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笙》 正文 第一章:长文叙 1 长文叙,长夜眠。 北海怒,南江嚎。 欢喜汝之神态,欢喜汝之事故。此前总言山高水长,山重水复任凭神挡亦总有路。此后,山间平凡。此间石,亦可作人间崖。 世态炎凉,些许路途愈走愈远,大抵忘了此前自身模样,自顾自欣赏,疲态尽显。亦然,原形毕露罢。 山前自有山前路,自有路途,却已然了忘归途。兀自行于山涧,脚下流水,着眼行云。孤自放荡,孤自游行。 2 生平滚滚长江游,身后浮云半生纠葛。尽想做一生天路人,无路可走却也能坐享其成。眼神穷尽寒夜,心中却念了故人旧时模样。故作疲态,孤傲冷场,却又万分自急。故人有书生相:生的一身白净,落得一身华贵,食得山中风景,饮得泉涧浮莲。生得万人上,却落得个书生下场。些许是因了长相,亦或人间沉浮去,凡尘喧嚣。红尘阡陌,多了好些叨扰。世俗百味,多半是些尘景;尘归尘,土归土,众生皆有相符相貌,众生皆有书生相。 长夜漫,北歌落。 此一时夜漫亭楼,入巷c入街c入风口,入楼阁,入滚滚红尘,入寂时江水;此一时周公了歌,入蜀c入魏c入天下c入人间三分c入孔明了目。 3 汝,生来便当做将军,自率万千将魂,移帝家龙气。侵古城,斩古龙。汝,生来便当做匪徒,随一众单刀赴会,做得小人,做得尘土。帝家星空,竟是此番炙热。 无人生还白骨堆,少年出众得将睐。 北歌颂,万灵祭。 长夜颂歌c赋诗,便生了此番弱骨,做得了个白净书生。但此个白净书生,却是落了榜,混了个遭人议论的下场。 4 生前吾便忘了家中人姓甚名谁。子时眯了番眼,便仅存吾一人。 他生前如是说,来生依旧。生前他是一众凡人中的一个,即便让人多看他几眼,也记不得。生得不出众,去的便也无人关照。来生他是万人之上,坐拥千金的贵人之子。生了个白净书生样,却是不喜啃书。唯爱只身一人长街耍玩。出门前唤得一众下人为他打扮一番,这才出门去。出门后还是不清静,非是要府中小侍把个大轿,这才舒心入尘世。 前世生得不快活,后世即便做一落魄书生,倒也无妨。但此番家境,不挥霍一番,实属可惜。 小少爷八岁伊始,家中便经了翻天变化。作为栋梁的父亲,轰然倒下,八本是承大吉之数,可他正生得八岁,还未懂得书本句意,却被母亲诬为家中灾星,连夜将其驱逐出门。他倒也无所谓,两世为人,何必要处处与人过不去。 灾诬灾,错错与乱世,争雄罢。 5 生前素未见过生父,此生倒也未曾见得。若是汝未曾关照,我倒会误以为,我这个人,为天命所咒。 此生大半,落得个书生相,倒也算是半个人才。吟得几首自赋自诗,喝得几口天间酿酒。书生之白净,我倒也想有。世人言语,多半是些废话。可自废话中做些白日梦,倒也不失为一种消磨之法。 万灵辞,乱世荒。 我予你事故,汝赠我四世可好。我此生未曾了然,来世想做一干净书生,生得白净,落得普通。如此可好? 6 将军倒也无妨。尸堆里侥幸出逃的白骨,早已与死人无区无别。本是炉火旁烧饭的小兵,不知怎地,就被过营将军看上。私传过去,留与身边,做个贴身侍卫。此后将军身死白骨堆,小卒一跃成人中龙凤,替了将军位。 乱世雄,万人妒。 许是乱世,他人也无心言语。自家性命都保不得,自然也无心窥视他人之职位自何而来。小少爷倒也活得自在,吃得营中最好的干粮,饮得营中最好的山间水。此个将军哪里都好,唯独一点,营中将士都经得过:将军是个只懂纸上谈兵的文弱书生。模样文弱,性子也文弱。坐了几十日将军位,屁股还未焐热,却是被人挤了下去。 小少爷是此番战史上第一个,亦是唯独一个未能以死殉国的将军。 7 土匪也无妨。山间食肉,林间驭马,图个自在。本是逃兵,却误进了万丈山,入了匪帮。逃了的兵,便已是入不得沙场。将军位被夺,地位一落千丈。吃得是营中难以下咽的口粮,饮得是晨间露水c云上浮水。一瞬咸,一瞬苦。此一瞬五味,彼一瞬,旧日将军便做了逃兵。 万人海,时间雨。 屠戮尘世人,他倒也并非未曾做过。毕竟上过沙场当过兵,毕竟是尸堆中拼死拼活的将军。只是手中此些性命,并非沙场人。小少爷做将军时,手下夺命刀屠戮的是敌人。敌人,便是该死之人。可如今,刀下亡魂,并非敌人。此些人无辜,却是要被屠杀。此些人之命脉,俱是被上位者握在手里。一时乌云来了,便是血流成河,无辜人便是有罪人,于尘世中消亡。 小少爷做了逃匪。逃兵做得了,逃匪便也做得了。此一生只为图个轻快,何必为了一番烦心事而落得个心中不快。 8 “后一生吾想做个白净书生,汝,可能帮吾否。”小少爷天真得看着我。面目诚恳,轻言轻语,他此番言语倒也是合个规矩,可 “小少爷生辰有八,八岁此后,便再无此个少爷。”我看着他,如他作态般,仿了他的诚恳面目,轻言轻语。 “吾,只想要个白净书生之境遇,仅此一愿。”小少爷面目慌张,握住我的手,似是握得了根救命稻草般,不肯松手。 “时间迟暮,白驹过隙。”此一时,空间瞬是显现一本黑皮书,配得一众夜幕,若非眼尖之人,只会见得一番透明。 “也罢。小少爷也好,将军也罢;匪人也好,书生也罢。你是这闻生舍的第一位客人,我便将你心中愿赐予你。下一世你是白面书生,但不得秀才不得官。若是做不到,那书生以后,便是万劫不复。”嘴中一叨念,书本便开了第一页。而小少爷,便是入了进去,做了扉页的装饰品。 祭时为八,我便取你为长文八叙;却一想吉时为八,隐去此字,作:长文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章:长夜难 1 长文叙,长夜难。 心房涩,海无尽。 无尽海有岸,其名曰榇,归宿也。榇有一舍,曰闻生。亡时而欲生还者,入闻而生。 “吾喜事故,吾舍闻生。汝予我事故,吾便予以等价物,以此置换。” “如此甚好。” 无尽水涩,失神者入海则无穷尽,固有名无尽。榇上收涩极之人,此数生穷尽,悔徒饮鸠而亡者,善入。入无尽海者无数,皆是为情c为世c为食c为人间百欲所伤,唯欲入其榇,至榇入闻生,寻其所惑。闻生而来,闻生而去。则无尽海,非善水性者不得入。 前人有所云:“有身入榇中闻生者,可得永生而去。” 2 “白衣裙,婀娜姿,姑娘倒是生得一副好体态。”慕红颜,如此败国。 “怎敌周家二姐妹。”姑娘几言,一针见血。 皇城下,帝王抚琴,将相挽歌,搏得妃子倾城笑。三军攻城,君王赐牵机,帝王饮,后猝,妃子泣,而后猝。 后主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而名,生得副白净书生模样,一袭白衣,温润儒雅,只眼一副慵懒模样,眼里满是诚恐。懦弱无得,生父厌弃一眼,便是放任不管。 此番文弱书生,作得诗书数篇,此后帝王临位,于万万人之上,一眼穷尽黄泉路。本以为此生风光无限,可世事不能得尽如人意。 3 “夫君抚琴,吾伴舞。”一谱《霓裳羽衣曲》惊艳数数人。身材曼妙,轻盈如燕,能歌善舞,更是得一倾城容颜。得此佳人便若得天下之,此生而无憾。 “怎敌周家二姐妹。”姑娘几言,一针见血。 学界莲峰士,朝间安定王。词中淡然雅,曲中故人颜。倾城又红颜,天上又人间。 莲峰一士,词一首惊然于学界,曲一首媚倒于裙间。日日花中游,夜夜似神仙。如此奢靡,却做得一手好词,谱得一首好曲,加之座于如此羡煞众人之位上,若不曾得天之眷顾,旁人倒真是再想不得什么好法来慰藉一番。 大姐一兴二连胎,大哥夭折小弟愚。卧床不得相思意,竟是小妹乐神仙。 如此红颜,如此倾世佳人,却许得一薄命情郎,世人实属惋惜,却也奈何不得。也罢,言几句国主不是,便是会引得颈上不保。 不几日,因国后逝,国主换一身伤情模样,于私处撰写祭文,如下: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称无复见娇姿,佳节纒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峨眉。 4 小妹入宫鱼顺水,大姐一梦黄泉郎。薄命红颜薄情子,一朝情深两难顾。 “怎敌周家二姐妹。”姑娘几言,一针见血。 小周妹入宫,得宠,万万人之上,仅凭一倾世容颜。古有幽王烽火戏诸侯,仅为一褒姒,倾尽举国,动辄万众人,终得美人展颜。如今却看今朝李从嘉,为得佳人倾尽财囊,两者相较,后者并不为过。 痴情乐曲,痴情诗词,痴情红颜,伏于世间。本是人间杯中沙,却欲奢望天界龙。 此世李从嘉,作一弱书生。 5 终究还是性情中人。 “怎敌周家二姐妹。”姑娘几言,一针见血。 “吾此生,若是生于贵族,也不会落得此番荒唐模样。若是”若是无有这般重瞳,吾于皇室倒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重瞳一异,世间少许几余人,后主算得其一。” “空有一身书生气有何用?落得此番摸样,倒还不如做一介草民。” “后主,当真厌恶此生此个身份?” “当真。救得亡国的将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若是能摆脱此个备受唾弃的骂名,予我世间任何职位都好。” “想不到后主也会有如此有求于人的一天。” “无尽海有岸,其名曰榇,榇有一舍,其名曰闻生。舍主喜闻人间事故,并以事故之动情多少予以等价交换。不知吾所言之事故,能否换来一世身份。” “后主言之有理。不过在此之前,我先予你见一样东西。” 予你前世记忆,汝来自作姿态,自得悲喜。神态眉间定是能成一番百味风景。 6 生前他是一众凡人中的一个,即便让人多看几眼,也记不得,万人海之水珠,此为第一世。来生他是万人之上,坐拥千金的贵人之子,生得白净,却是短命而猝,此为第二世。沙场白骨出帝王,做得将军做得匪人,一生浪荡山河,一世钟情自由,此为第三世。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朝间安定王,学界莲峰士。得一倾城人,煮酒食诗,不可谓无乐也。此为第四世。三世后汝曾发过毒誓,此生只做白面书生,不得秀才不得官。若是做不到,那此后,便当万劫不复。 “故而后主,此番下场是你自得,与其它众人无关。若是无其它紧要事情,那便自便罢。”言罢,姑娘一甩裙摆,欲要遮门而去。 “姑娘赐我此番记忆,倒是惊讶。”后主儒雅,白袍白首白净身,一番动作温润儒雅,甚至,声音都是那么令人舒适,似午后暖阳,懒人居出,筋骨舒适。 如此温雅,令得姑娘身形不得一愣,而后转身,将半开的门轻掩。“后主身家性命可是交于了我呢,如此重要之物,后主当真不怯?” “姑娘心善,不怯。”后主莞尔一笑,似百花忽绽,倾国倾城倾人颜。 “南唐之日后主若是有此番胆识,那史上评断,想必就会精彩一番了吧。南唐国运,想必也会换一番风景罢。”姑娘展颜,声音柔弱。 “愚人之见罢了。”后主眉头不展,倒是轻笑一声。“姑娘所言万劫不复之,到底是何种万劫不复。” “吾舍缺一侍从,汝来补一空缺,后主可愿?” “身家性命交予姑娘手中,如此万劫不复,倒是个好下场。”后主撇一笑,一手白净皓腕露出,若午间烈日般,刺眼的令人直视不得。 若非汝生得好看,若非汝文笔甚佳,若非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此时山河予闻生,便是别再丢了罢 7 前世李从嘉,此世闻生侍。前世怯懦郎,此世胆情生。 二页李从嘉,情字山河妻。郎君入舍,史书得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三章:诸情劫 1 诸情劫,风情人。 痴情诗,煽情词。 海上闻生舍,英魂绕无尽。白衣抚山涧,青衣弄竹林。男子一袭白衣,面容姣好,生得个柔弱相貌,眉间夹着些许慵懒,抬手抚泉间,一袭皓腕脱袖而出,与山间泉石互为一方风景。女子一袭青衣,面容倾城,落得媚丽,对刚露头的竹笋一笑,一如百花齐放般,煞是好看。 “于此地驻了如此之久,还未请教姑娘芳名。”男子一回首,朝着姑娘一笑。 “后主倒是愈发精神了。”姑娘看着后主脸上愈发柔和的表情,莞尔一笑。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后主看着姑娘,眼中柔情满是。 “到底终究还是男人,天性都是一般模样。”姑娘嗤笑一声,看着后主此番模样,脑海中却是映出了此前一个熟人。此人温润如午后暖阳,是个极暖之人。与其相处时,一时一刹的时光都是大喜至极。姑娘于脑海中勾勒出公子模样,一番痴情,一番痛心。 先前公子为她赴汤蹈火,以半壁江山保其安稳。再后来公子却已是不识得她,做得万人暖阳,暖人心,烧她身。一如,一如此时后主般。 “姓甚名谁倒是记不得了,后主称我为‘皖姑娘’便是。” 后主哑然。 2 末年丞相之力功不可没。 末年武平侯,镇黄巾,嗔四方。除毒瘤,拔枭雄。 丞相于吾眼中为英雄,有万夫莫敌之勇;于他人眼中为枭雄,有无赖霸主之称。 吾生前,视丞相为英雄,欲以丞相之手成就吾心中大业,却未曾想到,丞相有更高的追求。些许是人各有志罢。 丞相神勇,临危不惧,遇敌不乱;丞相枭雄,吟得诗词,挑得刀剑。 可谓一美完人,却注定败北一方。自始而终,伊始便有警示。 人各有志,诸公谁人也怪不得。 3 末年枭雄,乱世争雄。武略不得,文韬来凑。 紫袍着身,香气久久环绕之,致人神清气爽,配以白净俊秀的容貌,致人眼前一亮。如此俊美男子,如此智囊。 生于乱世末年,于诸雄争霸间存活之人,大都是些震天撼地之人。青年时,诸公称吾为“王佐之才”。一介文弱书生,得此殊荣,乃吾之荣幸。幸不辱命,为丞相举荐诸多才郎,此后平定乱世枭雄,诸公文韬武略之谋功不可没。 丞相于末年时疑虑之事,常于吾讲,与吾商议后而下定论。可谓深思议后而定,然诸事顺时,此番法而得益。 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 而至此后,丞相权事愈重愈多,常于夜半而不眠,周身伴者亦是日渐益曾,吾之作用,日渐显微。 再置后来,人各有志。丞相之志,吾之愚钝。 4 时值残暴之年,卓权盛时。卓军大肆猖于诸郡,烧杀劫掠,民不聊生。少帝黜,献帝临,做卓之傀儡。帝王路漫漫。 时临末年,诸雄群起而攻之,却因心身不合,后遭卓逐个击破。逞一时之快,白发人送黑发人,倒是喊得激烈。匹夫之勇,世人嗤笑。匆入皇城,后而亡。怎得亡命亦不知,讨伐贼子,言得倒是合情合理。 时临末年,枭雄猛将,当属奉先神勇。与丞相不同,奉先之武有万夫莫敌之称,丞相之谋略过于奉先,此为奉先落败于丞相之重因。 奉先之勇,为诸公所赞叹,且以其武夫之勇,得一好职位。时逢灵帝亡,布之义父丁原奉密令率布进京,意除奸臣,后败。卓赏布之勇武,以金钱美女诱其入营,弑其义父丁原,而后与其结为父子。翼德后有言,议奉先为“三姓家奴”:一姓吕,二姓丁,三姓董,以此来讽布。时布正逢有“三英战吕布”之佳话美言,于翼德之言嗤笑不顾。战场议则王雄,场下议则小人,如此而已。 布空有一番匹夫之力,生年为金钱美人权势所诱,弑其义父,夺人家财,周旋权势,而后自成一派,为丞相所灭。若布心有一丝良智,亦不会落得生时那番荒唐模样。 奉先神勇,为诸公所赏;奉先为人,为诸公所惜。如此良将,落得下场倒是实属凄惨。若非生得反骨,倒是可以考虑收入丞相靡下。毕竟良将之才,实属难得。 5 “荀文若,吾之子房也。”丞相于诸公前如此而言。 “风月甚平,烟雨飘摇。丞相日后所得失,吾早已知晓。顺位称帝而改国号,诸公间必有十之五六不合,此为吾未顺其意原因之一;诸雄必以此做些文章,而后群起而伐之,此为其二;攘外必先安内,诸公间隙颇多,丞相若此时改号,诸公亦以此做戏而分三众:赞者c非赞者c中立者,而部下势力紊乱,诸雄率旗而伐,丞相之众必将于水火中飘摇,众将终如散沙般乱作一团,此为其三;益州汉之后裔刘玄德可借之风雨一家独大,毒瘤难除,此为其三;再者,此番作为后,丞相会遭天下人议论,落得个荒唐下场,此为重中之重。” “先生何不此前将此些话语道于丞相耳中?”姑娘一皱眉,一番疑虑将夫子之言打断。 “丞相此时已是利欲熏心,多言些话语倒还不若以行劝其退身。”夫子感叹一番,而后眸子转向姑娘,一翘眉,释然。 本是无端百媚生,烟雨江东灯火烛。 6 吾之志,丞相了得,可却无奈何。 人各有志,他人扰不得。 吾为志而投身萤火,丞相为志赴汤蹈火。一介俗人,做不得帝王,那便向身王佐之才。即便帝王枭雄,即便王佐之才,那也不得失了自己先前模样先前志向。若是失了,那与世间墓鬼有何区别。 丞相之志无错,吾之行无措。一个无法停留,一个无法制止。 吾之投身向吾心道,而非身向丞相。人各有志,吾也无他法。便是随了萤火去,做得乱世自由人。 7 诸公言于文若如下: “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 “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以文平乱世,以身定天下。荀令君辅丞相以手足,救丞相于水火,以心中道义而投身萤火。才若子房,义如伯夷,做得人上人,生上自由人。 此生无憾矣。 8 “叙事至此,汝之事故,倒可置得一愿。汝尽可言语,欲得一何种愿?”姑娘展颜,瞧了夫子一眼,旋即便是观往别处。夫子此前瞳光甚是令人恐。 “游荡许久,寻个适处歇歇脚,言些生前辉煌事,无他欲求。”夫子一笑,如清晨光束,令人舒心。而后径自行于门槛处,掩门而出。 “小侍,送客。”姑娘道了一声,而后于山涧处生出一人,夫子观之。此人仪容姣好,温润儒雅,举手投足间皆可以君子相评。 “夫子这边走。”公子指了个方位,做了番姿势,引得夫子一赞叹。 行了山间,过了泉上,终于无尽岸。此地留一舟,公子指了指,看向夫子。 “公子倒是闲心颇多,吾观公子仪容,许是转世?”公子听于此话,一笑,未否认。 “倒是一好男儿。”夫子瞳光盯了公子许久,而后转身,置舟于水间,行舟而返。 “夫子之名小子早已熟记于心,今日有幸见得夫子,小子三生有幸。”公子见舟行至远处,朝其方位喊了一声。 夫子回首,见得公子挥手,衣袍顺着臂膀而下,露出皓腕,煞是好看。夫子呆了一番,而后向着公子一笑,行舟自顾远去。 此个无尽海,没了数个世人,却碰不得舟上夫子。 9 三页荀文若,夫子又情郎。人间百媚不妖惹,放荡经年自由身。 若以情深共生死,若无情念各自游。汉末诸公,令君得宠。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四章:离人挽 1 公元前232年,有一将星堕于下相,楚人项梁夜观天象,异之。亦于此年,太子丹反燕,妒秦政之意愈盛。此年时,各方暗流涌动,战火于一番争论间遍及各地。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遣荆轲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于秦地访故人。轲行时有言传百世,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果竟如珂所言相投。荆轲败,秦政率众克燕,燕亡。 公元前221年,秦政一统六国,自此而为王为皇,自号为始皇。 始皇三十七年,秦王政游会稽,渡浙江,江之长道间立一少年郎,此人筋骨甚壮,眉目间英气十足。“彼可取而代也。”籍于始皇舟上一道间,斜一眸,散慢而言。 梁再异之。 2 二世元年,因二世削压民众之意徒增,而有陈胜c吴广之众起民兵反秦,欲挽世人于水火间,众雄附之。此重以力拔山兮之势克秦,渐逼咸阳。亥惊之,遣章邯阻之。战数日,终因义军间隙愈重,败。 二世元年秋,起义军败,二世得以扶手而乐之。此后起义军连年不断,但终是乌合之众,遣正军而往多方义军便已溃不成军。二世之庸世人皆睹,二世之位世人皆贪。然,无人以身家性命而上。 时籍与沛公雄起,立于一众起义军。二世眸以嗤笑,随之而去。籍以无异人所挠,畅通无阻,屠众卒,弑武将,好生潇洒。 公元前207年,籍引众将士至巨鹿,史称巨鹿之战。籍军以少战众而胜,自此秦军已是寥有几众,不足为惧。营中将士纷拥籍为王,籍一笑置之。时赵高见大势已去,弑丞相李斯c二世,立始皇孙子婴做秦王。公元前206年,沛公入咸阳,至城间外坝,而止。子婴闻之,出城而降。沛公嗤笑,而后拂一袍袖,甚是自傲。自此,霸王以汉王争雄,诸公纷而投其一处。如此而世间安定一时。 3 姑娘视了眼前人一番,魁梧之躯,身高八尺有余,视其双瞳,异。少顷,观后主之色,了然。 “汝之瞳子,倒是与吾之小侍无异。”言罢,此人斜眸视后主,嗤笑。“秀才之道,非也。” 此间少年,携一重瞳子,渡于世。生性傲慢,持才自傲,不屑始皇之作为,破秦于故地,救世人于水火,众将皆俯,臣子君王。 众将皆傲,羽观之,不屑一笑。眼中容不得自傲之人,驱走便是。此有陈平c韩信之众叛楚而倾汉,羽亦不曾留之。 羽之生性,与翼德c典韦将军甚似,声破九江,以神力相助,粗犷且傲,视群雄而若无物,此乃英雄也。 “还未请教阁下之名。”姑娘眉间一撇,倒是翘楚动人。 “吾姓为项,单名一籍,称我为项羽便是。” 如此,霸王之名,撼天动地。 4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间女子,携倾国之容而来,舞以翩跹,一展颜而倾人,再展颜而祸国。此一生伴霸王左右,生死不离。 霸王此生最重两者,前者乌骓马,再者虞美人。乌骓配帝王,美人配英雄。前者日行千里而不疲,随霸王征战沙场,睹其雄姿,为其折服。再者倾城倾人而钟霸王,驻霸王帐中,与霸王同欢同悲。 霸王雄姿再如何,亦终究敌不过数数人。垓下一战,一人敌万将而不倒,声喝万人于骑下,以一戟而破万人,却惜败于众围下。 霸王陨,美人与乌骓同赴死。 5 巨鹿一战可谓籍之才盛,率众破秦之主力,众将皆拜俯,众卒皆崇,英勇无人可及。垓下一战不可谓籍之才尽,只身因寥寥几卒将破信之重围,一人而屠万众人,哪般尽去?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籍执巨戟,视着周身数万敌兵,对了身后寥寥数将而言。将皆疑。而籍驾乌骓而往敌众间,“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雄姿如此,敌我将士折服。敌军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敌众我寡,霸王亦形神无惧,谈笑沙场,于群卒间取其将之项上人头,如探囊取物般,如此轻巧。 霸王乃真英雄也。 6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做出了重大之事,即可称为英雄,并无关其道德c亦无关其品行。霸王之动作,配此称谓也。 “为人若不冷血,霸王路难行。虽坑杀数万众,若是细想,却也毫不为过。伏地而亡者,成得历史,弑杀成性者,上得帝王位,成得人中龙。若是存些小性子,实乃婆娘家所为,成不得大气。” “倒下之人成了历史,站立之人将继续前行,他们终将带来光明。吾疲矣,重任交于小儿手中,光明由他去铸罢。” “战场之事重重,吾陈尸于乌江,此心中已无憾,唯愧于江东父老,彼时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今却无一人生还,实乃重罪。” “江东子弟,罪人项藉,前来赎罪。”遂自刎,陈尸于乌江,却遭沛公众将领分尸,实属凄惨。 “沛公小儿,实乃胜之不武。若以武力相搏,小儿万众亦不敌我。”霸王嗤笑,亦是无奈。 乌骓随我,虞美人随我,此行无憾耳! 7 “霸王若是只身反江东去,此后世间能否换一人掌权?”姑娘一言,疑而问之。 “否也。”霸王叹。“吾之虞姬已去,吾于此世间已无贪念,唯有一死赎罪于江东子弟,能平吾心之愧疚。再者,吾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即便江东以我为王,吾能予众之,只是数倍子弟尸体而已。” “霸王心以灭,于吾之虞美人终时便以随去,故否。” “沛公身边人尽言霸王之愚钝,言霸王以自负而失众将c失天下,多是辱霸王之言语。”姑娘轻言。 籍闻此,不禁大笑。“沛公之众尽是世间人才。沛公小儿,韩信奸臣,张良愚生,陈平趋权,彭越无谋。此前鸿门聚众,若非吾不屑邦,小儿岂能如此猖獗?信之文武俱是泛泛之辈,若非垓下之奸计害我,哪是吾之对手。吾此生,最为看不起书生。”言至此,籍着眼于姑娘身旁之后主,爽朗一笑。“张子房c陈平之谋略,于吾眼中不过小儿玩戏。” “吾一生未得败仗,九战九捷。吾行事自始至终未愧吾心,唯有江东子弟一事扰我多年愧疚。” 8 “若是赐汝一后世,汝欲做何?”姑娘拈了一指,向着霸王一言。 “罪已赎,吾心而已无愧。成王成雄,得一枭雄如何?”霸王朗声回之。 姑娘听之回语,顺势一笑,而后自其身处悬起一通体黝黑之书本。书本自行翻至四页,扯出一吸力,霸王入了进去。 后世汝有一名典韦,世人称其为:古之恶来。 倒是不虚汝言中枭雄之名。 9 四页项霸王,楚汉帝王雄。人前成王路,人后痴情子。 虞美人抚其耳面,霸王气乃显,成王成雄皆无人敢挠。 虞美人逝,霸王气逝,以死谢罪江东子弟。 自此,霸王乃真英雄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五章:笙时歌 1 “霸王去,而沛公之后至此,倒是有趣。”姑娘言罢,于门庭处同后主相视一笑。 无尽海岸,有一舟而悬之。少顷,于舟上下一人。此人现后,江上诸波忽平。此人相貌甚平,眉间却存一将相之风,挥手间,袍间龙气烈烈作响。 公元前203年,帝星坠于长安,同年,沛公封霸王旧将英布为淮南王,次年末,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高祖十一年春,即公元前196年,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子恒为代王,都中都。时高祖子恒有总角之年。此后子恒于代地十五年有余而为得高祖之赏识,实乃为人所叹。 高祖十二年,沛公崩,享年六十二岁,次年,汉惠帝刘盈继位,其母吕氏临朝摄政,史称吕后,刘氏王朝由此进入风雨之期。 汉高后八年,吕后逝,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同年,代王入京,称帝,史称汉文帝,刘氏得保全。 2 有山林于岸上,公子至而山林静;有水瀑于岸上,公子至而水瀑缓;有猛禽于岸上,公子至而猛禽乐;有人于岸上,公子至而人俯首。 “不知代王至此何意?”姑娘视着眼前公子,眉眼一弯。 “世间有无尽,海中存一岸,岸上有一舍,入舍可解百忧百惑。” “帝王将相亦存忧惑?” “帝王将相亦存忧惑。”公子诚然如此。 “犹忆代王生时,于封地以文救民于灾荒之中,以身作则,为人所歌所赞,于复杂乱世中成一清流。高后乱世终,沛公旧部以‘代王善,贤圣仁孝,闻於天下’为由迎代王入宫,称帝。代王以德服人,性善,民尝颂之。以常年伏案而唤汉之兴隆,以文人之风唤众臣敬首。如此观之,公子有何愁憾事?” “非也。” 3 “抚国安帮,此乃吾之道义也;贤仁孝德,此乃吾之身与心而使然也。余犹忆丞相一众于渭桥迎时,置厚望与吾。甚,太尉跪以天子玺符予我,此番厚望,吾不得负之。” “再言帝时,吾观民之生,甚难矣,伏案以为生民乐,此乃君王之责也,若是不负,则身前身后毁于一旦,否也。”公子俯首叹之。 帝王路漫漫。闹不得,吵不得,怒不得,恨不得,泣不得,懒不得,须四顾,须文雅,须性善,须大德,须仁之,须美完,此乃世人心之美君王也。 自由若于身,吾以飞禽作姿,翔于世道;以走兽作姿,驰于苍穹;以游鱼作姿,浮于山河。惜帝之枷锁于身,令吾行做不得。 4 代王幼时,尝得生母伴其左右。问得生父时,其母哑然,半晌,失声而泣。 “吾之生父,汉之高祖,揽帝王山河图于掌,擒万才子英雄于手。笑有山河作伴,恨有万雷贯耳。抖一袖,世人俯首而敬;喝一言,山河苍穹而震。反观吾母,置代地与吾数年,未见生父一面。吾疑而问之,尝以泪洗面。”公子叹之,天穹以雷与雨以应之,抚之身而未沾衣袍。 “其乐哉,数人乐而少人忧,且高祖多红颜相随,此为吾母哀之因矣。” “自吾忆时,吾之生父,汉之高祖,世人颂之,万人心之英雄,吾仅见得寥寥数次。”言罢,天穹以暴雨应之。 “自后,世人颂吾之贤仁孝德,却不知吾性僻孤。以吾之过而究,如此而已。” “人前一面,人后一面,世人皆如此。” 5 “不知,公子之憾为何?”姑娘抚一抚青丝,言道。 “吾此生憾事” 民以吾为之平乱世c惠民策而颂赞,众卿以吾为之安天下c献国策而称吾为贤帝。世人皆歌皆赞c皆颂皆叹吾之贤才,一时功名皆于孤之身,甚是耀眼。 然吾未以此而乐,若以置之,吾必应之。 以一人枷锁换众生自由,此非吾之愿,但为王之责。普天之下,为民赴火c为国操劳c为卿治国,乃帝王之责也。以生而谢之,此乃贤君;以日而嬉之,此乃昏君。众卿奉孤为帝,因孤之行迎天下人之求,故称孤为皇。 有得有失。 6 “孤之憾事,” “为代王时,未能得生父赏识。”代王仰天长叹,万物皆静。 “彼时,吾畏生父,做此番功绩仅为得其一赞,但其日日于朝政c宫间游,吾之功过,于其眸中仅算得鸿毛一羽。” “高祖事繁,怎能顾得小儿作为。”代王嗤笑,眉间有忧。 “天下一众赞之颂之何用,生父不我,吾之功绩甚若鸿毛,不值一提。” 吾之憾于此矣。 7 “吾至此,欲与舍主求一世。” “汝之事故应矣,诺。” “后生吾做一布衣,世族为百姓,于万万众之中,教人寻不得。”代王一拜,似天穹塌下。 “如此,公子不悔?” “不悔。” “如此当解忧?” “当解忧。” “如此甚好。”姑娘展颜,自其怀取一物,悬于上苍,书自行翻至五页,扯一吸力,代王入。 “吾生父未称吾为皇,吾生而为代王。”公子朗声而言。 帝生而孝,众生称之为孝文皇帝,载而万万世。 8 五页刘代王,性傲人神颂。无畏成王路,余憾沛公子。 汉文帝者,古之文君。 自后,以代王自称,服人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六章:书生愁 1 “此次与岸者,后主如何?”姑娘抿一口茶,眸子着于无尽海岸,缓缓而言。 “吾临政时,朝间一众赞其才者不在少数。”后主答之。 “于皖姑娘此处来访者,倒是皆为文武之众。” “常人皆存诸多憾事。以舟而入岸者,多是憾事甚者,以执念而闻生,生路通,士乃得摆渡而入。”姑娘回之。 是岸,男子一袭白衣,染过海面,染过天穹,染过山涧,染过竹林。只一身白衣,竟是如此教众生俯首。 “不知此个公子生得长相,后主看罢如何?” “生得好看,骨子弱,不得不得。”后主嗤笑。 “不得甚?后主眉间倒是多了许些妒意。”姑娘视着后主眉间,掩嘴轻笑。 “生得倒是甚好,却不得孤。”后主言罢,露其皓腕,天地失色。入岸之人亦是一顿,视了后主之腕,竟是有些自叹不如。 “吾于世间游乐,听闻无尽海处生一舍,有名闻生,偿人之憾事,小生乃至此。”不过几息,男子行至姑娘身前,眸子却视着后主。 “阁下”男子欲言,却不知怎得开口。 “如此相熟。” “何处熟?”后主眉间一挑,视着眼前男子。 “汝之,眸间光。” 而后公子视着男主,后主视着男子,四目相对。 后主哑然。 2 公元前179年,逢国裂,逢山崩,逢仁君治世,逢良臣安邦。同年,蜀郡有一男儿郎,名司马,字长卿。少时慕战国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舞长剑,通音律,善辞赋,又得天妒容貌。如此才郎,教谁人看了不心生欢喜。 以词赋而傲,令富人之女文君而不得当也。后文君与相如情甚,夜驰cd,相如却家徒四壁立。有文君随夫。文君入临邛,相如从。相如做穷事,文君从。 生从君,死从君,此生无憾矣。 3 相如雍容闲雅,甚都。 一坐尽倾。 如此美男,通音律,善辞赋,善文墨,长舞剑,才高八斗,又以武傲群雄间,如此天才,而于情间失了方寸。 彼时,抱得美人归。无厌家贫,无厌徒壁,但因公子才气美貌,生死相许,公子自得心生欢喜。 相如生于文帝时,才气未露。至景帝,虽善辞赋,然景帝不好,未得器重,以几钱置一武骑常侍,郁郁不得志。景帝殂,武帝临,赏相如之《子虚赋》,异之,召而封郎,得千金以充寒舍。 时逢一事故:相如本欲纳妾,妻作《白头吟》以戒相如莫忘初识钟情,相如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回之,妻读之,以泪掩面。又作《怨郎书》回相如以诉衷肠,相如愧,携妻而共白头。 小姐钟情愚人舍,伴君入世经年过。世间钟情书生何其多,小姐此生定当细琢磨。 得了名声,得了风情,换了初心,谁人不如是,自当是词宗司马,亦是如此。 皮囊佳,才气佳,风骨佳,情佳,文韬武略得手,谁人看了不生欢喜。 4 相如才气,世人共睹。以文而唤风雨,以武而胜群雄。如此才子,谁人不心生妒意。 “君可是自夸?”姑娘眸子一眨,言之。 “姑娘言是,那便是。” “阁下至吾之寒舍,可有何事相扰?” “吾之憾事”男子面目低垂,时而失落。 5 有大风于林间过,携叶而响清泉,后主衣袍附风而起,眉间可做山河。男子随手引一古琴,席地而坐之。 “吾之故友,世间好曲皆由此出,有名,绿绮。”琴响,入水流,入山河,入人心。 彼时,汉间梁王邀相如为之作赋,相如作《如玉赋》应之,梁王甚喜,以绿绮赠之,自后,伴相如以终老。名琴配才子,绿绮称相如。 “以琴而赋情予文君,得之钟情,甚慰。” 时相如弄琴赋词,文君于隐处而观之,而生情,相如告之,如山间洪c沙间暴般,一发而不可收。 如此钟情,彼时世人妒。 6 “汝倒有我彼时模样一些。”后主展颜。 “阁下能否” “不可。历朝私事,不可得。”后主摆手,寻山涧而去。 “彼两者之事,甚同也。汝较于吾之小侍,倒可称一君子也。吾之小侍,不成气候。” 后主回眸,摆花而与姑娘,萎。 “汝好生游去,待我稍后寻你。”姑娘摆手,后主一哼而去。 “公子,前世可有憾事?”姑娘见后主游去,问于男子。 “吾之憾事” 男子眉目忽展,了悟。 7 “妻待我好,以身许之,以生随之,以情钟我,以思念我,如此为之,吾不及也。” “妻待我好,眉目因我欢而展颜,眼瞳因我乐而生彩,足下因我乐而起舞,指间因我乐而风情,如此为之,吾不及也。” “妻待我好,瑰丽红妆因我而褪,高轿大雅因我而舍,八百里钱庄因我而弃,五千里颠簸因我而随,如此为之,吾不及也。” “吾曾誓之,将这数万里河山相予,妻以笑和之,拥。” “吾只欲得你眉间万颦予我,生予我死予我,于山河相游念我,于帝都檐下思我,此生许我一人便是。” “诺。”相如言之,捂了心口,泪下山河。姑娘见之,亦是如此。 吾之公子,待我再做些时日这般差事,便去寻你。 “文君之才,吾不及也;文君之情,吾不及也;文君之胆,吾不及也;文君之所有,吾甚不及也。” “吾之憾事,乃吾妻耳。”相如泣止。 “时吾性冲,未见如此美人,便心随之。” “吾配不得文君。” 8 “君可欲求一再世?” “世间愚书生,不得钱财不得妻。”男子手握,掌面泛青。 “如此,公子当不悔?” “如此,如此甚好。” “诺。”姑娘垂目,自其怀取一物,悬于上苍,书自行翻至六页,扯一吸力,司马相如入。 如此才子,倒是愚情。 姑娘一叹,于舍内一唤。 9 “汝之情郎已去,汝从否?” “诺。”舍内出一女子,其颜倾城,百花含羞。 “相公愚钝,还请皖姑娘见谅。”女子低眉,言之几语似午间清风。 “汝但求一愚姑娘,不得钱财不得郎?”姑娘轻笑。 “否,还请姑娘予我与愚相公一同,做世间一鸳鸯,不得钱财不得官。” “依你所言。”女子入,书合。 鸳鸯愚。 10 六页愚相如,情痴书生愁。赋圣人间游,词宗堕红尘。 风情司马,愚情相如。 得明月以颂,以才气而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七章:庶人宿 1 “后主可有意与我去这俗世走一遭?”姑娘以背于后主,山间水落,生了一注响泉。 “可有因由?” “吾之闻生舍,上可窥神明,下可戏帝王,此行乃为故人而去。” “如你所愿,于贵舍驻了许久,且是喜闻众生之事故。” “于此世有憾者吾称其为俗,无憾者吾称其为道。以舟于无尽岸激流由上而下,俗人可得偿此生之憾而入俗世;以舟于无尽岸静流顺之,道人可得无偿而游人间。”姑娘视了至高处那极微之物,与后主道之。 “你我皆为法则之外,但上这激流如何?” “然”后主欲言。 “后主可惧这水洪?” “不惧。” “可惧这山石?” “静物,何为惧。” “可惧世间人?” “众生惧孤。” “如此甚好。”姑娘喜,牵后主之袍而入舟,于上而下。 孤孤惧高。 2 “此日水甚,至精c神而振,后主可有感?”姑娘与后主于闹市间,以魂态而存之。姑娘喜态,后主疲态。 “甚好,甚好。”后主木讷。 “姑娘故人现居何地?” “于闹市肆游,于人潮肆行,于何处无人知”姑娘思索,后告于后主。 “甚异。”后主惊而异之。 故人幼生闹市,后涉人潮,再者游人间。 “故人之事,且听我道于你听。” 3 生于屠户之家,幼时从父,多行于闹市买卖,讨得一两钱,混得几口饭。生父喜财,幼子书生路因而废。 至二八之年,做一粗汉模样,忙时执刀而屠牲畜,闲时尝执笔书几字。数个先生观之,无不称其为才子。然,父不屑,教先生散,执杖而挥之,“书本无用”,教子谨记。少年泣而应之。 至加冠时日,城中生畜疾,家中牲畜多中疾而死,父叹而猝,母泣而从之,少年执刀屠余畜而售,携财出走。 至而立之年,其财散尽,独剩大把书简。简上皆为其所书,文骨生得好看,倒是自成一派。 本想余生以文而终,奈何贼子乱入,京城征兵,半生做了士卒人。 生来不过一缕烟云,多了几些曲中谬误。 4 “于这世间驻了许久,吾倒多了些许了悟。”沙场之上,故人坐于人山高的尸体上,手引一壶酒,一饮而尽,弃。 “本是人间多情物,命中或缺贵人引。幼时吾父执刀屠畜时,吾不忍为之。时,吾欲以笔书世间风物事,未能尝。年长一时,双亲因疾而终,吾敛财而走。时,吾欲赏世间山水意,以笔而叙之,未能尝。后从军,多苦命,吾意坚而得将赏。时,吾欲以骁勇而报国,亦未能尝。” “白净书生善,万众之将亦善,吾,俱不得。儿时之愿未尝,年长之时亦是如此。” “大抵此生只得一布衣,做这战场一浮尘。”故人掩面,携泪而欢。 “谁人不如是。” 天上地下,山河人间,谁人不浮尘。念之来,念之往,谁人可碍。 “姑娘可曾有憾?”皖姑娘听故人此言罢,一顿。 郎曾为我唤山河,以这山河为媒,世人为应。刀剑舞之,声乐颂之,只恨 未能与郎同生死。 “姑娘,非常人罢?通灵异,知古今,善鬼怪。”故人一言,姑娘梦醒,异其所言。 “善。”姑娘一笑,未否。 “吾之双瞳,上可窥神明,下可探鬼怪。” 5 幼时,吾视屠刀处寄鬼怪一众,心生惧,即厌;又有神明于书简,心生畏,即乐。故不忍屠畜而喜书。年长一时,吾视双亲身多魍魉,心生惧,畜疾临之,方释,后授神之道,携财而入,乃敬。后从军,视万军为鬼怪,将相乃神明,方有如此之境。 “以身而敬鬼神,愚子也,可笑也。”后主嗤笑,“此人言之词,不过这闹市之众唾也。” 初遇姑娘时,身有鬼神相绕,乃贵人也。 “此便了耶?”后主疑,视着皖姑娘。 “了矣。” “此人可称姑娘故人?”后主再疑。 “可称。” “可曾寻得?” “寻得。待后主于此间歇几日,吾便邀汝同往。” “如此甚好。”后主摩掌,恨不得生吞那人。 姑娘视之,媚然一笑。 6 皖姑娘眉间一弯,世上竟有如此男子。 吾此一生,唯信鬼神之众也。鬼兆凶,神兆福,此乃天意也。 “公子可曾有觉,汝之故事皆由瞳定。汝瞳视可为,汝便为之;视可不为,汝便不为。可是?” “善。左瞳驻鬼怪,右瞳留神明。” “如此,公子可有兴与我一赌?” “既无钱财又无典当,姑娘可是欲取吾之何物?” “取汝之一憾。” “此话怎讲?” “吾予你一世,后世神明予你c鬼怪予你c山河予你,可好?” “若吾心愧,姑娘可要吾做甚?” “做吾残画三十五缺之一,汝可有异?”姑娘于怀中取一物,掷于上苍,便是书物也。然于上苍处,却一展,作一遮天之画而出,甚为异之。 “画上三十五人,当真神人也。”公子叹,神情甚异。 “汝可有异?”姑娘再问。 “无异。”公子视了那几神人,欲试。 7 姑娘抬手,公子身体忽是一轻,入了那第七页残缺。 是夜,姑娘于石上而坐,风拂裙角,香过千里。 8 “姑娘此画怎称?” “山海笙。” 山予郎,海予郎,笙予郎,画予郎,吾予郎。 可得安否?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八章:故人逢 1 “姑娘此行可有去处?”后主相随于姑娘身后,此路甚荒,人荒c物荒c山海荒。 “往略阳去。”姑娘应之。 “可是去寻故人耳?” “善。” “此地甚荒,可有因由?” “乃荒乱之地也,入此地者,皆亡命徒尔。”姑娘视了那极深处一眼,似有万里亡魂,且嚎且悲。 “称何?” “高车。” 高车地,屠尽枭雄路。 2 至于略阳,多闹市。“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金翠耀日,罗绮飘香”,人物繁阜。 “与汝之后唐如何?”姑娘眉目一览,言于后主。后主叹,欲应之。但见天街嘶声忽起,百十铁骑应街而入,所至之处,必判生死。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呼呼风声,哭嚎声,千百求救声,千百齐作。但凡应有,无所不有。天街乃寂,唯剩铁骑奔走尔。 “不可相比也。”后主再叹,与世人同悲。 “高车地多历如此之境,乃荒矣。”姑娘负手。“乱世之兆也。” “姑娘故人在否?” “于此略阳地耳。” “可与贼军伤之?” “帝相坠于略阳地,乃乱世之兆也。百万铁骑,故人视之如草芥尔。” 愿假臣步骑百万,取之如拾遗尔。 3 “后主可忆前秦帝王苻永固耳?”姑娘手翻,闹市乃逝,至一宫廷而立,有众卿于朝,朝间皆拜龙椅帝王。 “善。”后主视于帝王,少顷,但嗤之。“眉间阴而凶,乃大凶也”,“与贵舍做了如此久小侍,前来求教者众数。于此些人间之故事中,倒是明了许些。后人之战事,武多以霸王破釜之计击众,文多以沛公心容天下之策善众。前秦苻坚有如此。” “永固之谋,成者多是前人之计,其人不善取谏言,此乃成王之因,亦乃败北之果。” 淝水一战,天王率八十余万虎狼之师以北上而击晋,大败,前秦乃衰而亡之。 天王心傲,始有太史令猛言于坚:“彗起尾箕,而扫东井,此燕灭秦之象。”劝天王而诛慕容一族。时朝中繁盛,庶民太平,坚听猛之言而嗤之,未纳,此乃淝水战后致秦亡之重因矣。 淝水战后,先秦靡下鲜卑c羌叛而自立成王,秦内涣而散之。 天王猝,先秦亡。 天王在时,初遇景略,以玄德初遇孔明自比耳。后尝以此自比。 言此事故者,姑娘予了此人良田无数,百生无忧。姑娘此意何为?为卧龙?为刘玄德? 为道义也。 4 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 “故人之父,王佐之才也。” “故人之名可称?”后主问于姑娘。 “与奉先同尔。” “可为吕世明?” “善。” 世明乃略阳氐人也,生于王侯士族,以幼而染武事,年长一时,以将军c侯尉而称也。世明之策以险而著,以众卒而攻,率众卒而胜,数进数出,天王乃赏之。 公元380年,世明奉天王之命讨秦王苻洛,率卒之始曾有此言:“愿假臣步骑五万,取之如拾遗尔。”盛及一时也。 公元382年,世明受天王之命而伐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声震西域,诸侯皆附。 公元386年,天王猝,世明乃叛,称王而改元太安。 乃真英雄也。 大凉先皇,善也。 5 姑娘手翻,宫朝乃逝,至一古巷,身着将袍之人立于巷首,掩面而泣。 “此为略阳,初乃闹市,人物繁阜。”姑娘言于后主。后主视了那残墟,一叹。 “后主今日倒多愁。” “家国流徙,数年之交故人亡,孤更甚。” 吕世明之感,失了大丈夫之度。 “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后主可识此言?” “可是汉末吕家布,战神吕奉先?” “善。”奉先擒一方天画戟,较诸公战三百回合而不倒,一介勇夫,既无人间三情,乃真丈夫也。成于此,败于此。 后凉吕世明,弑贼将于马下万万众也。一介武将,但惑人间三情,乃性情子也。成于此,败于此。 “公子,可有憾?”姑娘言后,世明乃止。 6 “可是皖姑娘?”公子止泣而立。 “公子,可有憾?”姑娘再言。 “吾心已愧,吾心已死。” “何出此言?” “武将也好,战神也罢,乡已亡,故人魂归,有愧略阳人,但求以死而谢罪。眼窥鬼神,手揽山河,却舍小家而得大家也,乡人魂泣,泣吾心做坟,日日痛之。” “家国山河,一寸而不得失。吾保国而安,然家作墟,弃也。” “有愧世人c有愧乡人也。” “吾之性命予你,但求一死。” “汝之时日未尽,时日尽后自会取之。”姑娘言罢,携后主而走。 “如此甚好。”世明一笑,面沉而厥也。 “有利而遮心,逞一时之快,愚也。” 7 公元399年,言传世明年老,信谗言而庸之,世人尽唾,背而论道也。时逢世明病重,传位太子吕绍,于室内称曰:“吾疾病唯增,恐将不济。”交于后事,绍与宫人乃退。有世明一人,着袍而起,踱于镜前,与镜而言。 “时日已终,吾取之性命,可有憾事?”镜中忽现两人,男子文雅,女子倾人。 “已无憾矣。” “善。”姑娘于怀中取一物,掷于房内,便是书物也。 “于时日之约而定,吾予公子一世,若生悔意,当做吾事。公子可悔?” “不悔。”乃入第八页。 “世明已殂。如此,你我当回闻生矣。” 8 “后主可有惑于吾?”于水洪上舟中,姑娘问于后主。 “姑娘未言,孤无惑。”后主颤,应于姑娘。姑娘展颜,驶舟而顺激流下,后主厥矣。 9 八页吕世明,古巷故人逢。武以屠贼子,情以泣世人。 以霸王憾c奉先勇而入山海笙,可为神人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九章:醉蓬莱 1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媚。 “帝王世家,可俱如此?”有舟于无尽水上,洪浪凶之,不为惧。姑娘乃问于后主, “舟上人可是帝皇人?” “武帝之孝武思皇后也。” “男儿郎,以帝王气霸之,可称帝王也。”后主负手而立,敬之。 舟行无尽岸,有女踏浪而来,着手苍穹,着足星河。 2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意赐锦袍 “闻无尽海有极名榇,榇上驻闻生舍,舍引憾者入。吾心有憾,可否驻此一叙?” “善,事故予我。” 霸上有情春水意,宫皇引歌生百悲。 “妾本平阳侯府歌女,得武帝钟而入宫,本意得良人,然非也。” 建元二年,武帝携子夫入宫,后再无临幸。子夫门前日日新,武帝后宫日日欢。 建元三年,武帝择宫人无用者,斥出归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帝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后生三女一男,男做武帝头子,名据,子夫之位不可憾也。 陈皇后闻子夫大幸,本生娇贵易怒,闻之更甚,几死数矣。帝愈怒,以妇人之道相称也。陈皇后以妇人媚道相抵也,帝觉,后废陈皇后于长门宫而立卫皇后也。 帝王多情,妃子多愁,奈何仕途,既往不来。 3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 子夫舞倾人,帝王笑倾国。 子夫一舞,武帝宠而欢;子夫一舞,皇后废而怨;子夫一舞,仕族盛而兴;子夫一舞,世间色而衰。 一足红颜醉,一腕数人倾,一吟妃子妒,一眸君王怨。 武帝怜而惜之,以金镀之,以丝饰之,以林饰之,以颜乐之,以椒房宠之。子夫舞而君王乐,以酒和之,醉而同其帐,日日寻欢,日日如是。 其弟青得势而为建章监,加侍中以待之。兄长卫长君加侍中以待之,冠千金以冕之。 后十年,卫一族以子夫得宠而胜之,甚显。 4 春风狭斜道,含笑待逢迎。 元朔六年,子夫颜衰而王夫人得宠,以美而惑帝王者,古至今来妃子数也。多以贵而趋之,以权而惑之,以室而从之。王以美者而宠,王夫人三者得也。子夫怨而无奈何,以权而事之。 同年,生二皇子闳,王夫人盛。 元狩二年,王夫人卒,封二皇子闳于临淄而立齐王,终也。 5 “皇后可怨?”姑娘抚其背而慰之,后主生悲。 “吾子以蛊祸而亡,族之友以奇罪而受诛之。” “皇后可恨?” “无恨耳。帝以娇美者而宠之。时有陈皇后入长门宫,再有王夫人c李夫人上位,情贱,不得也。” “皇后可乐?” “陈皇后害我,以武帝权而还之。” “皇后可泣?” 皇后入姑娘怀,泣之。洪流乱石,碎之。 6 悔不早嫁前村儿,彩萦牵牛打村鼓。 征和二年春,涿郡铁官铸铁而溅,术士称之为祸也。世人皆以巫蛊称也。继而巫蛊之年,上颜色故,忠臣受诛,贼子猖獗,朝间昏庸,政治不修,民不聊生。帝多信贼臣之言,诛忠贤,任奸贼,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宫乃乱。时太子据及卫氏与充有隙,充惧太子诛之,乃以计而屠之。太子觉,而少傅石德谓太子曰:“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不得。后太子以兵而讨充,乃斩充以徇。太子中扰乱,言太子反,上怒,但以谏官说之,天子感寤。太子之亡也,东至湖,藏匿泉鸠里。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上伤太子,怜之而诏。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冤,讨江充旧部而灭充族也。筑思子宫以缅,为归来忘思台于湖,天下闻之而悲之。 “吾子冤而帝独筑台下诏而缅,如此,人嗤也。” 7 攀龙附凤折金枝,汉室无名春宫怨。 将军战场青丝故,断魂台上白发泣。 帝王坐揽三千世,执傲弑生叹奸贤。 妃子一颦众生怨,祸国祸生祸乱世。 士卒赴死一缕沙,随将护国歌布衣。 乱世良人多贼子,恕帝恕王恕苍生。 “皇后可有憾?”姑娘怜之,同泣。 “若知立后有此祸,不做妃子不得宠。” “子含冤而卒,帝犹怜之,吾卒,帝不怜之。” “吾二人,做了江山陪衬。不见天宫有雨来,但见帝王含笑傲。恨之,恨之,恨之。” “姑娘可赐吾一世,再做一山间女,不得权上不得贵下,唯得山间食,得山间水,得天宫雨,得山间郎,得同生游。” “如此乃谢姑娘。” “善。”姑娘于怀中取一物,掷于天穹,悬于上苍。书展九页,扯一吸力,皇后乃入。 天宫有雨而落浮尘,坠无尽海,卷浪而滚,如海兽也。 后主叹,却泣,乃无神也。 8 九页卫子夫,恨天恨帝王。欲得山间水,不饮宫中郎。 以皇后怨而动山海笙,夫君之良药也。 若可堕轮回,吾自甘来替。 夫君等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章:神来笔 1 姚墟之上,有先祖相道也。 海上有舟行之,舟行处而风浪平,甚异。 “可是臣子之于帝王耶?” “善。” 2 星河之于昼夜,苍月之于星河。 四千余年之人间,由上而下,荒原至沙海,山野至楼阁。世间所变,海于野,野于田,田于楼阁,吾目而见之。于途经受之奇人,授之异人。 “舜帝可观这天下,如何?” “失崇道义,尊崇武力,奉天下而莫不为之,疆野霸而伏尸百万,天下奉武将而称神明,此为千年前之况。嗜贪,嗜嗔,嗜权,嗜人之百欲,嗜世之百叹,此为千年后之况矣。” “吾教族人崇孝,以身而为之,以力而行之,然不能传也。” 初,德以有虞氏崇之。至后,人问“何为德”,俱以“王之言”而道之,君愚而臣从之,昧也。以治国之志而称皇,再以武将而崇,此乃患国也;以安邦之言而称皇,再以权道而奉,此乃祸国也。以治国而称,以文武将而两用,推孝德以示臣民,此乃皇室兴隆之本也。 帝至闻生,星河而落,苍生而伏。 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予吾,吾予后,后予万世之臣民。” 诸雄于万世称霸,以武而论道,以文者而嗤之。文者遭鄙,君子之道遭弃,世人以武而崇之,此乃乱世之本也。以文而崇之,有避乱世流亡之意也。 后人以前人崇而徇之。霸土为重,争地其次,霸王为后。霸王而筑国修城,以武道育臣民,以文道固王位,文以融武而俱称武也。 苍生何来。 4 “舜帝之意,乃天下人之大惑也。”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世间浑浊,寻个适处歇脚,皖姑娘山海笙可予吾一处?” “舜帝之言莫敢不从。”姑娘诺,于怀中取一物至于上苍,书至十页,扯一吸力,舜帝入。 “姑娘为救夫君而舍命为之,汝夫君矣,乃真君子。”舜帝细声,仅以一人之声说予姑娘。 舜帝入书页,书合而震之,褪黑而显粉也。 “甚异。”后主言,目失光而厥去。 姑娘执书而叹之,后泣。 5 夫君苦矣。 儿郎才,苦琴思,苦生思,苦颜思,苦乐思矣。 6 十页舜帝,双瞳古帝。魂思古今,白骨生灰。 以世间念而辅山海笙,上天助我。 夫君莫念,夫君等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一章:未亡人 1 独识永乐不识君。 2 “无尽海生帝王色,重光可识此人否?”皖姑娘视着江上行舟,舟上有摆渡人,着一布衣,舟行浪涌,不惧。 “否也。阅万家帝王书,此人气息,甚生。”后主着眼,摇头。 “此人,为汝之后代帝家人也。” “姓甚名何?” “乃大明朝之王姓,单名棣也。曰朱棣。” 无尽海忽而生风浪涌,浪拒海上舟,舟上人以笑对之,笑而喃曰:“此海惧孤也。” 浪惧皇,皇拒浪。 舟至浪极处而下,至岸,舟上人乃下。其足着处,若有星海翻涌;其瞳着处,若有百花盛放;其身着处,若有龙腾凤舞。帝皇之姿,众生畏也。 “吾闻无尽海极处驻一闻生舍,但以有味事故予闻生舍主,可解魂人之百忧百惑百憾,得生而反,特来寻之。”棣视后主,言之。 “公子可有憾?” “孤” 3 君有南城复三千,帝有福兮来诏明。 元末明初,帝政多昏,民怨四起。 公元1350年,役农弑卒起义,贫者从乱如归,群雄并起,元以颠亡之态存于世间。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民以复宋之言起而抗元,困之于立锥之地,太祖以虎狼之师击元大都而破之,后于应天称帝而改元洪武,立大明。 公元1360年,太祖四子生于应天。彼时,有风起助大明奸贼子于外野,太祖喜而再奸之。 公元1376年,天下初定,太祖为生子取名,四子曰棣,是朱棣也。 洪武三年,棣受封燕王。后与弟宁王权受太祖之诏往塞边而护国讨贼,多败蒙元将卒,太祖喜,以重赏于燕宁军也。护国有功,卒万皇恩,藩乃势大也。 4 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飞入京。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因病而故,遗诏以“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而以允炆为帝。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时燕王棣闻而至京,建文帝以先王遗诏禁之,棣因而不乐。 藩势愈重,建文帝忧而惧矣,以齐泰c黄子澄之谏而削藩王也。 洪武三十一年,京以周王橚叛反为由,废为庶人,徙云南。 建文元年,削齐王榑c湘王柏c代王桂c岷王楩。湘王柏以为辱,死;齐王榑c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 洪武三十一年,削燕王,以葛诚c卢振为内贼,张昺c谢贵以皇卒而讨燕王也,觉,遂反。 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c都司谢贵。长史葛诚c指挥卢振c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c副使墨麟c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通州c遵化c密云相继降燕。丙时,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乙卯,燕兵陷居庸关。彼时,燕以虎狼之师破京皇卒于千里,所至之地,无所不降。众藩附燕,是乃藩王惧京削而无策也,乃建文帝之急也。 皇城临下三千道,生道无畏呐西东。 5 此城欲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壬辰,京以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c齐c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c柏同谋,柏伏罪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乃以京师伐燕。后京多以败而示建文帝,愁而悔也。 冬十月,燕兵自刘家口间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死之。总兵官刘真c都督陈亨援大宁,亨叛降燕。燕以宁王权及朵颜三卫卒归北平。 燕乃天命之师也。 燕王棣再上书于朝,以齐泰c黄子澄相要,建文帝拒,但罢齐泰c黄子澄官,仍留京师做智囊备不时之需也。燕师乃日近山海关也。后多将官叛京降燕,是建文帝之祸也。 后几月,李景隆败之,燕师乃日近京城。 二年冬十月,召李景隆还,赦不诛。庚申,燕兵袭沧州,徐凯被执。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济宁,薄东昌。乙卯,盛庸击败之。斩其将张玉。丙辰,复战,又败之,燕兵走馆陶。庸军势大振,檄诸屯军合击燕,绝其归路。 三年,京师多败绩,建文帝愁。六月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燕王棣讨建文帝时,以太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由,指齐泰c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称燕军为靖难也。 君有绝言纳亲王,燕有亲王不胜归。举目弑生皆不是,夺得八字生辰来。 君有握命手,不如踏魂归。 6 “公子可有憾?” “孤” 孤恨这世间三千人鬼,恨这世间喜怒无常,恨这世间情义几两,恨这世道阴阳无常。 孤以神临之姿斩人鬼于黄泉,灭于往返,弑阴阳于乱世,以静平予吾民,乃吾之愿也。 孤尝喜吾兄弟之才也,兄弟之姿不弱于吾者二三一众人也。吾慕父之姿,若神也。慕民之勇,若山间石也。慕兄弟之才,若神之术也。憾天憾帝,憾苍生。 孤尝喜,以喜而掩泣也。兄弟多变,诡者称雄。帝王多权,顺位称皇。孤厌,不讨喜。 孤弑于关外贼子,作兄弟恨而泄之。孤姓嗜暴,作惧者而掩泣也。 可成见内乱矣? 孤憾?孤恨也! 7 “公子可有憾?” “孤” 孤之臣子以吾称皇而惧,唾也。何为唾?为何唾?嗤之! 孤若不争,允炆必杀。孤若争之,朝廷文武必唾。孤恨而争也! 孤求生,孤恨生,孤怜生,孤,唾生也! 孤拒三千轮回道,唾人鬼为由也;孤拒人之谏言忠,唾人伦情义也;孤拒泣嚎悲怨恨,是以世人拒我为由耳! 孤妄世人惧吾耶! 愚夫也! 8 “公子可有憾?” “孤之憾,乃孤之众兄弟也。憾情之无常,恨世之颓靡。” “皖姑娘心善,吾畏也。”燕王言罢,山海笙应而出,以十一遮天而伸之。燕王摆手,乃入。 “皖姑娘心善,后主甚愚也。然,人皆如此也。”燕王以碎声入皖姑娘耳,后主昏。 姑娘叹,掩面而泣。 与君山海笙,君与不老情。 9 十一朱棣,恨世明帝。人鬼魍魉,厌拒斩之。 伯温之诡,以燕王而成也。 以世间极恨而入山海笙,姑娘泣也。 但,成祖念燕王号c念兄弟也。 可是念之幼时兄弟耶? 然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二章:风欲止 1 欲巧风慰寒去,以不老送青归。 悠悠十几载,天涯自相逢。 “以文弱面世人,以诗酒愚痴妄余生。”后主见了江上摆渡公子,犹想曾今。 “后主可识江上扶舟人?”姑娘视之后主,乐。 “东魏孝景帝,元善见。” “可是此人名姓?” “善。” 吾与此人相像尔。 2 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 公子好文赋,仪相美容,力能挟石师子以逾墙,射无不中。 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为骠骑大将军c开府仪同三司。 北魏末年,齐献武王揽朝政大权,武帝恼而奔走以北,乃与百僚会议,推元善见为帝以奉肃宗之后,时年十一。 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东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少帝年幼而帝室多颓,是以齐献武王欢揽政,都城以洛阳而迁于鄴也。欢权重而近帝,与帝位无异也。军中事多以欢而居重,封讨罚诛之事尽入其手。 帝有皇时空荡荡,人声叹魏洛民怨。帝幼而慧,以武王权重自知,畏也。 一做忍,后以欢权日重而叹也。三年冬十月癸卯,齐文襄王自晋阳来朝。先是,诏齐文襄王与群臣于麟趾阁议定新制,甲寅,班于天下。至此,帝之诏已无重用也。 3 帝王燕鹰非易事,王侯错位教城息。 武定五年春正月丙午,齐献武王薨于晋阳,秘不发丧。 六年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绍宗c大都督刘丰遇暴风,溺水死。甲辰,诏以齐文襄王为相国c齐王,绿綟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c长乐c安德c武邑,瀛州之河间五郡,邑十五万户,余如故。王固让。八月辛卯,齐文襄王薨于第,秘不发丧。癸巳,大赦天下,内外百官并加二级。甲午,齐王如晋阳。 以齐王一脉而断权事,帝王之姿何耶? 且观孝景帝,日日饮觞赋诗,谓乐也。 他法耶? 难也。 4 武定八年五月甲寅,孤迫诏齐王为相国,总百揆,封冀州之勃海c长乐c安德c武邑,瀛州之河间c高阳c章武,定州之中山c常山c博陵十郡,二十万户,备九锡之礼;以齐国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丙辰,诏归帝位于齐国,即日逊于别宫。 孤之处境,可谓难堪? 恨无能也。 齐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却封孤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封王诸子为县公,邑各一千户;奉绢三万匹,钱一千万,粟二万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顷,园一所。如此厚道,教孤怎言! 帝王位何耶?曰齐耳?可泣也。 憾帝之遇境,乃常人之不解。为帝而保不得家国山河事,史官乃谓之怯懦,辱也。 帝家顽童上皇,可观古今,有作为者几人耶? 5 帝家山海恃诸雄。 时襄王高澄揽政,众臣言孤从容沉雅,有孝文风。澄惧臣言下之帝,以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令监察动静,小大皆令季舒知。孤乃与囚鸟无异也。 文襄尝侍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孤恶其称,以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以奉之。澄怒,却言朕!朕!狗脚朕!后使季舒殴孤三拳,奋衣而出。是时,孤以臣之拳而受之,君颜何在?真愤也! 孤自咏谢灵运诗以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生死不堪,诸如此类也。武不能挥,甚辱。 幸有臣子知吾意,于宫内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动,以告文襄。是为:众生皆有齐王臣也,教帝王怎叹? 文襄勒兵入宫,问孤何意反邪,其父子功存社稷,事无负孤。后将杀吾之妃嫔。但王自欲反,何关于我?我尚不惜身,何况妃嫔!文襄哑然,谢罪,却三日居后幽孤于含章堂,孤之爱卿尽弑之,可谓王道尔? 6 风进山海海山意,帝入南风风南乃。 “公子可有憾?” “憾以恨犹甚也。” 众臣畏我,皆以先帝相称矣,若非,实唾弃也。 饮觞赋诗,多为闲乐,非生之常事,吾却世而做得,甚颓也。吾之行动受困余年,不得已而为也。 以鸠而顺酒,甚毒也。人性如此,齐脉羡帝位,孤恃而予之,其乐,却害我耶。 人言可信?权重,人乃信也,故无信。 雨拂云烟烟云柳,醉里北城城北慌。 7 “公子可有憾?” “憾以恨犹甚也。” 可恨人之言论事故?恨运之转以齐脉?恨风之拂北过事?恨帝之颜未可期。 以诗酒相乐,报残国偷生。以帝家论道,往孤止也。 帝气以齐脉相移也,可恨,魏以孤而亡国耳!孤有报国梦,人言可畏,人心可畏矣。 史官言孤之颓事于后人,可谓“论道”耶? 颓。 泣。 山海同泣,明月同悲。 8 “公子可有憾?” “憾以恨犹甚也。” 后主视孝静帝之眸瞳,约半乃止,曰不相像。 “公子可憾?” “憾之。吾以神力相称,却入了家国尘,实乃可笑也!” 吾憾:何以忠臣?何以小人?何以鬼雄?何以枭雄? “吾憾以生不逢时也。”公子言罢,姑娘视着后主,后主视着孝景帝。 “乃同人憾也!”姑娘异而道于后主。 “可以山海笙容我?”公子以泪掩面,道于姑娘。 “善。”姑娘应之,以怀中物而取苍穹,展而欲遮天也。孝静帝入画,以光和之。 “吾已无求此人间也。” 后主木讷。 9 十二孝静帝,人言颓帝王。君耳山海事,帝悔人间愁。 以世间怨而入山海笙,乃“良药也”,姑娘喜。 以傀儡而受齐脉相邀,帝王孤也。 10 欲乘风慰归去,以不老送青归。 山不老待迟暮,人不老送君归。 君不言山海事,妾不愉颂春归。 亡山以命诸侯,亡海以辞情悲。 帝不得万古意,王却愚风骨辞。 恨不得此情追忆挽天骄,泣不得亡生意去罢帝王。 11 “人不言山海事,君不谅三国梦。”皖姑娘和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三章:山海事 1 帝以弑神之事予我,臣亦当万死不辞。 无尽海上,有百鬼夜行,摆渡人于水间摇曳,以舟而载众魂,百鬼皆拜。又有鬼雾烟影于水上弥漫,以遮人目,海上唯浆做声,声声而远。 “鬼将以秦之白起c魏家典韦c汉之奉先c蜀家张翼德类聚,海上摆渡人,可是其一?”后主着手一书简,言道。 “否也。”姑娘视了海上鬼雾,一断言。 “可是何人?” “大隋,鱼俱罗。” 2 尸海云烟几了事,浮生万里鬼蜮游。 幼以神力异人,身高八尺,声气可比蜀家张翼德。战令百将畏,颜令众卒惧,以百战而问乱世诸雄。 海上百鬼以臣服皇之姿而称俱罗,鬼雾烟影绕其身而游,此时鱼俱罗,可比人言之鬼将,以恶世而来,为世人所畏所羡。 “吾以俗人之言寻至此处,得之曰榇,甚异。”海上人以鬼雾绕身,行至榇,摆渡人舟停,百鬼皆散,鬼雾至后而去。 “何为异?”姑娘挑眉,以趣而来。 “汝地曰榇,非异人不以此称。” “吾至此,意可为入榇否?” “善。” 3 以帝诏言赴命,知祸而不惧也。 初,会炀帝于俗世,以其气而畏也。后拜伏,以众战功得官,得帝赏,甚是风光。炀帝以乱贼而忧,俱罗以解帝忧拒贼于野,帝拜俱罗称叠州总管;炀帝以境外突厥扰境数日而忧,俱罗以解帝忧拒贼于野,境外突厥是以惧俱罗之勇而退之,不敢畜牧于塞上。俱罗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 鱼俱罗以解帝忧而为之,为众将拜首,为贼子折服,为枭雄所畏,为帝国之傲。 以帝诏言赴命,知祸而不惧,初识以此,魂后亦如此。以此而不悔。入帝家风光门,慕帝之风骨,虽赴死而无憾。 境内盗贼,盗人盗臣之祸乱吾可视而不为,但以乱皇之忧而为者,吾必拒其千里而不是;境外盗贼,盗疆盗民之乱世吾可视而不为,但以皇乱之忧而为者,务必拒其千里而不是,以称吾而令众惧之,可保塞上数年,解帝忧塞上数年。 帝之忧乃吾忧,帝之祸乃吾祸,舍吾而存帝也。 炀帝无罪,罪在我,以百鬼夜行而示众生,可为辩也? 4 众将皆为手中物,但以指派多士卒。 “将军可道先代白起乎?”后主视俱罗之象,甚畏。 “先人布兵以神也,吾不能道也。”将军笑而言之。 “可道战国李牧?”后主再问之。 “先人之勇略谋算,吾之后辈怎得相道。帝王之家皆勇夫鬼将,其功过非世人所称道,以现世之安良论古今,皆愚生也。现世安良乃先人前辈所累,不可称恶也。”将军笑。 “帝王忧解惑,乃文武将之大任。帝王忧事,必以家室c国事c身前事相称。而若以详称,则可为:后宫事c帝王事c战前事c战后事c皇之七情六欲事相论也。以战事为重,以武将为重,战胜可以战后事c后宫事c帝王事c皇之七情六欲而论;而战败则胜者以战后事c后宫事c帝王事c皇之七情六欲而论,故胜者尝傲态以日重,非无道理也。” “言不得王将无情事。若非无情,则以败者相称也。” “哪家帝王不无情?柔情者又何来安邦百世千世乃至万世?”将军问于后主。 “”后主却哑然。 帝王家,无情者多以百世相称,少以十数世相道;柔情者可有百世而称皇耶?可有几何十数世相称耶? 帝王将相多鬼雄也! 5 可以安邦互畏耶?以地完优称雄也。 “武将以护帝王家事为重也。帝王乃一国之主,无主则无臣无民,失主则臣民皆降。国不可无主,犹家不可无柱。帝王生,乃吾生;帝王死,乃吾死,此乃武将之命也。受命于乱世,不求苟全性命,但求保国之安康,国安则帝王喜,国安则众臣拜,国安则生民乐,国安则可闻达于诸侯,指日可待也。” “文将史官以载帝王将相之丑态也,武将败,史官言之,国破,史官亦破,此乃武将之于国c之于家之重也。吾于炀帝,乃君于臣子也,臣子视君为命。君以臣之将死之局,臣不得不入,臣之命在君,君之命在君,乃万万世相传也。” “武将以君命而讨天下,讨贼c讨反臣c讨异国,以君视之眉皱者,乃必讨之。以破贼子而安民,以破反臣而安邦,以破异国而划地,后有文将予帝王百解治世安邦,后有帝王之于众生皆伏。” “武将之姿,乃真英雄也。若无他,后世可以称安良?若无他,帝王鬼才可以称安邦?若无他,何以制器而以后代相用也?若无他,犹今称乱世可为过也?” 后主眸有星光闪烁,似星辰光景落于凡间。 6 帝以千百役予众将,将以千百胜而予之,帝喜,众将甚喜。 “将军可道炀帝也?”姑娘言之 “誓死追于左右,汝可自相道也。”将军忆之,相畏。 “可为帝王之相?” “然也。” “可有奢靡之事?” “哪家帝王不奢靡?哪家帝王无后宫” “可有残暴之事?” “帝家总无情,柔情者多以败国相称也。” “可是愚钝己见?” “世人史官言之,十之为假。” “将军如此护炀帝,可是炀帝有恩于将军?” “帝王家俱是如此,无他假意。” 百鬼绕其后,却是善为。 7 以千古骂名,护山河摇曳。 “榇上闻生舍,非善水性者不得入c非事故者不得入c非魂者不得入,若以事故予姑娘,吾可得汝山海笙之一处?” “善。”姑娘以笑应之。 “众武将,以千古骂名护国者c以时人唾弃相讨贼子者c以受帝猜忌安邦者,皆为护帝之生时。帝无事,换得身死又何妨?帝无事,换得身后骂名又何妨?帝无事,身以酷刑相迫又何妨?帝王事乃天下事,帝王身乃天下身,一城破不得,一国破不得,一君毁不得。”将军言此,皖姑娘是以泪掩面耳,而后主却惑,以昏愈重。 无情总是帝王家。 8 “公子可有憾?”姑娘泪抵,言之。 “吾憾,未能随炀帝以慰国也。臣未与君共生死,乃大憾。”将军言之,百鬼哭嚎。 “吾之双瞳,炀帝谓之帝王瞳,相嬉也。”将军手指双瞳,嗤笑。 “倒是入了姑娘之‘药’尔。”将军叹。 “命运如何,姑娘山海笙倒自有答案。”皖姑娘闻之,一笑,以怀中物而掷于苍穹,展而欲遮天也。 “此地甚异,姑娘甚异,书本甚异,山海笙甚异。”鱼俱罗入之,以鬼雾和之。 百鬼哭散,烟雾尽散,以光而临榇上闻生舍,无尽海浪聚而涌也。 9 十三鱼俱罗,帝家安邦痴。揽尽君王事,不得君王喜。 以世间帝王痴而入山海笙,帝家幸也。 10 夫君夫君,待我常念; 夫君夫君,情深相慰; 夫君夫君,情柔待我; 夫君夫君,伴却不老; 夫君夫君,念之不得; 夫君夫君,聚时已近; 夫君夫君,苦了,苦了; 夫君夫君,且以文赋琴曲待之。 11 夫君曾言:“帝无事,败于贼子又何妨?”今日妾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四章:风情误 1 动山以掩乡野,动海以覆阿房。 “后主近日身骨可是有碍?”后主颜弱,姑娘疑之。 “前日姑娘以身予我,盛吾之弱魂,初以体态尚完,身骨尚好,然终是亘古之身,多是有了风物聚,日以病态尽显罢。”后主一咳,病态柔骨,如似断枝。 “可入舍安歇?”姑娘显忧。 “善。”后主应,乃入闻生舍。 2 金楼梦有金楼人,金楼辞上世诚赋。 海上摆渡人,可有风啸海浪居上,逢之以巨恶迎上,舟上人视之不惧,坦然行之。 “帝家人也。”皖姑娘喃声而言。 是以满月风行,海上萤火以群而聚,山涧水声c上苍啼声c林间虫声c摆渡人浆声,寂夜以类呼上,是缀星河也。 摆渡人缓缓而行,万物以歌和之,上苍以月辉沐之身,长风着衣。忽而有曲声起,和以夜歌尽是江南曲意。 舟行至榇,姑娘察摆渡人半晌,忽而展颜。 “可是萧姓公子否?”姑娘唤之。 摆渡人闻之,步履顿,乃以斗笠卸下,应姑娘唤声。 “闻世人之奇事,绎乃寻之,见过姑娘。” 风情常态事,温润几缕风。 3 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入海则覆无尽,以无尽溺,得榇上生;以无尽死,入榇而还。 “今世人以何态居人间所?”姑娘眉弯,称以萧公子。 “多情多欲,以俗事满身,以仪态自居,以闲者多寐,以劳者多慰,以称官者多假,以称道者多鄙。多乱多嚣多浮沉尔。” “吾之所料,公子可恋这世间?” “世间人恋我,吾以恋世间。” “如此,今世人乃多痴,以汝之梁元帝犹忘。” “但萧绎耳?” “更甚,如此,公子可恋?” “然吾与榇上皖姑娘熟尔,吾以恋而存,可否?” “吾恋以何物,公子当自知。” “吾恋以何物,姑娘当甚知。” 何事秋风悲画扇。 4 相逢半路溪,隔溪犹不渡。 世祖以皇诏而入京,顺天命而称帝,谓之元帝。是以满室宫妃绕余梁,满园花草溢国香,以文学好之,得书卷以诵,尝做诗赋,臣人皆叹,称之曰才。 初,帝以家事治国,以文而治世,战之不利,号之不聚,隔岸观火,谓之祸国。 “史官之言,多以己见而载也。” 太清六年,梁元帝即位,改为承圣元年。 侯景平后,世祖收京师书卷七万余入江陵,以聪慧而称道也。 帝王家多武夫,文皇者,多舛。 误以辞赋动人怨,情意难解遣人离。 5 世祖年五而诵《曲礼》,时高祖谓绎曰:“汝试言之。”绎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谓世祖以神童而称之。六岁能为诗,以闲时而著诗,池中浮鱼c山上风露c地上牛马c尘世人间,莫不为其所好,左右莫不惊叹。十三以诵《百家谱》,左右再称奇。成童著书而称《金楼子》,同龄孩童莫不为愧,世祖文赋之道以始。 世祖即位后,入江陵而收书七万余卷,臣民以善诗词而称世祖,左右莫不称之曰能。 世祖常依民之贫寒疾苦,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家振赐,以民之忧而忧,以民之乐而乐。 “自余年十四,苦眼疾沉痼,比来转暗,不复能自读书。以书卷自读,尝复醒,以眼疾愈重,憾恨自得。” “如此,可为公子憾事?” 6 君动情于世间山河,妾动情于郎之心河 “自余年十,以纳妃徐氏,以固政而婚,非情意使也。” 徐氏厌世祖之眼疾,世祖后宫佳丽数人,貌美心善者不为少数,妃欲以文而博帝之欢心,帝非不喜,却甚厌之,妃日疲,每至文宴终了,醉而倾帝怀,酒水尽溅绎身,帝恶之。 妃自知不讨帝喜,自弃,几日帝临幸时,着半面妆容窥之,绎以妃之戏而恼难覆平,厌极,日不复入徐妃闺中,徐氏亦尽嗤之。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后妃以绝情转而私他方,初以庙入之,再以帝之朝上臣,一复而再复难收。后帝觉,恼而成怒,太清三年,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 “公子可有愧之于徐氏耶?” “帝王家多以后宫数人而称道,美上画中人者无数,心善者无数,性善者无数,吾喜者无数,吾忧者仅昭佩一人。若俱以吾怠宠而恨为,吾之妃岂不乱矣?吾之道岂不靡矣?吾之政岂不忧矣?美人无数,吾怠者无数,偏引徐妃之恨,偏忧徐妃之为,偏恶徐妃之言,偏恼徐妃之人,此乃称之曰愧耳?此乃称之为情耳?此乃称之为恨耳?孤惑。” “此乃人间百欲,唯帝王世家独占其全。徐妃以半面妆示世祖,世祖可甚恼?徐妃以醉之语吐世祖,世祖可极忧?徐妃以靡情事激世祖,世祖可堪怒?此为人间百欲,以爱情恨恶为之,此女谓之貌甚平,可心以初遇世祖,若情窦初开,欲以才而挽君情浓待之,可歌也。” “皖姑娘,何为愧?” “然,如此可为公子憾事?” 沙汀夜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 7 四鸟嗟长别,三声悲夜猿。 “皖姑娘,孤为帝王以久,却不知何为愧,姑娘可为讲解一二?”世祖目惑而无神,瞳里尽是暗潮。 “公子且将汝之憾予我,吾必以公子之惑尽应之。”姑娘答之。 “可谓世间百欲百惑百憾百愧百情事,帝王家独占其多。”世祖叹之,目穷上苍。 “可将汝之憾许我。”姑娘复言之。 “可以世间愧应我?” “必应之。” “如此,吾便无事。”世祖再叹,万物皆叹;世祖以泪目,江河以浪泄;世祖掩面之,林禽以鸣之;世祖叹止,万物皆寂。 “孤,愧于满城文君。以书恨少愧之,以目生疾愧之,以帝王事愧之,以生民难愧之。文以救世扶天下,笔以道恨诉衷肠,天下书生何其多,莫不以国祸民怨相诉,莫不以风光霁月诵之,莫不以鬼才相论道,莫不以群游而相畏。帝家国皇,甚羡其也。吾愧于满城文君,塞上不相抵,以贼子入城祸臣民,吾之过也,吾以文韬见长,却弱之武夫,以事重于武夫,却愧于文夫,难也难也。” “帝王家事多,公子何以为忧。”姑娘怜之。 “可以世间愧许我?”公子问之。 “世间愧,君言谓之帝王愧,帝王以愧臣愧民愧妃愧邦国,人间百欲而独占,此乃帝王愧;臣子愧以愧帝王愧庶民愧才郎愧钱财,人间百欲而参半,此乃臣子愧;布衣愧以愧诗文愧苍生愧山水愧人间百物而独不愧帝王家臣,此乃布衣愧也。” 如此,山海静,鸟兽展,星野暮,万物皆疲。 “善。”世祖释然,姑娘乃授山海笙,古画以悬上苍,萧绎入。 “吾至汝之山海笙,必得解吾心惑也。” 8 袅袅以君月,妾意侍明镜; 风情尝伴生,闻君以做媒; 郎可情意我,画有三分归; 且待红颜笑,郎情慕慕辉。 9 十四萧绎,寸步之言;世谓神童,却愧文君。 君可意山海笙,且待我添妆赋。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五章:荷有木 1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无尽海上有白衣行舟,入则烟雨四起,有鸥鹤随行,苍上浮云半缕,尽是书上画意。 2 大公子无恙,天下无恙。 苍上以晦暗而渐明,生祥云而入无尽海,抚江上行舟人,舟以纯,人以纯,山涧百色以纯,上苍百物以纯,俱以应舟上人。 姑娘眸间忽而有光而过,滞时,舟上人抵榇,以白衣抚山涧百色,视这江山,着眼皖姑娘。 “世人多言榇上闻生舍,吾悉知舍中皖姑娘,以一手回生术诱这世间人皆往,俱以为奇。”公子声似微风,海上云烟起舞,诱百鸟和之。 “妾之闻生舍可以起死回生术为奇而诱人之回往,起死乃是起往世之死,回生乃是回后世之生,断一世之念,入来世而为人。大公子可是来寻命否?” “且闻皖姑娘之闻生舍有卷曰‘山海笙’,借以阅可否?” “大公子可以驻颜续命之仙药相抵也。” 公子哑然。 3 男儿生当志鸿鹄,天下所雄皆燕雀。 吾父何怨,吾何怨父。 余少时,父尝以严教,好学,乃以书卷食之,时天下学术常事,置书本者,吾皆习而得之。 父尝以政而论世间。时六国而汇秦,相国李斯据时拟国策以告天下,蒙c王诸将护国虎贲而驻秦之疆场,秦以威名而雄于诸域。“秦以诸将军为荣,以诸文将鬼才而安内,以诸武将枭雄而攘外。” “生时自入帝王家,当志江山莫金山。” 初,父以小生之言论而怒,屠方士,焚士书,吾惧以小聚大而危父,乃谏之,父恶,以九原监军予我,遣蒙恬将军将地。时吾以不明,惧父恶我,乃行诏,未曾多言。 “吾父苦也。”公子叹,泣。 “大公子可道我始皇东巡一事?”姑娘将疑。 “若自知事变,何来东巡一说?”却见公子恼, “如此。” 4 生当称作帝家人,不知鸿鹄却作燕。 十八弟自幼得父宠,吾尝入宫,见弟入父怀而娇,父大笑,甚宠之。吾自幼得父之严教,以此而惧父尔,父如此宠之,吾心羡之。 初,弟索要之物父乃俱予之,吾心羡之;弟生悲而泣父乃俱宠之,吾心羡之;弟恃宠而骄父乃俱应之,吾心羡之。父严教我,吾惧求物,吾惧求宠,吾惧吾父恼也。 十八弟生个娇童模样,吾亦甚喜,其貌若天上皎月,以无暇而予人以温润。父以其童真而宠,以其童气而喜,以其童欲而应,如此而宠。 “兄可以这世间物作己物?” “不可,世间物有主,夺人不可求。” “兄愚也。财以位重者得,世间物以据高者得,此乃天人道也。”弟傲而娇态,以琉璃珠掷地, 金于满月而裂,余辉以映弟之颜。 “弟万不得也。” 燕雀却作鸿鹄事,疾上覆火做老鸹。 5 公子覆水以乘舟,江上民火以摆渡。 公子尝以民间疾苦而生悲,得始皇遣之于蒙将军地而如鱼得水也。以身而入俗世,尝以民间疾苦自得,遣众将而扶民以水火,百姓皆称为贤。 公子身入水火,以舟而扶之,渡百姓之疾苦,渡世人之水火;世间苦厄皆渡,世间百善皆渡,世间恶来皆渡,世间公私皆渡,世间百欲皆渡,众生拜之称贤。 公子以身而教百姓,以身而示后人,以万物皆苦而自苦,以山间百味而炼身,以世间百欲而锤心,以人间词话而渡世间风雪百态无常。 “吾尝以弟之言戒自身,世民以水火中,无舟而不得渡,世间权重顾私者皆是,吾以民苦而苦,故以身做舟,渡世人于水火,渡万欲于权势。吾自以将卒吾之力而成,却败也。” “吾败于世间权势,败于民之顽劣,败于私情。” 大公子曾问道于胡亥,其以权势而称道,位极者而做道,大公子心乃苦之。 一身风情而问世间,不知世间画中人如何;一身疾苦而入世间,却得世道百欲所伤;一身清风而问世间,不知骤雨之极,舟倾而人自毁。 渡以万千世间人,身却陷城不自破。渡人渡欲渡世间,不渡公子做山间。 6 念君之不老兮,以伴终而相望。 “姑娘之‘山海笙’,吾借以阅可否?”公子之袍得风而抚,以山间余光而映。 “大公子可入而阅也。”姑娘笑言。 “世人言姑娘之书卷可噬人之事故,不知吾之事故如何?” “可是哪个世人言之?”姑娘将疑。 “吾渡以世间事,人称‘恶来’之典韦典将军之魂也。” “前世之项藉,以重瞳子示人,时光事亦洗不清其前世情也。”姑娘叹,目光以旧。 夫君可有思妾?可有念妾? “吾之事故可得姑娘书卷食之?” “以憾而食,以极憾而食,汝之欲而不得也。” “大公子可道汝父耶?” “吾父”公子喃喃,目光炬远,忽而泪目。 “姑娘山海笙可食世间极憾耶?”公子言尽,皖姑娘之山海笙而动。 “可食。” “如此善也。” 世间难道风情人,舟不自渡世人渡。 7 始皇有子名扶苏,山间扶苏荷有木。 “吾父尝以身严教,时自吾以食书卷,言之差,父乃执杖,吾惧而慎读之,后臣民以世间百论予我,吾以百辨而相驳也。吾父尝言而深,时吾以谏而引父恼,父乃怒,以遣离京,遣吾上蒙将军地,吾惧,后乃觉,父恼乃佯怒,入蒙将军地意在炼吾之心性,吾甚憾也。” “吾惧父,乃不敢以目视之;吾惧父,乃不敢以言论之;吾惧父,乃不敢以物相邀之;吾惧父,乃东巡事后泪目数日。” 嗟乎!吾愧父之教也! “父尝以百家言论予我,吾目瞑而诵成,却不得其深意;父尝以百家战技予我,吾目瞑颂之而傲于诸公子,却不得其深意;父尝以其事相委我,吾尽身心事之,却不得其意。” “父以良言苦疾予我,吾何相报尔!”公子叹而泣。 “世人尝言大公子心善,大公子身贤,大公子之苦世人皆道,世人皆明也。” “东巡事后,大公子又何苦而为。” “吾愧吾父,未尽忠孝。” “如此,姑娘山海笙可食我?” “善。” 始皇有子名扶苏,荷有木兮做山河。 8 扶苏公子入山海笙,画而应山间上苍山河之色也。 “公子可欲寻后世耶?” “吾欲得弟之胡亥身,姑娘可予吾耶?” “不可。” 大公子笑,入山海笙。 9 十五页扶苏,山间荷有木。 风情人乃常态事,摆渡人以风雪生。 大公子做一书生相,可得世间万事心头解而目瞑,畏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六章:凤栖梧 1 南朝一梦黄粱枕,风来风往凤栖梧。 2 君须常念妾,勿忘。 榇上有百鸟鸣,海上有浪重叠,行舟人以双桨于无尽海上,浪拒而舟行艰,摆渡人颜沉而不退,毅而往榇来。 “后主之疾无碍,倒有摆渡奇人欲上榇,浪以拒而非迎,乃近日之奇。”姑娘展颜,以后主无碍而喜,自道海上事。 榇上百鸟鸣,海上风浪涌,浪嚎而掩百鸟鸣。舟上人若沧海之一粟,渺若蜉蝣于天地,且欲以草芥之力而憾天地,非常人可成也。浪拒而愈重,行舟人却不退,舟不倾,于海上缓而往之。 半日之时,摆渡人乃近榇,驻舟而上榇。姑娘以远见而窥其面貌:文弱相,武将魄,瑞凤眼,书生履。 “长乐来见,姑娘可好?” 3 南朝长乐烟雨里,不思朝君不思殇。 “吾与公子,可相熟?”姑娘惑于书生。 “万物皆相识于天地间。”书生道。 “可是世人道以榇上奇舍闻生,而得公子往焉?” “吾自问于心间。” “何来此言?” “吾心驻极憾,以心道而遣姑娘地矣。榇乃地名,闻生乃姑娘居地,榇上有闻生,可是赴死而得新生耶?” “善,公子慧尔。” “世人皆言皖姑娘喜万物之事故,以应求而换之,小生乃存一事故,可予姑娘否?” “讲。”姑娘言毕,鸟鸣静,海浪平。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4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吾以残破之身而揽四朝之事,朝间文武百将入吾目而皆不忘。以心道善恶而作之官品,教百官以良臣。 吾以残破之身而睹光景之变,观闹巷之于一夜而做废,百姓之于一夜而沧海,百官之于一夜而桑田,权位相交,世人皆苦。 吾以残破之身而观四朝之臣,以贪欲者为恶,贬之;以言善者为喜,予官。 吾以残破之身而奉四时光景,为事发之春,战乱之夏,民苦之秋,悲寂之冬。以朝代之大一统而平战,民则平息,国则安康,臣则残喘,将则安稳。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臣多为世间百欲所生,得权而傲民,得财而称私,得人而欲长,得愧而叛来。 世间人为自由人,但多为战缚,往沙场,白骨灰,家以泪目。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5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吾以重任而得皇诏,称为治世之臣,命善臣侍以辅帝王,朝间大小事皆揽,以解帝王事忧。 君王之言过于万言,君王之法过于万法,君王之事过于万事,乃循而往也。 “吾以生而往帝家,以食而行诏令,以游而伏帝王也。” “帝乃黎民百姓之柱,帝若殂而民心倒,帝若殂而民心慌,帝若殂而民事乱,帝殂乃民之殇也。”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6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吾为天下而不为一人尔。” 权位相交,乱之世间,乐虽君臣,苦则天下百姓,若以君殂朝亡而将相随,世道百姓且谁护?兵荒马乱帝相争,兵而相破城河,将而相讨沙场,苦乃世道百姓也。城以百千人相聚,国以千百万人相拥,若城之百姓苦,国之百姓怨,何来民乐?何来民心? 世人皆羡长生,吾亦是,吾欲行百姓之长生事,护百姓之安乐于城中国中,以此为荣也。 幼时吾做人世布衣,深得民之苦也,故欲为此求‘长生’也。吾心予民也! “世人多以公子为不齿也,言公子行事非君子,乃贪生怕死之小人尔”姑娘言之。 “但谁人不惧死耶?君子为何?魂人乃君子耶?为道而死者乃君子耶?为帝而死者乃君子耶?为世间百欲而死者乃君子耶?为满朝百官而死者乃君子耶?以上可为君子耶?愚夫尔!何人不慕长生?何人不欲有大作为?吾之大作为乃天下百姓也。”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7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公子幼时不耻清贫,善孝而为学勤,品正而风清,喜书而逢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后知世事乃难事,故而身行力学,终得。 “公子可谓几家帝王尔?” “帝王乃一国之君,不可议也。” “可谓几家臣之事尔?” “臣乃驻国之柱,不可议也。” “可谓己尔?” “无才无德痴顽愚人。” “何以称之?” “无才而称不得文人,无德而称不得君子,痴顽而称不得武将,愚人乃自简而称。” “如此,公子倒过谦。但,公子憾可在己?” “非也。” “可在民?” “非也。”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子憾在何处?” 8 吾以世间民苦而为苦,世间民乐而为乐也。 “公子憾在何处?”姑娘言之。 “可于天地间也。吾心可在天地间同诸君同游,可在银霄上同九天而落,可同天上飞鸟相鸣,可同地上猛禽相扑,可同水间生物同游,然吾之心不为己也。” “侍四朝帝王身边事,满朝百官皆羡,世间百欲与同生,满朝皆是风情人。” “吾憾是世间人。吾欲渡之百姓,却仅数而保全,吾魂归天,游于现世间,但得人之百欲世人皆有却不自渡,吾欲渡之,世间人却以恶相报,吾乃自叹也。何为生死?何为道义?何为?何为世间人?” 吾自得满心于世俗,却不得失心于世间。 “吾之憾乃世间人也!自舟不自渡,何救耶?” “如此,公子可得何物以事故相换?” “汝之山海笙,欲得一地。”书生一笑,却是引得山海笙悬去上苍。 “公子后代人可有欲为何?” “无情c无念,无百欲,自无叹。” “可是山间寺童耶?” “善。” “如此,我便应了公子。”姑娘言罢,公子乃入山海笙。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9 十六页有道,冯乃知其意。问君以何时归,直言秋风西去尔。 以世间极悲而入山海笙,夫君不远矣。 且念,勿忘。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