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经济学》 第 1 章 ------------------------------------------------------- 本书由www.biqugedu.com【心玄】整理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不慎该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麻烦通知我及时删除,谢谢! ------------------------------------------------------- 小说下载尽在 http://www.biqugedu.com---下载论坛 @txtnovel.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1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1) 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xìng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 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 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xìng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是个遗腹子。他先是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骑马去牛津大学读书。毕业后曾经给贵族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这也是一个崇高的职位。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那时候的道德哲学,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部社会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内容也包括在内。? 斯密担任过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晚年还担任名誉校长,他也做过海关的专员。? 其主要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cāo论》和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xìng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正是后者开创了近代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 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惟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富的惟一源泉,斯密在理论上批判了它们的偏见,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提出了政府的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指导各国税收的圭臬。? 斯密最为人所知的是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种和谐的自然秩序。显然,斯密在哲学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洛克和休谟的影响。 第2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2) 斯密的哲学思想和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李嘉图、马尔萨斯和凯恩斯等人。? 斯密的《道德情cāo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中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对此有精湛的论证,他认为,矛盾是表面的,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统一于利己心。? 斯密有些口吃,可是演讲起来却滔滔不绝;他钟爱一个姑娘,但却因为近视和这个姑娘在一个舞会上擦肩而过。? 斯密奉母至孝,和母亲相依为命,1790年,在他母亲去世几年后,他离开了人世,终身未娶。? 去世之前,他烧毁了他的全部未定稿,以免给后人留下不必要的争议,可见其学术品德的高尚。}?? 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yù望,yù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jiāo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yù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yù望的经典诠释。? yù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yù壑难填"。人的yù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明朝有个叫朱载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yù望的这种特点。 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yù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也许有人说,我的yù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yù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yù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 yù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全部得到满足。yù望得不到满足的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yù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yù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yù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跟yù望相反,跟人的无穷的yù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穷人的钱就是稀缺的。富人,超级富豪们,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lún·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但是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这个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你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的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你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美国是最富裕的国家,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了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yù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yù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所有个人都快乐,它们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yù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在过去的时代,解决人类的yù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yù望,让yù望和资源相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而现代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但是毕竟yù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yù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yù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yù望得到满足,哪些yù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 第3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3) 既然满足yù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yù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yù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yù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yù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yù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 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yù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2 章 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 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 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 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yào?? 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 ,你就能体会。? 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 第4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1)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稀少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xìng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 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经济学家的想法跟常人不同,但更有力量,也常常让人茅塞顿开,也许没有什么能比解疑释惑后的那种愉悦感更让人舒畅的了!? ?? 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因为经济学家看世界的方式和常人不同,也与其他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和政治学、法学不同,经济学家有一套自己的看问题、看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认识了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提高了人类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这里,我们就先说说几个经济学家的特殊思维方式吧,它们有助于矫正甚至可以颠覆你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KH*3/4〗 第一个是边际考虑。? 边际原本是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两个变量改变量的比。? 在经济学上,边际的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加的"。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本质。? 最后的一个和新增加的一个,都是边际的一个。比如现在一共有99个东西,第99个是最后一个,它是边际的一个,而第100个,是新增加的,或者将要增加的,也就是边际。? 边际意味着微小的变化,所以,最后的一个,与新增加的一个,相差非常小。它们引起的变化的差异也非常小。在数学上,这叫"连续"。? 第5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2) 可能有人说,第99个和第100个可能差的非常多,那是单位太大的缘故,只要不断缩小单位,一定能做到相差非常小。? 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过去了的事情就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覆水难收。我们不必总是记挂过去,那是没有用的,我们只需要考虑新增加的因素和它引起的后果就可以了。? 比如今天晚上要举行足球比赛,可是临近比赛的当口,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两种情况:一是,你已经买了票,票价还不便宜,500块钱一张,是你近半个月的工资,而且不能退票。另一种情况是,别人送了你一张票,可是票不能转手,也不能退。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去还是不去看比赛,有没有什么不同呢?有人说自己买了票后去看的可能xìng,比别人送票的更大些。? 也许你真的这样想,可是你这样做是不理xìng的。其实,这两种情况,对你今晚是否去看比赛的决策的影响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也就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看比赛的可能xìng是一样大的。? 为什么?因为票不能退,买票的钱拿不回来了,在经济学上这叫"沉没成本",即一旦支出就无法收回的成本。你晚上是不是去看比赛,仅仅取决于从现在开始将要发生的情况,所以,必须进行边际考虑,看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较。? 在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收益都是看比赛带来的愉悦感,新增加的成本都是淋雨带来的不舒服。如果你觉得淋雨不算什么,只要能看到比赛就高兴,则不管你是自己买票还是别人送的票,都会去看;反之,则不会去。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不要再考虑买票的钱,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 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也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农民种粮食的。?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打1 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却不会打2 000斤,只能打1 800斤,三个人只能打1 900斤,等等。想想,如果是1万个人,能打多少斤?? 0斤!因为1万个人一块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打的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打的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说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边际产量递减,没法证明,但是也不能推翻,它是个公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产量不递减,那就是递增或者不变。我们看看这是否可能。? 如果边际产量不变,那就意味着后一个农民的产量永远与前一个一样多,那我只要用一亩地,就可以生产出养活全中国人需要的粮食,只要不断地增加农民就行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递增了。? 回到问题上来。如果有100个人来种这一亩地,那么每个农民应该得到多少工资,也就是多少稻米呢?因为每个农民并没有差异,所以他们得到的稻米应该是一样多的。农民得到多少,取决于农民的劳动贡献有多大。? 那么,这个贡献是第一个人的产量1 000斤,还是所有这100个人的产量总和的平均数,抑或是其他呢?? 不可能是1 000斤,因为一共也没有这么多的稻米。? 所以,一般人会说是平均数,也就是把所有100个人的产量加起来,除以100。这似乎有道理,既然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多,当然得是平均数。? 不能给农民这么多!因为每个人拿走平均的产量,农民就把所有稻米都拿走了。土地的主人不会同意。? 每个人到底能分得多少稻米,必须进行边际考虑。也就是看最后一个人,即第100个人的产量是多少。比如是10斤,也就是说,由于增加最后一个人所增加的产量是10斤,这个产量就叫"边际产量"。? 经济学家说,每个人应该获得的稻米就是这个边际产量,即10斤。?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劳动的贡献只有 10斤!? 最后一个人对粮食的贡献只有10斤,这一点,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吧?那我说,每个人,包括第一个人的劳动的贡献也只有10斤。你信不信?? 首先,稻米能生产出来,不仅仅靠农民的劳动,还要有土地,因此,稻米是劳动和土地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土地对总产量也有贡献,产量不全是农民的贡献。? 其次,如果让第一个农民最后一个来,他能打的稻米也只能是10斤,而不再是1 000斤;让最后一个人第一个来,他打的稻米也将是?1 000?斤,而不再是10斤。原来的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惟一的原因在于他是第一个来的。? 第6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3) 第一个来的和最后一个来的,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第一个人自己用1亩地,而最后一个人只能用1%亩的地!? 因此,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是因为他用的地多;最后一个人打的少,是因为他用的地少。他们jiāo换位置后,打的一样多。这说明,他们劳动的贡献是没有差别的,都是10斤。? 农民应该按照自己劳动的贡献分得稻米,也就是每人10斤。? 剩余的稻米都是土地的贡献,在第一个人的1 000斤中,有990斤是土地的贡献;在第100个人的10斤中,土地的贡献是0。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土地的边际产量也递减。? 剥削是什么呢?就是地主给农民的粮食还不到10斤,低于农民的贡献。? 从小到大,很多人养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粮食完全是农民打出来的。边际原理告诉我们,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土地不但有贡献,而且仔细想想,我们能吃到粮食,是劳动的作用更根本还是土地更根本?显然是土地!离开了土地,本事再大的农民,也生产不出粮食来;而没有劳动,土地自己也能长出粮食来,人类的祖先就是靠着土地的自然赐予过活的。? 有人还说,农民的劳动是最值得尊重的,因为它最辛苦。但是辛苦不是值得尊敬的理由,至少不是惟一的理由。创造新世界的劳动,也许不那么辛苦,但是也很值得尊重,比如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劳动。? 记住,是最后一个人的产量决定所有人的产量和工资,不是第一个人的产量,也不是平均产量。这就是边际决定的原理。? 这是大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里讲的。? 再举一个例子。假定一个农民某年生产了五袋粮食,他要安排这五袋粮食的用途。他一定是按照重要xìng从大到小的顺序安排。? 第一袋,用于吃,这个对他最要紧。? 第二袋,用于增强体力和精力。? 第三袋,用于酿酒,因为他要喝酒。? 第四袋,用于养家禽,因为他要吃ròu,但是吃ròu没有喝酒重要。? 第五袋,用于养鹦鹉。因为他觉得他能想像的用途,都已经有了安排,实在找不到什么别的可以安排的了,想了很久,才想起这种用途。? 我们买东西,不是为了获得商品本身,而是因为商品对我们有用,这种有用是主观上的有用。经济学把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东西,叫效用。我们消费就是为了获得效用,而且是最大的效用。? 与边际产量递减类似,效用也是递减的。以上边的例子来说,第二袋粮食的效用比第一袋小,第三袋比第二袋小,依此类推。第五袋粮食的效用是最小的。这叫"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个公理,不能证明,但可以说明。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那就是边际效用不变或者递增。? 以吃馒头为例,假如边际效用不变,也就是后面一个馒头,永远跟前面一个一样好吃,那会发生什么?我们将永远吃下去,永远吃不饱!更不必说边际效用递增了。? 认可了边际效用递减,再看上边的例子。? 第一袋粮食对农民的效用最大,如果让他卖,他要收取最高的价格,比如100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3 章 元;第二袋对他的效用要小一些,他能接受的价格也低一些,比如80元;依此类推,第三袋是60元,第四袋是40元,第五袋对他的效用是最小的,如果让农民出手,只要20元就可以。? 如果他要出手全部五袋粮食,每一袋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那这个价格是多少呢?是100元,还是80、60、40、20元?? 是20元!为什么?? 假设这个农民很不幸,丢了一袋粮食,请问,他要放弃哪种效用?是不吃饭,还是不喝酒,抑或是其他效用?对了,是放弃养鹦鹉。也就是说,丢失的那一袋粮食对他的影响,或者他所失去的效用,就是养鹦鹉给他带来的快乐。所以,这袋粮食只值20元。? 问题在于,养鹦鹉的这一袋粮食,不是五袋中特定的一袋,而是其中的任何一袋。所以,当他有五袋粮食的时候,每一袋都仅仅值20元。? 如果他又丢了一袋,他失去的就不是养鹦鹉的效用,而是吃ròu的效用了。所以,当他有四袋粮食时,每袋粮食就值40元了。? 依此类推。当有三袋粮食的时候,每袋的价值就是60元;当有两袋时,就值80元;当只有一袋粮食的时候,这个价格就是100元了。所以,当有五袋粮食的时候 ,每袋粮食的价格由第五袋的效用决定;有四袋的时候,由第四袋决定,等等。?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由最后的一袋决定每袋的价格,也就是边际决定,而不是平均决定。这个道理和所有农民的工资由最后一个农民的产量也就是边际产量决定是一样的。? 第7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4) 这很像中国人说的,物以稀为贵。遗憾的是,咱们的老祖宗,只知道物以稀为贵,却不晓得为什么物以稀为贵。也难怪,经济学家找到这样清晰的思路,也用了差不多100年。从1776年亚当·斯密写《国富论》提出类似的问题开始,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个叫卡尔·门格尔的人写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这个问题才获得圆满的解决。 卡尔·门格尔(Karl Menger)1840年生于奥地利,先在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学,1867年在克拉利夫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门格尔当过经济新闻记者,1873年起任维也纳大学法学教授。他还担任过奥地利王储鲁道夫的私人教师,直到1889年王储自杀。? 门格尔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特别善于从认识论角度认识经济问题,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与英国人斯坦利·杰文斯和瑞士籍法国人列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地发明了边际效用概念和理论,他们被称为"边际革命三杰"。边际革命,将经济学研究从只关注供给,转而关注需求;从只研究客观因素,转向研究主观因素,为建立更为科学的价值理论开辟了新道路,奠定了现代经济学基础。边际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经济学最有力的思维方式之一。? 1871年,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学原理》,从而无争议地开创了经济学的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经济学的重要流派,直到今天还有重大的影响。门格尔之后,奥地利学派的一代代领军人物都大名鼎鼎,比如边际革命第二代的领袖人物,奥地利学派的干将庞巴维克,对边际效用决定原理的阐述清澈如水,他的利息理论也独树一帜;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有《社会主义》等名著出版;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甚至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法律立法和自由》、《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每本都是经典大作。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被称为现代自由市场经济的保护神。? 门格尔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教师,他讲课从来不看讲稿,除非要引?用什么证据;他的语言出神入化,据说连最笨的学生也能听懂讲课的内容,如果学生是聪明的,则能从门格尔的讲授中悟出深意。因此,门格尔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经济学的第二个独特思维方式是机会成本考虑。? 成本是每个人做事时都会考虑的因素,收入减去成本才是利润。可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成本,与一般人说的成本差别甚大。? 一般人头脑里的成本概念是会计成本,也就是做账用的。会计成本有几个特点:第一,会计成本是直接的成本,即实际发生的成本,跟生产和消费直接相关;第二,会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 但是经济学家说的成本却很不一样。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只有一个,那就是"机会成本",在所有经济学的书里,成本的概念一律是指机会成本。? 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用途,可以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上去,投到一个用途,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用途。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做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 说起来拗口,举个例子就清楚了。? 比如一笔资金,100万,这是一种资源,它可以投到5个项目上去。比如,我们把它投到了第一个项目上,那么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成本是什么呢?不是第一个项目花的钱,即100万,那是会计成本,而真正的成本是放弃的另外4个项目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项目的价值,比如第五个项目的价值最大,是500万,那第一个项目的成本就是500万。? 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最大的价值。也就是根本没有发生过,也跟该事情没有直接关系,这跟会计成本完全不同。? 相应地,经济学的利润跟会计利润也就有很大区别。会计利润是全部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是全部收入减去经济成本,也就是减去机会成本。? 再举例说明。假如你原来在一个政府部门上班,每年有10万收入。现在,你决定下海经营一家餐馆。每年的全部收入是11万,会计成本是10万,包括买菜、买ròu、员工工资、税收和各种其他费用。你的会计利润就是:? 11万-10万=1万。? 但是,经济学家认为你没有赚钱,反而赔了钱,至少赔了9万。因为你想,如果你的时间不是用于开餐馆,而是继续在政府部门上班,你就会有10万元,现在你只有1万元,所以,你至少赔了9万元。? 问题出在你少算了成本,不能只算买菜、买ròu等的成本,为了开餐馆,你放弃的收入也是成本,而你没有算上。? 第8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5) 这里的非同凡响之处在于,在一般人看来,干什么都可以挣钱,都可能有利润;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只有做一件事情才有利润,做其他任何事情都亏损。? 为什么?比如一笔资金,有1 000个项目可以投资,最多只能在一个项目上有经济利润。这意味着投资这个项目得到的收入,比做这个项目的机会成本大,也就是比所有其他项目获得的收入都大。? 如果还有另一个项目也有经济利润,那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收入也大于所有其他项目的收入,包括前一个有利润的项目,这就矛盾了!? 所以,只有把资金投到那个惟一产生利润的项目上去,才真正有经济利润,才是正确的决策,其他的都是错误的。? 这是经济学的高明之处,会计学认为任何一个项目都可能有利润,而经济学认为只有一个项目才有利润。? 这也进一步说明,资源配置到哪里,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做事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也就是,不但要看由于做这件事我们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因为做这件事情,我们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的比得到的还多,这件事情就不值得做。? 有一句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可真的明了此话的真义?? 如果有人请你吃午餐,他出钱,而且不附带任何条件。这是免费的么?? 不是!? 因为你用于跟人吃午餐的时间,是你的资源,它有多种用途,除了跟人共进午餐,它还可以用于跟朋友聊天、午休、逛街、打游戏、上网,甚至静坐遐思。如果你去吃这顿"免费的"午餐了,你就放弃了其他的享受,也许这些享受中的某一项其价值比吃这顿午餐对你更有价值,也就是效用更大。所以,你吃的这顿午餐不是免费的。即使有人请你吃饭,你也不一定就高高兴兴兴地去了,而是要考虑你吃这顿饭的机会成本有多大。有时我们抱怨,请人吃饭,那个人却不来。其实,人家是考虑了机会成本。? 常常听到这样的新闻,说是某家大企业又创造了多少利润。对这样的新闻,我常常不以为然,这些利润显然是用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 如果用经济成本计算,还有没有利润呢?也就是说,如果投入到这家企业的这些资金,给了其他企业,后者的产出又如何呢?? 只有在投给这家企业比其他企业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时,才证明把资金投入到这家企业是对的。? 如果把资金给别的企业能产生更多的收入,那么这家企业就不再是盈利的,而是亏损的了,它的经济利润是负的。资金配置到这样的企业就是一种错误的配置。? 因此,一个社会的资源,必须进行科学的配置,把它配置到有经济利润的地方去,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错配,整个社会的利益就减少了。因为社会为得到这个收入,放弃了更多的收入。? 谁能进行正确的配置呢?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市场是最好的手段。说到底,市场是一种拍卖机制,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会引导资金流向有利润的地方。? 市场力量越薄弱的地方,人们越不富裕,为什么?就是因为市场的力量太有限了,资金,这个最稀缺的资源,都被行政配置了,它们都没有流到有利润的地方去。? 机会考虑,对于资源正确配置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做出正确决策,也非常有启发,别忘了经常进行机会考虑! 经济学的第三个独特思维方式是均衡考虑。?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物体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下,而暂时保持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经济学把这个概念借用过来,作为自己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件事情,如果有好处,好处大于坏处,人们就会着手去做。可是再好的事情做下去也会变成不好的事,这叫物极必反。比如吃饭,看到饭菜好吃,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是你不会一直吃下去,因为吃到一定时候就会觉得,这一口不如上一口好吃了,我们已经说过,这叫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新增加的一口,没有上一口好吃,而且这个递减会一直持续下去。? 肯定有那么一口,是你的最后一口。这一口在理论上说,你吃不吃都是一样的,这一口的效用是零。但下一口你不会再吃了,因为下一口,你吃了还不如不吃,它比上一口的效用要低,是负数,也就是你只觉得撑得慌、难受。? 其实,在你吃第一口的时候,你的胃就已经开始难受了,只不过你还不觉得,吃到最后一口的时候,这种感觉才开始强烈起来。胃难受是吃饭的坏处。? 你吃的最后一口,就是由于吃了它,你觉得增加的好处,也就是边际好处,和增加的坏处,也就是边际坏处,相等的那一口。跟物体的均衡是一个道理。? 第9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6) 所以,做事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边际好处和边际坏处在哪里相等。在此前,应该继续做,因为做的话,你的净好处,即好处减去坏处,就增加了;在此后则应该减少做,减少才会使你的净好处增加。这样你的利益才会达到最大化,相等于吃饱了又不难受。虽然你想都吃下去,但是,你不应该如此,因为全吃下去,会把你撑死。现实中,确实有撑死的人。这些人只看到吃饭的好处,忘记了坏处。? 均衡是一种暂时的静止状态,静止意味着事物让自己的某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会稳定一段时间。? 人们常常嘲笑老年人保守,害怕变化。其实,害怕变化是人的普遍特征,变化意味着不确定xìng,当人面临不确定xìng的时候,就会紧张,行动失据,遭受损失。人们买保险,就是花钱买确定xìng,买个平安,可见人们喜欢的是确定xìng,否则不会花钱买保险。? 而均衡就是一种稳态,一种确定,因为至少暂时不会变化。只有当事情处于不变状态时,人们才有机会观察、认识它们。如果事情从不停下来,变化无常,要认识它们是困难的。? 均衡还意味着事物的变化是缓慢的,是一点一点发生的。比如人类在进步,可是进步是一点一点进行的。马歇尔教授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他的学生凯恩斯是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这对师徒,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经济学体系),他有一句名言,就是:自然不能飞跃。不能飞跃的意思就是变化比较慢。因为有不同的力量在影响着事物的运动,而且方向是不一致的。? 假如你熟悉的一个人,今天和昨天的样子差距太大,你就会认不出他来,幸亏我们变化得比较慢,才相安无事。? 均衡也是一点一点达到的,这是边际考虑的结果。经济学上把前边说的边际好处叫边际收益,边际坏处叫边际成本。均衡是人们不断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结果。? 消费者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就是让自己花的钱所损失的效用和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商品,是让自己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那一单位。这个听起来很玄乎,看了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明白了。? 均衡也意味着各种力量达到一种妥协。我们做事情,就是考虑各种因素,求得一种均衡的、让各方都接受的结果,这样大家才会相安无事。如果不能做到均衡,事情就不会结束。就如谈判,难就难在各方利益的均衡,必须作出妥协才能有结果。? 均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4 章 我们的启发是,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 第10节: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1) 第3章??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相对于现实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不是真事,因为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之下,推演出一系列的结论,但是假设很难成为现实。? 所以,理论并非现实本身,而仅仅是对现实的解释罢了。现实本身太过复杂,任何理论都无法百分之百地反映,比如人的心理活动。? 所以世界上不可能有不受任何约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一切以此标榜的所谓理论,都是毫无用处的骗人之术。? 经济学,也仅仅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解释的对象主要是人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所以有自己的假设,经济学的假设就是:人是理xìng的。? 如果你开始不怀疑假设,哪怕是看起来荒唐的假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科学之门。? ?? 1590年,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1642),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金属球同时从塔顶垂直抛下。人们看到的是,这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同时坠地。? 先前,根据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成比例的理论,应该是重的球先坠地。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的时候,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地点下,这个结论总是成立的。这叫绝对真理。? 其实,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确,脱离了这个条件,真理就是谬误了。换句话说,只有那些在有些条件下正确、有些条件下谬误的东西,才称得上是真理。因为这样的东西才对我们有用。在任何条件下都对的东西,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理论,除非它是在骗你。? 所有的科学,最突出的特征,都有自己的假设。不同的假设,是区分不同学科的重要标志。? 比如牛顿力学,就假设时空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这样的假设,然而它假设光速是不变的。这些理论都是科学,然而它们仅仅在假设下才成立,超出了这个假设,就是谬误了。比如牛顿力学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下就是错误的。? 伽利略是科学的先驱,他当然知道这一点。看看他的实验。伽利略根据这个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也就是重量与下落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东西下落速度是一样的。可是这个定律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没有空气阻力。? 当伽利略向下抛球时,有没有空气阻力?有。? 为什么两个球同时坠地了呢?就是因为虽然有空气阻力,但是这个阻力可以忽略掉,它们对球的下降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表面看起来,两个球是同时坠地的。? 如果是一个铁球,一个纸片同时往下扔,谁先坠地?铁球。那这证明没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正确的呢?没有!? 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的时候,没有任何限制。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他是错的。伽利略的实验,就推翻了它。? 可是,铁球先坠地,纸片后坠地,推翻了伽利略的定律没有呢?没有!? 因为伽利略定律有自己的假设,即没有空气阻力。当铁球和纸片一块往下抛的时候,空气阻力就起作用了,就不能忽略了。所以,这就不是伽利略定律能管的事情了。? 可以想想,如果可以做到没有空气阻力,比如在真空里,铁球和纸片还是会一块坠地的。? 再想想,伽利略做那个试验时,两个金属球是否真的同时坠地了呢?严格地说,也不是。不过从ròu眼看,是一块坠地罢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空气阻力的。? 看,科学并不是真事,它只在自己假设的或者圈定的领域里成立,在此之外,就不成立。? 我们常常说,理论是现实的反映,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实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没有任何理论能够百分之百地反映它。人的智力和能力毕竟有限,人不是万能的"上帝"。理论其实仅仅是现实的解释,也就是解释为什么如此。? 比如据说牛顿看见苹果坠地,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坠地而不是往上飘,是因为有地球的万有引力。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地球里面有鬼神在叫魂呢。? 那理论还有什么用呢?理论的作用是,当满足或者接近理论假设的场合,理论可以解释人们的行动。比如,万有引力可以解释苹果落地,还可以解释很多类似的现象;而叫魂的理论,却不能解释任何类似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理论可以预测和指导人们的行动。万有引力可以预测星球的运行轨道,而叫魂什么也预测不了。? 有人常常怀疑假设,说假设不合情理等等,这是没有科学素养的主要标志。假设是研究、认识复杂世界的需要。只有做出假设,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要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如果不做假设,同时考虑所有情况,很难取得进展。? 比如,地图就是对城市的一种假设。在地图上,现实中弯曲的路变成了直的,高度不同的建筑全都是一样高的,而且全都缩小了若干倍。如果没有这些处理,地图和城市本身一模一样,地图还有什么用呢?? 你看台球比赛,那些高手技术娴熟,令我们叹为观止。也许他们不懂入shè角等于反shè角的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假设他们懂这个道理,就可以预测他下一步该如何击球,而且好像这些高手确实是按照这个原理去击球的。你的这个假设,对于你预测台球手的下一步行动,是有用的。这就是假设的作用。? 当然,假设是可以变动的,如果在一个假设下得出的结论跟现实相差太大,就可以改变假设。但是一旦假设给定,就要在这个假设下来分析事物,以保证逻辑上的一致xìng。? 说了这么多,该说说经济学了。?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所以也有自己的假设,经济学的假设不止一个,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人假设,也叫理xìng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当然这个人不但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厂商,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因为资源稀缺,所以人是受到资源稀缺的约束的,比如收入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价格的限制等。人们只能在这个约束下追求利益极大化。? 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如果否认这个假设,就等于取消了经济学本身。? 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且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也就是最大化。为什么可以这样来看待人和人的行为呢?? 不错,人是高级动物,但首先是动物。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了。动物,就单个来说,比人的本事大多了。比如,鸟会飞,狗能预测地震,而人不能。? 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你给你的宠物小狗食物,它就会跑过来,这叫趋利;你打它,它就会跑开,这就是避害。趋利避害是自保,自我保全,因为只有自保,才谈得上其他。动物的本能就是这样。? 第11节: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2) 人也是趋利避害的,趋利避害就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这就是人xìng。? 人xìng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是人。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将来的人,都是如此。? 古语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比如,其他条件都一样,一份工作每月给你1 000块,一份给5 000块,你当然选后者。但是,假设你不幸遇到了黑社会,让你要么断指,要么断腕。 你怎么办?当然是断指以存腕,断指当然是害,但是为了存腕必须断指,这时候就得权衡一下,断指的害处比断腕的害处小,那就只能断指了。断指非为取害,是取利,是为了争取自己更大的利益。? 在险峻和特殊的情况之下,人xìng是多么昭彰。? 你可能会说,人不都是这样的,有的人,经常做好事,他们是为了别人好。那怎么解释这些人的利他行为呢??〖JP+1〗 这是因为,这部分人快乐的原因,或者偏好,跟一般人有些差别。对于多数人来说,事情对自己有利才快乐,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这些人,人数不会很多,对他们来说,事情于己有利,是快乐的,但是,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他们会觉得更快乐。在这些人的偏好中,利他的倾向非常明显。如果不做利他的事情,他们反倒少些快乐。? 还有些人,做了亏心事,为了类似于宗教式的纯洁xìng,就拼命做好事。有些人捐献好多钱给别人,是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这跟有些人发了财,就天天烧香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好。? 1996年有个电影,引起过轰动,说的是一个当兵的,把他的战友给撞死了,他经常在噩梦中惊醒,所以,他就拼命做好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减轻他心灵的痛苦,少做噩梦。他做好事,当然是为了别人好,但是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己好。因为,在此前,他是不这样做好事的。现在,如果不做好事,他就痛苦。? 在客观上,他们的行为是好的,甚至是高尚的;但是在主观上,他们也是为自己更快乐。? 人都爱自己的父母,为了他们,愿意牺牲自己。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不是别人的,别人的父母你是未必喜欢的。? 那么,在公jiāo车上给人让座的人的行为怎么样呢?那可是给非亲非故的人啊。? 这是同情心的产物。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没有恻隐之心,人与禽兽无异。?〖JP+1〗 这样说,似乎有些刻薄,不过,让个座,实在应该是起码的礼貌,不能提到道德高尚的层次上。当然,让座,应该是在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而且是前者让后者;如果是年轻人之间,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是老人给年轻人让座,那这个老人就有问题了,或许动机不那么纯洁。? 做好事,还要看接受善意的一方是否有需要,是否愿意。有一部电影,是周星驰演的,他看见一个老太太,就送她过了马路。搀老人过马路,总是好事吧。可是,那位老太太说,我好不容易刚刚过来的啊。你看,这就是帮倒忙了。? 做好事的人常常说,他们帮助了别人,就更快乐了。此言不虚也,我是深信这句话的!? 所以,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统一为利己。? 必须强调的是,利己,决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利益。而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增进了双方的利益。? 一切以损人为代价的行为,最终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为谁也不比谁傻多少。? 那么,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每个人都从利他出发做事,好比说每个人都是孔子说的君子,这个世界岂不是更美好?看来经济学的假设有问题。? 表面看来是这样的,其实不然。? 我们说过,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xìng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著名的《国富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正式诞生。亚当·斯密是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斯密描述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他说,每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增进他人的利益,甚至也不知道他人的利益为何物。每个人仅仅知道自己的利益,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但是,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使他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的或者公众的利益,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 令人惊异的是,斯密接着说,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要比他从他人利益出发去做事,结果对他人更好。? 斯密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真想对别人好,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套用一句广告语,爱自己等于爱别人!? 第12节: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3) 这是石破天惊的。为什么世界居然是这样?!? 因为当人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时候,竞争的压力使得他必须对别人好,这就是市场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市场的本质,是个人的,是个人在自利心理的诱导下的选择行为。在主观上,是利己的,但是在客观上,却必然利他。? 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公司,只是一个卖东西的普通公司。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公司,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连续多年排在世界500强的第一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但是这并非斯密所独有的思想,《圣经》里有,中国古代也有。我们可以把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论述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论述比较一下,你可以看到,它们如出一辙,当然司马迁比斯密早了1 800多年。? 司马迁的原文是: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yù。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这段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依靠虞人开出木材,依赖工匠做成器皿,依赖商人输通这些财物。难道需要政令教导、征发人民如期集会来完成吗?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yù望。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更贵的地方卖;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更便宜的地方买。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5 章 们自己就生产出来。这就是自然和道啊。? 再看亚当·斯密的原话: 每个人都力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既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 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这目标并非他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使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 另外,我们常常说,鄙薄金钱是传统观念,可是司马迁的财富观,很值得今天的人好好体会,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因此,君子富有了,就喜好去做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会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了。江河深,鱼就在那里生存;山林深,野兽就在那里藏身;人富有了,仁义就会依附于他。富有者得了势越发显赫,失了势,依附于他的宾客也便无处容身,因而心情不快。夷狄那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谚语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犯法受刑死于闹事。"这不是空话。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那些拥有千辆兵车的天子,享有万户封地的诸侯,占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入户口册内的普通老百姓呢!?? 可以想像,在沃尔玛走向辉煌的过程中,许多同类公司被它击败,倒闭了。为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它们的东西卖得太贵,比沃尔玛要贵,消费者更喜欢便宜,买沃尔玛的东西省钱,省下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消费者的福利就提高了,这是消费者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沃尔玛,并不是想给消费者省钱才开公司的,它只是想给自己、给自己的股东挣钱罢了,它是为了自己好,为了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但是,如果它想自己好,就得和其他同类的公司竞争,就得卖得比别人便宜,这样,它就不期然地促进了本来并未打算促进的消费者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这是一种自发的、个人的力量。永远也不要忽略个人的这种自发的力量。? 很多东西都濒临灭绝,可是我说一种,它就不会在短期内灭绝。就是鸡。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吃它。你喜欢吃,就有人去养鸡,就可以挣钱,你吃的越多,鸡就会越多,要不就挣不到钱了。可以想见,大家都不吃鸡会怎么样,鸡就存在不了多久了。? 第13节: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4)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每个人都从别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岂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亚当·斯密说不如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得好呢,难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不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愿望当然好,但是这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人xìng的本质。? 人类不是没有试过,教训太多了,而且是惨痛的教训,人类慢慢学得聪明了,不再那么天真了。? 怎么才能保证,个人在促进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促进他人的利益呢?? 人类已经找到了这样的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jiāo易就能保证这一点。任何的jiāo易都是双赢,至少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经济学的这个假定,似乎与我们的传统道德有些冲突。?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论语》中最著名的论述之一。? 孔子是严格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整本论语,好像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君子和小人,而义利,是标准的区分方法之一。? 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水火不容的,不能同时获得。君子应该求义而舍利。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舍生而取义。? 儒家大概都是承袭着《论语》的基调,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不同意见。? 相反,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先哲们的认识,差别是相当大的。? 墨子好像很受现代人的青睐,电影《墨攻》的播出,使很多人知道了墨子的"兼爱非攻"学说。? 墨子更非同凡响的主张,是它对缠绕所有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义利之辩有一个明确而精彩的论断,有终结这种争辩的意味。? 《墨经》里面说,义,利也。比如,忠,当然是义,可是它利君;孝,是义,它利亲;功,是义,它利民。墨家给义赋予了类似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色彩。? 他们的主张很明确,义的本质,不过就是利而已!? 经济学,为我们认识义利之辩,认识君子小人之别,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经济学家看来,所有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也就是说人都是逐利的。即使是义举,其背后的坚实基础也仍然不过是利。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都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所以,如果说,君子的行为是为了别人好,而小人的行为呢,则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最终却也是对别人好,甚至是更好。? 君子小人都喻于利。 第14节: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1)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人生如梦亦如戏,游戏人生,就要猜透别人怎么想,博弈论就是告诉你怎么跟人打jiāo道,如何参透别人的心思。同时,用博弈论观照一些所谓的千古美谈,会发现那其实是无稽之谈。比如诸葛亮,其实远非司马懿之对手。? ?? 从一则故事说起,这个故事需要动点脑筋。? 有五个海盗,劫掠了100两金子,需要分赃。办法是抓阄,盗亦有道。? 抓到第一个阄的人,可以先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如果他的方案被一半以上的人同意,就照他的方案分金子,否则,第一个人就要被杀掉。余下的人也照此办理。?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你是第一个人,你会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 为了分析问题更确定,我们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 可能你会提出平均分配,每人20两,或者自己不要,等等。? 可是正确的答案却并非如此。第一个人会说:"100两金子全归我!"? 而且这个方案一定会被一半以上的人同意,这个人不会被杀掉。?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环节开始考虑,这样,可以使问题清晰起来。? 那我们就从抓到最后一个阄的人开始考虑。对于这个人来说,他知道,当轮到他提方案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死掉了,金子将全是他一个人的。所以,他利益最大化行为便是,不管前边谁,包括第一个人,提了任何方案,他都一概摇头,不同意。? 再看第四个人,他知道,不管自己提出什么方案,第五个人都不会同意,都会被杀掉,所以,他的利益最大化行为是,尽量不要轮到自己提方案。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了怎样的方案,他都会表示同意。? 第三个人,知道第四和第五个人的选择策略,所以,他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是100两金子全归自己。这个方案,因为自己和第四个人同意,超过了此时的一半以上的人的同意,可以行得通,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出什么样的方案,第三个人都会反对。? 第二个人,知道自己提什么方案,第三个人、第五个人都将反对,一旦轮到自己提,自己就死定了,所以,他会同意第一个人提出的任何方案,这是他的利益最大化行为。? 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提出怎样的方案,第二个人与第四个人都会同意,加上第一个人自己的票,就是三票,一半以上,可以通过。? 既然任何方案都可以通过,而第一个人又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所以,他的方案是:100两金子全归自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想问题,确实需要方法论,靠直觉是不可以的,直觉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必须依靠方法,依靠逻辑的力量。? 很多问题看起来没有头绪,是因为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而方法的作用,就是帮我们找到切入点,找到了切入点,问题就可以一步步获得解决。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把没有头绪的事情找出头绪来,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大问题,分割为小的、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方法。? 经济学的传统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建立起来的,它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都没有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行为。? 比如粮食市场,就可以看做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粮食价格是由所有生产者和所有消费者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农民或者消费者对粮食的价格都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与市场的全部产量和消费量比起来微不足道。在这个市场中的每个生产者、每个农民,根本不需要考虑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实际上也没有任何影响;别人对于他也没有影响,每个农民都不会觉得周围的农民是他的对手,他们之间的竞争是非人格化的。他们的行为,就是调整自己的产量,使自己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粮食的价格。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详细谈到。? 新古典经济学这个假设在解释寡头市场时,遇到极大的困难。? 寡头市场就是少数几个大企业就占据了全部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个企业的决策对其他企业都有实质xìng的影响。比如中国的彩电市场,基本是长虹、康佳、TCL、海尔、海信、厦华、创维七家寡头统治着。长虹的决策,比如提价,要不要考虑其他厂家的反应?当然要,必须要考虑。当然,其他厂家也要关注长虹如何动作。这样的市场结构与粮食市场完全不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这里无效。? 于是经济学家们采用了新的方法,这就是博弈论的方法。博弈论分析的就是在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每个人如何决策。? 对于分析寡头市场,博弈论是最合适的方法。? 博弈,就是做游戏,做游戏的局中人,这就不得不考虑别人的决策是怎样的,还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别人的影响,别人的反应如何。? 这个方法是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开创的,他在20世纪4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这是博弈论的开山之作。? 在博弈论的早期,主要是数学家们在工作,后来经济学家们跟了上来,并且后来者居上,因为博弈论在解释经济问题时最成功。? 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有几次授予博弈论的大师。? 第一次是在1994年,三位经济学家--美国的约翰·纳什和约翰·海萨尼、德国的莱因哈德·泽尔滕,因为对博弈论的杰出贡献获奖。纳什就是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美丽心灵》的男主人公。? 第二次是在1996年,获奖的是加拿大经济学家维克里。? 第三次是在2005年,获奖者是奥曼和谢林。? 由此可见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位置。? 纳什的贡献最出色,他获奖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他1950年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里,纳什一生只发表过两三篇论文,这一篇是最重要的。在其中,他定义了纳什均衡,现在经济学最重要的三个概念就是:需求、供给、纳什均衡。? 博弈论假定人们是理xìng的,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也就是坚持了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博弈论分析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互相之间没有约束力下的行为。如果游戏规则制定好了,大家都不得不遵守,那就没有可讨论的了。? 所有博弈论的讲述,都是从"囚徒困境"开始的,这其中包含了博弈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囚徒困境说的是,甲乙两个人入室抢劫,未果,但是在房子里,发现有人被杀,因而两人被捕入狱。警察为了尽快破案jiāo差,诱使他们jiāo待罪行,把他们隔离开进行询问,并且给他们讲明了"政策":? 如果两人都坦白杀了人,各判8年;如果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则坦白一方获释,抵赖的人入狱10年;如果都抵赖,则因入室抢劫各判2年。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约翰·纳什(John Nash)1928年出生,xìng格孤僻,但是成绩极佳,不到20岁就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课程,1951年获博士学位。论文就是关于非合作博弈的,这篇论文奠定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基础。? 第15节: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2) 纳什是数学天才,20多岁就因为数学上的成就获得了世界xìng声誉。不幸的是,不到30岁,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据说他经常赤身luǒ体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乱跑;曾经想弃美国国籍;他还给máo zé dōng主席写信,要到中国避难;他好多年都没有一篇论文发表。但是这些,都得到了校方的最大容忍,仍然让他做教授,并且是级别最高的教授。? 爱心呵护天才,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纳什终于走出了疾病的困扰,并且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他是数学家,博弈论本质上也只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因为非合作博弈论在分析经济问题上非常有力,也因为非合作博弈坚持了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即经济人假定,因此,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授予他经济学奖。? 纳什的学术之路充满坎坷,他曾经把自己关于非合作博弈的想法,与著名的数学大师、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6 章 以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当面谈论过,但是这两位大师都对此不屑一顾,这给他极大打击。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终于迎来成功的时刻。以纳什的名字命名的"纳什均衡"已经成为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纳什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这就是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的《美丽心灵》。 乙 甲 坦白 抵赖 坦白 8,8 0,10 抵赖 10,0 2,2 ? 甲和乙叫博弈的局中人,坦白和抵赖是局中人的策略。表中,纵向表示甲的选择,横向表示乙的。表格叫"支付矩阵",表格中的数字叫做"支付",就是局中人所获,第一个数字是甲的,第二个是乙的。? 这四个结果,哪个会成为现实呢?答案是都坦白,即每个人都做8年牢。这是最差的结果。? 为什么是这样?? 经济学家为了分析的方便,根据信息是否完全,以及博弈是一次还是多次进行,把所有博弈分为四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信息就是局中人做游戏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决策有影响,比如上面这个矩阵就是知识。静态是说同时做出决策,或者虽然不是同时,但是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做了怎样的决策;动态则是行动有先后,有时则指博弈可以多次进行。? 上面这个博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局中人对于对方的战略和各自的支付是清楚的。甲和乙都知道上面的支付矩阵。因为是隔离审查,互相不知情,所以是静态。? 先看甲,甲怎么行动,要看乙怎么行动。如果乙选择坦白,甲的最佳策略当然是坦白,因为坦白被判8年,抵赖则是10年;如果乙抵赖,甲的最佳策略是什么?还是坦白,因为坦白就可以放出去,而抵赖则要判2年。所以,对甲来说,不论乙如何选择,他的最佳策略是坦白。? 再看乙,乙和甲是完全对称的,没有区别,所以不管甲怎样选择,乙的最佳策略也是坦白。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都坦白,各判8年。? 各判8年,一共16年,对他们这个集体来说,是最差的结果。? 我们说过,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是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做事,结果对别人来说是最好的,可是囚徒困境恰好相反。? 记住,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这就是个人理xìng与集体理xìng的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甲乙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或者说是静态,如果是反复博弈,则下一次一定都会选择抵赖。?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结果,就叫"纳什均衡"。〖KH*3/4〗 第二种博弈,叫"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动态就是说,博弈一方的行动在先,另一方可以根据先做出决策者的决策来决定、调整自己的策略。? 比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就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局面,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寡头,任何一方如何行动,都要看另外两方的反应。? 其中很多故事,都可以用博弈论看得更清楚。《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嘉遗计定辽东"里写道,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次子袁熙和幼子袁尚,在河北战败后,逃往辽东,即今日的锦州一带。? 曹cāo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在后猛追。辽东的太守公孙康问手下怎么办。手下的人说,我们得先观察一下,如果曹cāo追到辽东,就要先与他们弟兄联合,把曹cāo先打跑了,再收拾他们两个;如果曹cāo没有追来,则先下手为强,把二人当即解决掉。? 这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因为博弈的各方(现在是三方)都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对方的策略或者支付。? 第16节: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3) 但是这个博弈是动态的,因为曹cāo的行为在先,公孙康的行为在后。? 要紧的是曹cāo应该怎样决策。这是一出好戏,戏的主角不是曹cāo,也不是公孙康,而是曹cāo的四大谋士之一:郭嘉。? 其时,郭嘉因为生病留在易州,即现在的河北易县养病。他在死前给曹cāo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郭嘉说,我们不忙着追,他们双方必然互相残杀,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是很高明的战略,这封信是郭嘉死后才到曹cāo手里的,所以叫"遗计定辽东"。? 这是智者的歌唱!郭嘉可说是博弈论的高手。〖KH*3/4〗 博弈论的第三种类型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即信息是不完全的,博弈的各方都有一些信息,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 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下,就要根据概率行事,这当然有风险,但是不得不如此。? 比如你遇到一个号称武林高手的人,你要不要跟他过招,就要判断自己的功力与对手相比如何。假定对方真是一个高手,比你强,你跟他较量,他将获胜,他的支付是100,你是-100;假如他不是真的高手,你的功力比他强,则如果你们较量,你将获得100,他的支付是-100;假如你们不较量,则双方的支付都是0。? 那么要不要较量?这类问题是海萨尼的主要工作,海萨尼假设博弈各方知道对方的类型有哪些,并且知道这些类型的概率分布,也就是说,虽然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高手,但是我知道对方是高手的概率是多少,对方也知道我知道这一点。这话有点拗口啊。?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计算不同行动的数学期望,也就是不同类型下概率与支付乘积的和。? 比如,如果你决定与对方过招,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高手,但是我们假定你知道对方是真正高手的概率是X,不是高手的概率就是(1-X),则你的数学期望是:X×(-100)+(1-X)×100。? 如果你的决策是不jiāo手,则你的数学期望是0。? 如果jiāo手的数学期望大于0,则你就应该jiāo手,因为jiāo手的预期结果更好些。? 我们只能凭概率行事!? 什么时候数学期望大于0?就是X 小于50%的时候,而这个概率你是知道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问题是这个概率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就是先验的东西啦,凭你的感觉,你的经验。? 不过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一般可以有几个结果,比如上边的例子可以是较量,也可以是退避三舍。〖KH*3/4〗 最后一种博弈的类型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即信息是不完全的,双方都有一些信息对方不知道,而且行动有先后。? 我们再假设博弈双方已经打过多次jiāo道,对于对手的类型已经很清楚,不像静态博弈那样只知道类型的概率分布。这时,做决策的相对容易,并且可以有确定的结果。? 空城计,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空城计说的是,诸葛亮错用马谡,丢了街亭,正在西城县准备下一步怎么办。他没有想到司马懿的大军已经神速地到了城外,此时,诸葛亮已经把人马悉数派出,身边没有兵可以调遣,形势乃万分危急。? 这时候,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三国演义中说他"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cāo琴",非常镇定自若。? 司马懿到了城下,看到诸葛亮如此,吓坏了,下令撤军。诸葛亮用一座空城,就把司马懿的大军给击退了,成为千古美谈。? 我们姑且认为这件事是真的,编造故事的人,一定是想通过这个传奇故事来歌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反衬司马懿的无能。? 那么,这个目的达到了吗?好像是达到了,因为老百姓对此津津乐道,对诸葛亮佩服之至,对司马懿嘲笑有加。? 可是仔细想来,却并非如此。我们用博弈论来分析一下。?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与司马懿长期打jiāo道,比如诸葛亮六出祁山,多次跟司马懿过招。而实际上,诸葛亮只出了祁山五次,他们两个人只打过一次jiāo道,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两人曾经隔渭水对峙。我们不计较这些,假定两人真的打jiāo道多次。? 两个人在西城的对峙是一场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因为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在城里有重兵,还是像司马昭说的那样,只是空城;诸葛亮也不知道司马懿是否会上当。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司马懿只能凭概率行事。? 他需要判断这是不是一座空城,他们两人既然已经"打过多次jiāo道",司马懿应该已经形成诸葛亮是什么类型的人的结论,这个结论当然就是广为人知的"诸葛一生唯谨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否则诸葛亮早就走子午谷,直取长安了。? 所以,司马懿作为一个统帅,应该做出正确的判断,即这是一座空城的可能xìng非常小,而有重兵把守的可能xìng却非常大,所以,他应该选择退兵,伺机再动,而不能贸然入城,招致重大损失。? 司马懿做了正确的决策,即退兵。表面上看是上了诸葛亮的当,而实际上,司马懿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风险太大,必须按照一般规律出牌。? 反过来说,这个编造的故事,也反衬了诸葛亮的虑事不周,狼狈至极--他既然能掐会算,为什么就没有算到司马懿的大兵会从天而降呢?既然他平生不敢弄险,聪明到从来不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为什么这一次,就把自己弄到如此凶险的地步?? 我们还要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不如司马懿,《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很中肯的: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不少军事家和历史学家,都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给予较低的评价。? 实际上,正是司马懿最后把诸葛亮彻底击垮,诸葛亮的命就丧在司马懿手里。? 我们看到,用博弈论去观照过往的事情,可以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清晰,并有助于匡正长期以来的似是而非。 第17节:供给和需求(1) 第5章供给和需求???? 有个笑话说,如果能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这只鹦鹉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 其实,这虽然是个笑话,可是却有些道理。因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方法,是经济学家独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他学科都没有这样的方法。? 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苦思冥想也想不清楚,那就试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考虑一下吧,或许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离解决问题一定不会太远。因为这种方法,把所有相关利益者都考虑在内了。而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如果从利益角度去看,就立即清晰起来了。? ?? 当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价格!当我们去找工作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工资待遇,而工资就是劳动的价格。当一个企业投资时,最关心的是利率和产出的价格,因为利率表示投资的成本,它是货币的价格。? 经济学假定人是理xìng的,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极大化。在一个经济社会里,人们追求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而在所有关乎经济利益的因素中,价格是最最重要的。经济学家说,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核心和主角。? 所以,价格由谁说了算,或者价格如何决定,从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价格是一个商品的货币衡量,大家非常熟悉,司空见惯。为什么价格如此重要?如此难以理解呢?? 其实,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越是难以理解。比如人很多,但人的本质是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得清。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你看出来了吗?价格也是这样,看似寻常,实则深奥得很。? 人类很早就发现,分工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因为每个人擅长生产的东西不一样,而需要的东西却差不多,都需要消费多种东西才能生存。如果不分工,每个人什么都生产,就不如只做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总产量大。? 比如,在原始野蛮状态下,两个人比邻而居,他们都需要消费两种东西:鱼和ròu。但是一个人只擅于捕鱼,而不擅于狩猎;另一个人则相反。如果他们不分工,老死不相往来,每个人都得同时进行这两种生产。? 但是当只擅于捕鱼,而不擅于狩猎的人去狩猎的时候,其实他就放弃了更多的ròu。因为,如果他用狩猎的时间去捕鱼,用捕到的鱼,可以换到比他亲自去狩猎获得的ròu还多的ròu。因为他的邻居擅于狩猎,而不擅于捕鱼,因此他对ròu的评价低,对鱼的评价高,他愿意用较多的ròu换取较少的鱼。? 同样道理,那个只擅于狩猎不擅于捕鱼的人,如果去捕鱼,就会放弃更多的鱼。想吃到更多的鱼,就不捕鱼,想吃到更多的ròu,就不狩猎。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当他们分工,各自做自己拿手的而放弃自己不拿手的东西的时候,他们整体的产量提高了,鱼也多了,ròu也多了,这就为他们消费更多提供了基础。? 因为,有了分工,就得有jiāo换,否则谁也活不了,不要忘了此时他们只生产一种东西,但是需要消费鱼和ròu两种东西。? 因此,人类都有jiāo换的愿望,就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的:给我我所要的吧,你也会得到你所要的。? 动物也有些本能的分工,比如蜜蜂,但是自愿的jiāo换则不常见。? 问题就来了:jiāo换怎么进行,两种东西按照什么比例进行jiāo换?凭什么两条鱼换一头梅花鹿,而不是相反?? 第18节:供给和需求(2) 这个jiāo换的依据就是价格。价格的本质,是一个比例,jiāo换的比例。绝对的价格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0元,你不必害怕,因为一瓶可乐的价格是300元。?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价格由什么因素决定,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问题。直到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这个问题才算是画上了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7 章 完满的句号。? 刚开始,为了认识价格,经济学家先找了个"价值"概念过渡了一下。认为,价值更根本,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经济学后来的发展表明,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迂回。直接研究价格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迂回"在思想史上太多了。所以,首要的问题是,价值这个内核,由什么因素决定。? 最初的探讨是从劳动开始的,劳动决定价值,是经济学的著名论断。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些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都秉持这种观念。威廉·配第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名言是: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两种东西能jiāo换,说明它们之中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可以通约。找到这个东西,就找到了jiāo换的依据。? 为什么上述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价值,即两种商品jiāo换的依据,归结于劳动?因为现实如此。?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获取食物和衣着就是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比如捕鱼和狩猎。为了获得食物和衣着,只要劳动就够了,根本不用机器,只需要简单的工具,这些工具,都可以免费获取,比如树枝和石块。? 既然为了生产东西,只需要付出劳动,所以,当两种东西互相jiāo换的时候,只要看其中包含的劳动量就可以了。劳动是此时惟一可以通约的东西,劳动含量相同的东西,才能jiāo换成功,比如两条鱼换一头梅花鹿,是因为生产两条鱼和一头梅花鹿所需的劳动一样多。? 可是只靠劳动就能生产的时代过去了。为了生产,需要投入多种要素,劳动虽然也必要,有时也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再是惟一的,多数时候还不是主要的要素了。因此,决定价值的,或者jiāo换依据的,不再只是劳动,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被其他理论代替了。? 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他发表了其最有名的作品《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古典经济学的巅峰之作,李嘉图被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李嘉图到处宣扬他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有一次,在他演讲时,有个听众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有两瓶葡萄酒,一瓶生产出来后,马上拿到市场上出售,可以卖一个价钱,比如10英镑;另一瓶呢,没有马上出售,而是窖藏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卖,卖价是100英镑。这多出来的90英镑,是谁创造的呢,是劳动吗?李嘉图当时没有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厉害,如果你说这90英镑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就没有道理,因为虽然把酒窖藏起来需要劳动,可是这个劳动是非常少的,跟多出来的价值严重不成比例,起码这90英镑,不能全是劳动创造的。如果你说是劳动创造的,那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就错了。所以,聪明的李嘉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攫住了伟大的李嘉图,他非常苦恼,甚至给人写信,声称自己想彻底放弃劳动价值学说,就在这痛苦中,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嘉图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继续发扬光大乃师的学说,继续演讲。有个叫麦克库罗赫的人,也是非常厉害的经济学家,他在演讲时,又被问到上述问题。他的回答居然是,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价值,仍然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个劳动就是大自然的劳动,照今天的科学术语说,就是酒分子之间的碰撞。? 他说,酒被窖藏起来之后,人手虽然不再劳动,但是大自然还在劳动,一切引起人们希望后果的cāo作,都是劳动,哪怕是畜牲的劳动。这是很可笑的解释,因为劳动只能是人的劳动,哪里有什么大自然的劳动、畜牲的劳动呢。正是这些忠实信徒的胡乱解释,使得李嘉图原本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学说解体了。? 当时,写了著名的《人口原理》的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不无调侃地说:我早就说过,决定价值的东西,不只是劳动,现在你们也同意了,不过,我给你们说的大自然的劳动取了个新名字,即"资本",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因为这个时候,资本的获得不再是免费的了,要创造价值,必须有资本的加入。人们对价值的认识深入了一步。? 再后来,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应该再加上土地,就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认识又进了一步。再后来,又有人说,要加上技术和知识。? 第19节:供给和需求(3) 也就是说,当两个东西jiāo换时,不仅要看商品中包含多少劳动,还要看含有多少其他要素。比如微软cāo作系统,价格很高,可是劳动的因素却很少,主要是资本,还有知识和技术。? 劳动决定价值的观念,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据说,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十个职业,让学生选出最值得尊敬的职业。有意思的是,选农民的最多。学生说,农民的劳动最辛苦,粮食最重要,所以,最值得尊重。其实,最辛苦的工作,不一定最值得尊敬,因为它不见得能开创新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劳动,比如知识分子的劳动,却不一定最辛苦,但是更值得尊重。粮食是重要的,但是人并非只靠粮食生存,水、衣服的重要xìng一点也不亚于粮食。? 尽管加上了众多因素,比原先单一因素的理论要科学多了,但是这些理论还是存在严重的缺陷。? 问题在于,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土地,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是客观的、跟生产有关的要素,也就是供给方面的力量。这些理论,根本没有考虑到需求一方的作用,或者认为需求根本不起作用。? 这是很大的缺陷。两个包含同样劳动、资本、土地的商品,价格可能却有天壤之别。比如,当粮食大丰收时,一斤粮食只值1毛钱;可是当发生饥荒时,同样的这一斤粮食可以卖100块钱,甚至更高价格。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所包含的劳动等客观因素是一样的。所以,光凭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等客观要素,还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包含劳动多的东西,价值不一定大。比如两个渔民,每天下海打鱼。有一天,狂风大作,浊浪滔天。其中一个不敢下海,而另一个却照样出海。下海的这个人风里来浪里去,历尽千辛万苦,捕到了一条鱼。而没有出海的那位很幸运,在海边抓住了一条自己跳上来的鱼。假设这两条鱼一模一样,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可以jiāo换到同样的东西,可是显然,蹦上来的这条鱼,几乎没有包含劳动,而辛苦打到的那条,所包含的劳动一定多得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一切。其实,这更荒谬。山中的走兽,空中的飞禽,水里游弋的鱼儿,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跟劳动无关,没有人的时候就存在了。劳动并不创造一切,劳动只创造很少的一点东西。? 所以,马克思曾经说,劳动创造一切的说法,是跌到了资产阶级的泥潭里了。? 回过来说,客观的因素决定价值的理论有严重的缺陷,这启发了经济学家从主观因素上寻找价值的源泉。? 我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这个有用,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比如粮食能解除饥饿、有用,这是客观上的有用;但是像歌星演唱会,虽然歌星唱歌本身是客观的,它的用处却是精神的、主观的,不同的人喜欢的程度,进而愿意出的钱是不一样的,有人愿意花?1 000?块,有人连100块也嫌多。? 即使是客观上的有用也会变化,比如当你很饿急于要吃粮食和当你已经吃饱时,粮食对你的有用是不一样的,虽然粮食解除饥饿的客观作用依旧。? 同样的粮食,当你饥饿的时候,你愿意花很高的价钱去买;当你不饿的时候,你就不愿意花钱买它了。为什么同样的粮食你花的钱不一样?就是因为你对不同场合下粮食的主观评价不一样,或者主观上的用处不一样,饥饿的时候评价高,吃饱时评价低。? 前面也提过,在经济学上,把物品的对人的主观上的有用叫做"效用"。我们愿意为一件商品出价多少,取决于这个效用,也就是主观上的有用程度,而不是客观的有用程度。? 一件东西如果完全没有效用,我们就不会买它,可是,是不是效用越大的东西,我们愿意付的价格就越高呢?不是的!? 比如,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效用很小,但是它价格极高,穷人买不起;而水的效用很大,可是价格却很小,很长时期内几乎是免费取用,每个人都消费得起。这就是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的著名的"水和钻石价值之迷"。经济学家用了100多年时间来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获得圆满解决。? 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杰文斯(他写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数理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曾经用太阳黑子活动解释经济危机,1882年47岁时不幸死于溺水)、法国经济学家列昂·瓦尔拉斯(他写了《纯粹经济学要义》,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他写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在19世纪70年代分别独立提出了类似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 第20节:供给和需求(4) 边际效用是和总效用相对的一个概念,总效用是消费一种商品主观上所获得的总的满足感,而边际效用是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 上述三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说,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它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当然,无论如何,跟客观的那些因素,诸如劳动之类的没有关系。? 总效用的规律是,开始的时候,随着消费某种东西的数量的增加,效用会不断增加,可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了,然后就是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减少。比如吃饭,开始的时候,吃得越多越满足,但是吃到一个最佳状态之后,再吃就不舒服了,总效用就会下降,当然我们一般不会吃到这个程度。? 总效用先增加后下降,是由边际效用造成的。边际效用变化的特征是递减,也就是后一单位的效用,没有前一单位的效用大。?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来自于我们脑细胞中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一个力度相等的外界刺激,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神经元对其所作的反应会越来越弱。好比你住在铁路旁边,开始的时候,火车经过的噪音,一定令你辗转难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这种噪声就根本没有感觉了,它不再影响你的睡眠了。? 认可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水和钻石的价值之谜了。? 一件东西,一般都有多种用途,经济学家认为,理xìng的人们在拥有一件东西的多个单位后,可以按照用途的重要xìng,对这些东西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比如你获得了10 000个单位的水,你会把第一单位的水用来自己喝,第二单位用来做饭,你认为,做饭的重要xìng不如喝,第三单位用来洗澡,洗澡的重要xìng不如做饭,然后继续排下去。? 最后一单位的水,你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还有什么可以安排的,你就把这最后一单位的水抛洒出去了,抛洒在空中,看着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个效用接近于0。? 假如,你也获得了10 000单位的钻石,对于第一单位,当然是戴在身上炫耀,钻石是奢侈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虚荣。第二单位,我无法想像你准备怎么用,对剩余的其他单位,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对最后一单位,也就是第10 000单位,我们也假定你把它抛洒在空中。?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撒过水,也看别人撒过水,所以可以说,水满足了我们所能想像的所有用途或者效用。? 而谁见过扔钻石的呢?没有。钻石大概只能满足第一种用途,也就是满足虚荣心。?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排在前面的效用大,后面的效用小。水可以满足我们非常靠后的包括最小的yù望,于是,它的边际效用很小,甚或没有。而钻石只满足了我们一个yù望,只排了一个,其边际效用当然很大。因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所以,钻石贵而水便宜。? 边际效用虽然解决了很大的难题,但是也引起了经济学价值理论的争论和分裂,到底是客观的供给的因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决定价值,还是主观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 马歇尔出来收拾了这个残局,首先,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把价值和价格统一了,价值就是价格,没有必要迂回地通过认识价值来认识价格,可以直接理解价格,此后的经济学就不再刻意区分价值和价格了,价值和价格就统一了。? 其次,马歇尔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他认为,价格既与供给有关,也与边际效用有关,即与需求有关,是由两者共同作用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都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函数。供给,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生产者的行为。供给并不就是生产,生产是个行为,供给却是个函数。在供给中,凝结着劳动、土地、资本,以及马歇尔自己加上的企业家才能,即企业家具有的组织、领导、创新的能力,这是供给最新的一个要素。? 在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中,价格是自变量,因为价格首先变化,人们根据价格决定供给量。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因为价格提高,供给的越多,利润就越大。? 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行为。需求中,凝结着效用、边际效用、偏好等因素。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需求也不是购买,购买是行为,需求是个函数。? 如果价格太高,供给量就会超过需求量,就出现产品过剩,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8 章 过于求,积压。因为这时的价格,超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生产者就会降价,降价一方面使供给量下降,另一方面使需求量增加,供求的差距缩小。? 如果价格过低,需求量就会超过供给量,出现供不应求,人们拿钱买不到东西,发生抢购,因为这时商品的价格低于消费者的评价,即使以比现在更高的价格买,也是合算的,于是必然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买,价格上涨,也会使供求差距缩小。? 第21节:供给和需求(5) 所以,必然存在一个价格,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既不过剩,也不会有不足,这个价格就叫"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实际价格。一切按照均衡价格出售和购买的人都会如愿。? 经济学家在说到价格高低的时候,其标准就是这个均衡价格,比它高就叫价格高,比它低就叫价格低。跟一般人所谈论的价格高低是不同的!? 均衡价格是对买卖双方都最好的价格!? 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对买方自然不利,而卖方就会有积压,也不利;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对卖方自然不利,但买方也买不到,也不利。只有当价格达到均衡价格时,买卖双方的利益才达到了最大化。? 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对价格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就是供求决定价格。供求理论包含了此前所有理论的合理部分,是最科学的价格理论。当经济学家分析价格的时候,就从这两个方面分析。? 人们对一个东西有需求,是指有购买yù望,而且买得起。? 决定需求的因素很多,比如要购买的商品本身的价格;该商品的替代品(替代品就是可以替代这个商品的商品,比如牛ròu就是猪ròu的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比如牛ròu的价格越高,对猪ròu的需求量就越大;互补品(互补品就是一起消费的东西,比如咖啡和糖)的价格,如果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提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下降;偏好也影响需求,偏好就是人的"毛病"。比如你喜欢吃香蕉,即使价格再高,你可能仍然会买那么多,可是我不喜欢吃,如果价格提高一点,我就不要了等等。? 但是,经济学家最重视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说过了,这个关系叫需求,或者需求函数。而且关于两者的关系还有一个定律,叫做需求定律,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件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所谓其他条件不变,就是替代品、互补品以及偏好等都不变。需求定律很符合知觉,但是一定要注意其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如果猪ròu的价格提高,而牛ròu等其他ròu的价格提高得更多,我们对猪ròu的需求量还是增加而不是下降的。只有其他ròu的价格等条件不变,猪ròu价格提高,买猪ròu的量才下降。? 有人说,下雨的时候,雨伞卖的价格更贵,但是买雨伞的人反倒多了,这不是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吗?需求定律不对?!? 可是,不要忘了,下雨的时候,人们对雨伞的偏好发生了变化,所以,虽然价格提高,需求量还在增加。假如雨一直下下去,如果价格再提高,需求量一定会下降。需求定律是对的。? 厂商的供给也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生产的技术、是否能赚钱,以及投入品的价格如何等等,但是,经济学家最关心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我们叫"供给"或者"供给函数"。相应的也有一个供给定律,即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厂商的供给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供求决定价格,而且因为需求和供给的背后都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不时地发生变化,所以,价格是经常波动的。? 有价格出现的场合,经济学家叫"市场",不管看得见看不见,都叫市场,比如小商品市场是看得见的,而金融市场则是看不见的。? 亚当·斯密曾经讲市场叫做"看不见的手"。人们大多不明白为何如此称呼市场。这是因为,买东西的人和生产东西的人、卖东西的人之间是不认识的,没有见过面,但是价格这个市场的核心,正是这些看不见的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价格协调了他们之间的利益。? 你在超市里买了一个美国水果,可是并不知道这个水果是哪个美国人从树上摘下来的,也不知道是谁把它运到了中国,经过了多少人的手。而美国生产水果的人,也不知道谁买走了它。你们互相不认识,但是,价格正是你们之间相互作用才形成的,买卖双方互相看不见,但是居然能共同决定价格,所以市场叫"看不见的手"。? 价格是个奇妙的东西,人们只要知道价格,就可以判断事情是否对自己有利,就可以据此来安排自己的活动,价格把所有有用的信息都包含在里面,把所有无关的信息都过滤掉。? 比如当卖铅笔的人发现人们都蜂拥来买铅笔,愿意支付比原来更高的价格的时候,他不必知道为什么人们突然对铅笔情有独钟,他只要知道价格在上涨就够了,他的反应就是向生产铅笔的人多订购,这样他就能赚更多的钱。而生产铅笔的老板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零售商突然多订购,他只要知道订购价上涨就可以了,他的反应是向木材提供商订购更多的木头,〖KG*2〗于是伐木工人发现他们更忙碌了,工资也提高。 第22节:供给和需求(6) 〖HT3W〗〖JZ〗我是一支铅笔(节选):市场的力量?1〖HT10.F〗?? 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我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以想像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开发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圆木被装船运输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莱安德罗。你能想像得出制造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的那些人,和那些修筑和安装送我到那里的整个jiāo通体系的人们吗?这无数的人,也都是我的前身。? 想想圣莱安德罗的木材加工厂。雪松圆木被切割成铅笔那么长的薄板条,只有1/4英寸厚。要在烘干炉内将这些板条烘干,然后,涂上颜色,就像fù女们往脸上涂脂抹粉一个道理。人们喜欢我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不喜欢我煞白的模样。板条上蜡,然后再烘干。制造颜料和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以及一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等等,所有这一切需要多少技能? 工厂里的清洁工也算我的前身吗?不错,还应该包括那些向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的电站大坝浇铸水泥的人!因为,正是这些发电站向工厂供应了电力。不要忘了那些或早或晚在薄板条穿州越县的运输过程中--每车装60吨--出了一份力的人们。? 现在,到了铅笔制造厂--这样的工厂在机械设备和厂房建筑上要投入400万美元,这一切资本,都是我的生身父母们通过省吃俭用才积累下来的。一台很复杂的机器在每根板条上开出八条细槽,之后,再由一台机器在另外的板条上铺设笔芯,用胶水粘住,然后,放到其他的板条上面--可以说,做成了一块笔芯三明治。再由机器切割这"牢牢粘在一起的木头"三明治,我跟七位兄弟就诞生了。? 我的"铅笔芯"本身--它其实根本就不含铅--就相当复杂。石墨开采自锡兰。想想那些矿工和制造他们所用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制作用轮船运输石墨的纸袋子的工人,还有那些装船的人,还有那些造船的人。甚至,守护沿途灯塔的人也为我的诞生出了一把力--还有港口的领航员们。? 石墨要与产自密西西比河床的粘土混合,在精炼过程中,还要用到氢氧化铵。然后,要添加增湿剂,比如经过磺酸盐处理的油脂--这是用动物脂肪与硫磺酸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经过一道又一道机器,这些混合物最后看起来是在源源不断地挤出来--好像是一台香肠研磨机中挤出来似的--按尺寸切断、晾干,再在华氏1 850度的温度下烘烤数个小时。为了提高其强度和顺滑xìng,还要用一种滚热的混合物处理铅笔芯,其中包括固体石蜡、经过氢化处理的天然脂肪和产自墨西哥的大戟石蜡。? 我的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你知道油漆的全部成分吗? 谁能想到蓖麻子的种植者和蓖麻油的加工者也是我的前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确实都是。啊,仅仅是把油漆调制成一种美丽的黄颜色的工序,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技巧,就数不胜数了。 再看看标签。那是炭黑跟树脂加热混合而形成的一张薄膜,请问,你知道怎么制造树脂吗?你知道炭黑是什么东西吗?? 我身上的那点金属--金属箍--是黄铜的。想想那些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的人们吧,还有那些运用自己的技能,把这些自然的赐予物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薄的黄铜片的人们。金属箍上的黑圈是黑镍。黑镍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在我的金属箍的中间部分没有黑镍?光这个问题,就得用上好多页纸才能回答清楚。? 然后就是我那至高无上的王冠,在该行业中被人很粗俗地称之为"塞子",就是人们用来擦除用我犯下的错误的那个东西。起擦除作用的那种成分叫做"硫化油胶"。看起来像橡胶一样的东西,是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与一般人想像的相反,橡胶则仅仅起粘合的作用。在这儿,需要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浮石产自意大利,给"塞子"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现在,还有谁对我前面提到的这种说法不服: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完整地知道铅笔是如何制造的。 了,可是他们根本不明所以。? 价格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关乎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价格机制是市场的中枢。? 价格机制,就是价格上下运动,以让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过程。只要价格机制是灵活运转的,价格可以自由地上下运动,经济中就不会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就不会有经济萧条和失业。因为只要东西过剩,价格就必然向下运动,100块没人要,1块钱总有人买吧。短缺了价格就上升。如果劳动力可以一直降低自己的工资水平,就不会有人失业。? 问题就在于,价格经常运转不灵,价格凝滞不动,东西卖不出去,劳动力失业。? 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找到价格运转不灵活的原因,并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矫正它。 第23节:消费者理论(1)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呢?? 消费就如用货币作为选票,选择自己中意的商品。要想达到消费者利益的极大化,消费者应该这样花钱:不断调整所买的每种商品,直到投给每一种商品的最后一票,或者最后一块钱,获得的满足程度相等。? 就像吃自助餐,应该这样:吃每种东西的最后一口所带来的满足感一样。? 虽然可能很难精确做到,但是只有当你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你才算是一个真正精明的人。? ?? 经济学假定大家都是在给定的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消费商品,不是消费物质,不是占有商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yù望。我们前边提到过,商品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属xìng叫效用。消费的目的正是获得效用,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比如吃饭,不是为了把饭位移到肚子里,只有我们觉得饿的时候,才会消费这些饭菜,吃饭是为了获得一种主观上吃饱了的感觉。? 消费者理论说明的是,人们在收入一定或者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己效用的极大化。? 为什么假定收入有限?这个假定其实是资源稀缺假定在消费者理论中的反映。首先,如果收入是无限的,那我们一定这样消费:买所有的东西,直到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为零。? 其次,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类如何理xìng选择,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如果资源、收入不是有限的,就不需要选择,也就不需要经济学了。? 为什么?? 因为物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直买一种东西,买下去,肯定能买到边际效用是零的那一个。有人说,可能我买不到边际效用是零的那一个,或者比零大一点,或者小一点。? 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要忘了,数学上的边际的概念,指的是非常非常小的变化,如果你买不到边际效用恰好是零的那一个,只是因为单位太大,只要把单位缩小就可以了。? 当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零时,对该商品的消费就该停止了,因为下一个商品的效用就是负的,还不如不消费。此时,从该商品的消费中,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当消费的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都达到零时,消费者的总消费就达到了最大。? 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的效用看成是所消费商品的数量的函数,消费商品的数量决定了消费者的效用,而边际效用就是这个效用函数的导数,根据简单的数学知识,我们知道,当导数是零时,函数值达到了最大。? 注意,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是无穷多时,消费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才是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的条件。此时,根本不必考虑如何花钱,如何节省。? 可是,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这时,消费者就得考虑如何花钱了,不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9 章 能购买每一种商品直到边际效用是零。?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消费者应该这样花钱:让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比如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都相等。? 效用可以用数字表示,比如1、2、3、4等等,越大表示满足感越强烈。效用都是整数,零也可以,一般不能是负的。? 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假如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如果他花在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得到的效用是5,而买第二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是3。那么,如果他把买第二种商品的最后这一块钱,转移到到第一种商品上,他就在减少3个效用的同时增加了5个效用,总的效用增加了2。只要投在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大于第二种商品,这种转移总能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直到投在两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效用才达到最大,没法再增加。? 反过来,如果购买第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是3,第二种商品是5,则当我们把购买第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块钱转移到第二种商品上时,消费者的效用也会增加2。这种转移直到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都可以增加总效用。? 第24节:消费者理论(2) 所以,消费者应该通过"边际调整",也就是只比较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使得投在不同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获得的效用相等,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 这里有个假定,就是一元钱是个非常微不足道的购买力,即使增加了一元钱的购买,我们从第一种商品上获得的效用,仍可以看做是不变的。虽然边际效用递减,但是效用的变化是连续的,也就是变化得非常缓慢。所以,当我们把购买一种商品的一元钱转而购买另一种商品的时候,购买两种商品的新的最后一元钱获得的效用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边际考虑,也就是从后往前考虑这个方法的作用,我们必须也只需要从购买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着手进行调整,先不必考虑以前的购买。? 当然,消费者实际购买时,不可能做到这么精确,但是只有当消费者朝着这个方向,按照这个原则做时,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才会更大。? 这就是理论的作用。? 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经常吃自助餐,我们胃的容量有限,胃容量就相当于收入,可是我们要让自己吃得值,尽量达到最大的满足。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要每样都吃一点,喜欢的多吃点,不怎么喜欢的,也会少来一点。不会看见一种喜欢的东西,就一直吃下去,因为虽然你喜欢它,但是多好吃的菜,都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多吃一点,味道就淡一些,所以,你吃它一会,就会去吃点别的。因为别的东西,你还没有吃过,它的边际效用比较高,再吃前一种,就不如吃这个更合算。? 你的最佳状态是,你吃的每种东西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也就是最后一口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你吃的每一口,相当于前边的一单位的货币。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吃的每种菜品的最后一口的满足感都一样。我们吃每种东西的数量仍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最后一口的满足感,即边际效用必须是一样的。? 所谓购买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可以用该商品的价格除以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也就是消费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来表示。比如,商品A的价格是10,共消费了100个A,第100个的效用是10,那么购买A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就是10。为了达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购买任何其他商品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也都必须是10。也就是,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是一个常数,在这个例子中就是10。? 这样说,也隐含着一个假定,即每单位货币的效用是不变的,是10。为什么这样假定?因为我们说过,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一旦收入定了,收入的边际效用也就定了。这个10,就是收入的边际效用。? 收入的边际效用,跟商品的边际效用一样,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却是越来越慢的,即边际效用递减。当你有一块钱的时候,这一块钱对你非常重要,每一分钱,你都会十分珍惜,很看重,如果丢了,可能会很难过。而当你有1 000万的时候,即使丢几百块钱,你也不会伤心的。富人最后一块钱的效用低于穷人。? 上面的10,就是收入的边际效用。? 钱花出去,相当于损失了效用,是购买商品的成本,即坏处。当你买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所获得的效用,即好处,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你所获得的效用就大于你失去的效用,是值得的,你得到的是净好处,你会继续购买该商品。? 反之,如果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效用比这一块钱的效用还小,你不如把这一块钱放在手里更好,于是你会减少购买。? 所以,你会购买到这种状态:花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运用的是边际的分析方法,它蕴含的思想是,如果一种行为的边际好处大于边际损失,我们就继续这种行为。我们需要做出抉择时,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一直也没有说效用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我们用的是边际分析的方法,不同单位不过是大小不同罢了,把效用单位增大或减少,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就像水结冰的条件,跟我们衡量水的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还是华氏度没有关系一样。? 有了上边的边际相等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了。? 经济学就是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的,如果周围世界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购买行为将会怎样?这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收入和价格的变化。? 假设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比如可乐和电影。如果可乐的价格下降,消费者的反应是什么?? 第25节:消费者理论(3) 假定开始的时候,消费者在可乐和电影的消费上已经实现了均衡,?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生于lún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家庭,他的曾曾祖父是个牧师,力大无比,曾经徒手将马掌弄弯,让现场的铁匠们目瞪口呆,以为撞见了鬼。? 马歇尔的父亲一心想让他承继家业做牧师,可是他对此没有兴趣。马歇尔天生具有数学天赋,对于数学非常偏爱,后来得到他叔父的财政支持,如愿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且成绩优异。? 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数学教授,凯恩斯父子都是马歇尔的学生。他本来打算研究分子物理学,后来因为对于知识的哲学基础,尤其是对于神学突然发生兴趣而转向了lún理学,进而在1867年开始转向经济学的研究。他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与他同情穷苦人也有很大关系。他是剑桥大学经济系的创始人,并且培养了凯恩斯、庇古等经济学大师级人物。? 马歇尔是真正的经济学大师,他的主要贡献是:把由于边际革命而处于割裂状态的经济学,重新统一起来。这个贡献主要体现在他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这是经济学历史上,继约翰·穆勒1848年写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之后的第二次折衷融合。这本书,可以跟《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巨著比肩,是凯恩斯革命之前世界通用的经济学教材,是经济学的《圣经》,差不多也是后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同义语。马歇尔对于边际效用理论也有开创xìng贡献,只是他自己太谦虚,才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他还创造了很多经济学的概念以及分析方法,比如需求弹xìng、需求和供给曲线及其均衡图式等。? 马歇尔一生笃信宗教的力量,也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他认为两种力量对人类行为的 影响最根本最持久,一是经济的力量,二是宗教的力量。? 马歇尔所创立的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因为他自己以及其杰出学生的重大贡献,人们把他们叫做"剑桥学派",直到今天还有重大影响。? 马歇尔毕业于数学系,而且本来打算终身从事数学和分子物理学的研究,所以他的数学水平是不容怀疑的,但是我们翻开《经济学原理》,几乎看不到数学公式。马歇尔把有关的数学公式都放在了附录,除了他比较反感一些人滥用数学外,他也因顾虑有人看不懂而不喜欢这门学问。他更喜欢用画图的方式说明问题,马歇尔是图解经济学的开创者。? 马歇尔年轻时的身体不算好,经常生病,但是却活了80多岁。这得益于他经常去旅行,阿尔卑斯山更是他的最爱;也得益于爱情的力量。马歇尔的夫人玛丽是他早期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位大学经济学讲师,马歇尔的第一部著作《工业经济学》就是与她合著的。她对马歇尔关爱有加,细心呵护。? 马歇尔的脾气比较古怪,对于批评经常不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凯恩斯曾经说过,假如马歇尔的脾气能改改,或者身体好些,经济学的样子就会不同,进展也会快些。? 在20世纪,没有谁能比得了马歇尔和凯恩斯这对师徒对于经济学的贡献。? 即最佳状态,花在两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是相等的。? 因为可乐的价格下降了,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不变,那么,他原来投在可乐上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提高了,这个数值,是用最后一听可乐的效用除以可乐的价格得到的。? 要想让买可乐的最后一块钱与买电影票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重新相等,就必须买更多的可乐,让可乐的边际效用下降。因为收入不变,买可乐的钱多了,就得减少电影的购买,经过这样的调整,买可乐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和电影票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重新相等。所以,可乐价格下降,人们买可乐增加,买电影下降。? 同样道理,如果电影票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就必须减少电影票的购买,以便让购买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重新相等。? 这很符合我们的直觉: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我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增加对它的替代品的购买。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这种直觉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就是理论的作用。?〖JP+1〗 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情况又会怎样?因为收入增加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了,只有让购买的电影票和可乐的边际效用下降,才符合我们的购买原则。因为我们的原则是,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与价格之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价格不变,就必须让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只有增加对商品的购买,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消费者将既增加对电影票的购买,又增加对可乐的购买。? 所以,收入增加,我们购买每种商品的量都会增加,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 运用我们现在的购买法则,也可以解释"钻石和水的价值之谜"。因为人们既购买钻石又购买水,要想达到最大的效用满足,必须要使得购买钻石的最后一块钱的效用和购买水的最后一块钱的边际效用相等。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法则,因为钻石很少,所以我们能买到的最后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而水很丰富,我们能买到的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很低。为了使得最后一块钱的效用相等,必须赋予低效用的水以低价格,高效用的钻石高价格。所以,钻石很贵,而水很便宜。? 在现实中,消费者不会进行如此精确的计算,进行购买行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消费者在方向上,好像真的是在遵循这样的原则,而且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消费者的满足感才会更大。 第26节:厂商理论(1) 第7章??厂商理论???? 厂商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获得利润很难,因为利润只在一种场合出现,找到这个场合需要特殊才能,也就是企业家才能。企业家必须有敏锐的目光,必须擅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必须躲过各种陷阱,这是一种比劳动力、资金和土地更稀缺的资源。所以,那些获得经济利润的企业以及企业家,是值得尊敬的。? 一个不能获得利润的企业或者企业家,不论在其他方面如何出色,也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尊敬。甚至,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越说明他们的无能。? ?? 厂商,就是企业、生产者,有外在化的看得见的车间、流水线等形式,有的厂商还很大,如IBM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 可是,经济学家却简单地把厂商看做一个函数,它的自变量是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品,比如原材料、劳动和资本等,因变量是产量。? 经济学上把投入品数量与厂商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函数。比如,一定的投入,可以产出100单位、200单位,但是最多能生产300单位的产量,300才是生产函数的函数值,100和200不是函数值。这样定义的函数才符合函数的xìng质,因为函数的特征是对于每一个自变量,有并且只有一个函数值相对应。? 中国最大的30家企业??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根据销售额等指标评出世界500强公司,2007年排行榜中,沃尔玛位居榜首,其中有30家中国公司入选,包括内地企业22家、台湾地区6家以及香港地区2家。下面是它们的名次和主营业务。?? 17 中国石化〓炼油? 24 中国石油天然气〓炼油? 29 国家电网〓电力? 154 鸿海精密〓电子? 170 中国工商银行〓银行? 180 中国移动通信〓电信? 192 中国人寿〓保险? 215 中国银行〓银行? 230 中国建设银行〓银行? 237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 275 中国电信〓电信? 277 中国农业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0 章 行〓银行? 290 和记黄埔〓多元化? 299 中化集团〓贸易? 307 宝钢集团〓金属? 327 中油公司〓炼油? 342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 343 国泰金融控股〓保险? 〖JY〗(续)〖FK)〗 〖FK(SB0001+86mm。114mmZQ*2〗 〖SQ*2/3〗〖HT10.F〗 384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程建筑? 385 一汽集团〓汽车? 39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 402 上汽集团〓汽车? 405 中粮集团〓贸易? 427 华硕电脑〓计算机? 435 中国五矿集团〓贸易? 447 广达电脑〓计算机? 456 台塑石化〓化学? 457 怡和洋行〓贸易? 46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 488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运输?? 产量的特点是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是保持其他所有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单独增加某一个要素单位所能增加的总产量。? 比如烤鸭子需要两种要素,一个是炉子,一个是烤鸭工。如果炉子数量不变,只增加工人,新增加的一个工人所增加的烤鸭的量叫工人的边际产量。同样,保持工人数量不变,只是增加烤炉,新增加一个烤炉所增加的烤鸭的量叫烤炉的边际产量。? 不过经济学更常考虑资本不变,单独增加劳动时候的边际产量,即劳动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相当于数学上的偏导数。偏导数,就是让其他变量不变,单独变化一个变量的结果。? 边际产量递减的含义是,在保持其他投入的量不变的条件下,让某一种投入要素的量不断增加,这种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增加越来越少。? 第27节:厂商理论(2) 边际产量递减是一定会出现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都递减。也许在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并不递减,反而递增。? 假定烤炉不变,只有一个,如果是一个工人烤鸭子,一小时能烤2只鸭子,再增加一个工人,炉子还是一个,可能一小时一共能烤5只鸭子,增加到三个工人,一共可以烤10只鸭子。所以第二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比第一个工人大,第三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比第二个工人的大。这时候出现的就是边际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递增,是劳动分工造成的。烤鸭子需要多种工序,比如至少三道:把鸭子收拾干净;拿到案板上开膛破肚;送到烤炉里烤。当一个人做所有这些工序时,效率一定比较低。因为当他收拾鸭子时,案板和烤炉正在闲置着。当工人增加到三个后,一个人收拾鸭子,一个人做案板工作,一个人专门烤鸭子。由于分工,案板和烤炉都没有闲置,而且每个人专门做一个工序,也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所以,表现为边际产量不是递减,而是递增。? 但是边际产量递增不是规律,不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很可能一开始就是递减的,不必经历递增的过程,边际产量就递减。即使开始的时候出现边际产量递增,到一定程度后,也一定会出现递减,递减才是规律,而且是必定出现的。? 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保持炉子数量不变,再继续增加工人,迟早会出现后面一个人的产量,没有前边一个人的多的情况。因为无论是案板还是烤炉,跟工人都有一个最佳的配比,人多到一定数量,超过了这个配比,案板和烤炉前都会出现排队,窝工又出现。效率下降,表现为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给厂商以重要启示,当厂商需要多种要素才能生产时,它必须确定每种要素的投入量,或者最佳配比,它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假定厂商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生产要素的钱是一定的。那么它应该这样确定每种要素投入的量:购买每种要素使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相等。? 还以烤鸭为例,假定烤炉和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都可以无限细分(劳动时间的细分基本能做到,可以按小时或者分钟计算;把烤炉看成是租来的,烤炉的细分,就可以理解了,可以按照租借的小时或者分钟数来分。当然这是假设!),厂商要想实现最大利润,就应该让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和雇工人的最后一块钱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也就是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增加的产量,和购买劳动力的最后一块钱所增加的产量相等。? 如果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烤鸭产量,大于雇佣工人的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烤鸭产量,那么把后者的最后一块钱拿过去租烤炉,烤鸭的总产量就会增加。反之,就把租烤炉的最后一块钱拿过来雇工人,烤鸭的总产量也可以增加。只有两者相等,总产量的增加才会停止,达到最大。? 跟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一样,经济学假定厂商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表现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的时候,厂商会打折出售产品,甚至是免费供应,但是这不过是厂商的一种手段,一个游戏,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自己更大的利润。? 还记得吧,利润是什么?经济学家说的利润和一般人说的利润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人理解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也就是会计做账时的利润,企业照此来缴纳企业所得税。? 会计利润就是厂商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会计成本。收入就是厂商的销售数量与平均销售价格的乘积。会计成本,就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也就是历史成本,包括工资、原材料费用、利息和税金等。会计成本的特点是真的发生过。比如厂商的总收入是100万元,各种会计成本为90万元,那么该厂商的利润就是10万元。? 可是经济学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同,它是总收益与厂商的经济成本,也就是全部机会成本的差。? 厂商有会计利润不一定有经济利润,而有经济利润就一定有会计利润。? 在会计学家看来,利润可以在多种场合出现,但是在经济学家看来,利润却最多只在一种场合出现,所以,对于企业家来说,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赚钱很难,需要仔细考量,慎重决策。? 问题在于这个根本没有出现的机会成本,怎么计算呢?不可能去算没有出现的成本,虽然机会成本这个思想是对的,甚至是伟大的。? 经济学家给出了一种模拟的办法来近似地计算机会成本,大致来说,机会成本是三部分的和。? 第一部分,就是会计成本。为什么会计成本可以看做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成本,如果用于其他生产场合,也可以产生相应的价值。比如100万的会计成本,总可以产生100万的产出,因此它可以看成是机会成本。注意,会计成本毕竟不是机会成本。? 第28节:厂商理论(3) 第二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利息。企业经常用自有的资金进行投资,可是这部分资金本来是可以借出去的,如果这部分资金不用于自己的生产,而是借出去,就可以收取利息。所以,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是有机会成本的,这个机会成本,就是他把资金借出去所能收取的利息。因此,自有资金的利息,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中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是企业所有者的自有时间的机会成本。很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老板既是投资者,又亲自经营,有的还干一般员工的活。比如很多饭馆就是这样。这时候,老板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来经营。可是,老板的时间本来可以有其他用途或者安排。如果他不经营饭馆,而是在机关上班或者干别的生意,也是有收入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时间用于开饭馆,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必须考虑进去,这是他自己经营饭馆的成本。在他所放弃的所有机会中所能取得的最大收益,就是他利用自己时间的机会成本。注意,机会成本,只有一个,即那个最大值。? 这三部分加起来,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厂商的机会成本。企业的总收益减去这些机会成本,可以看做是厂商的经济利润。? 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并出售后,获得的总收益要在对生产有贡献的人之间进行分配。这就是通常说的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的意思是对生产有直接贡献的人进行的收入分割。? 对生产有直接贡献的人有:工人、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企业家。因此,总收益被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工资,属于劳动者,也就是工人。? 第二部分属于资本家所有,出资本的是资本家,他得到的报酬叫利息。注意,在经济学里,资本家得到的报酬一般是指利息。? 第三部分属于地主或者土地的所有者,这一部分叫地租。土地是生产的必要投入,土地的特征是需求大,而供给却是固定的,所以它有价格,人们必须而且愿意付出代价获得。? 第四部分是正常利润。正常利润的定义是: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工资、地租和利息以后的余额。注意企业家得到的叫正常利润。? 经济学的名言是:一切(正常)利润归企业家。企业家拿的是所有收益被其他所有者拿走以后的剩余,企业家让别人先拿,他后拿,正常利润可能多也可能少,一般是有的,如果没有,就不会有企业家愿意来经营企业了。? 企业家能获得正常利润,是因为他投入了生产的重要要素,即企业家才能,也就是组织、管理和创新的职能。没有企业家,企业便无法运转。? 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企业的总收益就是以上各个部分的和,不会再有剩余了。正常利润,是厂商成本的一部分,是企业家才能这个投入的报酬。? 如果企业的总收益减掉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以后还有剩余,这就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叫超额利润,也就是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利润。正常利润归企业家,经济利润归资本家所有,或者归股东所有。? 超额利润是非常难以见到的,所以不太"正常"。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有,比如垄断。所以,我们说资本家正常情况下只能获得利息,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是暂时的,能够获得利润的是企业家,他获得的是正常利润。? 如果一个项目能够给厂商带来经济利润,厂商一定会做这件事情,因为根据经济利润的定义,做其他事情都不会有经济利润。? 可是,如果经济利润是零,即没有经济利润,也没有亏损,厂商做不做这个项目呢?也会做!因为我们说了,对于一般厂商来说,在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厂商很难获得经济利润,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当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厂商仍然获得了正常利润,所有的机会成本都收回来了。所以,一般来说,它也会干。?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厂商亏损了,也就是负的经济利润。厂商会不会马上停产呢?不会!? 先说亏损的含义是什么。亏损受损的首先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获得的是总收益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劳动力要素所有者的工资、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利息、土地要素所有者的地租这三者--之和的差额。如果总收益下降,首先要保证工资、利息和地租,所以,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家的正常利润。所以,亏损意味着没有正常利润,企业家拿不到钱。如果亏损再增大,企业就要降低工资,解雇工人,甚至降低利息和地租了。? 那么为什么说,一旦发生亏损,厂商不会马上停产呢?这还要从成本说起,注意在经济学中,成本的含义只有一种,即机会成本。? 经济学把厂商生产的总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固定成本,一是可变成本。? 第29节:厂商理论(4) 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成本。比如你租了一间房子开咖啡馆,房屋的租金是合同规定好了的,跟你能卖出去多少咖啡没有关系,即使一杯也没卖出去,你也得支付租金,而即使你生意再红火,也不必多负担租金。? 固定成本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每一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固定成本是越来越少的。总产量与总固定成本之比,叫"平均固定成本"。比如摊到每一杯咖啡中的租金,就是平均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跟产量有关的成本。比如劳动力成本就是可变成本,要增加产量,就必须增加劳动力的购买,如果产量是零,就没有可变成本了。? 购买劳动力所需要的花费,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边际产量递减,所以为了生产新的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假定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工资是不变的,新增加一单位产量的可变成本,即需要新增加的劳动力数量和工资的乘积,越来越大。? 要增加产量,只需要增加可变成本就行了,不必增加固定成本,而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所以,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总可变成本与总产量之比,叫"平均可变成本"。? 厂商生产全部产量的成本,即总成本,是总的固定成本与总的可变成本的和,而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就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和。? 即使发生亏损,但只要产品的价格,也就是平均每单位产品的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就不应该立即停产。? 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停产了,你的损失就是全部的固定成本,这是你必须支付的,停产了这个代价也得付。可是如果你继续经营,你的全部所得,就大于全部可变成本,这多出来的部分,就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你的亏损就会减少,少于全部固定成本。这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注意,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是取得经济利润;让亏损减少的行为,也是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比如你生产了1 000只烤鸭,售价是每只100元,但是每只的总成本是120元,你一定是亏损了。但是,如果平均一只鸭子的固定成本是50元,可变成本是70元的话,你就不应该立即停产。因为如果停产,企业不再支付可变成本,即工资,但是必须支付固定成本,比如租借烤炉的租金,那么平均每只鸭子就要亏损50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1 章 元。而如果继续生产,每只可卖100元,除了弥补可变成本70元(工资)外,还可弥补每只烤鸭的固定成本30元,每只鸭子的亏损只有20元,亏损额下降了。? 乘坐飞机,偶尔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架飞机只有几个乘客,可是还是照常飞。航空公司肯定是亏损的,但是因为飞机是租来的,如果不飞,公司自然不必再支付可变成本,如燃油费和机上的服务费用,甚至机组的工资等,但是必须支付租赁费这个固定成本。? 如果每张机票的价格高于拉一个乘客所需要支付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航空公司可以在支付燃油费、服务费以外,还有剩余,这个剩余就可以弥补一部分租赁费,航空公司的亏损就减少了。所以,尽管亏损,航空公司也勉力支撑着。这叫"短期"行为,短期也就是有一部分生产投入的规模来不及调整的时期,比如飞机的租赁期。? 但是在长期,如果企业亏损,就必须退出市场了。所谓长期,就是没有固定要素,没有固定成本,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比如飞机的租赁期迟早会到期;时间长了,烤炉的数量一定可以减少,等等。这时候,航空公司就没必要再亏损经营了,因为长期就没有租赁费了。因此,拉几名客人的航班不会经常出现。? 问题是,生产多少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这需要边际考虑,即我先生产一个,看看情况如何,然后再决定是继续生产下一个,还是到此为止。? 无论消费者还是厂商,做事的边界,即最佳临界点一定是:边际好处等于边际坏处。? 厂商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毛收入,即总收益,叫边际收益,也就是边际好处;而厂商增加这一单位产量必须付出的总成本,叫边际成本,也就是边际坏处。? 厂商决策的依据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单位产量就应该有,而且可以有下一单位产量;否则,这一单位产量就不应该要。所以,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产量是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个。? 有一点微积分常识的人更能理解这一点,总收益的导数是边际收益,总成本的导数是边际成本,当两者相等时,其差额,也就是经济利润达到最大。? 边际收益容易理解,就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对边际成本的理解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边际成本虽然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而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和,但是边际成本跟固定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只与可变成本有关!? 为什么?? 因为固定成本跟产量无关,新增加或者再增加一单位产量,并不需要增加总的固定成本,只需要增加可变成本就可以了。因此边际成本,实际上是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 当然这不是说,新增加的这一单位产量中没有固定成本,有的。但是,新增加这一单位产量厂商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固定成本,跟此时的决策无关!? 厂商就是这样来决定产量,进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总的原则,具体如何做,还要看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以后会继续说这个话题。 第30节:国内生产总值:GDP(1) 第10章?国内生产总值:GDP???? 如果我说,某种东西,比如爱情,对人生是最重要的。一定会有很多人反对,教育我。所以,我想换个说法: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这个说法,也许受到的攻击就少多了。但是意思却是一样的。这正是成语"朝三暮四"的本意。? 如果我说对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GDP,即毛产量。也一定有人说,那环境保护怎么办,可持续发展放到哪里去了云云。所以,我要说的是:GDP并不是惟一重要的,但是没有足够大的GDP的国家,肯定不是强大富裕的国家。?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最合适的GDP水平。? GDP是科学地计算总产量的方法,其中凝结着西蒙·库兹涅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称为"GDP之父")和理查德·斯通(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称为"国民经济统计之父")等经济学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如果没有GDP,怎么描述宏观经济都是一个问题,更谈不上如何调节它的运行了。?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还要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就需要找到一些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指标。?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年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皮毛商人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库兹涅茨曾经在列宁格勒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2年他移居美国,并考入哥lún比亚大学,1923年获经济学和数学学士学位,第二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以《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获哥lún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27年,库兹涅茨进入著名的国民经济研究局工作,一直到1961年。其间曾在政府部门工作,并在40年代到过中国,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顾问,也曾经到过印度,目睹东方人民的贫苦。? 1926年开始,库兹涅茨搜集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的历史资料,对国民收入进行研究,创立了经验统计学。 ? 库兹涅茨在1936~1954年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54~1960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60年后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71年退休。? 他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史学会和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美国统计学会会长等职。他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库兹涅茨的主要学术贡献是:第一,经济周期。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第二,国民经济核算。〖KG*6〗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第三,经济增长。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其名著《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1971年出版。 ? 库兹涅茨最为人熟悉的是"库兹涅茨曲线"。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不公平程度会变大,但是到一定程度后,经济的继续增长,会伴随着不公平的下降,呈现倒U型,即先恶化,后改进。至于这个假说是否成立,存在世界xìng的争论。? 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敌。? 197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00多个提名所选出的10个候选人中,最后确定把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库兹涅茨。? 第31节:国内生产总值:GDP(2) 不用说,产量应该是最核心的指标,因为产量关乎就业和人民福利,没有产量遑论其他?经济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了一个表示一个国家产量和经济实力的指标,这就是著名的〖WTBX〗"GDP"。〖WTBZ〗? GDP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gross,即毛的、总的;dcomstic,即国内的;product,即产值,翻译成汉语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新闻媒体上,这个词每天都可以见到、听到。?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我们仔细地看一下这个定义。〖KH*3/4〗 首先,GDP是一个价格概念,是市场价格的和。? 市场价格就是计算当时的产品的价格。为什么用价格而不用实物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总产量呢?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的种类成千上万,从衣服、食品、住房到汽车,从黄油到大pào,从教育、医疗到心理咨询、保险单,无所不包。? 这些东西的单位都不同,显然不能把它们直接加起来,这样做毫无意义。比如"100万件衬衣",加上"100万吨苹果",再加上"?1 000?万平米住房",再加上"10万元保险单",这样加起来有什么意义呢,跟没加一样。? 但不加起来就得不到总产量,必须想另外的办法。? 要把不同的东西加起来,就得找到共同的单位。幸好,虽然东西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价格,这是个共同的单位,在这一点上,它们是可以相加的,而且加起来也有意义。这也是把不同单位的东西加起来的惟一办法,经济学家们就采用了这一手段。? GDP是价格的和,没有价格的东西不能算进GDP里。比如,你请一个小时工给你做家务,每小时要付给其10元钱,这个钱是可以计入GDP的,因为它有价格。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做家务,你不会给自己发工资,这时就没有价格。虽然自己做跟小时工做的结果是一样的,都可以让你的房子整洁、舒适,可是因为自己做没有价格,所以不能算作是GDP的一部分。? GDP本来是一个福利的概念,凡是增加了福利的东西,都应该包括在GDP里,不管有没有价格。这算是GDP的一个缺陷吧。〖KH*3/4〗 其次,GDP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 "最终产品"就是用于最后消费,而不再投入到生产中去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的一个概念。生产出来后没有用于消费,而是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生产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GDP只统计最终产品,不统计中间产品,说到底,这是因为GDP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能享有的福利的可能xìng。能增加福利的产品,只能是那些用于消费的产品,即最终产品,而不可能是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只有当它们最后变为最终产品时,才能增进实际的福利。? 如果把中间产品也加进去,就会发生重复计算,夸大一个国家的产量。? 举个例子。假如面包是最终产品,它最后的价格是100元,应该被计入到GDP里。但是生产这个面包,经过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农民把小麦生产出来,卖给粮食加工厂,价格是30元;? 第二个环节,粮食加工厂把小麦磨成面粉,卖给面粉加工厂,价格是50元;? 第三个环节,面粉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坯,卖给面包厂,价格是80元;? 第四个环节,面包厂把面包坯加工成面包,卖给消费者,价格是100元。? 虽然经过四个环节,但经济中新增加的东西,只是价值100元的面包。人们的福利只增加了这个面包。因此只应该把这100元计入到GDP中,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价格就计入,把中间产品也算进去,那GDP增加的就不是100,而是260元了,即? 小麦30元+面粉50元+面包坯80元+面包100元=260元。? 这样,就多算了160元,这是重复计算导致的GDP的虚胖。? 多算的160元,是怎么回事呢?? 小麦的30元被计算了4次,多算了3次,即90元;面粉一共卖了50元,其中30元是原来小麦的价格,面粉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只有20元,这个20元被算了3次,多算了两次,即40元;面包坯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只有40元,被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即30元;面包这个环节增加的价格是20元,只计算了一次,没有重复计算。? 于是重复计算的价格就是:90元+40元+30元=160元。? 如果大家卖的东西都是最终产品,只要把卖的价格告诉统计局,统计局就可以把它们简单加起来,得到一个国家的GDP了。? 但是问题是,卖东西的人,比如出售小麦的农民,出售面粉的人,出售面包坯的人,出售面包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卖出去的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而且他们也没有义务为统计局区分这些东西。? 第32节:国内生产总值:GDP(3) 怎么办??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采用了一个计算"附加值"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个环节的附加值,就是出售的价格,减去购进的价格的差额。只要每个人都计算这个附加值,把这些附加值加起来,就是最终产品的价格。? 前面例子中,面包这个最终产品的价格是100元,它正好就是以前四个环节附加值的和。? 第一个环节的附加值是30,我们假定农民生产粮食没有投入;第二个环节的附加值是20元(50-30);第三个环节的附加值是30元(80-50);第四个环节的附加值是20元(100-80)。? 把它们加起来正好就是100元。〖KH*3/4〗 第三,GDP是个生产概念,不是消费概念。? 只要是新生产的东西,都可以算进去,不管是否卖出去。比如生产了100元的产品,只卖出去80元,GDP是100元而不是80元。? 如果生产了100元,卖出了120元,GDP还是100元,而不是120元。多出来的20元,是去年没有卖出去的东西,也就是库存,今年又拿出来卖的结果。? 股票买卖等金融市场jiāo易的金额,不能算进GDP。因为股票买卖、金融jiāo易本身,跟生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有跟生产有关的才能算到GDP里。〖KH*3/4〗 第四,GDP是个流量概念,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段时间内的量,因为GDP是"一年内"的产量,所以是流量。存量是一个时点上的量,比如财富就是个存量概念。? "一年内"的意思是,GDP统计的东西,必须是这一年新生产出来的。比如,2008年的某一天,你在街上买了一幅宋徽宗的画,这是国宝啊,要花很大价钱。可是这个价格不能算进2008年的GDP。因为这幅画不是2008年生产的,只有2008年生产的东西才能算进2008年的GDP,实际上,它应该算在宋徽宗做这幅画的那一年的GDP里。? 不单是非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2 章 年度生产的东西不能算进去,即使是本年产的东西,如果不是第一次买卖,也不能算。比如一幢房子,是2008年建造的,你买了过来,花了100万元,但这幢房子是第二次jiāo易,那这个100万元不能算进去。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房子只有一套,只生产了一次,不能算两次。〖KH*3/4〗 第五,GDP是个地理概念。? 中国的GDP是指在中国境内(暂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GDP),即大陆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要是在大陆境内生产的产品,都算作中国的GDP,即使是外资企业生产的;而所有在大陆以外生产的产品,即使是中国人生产的都不是中国的GDP。? 比如诺基亚公司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手机,就是中国的GDP,而不是芬兰的GDP。相反,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生产的产值,就不是中国的GDP,而是美国的GDP。? 到目前为止,GDP是经济学家们找到的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好指标。比如我们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指的主要是其GDP是世界上最大的。? 下表是2007年排在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的GDP,是用美元表示的。 名次 国家或地区 GDP(亿美元) 名次 国家或地区 GDP(亿美元) 1 美国 139 800 11 韩国 9 920 2 日本 52 900 12 巴西 9 340 3 德国 32 800 13 印度 9 280 4 中国 30 100 14 墨西哥 8 850 5 英国 25 700 15 荷兰 7 560 6 法国 25 200 16 澳大利亚 7 460 7 意大利 20 900 17 比利时 4 470 8 西班牙 14 100 18 瑞典 4 470 9 加拿大 13 600 19 瑞士 4 310 10 俄罗斯 11 400 20 中国台湾 3 900 资料来源:本书作者根据相关信息计算整理。?? GDP是经济总量的指标。比这个总量更有意义的是"人均GDP",也就是平均每个人的GDP,这个才表示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 美国的GDP总量是世界第一,但是人均GDP最高的却是卢森堡,?49 000?多美元。当然美国也不少,42 000美元,位于世界第四。? 中国的GDP总量虽然是世界第四(可以期待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达到第一),大约是美国的1/5,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均GDP只排在第111位,只有1 300美元,还不到美国的1/30。所以中国还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不富裕的国家。我们必须让GDP增加得更快一些,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注意,人均GDP是把GDP除以总人口得到的,但是它并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概念,而且相差很大。? 人均GDP要减掉jiāo给政府的税收,还要减掉其他项目,进行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新闻里常常把两者混淆,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人均GDP小得多。? GDP是能找到的最好的指标,但是,再好的指标也会有缺陷,GDP的缺陷我们前面说了一个,就是对于没有价格但是同样也增进了人民福利的东西它没有反映。? 除此之外,它还有别的缺陷。?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要有价格,就计入GDP。但是生产往往伴随着污染,比如造纸厂在生产的同时,排放污水,就会污染环境。环境污染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就下降了,需要付出代价才能恢复。? 作为反映人们福利的指标,GDP不应该只是把产值计入,还要把降低福利的东西排除掉,例如把污染的价格从GDP里减去,这样调整后的GDP更科学,这样调整后的GDP叫"绿色GDP"。? 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计算这个绿色GDP,但GDP是价格,把这些污染和环境破坏折算成价格非常困难,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是GDP的又一个缺点,即GDP没有完全反映实际福利。? GDP只计算合法行为的价格,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不能计入,比如贩dú吸dú、行贿受贿,以及地下经济活动;或者行为本身不违法,但是有偷逃税发生的活动,它们的价格也不计入GDP。? GDP 有毛病,但是没有能替代GDP的指标,它们的毛病更多。 第33节:失业(1) 第15章失业 如果你问100个人最怕什么,估计有99个人会回答说:失业。? 失业,意味着你没有了收入,生活会陷入困顿。贫困的生活,会让你焦虑、烦躁。这样的心境,容易让人罹患疾病。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两样,都让你赶上了。你的生活便没有了阳光,你对这个社会必然不满。? 我要告诉你的是,政府也最怕失业。因为失业的人多了,就会酝酿社会动dàng。1929~1933年那场差点葬送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核心问题就是失业的人太多了。? 所以失业是政府要解决的头号经济问题。? ?? 失业在经济学里的含义和平常人们理解的意思是有区别的。一般人把没工作、没活干叫失业。经济学里,失业有更严格的定义。经济学中失业的人是指一定年龄,比如中国是16岁以上,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但是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 首先,只有劳动力才有失业问题。劳动力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正在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即就业的人,以及失业的人。如果你罢工或者生病在家,也算就业的。? 残疾人、退休的人、全日制的在校学生、军人以及在家专门做家务的人,像一些结婚后的日本fù女,都不是劳动力。这些人没活干,不是失业者。? 其次,光是没有工作,并不就是失业。失业还要满足其他条件,即接受现行的工资,以及正在找工作。接受现行工资条件的意思是,厂家说的工资待遇我可以接受,但是人家不要我。? 怎么证明正在找工作呢?比如出示一下你的找工作用的简历,或者你找的公司的名字,等等。? 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呢?有些人他有劳动能力,就是不去工作,也许有人养活他,又或者他有足够的收入或者财产,不必去辛苦干活,就可以让他过上较好的生活。? 宏观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是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出主意。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不愿意工作就不去工作,政府没有必要去费劲帮他找工作。还有更困难的人需要政府关心呢。? 有劳动能力,自己不愿意去工作的人,叫自愿失业者。自愿失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也是不用担心、不用解决的失业。? 但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下岗,却是严格意义上的失业。因为下岗者,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又接受现行的工资待遇,可是企业却让他回家休息,一休息就是几年,而且因为没有收入,他们总是在积极地找工作。? 如果只有几个人或者几百个人失业,对于整个社会也许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如果有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可就不能等闲视之了。所以,必须有整个社会失业情况的信息,这个信息通常由失业率来表示。? 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占全体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注意,它不是失业人数占所有人口的百分比。? 失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100年以前,失业还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在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东西太少,人们担心的是买不到,这一点跟今天相反;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是,生产的东西太多,卖不出去,而不必担心有钱买不到东西。? 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人们总是想办法多生产,而劳动力是生产惟一重要的因素,要多生产就要多雇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的就业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情况相反,生产工具的改进,使生产得以大规模进行,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劳动力,劳动力已经不是惟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要素了。所以,失业问题开始严重起来。〖KH*3/4〗 第34节:失业(2) 根据不同原因,失业有三种:? 第一种是摩擦xìng失业。例如你本来在广州工作,后来决定去上海发展。你不会一到上海就有事做,而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有工作。在这一段时间,你就处于失业状态,这叫摩擦xìng失业。? 第二种是结构xìng失业。例如一批人原来是做煤油灯的,后来电发明了,煤油灯没人用了,所有煤油灯工人都失业了。但社会上需要电灯工人,煤油灯工人不会一下子就转换成电灯工人,在这段时期,煤油灯工人就处于失业状态。这是由于社会所需要的人跟找工作的人不匹配造成的,叫结构xìng失业。? 以上两类失业,在任何社会、任何状况下都会存在,是不能消除的,总会有人在地区间迁徙,总会有某些行业衰落、某些行业兴起。如果不允许劳动力迁徙,就会形成劳动力的垄断,比如在某个地区,有本事的人进不来,全是低素质的劳动力充斥在那里,生产的效率必然低下。? 而且,这两类失业也很难区分清楚,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是摩擦xìng失业,但也可能是结构xìng失业。所以,经济学家并不刻意去区分它们,而是把它们合起来,统称自然失业。这两类失业率加起来,就是"自然失业率"。? 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正好是自然失业率水平,就说这个社会是"充分就业"的。?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政府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充分就业并不就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也就是相当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失业。? 如果政府把失业率的目标定为零,那是自找麻烦。失业率不可能是零,总会有摩擦xìng失业和结构xìng失业的。把失业率定为零的麻烦之处在于,如果有个人本来是有工作的,现在他发现,政府的目标是零失业,那么他就可以要挟政府说,只有给我一个月100万的工作,我才会去上班。要是碰到这样的敲诈,政府怎么办呢?? 保持一定的失业的好处还包括,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迫使他们提高生产效率,避免自己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 第三种失业是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周期造成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总需求严重不足,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就要压缩生产,解雇工人。这是必然的现象。? 有很多笑话是讽刺过去的地主和现在的老板愚蠢的。农民和地主,员工和老板,他们可能互不喜欢。但问题是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他们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地主需要农民不是因为他喜欢农民,而是生产离不开农民,所以,地主需要农民是一种间接的需求。业主需要工人也是这样。在经济学里,这种由于生产产品才需要劳动力的现象叫"引致需求"。? 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了,总需求下降了,社会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少了,对劳动里的引致需求也就会间接减少,失业就发生了。? 失业还有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之分。我们说过了,自愿失业就是因为不接受现行工资条件,嫌工资太低,觉得不如自己在家闲暇来得合适的人没有工作。非自愿失业,是说我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但是你不要我。? 还有一种失业很特殊,经济学家称之为"隐xìng失业",也就是一个人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对工作没有任何贡献,有没有他,产出都是一样的。隐xìng失业损害的是生产效率,因为隐xìng失业者的存在,阻止了有能力的人进入企业。? 非自愿失业,有时是政府的政策造成的。比如,很多国家都有最低工资法。表面上看,这是为工人争取利益,是为了工人好。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最低工资法对工人是不利的,会造成更多的人非自愿失业。? 最低工资法的最低工资,是说任何人要雇人干活时至少要支付的工资水平。同时,你要干活,必须找这个工资水平以上的工作。这是一回事。? 最低工资,一定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因为如果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工资,最低工资法就没有意义了,就成了无的之矢。? 劳动力的需求量和工资成反向关系,和劳动力的供给成正向关系,也就是工资越高,劳动力的需求量越小,而供给量越大。所以,必然存在着一个工资水平,让需求量和供给量正好相等,这个工资水平就是均衡工资水平。? 在没有最低工资法时,假定社会共有180个劳动力,有100个人找到了工作。假如均衡工资水平是10元/小时。均衡工资的含义是,一切接受这个工资条件的人,也就是对工资的要求是10元以及低于10元的人,都会找到工作,这时候,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是100个。? 这意味着,剩余的这80个人,是因为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条件,他们对工资的要求高于10元,才没有工作的。失业完全是自愿失业。? 第35节:失业(3) 如果政府实行最低工资法,把最低工资定在15元/小时。因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跟工资成反向关系,一旦最低工资法通过,所有企业必须遵守。所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了!比如从100人下降到50人,失业增加了。? 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是指在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的初衷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基本生活需要。具有强制xìng的特征,所有企业和劳动者都得遵守。?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最早的国家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然后扩大到美国、英国和法国等,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最低工资制度。? 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可能造成更多人失业。为什么??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高于市场标准的,因为如果低于市场工资,最低工资就形同虚设了。? 比如一个小时工的市场价格是每小时4元,而最低工资法的规定是5元。? 在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时候,也有人失业,什么人失业呢?就是那些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高于每小时4元的人,他们的要求高于市场价格,这些人虽然失业,但是他们是自愿失业。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3 章 有愿意接受4元工资的人都会有工作。? 最低工资制度实行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些愿意接受每小时4元工资的人,原来能找到雇主,现在却无法工作了。因为他们的雇主愿意付的最高价格就是4元,如果最低工资是5元,大家必须遵守,则这部分雇主就不会再雇佣这些小时工。这部分人就失业了,而且是非自愿的失业。? 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能不能想清楚失业增加了多少? 表面上是50个,其实非自愿失业增加的数量不止50个。? 因为在工资是15元/小时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量已经不再是100,而可能是150个人,这150个人对于工资的要求都不高于15元/小时,但是却只有50个人找到了工作,也就是有100个人是属于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增加了100人。? 所以,最低工资法不但没有起到保护工人利益的目的,反而使失业增加,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所以,最低工资法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正确思路。? 那么,解决失业的正确路径是什么呢?? 政府可以帮助失业者提高工作技能。很多人失业是因为技不如人。企业雇佣工人,在同样的工资下,倾向于录用技能更高的人,因为他们的产出更多,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多。政府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失业者的技能。? 更一般的提高技能的途径是教育。一般来说,教育程度与就业率成正相关关系。统计数据显示,16~19岁的人失业率是最高的,因为这部分人受的教育最低,而受过高等教育者的人的失业率是最低的。? 提供信息也是重要的。如果劳动力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即使有劳动力需求,也会有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且,即使具有相应的技能,也还是不能对接起来,这叫空岗与失业并存。? 例如一个外地农民,不了解情况就买了票,到了北京,以为北京这么大,遍地是黄金,工作肯定好找。可是来了才知道,找工作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吃饭、住宿的花费是老家的几十倍,还要有暂住证。如果他早知道这些,恐怕就不来北京了。? 所以,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决策依据,政府应该建立覆盖全国的、权威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包括有关政策法规的提供。? 歧视,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原因。统计表明,美国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失业率明显高于白人,除了后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歧视。可是这种歧视是非制度xìng的。比如有的企业起初是雇佣黑人的,老板也愿意雇黑人,因为价格便宜,可是消费者却不喜欢,消费者的歧视,使企业不得不解雇黑人,这是没有办法的。每个社会都有类似的"消费者歧视"。政府对于此类歧视基本上无能为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消除制度xìng歧视是政府的责任,而且责无旁贷。? 社会保障制度也与失业有密切的关系。欧洲的失业率比美国高,特别是北欧,这是因为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太高,以至于很多人工作和不工作的福利差距非常小,靠领取失业救济金,日子过得也很舒服,何必还辛苦上班呢??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教授问学生解决失业的方法。学生说,把男人和女人分别弄到两个岛上去,岛被海水隔着,他们必然开始造船,去见对方,就业就解决了。这个笑话是很精妙的,因为这里包含着一个道理,即需求是重要的,社会必须保持或者创造出适当的总需求,这样才能解决失业问题。? 第36节:通货膨胀(1) 更进一步地,解决失业,最终要靠经济增长。只有经济持续繁荣,才能不断吸纳新增的劳动力就业,也才有可能降低失业率。所以,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最多、就业压力巨大的国家,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十分必要的。 第16章??通货膨胀????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人嫌自己钱多,而是多多益善!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有数不完的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1947年冬天的上海街头,流浪汉们居然是用钱做墙来抵挡寒风的,据说那时候,要买一张纸,得用一车的钱,表面上还实现了均贫富。可是这正是一个政权崩溃的前夜,这是恶xìng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不那么严重,就未必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但是,当通货膨胀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时,就会破坏社会的信用基础,造成财富的转移,让人们对未来失去耐心。所以,对于通货膨胀,不能听之任之。? 幸好,治理通货膨胀并不是没有办法,政府的手段很多,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也能管用,没有过不去的通货膨胀难关。? ?? 凯恩斯说:列宁曾说过,捣毁资本主义最好的办法是破坏它的货币,搞点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经在德国上空投放假马克,德国也在lún敦上空投放大量假英镑,日本也曾经在中国建造过假钞工厂,目的都是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格定义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价格总水平,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加权的依据是商品的重要xìng和产量。? 理解通货膨胀,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上升,也不是一些商品甚至很多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指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并且还持续一段时间。? 表示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标志是〖WTBX〗CPI,〖WTBZ〗也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如果CPI上升超过了一定程度,就说明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 CPI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统计部门,比如中国的国家统计局,选择若干(一般是几百个)城市居民有代表xìng的消费品(比如用五粮液代表所有白酒,用诺基亚代表所有手机等等),跟踪记录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并且选取有代表xìng的家庭,跟踪他们的购买行为后计算出来的。? 比如2007年,这些家庭购买代表xìng消费品的平均花费是5 000元人民币,统计局就把这5 000元定义为没有单位的100,这个100就叫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假如2008年,同样的这些家庭,购买同样多的这些商品的平均花费是5 500元人民币,当然,也要把它换算成指数,因为5 000元是指数100,那么5 500元就是指数5 500÷5 000×100=110,2008年的CPI就是110。? 有了这两个指数,就可以算通货膨胀率了。用2008年的指数,减去2007年的指数,再除以2007年的指数,最后乘以100%就行了。计算的结果就是10%,即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以CPI计算就是10%。? CPI计算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是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程度,而CPI仅包括消费品的价格,没有包括生产资料。但是,因为消费品的价格最引人注目,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最终也会表现到消费品价格上来,所以,CPI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次是guó mín dǎng政府败退大陆前夕的1948年,那时候就出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通货膨胀。具体数字记载不详,当时的报纸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是1947年能买一头牛的钱,1948年仅能买一粒小米,买一袋米需要几亿元。? 这样的通货膨胀,当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这么严重的膨胀,跟蒋介石把黄金储备提前运到中国台湾有关,当时黄金是纸币发行的基础,没有了黄金,纸币就成了废纸。不涨才怪呢。? 还有跟这差不多,甚至更严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在1922年1月~1923年11月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价格就上涨了100亿倍!? 世界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匈牙利,从1945年7月~1946年7月,这个小国的价格指数从100上升到了400×10??27?!? 所以,如果通货膨胀严重的话,确实具有革命xìng。不管你今天如何富有,即使你富可敌国,只要你的财富是以货币持有的,明天你就跟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平起平坐了。恶xìng通货膨胀,使所有人变得一样穷!平等倒是平等了,可是这是一无所有意义上的平等。? 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然是极端情况,十分令人恐惧。一般的通货膨胀没有这么邪乎。可是只要膨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就会造成实质危害。? 第37节:通货膨胀(2) 如果人们认为来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是10%,结果却是20%,那必然会扭曲经济运行,改变人们的利益分配。比如,2007年,你借给我1 000元,借款期是1年,正常的利息率是5%,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可能是10%,你我约定的利息率是15%。可是,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是20%,实际利息率则是-5%。2008年你获得的本息和是1 150元。可是1 150元钱已经买不到2007年?1 000?元钱能买到的东西了,它需要1 200元。而我如果拿着1 000元钱,2007年买了1 000元钱的东西,2008年就可以卖1 200元,用1 150元还利息,还剩50元。本来这50元是属于你的,现在却属于我。? 把钱借给人的没有获得好处,反而是向人借钱的人得到了好处。通货膨胀把财富从债权人手里转移到了债务人手里,发生了财富的再分配,这对整个社会是有破坏作用的。凯恩斯就说过,借贷关系是资本主义运行的制度基础。没有了借贷,一切事业都靠自我积累解决,那结果就像马克思说的,到现在还没有铁路呢。? 如果通货膨胀在预料之内,则危害要小得多,甚至没有什么不利影响。预料之内的通货膨胀一定不是严重的膨胀,严重和恶xìng的通货膨胀一定是出乎人们预料的。? 如果人们预料要发生通货膨胀,就必然进行事前的调整,比如在签定用工合同时,工人会要求加10%的工资,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就是10%,则工人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没有因为通货膨胀受到任何损失。而业主呢,也会把产品加价10%,他们的利益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从总体上说,没有人的利益受到影响,不过是价格这把尺子变大了一些而已。? 当然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因为在通货膨胀是10%的时候,价格平均上涨程度是10%,但是有的商品涨的多于10%,有的低于10%,那些上涨多的商品的生产者会受益,涨得少的则受损,不过总体是没有影响的。? 谁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呢?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 比如开始的时候,市场上有100个东西,而所有的货币都在个人手里,一共100块。所有的这100个东西都是个人的。现在政府突然多印了100块,则政府就拥有了50个东西,如果政府又印了100块,则75个都是政府的,政府印的票子越多,属于老百姓的东西就越少。? 通货膨胀就如隐蔽的税收,悄无声息之间,就把老百姓的财产给剥夺走了。在过去一些国家的腐败政府中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同时,政府还是一个社会最大的债务人,政府预算经常出现财政赤字,需要发债才能弥补。我们前边说了,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债务人的。? 通货膨胀还会使个人的税负增加,假如个人所得税对月收入1 000元以上的人征收,我的收入是1 000元,不必jiāo税,现在通货膨胀了100%,我的收入只增加了50%,变成1 500元,但是实际收入,也就是以能买到的东西衡量的收入下降了。可是1 500元,超过了1 000元的纳税标准,应该jiāo税。税收就被扭曲了,扭曲的意思是,本来有纳税能力的人才应该纳税,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税收居然让没有纳税能力的人,比原来纳税能力还低的人,也纳税了。税收本来想促进公平,结果正好相反。? 正是因为有这些扭曲和危害,所以,通货膨胀必须治理,特别是严重的、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KH*3/4〗 要治理通货膨胀,就要搞清楚其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总需求拉动造成的。总需求就是一个社会的总的意愿或者愿意的购买量。如果总的供给量不变,总需求突然增加了--总共就那么多东西,而投给它们的货币却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 总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也就是家庭购买消费品;投资需求,即厂商购买投资品;政府购买,即政府的购买xìng支出;国外的需求,也就是外国人对本国产品的购买。? 如果消费需求扩大,而消费品的供给量却不会随即增加,就必然发生抢购,有人就愿意出比现价更高的价格。卖者肯定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于是消费品价格上升。? 如果企业对投资品的购买增加,投资品价格也同样上升。? 政府购买增加,既增加对消费品的购买,也增加对投资品的购买,同时促使它们的价格上涨。? 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增加,在生产不能同步增加的情况下,会与国内的需求发生冲突,国内的供求差距进一步扩大,促使价格更大程度的上涨。? 二是成本推动造成的。成本是企业定价的基础,如果成本上升,价格不上升,就会亏损,企业就有涨价的冲动。如果所有企业都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涨价就必然出现。这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成本上升时,企业必须获得更高的收入才会提供和原来一样的产量。? 第38节:通货膨胀(3) 2007年开始,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引起各国的紧张,就是因为石油是基础能源,每个国家都需要。运输离不开石油,并且石油价格还影响它的替代品,即其他能源的价格,比如煤炭的价格就将随着油价上涨而上涨。如果能源涨价,所有企业的成本都会上升,所有的产品都会涨价。? 工资也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工资上升不可避免,比如由于工会的力量强大,或者法律规定工资必须上涨,企业就要提高产出的产品的价格才能消化工资成本的上涨,否则就要亏损。? 通货膨胀的第三个原因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 14 章 人们的预期,叫"惯xìng通货膨胀"。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的判断和猜测。预期是根据人们能获得的各种信息做出的。如果大家都预期明年的价格会上涨5%,于是工资协议、购销协议都会上涨5%,工资和价格都会增加5%。结果,明年的价格就没有办法不上涨5%了。这叫"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旦预期形成,价格就会持续上涨,成为惯xìng。? 实际的通货膨胀可能是一种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常见的还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这三个原因,很有些形而上的味道,有人不满意以上的所有解释。? 经济学大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就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是中央银行没有把住货币投放这道闸门,让过多的货币进入到了市场。? 这看起来很简单,也符合知觉,甚至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也会说出这样的话。然而,它虽则简单,却也深刻。它直指通货膨胀问题的核心,揭穿通货膨胀的本质。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罗格斯大学读本科,在芝加哥大学读硕士,1946年在哥lún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20世纪40年代任美国财政部顾问,还担任过里根总统和英国首相撒切尔的经济顾问。他曾经在哥lún比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但时间都比较短。他主要在芝加哥大学任教,长达30年,从1946年一直到1976年退休,然后任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弗里德曼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是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美国货币史等。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资本主义与自由》、《消费函数理论》、《价格理论》、《美国货币史》等。他对经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货币主义学派的领袖,这个学派和他本人一贯主张经济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并与凯恩斯主义持续展开论战。弗里德曼的名言是: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弗里德曼恐怕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大师之一,他本人对此也不谦虚。有人曾经问他,除了他本人,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说,是凯恩斯。? 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碰到一个叫罗斯的女孩,他们是邻桌,后来罗斯成为他的夫人。罗斯永远是他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弗里德曼支持堕胎、卖yín和dú品合法化。? 弗里德曼曾经三次来中国访问,第一次是1980年,当时的中国刚刚开放,对于外部世界和市场经济知之不多。据说有一位某部的官员曾经当面问他,美国由哪个部门分配物资,着实把这位自由主义的大师吓了一跳。第二次是1988年,他在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陪同下访问中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三次是1993年,他到了北京、上海、成都和重庆,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并受到jiāng zé mín主席的接见。? 弗里德曼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开玩笑似地说,要想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具备三个要件:第一是男xìng,因为没有女xìng获奖,连琼·罗宾逊也没有得到;第二是美国公民,美国人得奖的最多;第三是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因为在当时获奖的12位美国人中,不是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过,就是在那里教过书。他让大家赶紧去芝加哥大学学习。? 2006年11月16日,一代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因心脏衰竭在旧金山去世。他的去世震惊了全世界,中国的报刊也大量报道了他的生平和学术贡献。? 著名诗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脍炙人口的诗是他最喜欢引用的: 双叉道自黄树林中分出,? 遗憾我不能同时走两条路,? 我选择人迹较少的一条,? 自此面对截然不同的前途。 更重要的是,当人们面对实际的通货膨胀,对其原因莫衷一是,把问题越搞越复杂时,弗里德曼的话有助于把人们拉回问题的所在,并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先堵住货币发行这道关口再说。? 明确了原因,就可以着手来治理通货膨胀了。我们前边说过,政府常常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益者,那为什么政府又要治理通货膨胀呢?? 问题有点复杂。有的国家的中央银行是独立于政府的,它追求的是币值的稳定,而通货膨胀破坏了这种稳定。况且,政府虽然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但是,政府也要考虑公众总的利益,如果通货膨胀变得严重起来,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所以,政府也会认真考虑治理通货膨胀。〖KH*3/4〗 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几个。? 一个办法是压缩总需求。可以用财政政策,比如提高税收,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同时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减少企业的投资需求;还可以减少财政的购买支出;或者提高汇率,压缩国外需求。也可以用紧缩xìng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把部分需求转化为存款,同时压缩企业的投资;还可以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这些手段都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还有一个办法,是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控制成本的上升。比如冻结工资,控制基础xìng价格等。当然这个办法是临时xìng的,价格受到管制是有害效率的。1948年恶xìng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价格实行控制。? 还有一个让人有点难以接受的办法,可是理论上却有重要意义,那就是采取经济衰退的办法来控制不断上涨的价格。?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叫菲利普斯的英国经济学家根据英国150年的历史资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简单说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一种jiāo替的关系,也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他发现,当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的时候,失业率就比较低;而当失业率比较高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却比较低。? 这是可以解释的。当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往往总需求比较大,东西都能卖得出去,因此就业会比较好,失业率比较低;当失业率比较高时,人们的收入下降了,就不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总需求就下降了,企业就不敢提高价格,因此,通货膨胀率会比较低。?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jiāo替关系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对于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有启发。如果政府并不害怕失业率上升,而是害怕通货膨胀的话,就可以采取经济衰退的办法,造成失业率的上升,这样,通货膨胀率就下来了。? 反之,如果政府害怕的是失业率太高,并不在意通货膨胀,那么,它完全可以多印点票子,搞点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就会降下来。? 最后还要说一个问题,在失业和通货膨胀这两个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之中,哪个更严重,更需要解决呢?? 失业!? 为什么?? 因为失业绝对是件坏事情,它不但降低社会的总产出,严重时还会酝酿社会动dàng。而通货膨胀并不一定就是件坏事,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工资也上涨了10%,那么通货膨胀就不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不过就是衡量价格的尺子变大了而已。而且温和的通货膨胀,也就是一位数以内的膨胀,还有某种好处,即可以缓解资源稀缺带来的供求失衡,让资源获得永续的利用。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比如城市的土地、水资源等都是这样,如果不允许它们涨价,就会造成这些稀缺资源的过度使用,影响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经济学家一般都接受3%以内的通货膨胀。 小说下载尽在 http://www.biqugedu.com---下载论坛 @txtnovel.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心玄)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25990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