提留。当员工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到公司连本带利领取,可选择现金,也可选择公司股票。 总体看来,公司每年提留的金额大约是工薪总额的6%。这笔基金的主要部分被投在了公司的股票上,而沃尔玛股票20年里随公司业绩的成长不断飙升,使许多在沃尔玛长期工作的员工退休后都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所有这些员工都切身体会到了对公司忠诚的回报是多么可观!而他们获得丰厚的回报的实例也刺激了后来者。 公司还提出了员工购股计划,该计划属于职工福利,但又是自愿的。这一计划是指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享有比市价低15%的回扣,并可用薪水抵扣。由于公司股票的升值,这一计划使许多员工积累了大量的财产,特别是那些管理人员,包括在公司长期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积累的财富更多,不少人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公司的其他福利计划包括员工的疾病信托基金、为员工子女而设的奖学金、分享减少商品短缺的节约奖等。以2000年为例,沃尔玛的各项福利计划,加上分店经理奖和补偿方案等,使公司除了工资和基本补助以外多支付3亿美元。在职工福利上如此绞尽脑汁,使得职工不得不对公司尽忠尽职。 在沃尔玛,每个员工都是无条件平等的。有一张MBA文凭并不一定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在这里一切全看实力。公司还乐于反其他零售公司的道路而行,积极雇用有家室和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因为他们更稳定、更努力工作。 由于沃尔玛开设连锁店,长期坚持“农村保卫城市”的战略,这样就有很多员工是店面本地的土著居民,而非大都市人。山姆对当时美国流行的关于“乡下人”的那些谣言嗤之以鼻,他相信,员工只有称职不称职之分,决无地域之分。 山姆本人更是乐于与员工打成一片。他也许偶然会在某个凌晨4点访问一处配送中心,与员工一起吃早点喝咖啡。他经常自己开着双引擎飞机,从一家分店跑到另一家分店。在20世纪70年代时,山姆保持一年至少对每家分店访问两次,他熟悉这些分店的经理和许多员工。后来,公司太大了,不可能遍访每家分店了,但他仍尽可能地跑。 最经典的一次是,他与经理们怄气打赌,如果本年度总公司利润能有飞跃xìng进步,就去华尔街中心公园当众跳草裙舞。结果年底结算,利润果然突飞猛进,山姆大叔怎能食言,当下除去西装领带,直奔华尔街,扎起草裙,扭动腰肢,各大媒体的记者惊诧之余,欣喜若狂,争相报道。 由于山姆的“大家庭”的理念如此深入人心,员工们以公司为家,甚至很多年轻员工都选择公司店内为结婚礼堂。如此亲如一家的合伙关系为沃尔玛的每一次腾飞chā上了翅膀。 永远的沃尔玛 山姆沃顿于1992年辞世的时候,很多分析专家对沃尔玛的未来很是担忧。一转眼10余年过去,它依然蓬勃地成长着。山姆罗伯逊沃顿子承父业,不仅继承了老山姆的零售王国和巨额财产,还继承了父亲行事低调、生活俭朴的作风。 他深居简出,过着与美国蓝领工人接近的简朴生活,也开一辆老式拖车,每次理发也是只花5美元,在沃尔玛公司的网页上,你根本找不到他的肖像。正是这种世代相传的节俭生活方式,才造就了沃尔玛的持续辉煌。 如今,如果走进沃尔玛总部的配送中心,你会觉得简直是置身于某个星际飞船里。面积相当于23个橄榄球场的建筑物中,堆满了应有尽有的各类商品,货物由大约13.5英里长的传送带运输。当一切机械全速运转的时候,你将只能看见上下翻飞的包装箱的影子,阅读条形码的激光器发出到处闪耀的红色光束,大约800名员工和150辆卡车发出剧烈的噪音。凭借高效的物流管理, 2003年,沃尔玛的销售额达到了2587亿美元这样的天文数字,如此辉煌的成绩足以使山姆在九泉之下微笑了。 也许只有1991年山姆去世之前,美国总统布什为他颁发自由奖章时候的嘉奖词能够概括山姆沃顿神奇的一生:“山姆沃顿,美国梦的缩影。” 山姆沃顿知道钱的好处,他也用心地帮他的顾客实现钱所带来的最大利益。这个故事几乎成了传奇。这个有口皆碑、切切实实的商人,从阿肯色起家,将一个小杂货店发展成为世界零售业霸主。他不怕走弯路,也不会逃避困难。1984年,当他与员工们打赌说如果税前利润增长8%或者更多的话,他就到华尔街去跳草裙舞,结果赌输后,他就直接披起草裙直奔那里。打折扣不是沃顿的发明,但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那将是零售业的未来。他的第一家沃尔玛超级市场开业于1962年,直到今天,这些商厦仍然反映出他服务于社会和顾客的信念。 第四部分第7节 你要对你的一生负责 脱口秀女皇 2004年3月,在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上,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弗莉出席颁奖,在红地毯上魅力四shè的她,也许你很难想像这是从密西西比河畔走出来的黑人穷学生。 从1983年起,欧普拉开始主持脱口秀节目,20多年来一直稳居美国收视率第一,拥有2200多万名观众并向全世界107个国家进行转播,是当之无愧的“脱口秀女皇”。而“女皇”自己的媒体王国哈普娱乐集团,以制作和销售欧普拉脱口秀节目为核心业务,并涉足电影制作、有限电视、fù女杂志等多个领域。 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到2002年3月,欧普拉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名列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女强人之一。 欧普拉温弗莉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美国人关注的焦点。不久前,她开展全美的巡回演讲,向所有的人倡导“以最好的方式生活”,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美国4个主要城市的8500名fù女,以每张票价185美元计算,欧普拉仅从这一次的“布道”活动中就获利160万美元。 究竟是什么帮助这位幸运的脱口秀女皇在事业上获得如此的成功?她的一句“座右铭”是最好的答案:你要对你的一生负责。 苦难人生路 欧普拉的人生路充满了不幸。 1954年1月29日,欧普拉温弗莉在密西西比(Mississippi)的小镇科修斯科(Kosciusko)来到了这个世界,但她并没有为她的家庭带来欢乐,甚至她还算不上有“家”,因为她的父母并没有结婚,她是非婚生的子。就在她出生不久,她的父母就分开了,于是她被送到了祖母家。 欧普拉的名字应该是来自圣经中的“Orpah”,但是被随意地拼写错了,成了“Oprah”。 欧普拉6岁的时候,她终于到了密尔沃基和母亲一起生活。但是,母亲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她,在她的周围充满了危险。9岁的时候,她被一个男xìng亲戚强jiān了,这对她后来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13岁,欧普拉因为遭到强jiān和侮辱而屡次离家出走,差点被送进少年管教所。幸好当时床位已满,她被拒之门外。14岁的时候她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夭折了。这些事情直到她成了“脱口秀女皇”之后,才在她的节目中和观众谈起,这也是欧普拉致力于关心fù女和儿童事业的最根本的原因。 欧普拉终于被父亲接到田纳西州的那什维尔,她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变化。父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但很关心欧普拉,希望她的生活能过得最好,所以要求她读书并且每周写读书报告。 就这样,欧普拉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获得奖学金进入田纳西州立大学学习。欧普拉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历史,大学2年级的时候,她被当地电视台雇用,成为当地电视台的第一个女播音员和第一个黑人播音员。 从1976~1983年,她为ABC(美国广播公司)的巴尔的摩电视台WJZ-TV工作,并逐渐成为新闻主播和最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人们在说(People Are Talking)”的主持人。 就这样,欧普拉终于从生命的yīn影中走出来,成功之门开始向这位命运多舛的女人开启了。 活出真正的自我 在巴尔的摩电视台工作期间,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不得不委屈自己,按照老板们的要求变换发型、嘴唇、鼻子,几乎身上能改变的都改变了。虽然她的努力让节目获得好评,但是却不能更进一步发展,因为在这里,她找不到自己。 机遇在 1983年来临,她遇到了芝加哥一家电视台的老板丹尼斯施瓦逊。在面试的时候,欧普拉就对丹尼斯说:“你对聘用我是否有什么顾忌?” 丹尼斯却反问:“我有什么需要顾忌的吗?” “你知道,我是个黑人并且很胖!”欧普拉回答说。 丹尼斯说:“这我能看出来,我也很胖。我不需要你改变你的外表,如果那样的话,我就雇佣别人了。” 欧普拉直觉她找对了地方。的确,丹尼斯是一个最好的伯乐,他发现了欧普拉非凡的才能,而且帮助她认识到:只有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丹尼斯以23万美元的年薪聘用了欧普拉,但给了她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她与正当红的主持人费里一决高下。费里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在芝加哥一直占据垄断地位,已经有十多年了,可谓根深蒂固,深受观众的喜爱,所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丹尼斯的眼光是正确的,而欧普拉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仅1个月后,欧普拉的脱口秀节目的收视率就超过了费里。 欧普拉并不漂亮,她头发蓬松、双眼太分、鼻子太扁、报道也有些情绪化,但凭着无与lún比的辩论本领、彻底革命的开放精神、独特的分析、判断能力及直觉力,赢得了美国民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7 章 和政界官员的信赖和好感。 她的真实让美国人为之汗颜,她的大胆和直率让美国人感叹,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而欧普拉无疑是这个开放时代的代言人之一。欧普拉是在用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头脑去影响观众,而不是她的胸部。 在美国传媒界“脱口秀”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时候为了吸引观众,许多“脱口秀”节目不得不大卖噱头,引入空洞的、甚至猥亵的话题招引观众。而欧普拉的节目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品位,探讨着重要的社会问题,离婚、xìng虐待、男人的压力、儿童养育、伊拉克的战争等等。 她主要为女xìng观众作谈话节目,她让观众感觉像在与一个好朋友jiāo谈。黛伯拉泰农是畅销书《你就是不明白:男人和女人jiāo谈》(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的作者,曾经受邀上过欧普拉的节目。泰农这样解释欧普拉节目的独特之处:一些男xìng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是“报告谈话”(report-talk),经常是代表了男人之间的谈话;而欧普拉的节目形式是“亲切谈话”(rapport-talk),是互动的jiāo谈,这是女xìng之间的友谊的基础。 欧普拉把关注点从专家身上转移到观众身上,讲述个人的问题。女孩或者fù女之间的友谊经常是建立在jiāo换秘密上的,所以她在节目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让观众感觉更加亲密,更加自白,更加个人化。如果嘉宾的故事感动了她,她会哭泣或者给他们一个拥抱。黛伯拉泰农说:“她的同情心、爱心和诚实,使她成为美国最受人爱戴的fù女,每天造访2000万家庭的亲密朋友,在广泛的话题上对全神贯注的观众进行教育的老师。” 创建媒体帝国 在“脱口秀”节目上的成功,促成了欧普拉事业上的其他成功。 1984年,在欧普拉正开始走向主持人事业高峰的时候,遇到了芝加哥一位不出名的律师杰夫杰克伯斯。杰夫杰克伯斯很欣赏欧普拉的才能,并提醒他说,她有能力创建一个媒体帝国。 杰夫看准了的发展潜力,就建议她组建自己的公司,不需要像其他明星那样千方百计地去投靠一个好老板。欧普拉也不愿仅仅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于是他们俩人合作创建了哈普公司(Harpo是欧普拉名字Oprah的倒置),杰夫获得公司5%的股份。 3年后,欧普拉邀请杰夫出任公司总裁,并又给了他5%的股份。杰夫当然是心甘情愿地为欧普拉效力,幕后出谋划策,台前冲锋陷阵。与杰夫有生意来往的人都说,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为他的上司服务。 1988年,哈普公司宣布全权拥有和制作“欧普拉温弗莉节目”,这使欧普拉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和制作自己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 1996年9月,欧普拉开始在自己的节目里设立“读书俱乐部”,每月选择一本书向电视观众作介绍,她和大家一同赏析这些书籍,并请作者亲自来节目中与读者jiāo流。 她奉行的口号是“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这种独特的做法使她推荐过的所有书籍无一例外地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美畅销书。获邀参加她的节目成为作者的一种殊荣,各大书店甚至咖啡馆里都摆上了欧普拉推荐的“中奖书籍”。 2000年4月,欧普拉和赫斯特杂志集团共同推出了《欧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这本月刊堪称出版业的奇迹,是近年来出版史上最成功的杂志。创办的第二年,这本面向中高收入的fù女月刊、标榜“新世纪个人成长手册”的欧普拉杂志就发行了2500万册,坐收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一本杂志5年内才能盈利的记录。在2002年4月,这本杂志的第一个国际版本在南非亮相。 至此,欧普拉公司的实力已经成为电视和电影制作领域不可小看的力量。 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 欧普拉的“脱口秀”节目影响了千千万万的美国人,但其中的“读书俱乐部”更是意义深远。 “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的口号是如此深入人心,她培养了许多观众的阅读习惯,影响着图书的销售业绩,甚至左右了美国的图书出版行业。 欧普拉爱读书,所以在1996年9月,欧普拉开始在自己的节目里设立“读书俱乐部”。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节目因为自己的爱好而开始,但却不能由自己去停止,因为这个节目已经不再仅仅是属于她的,它属于所有的观众,所有的图书经销商,所有的出版商,所有的读者! 此节目连续进行了6年,平均每周有3300万人观看。当欧普拉因为感觉难以在每个月都能找到一本好书,所以想把节目中断。 结果这个消息一传出,出版界、媒体以及广大的欧普拉迷就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美国一个民间的运动组织“Working Assets”,发起了一项网络电子邮件连署活动,请欧普拉重新考虑关掉读书俱乐部的念头。他们发出一封公开信给欧普拉说,感谢欧普拉为大家引介社会普遍关心的图书和作家,她已经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读书,让许多有价值的书及作家不至于被埋没,如东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马雅安洁罗(Maya Angelou)等。“出版界听你的!如果图书馆没有你的号召,怎么能每年收到10万本图书的捐赠呢?你的读书俱乐部真的让许多作者以及成千上万的读者变得不一样了,祈求别让它这么‘不合宜’的结束。” 也许,对读者而言,他们失去的只是一个喜爱的节目而已,但这个消息对许多出版社、书店及作家来说,简直是难以承受!因为欧普拉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超级销售员。从1996年这个读书俱乐部开始运作以来,只要哪本书被欧普拉为观众介绍,在书上贴上欧普拉每月选书的标签,莫不一夕之间洛阳纸贵,即使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尤其欧普拉偏好挑选第一次出书的作家),也能在一个晚上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 据《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的报导,只要是欧普拉选的书,每本都有多卖50~75万本的潜力,以保守的50万本,一本书单价10美元计,一次可为出版社带来500万美元的收入。依照这个俱乐部过去6年的纪录来看,兰登书屋遥幔睿洌铮 House亲畲蟮氖芤嬲摺T冢矗侗镜呐菲绽∈橹校衫嫉鞘槲莩霭娴氖榫驼剂耍保玻赌昀矗菲绽潦榫憷植恳盐嫉鞘槲荽唇币诿涝氖杖搿 而对作家来说,少了成为欧普拉的“读书俱乐部”,就是少了一个可以名利双收的机会,所以怎么不会对这样的结果强烈地反对呢! 对于已经不再属于一个人的“读书俱乐部”,欧普拉内心也未曾真正放弃,所以仅仅在几个月后,欧普拉正式宣布,将重新制作她的读书俱乐部节目,新节目将以“与经典同游”颍幔觯澹欤椋睿 With the Classics魈猓幼⒅匮≡窬涞闹鳌!芭菲绽潦榫憷植俊敝匦虏コ龅牡谝黄冢萍隽司渥髌贰兑恋橹贰S谑恰兑恋橹费杆僭谌栏鞯氐氖榈昀锿严际楣莸墓菰币仓荒芏酝砝匆徊降亩琳呶弈蔚靥帧@吓凭湮难С霭嫔唐蠖旒牛ǎ校澹睿纾酰椋 Group)抓住机会,疯狂地加印了120万册。新版的《伊甸之东》封面上特别加印了醒目的“此书让欧普拉读书俱乐部回归”的字样。 第四部分第8节 总统靠她提高声望 “欧普拉现象”不仅仅在于欧普拉的成功,更在于她的独特。她是fù女、黑人、南方人、非婚生子女,出生贫寒,她身上具有的这种复杂的多重xìng,使她成为不同种族和群体的人的生活偶像和楷模。她对待成功、名誉和财富的态度也显示了她非凡的个人魅力。 她的出身使得她从来都没有忘记为儿童、贫民而战。她提议政府颁布“国家儿童保护法案”,并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作证,要求建立数据库,把侵犯儿童权利的人名收录其中。 欧普拉将收入的10%投入慈善事业。她特别关注教育领域,建立了私人的慈善组织“欧普拉温弗莉基金会”,支持全世界fù女、儿童的教育。欧普拉捐献了数百万美元,希望给那些有天赋但是上不起学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她还成为了“为了更好的机会”组织的全国发言人,这个组织为有学术才能的中学生提供机会上全国最好的预备学校。她还专门设立了“欧普拉奖学金”( The Oprah Winfrey Scholars Program),为那些有志于将来服务于社区的美国和海外学生提供奖学金。 1997年9月,她开办了“欧普拉天使”网站,鼓励人们敞开心怀,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至今,这个网站已经筹集了1200万美元,资助促进贫困地区改善教育和住房项目,奖励那些帮助别人的人。 欧普拉的社会魅力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政治魅力。1991年,欧普拉提议了一项法案全国儿童保护法案(National Child Protection Act),建立一个虐待儿童罪犯全国数据库(a national database of convicted child abusers)。为此,她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上作证,推动法案的通过。1993年12月,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这项旨在保护儿童免受xìng虐待的联邦法律的 “欧普拉法案”(Oprah Bill)。 1998,她被《时代》杂志列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同年,她当选美国最受爱戴的fù女第2名,仅次于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前美国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屈居其后。 现任总统布什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也曾利用欧普拉的声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当时布什的对手戈尔曾当众热吻夫人蒂佩长达7秒之久,声望一度超过了布什。为挽回败局,布什抓住机会,在参加欧普拉电视节目时,一上场就抱住她,并且亲热地吻其面颊。此后小布什的声望再次上升,并最终击败了戈尔。欧普拉的魅力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激流勇退 正当欧普拉脱口秀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产生了激流勇退的念头。 据了解,她与脱口秀节目制作组的合约将于2006年终止,届时她将在这个岗位整整工作20年。欧普拉向媒体透露,她目前正处在人生道路选择的彷徨阶段。 8个月前,她还站在舞台上向她的观众说:“我相信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电视节目只是我事业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准备好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绚丽多彩。” 然而,短短几个月后,她却显得那样筋疲力尽,甚至声称,她厌倦了坐在那里与人们翻来覆去地讨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说渴望用她的时间和金钱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究竟欧普拉接下来想做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她自己也不很清楚,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一定会将她和哈普集团带入一片全新的、更加广阔的天地。 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欧普拉开始考虑授权别人使用她的名字,但和那些以此为赢利手段的明星不同,欧普拉这次是为了慈善事业。 她捐款1000万美元,在南非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她在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陪同下,为未来的“欧普拉温弗莉南非女孩领导学院”奠基,在揭幕典礼上,欧普拉说:“我们将选拔那些坚强、勇敢并且有爱心的女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我相信女孩子将要接管世界。男人统治的时间已经够长了。”然后她又补充说,“但是不用担心,我们准备让男人分享权力。” 别有意味的是,在2004年3月,《名利场》杂志的本年度“衣着最时尚”的奖项由欧普拉获得。 欧普拉成功了,在这个一贯由白种男人统治的世界里,这个相貌平平的黑人女xìng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里面除了她付出的艰苦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她保持她自己的风格,永远以“欧普拉”的方式活着。 欧普拉是现代传媒界的大人物,她拥有一个囊括了电视、电影、杂志和书籍的帝国。在今日美国商界的最强有力的女人中,欧普拉出身卑微,她是凭借努力工作和坚持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势品牌的。我们沃顿学院的评判也是依据着她对社会的承诺做出的。欧普拉基金会永远支持着全世界fù女儿童乃至家庭的教育。 第四部分第9节 这将是一个我们都引以为豪的世界 贫民银行家 他拥有让人眼红的美国名牌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却痛恨西方经济学理论;他反对慈善捐款,从来不给乞丐一分钱,却自筹资金为1/5的孟加拉人提供贷款;他所倡导的“微额贷款”(Micro credit/Micro finance),已经成为被世人瞩目的一项划时代壮举;他的银行是世界首家不需要提供任何担保的银行,可是资金回收率却可以轻松达到99%,成为世界上经营最好的银行之一。 这就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孟加拉格莱明银行的CEO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8 章 罕默德尤努斯博士。 在这次评选中,无论从姓名字母排序,还是按身家来衡量,穆罕默德尤努斯都应该排在最后一位。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尤努斯的成就是其他24位成功人士永远都不能逾越的。因为尤努斯绝不是什么追求财富的商界弄潮儿,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的目光永远在注视着整个地球。 从不捐款的慈善家 穆罕默德尤努斯,1940年6月28日生于孟加拉国吉大港的一个宝石加工场主的家庭。少年时代的他并没有因为家境殷实而沾沾自喜,相反,他目睹着本国的愚昧和贫穷,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为可怜的同胞们做事的理想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20世纪60年代,尤努斯留学美国,在Vanderbilt大学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汲取着西方的广博知识。他的勤奋在当时那个以颓废为美的时代,显得像个异类。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女学友因此爱上了他,并且义无返顾地追随他,来到尤努斯的故土孟加拉。 1972年,尤努斯进入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终于完成了他儿时的夙愿。婚后的生活是真正的田园牧歌式的完美生活,如果不是两年后的那次大变,也许尤努斯的一生就会这样一直走完。 1974年,孟加拉不幸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大饥荒。尤努斯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无数同胞,特别是fù女和儿童被饥饿折磨得企图自杀。这使他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动摇。尤努斯开始重新审视经济学这个概念,并开始投身到直接的扶贫运动中去。 尤努斯认为穷人之所以会贫穷,绝对不是生xìng懒惰或者智商低下,相反,穷人具有那些“上等人”所没有的一切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最优秀的能力,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去施展出来而已。 慈善并非是对穷人表示友善的真正手段,长此以往,会践踏穷人的自尊。尤努斯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就是鼓励人们摆脱贫穷,并给予他们微薄的生存资本,这个工程在最开始的行动中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村民在它的帮助下不再气馁,都努力开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成功地开始摆脱赤贫状态。 隔墙送贷款 贷款免担保 通过实践,尤努斯发现,最渴望得到经济援助,最有能力自力更生、谋求发展的对象是广大的fù女。因为在孟加拉这种封闭保守的农业国家里,由于在xìng别上的差异,造成fù女在体力、社会待遇等方面都更加脆弱,可是在困境来临时,真正站出来为保护子女而奋斗的,反倒都是这些以母爱为天职的女xìng。于是尤努斯决定,今后“格莱明”银行发展的趋向应该定位于以fù女为主要扶助对象。 可是着手实施的时候,尤努斯遇到了一个难题。孟加拉是保守的农业国,而且伊斯兰教是他们的国教,fù女地位很低下,男尊女卑思想十分严重。绝大多数fù女平时基本都是足不出户,必须出门的时候还要把脸遮得严严实实,更不要说和陌生男子接触jiāo谈了。 在这种状况下,主动上门向fù女贷款可是个大难题。尤努斯无奈之下,只得站在高墙之外,大声叫嚷:“请您贷点款吧!”。可多数情况下,都是痛吃闭门羹,对方根本毫无反应,自己的嗓子却喊哑了。 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认为他隔墙大喊大叫是在勾引良家fù女,居心不良,并威胁说再这么下去,就治他于死地。这叫尤努斯伤心无比,不过他的隔墙推销法也颇见成效。格莱明银行贷款总额的95%都成功地提供给了广大乡村fù女,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fù女都靠这些贷款,开始独立进行畜牧业、家庭手工业等小生意,日子眼看着红火起来,经济上的独立令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大男子主义的束缚,思想也渐趋开放,开始意识到了文化知识的可贵。 孟加拉人口3亿多,半数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教育水平可想而知,文盲数量极其巨大。尤努斯深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先要提高人民的素质。尤努斯巧妙地把提供贷款的担保条件改换为“无需物质、信用担保”,但是要求贷款人必须参加以村为单位组织的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就从学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尤努斯教授把这称为“真正的fù女解放运动”。 从尤努斯创建银行伊始,他就坚持一个重要的特色不要求贷款的贫民提供担保。他认为贷款的基础不在于提供担保、抵押品,而是基于“信用”。这也是他的格莱明银行与一般银行最大的区别。取消贷款担保,无需存款单、地产、担保人,无工作亦可。 这样就完全去除了贷款业对贫民所设立的屏障,直接挑战传统银行体系将穷人归类为“无信用”群体的理论,从而形成适合于扶助贫民的、迥异于传统银行运作模式的金融套路。 鞠躬尽瘁 初步获得成功后,尤努斯坚定了把“格莱明工程”推广到孟加拉全国的信心,并且注册为官方的正式银行的念头。可是尤努斯一介书生出身,并非商界人士,做这种事的困难程度可以想像。为筹集更多资金,尤努斯开始改变以往的偏激想法,广泛接触银行界头面人物。但是那些所谓的银行家们仍然以格莱明不算是正式的金融机构为理由,坚持不能向连面也没见过的人提供无担保贷款。 尤努斯苦口婆心用尽办法,终于说服他们松了口,答应如果“格莱明模式”能在更多地区取得成功的话,他们将考虑提供融资。 就为了这一句话,尤努斯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战乱频发、动dàng不安的汤吉尔地区,开设了19家“格莱明工程”分支机构。为此,他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这期间他失去了大学教授的职位,妻子带着女儿回到了美国,并与他离了婚。但事业和家庭都已失去的他仍然坚定地说:“自己不能扔下千千万万被贫困折磨的同胞。” 经过难以想像的艰辛挣扎,格莱明工程在汤吉尔一带的贷款者的普及率也达到了95%,而资金回收率达到90%以上,资金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周转十分顺畅。同时很多有识之士被尤努斯那种飞蛾扑火般的卖命精神而感动,开始步入这个行列,与他一起战斗。终于,在1983年,孟加拉政府认可了该项目,并批准成立格莱明银行。 格莱明银行成立后,尤努斯更是如虎添翼,先后向240多万孟加拉人提供了约30亿美元无担保贷款,接受贷款的人数占孟加拉全国人口的1/5。它主要是向贫苦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每笔仅合150美元。截至2003年3月,银行资金回收率竟高达98.9%。 尤努斯说,与那些贪污巨额银行贷款的上流社会腐败分子不同的是,穷人都会诚实地还贷,他们的品格和才华都是那些“上等人”所不可企及的,缺少的只是机会。 为权贵之所不为 格莱明银行的xìng质的特殊xìng,决定了它的运作模式与一般银行有很大不同。尤努斯并不是只把款项贷给贫民就算了事,相反,他做的追踪调查比一般银行的征信工作还要细致得多,只不过,格莱明调查的事项是看款项是否用于创造收入,乡村银行的资金组织方式看上去并不是合作xìng质的,但它的运作方式却采用了合作原则。 按照乡村银行的贷款计划,来自同一地区从事相似活动的贷款申请者被编为一组,借款小组成员中任何一员若出现投资失败或违约情况,其他成员的借款计划便会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安排不仅使借款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而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完成投资经营计划。 对于无力独自进行劳动的特困户,格莱明还会给他们辅导,了解市场需要,技术培训,以高质量的手工艺产品进入市场,甚至成功打入国际壁垒。许多地方很快从过去的贫困中解脱出来。 格莱明银行的业务报表也很奇特,不是像其他银行那样只记录贷款对象、回收率、利润等等,而是主要用来记录贷款人的贷款用途、成功脱贫的途径等等。 另外,格莱明还进行很多针对乡村贫民的福利xìng质的事业,比如格莱明电信已经为2000个村庄里的“电话女士”捐助了2000部手机。这些电话女士将为村民们提供电信服务,直到收入达到国家平均收入的2倍时再为手机付钱。 在采访照片中,用上了手机的老大娘欣喜的笑容,正是对尤努斯这么多年来的艰辛的最大鼓励。尤努斯还与Hewlett Packard合作,为村民们带来了国际互联网通道,格莱明数字中心将提供触摸屏和声音指挥,这样就算文盲也能用了。 对于少数事业不成功的客户(比例不到10%),银行可以给他们宽容,因为这是慈善xìng质的贷款。 所有这些,都是那些所谓上等人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想过的事,尤努斯可以将它们一一实现,因为,他是真正和贫民站在一起的。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手cāo纵金融流通,而尤努斯教授的运作完全能够做到不受干扰,完全视排山倒海般的阻挡于不顾,对于那些所谓经济专家的恶意批评,总是立场坚定。他曾经说过:“我的工作,就是想前人之所未想,为权贵之所不为。” 明天更美好 20多年已经过去,尤努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格莱明银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贷款的范围越来越大,在全国建立了1200家分行,雇员达12 000人,服务对象也从乡村扩展到了城市,拥有客户100多万人,覆盖4万多个村镇,服务对象中fù女占85%,仅流动资金就达3亿多美元。 关于资金运作,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举步维艰。随着尤努斯事业的壮大,孟加拉国内甚至是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贫民银行”和“微额贷款”的问题。一些国际机构高度称赞孟加拉格莱明银行在反贫困和支持fù女就业中作出的贡献,并且尽量为尤努斯的工作大开方便之门。尤其是“微额贷款”,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所有人当初都始料未及的。它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狭窄的经济层面,在世界人权、资源、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已经产生了革命xìng的效果。 在上次的CIAPR(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会议上,尤努斯教授作为发言人,更是进一步对世界阐述了他的理念,让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为之振奋。联合国已经将2005年定为国际微贷年。尤努斯还积极争取了世界各大援助机构的支持,如WORLD BANK澜缫校 、DFID(英国国际发展部)、IFAD逝┮捣⒄够鸹幔茫桑模粒加拿大国际开发署)、SIDA(瑞典国际合作发展署)、EU(欧盟)等组织都投入了进来,前景一片大好。 谈到未来,尤努斯教授雄心勃勃地说:“‘格莱明工程’,不仅要在孟加拉,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绝对贫困。”截止到2003年,“格莱明工程”已扩展到世界六大洲60多个国家,尤努斯教授的梦想正在实现。 整个人类的未来其实就维系在像尤努斯教授这样的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人物手中,为他祝福吧,他的成功也就是人类世界能够更加美好的最好见证那将是一个每个人都会从心底引以为豪的美丽新世界。 穆罕默德尤努斯是微薄财富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证明。尤努斯是格莱明银行的创建者,这是一个向乡村贫民提供小额贷款、努力使他们与贫困斗争的乡村银行。格莱明现在有1000多个分行,大部分建在村落里。迄今为止,格莱明银行已经向贫民提供贷款20亿美元。有关专家说,尤努斯关于联合资本主义与社会服务的创想,已经永远改变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趋势。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浮夸丶)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26818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