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 正文 引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大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已经一统中原整整十年了。 他秘密处死了自己九岁的外孙——前朝小皇帝宇文阐;剪除了起兵抗拒的北周实力派元老:尉迟迥c司马消难和王谦;又平定了立国32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陈国。将三根如附骨之疽一般的眼中钉一一拔除,至此放眼天下,再无人敢于质疑杨氏欺负寡妇得来的万里江山,处死外孙缔造的强盛帝国。 会作诗的亡国之君陈叔宝从山温水润的建康被押送到雄浑豪壮的长安,苟活于杨坚的眼皮底下,整日醉生梦死,要靠着每天与子弟们共饮四十斤以上的浊酒才能打发日子。这位末代皇帝此时还不曾想到,自己死后的谥号竟然落了个丑恶不堪的“炀”字。而青史之中的黑色幽默是:赐给陈叔宝“炀”字的那个皇帝,自己死后的谥号竟然也是“炀”,让他们成为中国亡国之君中独二的难兄难弟。 隋帝国的亡国的悲歌还要20年后才会唱响,此时天下安宁,大隋帝国正值蒸蒸日上之时。国内241州的大部分地方都风调雨顺,朝廷上下吏治肃整,国库充裕,藩属国也大都恭顺安稳,这一年似乎鲜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翻遍史书,可记录的仅有寥寥数条。 这一年,因江南一带民间私造大船,相互聚结。皇帝觉得不利统治,就下诏江南诸州,民间有船长三丈以上者尽没收充公。 这一年,刚刚嫁给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不幸去世,但这并不影响东突厥对于隋帝国的恭敬与服从,很快另一名宗室女子义成公主又嫁给了他,并且在他死后再嫁了三次,分别嫁给了启民可汗的大儿子c二儿子c三儿子。 这一年,陇州主官李刺史家里诞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欢欣,李刺史经过深思熟虑,给这男孩起了颇具深意的名字:世民。 这些小事并不曾引动日理万机的皇帝的注意,但很快有两个坏消息传来,一为内忧,二是外患,让皇帝不得不重视起来。 内忧发生在后宫之中,刚刚进入二月,皇后独孤伽罗忽然莫名的身染重病,症状和越国公杨素久病的妻子一模一样,浑身刺痛,卧床不起,令皇帝心急如焚,多日无心朝政。 独孤伽罗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献皇后,她出身于一个强盛的混血家族,祖辈是北匈奴贵族,父亲独孤信位高权重,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北周时任职太保c卫国公。笃信佛教的独孤信非常珍爱这个女儿,给她起了个极富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罗,梵语为tagara,意为奇楠香。 独孤信年轻时是北魏出名的美男子,容貌俊俏,风流倜傥,在京师绰号“独孤郎”。有一天独孤信出去打猎,回城时怕城门关闭了,就策马狂奔回来,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好容易回城里,进入城门时,这一幅歪戴帽子,潇洒不羁的帅气造型,正好被守门的小吏看在眼里,大为崇拜,就把他的模样绘声绘色的描绘给了同事们。结果第二天起,全城官吏全都模仿独孤信歪戴着帽子的造型出来扮帅了;这还不算完,又过了几天,城里所有的男人们,无论年龄身份,也全都歪戴着帽子出门了。独孤信的无意之为,却成了京城的时尚样板,风靡一时。可见独孤信被当时人望极高,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倾慕喜爱。 有这样的父亲,独孤伽罗的美貌自不用说。小伽罗十四岁就嫁给了杨坚,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和睦,杨坚她既宠爱又佩服。因为除了相貌,真正征服杨坚的,是独孤伽罗坚韧果敢的性格和卓越的政治才华,从夺皇位到立太子,杨坚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夫妻在宫中同被尊“二圣”。 杨坚的思想很开明,从不抵触女人干政。独孤皇后也从没打算在深宫内院里涂脂抹粉,相夫教子,恪守妇道。每次杨坚上朝,独孤皇后都跟随前往,在大殿以外等候。作为皇帝的外脑,独孤皇后随时掌控朝堂上发生的状况,想提出建议时就派宦官进言,与皇帝共同决策国家大事。独孤伽罗也确实真有水平,总能提出独到高明的见解,令杨坚十分钦佩满意,愈加尊重信任她。待到杨坚下朝,皇后便起身迎候,夫妻甜蜜对视,一起回宫。对杨坚来说,也只有爱妻温婉亲切的笑容,才能够慰藉他肩挑帝国万钧重担的辛劳和疲惫。 有一次朝廷有典礼活动,杨坚感到腰痛,竟忘了顾及皇家宫廷礼仪,当着众多朝臣,本能的几次想去扶抱妻子,腻歪得小孙子都不好意思在旁边看了。这对真诚相爱的帝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同起同居,形影不离,相濡以沫的狗粮撒遍朝野。 然而,白璧有瑕,帝后之间情比金坚的主旋律偶尔也会遇到心猿意马的小插曲。在人类数万年进化史中,男人最重要的本能就是作为基因主体,把尽量广泛的播撒种子作为毕生使命。这一伟大使命传承至今,竟被诟病为好色,真乃令天下男子万古同悲的第一冤案。 杨坚不算是好色之人,但他毕竟也有七情六欲。某日杨坚在仁寿宫遇到了一名姓尉迟的宫女,容貌清丽可人,令皇帝对她一见钟情。这宫女身世颇有来历,正是当年反对杨坚称帝的死对头,前朝太师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迥相貌堂堂,她孙女竟然也出落得如花似玉。已到花甲之年的杨坚豪情依旧,宝枪不老,当即宠幸了尉迟姑娘,男欢女爱间传播一下自己的混血基因。本来这在宫禁之中,君王身上也算不得什么事情,不想专宠惯了的独孤皇后很快闻知,妒意大发,竟然趁着杨坚临朝听政的时候,派人杀死了这个无辜少女。 女人上来狠劲尤其可怕,独孤伽罗可是向来以仁爱大度著称的贤后,每闻大理寺处决囚犯,都跟着掉眼泪。可这样一个对囚徒都报以同情的善良女人,杀死情敌却心狠手辣c毫不容情,全不管对方是不是对手,是不是无辜。 杨坚对小宫女兴致正浓,忽闻噩耗,一日之间软乎乎香喷喷的佳人竟然变成了苍白冰冷的艳尸,而凶手正是他的妻子。杨坚又生气又伤心,愤恨之情一时难以遣怀,竟然单骑离宫出走,一个人跑进山谷二十多里。 皇帝闹家务撂了挑子,这还了得,扔下这么大的国家谁来掌管?群臣皆慌了手脚。齐国公高颎(音窘)c越国公杨素等一干重臣连忙跟在杨坚后面骑马追赶,苦苦劝解圣上息怒。杨坚仰天长叹: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想来杨坚倒不是对这小小宫女动了什么真情,问题关键在于身为一国之君,杨坚已经算非常严于律己,仅是偶尔的消遣娱乐竟然也要受夫人干涉管控,这种伤自尊感觉让皇帝简直郁闷到怀疑人生! 高颎是杨坚身边第一心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杨坚说:陛下岂能因为一个妇人看轻天下呢。这句话算说到皇帝心里,明君总是会以江山社稷为重,岂能为儿女情长误了正事。这才按捺住怒火,又在马上平复了很长时间,才在半夜返回宫中。独孤皇后知道这次是自己过于骄纵任性,惹了大祸,也是又惊又怕,一直在寝宫等着杨坚。见丈夫归来,涕泪交流,跪拜请罪。毕竟是半生恩爱的老夫老妻,吵了闹了过了气头就罢了,杨坚不再计较,还摆酒设宴以示和解,夫妇俩算是和好如初。只是高颎劝谏杨坚的那句话,让独孤皇后记了仇了,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轻视她。聪明高傲的皇后早就自诩圣人,岂能被称为“一妇人”! 独孤皇后一直图谋废太子杨勇而立二子杨广,杨勇是高颎的女婿,高颎自然力保。日后双方反目成仇,独孤皇后母子视高颎为眼中钉,便从这一日开始。 被独孤皇后杀死的小宫女,祖父是前朝太师,外婆是前朝公主,父亲叔叔皆为将军,如果不是杨广篡周,本来也是金枝玉叶的贵族小姐。只可惜成王败寇,族中的男子皆兵败被杀,令这无辜少女受家族之累,沦为宫人。即使如此也不能得以保全性命,就这样在一场无妄之灾下的香消玉殒。正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 宫人之命,贱如蝼蚁。小宫女事件杨坚转日便抛在脑后,与独孤皇后依然恩爱。爱妻重病,杨坚心急如焚,急召御医前来诊断,这位御医见多识广,语出不凡,一不号脉,二不抓药,而是对皇帝禀告说:皇后非寻常疾病,乃是猫鬼之疾! 猫鬼,乃是民间蛊惑之术,朗朗乾坤,一国之国母竟为妖术所害,杨坚自然要查个水落石出。第一个被重点怀疑的嫌犯,就是刚上任不久的兖州刺史独孤陀。前文提到和皇后一样重病的,还有杨素的妻子陈氏。独孤陀的老婆,是陈氏的妹妹。而独孤陀是独孤皇后的弟弟,杨坚的小舅子,两个症状相同的病人都和独孤陀家有密切关系。 杨坚下令成立专案组,由他最信任的大臣左仆射高颎亲任组长,精明的纳言苏威c机智的大理丞杨远成任组员。一国宰相亲自挂帅,专案组雷厉风行,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独孤陀有个婢女叫徐阿尼,此小姑娘天生就通灵,专擅供奉猫的鬼魂,能让猫鬼杀人。而且在猫鬼杀人之后,还能把死者家里的财物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到供奉猫鬼的人家里。虽然有这一手本事,但徐阿尼并没有滥用,一直规规矩矩的在独孤陀家做婢女。 这回独孤陀东窗事发,徐阿尼作为重要的犯罪嫌疑人也被逮捕收监。虽然她能操控猫鬼,可对面对如狼似虎的大理寺酷吏也只能束手就擒,乖乖招供:数年前,独孤陀还是一介平民百姓,整日游手好闲,在家闲居。这位皇亲平时最爱喝酒,可惜古今都一样,没事业的男人在家里就没地位,独孤陀的妻子当家,几文酒钱也不肯给这不工不商,不仕不农的丈夫。独孤陀没办法,知道家中婢女徐阿尼有灵通,就向她讨酒。徐阿尼开始也是百般推脱,独孤陀苦苦相逼,让她操纵猫鬼,到自己的连襟,越国公杨素家取钱买酒。婢女毕竟拗不过主人,徐阿尼无奈,只得暗中祈祷做法,不到一个时辰,买酒的钱就送到了。不知道这酒钱是猫叼来的,还是无中生有从天而降,总之此后独孤陀家里是财源滚滚。贪而无厌的独孤陀不断叫徐阿尼向猫鬼祈祷,从杨素家里取钱,而杨素之妻陈氏便从此一病不起。 后来,独孤陀凭借姐夫的关系,领了个实缺,当上了一州之地的军区司令兼政法高官,照理说早已经不缺钱了。可贪心哪有止境,独孤陀欲壑难填,胆子越来越大,又要另辟财路,竟然让徐阿尼放猫鬼到皇后姐姐的住处,想把皇家的财物也移到他家来。阿尼的妖术自然是屡试不爽,皇后果然病倒,而姐姐家的钱财则源源不断的流入独孤陀家中。 为了拿到猫鬼案的证据确凿,也为了皇后病体能够康复,大理丞杨远命令徐阿尼把猫鬼从后宫召唤出来。于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出现了:子夜时分,徐阿尼摆了一碗香粥于宫门外,拿一个钥匙环轻敲碗边,喃喃念出咒语: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不久,阴风阵阵,徐阿尼似灵魂出窍一般,目光呆滞,两眼发直,脸色铁青,整个人被一只无形之手来回拉扯,围观的差役兵丁都心惊胆战,禁不住惊呼道:猫鬼真的出来啦! 之后猫鬼就不知去向,但皇后的病总算是好了,这一件后宫奇案至此算是水落石出。杨坚恨死了这个小舅子,下令用牛车押解独孤陀夫妻入狱,准备要把他们处死。只要不涉守护爱情,独孤皇后的善心就又回来了,说什么也要留弟弟一命,杨坚不允,独孤皇后竟然绝食三日为弟弟求情。杨坚拗不过妻子,只好赦免了独孤陀死罪,仅把他削职为民了事。他的倒霉妻子也跟着受累,虽说保住了性命,但被送到庙里当尼姑去了。 至此,轰动后宫的猫鬼风波算是结案了。皇后的身体日渐康复了,一度慌了手脚,辍朝多日的杨坚又恢复了往日的持重威严,重新把精力放回军国大事上。如果说第一个坏消息,国之内忧的猫鬼案只是让杨坚惊怒。那么这一年的第二个坏消息,国之外患,便是让杨坚震怒了。东北边陲重镇营州发来紧急奏报:边疆有敌进犯!万余辫发垂肩,头插野鸡翎,身披野猪牙的靺鞨骑兵,在高元的率领下突袭大隋帝国的辽西疆土。 高元是谁? 高元从何而来? 高元意欲何为?! 题外话:读到独孤皇后杀人事件,不由得联想起另一则著名的妒妇故事:东晋权臣桓温灭掉成汉国之后,强娶了成汉后主李势的妹妹为妾。桓温的夫人司马兴男是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闻此事妒火中烧,持刀上门来杀李氏。闯进李氏闺房一看,李氏正在窗前梳头,容貌美艳,皮肤白皙,乌黑的长发拖到地面。见南康公主杀上门来,毫无惧色,只是淡淡的说:国破家亡,我也不想活着,若能被你所杀,倒遂我心愿。这一副辞气清婉,处变不惊的高贵模样。倒把南康公主勾起了惺惺相惜之感,掷刀走上前抱着李氏说:“阿妹,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至此留下一段佳话。同样是心高气傲的正室内遇到丈夫另有新欢,南康公主显示出了人性的光辉,以同情心的善战胜了的妒忌心的恶,让人读之觉得温暖。 猫鬼案在隋唐各版本正史中皆有记载,可见此事非虚。 关于文章中高丽称谓问题: 在东北及朝鲜半岛地理范畴上,先后存在过两个高丽国,一是本书的主角,公元前37年由高建立的高氏高丽;二是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新罗大将王建弑主自立,于公元 918建立的王氏高丽。在当代中国标准历史称谓中对两个国家有“高句丽”c“高丽”的叫法,以示区分。高氏高丽立国于中国国境内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东北部,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王氏高丽则以朝鲜半岛中南部为统治区,后来一统半岛三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朝鲜及中国汉代史书一般称高氏高丽为高句丽,南北朝时代的中国正史中,“高句丽”就开始被写作“高丽”,从隋唐时代开始,史书中对于高句丽的称呼已经完全改成了“高丽”。宋代时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以表示继承高句丽社稷。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历代政权不再区分两个高丽,而承认高氏高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本书主要是描述隋唐时期与高丽的战争,所以按照当时史书的惯例简称高句丽或高氏高丽为“高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一章 圣王后裔 在杨坚眼里,高元不过是一介边疆酋长,一个生活在中国东北高山密林中的蛮夷头子。 在中国史官笔下,高元是皇帝亲自册封的开府仪同三司,承袭辽东公爵位,继而又封高丽王。 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高元是高丽国第26任国君婴阳王,平原王高汤的世子,荣留王高建武的哥哥,史载其:丰神俊朗,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在当代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处于中华帝国东北边陲的高丽国不过是地狭民贫的蕞尔小邦,世代对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任由宗主国控制摆布,然而史实远非如此,高丽之于中国就像大象身边的一只年轻力壮的豪猪,个头虽小,但性情凶猛,好斗难缠,难以驯服。 高丽国的发源之地在今天中国境内的辽宁桓仁地区,国中山峦重叠,遍布密林深谷。彼时高丽还不是后来那个接受中华文明洗礼,推崇儒学,读孔孟c写汉诗的小中华。苦寒之地的渔猎民族天然散发着好狠斗勇的荷尔蒙,史载“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劫掠”,他们如同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黑森林里的日耳曼人一样,生来都是嗜血好斗的战士。 公元前59年,高丽开国之君高,诞生于古扶余国(吉林省吉林市一带)境内。东方王国的君王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出生之时一定会随身附赠一段荒诞不经的传奇神话,以示自己是天神血脉,不同凡人。 譬如汉高祖他爹在一个电闪雷鸣之夜,看见蛟龙把自己老婆睡了,结果孕育出刘邦。 梁武帝他妈梦见和太阳拥抱,结果怀孕生下萧衍。 隋文帝杨坚出生时,屋里冒紫气。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家里冒红光。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家里也冒红光,天子本人遍体金色,三日不退。后来也有人说赵匡胤是得了小儿黄疸。 日本天照大神的孙子下凡旅游,和仙女一见钟情,这位孙子的孙子又娶了海神的女儿,生出大名鼎鼎的神武天皇。 印度一个小男孩,街头玩耍时遇见了释迦牟尼,小男孩天真烂漫,稀里糊涂的捧一捧泥土供奉佛祖。佛祖欣然接纳,回报给小男孩转世投胎,成为印度一代名王阿育王。 既然所有的开国君王们都能给自己的出身做足了创意,各种奇思妙想,精彩纷呈,高丽的开国之君高自然也不能免俗。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传说扶余国有一位河神,河神有个名字非常乡土的女儿,叫柳花。柳花虽然是河神的女儿,但工作却不太好,给扶余国的金蛙王做婢女,一日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国王,被囚禁在一个小房间里。这时候一束热情的阳光从窗口照了进来,柳花嫌热,就一直躲避阳光。谁知道这束阳光耍起了流氓,竟然追着柳花照,照来照去,竟然把柳花照怀孕了。柳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没能生出个小太阳,却生出个大蛋。夫余王觉得这事很恐怖,非常厌恶大蛋,就把它丢给狗和猪吃,谁知道狗猪都不肯吃;又把它扔在路上,牛马看见了都躲着走,怕踩坏了大蛋;再把大蛋抛在荒野,群鸟飞过来以羽毛呵护。夫余王见大蛋生命力如此顽强,气的亲手用刀去割,结果这蛋壳是防弹的,刀枪不入。扶余王无奈,只好把大蛋还给了柳花。柳花把蛋放在暖和的地方,按孵小鸡的方法孵蛋,忽然有一天,有一小男孩破壳而出,这个男孩,便是。 一词,在夫余语中,是善射的意思。幼时便善于狩猎,七岁就可以自己制作弓矢,而且百发百中。由于他出身不凡,又本领超群,就引起了其他王子和大臣的嫉恨,预谋杀害他。其母柳花得知此事,偷偷地告诉儿子快些逃走,并鼓励他说:以你的本事,在哪都能大有作为!于是带着几个心腹逃出夫余国,向东南方向奔走,途中又被大河横阻了去路,火了,对着大河大喊:河神是我姥爷!河里鱼鳖一听河神的外孙子来了,都给面子,纷纷跃出水面搭起了一座浮桥,让顺利过了河。 又率领大家前行,来到一个叫卒本川的地方,见此地“土壤肥美,山河险固”,便决定再此立国。他在河边盖了个草房子,作为都城,招纳了一些当地土著,作为臣民。自称东明圣王,以高为姓,国号高句丽。高平时居于平地上的卒本城,战时则居于高山之巅的纥升骨城。 根据这个荒诞的神话,大概可以推断出的真实身份,应该是扶余国王室庶出的王子,由于母亲地位卑贱,在王室之中不但不受待见,而且多次为人陷害,只能被迫出走。在历经了神话与现实世界中的重重磨难考验之后,终于修成正果,实现了建国伟业,从此国祚七百余年,建立了一个幅员广阔,军力强盛的高丽王国。 数百年间,中原王朝政权不断交替,而高丽倒是一脉相承,一直是高氏血脉承继大统。高丽与中原多个王朝交过手,凭借自己的狡黠悍勇与与之互相攻伐,虽屡有败绩而屹立不倒。一般来说,中原王朝能把高丽打得认输服软,却无法将其彻底征服,结局往往都是高丽虚与委蛇的称臣纳贡,中原王朝强颜欢笑的赏赐册封。而只要高丽缓过一口气来,就会跟中原王朝接着打,绝不会会真心臣服。 高丽第三代国王大武神王高无恤曾与中国一代雄主汉光武帝刘秀有过一次较量。高无恤聪明而有雄心,是高丽著名的有为之君。在位26年间,不断以武功开拓四方。在北方与老对头扶余国做战,在南向与刚建国的东汉争锋,汉光武帝刚平定天下,打的手滑,眼看高丽国扩张很快,就派辽东太守进来了个先发制人,去攻打高丽。那时候东汉刚建国,平定天下的勇武之气尚在,军队战力处于顶峰时期。高无恤与汉军几番周旋,抵挡不过,只好带领兵马百姓退入首都丸都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县)据守。高丽人修这种山城堡垒很厉害,丸都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汉军围困了数月而无法攻克,双方僵持不下。 高无恤手下能臣很多,有个叫豆智的谋士,胆识过人,给高无恤出了一条妙计:汉军不是认为我们山城之中没有水源,想长期围困我们吗?我们从水池中抓一些鲤鱼,用水草包裹,加上一些酒。送到汉军营中劳军,明摆着告诉汉军丸都城中有酒有肉,一定能让他们死了围困的心,知难而退。 高无恤采纳了豆智之计,就派人把肥鱼米酒送到汉军营中。并附带一封谦卑诚恳的书信:寡人愚昧,得罪了上国,劳累你们大军征伐我。愿用这些食物犒劳贵军云云。豆智这一计可谓是软中有硬,领军汉将收到了礼物,吃着鱼,喝着酒,搓着手,心凉了半截。城中食物水源充足,我这还围困个什么劲啊,高丽人有酒有肉,汉军的粮食可快要吃光了。眼看长期围困亦无法取胜,只得启奏皇帝,回师撤兵。 东汉国内战乱刚刚平息,也需要偃武修文,汉光武帝打了一下没占到什么便宜,也不打算再继续啃这块没什么油水的硬骨头了,就没有再继续对高丽用兵,转而选择友好政策,重新册封高无恤王号,两国不打不相识,又成了表面上的宗藩关系。大武神王确实聪明,得到了和平之后立刻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地选择,避开与强大的东汉王朝硬碰硬的直接冲突,转而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不能在中原与强汉争霸,就去半岛当个小霸王吧,从此高丽国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范畴。 然而和平是短暂的,豪猪与大象之间的战争从未真正停歇过。高无恤之后的数代君王也都不是善茬,每隔个几十年,就会有一个好斗的君王出头,领兵主动西进出击,跟中原王朝打上一仗。 公元49年慕本王高解忧派兵袭击东汉的北平c渔阳c上谷c太原等四郡; 公元105年太祖王高宫派兵进攻东汉辽东郡六县,杀死太守蔡讽; 公元170年新大王高伯固曾击败东汉玄菟郡的军队; 公元234年东川王高郊彘(音字)帮曹魏军队打残了公孙瓒然后又被曹魏军队打残; 公元259年中川王高然弗王击败了曹魏将军尉迟楷; 公元313年美川王高乙弗出兵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 中原王朝对高丽也有过多次重拳回击,双方各有胜负,刀光血影之下的高丽依然在野蛮生长,顽强的发展,壮大,扩张。 公元391年,高丽第十九位君主广开土大王高谈德继位,高丽迎来了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君王。高谈德此人不得了,他18岁继承王位,在位20年间,先后征服契丹c靺鞨c夫余诸部,又打败了日本,将百济c新罗变为臣属,将朝鲜半岛四分之三都归为高丽所有。高谈德一改臣服中原王朝后燕的政策,与后燕进行过三次殊死大战,全部获胜,给予后燕毁灭性的打击,拿下了整个辽东半岛。燕王慕容熙虎落平阳,被原来的藩属国狠揍,丧师失地,恼羞成怒,两次出兵反击,力图夺回辽东地区,但均未达到目的,辽东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丽手中。从太祖王首次进攻辽东,到广开土大王最后占据辽东,整整经历了300年,此间,经过了大小数十次惨烈的战斗,高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实现了十几代国王的东进目标。到他的儿子长寿王继位时,高丽国疆域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里,南到汉江,北抵辽河,民户三倍于前朝,高丽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今天跆拳道的“广开”套路就是以高谈德的王号命名。其中的39个动作代表着扩张与收复。“39”取自好太王继位的公元391年的前两个数字。 1996年,韩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现代化驱逐舰下水,首舰就被命名为“广开土大王号”。 此后高丽的疆域基本稳定,后面几代君王,虽然没有历代先王那么多光辉璀璨的文治武功,但也都做到了开拓不足,守成有余,小心翼翼的应付中原王朝,兢兢业业的打击周边部落,维系着一脉相承的国统。到中国的南北朝末期,高丽国已经传到了第25代国君:平原王高汤。阳原王在位期间,高句丽开始走向衰落,丢失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平原王作战勇猛,擅长马术和箭术。曾与北周在辽东短暂交锋,总的来说与中原和突厥都勉强维持着和平关系。 高丽一直同时接受中国南北方多个王朝的册封,免费领取了一大堆头衔,但年年的岁贡可都是真金白银。在与北方鲜卑血统的君主们虚与委蛇的同时,实心实意的与江南宋齐梁陈的汉族政权交往,也算是远交近攻之道。每每有南北方发生战争,高丽国都会暗地里对南方王朝予以支援,又送战马,又送武器,十分仗义。隋文帝攻打江南陈国之时,侨居陈国的高丽人及百济,昆仑各族侨民,本着国际主义精神,竟然组织起志愿军,奔赴前线,在陈朝的统一指挥下与隋军作战,虽然最终失败,却也无愧英勇,堪为最早的国际纵队。 侨民们忙着抗隋援陈,高丽国自己也如临大敌,积极备战,平原王高汤非常担心杨坚一统南方之后,会对东进对高丽用兵。于是大力训练军队,聚积粮草,筹划一旦遭到隋军进攻时所应采取的抗击策略。 按说平原王练兵也好,屯粮也好,都属于人家自己国家内政。可在隋帝国眼里已然是有不臣之心。性格严苛的大隋皇帝杨坚说了,你在自己国内搞国防建设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你高汤还挂过陈国文帝封的平原王c宁东将军头衔呢,陈国都亡国了,你还不知死活的想保家卫国吗?于是一道非常不客气的诏书下给平原王,原文大意如下:高汤,你高丽国做了大隋帝国的藩属,却没有尽到臣子应有的忠诚。你所统辖的地区,虽地狭民少,但废黜了你的王位,也不是没人能治理。你如果能洗心革面,完全遵照朝廷的法令制度,就是朕的良臣,朕又何必再派遣新的统领。你认为辽河的宽广比长江如何?高丽的兵民比陈国多少?如果朕不是存有包容黎民百姓之心,真想去责问你的过失,遣一位将军前去问罪,根本用不着跟你多费气力。现在对你好话说在前,是允许你改过自新。 这道诏书看不出一点礼貌客气的外交辞令,简直就是对一国君王指着鼻子责骂,高汤得到杨坚的诏书后,惶恐不安,又羞又怕,只得忍气吞声的暂停下整兵囤粮的动作。正准备奉表谢罪之时,竟然急病去世。他的世子高元继位,称婴阳王。文帝派遣使节册封高元为开府仪同三司c辽东郡公c高句丽王。 刚即位的高元羽翼未丰,根基未稳,表面上依然对隋帝国恭敬有加,两国倒也相安无事。高元暗整军备,隐忍了七八年,直到后来又发生了两起让高元感到蒙羞的外交事件,成为高丽与隋帝国决裂的导火索。 三年前,文帝派韦冲出任与高丽国接壤的边境重镇营州(今辽宁朝阳)总管。一州总管相当于军区司令,韦冲不仅军事过硬,还是个优秀的统战人才(韦冲还是个财政人才,后出任民部尚书也成绩斐然),笼络蛮夷颇有手段,对当地土著从不摆天朝上国的架子,反而以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些头脑单纯的部落首领们为韦冲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竟然纷纷脱离了原来的宗主国高丽转而投向大隋。很多部落已经臣服高丽几十年了,就这样光天化日之下被韦冲撬走,正经是欺负人到家门口了,这让高元甚为不满,怒火暗生。 一年前,高元派使者出使突厥。真是个冤家路窄,高丽使者竟然在突厥王庭撞到了大隋使者,在隋帝国看来,这不是平等国家之间的友好互访,而是两个藩属背着宗主国的私下密谋。隋帝国对藩属之间互相交往向来报以极大的戒心,如果西北和东北两个邻国暗通款曲,结成军事同盟,必然成为隋帝国边陲大患。忠心耿耿的隋使迅速将这一情报禀告给杨坚。 杨坚对藩属的管理是苛刻的,态度是明确,训斥是无情的,立刻下诏书给高元,要求其立刻终止与突厥的交往。这父一辈子一辈,高丽王朝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被大隋帝国的诏书打脸。桀骜不驯的高元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杨坚的最后通牒,但心中不服,遂整顿兵马,终于在次年与大隋帝国兵戎相见。 高元出动的军队规模不算大,但这是高丽国近百年来对南方强大的宗主国第一次主动出击。一万靺鞨骑兵由高元亲自统领,呼啸而来。借此机会,婴阳王正好可以树立一下自己在国内群臣中的权威,演练一下将领们排兵布阵的才能,展示一下来剽悍的靺鞨骑兵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要试探一下身边这个幅员万里的大帝国的态度,实力和底线。 高元的进攻很快被韦冲击退,捷报传回长安。杨坚却愤怒异常,虽然未失一城一地,但这一挑衅事件意义重大,大隋建国以来,只有对邻国四夷攻城略地的份,还未听说过谁敢主动挑衅。如果藩属可以随意以下犯上,兴兵作乱,帝国尊严何在,如若其他藩属也有样学样,形成连锁效应,岂非天下大乱。所以杨坚坚信必须要对高丽施以惩戒和反击。在杨坚心里,大隋平灭一个拥有半壁江山和长江天险的陈国尚易如反掌,何况一个小小高丽? 激怒了杨坚,高元的挑衅行为是轻率而危险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大隋帝国的反击却更加轻率,更加危险。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二章 徒行万里 从关中到洛阳的黄土大路上,人声喧沸,尘土漫天,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百姓,扶老携幼,乱哄哄的参杂在盔甲鲜明的禁卫军与手持仪仗的内侍太监中间,逶迤前行。在这支奇怪的队伍里,有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窄袖袍服的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在一小队骑兵的簇拥下,在人流中来回驰骋,引导疏通。这位长者的额头隆起,下颌很长,满面风尘之色,看似一位年长而敬业的地方官员,在认真履行自己疏导难民的职责,唯一抢眼的是,他那身沾满尘土的半旧袍服,是明黄色。 这位长者,正是隋文帝杨坚。 大隋建国的第五年,关中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大灾荒,杨坚亲自引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地区就食。就食,其实就是逃荒。从长安到洛阳近700里,路途之上,杨坚下令禁卫军不得驱赶百姓。如遇到老人儿童,总是牵马让路,好言安慰;到了艰险难行之处,就命令左右随从上前扶助挑担负重的难民。 杨坚不需要作秀给谁看,百姓之疾苦,他是真真放在心上的。他派遣侍臣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来的东西触目惊心,尽是些豆屑杂糠,草根树皮。杨坚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大臣们,并深深地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肉,坚持了一年,直到灾荒过去。似杨坚这般爱民的帝王,古往今来屈指可数。杨坚称帝之初,只占中国半壁江山,民户不满四百万;而到他离世之时,国家疆域已经扩张到467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万人口。杨坚缔造的大隋帝国,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泱泱天下。可以说没有20年开皇盛世的积淀,就没有后来23年贞观之治的腾飞。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大隋帝国民部的官衙里,负责税收和仓储的官吏们,皆且喜且忧。喜的是这一年国家财政税收完全覆盖了所需支出之后,仍有大量盈余;忧的是京城府库已经没有位置存储新征收的钱粮,仓库里堆放得满满当当,大量物资只好堆积到了仓库外的走廊上。这种烦恼人人喜闻乐见,就像一个富豪的令人羡慕的惆怅:这么多钱可怎么花的完呦! 消息上报给杨坚,皇帝都想不到自己的大隋国这么有钱,就问民部的官员们:朕对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又曾经大量赏赐平陈有功的将士,为什么府库还会满溢呢?民部官员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国家连年收入都多于支出,所以府库所藏不会减少,只会越积越多。 作为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君主,杨坚竟然也有藏富于民的观念,并不疯狂的追求税收的高增长,于是下诏:粮食布帛宁愿积蓄在民间百姓家里,也不要储藏于国家府库。河北c河东地区的田租可减征三分之一,军人应缴纳的份额减征一半,全国各地成丁应缴纳的调全部免征(租庸调税赋制度,调为需要缴纳的绢布棉麻)。这是在汉文帝之后,中国百姓再度迎来了一次“天下免税”的太平盛世。杨坚眼界与胸怀,已经遥遥领先于时代,映衬出后世多少打着人民旗号与民争利的领袖们的贪婪渺小。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杨坚性格上很多缺点,比如猜忌苛察,信受谗言等等。但在勤政爱民方面,杨坚是无可挑剔的。他在位的22年间,天下官民都为他的行为所感化,因此仓库丰盈,国家财富日益增长。司马光对他有很高的评价:文帝性格谨严持重,勤政爱民,每日清晨听理朝政,到日落时还不知疲倦;慷慨赏赐有功之臣,将士战死,必定从优抚恤慰问;爱护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自己生活务求节俭,所乘车驾及所用之物,旧了坏了都随时修理使用;如果不是宴会,吃饭不过一个肉菜;后宫皆身着洗旧了的衣服。有一次太医为皇帝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竟寻找不得。 就是这样一位吝于待己的皇帝,却建成了天下闻名的兴洛仓c回洛仓c常平仓c黎阳仓c广通仓c河阳仓六大仓城和诸多小仓,积聚起数量巨大的粟帛。一个大仓城周围可达二十余里,内有三千粮窖,每窖藏粮八千石,按此计算,一个仓城存粮数目可达到百万吨。至隋亡20年后,遗留下来的粮食布帛都还未用完。 除了金钱,布帛,粮食这些有形资产,更为可贵的,是文帝创建的三省六部制度,这套在当时近乎完美的中央官制被此后诸多朝代沿用了1000多年。当时,拥有5000万人口的大隋帝国仅使用了12576 名训练有素的公务员,包括2581名中央官员和9995地方官吏就足以维系着帝国高效有序的运转,官民比例仅仅为1:4000。正直干练的文臣,忠诚勇敢的将军,勤勉专业的官吏各司其责,70万常备军警惕的镇守着帝国的四方边疆。 物资极大丰富,皇帝的信心就会极大膨胀,就有了发动战争的先决条件。开皇十八年二月初四,春寒未消,杨坚下诏:任命五皇子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吉为行军元帅,任命尚书左仆射高颎为元帅府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统领水路军30万东征高丽。此次出兵,是为此后70年间隋唐两大帝国对高丽多次征伐的开篇序曲。 汉王杨谅当时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却已经拥有众多贵重的头衔:雍州牧,加授上柱国c右卫大将军,并州总管,其领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王国之中竟有五十二州之地。杨坚对这个小儿子特别宠爱,授予他的独有的特权:遇事不必拘于法律限制,可自行行事。最让人羡慕的是,杨坚甚至担心儿子钱不够用,竟然特许他在封国之内自己造钱。无原则的骄纵只能让这个年轻人更加目空一切,藐视一切规则。杨坚死后,第一个起兵造反的就是杨谅。杨坚也知道儿子年轻,性格轻佻浮躁,毫无军事经验,他只是作为皇帝代言人,去镀镀金,摆摆样子的,大军自有重臣名将统领。 另一位行军元帅王世积和水军总管周罗睺都是百战宿将,王世积虽然嗜酒如命,但作战勇猛,而且是个相貌堂堂的大帅哥,史载其“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周罗睺是原陈国降将,亦久经战阵,投入大隋之后更是立功心切。 这支远征军的头脑核心,是临时调入元帅府行使总参谋长职责的高颎。劝合了皇帝的夫妻关系,审理了后宫的诡异案件,高颎穿上戎装,又要去领带兵打仗了。 提到高颎,不能不多说两句,高颎称得起是大隋帝国的排名第一的能臣c重臣c权臣c忠臣。高颎和杨坚夫妇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独孤家族是世交。高颎的父亲高宾,当年就是独孤信的幕僚。 周宣帝死后,左丞相杨坚大权独揽,谋图篡了自己外孙的皇位。他知道高颎计谋丰富c又通晓军事,便想把他拉进自己的核心班底。高颎欣然接受了杨坚的邀请,并信誓旦旦的说:愿意接受杨坚驱使,纵使大事不能成功,也无惧灭族之灾。 高颎首立大功是镇压尉迟迥起兵叛乱。当时韦孝宽是平叛主将,高颎做监军。高颎这个监军可不是在大后方指手画脚的那种,他自从到了军中,就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高颎于沁水之上架桥,率兵渡河进攻叛军。叛军在上游放下点着火的小船,企图烧毁浮桥。高颎早有预料,制作了很多土狗(障碍物,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放在上游,挡住了火船。大军顺利河后,高颎又烧掉桥与叛军背水一战,结果大败叛军。 官军打到叛军的老巢邺城后,尉迟迥集中13万大军,准备官军决战。韦孝宽进攻受挫,被迫撤退。高颎看到有好多老百姓在附近的山头围观战事,就设下一条毒计:派弓箭手去射击那些百姓,人群忽然遭到攻击,自然大乱,哭爹喊娘,纷纷逃避,冲乱了叛军的队伍。官军士气大振,乘乱进击,这一计策伤及大量无辜百姓,虽然毒辣,但是着实有效。叛军大败,尉迟迥只得被迫自杀,反对杨坚最大的一支力量被彻底肃清。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以二皇子晋王杨广c三皇子秦王杨俊c信州总管杨素三人并列为行军元帅,集中水陆军50万,分为八路攻打陈国。高颎当时同样任职元帅府长史,三军的参谋事项,都由高颎决断,大军兵至长江,势如破竹,一举灭了陈国。 高颎在外谋划战事,回京掌管禁军,位极人臣。杨坚对他的信任和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封他为左仆射,加授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又送行宫,又赐封邑,赏钱都以百万为单位,赏给布帛一次都有上万匹,让别的大臣着实眼红。每次有官员弹劾高颎,杨坚就会大发雷霆,对上奏者训斥c疏远甚至贬黜。 高颎早年时常坐在朝堂北边的一棵槐树下办公,后来主事的官员要砍掉它,杨坚特别指示不要砍,留着它昭告后人高颎的功绩,由此可见高颎在杨坚心中的地位,起码在开皇十八年前后是根深蒂固,坚不可摧的。 这一次,有高颎坐镇军中,皇子挂帅,重臣名将领着30万如狼似虎的百战将士出征,杨坚对征讨高丽的胜利信心十足。对于此次东征,高颎是持反对意见的,并曾多次力谏劝阻,可惜文帝一意孤行,决意要对高丽发动进攻。 大隋帝国虽然国富兵强,但对于远征高丽却全无严密的战略筹划和必要的军需准备,更没考虑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二月下诏,隋军草草做了三个月战前准备,刚到六月里,匆忙汇集的30万征讨大军便水陆并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远征大军的步兵从临渝关(今山海关)出发,兵锋指向辽水。水军从东莱(山东烟台)出发,准备直插高丽心脏平壤。大军行至柳城一带,(辽宁省朝阳地区)还未见到高丽军兵,先遇到了山峦c沼泽,大雨三大敌人。比高丽人更恐怖的自然之力,已摆开阵势,率先给毫无准备c仓促出兵的隋军狠狠来了个下马威。 辽东丘陵是中国三大丘陵之一,面积达到数万平方公里,仿佛从天而降的巨石阵,一望无际的铺陈开来,保护着高丽国的统治中心。千山山脉,壁立千仞,从南至北横贯辽东半岛,如同天然而生的长城,为高丽再添一道关卡,无言的阻挡着百年来想要征服这里的千军万马。在没有道路的年代,隋军背负沉重的军资,全靠双腿去翻山越岭,耗费了极大的物资与体力。 翻过大山之后,漫长的前路依然看不到曙光,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沼泽横在隋军面前,漆黑幽暗如可怖的死亡深渊。辽东湾北部是辽河平原,自古就以“辽泽泥潦,车马不通”闻名。辽西走廊在东汉时才露出海面,近海地区排水不良,故形成大片沼泽。当年曹魏大军征讨乌桓,也曾经过辽泽。辽泽的积水如果浅一些,士兵可以涉水而行;如果深一点,可以乘坐舟船。可偏偏这无边无际的大泽是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以曹操之智勇无双,也束手无策。而隋军的困境,与300年前的魏军同出一辙。 六月出兵,正赶上多雨时节,辽东的凄风苦雨更为大泽的艰险助纣为虐,高丽地处临海,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可以达到1000多毫米。爬丘陵过沼泽已经让隋军士兵的体力消耗达到极限,连日大雨滂沱,更是雪上加霜。隋军的粮草早已供给不上,高丽的小股部队又频频骚扰袭击。将士们疲于奔命,苦不堪言,饥而无粮,病而无医,最后军中竟然疫病大爆发,士兵纷纷死于路途之中。 就在陆军狼狈不堪,进退两难的同时,周罗睺的水军也出师不利。大海不比长江,虽然船队已经尽可能地沿着海岸线前行,但海上的风暴大浪仍然使许多战船颠覆沉没。而船队每一次抛锚休整,高丽水军就会出来进行袭扰,让隋军不得片刻安宁。看准帝国水军被风浪折磨得士气大衰的机会,高丽大将姜以式率5万水军在渤海向隋军船队发动猛攻。周罗睺以残破的舰队迎战,一战而溃。到了九月,帝国远征的水陆两军,尚未遇高丽军主力,已经减员十之,再无力东进,只得被迫退兵。 战事进行到此时,胜负似乎已成定局,却忽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虽然眼看着高丽已近完胜。可隋军出征的浩大军威,竟然生生吓住了高元。这位广开土大王不孝的七世孙,在几乎是不战而胜之后,竟然莫名其妙的不战而降。派遣使节向杨坚谢罪认错,言词谦卑至极,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帝国这一方刚刚损兵折将,杨坚正进退失据,一看高元太懂事了,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服软,也就赶紧借台阶而下,遂下令罢兵,两国和好如初,就像这撕破面皮,拔刀相向的一幕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 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后知后觉的百济国王扶余昌跳将出来,想借此机会给高丽来个趁火打劫,上书文帝,要给隋军当向导。可惜马后炮打得晚了,隋军已几乎全军覆没,杨坚心灰意冷,也不想再生事端,就下诏书告诉扶余昌:高丽已经服罪归附,不可再进行讨伐。扶余昌只好作罢。高元知道了这件事,大为光火。帮拳的最可恨,高元怀着对隋帝国的愤恨,转头对百济进行了大肆报复,派兵侵入百济大大劫掠一番,方才作罢。 开皇十八年的这次远征,成为一代明君杨坚军事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把一场以大压小的惩戒之战,变成了知己不知彼的无谓冒险。隋军不仅仅是输给了气候,输给了后勤,更是输给了狂悖轻敌,输给了傲慢自大。让高颎的足智多谋,王c罗的勇猛善战,全无用武之地。 从高丽国的角度来看,一次轻率的挑衅换来一个还算不错的平局,南方这个庞然大国并非传说中那样不可战胜,高丽军民增加了自信,积累了经验,也更加用心的进行军事防御准备,以应付未来更大规模的战争。对于隋帝国来说,这次轻率的出征之后,帝国的尊严表面是保住了,隋高两国得以继续维持勉强的宗藩关系,然而可怜20多万将士枉死途中,毫无荣誉,仅仅换来一纸虚情假意的臣服表奏,一个双方都不愿去揭穿的尴尬结局。 谁输?谁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三章 恐是蛟龙 浙江乌程(浙江湖州)有棵超过百尺的古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树上有一鹤巢,一对羽翼洁白的大鹤在树上筑巢多年,与当地村民相安无事。 忽然一日,平日里淳朴善良的村人忽然变得凶神恶煞起来,个个面目狰狞的要来捕捉仙鹤,但苦于古树太高爬不上去,村民们竟然取了斧锯,准备把大树砍倒。仙鹤乃是有灵性之禽鸟,亦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便自己把羽毛拔下来扔在地上,任村人抢夺,以求平安。 此事慢慢流传开来,竟传成了仙鹤觉悟高,懂奉献,主动献羽的故事,世人皆传唱说:天子造羽仪,鸟兽主动献羽毛。被誉为吉兆。仙鹤不知,它的翎羽一夜之间成了人人欲得的珍贵之物,是因为人间换了皇帝。新皇帝一改文帝杨坚当年简朴甚至吝啬的作风,从天子仪仗到百官礼服,无不追求华丽壮观。新组建的多达三万六千人的仪仗队需要大量翎羽来装饰华服旗帜,官吏们层层征收,百姓们在水陆都设下天罗地网捕杀,凡是翎毛可用的鸟兽几乎被赶尽杀绝。 杨坚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丈夫。但不是个好父亲,他没有教育出一个正直爱民的儿子来接替他的庞大帝国,虽然他有五个儿子。 在他身后数年,刚刚过上几年好日子的大隋百姓,又一次落入了苦难的深渊。对于身处君王统治下的亿万黎民来说,无论城头变换的是大陈c大周c大隋又或大唐的旗帜,都与他们无甚关紧。千年以来,农耕民族的百姓,拥有一块可以耕作的土地就以为拥有了一切,至于尊重和相对的自由,更是千年不遇的奢侈品。他们世世代代脚踩黄土背朝天,只要有间茅屋遮风挡雨,有碗青菜果腹充饥,家人能平安的在一起,便是遇到了有道明君,可呼万寿无疆,可颂盛世太平,虽有重税苦役,亦能安乐满足。然而如此微渺的愿望也难以长久,转瞬成空。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一代大帝杨坚一病不起,不久便在错立太子的悔恨与痛苦中驾崩。其死因众说纷纭,《通历》中甚至记载杨坚死时“血溅屏风”。七月,在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夺嫡之战后,大获全胜的晋王杨广继皇帝位,年号大业。 当初,杨广和独孤皇后立下爱的誓言:不和别的姬妾生孩子。所以他的五个儿子,全是独孤皇后所生,再无其他子嗣。杨广对此事甚为自负,对群臣自夸说:前代的皇帝由于宠幸姬妾,所以皇室会出现嫡子c庶子之争,也就有了废立之举,有的甚至因此亡国。我五子同一母亲,是真正的亲兄弟,难道我会有这种忧虑吗?几个儿子成年后,杨坚让他们分别据守重镇,独挡一面,诸王的实力几乎与皇帝相等。 实力就意味着野心,尤其在毫无亲情的皇家。到了晚年,杨氏皇族父子兄弟全都互相猜疑防备,最终五个儿子都未能寿终正寝。杨坚临死方才觉悟,悲剧已定,悔之晚矣。最是无情帝王家,杨坚杀死自己的亲外孙,李世民杀死自己的亲兄弟和十个侄儿,又何尝手软过。赵匡胤和赵匡义,不也是一对亲兄弟吗? 杨坚曾留下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感慨年华易逝,盛衰无常。从另一个角度看,倒也像极了如流星般璀璨划过夜空而转瞬即逝的大隋帝国。 对于杨坚立储的失策,司马光总结说:国家动乱的原因有四条,内宠姬妾地位与皇后相等;外宠重臣与皇帝一样权威;庶子与嫡子相匹敌;封王与国家的势力相匹敌。作为皇帝应该从这四方面慎重从事,考虑周全。杨坚是只注意了一点而忽视了了另外三点啊! 杨坚原本的继任者是一个资质平平的皇子,长子杨勇。北宋李纲对杨勇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评价: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可惜很快就被废掉了。不是他不争气,而是他的竞争者太优秀了。那么新的继任者会如何作为呢?按常理说,就算一个更平庸的皇子,拿到留下这样一份举世无双的家业,就算不能发扬光大,也不至于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就毁败一空。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是疯子,就是天才。而新皇帝杨广就是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疯狂天才。 杨广继承了父母的全部优秀基因,他英俊c聪颖c稳重c优雅,热爱艺术,擅长写作和音乐,而且情商极高,在大臣中人缘甚好,他担任扬州总管时,甚至专门去学习吴侬软语,以了解和融入江南文化。而这么完美的男人,难道还不是大隋皇位最适合的继承人吗? 杨广太聪明了,当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要求超过物理能力的极限,那么结局一定是悲剧。杨广在短短14年的帝王生涯中,怀着成为千古一帝的宏图大志,挥动如椽巨笔,饱蘸黎民血肉,在帝国版图上肆意书写出流传千古c毁誉参半的宏大篇章。他的人生和人性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天使和恶魔的两面。杨广是昏君毫无疑问,但他的丰功伟绩也是不可否认的。 他增设进士科,形成一套遗馈千年的国家遴选人才制度; 他恢复国子监c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弱豪门士族权势,开拓了平民上升通道; 他营造东都洛阳,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留下宏伟的千年古都; 他开凿大运河,把中国北部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的南方彻底贯通,使得超长距离运输物资与军队成为可能。 他在西北战胜了突厥c吐谷浑c契丹c伊吾; 他在东南攻灭交趾c林邑c琉球; 他会盟西域数十国,拓疆数千里,建下不世之功。 而在这辉煌大业的背面,是天下沸腾,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人相啖食的惨景。杨广用一系列令后人瞠目结舌的恢弘事迹,证明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才华横溢的诗人,创意绝伦的艺术家,激情四溢的统帅,以及好大喜功,一意孤行的昏暴之君。十年罪魁,透支了举国之力,完成了前瞻百年的勋业,遗惠于后世千年。自己却终被这大业压垮,众叛亲离,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杨广的诸多事迹,在这里不一一详谈,但特别值得重墨一书的,首推他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杨广就任扬州总管时,就设置王府学士百人进行图书编纂工作,直到他登上帝位,前后近二十年,从未停止。无论经术c文章c兵c农c地理c医c卜c释c道以至赌博c鹰狗等内容都编撰成书,内容精深广博,成书一万七千余卷。 杨广同样重视书籍典藏,下令访求全国历代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代的藏书量是中国历朝最多的。在西京长安的嘉则殿里,收集历代藏书三十七万卷。他命令秘书监对这些书籍进行遴选编辑,整理出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收藏在东都洛阳的修文殿。又抄写了五十部副本,选为三等,分别存放在西京c东都的宫内,省署和官府中。正本书都以玉石为书轴,锦缎为封面,装帧精美豪华。杨广对于保存中国古代典籍做出了巨大贡献,此一善举,实为中国文化之幸,文明之幸。 天使杨广转了个身,恶魔杨广干的事情同样创意无边。杨广在洛阳营建的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巨型的人工湖内堆砌着以神山命名高大的土山。精美的楼台殿阁,星罗棋布,宛如梦幻仙境。最让人惊叹的是,这里虽然是北方园林,却花开不败,四季常青。因为每到秋冬树叶凋落后,杨广让大批工匠剪裁彩绸制作花c叶缀于枝条上,连水池内也缀满彩绸制作荷c菱等水生植物。这些绸花绢叶色彩明艳,稍有破旧就会被替换。绢绸在隋唐时代是可以作为货币进行交易使用的,说白了就是钱。可以说这座庞大绚丽的园林盛景等于是直接用钱铺陈堆砌而成。杨坚留给儿子家底确实太丰厚了,数年后战乱四起,洛阳被义军围困,城内虽然缺乏粮食,但绸缎布帛依旧堆积如山,人们可以用丝绢当做绳子汲水,把布匹当做燃料烧饭。 美景需美人相衬才会变得鲜活有趣,偏偏这些美人又做得一手美食。沿着龙鳞渠修建的十六座华丽的庭院里,每院有一名貌美如花的女主人,随时恭候皇帝的莅临。杨广来游玩时,十六院的夫人竞相制作珍馐美味一比高低,以求得到杨广的恩宠。杨广最喜欢在月夜带领宫女骑马游玩,并亲自谱写《清夜游曲》在马上演奏。 食欲与一色,美人共美味齐飞。人世间的万般福气,被杨广享用尽矣。大诗人杨广又做诗云: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说起杨广诸多宏图大业,怎么也躲不过去的,就是他的大运河。明代的于慎行在《谷山笔尘》中说:大运河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大运河作为中华帝国的大动脉,功利千年自不必说了。而不仁二字,却是血泪盈盈,白骨森森。大运河如同一条吃人的恶龙,成为两岸百万民夫逃不脱的灭顶之灾。 说到吃人,有一个关于修运河中发生的恐怖故事,在运河途经的各地流传。这个故事在《说郛开河记》c《隋遗录》c《资暇集》中都有记载。 开河总督麻叔谋,上任后不久就积劳成疾,随从赶快请来名医进行诊治,医生开出的药方很是可口:要采用最鲜嫩的羊肉,加上几味药材共同熬制食用,即可痊愈,于是麻叔谋照方食用,果然好了很多。 大运河修到宁陵,在下马村有个富豪叫陶榔儿,他家的祖坟正好靠近运河河道,很担心开河工程会殃及他家的祖坟,所以想向麻叔谋行贿。送什么礼物呢?自然要投其所好。除了喜欢金银珠宝,麻叔谋还是个美食家。送小羊羔肯定不稀罕,麻叔谋不会重视。陶榔儿绞尽脑汁想送点特别的东西。竟然丧心病狂的让下人去偷了个孩童回来,杀死后砍掉头和脚,送给了麻叔谋吃,麻叔谋吃了以后觉得异常鲜美,十分满意,就下令河道绕开陶榔儿的祖坟,陶榔儿为了感谢他的照顾,也想继续交往这个高官,就接着偷小孩给麻叔谋食用。 想求麻叔谋办事的人很多,恶人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宁陵的小孩丢失特别多,家家人心惶惶。普通老百姓为了防止自己家的小孩被偷走,做了大木柜,把孩子锁在里面,家人轮流值班,如果小孩晚上没被偷走,就庆祝又多了一天生命。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小孩被连木柜一起偷走。宁陵的孩童被越来越少,连附近的鹿邑县的孩子也跟着遭殃。麻叔谋心知肚明,吃的是人肉,但为了口腹之欲,依然佯装不知实情。 毕竟纸里包不住火,何况如此骇人听闻的恶闻,传到长安,朝野震惊,杨广派大将来护儿将麻叔谋拘捕入狱,以擅改河道,食人之子,遣贼盗宝,受人财物四大罪名将其腰斩,陶榔儿也被斩首,这件事情才算平息下来。 麻叔谋吃人的故事未必是真,多半是民间以讹传讹。但却真实的反映出民间对大运河厌恶憎恨的情绪。历代王朝数百年都没有完成的浩大工程,杨广不顾后果的征发数了百万民夫,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修建完成,而且河道全部达到一百米左右的标准宽度,且两岸栽种柳树,修建宫馆。超常规的进度与超负荷的工作必然造成非正常死亡的民夫不计其数。 大运河修建完成后,杨广又派人建造了巨型龙舟和游船数万艘,开始了他最为热爱的江南之巡。杨广当了十年扬州总管,以皇帝的身份巡游江南相当于是衣锦还乡。他对扬州百姓还算不错,下诏扬州五年不用交租,以博得人心。 杨广乘坐的龙舟长约60米,宽15米,高13米,舟上楼高四层,正殿c内殿c东西朝堂俱全,金玉装饰的房间足有一百二十个,宛如一座移动宫殿,毫不逊色今天的豪华游轮。另有几千艘装满奇珍异宝的各色小船随龙舟而行,供后宫c诸王c百官c僧道乘坐。龙舟船队首尾相接达二百余里,船上的灯火照亮了江河陆地,牵船的是9000名身穿锦彩袍服,被称为殿脚的纤夫。两岸由威风凛凛的骑兵巡视护卫,旌旗蔽野。队伍所经过的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进献食物,极尽水陆珍奇,后宫都吃腻了,大量食物也没冰箱保存,就把食物扔掉埋起来。 民间有故事相传,有1000名美女殿脚,身着白衣,专门为杨广的龙舟拉纤。杨广在船上观赏,大饱眼福。某日看上了一个名叫吴绛仙“殿脚女”,当即纳为嫔妃。还大言不惭的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可餐,如绛仙这般绝色,真可疗饥矣! 开凿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当时c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杨广却过多的用来游玩享乐。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感叹杨广如不是为了一己私欲,穷凶极奢的泛龙舟于大运河上,他的修河功绩可堪与大禹治水的功劳相媲美了。然而,不穷凶极奢,也就不是大业皇帝杨广了。杨广欣赏吴绛仙可以秀色充饥,而运河两岸的千万百姓正在苦役和饥饿中悲惨的死去。 杨广在位十四年间,曾三下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除了五年时间在长安c洛阳两都办公,其余时间都在出巡与远征的路上。他乘坐龙舟水路巡游,是比较单纯的玩乐。而陆路巡视则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主要是为了向西c北两大边疆各个国家显示强大国力,威慑藩属臣服。 北疆列国,最强者首推突厥。突厥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巅峰时期的大隋帝国是东亚霸主,那么强势时期的突厥汗国就是西亚霸主,毫不逊色于大隋。大隋版图的前身北周,北齐时期,是要倒过来要向突厥称臣进贡的。当时突厥的佗钵可汗麾下骑兵数十万,异常强大。北周c北齐两国争和亲,倾其财物献媚讨好。佗钵可汗不可一世,对属下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后来杨坚建立大隋之时,而正赶上突厥东西分裂,杨坚册封东突厥首领突利为启民可汗,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东突厥才成了隋帝国的盟邦和藩属。突厥的低头只是短短十几年年,隋朝后期又再度崛起,东自契丹c室韦,西尽吐谷浑c高昌诸国,皆臣属于突厥,中原的窦建德c薛举c刘武周c梁师都c李轨c王世充等一干反王,甚至开国大唐的太原留守李渊,当时也都臣服于突厥,既借助突厥的力量,也为突厥所控制驱使。杨广北巡,巡视的正是他不敢掉以轻心的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地盘。 大漠草原一马平川,杨广出行的舒服程度不亚于乘坐龙舟。他乘坐于工部尚书宇文恺为他特质的移动城堡——观风行殿之中,掀开帐幔,就可以欣赏草原一望无边的旷阔风景。观风行殿其实就是可以组装拆卸的超级銮舆,殿上可容纳侍卫数百人,下设轮轴,利用人畜之力可以很快地推移前进。杨广身后是随驾五十万大军,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每到驻扎之地,杨广又命宇文恺制作的行城,行城周长约有2600米,以事先制好,可以拼装的木板为主体搭出框架,再用布蒙上,画上彩画,城上观台c箭楼全都齐备,远远望去和普通的城池没什么两样。边塞的胡人房子都很少见过,眼看着一座大城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就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皆惊叹不已,以为是神力所至,隔着十里之外就跪伏叩头,甚至没人敢在行城周边骑马。 杨广的御驾到达之前,先派长孙晟去跟启民可汗通报。皇帝的特使启民也不敢怠慢,恭敬的带长孙晟参观准备接待杨广的牙帐,也就草原民族最大最豪华的蒙古包。牙帐毕竟是搭建在泥土上,外面长满青草。长孙晟觉得规格标准不够,心生一计,准备给启民一个下马威。他来到大帐外面自言自语:这草真香呀。游牧民族毕竟天性淳朴,启民可汗信以为真,也俯下身来使劲闻,还问长孙晟:我怎么没闻出来呀?长孙晟这才话锋一转:我也没闻出来。但这草就是问题!可汗你要亲自铲除杂草,表明恭敬之心。启民可汗大惊,满山遍野的青草居然成了不敬皇帝的罪名,这还了得。赶快表示忠心:我这一身骨肉都是天子赐给的,要我拔拔草,不算什么事!你指导我这样做,是对我的恩惠。 启民可汗拔出佩刀,亲自清理大帐,来了个斩草除根。手下王公贵族看到首领亲自干活,也赶紧响应,很快就把牙帐清理一新。启民可汗悟性很高,还想进一步表现,说:皇帝前来巡幸,茫茫草原也没有道路怎么办?修路吧。于是又传令修路,从榆林修起,一直修到牙帐跟前,再从牙帐延伸到涿郡,这一修足足修了长三千里,命名为御道,专候杨广驾临。 一个月之后,杨广率领大军沿着御道来到启民可汗的牙帐,一代大漠枭雄诚惶诚恐的捧着酒杯跪伏于地上,极为恭顺,以示臣服。突厥王侯以下的贵族都光着膀子立于帐前,不敢仰视。此情此景,杨广心满意足,写下了一首豪迈的五言: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音嗓)至,屠耆(音奇)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韧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自诩开边武功已然胜过汉武大帝,一时壮怀激烈,意气风发。启民可汗真诚的请求改装易服,彻底汉化,让突厥牧民成为大隋百姓。这一表态让杨坚十分满意,不过还是婉拒了启民可汗,下诏说:碛(音气)北未静,犹须征战,但存心恭顺,何必变服!杨广对启民的回报也很慷慨,赐给他们金子做的大缸和二十万担绢帛,丰厚的礼物,显示出隋突这一段蜜月期里特殊的友好关系。要想富,先修路,启民可汗的路没白修! 作为一个强盛帝国的继承者,杨广可谓武功赫赫,威震四方,大隋帝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一时达到了拔剑四顾,天下无敌的境界。 然,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天地之常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四章 裴矩之议 落日昏黄,斜阳惨淡,长安城内的皇宫,又到了傍晚关闭宫门的时间了。两扇沉重宫门准时缓缓闭合,发出咣当当的回响,惊起一行野鹳,凄厉的啼鸣着向西南方向飞去。黄门侍郎裴矩脚步轻盈的从门下省衙署走出,照例向宫城方向的青琐门恭恭敬敬行礼,表示他这一天的卓有成效工作的暂告结束。 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黄门侍郎是皇帝最为信任的近侍之臣,可出入禁中,为皇帝传达诏令。裴矩极有才华,特别是处理帝国的外交事务成绩斐然,然而裴矩又属于典型有才无德的大臣,对杨广的骄奢淫逸一味逢迎取悦,从不会有所谏诤。他在处理藩属国事务上成就越大,杨广就越膨胀得忘乎所以。 裴钜是大隋帝国数得着的能臣,称得上是才华横溢,智勇双全,在文帝时期就屡建奇功。杨坚曾让他去巡行岭南,正赶上南方叛军造反。一介书生的裴矩竟然聚集士卒数千人,先后在大庾岭c原长岭数次击破叛军,一直追击到南海。 突厥都兰可汗的夫人大义公主一直仇视大隋,文帝想不动刀兵而干掉她。你说这事有多难?裴矩自告奋勇请命,只身出使突厥,对都兰可汗口若悬河,慷慨陈辞,竟然真的说服他把妻子给杀了。这就是裴矩的能耐。 中华帝国的皇帝唯一一次踏足青藏高原的壮举是由杨广完成的,而这次西巡的成功出行与丰硕的外交成果,又是裴矩的功劳。杨广继位后,西域诸国纷纷前往张掖,同中原往来通商,裴矩奉命监管互市,他可不是满足于收收税c验验货,而是用心搜集了有关西域的所有山川地势c风土人情的资料,编纂成《西域图记》一书。书中图文并茂,共成三卷,把西域四十四国都描绘记录得清清楚楚。除此之外,书中竟然还标明了从大隋帝国通往西方其他伟大文明的三条主要道路:一是北路,从敦煌到哈密,经中亚到东罗马帝国;二是中路,从敦煌到高昌,走天山南路,通往波斯湾;三是南路,从和田到南亚印度河。正是裴矩的这些工作成果让杨广了解了西域,继而产生了经略西域乃至征服西域的念头。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杨广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这次历时半年之久的著名远征。大军以大兴城为,向西走进入青海,从青海翻跃海拔4000米以上祁连山,再往北折,进入河西走廊,一路上翻山越岭c凤餐露宿,是杨广历次出巡最艰苦的一次。甘c青两省交界处的大斗拔谷,全长四十公里,路窄处只能容得一人通过。大军一字排开,逶迤而行,白天走不完,夜晚只好在山谷中过夜。半夜气温骤降,冻死大批士卒和几乎全部的牲畜,连杨广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也因为酷寒难耐,死在途中。 队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张掖。最艰难的一页翻过去之后,后面的故事就都是阳光灿烂,盛世祥和了。在张掖,杨广接受了高昌王麹(音渠)伯雅的觐见,跟高昌王一同前来的伊吾城主向杨广献出了大片土地,大隋帝国的疆域又增加了西海c河源c鄯善c且末四郡。那个年代,西北都是大片的荒无人烟的空地,想来伊吾城主也是用不是自己的东西送了个顺水人情,反正开疆拓土是杨广最喜闻乐见的之事,何况不用动刀兵,旅个游就行了,两下皆大欢喜。 燕支山下,西域二十七国国王一齐来拜见杨广。所谓二十七国,应该是占据大漠上一个个绿洲的城邦国王,一个国其实也就是一座城,万把人口,但毕竟也叫国王。为了朝见中华上国的皇帝,小国王们把压箱底的好衣服都翻出了,佩金玉,披锦缎,现场焚香奏乐,歌舞喧哗,好不热闹。武威c张掖等郡百姓纷纷穿着盛装跟随观看,车马堵塞绵延十余里,把朝见大会当成了嘉年华。这次会盟西域诸国,虽然也有杨广好大喜功的虚荣成分所在,但不可否认,在从东亚到西亚,隋帝国已是名符其实的数十国公认之宗主。杨广诗兴大发,又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裴矩看准了杨广最喜为天下领袖的虚荣,建议杨广召集各蕃部落首领汇集洛阳,在端门举行盛大的迎宾晚会。新建的国家大戏台周围长五千步,灯火通明,照耀的夜如白昼,演员们表演通宵达旦,据说伴奏乐队有一万八千人,乐声震天动地,声传数十里以外。这种国家形象晚会成为每年惯例,每一次演都出历时月余而耗费巨万。如果要给这种劳民伤财c自娱自乐的晚会起个主题,大概叫可以叫做:“隋晚”或者“四夷共唱同一首歌”。 各蕃部落首领难得出一次国,大开眼界,个个倾慕中华帝国的物产之丰富,请求到洛阳最著名的丰都集市进行购物和交易,这样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奏报到到杨广手里,就又变成了他大作其秀的理由。杨广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式样要求全部统一(这一幕延续至今何其熟悉)店内挂设帷帐,珍稀货物摆满店堂,商人们都身着华丽的服饰,连蔬菜小贩也要用名贵的龙须席铺地。之前声势浩大的晚会演出只是前戏,只要能让国际友人满意称道,只要皇帝的大国梦呓能得到满足,整个洛阳城都可以变成为他一人服务的剧场,只是上演的节目就太过拙劣不堪。 番邦胡客凡有经过酒肆饭庄,接到命令配合皇帝演戏的店主们纷纷邀请他们吃饭,而酒足饭饱之后,竟不取酬偿,并诓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食不要钱。胡人都惊叹不已。然而其中有聪明者早已看出破绽,他见路边的大树都用丝绸缠绕装饰,就问:“中国也有衣不蔽体的穷人,为什么不把这些丝绸给他们做衣服,却用来缠树呢?一句话揭穿了皇帝的新衣,集市上那些粉饰太平的演员们惭愧得无言以对。 自杨广以降,后世还有许多这样的君王,全不顾国内民不聊生c饿殍遍野,只为一己大国领袖之虚名,残酷的夺取人民口粮,慷慨的给“友邦”送去源源不断的援助,古今昏暴之君,何其相似。 至少从表面看,大隋帝国的国际声誉如日中天,这些外交成就都是裴矩出使各国纵横捭阖的成果,皇帝对裴矩的工作非常满意,从此对裴矩言听计从。他对群臣说:裴矩总能体会朕的意图,凡是他陈述奏报的,都是朕已经想好还未说出来,若不是为国尽心,哪能够做的这样好!在皇帝的欣赏和鼓励下,这位以揣摩皇帝心思为自己最高行为准则的裴矩,对杨广提出了一个彻底改变大隋帝国命运的建议。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冬天,杨广发现有高丽使者出访突厥。发誓世世代代给隋帝国牧羊放马启民可汗不敢有所隐瞒,就把高丽使者带出来,就让他觐见杨广。 裴矩对杨广说:高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c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如今却不称臣,成了一个国家。先帝很长时间就想征伐高丽,但是由于杨谅不成器,以致出师无功。现今已经是陛下您君临天下,怎能不征伐它,而使文明教化之境,成为荒凉野蛮地方呢?今天高丽使者已经亲眼看到启民可汗都能举国归化中国,可以趁他恐惧时,胁迫高丽臣服。 前一年出巡西域的盛况犹在眼前,此时杨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裴矩的建议,大刺刺的让高丽使者传信给高丽王:高元,明年朕将要去涿郡(河北省涿州)巡视,你回去时告诉高元前来朝见,朕会象对待启民可汗一样对待你们。假如不来朝见,朕将率领启民可汗一起去巡视你高丽国土。 高丽使者没话说,只能把裸的威胁原话带给了国王。高元不知道怎么又犯了犟劲,竟然对杨广的恐吓无动于衷,别说亲自朝见,连这一年的贡品都是敷衍于事,估计也是对杨广的大国沙文主义甚为不满,把贡品长白参换成了泡菜。已经被藩属国捧上天的万邦领袖杨广哪受得了这般漠视。此时正是杨广大国情怀最重的时候,龙舟c宫苑c东都c大运河,和平盛世的花团锦簇已经满足不了他无尽无休的膨胀,他要继续发动战争,只有开疆拓土,攻伐杀戮,才能让他感到快乐,才能证明他的才干,展示他的作为,实现他的雄心,圆满他千古一帝的大业梦想。 大业七年(公元611),春二月,炀帝下决心征讨高丽。针对父皇前一次出征失败的经验,这一次杨广的准备格外充分,准备以猛狮搏兔之力,一举荡平高丽。帝国高效的官僚行政体系,在杨广疯狂的指挥下,以毁灭性的高速度运转起来。 二月,杨广下诏在山东置府,饲养军马以供军队役使。令天下富人都要出钱买马,每匹马价高至十万钱;又命关中富人出驴,驴价也涨到了一万多钱一匹。所谓富人,大多是中小地主,就为这些驴马之灾,已经多半破产。杨坚又命官吏挑选c查验兵器和仪仗,要求务必精c新,若发现有粗制滥造者,检查官立即斩首。 三月,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监造大战船三百艘,官吏们急如星火的督促工程,工匠c役丁们昼夜不停的在水中劳作,不敢稍微休息,腰以下都生了蛆,病累而死去的人有十之三c四。 四月,炀帝下诏征发天下兵卒,无论远近,都在涿郡集中。又征发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为水军,从全国各地奔赴涿郡的兵卒川流不息。 五月,命令河南c淮南c江南等地制造兵车五万辆送往高阳,以供装载衣甲幔幕,同时征发河南c河北民夫以供应军需。 七月,征发江c淮以南民夫运输黎阳仓和洛口仓的粮食到涿郡。大运河这时候派上了用场,运粮船首尾相连,绵延千余里。陆地也有几十万运载兵器铠甲以及攻城器械的民夫来往奔走,昼夜不停。沿途都是病累而死的民夫,尸体相籍,到处散发着腐尸的臭气。 八月,由于运粮的牲畜大量死亡,有去无回,杨广就再次征发人力车夫60余万,靠推小车往泸河c怀远二镇运粮。一车粮食大约100公斤,由两名车夫换着班推,车夫在路上也得吃饭,就吃自己运输的粮食。路途遥远艰险,车夫边吃边走,等到达泸河c怀远二镇时,就剩下车了,运的粮食已经在路上吃光了,无粮可缴的车夫们只好把车一扔,纷纷畏罪逃亡。 劳民伤财的军事动员整整折腾了一年,大业八年(公元611年)正月,应征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史载有兵士1133800名,其中包含约45万精锐战斗部队和数量庞大的辅助兵,辎重兵。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兵民数量合计达到30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5000万。这一次战争动员,就征用了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几乎是全国男丁的半数。 这辆疯狂开动起来的战车,只有油门而没有刹车。在朝堂之上,忠诚持重的大臣,如左仆射高颎c光禄大夫贺若弼c礼部尚书宇文弼等,都已经先后都被杨广处死。后继任的仆射的苏威被罢免。所以再无人劝谏杨广的疯狂行动。在文帝时代,高颎和苏威都深受杨坚信任,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而杨广不但不予以重用,反而或杀死或罢黜了这些元老。现在身边只有裴矩c宇文述这种揣摩圣意的主战派,在为这辆失控的战车呐喊助威。 壮年男子都被征发到辽东前线,他们后方的家园则耕种失时,田地荒芜,财力枯竭。留守的老幼妇女饥寒困顿,难以生存。一首深入人心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很快流传开来。 公元611年,对高丽国的来说,危机还只是一个回响在辽河西岸的遥远警报,而大隋帝国却在皇帝的疯狂指挥下不堪重负,先自乱了阵脚。从农民出身的枭雄到朝堂之内的野心家,或磨砺爪牙,或伺机而动,亡国征兆如同暴雨来临前的乌云,阴沉而至,缓慢而坚决的笼罩于大隋帝国的上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五章 血染辽水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初二中午12时,大业皇帝杨广正式向高丽宣战。次日,已经在涿郡完成集结的百万大军开始分批向辽东出发。大军分为左右两路,共24个军团,每军团设大将c亚将各一人。每个军团里,还有个一个特殊的官员,叫受降使者,跟在随军中,既负责奉授诏书,同时行使监军之责,不但不受大将节制,大将往往还要听受降使者的意见,这样的人事安排就已经为后来的战事种下了祸根。 杨广自任统帅,大军由宇文述c于仲文c薛世雄c来护儿等帝国中最为勇猛善战的将军们分路统领。左第一军出镂方道,第二军出长岑道,第三军出海冥道,第四军出盖马道,第五军出建安道,第六军出南苏道,第七军出辽东道,第八军出玄菟道,第九军出扶余道,第十军出朝鲜道,第十一军出沃沮道,第十二军出乐浪道;右第一军出粘蝉道,第二军出含资道,第三军出浑弥道,第四军出临屯道,第五军出候城道,第六军出提奚道,第七军出踏顿道,第八军出肃慎道,第九军出碣石道,第十军出东暆(音艺)道,第十一军出带方道,第十二军出襄平道。各道名称即为各军主将的战略目标。 隋军每日从涿郡出发一个军团,前进四十里后扎营。第二天再出发一个军团跟随在一军团后面,如此二十四日才全部开拔,各军团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绵延九百六十里,全然忘记了还有兵贵神速一说,完全是武装大巡游的排场,不紧不慢的节奏。野战军全部出发之后,皇帝亲率禁军紧随其后,又有六个军团。除了军队,杨广还携带着百官c乐队c僧道c女眷c外加两个外国国王和一堆外国使节,一同前往战场,为大军增加了一堆全无用处的观众和累赘。 大隋帝国国力雄厚,所以隋军的装备十分精良,尤其是重装骑兵。骑兵们的铠甲和战马披挂的具装都坚固精美,造价高昂,堪为帝队的精华。每个军团的骑兵按盔甲的颜色分为四团,每团十队,每队一百人,第一团着青丝明光甲,铁具装(铁马铠),青饰带,树狻猊战旗;第二团着绛丝朱犀甲c兽文具装(皮马铠)c红饰带,树貔貅战旗;第三团着白丝明光甲c铁具装c白饰带,树辟邪战旗;第四团着乌丝玄犀甲,铁具装,黑饰带,树六驳战旗。重甲骑兵的铁流之后,是数量更为庞大的战兵c辅助兵和军乐队各擎猛禽图案的旗帜跟随行进。 每到驻扎之地,训练有素的四团骑兵按东西南北分别扎营,大将和亚将各有自己的军帐,营地最外围是战车围合的障碍,中间树立马枪,内层是士兵的营帐,最里面安置马匹牲畜。安营后,亚将率领轻骑兵来回巡视督查,大营严整肃穆,井井有条。 史籍中这些对于军人行军c阵列c甲胄的描述,为我们展开了一副一个强大帝国出兵远征的巨幅画卷,读之令人激动不已。遥想当年战马嘶鸣,兵器铮铮,重甲骑兵的护心镜射出夺目寒光,他们手持长达四米的精钢马槊,抱着慷慨赴死的决心,如钢铁洪流一般气势汹汹的向敌国开拔,壮士一去,何其雄武c何其悲壮。 在帝国骑兵华丽精美的盔甲之下,却潜伏着令人扼腕的悲剧。重骑兵是一只军队中最为昂贵和最有战斗力的兵种,但想要看到重骑兵有精彩的表现需要适宜的舞台配合,他们只有在平原大漠上集团冲锋,才能显出最大的战斗力。高丽遍布山丘沼泽,这些装备精良的士兵与战马,以豪华仪仗队的阵容奔赴地形复杂的前线,马蹄踏入沼泽之日,就是悲剧发生之始。杨广高高在上,从一开始就视作战为儿戏,这种对于人员与装备的巨大挥霍,只能白白断送国家的财产和战士的性命。如果是高颎,杨素这样有久经沙场的统帅指挥这么强大的军事资源,战争的结局一定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可惜,决定隋军生死的统帅只能是从无独立指挥作战经验的皇帝本人。 66岁的左翊(音毅)卫大将军宇文述带领自己的第九军团,威风凛凛的行进于浩荡大军之中。他和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率领的部队是这支大军中最具战斗力的主力精锐。这位久经沙场的帝国名将,半生经历过无数战阵,立下赫赫战功。就在五年前,宇文述率军大破吐谷浑,俘虏其王公c尚书c将军共200余人,收降10余万人口,又为隋帝国增添数千里的疆域。这次出征高丽,是宇文述参与过的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虽然世人皆赞叹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而在老将军的心中,却隐隐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宇文述与皇帝的关系非比寻常,不仅仅是君臣,还是知己,更是儿女亲家。13年前,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与宇文述交好,向他请教夺取太子之位的计策。宇文述献计说:文帝最听杨素的话,而杨素最听他弟弟杨约的话。请您派我去京师,与杨约相见,就可以一步步的筹划。杨广非常高兴,送给宇文述许多金银珠宝,资助他进京。 宇文述来到京城后,刻意与杨约一起饮酒,赌博,又送给杨约很多珍宝。之后向杨约透露:这些金宝是晋王杨广的赏赐,现在想请皇上立晋王为太子,那就全凭您哥哥的嘴了。若能建立大功,晋王必定永记于心。 杨约深以为然,就将此话告诉了杨素。大权在握的杨素,非常信任弟弟杨约,凡有大事,必先和弟弟商量。这一次不但对弟弟言听计从,而且非常高兴的称赞杨约说:我的智慧思虑远不及你。从此,杨素与宇文述日夜密谋策划,终于在同年十一月实现了目标,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宇文述的京都之行,为杨广登上皇位铺平了道路。从此杨广与宇文述的感情远胜于他人,杨广讲将长女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前后的赏赐财物不计其数。 正因为皇帝对宇文述格外照顾,这次远征,竟特批他携带家眷同行。还安慰他说:虽说自古妇女不能跟随在军中,但古人的故事中也有项羽营中带着虞姬的先例。听到皇帝这番话,宇文述心中顿时一沉,大军征战,竟以项羽虞姬的典故来比喻,此兆大凶! 三月,隋军前锋已到辽水岸边,辽河水竟然比往年提前解冻,滚滚湍流挡在隋军面前。杨广毫不气馁,下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河上修建3座浮桥。隋军临辽水排列阵势,准备强渡。辽水东岸,高丽军也早已做好准备,背靠辽东坚城建立起防线,严阵以待。高丽军队的装备亦相当精良。多持铁矛c长刀,善用强弓铁镞。骑兵也有盔甲马铠,被称为铁骑。士兵都穿着为登山特制的铁钉履,军官则还有更华丽的鎏金盔甲和铜钉鞋。 此时高丽军正等着隋军半渡而击之。由于高丽军的袭扰,浮桥难以修到对岸,距东岸竟还有一丈多长的距离。没有桥就不能渡河吗?大隋军队从不缺少热血勇士。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自告奋勇担任前锋,率军渡河。麦铁杖豪迈的对军医说:大丈夫的性命自有归宿,岂能病病歪歪,躺着死在儿女怀里呢! 麦铁杖强壮骁勇,可与奔马赛跑。他年轻时好交游,重信义,曾经占山为王当过强盗,被官军俘获就投身官军,屡立战功。当年陈国境内叛乱,杨素为行军总管前去讨伐。麦铁杖头戴蒿草,半夜游过长江去刺探敌情,结果被叛军抓获,派兵士30人看守他。麦铁杖伺机夺取了一个兵士的大刀,一鼓作气把看守他的兵士全部杀死,割下他们的鼻子,渡江返回。杨素看到血淋淋的30个鼻子,对其神勇大为惊叹,上书奏请朝廷授予他仪同三司。 开战之前,麦铁杖已报必死的决心,遗言给三个儿子说:我身受国恩,今日便为国赴死,我死得其所,你们自会富贵。言罢,率虎贲郎将钱士雄c孟叉等将官,领数千兵士向对岸发起了猛攻,浮桥连不到对岸,麦铁杖就带着士兵们跳入水中渡河。对岸的高丽兵居高临下,箭射枪挑,凶猛的阻击隋军,隋军仰攻无法登岸,死伤惨重。麦铁杖仅领少数士兵冲上了对岸,与高丽兵奋力厮杀,无奈后继无援,高丽兵层层叠叠的围攻上来,麦铁杖与钱c孟等将官寡不敌众,皆力战而死。 先锋部队伤亡殆尽,鲜血染红了辽水,隋军首战告败。杨广为奖励麦铁杖的英勇,下诏追赠麦铁杖为宿公,并让他的长子麦孟才承袭了爵位。 首战不利,败在无桥。杨广又命令另一位能工巧匠少府监何稠再造浮桥。何稠也隋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装置大师。他曾为杨广造过一种御女车,车身小巧,只容一人,车下备有各种机关,随意上下,可使,不废费力气,自能控送。更有一种妙处,就是无论何等节烈女子,一经上车,手足俱被钩住,不能动弹,只好任人摆弄。杨广甚是欣喜,赏赐给何稠千金。 何稠造车厉害,造桥也不负皇帝所望,两日之内,长桥造成,对岸的高丽兵大为惊惧。帝国大军开始源源不断的通过浮桥,与高丽军在东岸展开了血战。高丽军向来善于坚守而怯于野战,短兵相接不是凶猛的隋军的对手,一场鏖战,隋军大胜,杀死高丽军数以万,为麦铁杖将军报了仇,各军乘胜进击,包围高丽国东部首府辽东城。杨广闻捷报大喜,赋诗一首: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辽东城原名襄平城,曾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军事要塞,属燕长城东部堡垒的一部分。高丽军民又进行了多年重建,现在的辽东城城墙高大,规模宏伟,易守难攻。辽东城三面临水,仅南面便于进攻,三万高丽军依城据守。隋军日夜攻打,但城防坚固,一时难以攻下。 六月十一日,杨广也度过辽水,来到辽东城前线查看战情,见辽东城久攻不下,大为不满,怒斥诸将军:你们自以为官居高位,又依恃着家世显赫,想要暗中怠慢欺骗朕吗?在京师的时候,你们都不愿意让朕亲征,恐怕我看见你们营私舞弊。今天我来到这里,正是要观察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怕死,不肯尽力,以为我就不能杀你们吗?诸将都心惊胆战,无言以对。 杨广在辽东城西几里外的地方,让何稠建造了一座城,亲自坐镇督战。一座周长4000米,高13米的城堡一夜建成,高丽人望见,皆惊叹以为神迹。可惜神迹吓不死高丽军兵,即使有杨广督战,辽东城还是攻不下来。辽河东岸高丽城堡众多,杨广同时下令四下分兵攻打其他诸城,也是一无所获,战争陷入僵持状态。 仗打到这个份上,非是隋军不能战,而实在打得束手束脚,有苦难言。大军刚出发的时候,杨广就亲自告诫诸将:我军攻打高丽是为了吊民伐罪,并非为了获取功名。你们若不理解朕的意图,想建立军功以邀封赏,那不是堂堂王师的所为。你们每次进军应当分兵为三路,攻战之时一定要三路人马互相配合。军队想要前进或后退,必须要上报给我再行动,特别是遇到高丽投降,马上就得停止用兵,进行招抚工作,不得再攻击降兵。 杨广要求诸将要能打得赢,还得赢得好看,还不能把敌人打疼,你说隋军这仗怎么打?没法打! 大隋皇帝的这道旨意,成了高丽军的护身神符,危机时刻拿来保命屡试不爽。每到辽东城将要被攻陷时,城中高丽守军便声称要投降。隋军大将不敢违背杨广的旨意擅自做主,只能停止进攻,命人飞马奏报杨广。等到皇帝的答复回来,至少已过去半日,城中已重新加固城墙,整修武器,士兵们吃吧睡好,继续精力充沛的坚守抗击隋军。如此再三,皇帝仍是不醒悟。隋军绑着手脚与高丽作战,进无功,退有罪,人困马乏,士气大衰。 麦铁杖家的香火延续到唐代,出了个大名人。他有一曾孙女嫁给了唐潘州刺史冯君衡,生有三子一女,其三子冯元一,幼年入宫,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了名字:高力士。这名字熟悉吧?就是那个曾为李白脱靴磨墨,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史称“千古贤宦第一人”。其一生与唐玄宗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明代大文豪李贽赞曰: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隋军骑兵的战旗图案皆为中国传说中凶猛的神兽。 貔貅:龙头c马身c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 狻猊:龙第五子,形如狮子,凶猛 辟邪:形似狮,头有角,身有翅 六驳:形如马,口有獠牙牙,食虎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六章 九军尽没 辽东城外,几十万大军苦战一个多月,毫无进展,杨广在城中已经等的没了耐心,决定改变策略。在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辽东城的同时,派水军为先遣,袭击高丽首都平壤。再派陆军主力越过鸭绿江与水军会师,两路合兵,直捣高丽心脏。 杨广把征辽大军重组为九个军团,选出315000精兵分配给九个军团司令。派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军出扶余道,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率军出乐浪道,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率军出辽东道,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军出沃沮道,左屯卫将军辛世雄率军出玄菟道,右御卫将军张瑾率军出襄平道,右武候将军赵孝才率军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率军出遂城道,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玄率军出增地道,越过高丽辽东诸城,向鸭绿江挺进,直奔平壤。前文说过在大隋征辽的百万大军里,只有半数是可以与敌军对垒厮杀的精锐战兵,这次出击的30万精兵,几乎是此次征辽的全部精锐部队。 在进攻平壤的诸道大军中,单独有一条水军进攻路线,称为沧海道。沧海道主将,正是威名赫赫的大将来护儿。杨广一声令下,来大将军率领麾下7万江c淮水军,驾驶着绵延百里的庞大船队,渡海而行,率先发起了进攻。 水军统领来护儿,是东汉名将来歙(音西)的十八世孙。他从小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来护儿少年时便胸怀大志,每每读到《诗经》中慷慨激昂的诗句,都心潮澎湃,感叹不已。誓言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当为国杀敌立功,岂能伺弄区区田亩! 来护儿青年时从军,投效在名将贺若弼军中,从一个刺探敌情的间谍做起,屡立战功,慢慢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其人不吝钱财,不置产业。而行军用兵极富谋略,又善于安抚士卒,深受部下爱戴,都愿意为其效死。十年后叱咤风云的秦叔宝早年在来护儿军中做部将,深得来护儿礼遇。秦琼的母亲去世,来护儿听闻特意遣使前去吊唁。军士都很奇怪,问道:军中常有丧事,将军从不过问,为何偏偏去秦琼家中吊唁?来护儿说:秦琼勇猛剽悍,志向高远,绝不是久处卑贱之人。此时可见来护儿识人之明。 水军进军的速度很快,先于陆军半个月于坝水(大同江)河岸登陆,在距离平壤城六十里处下船扎营。高丽军以逸待劳,已经摆开阵势准备迎战隋军。高元之弟高建率数百凶悍的勇士,率先来到隋军阵前讨战,这批敢死队个个凶神恶煞,气势骇人,隋军士兵皆面有惧色。来护儿胸有成竹,笑道:我原以为他们会坚壁清野固守,如今却来送死,我一日之内便能歼灭他们!遂命第六子来整与部将费青奴出战。来整虽然年青,却骁勇善战,屡从父亲出征,打过不少胜仗。在镇压山东王薄起义时,民间有一首歌谣歌颂来整的英勇: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来护儿封荣国公) 就在高建在隋军大营外耀武扬威之时,来整领一只精兵杀出营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高建。高丽军猝不及防,大败而溃。头一仗便斩杀高丽王弟,隋军士气大振。 首战告捷,来护儿求功心切,想乘胜一举攻下平壤。水军副总管周法尚老谋持重,劝阻来护儿等待陆军主力到达后,一同进攻。来护儿不听,留下周法尚守卫大营,他挑选精锐战士四万人,直趋城下。隋军小心翼翼的来到平壤城外围城堡,却发现大门敞开,城墙上也无人把守。难道高丽人也玩空城计?隋军疑心大起,更为小心,列队进入城堡后,发现地上随处丢弃着钱财和武器,愈加可疑。为了谨慎起见,来护儿严令士兵禁止掠夺,队伍依然保持严整的阵型搜索前进。 隋军进入城内后,发现一座大寺,来护儿派兵进去搜索,忽然杀声四起,大队高丽兵从寺内袭杀过来。前队隋军措不及防,刹时被杀死数十人。高丽军果然有埋伏!来护儿处变不惊,立刻指挥隋军反击,双方在寺庙前展开血战,佛家清修的圣地成了血肉横飞的修罗道场,双方短兵相接,隋军锐不可当,不多时高丽兵大败,伏兵被死伤大半,仅少数落荒而逃。 来护儿见伏兵被杀退,大起轻视之心,心中思量着高丽军的计谋也不过如此。眼见一举攻占平壤的首功将至,不由得的心浮气躁起来。他下令把士兵分为数队,分路突袭,加紧进兵。手下的将领们也都放松了警惕,纵兵四处抢掠,大肆搜索财物,队伍很快就乱做一团。正当隋军混乱不堪之时,婴阳王的另一个弟弟高建武率数千高丽精兵再次杀出,对隋军发动猛攻。这一次来的,才是真正催命煞星,乱哄哄的隋军全无防备,兵寻不到将,将找不到兵,略做抵抗,便四处奔逃,任凭高丽军追赶杀戮。城中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四万入城的精锐转眼间便多半做了高丽兵刀的下之鬼,来护儿仅带数千残兵逃出城外。高建武领兵穷追不舍,一直追杀到隋军的大营。幸而周法尚已知主力大败,率其余部队在营地严阵以待,接应败军,高丽军这才不再追赶,在大营外夸耀了一番之后,收兵退去。 这一仗水军精锐尽失,来护儿大为懊恼,却也毫无办法,只好领着残兵驻扎海边,再不敢提及进攻之事。 就在来护儿的水军在平壤城下铩羽而归的时候,九个军团的大队人马正在匆匆赶来。九军主将中,以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最有谋略,杨广命各部将领都听他节制。于仲文兵发乐浪道,向东开进,挑选瘦弱的马c驴几千头,放在队伍后面,于大军后队暗藏精兵。高丽兵果然袭击于军后部,想劫持他们的牲畜,于仲文见高丽军中计,率精兵回军发动猛攻,大败高丽军。高丽军再不敢在路上对隋军进行阻击了。 沿途袭扰的高丽军只是小患,随后更大的难题又浮现出来。在大隋国内行军,军需尚有保障。一旦进入高丽的国土,所需物资只能依靠士兵携带。在宇文述的军团里,要求士兵们随身带着可供给百天之用的粮食c草料,加上甲胄c武器,辎重,每人负重150斤以上,压得士兵们苦不堪言。为了怕军粮不够,宇文述严令:士卒有丢弃粮食者斩首!可是照这般负重行军,没饿死先累死了,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到宿营之地,士兵们就撅着屁股在在帐篷里面偷偷挖坑,把粮草等物埋起来,以减轻负重。可惜保得了双腿,就得委屈肚子,队伍才走到半路,粮食已快要吃尽了。 大军勉强开拔到鸭绿江边,正准备渡江,敌营来了大人物。高丽第一名将乙支文德只身过江,到隋军大营声称投降。杨广曾下过密旨给于仲文和宇文述,特意指出要生擒婴阳王高元和乙支文德二人。大隋皇帝都知道这员名将,把他列入与高丽王等同的地位,可见乙支文德名气之大。 乙支文德对高丽忠心耿耿,这一次来并非真降,只是想借机一探隋营虚实。隋军主将于仲文等人原本要将乙支文德关押,却被抚慰使刘士龙阻止,要将乙支文德放回,再去招降其他高丽兵士。慰抚使就是前文提到的受降使者,不受大将管辖,直接对皇帝负责。于仲文惹不起,只好放乙支文德回去。刚刚放虎归山,于仲文转念便萌生悔意,违抗监军的命令尚可在皇帝面前辩驳,放走敌军大将,日后不知又要经历多少血战,伤亡多少将士。遂赶快派人追赶乙支文德,骗他回来隋军大营说有要事商议。乙支文德单刀赴会,已经是九死一生,如今龙游大海,哪里再肯回去。于仲文急了,立刻撕破脸皮,派骑兵再去追赶,准备以武力强行擒拿乙支文德。此时乙支文德已与部下会合,转身与隋军作战,且战且退,隋军再想抓住乙支文德已是再无可能。大为得意的乙支文德,写了一首诗送给于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劝他退兵。于仲文见强取不得,只得怒目又转笑脸,再写了一封回书好言招降,乙支文德不再理他,将营寨烧毁后全军撤退。这样一来一往,竟然留下了朝鲜历史上最早的一首汉诗,亦可见乙支文德文学造诣也颇高,可谓文武双全。 乙支文德身为一军之主将,敢于孤身前往敌营中,探得敌情又能从容全身而退,这一份胆识谋略,令人钦佩,不愧是高丽第一名将。 乙支文德跑了,隋军大营的军事会议上诸将吵成一片,于仲文提议继续进兵,追击乙支文德。军中最为缺粮的宇文述已锐气全无,以将士饥馁为由,想要撤退。两人争吵不休,怒目相视。于仲文对宇文述近乎怒吼的说道:将军依仗着十万之众,却不能打败小贼,有什么脸面去见圣上!我这次领军出击,一定不会成功!宇文述厉声发问:你怎么知道无功?于仲文说:汉代名将周亚夫为将之时,见天子而军容不变,凡军中决策由一人作主,所以功成名就。现在我们各安心思,怎么能战胜敌人?!宇文述哑口无言。毕竟于仲文是皇帝任命的九军主将,宇文述等人不得已,只得听从于仲文的命令,渡过鸭绿江继续进兵。各将深恐于仲文向皇帝奏报其怯战,都强打精神,宇文述更是奋勇争先,率领部下行进在诸军之前。 乙支文德在诈降探营时,见隋军士卒个个面带饥色,便知道隋军已经缺粮,于是与隋军交战,稍有接触,便下令撤军,一天之中故意战败七次,引诱隋军追赶,隋军疲于奔命,却捉不到高丽军的主力进行决战,不能速战速决,粮食越发不够吃了。 宇文述在一天之内,自以为七战七捷,依仗着突然而来的胜利,又迫于与皇帝与主将的压力,率军紧紧咬住高丽军,不断发动进攻。在鸭绿江和平壤之间有一条萨水(清川江),隋军追击到萨水时,江水很浅。于是便涉水过江,在距平壤城三十里处,凭借山势扎营,经历了这一番行军战斗,隋军已经耗尽了最后一点体力和粮食,已是强弩之末,再无力攻击平壤城了。 而此时乙支文德又出一条毒计,令士兵在萨水上游修筑堤坝蓄水。名将用兵,天时地利皆为杀人的兵刃,可随心而用。萨水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正在日夜磨砺锋芒,高高悬于隋军头顶,可怜隋军将士还全然不知,一面忍饥挨饿,一面幻想着奇迹出现,高丽军能够开城投降。 乙支文德真是欺负大隋无人,竟然又派使者来宇文述营中诈降,向宇文述请求说:“假若隋军能退兵,就一定让高元去朝觐见大隋皇帝。此时,宇文述的部下已是疲弱不堪,饿的兵器都拿不动了,而眼见着平壤城险峻坚固,易守难攻,明知是假话,也只能当做真话相信。乙支文德的降书正中宇文述下怀,有送上门来的借口退兵还等什么?隋军连夜毫不犹豫的拔营而去。 宇文述毕竟是百战宿将,知道高丽兵一定会趁机发动进攻。他将队伍列成方阵行进,以战车c坚盾c长槊c弓弩防住外围,高丽军队果然隋后从四面八方包抄攻击,宇文述军阵严整,战而不乱,大军且战且走。 七月二十四日,回师的隋军再次渡过萨水准备返回西岸,乙支文德下令上游开闸放水。积蓄多日的洪流,如滚滚猛兽呼啸而来,瞬间吞噬了大批隋军,随后四周杀声震天,乙支文德带领早已埋伏好的高丽军队对惊慌失措的隋军发动猛攻。这一仗又是杀的天昏地暗,隋军大溃,四散奔逃,前军很快又冲乱了后路诸军,于是各军全部逃散,无法制止。渡河九将之一的右屯卫将军辛世雄也混战中被杀死。 残存的隋军亡命奔走,一日一夜跑了四百五十里,退到鸭绿江边。正是时穷节乃现,此时隋军中又涌现出一位英雄将军王仁恭率本部兵马为溃兵殿后,拼死截击高丽军,与追兵在鸭绿江边又展开了一场血战,硬生生将追兵挡住,高丽军见隋军后卫部队忽然势同疯虎,各个拼命,也怕伤亡过大,就没有继续追赶。来护儿闻知宇文述等人的主力陆军大败,自己孤军驻守在平壤城外也没有任何意义,也只得率残军退回。 当初,九路大军渡河,带着此次东征隋军的全部精锐,共三十万五千人,何等威风。待败回到辽东城外时,只剩二千七百个失魂落魄的败兵,数以巨万的军资储备,器械粮秣丧失殆尽。 杨广恼羞成怒,将宇文述c于仲文等将军全部下狱关押。 九月十三日,已经无将可用,无兵可派的杨广只得灰溜溜的返回东都。这一次轰轰烈烈的征讨高丽之战,就这样铩羽而归,仅有右御卫虎贲郎将卫玄的一只部队得以全师而还。大隋帝国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战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高丽卫国大捷首功当推乙支文德,直到今天,乙支文德一直都被朝鲜民族视为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被世代称颂纪念。首尔有乙支路,韩国陆军第12步兵师号称“乙支部队”。前文提到过的广开土大王号导弹驱逐舰,其2号舰就被命名为乙支文德号。 跟大隋帝国相比,高丽国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国,竟然能够扛住东亚霸主百万大军的进攻,不仅自保,还能将来犯之敌打得全军覆没,这样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是古今罕见。一生自负才华无人可及的杨广,竟然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当头棒喝,他将会痛定思痛,就此罢手,还是会继续一意孤行,重蹈覆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七章 千钧巨弩 白瑜娑造反了,聚众数万人,占领了大隋军马基地原州,夺得大批军马; 孟海公造反了,拥兵三万人,攻占了曹州c戴州; 孟让造反了,先占据长白山,又转战江淮,手下贼众达十余万; 郭方预造反了,自号卢公,聚众三万,占领了北海郡城; 郝孝德造反了,聚众数万,正在率军猛攻商丘; 格谦造反了,自称燕王,投奔他的贼众达到十余万; 孙宣雅造反了,自称齐王,纵横于河北一带,也有兵马十余万。 这些仅仅是大业九年年初最新发生的反叛事件。刚一开年,此起彼伏的坏消息就从全国各地上奏到了杨广面前。杨广却依然沉得住气,不作为,不反思,不检讨,不为所动,他相信这些不过都是癣疥之疾,根本不会动摇大隋帝国的万年基业。杨广心里只有一件事,征辽! 大业九年(公元613)正月初二,杨广再次下诏:征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结,并招募平民为骁果,在辽东修城以贮备军粮。他要二次征伐高丽。 前车之鉴四个字在杨广的字典里是没有的。他丝毫没有吸取上次惨败的教训,反而愤愤不平的对侍臣说:高丽竟敢侮慢我天朝上国,我就是想拔海移山,也是可以办到的,何况这个小虏!左光禄大夫郭荣劝道:戎狄之国无礼,是臣子应该处理的事情,千钧之弩,不会为小老鼠而发射,陛下何必亲自征讨这样的小小敌寇呢?杨广哪里听得进去,他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一意孤行的拔海移山呢。杨广有自己的全新计划,并坚信这一次御驾亲征一定能够马到成功。 上次征伐高丽的失败,既是败于天时地利的影响,更是败于指挥不当的。背黑锅下大牢的将领都心中清楚。只有杨广毫无自知自明,反而认定是隋军原有的府兵战力不行。他要亲自打造一支全新的精英部队——骁果,再征辽东。 隋军士兵都来源于府兵制度的征召。府兵制起源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c汉人务农的政策。当兵是鲜卑人的专利,类似日本的武士阶层,但数量要大得多。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但战士的武器和马匹都需自备。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典型的府兵战士。府兵的征兵速度非常快,军人们的战斗力也不错。 北周以后,军队的规模迅速扩大,汉人也可以被征召作府兵,国家把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军府,每个军府都管辖数量庞大的军户,按照“三丁选一c五丁选二”的制度,抽取男丁充当兵员。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便从军打仗。军户不承担赋税和杂役,其自备军事装备也比缴纳赋税划算。更最重要的是,军户可以通过在战争中建立军功,而获得晋升和奖励,所以其社会地位高于一般农户。 北周实行府兵制之前,中央常备军仅有5万多人,短短二十余年后,府兵制日趋完善,北周一次出兵可以达到二十万人的规模。隋灭南陈时,国家共动员了五十多万人的部队,陈国人口也不过200多万,这种规模空前的军队以泰山压卵之势渡江而来,就算陈国开国之君陈霸先再世,陈国也是毫无胜算。 到杨广征伐征伐高丽时,靠着竭泽而渔的征召已经可以组建一支百万大军,而士兵的质量,却明显下降。所以杨广的新计划,就是要“募”一支新军。征召天下之府兵,核心词为“征”,征是带有强迫性质的动员,征来的是义务兵,而且越到后来民心离散,越需要强征壮丁来保证军队数量,形成恶性循环。而招募骁果主要在于“募”,募来的是自愿兵,士气高,待遇好,参军方式截然不同的结果就是两个军种的战斗力也天壤之别。 骁果取骁勇果毅之意,报名的新军多是关中大汉,彪悍勇猛,身强力壮。杨广又额外给予他们更好的装备,更优的待遇,更多的训练。使得骁果的士气和战斗力比府兵有明显的提高。当然这也需要国家耗费更高的养军成本。杨坚又置折冲c果毅c武勇c雄武等职位,选拔年轻新锐的中级军官以率领骁果,这支精锐部队的总数很快达到数万人,成为大隋帝国一支崭新而强大的武装力量。 骁果成军后,很快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无论在辽东还是塞北,在有明确骁果出战记录的数次战斗里,皆有不俗的表现。 骁果最精彩也是最后的一仗,是与瓦岗军之间展开的童山大战,堪称隋末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参战的一方是足智多谋的李密亲自指挥的两万横行天下c百战百胜的瓦岗军精锐,以程咬金c秦叔宝为部将,以逸待劳,粮秣充足,士气旺盛。另一方是昏聩无能的宇文化及领着一帮曾经装备精良c训练有素,如今却如丧家之犬,饭都吃不饱的骁果。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瓦岗军一方,骁果是处处被动勉强迎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展开了一场无比惨烈的恶战,这一仗打了近10个小时,归心似箭的骁果和义军之冠瓦岗军几乎战成平手,甚至骁果一度占据主动,把瓦岗军主帅李密射落马下,昏死过去。幸得秦叔宝拼死护卫,李密才得以逃脱。李密又重新收拾兵力与骁果再战,总算勉强击败了大隋帝国这最后一支精锐部队。隋唐乱世最善战的两支劲旅的这场殊死决斗,可谓两败俱伤,骁果固然败退,瓦岗军也被打断了脊梁,劲卒良马死伤殆尽,元气大伤。 屡经血战考验,骁果的强大实力可见一般,也正是杨广亲手缔造的这支强大的禁卫军,日后对大隋帝国发出了最后的致命一击,并结束了缔造者的生命,此为后话。 话题还回到大业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三个月的整训,第一批剽悍的骁果军团已组建完成。杨广从牢狱中把他的亲家宇文述放了出来,重新任命他为东征大军主将。下诏二次御驾亲征高丽。临行之前,杨广并没有忘了把坚持放走乙支文德的宣抚使刘士龙杀了以向天下谢罪。 征辽大军兵分两路,杨广亲领大军再次围攻辽东城。二次上任的主将宇文述也是走的老路线,渡过鸭绿江,进军平壤。 上次征讨高丽之役,在最后的大溃败中,将军王仁恭作为后卫军,在鸭绿江边与高丽军血战,成功的掩护了御驾撤退。因为这一功劳,王仁恭被进授左光禄大夫。这次出兵,杨广命王仁恭率前军出扶馀道,为主力开辟道路,后卫大将变成了先锋官。临行前,杨广对王仁恭说:上次大战那些将军们皆不能取胜,只有你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我不想再用那些败军之将,今委任你为先锋,不要辜负我的厚望。又赐给王仁恭良马十匹,黄金百两。 王仁恭身负皇恩,岂能不拼死作战,遂率军奋勇向前。大军首先到达了辽东城外围的新城。数万高丽兵背城列阵,迎战隋军。王仁恭不负先锋之名,亲率铁甲骑兵一千人冲击高丽军阵,大破敌军。高丽军只得退回城中固守,王仁恭首战告捷,趁势四面攻围。杨广收到捷报大喜,又赐给王仁恭绢五千匹。通过以往几次大战可以看出,隋军野战的战力明显更胜高丽一筹,短兵相接高丽几乎每战必败。但高丽军更多的是依靠谋略,弥补了野战能力的不足,往往又能屡次反败为胜。 杨广的主力大军到达辽东城下后,就下令诸将开始攻城。这回他总算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要求诸将随时禀报请示,诸将可以根据战场的变化相机从事。攻打辽东城的主力正是新组建的骁果军。骁果们在城外架设起带有木屋的飞楼,覆盖牛皮以阻箭矢,士兵藏身于飞楼之内想靠近城墙,强行登城。无奈辽东城城高池深,飞楼没等靠近城墙,就被一个个摧毁。骁果们又架设云梯c挖掘地道,从城池四面昼夜不停地进攻,高丽守军亦是见招拆招,顽强抵抗,双方都伤亡惨重。 转眼战事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天,仍无进展,辽东城下积尸如山,剽悍的骁果们视而不见,依然舍生忘死的攻城。一队骁果躲过箭雨,把长十五丈的冲梯竿树立在城墙之下,一名沈光的骁果身手敏捷如猿猴一般,口衔长刀,几下就爬到冲梯顶端,跳上城墙。高丽兵赶快过来阻拦他,双方短兵相接,沈光勇猛过人,只身杀死高丽兵十余人。城上高丽兵越聚越多,竞相攻击他,逼的沈光步步后退,一步踏空,竟然从城墙上掉了下来。沈光刚落到半空,恰好旁边冲梯竿上有垂下的绳索,沈光一伸手抓住绳子,悬挂于半空,转身又向上爬,再次冲向城头。他的英勇举动激励了其他骁果,隋军士气大振,呼喊着对城池又发动了一波猛攻。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恰好被杨广看到,对这个年轻的勇士非常喜爱。生怕他在战场上受伤,赶快派人把他召回身边。 沈光不是个普通战士,他在未参军前就是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大红人。沈光少年时便以骁勇敏捷著称,尤其善于赛马,号称马术天下第一。他刚搬到长安时,家中非常贫穷,父亲和兄长都以替人抄书为业。只有沈光放荡不羁,四处结交豪侠,很快就为长安城中的浪荡子弟所拥戴。很多人送财物给他,于是沈光不仅能够赡养父母,还时常有美食和华服。 长安城内有座禅定寺,寺中有一根高达十余丈的幡竿,绳索断裂,没有人能够接上,寺中的僧人都很着急。沈光看见后,就对僧人们说:把绳索拿来,我能接上。僧人们大喜,就把绳索拿来给他。沈光用口衔住绳索,一步步攀爬而上,又快又稳,直到竿顶,把绳索系上。然后又玩了个花活,把手脚放开,腾空而下,落地式用手掌着地,倒行几十步。围观的人都大为赞叹,称他为“肉飞仙”。 杨广征召天下骁勇善战之士为骁果,一腔热血的沈光也报名参加。同时报名的有几万人,身手都比不上沈光。沈光当上骁果后,要去皇宫朝见,一百多粉丝骑马跟随,依依不舍的送他到灞上。此情此景,沈光甚为感动,他洒酒于地上,立下壮志豪言:这次出征,如果不能建功立业,我就死在高丽,不再与各位相见。 了解了沈光的经历,又看到他英勇作战的表现,杨广对更是他喜爱的不得了,当天就任命他为朝请大夫,赏赐宝刀c良马,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没过多久,又让沈光担任折冲郎将,封赏待遇十分厚重,甚至常常把正在吃的食物和身上穿的衣服赏赐给他,同僚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对于皇帝的宠爱,沈光自是感动万分,忠心耿耿的侍卫在杨广身边,直到5年后,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报答了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君王。 然而一个沈光的英勇改变不了整个战局,辽东城仍是久攻不下,骁果们死伤累累。杨广于是改变了攻城策略,派人制做一百余万个布袋,每个布袋装满土,打算用布袋堆积成一条宽三十步c与城墙同样高的鱼梁坡道,让士兵们登道攻城。隋军又造出八轮楼车,楼车高于城墙,设置在鱼梁道两旁,内藏弓箭手,以居高临下射杀城内守军。高丽军眼看隋军这两样大杀器祭出,却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隋军攻城准备日益完备,辽东城被攻陷似乎指日可待了。 就在总攻在即的关键时刻,东都洛阳忽然传来急报:杨玄感反了!当时天下造反者已经多如牛毛,仅大业九年上半年就有数十起起兵造反的事件,杨广从不在意,一心只想着攻打高丽这一件事,可这次听到造反的人是杨玄感,竟然吓得面色大变。 杨玄感是何人,何以堂堂大隋皇帝会对他如此畏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八章 空道五原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 大隋帝国自开国以来,有两位堪称国家柱石的重臣。一是高颎,二就是杨素。杨素无论文韬武略,还是权势地位,都堪称举世无双,大隋朝也只有高颎能和他相提并论。文帝杨坚曾赞誉他: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 杨素年轻的时候以文才著称,前朝的周武帝曾让他拟写诏书,杨素信笔而就,片刻即成,而且辞藻华美,义理服人。周武帝十分欣赏,夸奖他说:你若自强不息,何愁不富贵?如果换是别的大臣,听到皇帝夸奖,扣头谢恩就是了。而杨素则挺直胸膛,朗声回答:只恐怕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富贵!杨素那时候已经自负的无以复加。 大隋帝国有四大名将,三个武将是韩擒虎c贺若弼c史万岁,排名第一的却是位极人臣,百僚之首的杨素。 隋军平定江南陈国时,杨素与晋王杨广c秦王杨俊两位皇子并列,同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军五十一万八千人,分为八路攻陈。杨素亲自指挥水军,他督造的“五牙”大船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可容战士八百人,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战舰。隋军从长江进兵,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招展,舟楫布满江面,绵延数百里。仪表堂堂c身材魁梧的杨素意气风发,安如泰山端坐于旗舰的甲板之上,陈国人望之又敬又畏,都赞叹道:清河公真如长江之神啊!平陈大捷后还师后,杨素因战功卓著被封越国公,以其子杨玄感也随着父亲高升,被封为仪同。 后来杨素又领兵又次第平定南方豪族c巨寇的叛乱,并与高颎一起在北方大败突厥达头可汗。杨素在此战中,摒弃了汉家军队常用的车c骑c步兵结阵相卫的传统战法,大胆使用骑兵与突厥骑兵对攻,取得大胜,再一次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隋文帝下诏褒奖,赐杨素绢二万匹,及万钉宝带。杨玄感又一次跟着借光被封大将军,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杨玄奖c杨玄纵c杨积善皆被封仪同。杨素工于诗文,留下来的诗有十九首。气势雄浑的《出塞》一诗正是他当年征战大漠时所作: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除了文韬武略,杨素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爱惜人才,有成人之美。他家里出现过三次姬妾给他戴了绿帽子的事情,杨素竟然毫不计较,把她们一一送给了有情之人。 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都极为出色。陈朝灭亡后,乐昌公主就成为杨素的姬妾,杨素对她非常宠爱。乐昌公主的丈夫叫徐德言,当初就对妻子预言: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倘若我们夫妻的缘分没断,应该有一个信物。便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拿到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去找你。后来夫妻分离,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在出售半片铜镜,而且要价高的离谱,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影,空馀明月辉。让他把诗镜都带了回去。乐昌公主看到题诗以后,伤心欲绝。杨素了解情况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临别时,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乐昌公主饯行,并叫公主也作一首诗。公主尴尬的写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听说这件事的人无不赞叹的杨素的襟怀。 有个官宦子弟叫李百药,少年倜傥,看上了杨素的一个宠妾。竟色胆包天,夜入杨宅,与之幽会私通。结果东窗事发,被杨素逮个正着。杨素大为恼火,欲治李百药死罪。可当李百药被推上来时,他发现李百药还不到二十岁,是个英俊聪颖的翩翩少年,不禁惜才之情顿起,动了恻隐之心说:听说你善文,可作诗自叙,写的好当可免死。李百药生死关头,文思泉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杨素看完,大为赞赏,当场把爱妾赐给李百药为妻,又给了他们一大笔钱。后来杨素竟又奏请隋文帝,授李百药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的官职。李百药财色兼收,还因此当了官,成为杨素成人之美的又一个佳话。 杨素成就的第三对夫妻就更厉害了,他身边有一位年方二八的乐伎,名叫红拂,色艺双绝,一时无两。红拂心怀大志,慧眼识英,看上了来拜访杨素的一介布衣李靖,二人一见钟情,竟相约私奔了。杨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荐李靖出任马邑的郡丞。这件事办的更漂亮,杨素不仅仅是成全了一对才子佳人,还为大唐王朝留下了一位开国元勋,一代英武战神。 杨素绿帽子戴了左一顶又一顶,成人之美这事被他做到了极致。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杨素做过尚书右仆射,这个官职就相当于宰相,而他肚子里的船,一定是当年他自己建造的五牙大战船。 杨素对姬妾布衣宽厚,但在朝堂之上性格十分却高傲,朝臣之中,也只看得起高颎。与其他大臣稍有过节的,定会百般为难。世人评价他:论其才华横溢c风流倜傥,优于高颎,论老成稳重c治理国家,则远不如高颎。 仁寿四年,隋文帝病危,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c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待命。事关皇位归属的关键时刻,情势万分紧张,柳c元是前太子杨勇一党,皇位究竟落于谁家,在电光火石之间可能天翻地覆。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宫士兵入宫守卫,往来人等出入皆由宇文述决定,控制住内宫后,又命令亲信张衡守候杨坚的病情。杨坚就在这天晚上离奇驾崩,杨广如愿以偿登上皇位,杨素位居首功。 功成名就的杨素只手遮天,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曾经一手断送了一个太子,废黜了一个亲王,朝臣之中若有人跟他意见相悖,经常会被处死甚至灭族。所以满朝大臣无人敢于忤逆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素的弟弟杨约c叔父杨文思c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国家部长一级的高官。几个儿子虽无点滴之劳,也都官至柱国c刺史。就连他的远房亲戚和过去的属下,也都在朝中任职。杨素的府第规模与皇宫一样壮观华丽,府中童仆有数千人,乐妓小妾就也有上千人。杨氏家族的显贵,南北朝以来无人可比。 杨素死后,长子杨玄感担任鸿胪卿,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楚国公,后又升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和他父亲一样外表出众,也是体貌雄伟,一副漂亮的大胡子。杨玄感文武双全,既骁勇善战,骑射娴熟,也爱读书,喜结交,国很多名士都与他来往。 杨玄感第一次当地方官,是做郢州(今湖北钟祥)刺史。他虽是初出茅庐,却深有城府,颇具手段,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分布密探,探听当地官吏的行为官声,无论是清官赃官,平庸能干,都摸得清清楚楚,然后找机会一一予以公开。使得官吏们对这位年轻的刺史不敢有半点欺隐。当地民众对杨玄感非常敬佩,纷纷称赞他的才能。 杨玄感看到朝政日益混乱,慢慢生出野心,倚仗着自己出身显贵,朝中文武大臣又多都是父亲亲信旧部,就和他的几个弟弟暗地策划举事。杨广刚准备二次征伐高丽时,杨玄感主动请缨,杨广还傻乎乎的蒙在鼓里,很高兴地说:将门必出将,相门必出相,果然不假。因此对杨玄感的宠信日重。 杨广出征后,命杨玄感在黎阳仓督运军粮。黎阳是大运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永济渠自此而过通往涿郡,像一条长长的大动脉为前方大军输送血液。自从杨玄感到来,这条大动脉就梗阻了。 此时民间起义已是此起彼伏,杨玄感以为机不可失,就扣留了前方隋军的粮草,屯兵于黎阳。渡过辽河的各路隋军都缺乏军粮,饿着肚子和高丽作战,大为影响战斗力,杨广几次派遣使者催促杨玄感速运军粮,杨玄感声称水路有很多盗贼,不能按时发运。他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c鹰扬郎将杨万硕,都随军在辽东,杨玄感偷偷派人把他们招了回来。 起事之初,杨玄感关闭黎阳城门强征壮丁以扩充自己的队伍,可黎阳原有居民仅一万余户,城内的男丁早已枯竭,实在榨不出人力。只好又从运粮的役夫中选择少壮者5000余人,丹阳c宣城来的水手中挑选3000余人,勉强凑了万余人的队伍。杨玄感竭尽所能也只征了这么点兵,也反映出当时的民力已近乎枯竭了。城内没有什么武器装备,士兵只好用大船的帆布制作成简陋的盔甲,每人仅持一柄单刀,一个柳条编制的盾牌。手上仅有这么一点点比民团还业余的乌合之众,既缺乏训练,又缺少装备。然而杨玄感依然信心百倍,因为他有李密。 六月,杨玄感暗地派家奴到长安去请李密,大名鼎鼎的李密自长安应召至军,做了杨玄感的谋主。李密刚到,杨玄感就迫不及待的对李密说:“你常常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现在时机已到,我们该如何谋略? 李密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的为杨玄感谋划了著名的三上中下策:上策进蓟州,中策取长安,下策是攻洛阳。 上策是一条冒险之计,李密设想的是因为杨广出征远在辽东,南临大海,北接强胡,中间仅夹着一条险道。杨军若出其不意,长驱入蓟,堵住杨广的归路。高丽人必出击于隋军之后。隋军粮秣断绝,两面迎敌,非溃即降,杨广可以不战而擒;中策是一条稳健之计,关中自古是天府之国,秦汉都在这里实现的霸业,关中四面有关山要塞作为屏障,若直取长安,招收豪杰,就可以凭借险据守,慢慢进取,蚕食天下。下策是一条可行之计,昼夜兼程,袭取东都洛阳,借以号令四方,先占据东部半壁江山。 后来杨玄感败亡,大家都归结于他没有采取李密的上策。这些马后炮的指责其实都毫无意义。设身处地的想,李密的上策中策仅仅是理论上成立,采用下策可能还有生算是你,而中上两策弊端甚多,如果杨玄感采纳了,能死得更快。就拿上策来说,首先杨玄感的兵太少了,刚刚骑兵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向心力,以这强征的一万乌合之众,千里迢迢的开拔到蓟州,恐怕没到半路人已经跑光了。而且大隋的最精锐的部队就在辽东。就凭这点民夫水手,又怎么能阻挡得了大军回师的进攻呢。中策也不太现实,长安的路途也不近,而且是大隋帝国的首都,无论城防,还是兵力,都超过洛阳。守卫长安的卫玄更不是吃素的。洛阳尚且攻不下,怎么可能攻得下防守更严密的长安呢。其实别说长安洛阳这样的坚城,由于杨玄感的部队缺乏攻城设备,后来去长安的路上,途经一座小城弘农都没能攻下来。 真正能够实行的,也只有这条攻打洛阳的下策。洛阳东部是政治中心,如果能打下洛阳,控制一名皇子,可以再立一个傀儡。号令天下的名分c资源就都有了,而且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要是能够占领东都,足以让朝中大乱。但此计策宜于速战,正如李密说的:若百日内攻城不下,全国援军从四面八方赶到,结果就凶吉难料了。 杨玄感最终决定攻打洛阳。当年修建东都洛阳的巨大工程,总督办就是杨素,杨素无论如何也想不要,自己修筑的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若干年后第一个兴兵来攻打的,是他的爱子。洛阳自北魏迁都一百余年来,始终是河南防御最强大的中心城市,拥有极为完善的城防设施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洛阳城北靠邙山和黄河,西南是伊阙山,正西则是崤函古道。作为副首都,洛阳不仅配了一套规模相当于中枢的官员班底,守军数量亦十分充足,作为控制中原之用。洛阳名义上是由越王杨侗(音洞)镇守,但具体军政大事都由东都留守樊子盖掌管。 杨玄感的军队很快杀到洛阳城外,屯兵于上春门。洛阳周边的父老乡亲们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的反军。作为杨广倾力修建的第二国都,而这里的百姓竟然厌恶反对杨广如此,可见杨广确实失去天下人心。杨玄感在尚书省向众人发表演说:我身为上柱国,家里黄金巨万,到了既富且贵的地步,早已别无他求。现在我不顾破家灭族起兵,只是为了天下人解倒悬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罢了。洛阳父老都为杨玄感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所感动,回想这些年被杨广折磨的家破人亡c生不如死,顿时如同见了大救星,纷纷送来劳军物资。许多青壮男丁踊跃投军,每日到他军门请求效力的有数千人,杨玄感军队规模立即扩大起来。 辽东前线,杨广拿着杨玄感造反的奏报,忧心忡忡。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斛斯政担心杨广追究查办杨氏党羽,内心恐惧,竟然逃跑投奔了高丽去了。这也成为大隋帝国级别最高的叛逃事件。 眼看倾尽心血营造的东都就要沦陷,帝国万里江山根本动摇,杨广再无心思攻打高丽。六月二十八日,半夜里二更时分,杨广秘密召集诸将,下诏全军率军轻装撤退。所遗弃的军资器械c攻城器具堆积如山,营垒c帐幕,都原地不动,通通丢弃。 国中生变,连夜撤兵,隋军人人惊惶恐惧,军队撤退全无章法,一片混乱。撤退命令没下有多久,各路兵马已经分离涣散了。辽东城内的高丽军兵本来已是九死一生,忽然看到隋军营中大乱,都不敢相信,以为是隋军诡计,见隋军已然纷纷离开也不敢出城,只是在城内击鼓呐喊。直到第二天中午时,隋军大营已空无一人,高丽兵才小心地出城四处侦察,仍然怀疑隋军撤退有诈。 两天之后,高丽军已经深信不疑无疑隋军确实退了,便出动数千名士兵在隋军后面追踪,隋军虽然溃散,但依然人多势众,高丽兵远远跟随不敢逼近,两军常常相隔八c九十里。快到辽水时,高丽人得知杨广车驾已经渡过了辽水,才对隋军后部发起了进攻,当时隋军后卫部队还有几万人,高丽军就包抄袭击,隋军早无心作战,大部分溃散,有数千士兵被杀死在河岸。至此辽河东岸,再无一个隋兵。留下数量巨大的军用物资,通通成了高丽的战利品,高丽不但死里逃生,还大发了一笔横财。 杨广二征高丽,吸取了以往的教训,辽东城下打得还算有板有眼,然而就在胜利再望之时,战事止步于于国家内乱,再次功亏一篑。 隋军撤退途中,杨广随即发出诏令,调遣安排围剿杨玄感之事。左武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候卫将军屈突通各率一军南下救洛阳,虎贲郎将陈棱领兵进攻杨玄感的大本营黎阳。刑部尚书卫玄率军从长安东出函谷关,攻击杨军,在东莱督帅的水军的大将来护儿来不及上奏便率军西返,进攻杨玄感。 一面是杨玄感气势如虹,振臂一呼而天下相应,另一面忠于皇帝的精锐部队,气势汹汹的从辽东前线回国平叛。 二强相争,鹿死谁手?今日域中,谁家天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九章 天意人事 洛阳守军已三十余年未见一战了。从越王杨侗到城中普通百姓,都对能否守住洛阳毫无信心。由于对杨广的厌恶,大多数人都持着观望心态,甚至暗暗希望杨玄感能够胜利。洛阳城似乎已经摇摇欲坠,危在旦夕,多亏城中还有个果决持重又严酷好杀的大魔王——东都留守樊子盖坐镇。 杨玄感军兵分两路进攻东都洛阳。打虎亲兄弟,南路军由他的七弟杨积善率领,进攻洛阳东南方。北路军由三弟杨玄挺领军,自东北进攻洛阳。樊子盖见杨军来攻,亦调兵遣将,分路抵抗,派出河南令达奚善意率兵5000阻击杨积善部,河南郡赞治裴弘策率兵8000对抗杨玄挺部。两支出城迎战的部队人数不少,却毫无战斗力。达奚善意还未出城时便畏敌如虎,没想好怎么打,但想好了怎么跑。正所谓将熊熊一窝,官军远远的见杨积善率军杀来,两军根本就没接触,官军便扔下武器,四散溃逃,争相跑回城中,所携带的铠甲器械尽数都被杨军缴获。 裴弘策的部队略强一些,出城后硬着头皮与杨玄挺部交战,也是毫无悬念的被杀得大败,退兵数里。裴弘策还算是一条汉子,败而不馁,收集败兵重新结阵,缓一口气准备与杨玄挺再战。杨玄挺不愧是杨素的虎子,有乃父风范,他胸有成竹,以逸待劳,约束众军坐下休息,以示没有战意。等到裴弘策军稍稍懈怠,杨玄挺忽然上马率军冲杀,再次将隋军杀得大败。如此这般,杨玄挺五战五捷,裴弘策手下残兵被杀得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只得也逃归城中。这样樊子盖派出城作战的13000兵马就一天之内就灰飞烟灭了。 东都守军两路接敌都大败而归,城中人心惶惶。樊子盖大发雷霆,就开始杀人树威。他没有杀不战而溃的达奚善意,却以军法处死了屡败屡战的裴弘策。虽说也是为了惩戒败将,但更是明显的公报私仇。樊子盖是西北人,在洛阳这座皇城里没什么根基,洛阳是皇亲国戚,豪门贵族扎堆的地方,要不是叛军来袭,平时没人把樊子盖放在眼里,裴弘策平时尤其和樊子盖不对付。所以樊子盖正好趁此机会杀了裴弘策以儆效尤。国子祭酒杨汪不知死活,对樊子盖表现不恭,樊子盖又要杀他。杨汪可领教了樊子盖的翻脸无情,连忙下拜谢罪,叩头叩出血来,樊子盖才赦免了他。于是洛阳城中没有不怕樊子盖的,将官们与他说话都不敢抬头直视。乱世用重典,在这个人心涣散的非常时期,也只有用这种手段,才能稳住洛阳的人心。 樊子盖的威风绝对是树立了起来,在洛阳城里说一不二。可洛阳那些勋贵高官的子弟们也因此不敢近他身边。城里主事的人是个野蛮的西北乡巴佬,相比之下城外的太子党领袖,官二代魁首杨玄感倒更像是他们的同道中人。于是一大批勋贵高官乃至皇亲国戚的二代们,纷纷都投效到杨玄感军中,杨玄感也对他们一一委以重任。计有: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c上大将军周罗睺之子周仲c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来渊c金紫光禄大夫虞世基之子虞柔c凉州总管韩擒虎之子韩世谔c民部侍郎裴蕴之子裴爽c大理卿郑善果之子郑俨等四十多人。父一辈都是大隋帝国的股肱之臣,这批二代身处帝国统治阶层与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本应与帝国休戚与共,比其他人更加忠诚于皇帝,忠诚于朝廷,而连他们也彻底抛弃了杨广,毫不犹豫的站到了杨广的敌对一方,可见杨广不仅仅失去了民心,权贵阶层早已对他失望和放弃了。 官二代们走不走的樊子盖并不在意,他只需要把洛阳守得水泼不进,就是对皇帝尽忠,对越王负责。杨玄感每次全力攻城,樊子盖都是不慌不忙地布防,城外杨军缺乏攻城武器,一时也无力攻下洛阳,大洛阳被樊子盖守卫得有板有眼,双方于是相持下来。后来樊子盖守城的功劳,得到了杨广的重赏,赐给了他一个后人看来有点搞笑的爵位:济公。 洛阳城外,战事刚有进展,杨玄感就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响应,大功可以很快建成。他俘获了名门望族——荆州总管韦世康的儿子韦福嗣,立刻引为心腹,委以重任。军机大事渐渐不再与李密商议了。而韦福嗣根本不想与杨玄感同谋,只是被俘无奈,权宜之计。每每为杨玄感出谋划策,都是虚与委蛇,敷衍于事,连让他写讨伐杨广的檄文都不肯写。李密看得明白,劝杨玄感说:韦福嗣根本就不是和我们一心,只是在逼迫下勉强跟从,实则观望。明公刚起大事,就有这样三心二意的人在身边,听他的话必然为其所误,应该斩了他示众,以安军心。杨玄感不肯听李密的劝谏,还觉得李密是嫉妒,说李密:何至于此?李密无奈,对身边的人说:楚公能造反却不想取胜,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等着当俘虏吧!后来韦福嗣果然叛逃。 进攻洛阳之计贵在速攻,而杨玄感却困顿于城下不能得手。很快,各方援军便经陆续赶来,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隋军倾斜了。第一批到达的是卫玄从长安带来的4万大军。李密的中策不是打长安么,现在长安军队自己找上门来了。当年征辽大败,各大军团中唯一全师而退的就是卫玄的部队,可见卫玄领军打仗是有一套的。 此时卫玄已升任刑部尚书,来援东都之前,卫玄先到了华阴,挖掘杨家的祖坟,焚烧了杨素的骸骨,以示和叛军势不两立的决心。之后卫玄部直奔洛阳城北,在金谷驻扎下来。 见隋军援兵到达,杨玄感亲自率军迎击卫玄,此时杨玄感部下已有十多万人,兵力占优势,又是以逸待劳,全不把卫玄放在眼里。两军开战,杨玄感命前军伪败,引诱卫玄军来攻,而后军伏兵尽起,全歼卫玄的前部。杨玄感骁勇力大,善用长矛,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无不震骇,被人们比作当今项羽。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杀得卫玄部下死伤大半,只好率军退守邙山南面。两军在一天之内交锋十余次,杨军势不可挡,可惜猛将杨玄挺在混战中被流箭射死,杨玄感的军队才稍稍退却。 就在杨卫两军鏖战正酣的时候,第二路援军在屈突通的率领下也赶到了。屈突通也是一员名将,甚至可以说比卫玄更加善战。他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六亲不认,决不包容。他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格执法而闻名。因此民间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可见世人对屈氏兄弟钦佩又敬畏。当时全国各地造反起义的事件此起彼伏,而隋军则军无斗志,很多将领战死。惟有屈突通作战时慎重,从无败绩。 杨玄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他害怕屈突通与卫玄合兵,打算分兵到河阳渡口,狙击屈通突于黄河北岸。困守城中的樊子盖看出了杨玄感的意图,屡屡出城攻击杨军,使杨军无法分兵去堵河阳渡口,屈突通得以顺利渡过黄河,屯兵于洛阳东北。杨玄感三面环敌作战,已经渐落下风,就在这时,第三路援兵也杀到了,领军大将是我们的老熟人。 第二次征讨高丽,来护儿仍旧出兵沧海道,由海路进攻,队伍刚刚行至东莱(今山东掖县),还没登船,就闻知杨玄感造反,率兵围困东都的消息。来护儿便与老搭档周法尚商议,打算回军救援。一向以持重闻名的周法尚又上来沉稳劲了,坚持认为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回军。来护儿大怒,厉声说道:洛阳被包围,是心腹大患,高丽抗拒王命不过是癣疥之疾。国家大事知道了就不能无所作为。我来承担专擅权力的罪名,不关别人的事。有阻拦回师者,军法从事!诸将无言,来护儿即日就回师去援救洛阳。来护儿心中还有一个小算盘,他的一个儿子也投靠了叛军,他如若还是因循旧法,误了军机,恐怕自己也要说不清楚了。来护儿命令儿子来弘c来整飞马先行,上奏杨广撤军回援的消息。杨广当时已经到了涿郡,并没有对来护儿的忠诚有所怀疑,反而正要下令让来护儿领兵救援东都。他见到来弘c来整前来报告来护儿大军已经回援的消息,非常高兴的说:将军回师之时,就是我下令回师之日,君臣默契,心意相通。 紧接着来护儿之后,第四路援军,宇文述的部队也到了,围困洛阳的杨军压力大增,军心动荡。应对这些辽东回来的虎狼之师,杨玄感就算是以逸待劳,尚毫无胜算。更何况主动出击到千里之外给人家送上门去。可见李密进蓟州的所谓上策只是一纸空谈。杨玄感已经感到形势危急,有病乱投医,便向李子雄问计。 李子雄之前是大隋的右武候大将军,杨广怀疑他有反意,下诏命令将他上枷锁送到皇帝行营,李子雄杀死使者,逃去投奔杨玄感。杨玄感觉得自己人才济济,文有韦福嗣,武有李子雄,更不待见李密了。然而李子雄智谋却远不及李密,他为杨玄感谋划的计策,几乎计计拙劣,计计不成。最愚蠢的一个主意,他竟然让杨玄感先称帝。 李密一看这二人是要自取灭亡啊,赶紧劝阻。他怕杨玄感不爱听,就把丑话先说在前头:历史这样的教训很多,当年张耳劝了陈胜,从此被疏远了。我现在想说实话,也真怕一样的下场,不说真话吧,不是我的本心。丑话铺垫完,李密说的真话果然不中听:虽然我们大军起兵后,连连告捷,但也不过就是在洛阳这一小块地方发展,地方没一个政府服从我们。洛阳守备强,眼看着打不下来,官军又援军将至,现在是危急之际,应该挺身力战,早点到关中去再谋发展,哪能这样急着当皇帝?杨玄感不是愚蠢的人,李密的这番话他还是听进去了。 屈突通没过黄河的时候,李子雄献计说:屈突通精通军事,一旦他们渡过河来,那就胜负难分了,我们不如分兵抗击。杨玄感认为这个意见很对,然而由于樊子盖的不断袭扰,分兵之计又未成。 杨玄感身后,四路援军虎视眈眈,包围圈越来越小,李子雄又为杨玄感谋划:救援东都的军队到的越来越多,我军屡次战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打开永丰仓赈济贫苦百姓,三辅之地就可以挥手而定了。我军再向东争夺天下,也可以成就霸王之业。说的是自信满满。这一策本来是李密的中策,现在再拿出来说,时机已过。同样的计策在不同的统帅和不同的时机运用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杨玄感再一次听从了李子雄的建议,解除了对东都洛阳的包围,率军向西进进攻潼关,一路上散布假消息,声称:我已经攻破东都,现在去攻取关西了!这点小儿科的谣言能唬住谁呢,宇文述等各路隋军队紧紧跟随其后,随时准备给杨玄感致命一击。 数日后,杨玄感部达到达弘农。弘农太守是杨广的表兄杨智积,他对僚属们说:杨玄感打算向西谋取关中,要是他这个计划成功了,就很难把他打败了,我们应当用计牵制住他,让他无法进军,不出十天,就可以将他抓获。史书上记载:这时候有一群当地父老,纷纷挡住道路劝杨玄感说:弘农宫城空虚,又有很多积存的粮食,很容易攻下。两下以一对照,我怀疑这些老人家的出现很有可能都是杨智积搞的阴谋。 当杨玄感兵临城弘农下时,杨智积便登上城头的女儿墙大骂杨玄感。杨玄感何等高傲自负之,自然是勃然大怒,率军全力攻城。李密见状赶忙劝说:您如今蒙骗众人向西进军,兵贵神速,后面眼看追兵将到,怎能在此地停留耽误?要是向前不能占据潼关,退后无地可守,大军一散,凭什么保全自己?!杨玄感正在气头上,全然不听李密的劝告,依旧率军攻城。他纵火去烧弘农城的城门,杨智积就从城内向外放更大的火,城门虽然被烧毁,但杨军还是无法进城,如此三天仍未攻下弘农城池,杨玄感这才醒悟过来,放弃弘农城,再次率军向西进。此时,宇文述c卫玄c来护儿c屈突通等各路煞星已经近在咫尺,很快在皇天原追上了他。 身后追兵越来越多,杨玄感硬着头皮向西前进阌乡(陕西灵宝)附近,知道西进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被迫得调转队伍,与追兵决战。因为需要迎战数个方向杀来的隋军,杨军展开了长达五十里的长阵,首尾不能相顾,到处都是都破绽。此时杨军士气已衰,一日之内,连败三仗,很快就被各路大军击溃。 大败之下,杨玄感带着残余的少数骑兵向商洛逃跑,队伍越来越少,到葭芦戍终于走投无路,眼看后面追兵就要赶上。杨玄感拨马回头,持刀对迎去,猛的一声怒喝,声如惊雷,气势骇人,恍如霸王转世,竟然吓得追兵连连后退。这已经是杨玄感最后的威勇了。杨玄感善于安抚人心,士兵都乐意为他拚死效力,因尔起兵之初,战无不胜,连克隋军。可如今,杨玄感已经是山穷水尽,他自知难免一死,抓住追兵暂退的短瞬,对跟随在身边的弟弟杨积善说:大事已败,我不能让敌人杀死受辱,你杀死我吧。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随后自杀,还没断气便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解送到杨广的行宫。杨玄感信誓旦旦拯救苍生的兴兵义举,仅过了六十天便灰飞烟灭。 第二次征讨高丽是由于杨玄感的叛乱才半途而废,征辽总司令宇文述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如今大乱已平,他上奏杨广:凶恶叛逆之徒,作臣子的都应该痛恨,若不将这种人处以重刑,就不能警戒后人。杨广也对这帮人恨的不得生啖起肉,回复宇文述说:任你处置。 十二月十五日,宇文述在荒郊野外设置了一处刑场,把捕获的杨玄感余党全都绑在木格上,用车轮套住他们的脖子,让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手持兵器对他们进行砍杀。人类的兽性激发出来是没有底线的,官员们为了表示忠心,都大在刑场上大显身手,射在受刑者身上的乱箭如同刺猬一样密集,这些囚徒的身体已经支离破碎,头仍然套在车轮里。杨积善和韦福嗣被处以车裂之刑,处死后将尸体焚化扬灰。杨积善哀求说:我亲手杀死了杨玄感,期望能免死。杨广不屑的说:他不过是枭一类的动物罢了!就将杨姓改为枭氏。 杨玄感黎阳起兵,一人之力竟然能搅的天下动荡,连杨广的东征大业都因为他半途而废,也称得上声势浩大了。可惜不到百日便兵败身死。杨玄感刚反的时候,杨广曾担心的对老臣苏威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恐怕要成为大患。苏威却看透了杨玄感的本质,对杨广说:能辨别是非c判断成败的人才可以说是聪明。杨玄感为人粗疏,不必为他谋反而忧患,只是担心他因此成为动乱的根源。 叛乱的主要魁首都被处死之后,杨广又派樊子盖等官员处理杨玄感余党。杨广恶狠狠的说:杨玄感振臂一呼就有十万人响应,我越发知道天下人不必多,人一多就相聚为盗,要不把这些人杀干净,就不能惩戒后人。樊子盖本来就性情残忍,秉承杨广的意思,毫不留情的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大清洗,先处死了三万人,家产都没收充公,其中多半是冤死的。接着又流放了六千多人。杨玄感围困洛阳是曾开仓放粮,凡是接受过杨玄感粮食的百姓,都被活埋在洛阳城南,人数不可胜数。百姓难寻活路,造反起义的事件反而更多了。 当年,杨素和宇文述一起谋划拥立杨广为太子的时候,宇文述曾经对杨氏兄弟说:要是真能在建立拥立的大功,晋王必定永远将此事铭刻心中,这样您可以去掉累卵之危,地位象泰山一样的安全稳固。弟弟杨约也对杨素大力怂恿:天下皆知道皇后想拥立杨广,而皇后的建议,皇帝无不采纳,应当早早结交和依靠皇后,就会长久地保住荣华富贵,并传给子孙后代。 不到20年光景,杨素的子孙后代就已灰飞烟灭,除了长子杨玄感兵败被杀之外,二子杨玄纵c四子杨玄奖c五子杨万项c六子杨民行皆被斩首,三子杨玄挺战死,七子杨积善自杀未遂,被车裂而死。遥想当年的长江河神的杨素权倾朝野,只手遮天,而在他身后杨家血脉竟然只传了一代便彻底断绝。杨素若地下有知,监斩杨家子嗣的,就是当年的亲密战友宇文述,会作何感慨?二十年前杨氏兄弟相约的地位稳如泰山,家族长久富贵,又在何方? 杨玄感败亡后,李密逃亡到淮阳的一处乡村,隐姓埋名,以图东山再起。李密壮志未酬,心情苦闷,曾做五言诗一首: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而泣下。 杨玄感败了,一败涂地,永无翻盘的机会,可杨广真的胜利了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章 徒有归心 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杨广内心并无半点喜悦。之前在征辽途中夸下海口: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可千载之后,史书会记载下什么?只会记录他损兵折将c半途而废,记录他铩羽而归败涂地。所谓: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更是一个笑柄,一场空谈。惨痛的现实把皇帝的颜面丢得干干净净,特别是他带着那些外国使者都在冷眼旁观。杨广不甘心,更不肯认输。涿郡军事物资还在,他心想:大隋帝国或许还有继续发动战争的潜力。 大业十年(公元616年)二月,杨广召集文武百官,再度商议出兵高丽之事。杨广对群臣说: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所以,他也要再接再厉,一定要第三次东征。杨广真是大言不惭啊,如假包换的桀纣之君,竟然自比黄帝成汤。说是商议,可文武百官都知道杨广决心已定。所以一连几天,无人说话反对。第三次征伐高丽之事在满朝文武的一片沉默中定了下来。二月二十日,杨广再次下诏全国征发军队,分百路并进辽东。 当年实力雄厚的大隋帝国,现在已经是千疮百孔。全国的行政机构已经多半瘫痪,所征发的士兵很多过了期限还未到来。差强人意的做了些许战争准备,东征大军还是勉强出发了。这次出征,士气大不如前。大军边前进,士兵边逃亡。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前两次东征都是三四月份就到了辽河,这次到七月中旬,才磨磨蹭蹭到了辽阳。辽东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如果战事持续到那个时候,在天寒地冻下作战,隋军的失败更是绝对毫无悬念。 造化就是这样弄人,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作战竟然格外顺利。原因是以弱敌强,跟大隋血战了三年的高丽国日子也不好过,到处田地荒芜,道路断绝,青年大量战死。此时的高丽,几乎流干了鲜血。高丽就算再想咬紧牙关抗隋,也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到达辽东的隋军犹有残勇,来护儿一军在前,很快攻到卑沙城下。面对来护儿的进攻,高丽发兵迎战,被来护儿打得大败,隋军再一次逼近平壤。 高元觉得已无力再战,在七月二十八日,正式派遣使者前来乞求投降,还附带了一份礼物,并把之前叛逃的大隋兵部侍郎斛斯政关在囚车里押送回来了。杨广接到降书和高丽王送来的叛臣,大为高兴,脑袋一热,竟然下令撤军。撤军?对,就是撤军!第三次征伐高丽,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束了。堂堂一国之君,性格竟如三岁顽童一般轻佻善变,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军机大事,竟然可以如此轻率的朝令夕改,视同儿戏。 撤军诏书传到前方,千里迢迢到达高丽,好不容易刚打了了个胜仗的来护儿实在心有不甘,不肯奉诏返还。他召集部下说:大军三次出征,未能平定高丽,这次回去就再也不能来了,如此劳而无功,我深感耻辱。如今高丽已经疲惫不堪,以我们这么多的军队去讨伐,胜利指日可待。我打算进兵直接攻击平壤,俘获高元,咱们凯旋而归不是更好吗? 长史崔君肃与来护儿力争,劝他奉旨班师,来护儿不答应,说:高丽已经支持不住了,皇帝信任我,我将自行决定此事。我身在朝廷之外,有事就应该自己决断,我宁可俘获高元返回而受到责罚,但放弃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我办不到!崔君肃劝不动来护儿,就在去说服诸将,他对大家说:要是你们跟从统帅违抗皇帝的诏命,必定被人上奏弹劾,我们都得获罪。诸将根本都不想再继续这场毫无理由的战争,又恐惧为违背皇帝的旨意,都不同意再战,要求返回。来护儿一看众人实在无心作战,他不能一个光杆司令去擒拿高元,也只好无可奈何的奉召班师。 八月四日,杨广也在骁果的护卫下从怀远镇班师回朝。路过邯郸时,当地有个贼帅叫杨公卿,胆大妄为,率领部众八千人去打劫皇帝的御驾,从皇家辎重队伍之中,抢走御马四十二匹,然后扬长而去,杨广竟也对他无可奈何。一个盗贼首领都敢聚众抢劫皇家财产并从容离去,可见大隋的实力已经衰微到何种程度。这又算得上是哪门子得胜回朝呢? 杨广返回西京后,以高丽的请降使者及斛斯政祭告太庙,向列祖列宗汇报三次兴兵高丽的结果。如今高丽投降,叛臣得归,勉强算是有个交代。宇文述又上来嗜血的本色,奏曰:斛斯政之罪,天地不容,人神同忿。若施以普通的刑罚,贼臣逆子不足为戒!请换个刑罚来对付斛斯政。法律对杨广君臣里说就是废纸一张,可以随心更改。杨广于是又答应宇文述的请求了。武士将斛斯政出金光门,捆绑在柱子上,又来了一次百官射箭演习。然后再割下斛斯政的肉生吃,有些心理阴暗的官员为了表现忠诚,居然吃饱了。吃完人肉大餐,继而又把斛斯政残存的尸骨放在大锅里烹煮,最后收拾残余的骨头,焚烧扬洒了事。 处决了斛斯政,杨广仍然想征召高丽王高元入朝觐见。当年两国关系尚好的时候,高元尚且不肯来,现在双方打了3年仗,已经积下了血海深仇,高元更不可能来了。三征高丽,表面上是胜利了,可真正的得失如何,杨广心里很清楚。他难掩悲愤,喝得大醉,写了一首五言诗,只留下两句: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让美人反复吟唱。杨广听着听着,流下眼泪。此时杨广还在嘴硬,又下令将军们着手准备,打算再次进攻高丽。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句空话罢了。高元虽然对隋军的威胁深感焦虑,但人还是稳稳当当的端坐在平壤的王位之上,而杨广不仅皇都不保,就连生命也快要将要走到尽头了。 杨广继位十几年来,无尽无休的对外战争,让天下三分之二的征人都客死他乡,百姓要么在疆场上败亡殒命,要么因劳役疲累致死,但国家依旧每年继续强役夫,榨取民间最后一点劳动力。官吏贪狠暴虐,借机渔肉百姓,青壮年男子死光了,就连妇女也被征为劳役。全国各地州县,到处都能听到骨肉分离的哭号。老弱之人耕种田地,不能够解救饥饿,妇女纺织布匹,不足以供给衣装。宫殿楼台成为荒芜的草场,乡里之中烟火断绝,半数地方都在每天上演人吃人的惨剧。安分守己者死期将近,唯有剽掠还可能活命,于是百姓相聚为盗,到揭竿而起,地方豪强甚至帝国的贵族官员们,也都纷纷拉起反旗,称王称帅,史书记录有名有姓的反王就有200多人。 大隋帝国的将军们疲于奔命,为杨广千疮百孔的江山充当救火队员,隋军先后击败了向海明c刘迦论c卢明月c张金称c高士达c刘元进等各路义军。而李密c窦建德c杜伏威c梁师都c林仕弘c薛举等更强大义军又很快兴起,剿之不绝。大隋的疆域之内此时群雄纷争,烽烟四起,面对这已无法补救的烂摊子,大业皇帝杨广在干嘛他在景华宫抓萤火虫,抓了很多很多,然后在夜里游山,把萤火虫放出来,看着那些忽明忽暗的光亮遍及山谷。 杨广早已没了当属进取天下锐气,全无作为,他蒙起了双眼,堵住耳朵,选择了退缩和逃避。他的精神已经崩溃了。从大业八年东征失败开始,杨广就开始失眠与多梦,得几十个妇人摇抚,才能入眠。皇宫中一个偏殿起火,杨广以为盗贼来了,逃入西苑,藏在草丛里,火熄灭后才敢出来。此时的杨广,在连续的征辽失败的挫折下,已经深深陷入了恐惧与绝望之中,软弱的如果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他想逃避现实,逃的越远越好,于是想到他曾经坐镇十年,有着特殊感情的扬州。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杨广扔下破碎的江山,下诏第三次南巡。一如既往,群臣都唯唯喏喏,不敢有反对的声音。只有忠心耿耿的来护儿还在做着毫无意义的劝谏:陛下,如今天下大乱,您应该留在洛阳,平定战乱才是。杨广一听大怒,几天不肯召见来护儿。后来怒气稍解,才召来护儿入见,问他:连你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只能沉默不语,陪同杨广一起走向有去无回的江南。 江都的温柔水乡里,似乎可以暂时忘却千头万绪的国事。杨广的最后时光,更加堕落荒淫,他在江都行宫中有一百个房间,摆设都极尽奢华,内置美女,每天以一房的美女作主人,轮流宴请皇帝。杨广与萧皇后带着一众美人从早喝到晚,日日杯不离口,随从的一千多宫人也整日沉醉。 醉的再深,也有醒来的片刻,当杨广清醒的时候,每每想到天下大乱,心情依旧烦闷不安。他常头戴幅巾,身穿短衣,一个人柱杖散步,走遍行宫的楼台馆舍,不停地观赏四周的景色,唯恐此生再也看不到了。他留恋人生,却毫无办法,只能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潮中随波逐流。他关心的不是千疮百孔的江山社稷,只是担心自己亡国之后不能继续享受人生了。杨广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斩之!皇后吓的大惊失色,问他怎么会说出这种不祥的话来。杨广倒是想开了,以哲人的口吻回答:贵贱苦乐皆有轮回,人生如斯,无需感伤。 天下大乱,国都也丢了,杨广彻底断绝了回北方的心,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江苏镇江),保守江南,当个半壁江山的君王,这真是亦步亦趋步陈后主的后尘啊,叫他隋炀帝真不冤枉。于是下令群臣在朝堂上商议迁都之事,一如既往,公卿大臣都曲意奉承杨广之意,纷纷说:江东百姓早就渴望陛下临幸了,陛下过江统治百姓,功业如大禹一般啊。杨广也不知道是真信还是假信,反正朝堂议事也就是个过场,很快下令在丹阳修建新的皇宫,准备迁都。 上一年,杨广任命他的表哥李渊为河东宣慰大使,留守太原,镇压山西农民的起义。李渊升任太原留守以后,天下豪杰纷纷投靠他。李渊一刻也没闲着,命刘文静假造杨广诏书,伪称要征发太原c西河c雁门等地20至50岁男子,集合到涿郡,第四次东征高丽。 征高丽就是杨广的催命符,这一谣言传出,立刻人心慌恐,更加剧了人们仇视杨广c反抗隋朝的情绪。河东很多官吏看到隋朝大势已去,都不断向李渊劝进起兵,,建立新王朝。于是李渊c李世民杀次副留守王威c高君雅等人,北联突厥贵族势力,正式起兵。宣称尊杨广为太上皇,拥立镇守长安的代王杨侑为帝,自任使持节c大都督内外诸军事c尚书令c大丞相,加封唐王。 假如杨广一直坐镇国都,李渊绝对不敢轻举妄动,就算起兵,悍勇的骁果大军也会为了皇帝和亲人死守长安。可惜杨广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只是在恐惧与忧虑中过一天算一天的苟延残喘。虽说李渊尚且尊杨广为太上皇,可杨广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最后一次巡游变成了流亡,他再也回不去他的帝国首都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一章 江都旧梦 扈从杨广的骁果们大多是关中人,跟着杨广从辽东跑到江南,一晃数年了。关中老家尚有年迈的父母,娇妻幼儿,久居在外,谁人能不挂怀。骁果们各个思乡心切,见皇帝彻底不想西归,却打算永久的居留在江东,军心动荡起来。这时裴矩又给皇帝出了个馊主意,把江都境内的年轻女子,无论寡妇还是处女,都强行召集到行宫,然后分给将士们为妻,以安军心。要说裴矩这主意够缺德的,却恶有善报,后来骁果兵乱,杀了很多大臣,惟独感激裴矩给他们找老婆之恩,居然放过裴矩一条生路。 江南温婉漂亮的女人们,留不住骁果们急迫归乡的心。杨广非常信任虎贲郎将司马德戡,让他任骁果军的首领。可司马德戡也不愿留在江都,想回到故乡去。皇帝的主意他是改不了了,他就与虎牙郎将赵行枢c内史舍人元敏c鹰扬郎将孟秉c符玺郎牛方裕等人日夜谋划自行西归,这帮人已经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商议逃跑,毫无顾忌。此时,他们还没有弑帝叛逆的野心,只是想抢掠些财物,然后结伙西归关中老家当个富家翁。有一位宫女听到了他们计划,就报告萧后:外面人人想造反。萧后却麻木不仁,不予理睬,只是让她再去报告杨广。杨广更是自欺欺人,竟然责怪宫女这不是她该过问的事,还把这个宫女杀了。后来再有人对萧后报告外面的乱相,萧后干脆说: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没法挽救了,不用再来报告,免得让皇上担心!至此,宫禁内消息杜绝,外面发生的事情杨广什么也不知道了。 赵行枢与宇文智及关系很要好,就把他们的逃跑计划告诉了宇文智及,不想宇文智及野心更大,他对赵行枢说:如今皇上虽然无道,可是威令还在,你们此时逃跑便是找死,现在英雄并起,老天要隋灭亡,同样有反叛心思的人数以万计,何不乘此机会起大事,正是帝王之业!一句话点醒了司马德戡等人,他们不再想着逃走,而是筹备公开造反了。造反需要有个首领,司马德戡这帮人名望全都不够,大家想到了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征伐高丽的主将宇文述的儿子,正宗的关陇贵族出身。官居三品,爵位是许国公,出身威望都适合。宇文化及为人凶残阴险,依仗父亲的权势,不遵法度,胡作非为。他经常带领家丁,骑着高头大马,挟弓持弹,狂奔急驰于长安大道上,属于典型狂妄跋扈的官二代,被城中百姓称为“轻薄公子”,是正经八本的恶少一枚。宇文化及性格骄横粗鄙,对朝中大臣常常出言不逊,他出任掌管太子车马的官员,因为经常收授贿赂,多次被免官。宇文化及就喜欢美女珍宝,名犬骏马,如果见到别人有这类玩物,就想方设法也得弄到自己手里。他身为官员,但平时最喜欢和屠夫商贩交往,研究如何一起做生意赚钱。大业初年,宇文化及与弟弟智及随同杨广北巡榆林,财迷心窍的两兄弟竟然偷偷和突厥做起了买卖。杨广大怒,把他们囚之数月,差点要杀了这对胆大妄为的兄弟。宇文述死后,杨广很怀念这位忠臣挚友,冲着父一辈的交情,封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就这么个色厉内荏,贪婪鄙陋,既无本事,也无胆识的宇文将军,浑浑噩噩的被众人推上了叛君造反的前台。 众人协商定了,才把结果告诉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乍听到这种谋逆的大事,立刻显示出怯懦的本色,吓得脸色顿变,冷汗直流,过了好长时间才稳下心神,狠狠心答应做叛军首领。 政变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解决。杨广身边有一批贴身护卫,被称为“给使”,安置在玄武门,以防备突然发生的情况。这批给使有几百人,都是勇猛矫健的官奴出身,杨广对给使们待遇优厚,甚至把宫女赐给他们做老婆,这批护卫是杨广身边最后一道忠诚于他的防线。 叛变的骁果将领们不想和给使们硬碰硬的刀兵相见,就勾结内宫一个姓魏的大宫女作内应,假传圣旨,给全体给使放假出宫,致使危难之际杨广身边一个可用的侍卫也没在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解决了给使,一场血腥政变正式开始了。司马德戡先是四处造谣,说杨广准备了毒酒,要在宴会上把骁果们都毒死,只留南方人在江都。于是骁果们对杨广彻底死心,决心与他彻底决裂。宇文智及在宫城外面集合了一千多人,布署兵力分头把守街道。司马德戡等人领兵从玄武门大摇大摆的进入宫城。杨广听到兵变的消息,大惊失色,连忙换了衣服想逃跑。通议大夫裴虔通和虎贲郎将元礼领兵冲击左门,魏大宫女从里面把宫门打开,乱兵冲进去四处追查杨广的下落。杨广也是众叛亲离,有位美人出来指出了杨广的藏身之处。校尉令狐行达拔刀冲上去,把杨广揪了出来。 裴虔通是杨广作晋王时就跟在身边的亲信旧臣,杨广见到他,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旧部吗!何以谋反?裴虔通回答:臣不敢谋反,但是将士们想回家,我不过是想迎奉陛下回京师罢了。杨广强做镇静说:朕正打算回去,只因为长江上游的运米船未到才耽误了,现在和你们回去吧!裴虔通此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位囚徒皇帝,就不再搭理他,只是领兵看守。 天明后,宇文化及来到宫城门前,身为叛军首领,宇文化及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紧张的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有人来参见他,他只会低头靠在马鞍上连说:罪过,罪过。裴虔通对让杨广骑马出去见宇文化及,士兵送来坐骑,这时候杨广竟然还有心情嫌弃马鞍笼头破旧,不肯上马。裴虔通等人对杨广已经彻底无奈了,只好强忍怒气给他换过一套新鞍具,杨广才肯上马,刚刚出来,宇文化及已是大不耐烦,吼道:哪用得着让这家伙出来,赶快弄回去结果了! 裴虔通c司马德戡又把杨广带回寝殿,等拔出兵刃站在边上,虎视眈眈的看着杨广。杨广此刻依然全无悔意,竟然叹息道:我有什么罪,该当如此?骁果的一名将领马文举走过来,给杨广好好做了一番临刑总结:陛下抛下宗庙不顾,在国内不断巡游,对外频频作战,极尽奢侈荒淫。致使强壮男子死于刀兵之下,妇女弱者死于沟壑之中,民不聊生,盗贼蜂起;又任用奸佞,文过饰非,拒不纳谏,怎么还敢说没罪!杨广无法反驳,便又换了个理由说:我确实对不起老百姓,可你们这些人,跟着我荣华富贵都到了头,为什么还这样?今天这事,谁是主谋?司马德戡已经不耐烦了,说:天下人都怨恨你,哪止一个人! 杨广的儿子杨杲(音搞)才十二岁,容貌俊美,聪明伶俐,一直跟在杨广身边,杨广平素最为宠爱他,此时见到身边都是恶狠狠的军兵,吓的不停地啼哭。裴虔通当着杨广,手起刀落先斩了杨杲,鲜血溅了杨广满身。爱子横尸当场,杨广已是心如死灰,要饮毒酒自尽,可忙乱中找不到鸩酒。杨广便自己解下练巾交给令狐行达,让他勒死自己。令狐行达就用这条白练巾绞死了杨广,也算是给涂炭许久的天下苍生做了一个交代。 绞死了杨广,叛军开始屠杀大隋的皇族和大臣,无论亲王c宗室还外戚,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杀死,随行的大臣左翊卫将军来护儿c右翊卫将军宇文协c内史侍郎虞世基c御史大夫裴蕴c秘书监袁充c千牛宇文c梁公萧钜等人都被杀死,大隋仅存的菁英被一扫而空。来护儿临死前叹道:我是国家大臣,担负重任,不能清除奸党,以致国家落到如此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来护儿一生不仅勇猛忠贞,而且教子有方,他的儿子来济c来恒,后来在唐朝先后担任过宰相。大屠杀之后,江都城中尸横遍地,已然变成宇文化及的天下。 还记得折冲郎将沈光吗?就是杨广当年在辽东城下提拔的爱将,宇文化及爱他勇猛,就让他统领给使营。当年战死在辽水岸边的大将麦铁杖之子,虎贲郎将麦孟才找沈光商议:我们都受了先帝大恩,现在为仇人做事,受他驱使,有何面目见人!我等要杀死宇文化及为陛下报仇,死而无憾。沈光深负皇恩,对杨广一向忠心耿耿,流着泪说:这正是我指望将军的。于是麦孟才暗暗联络旧部数千人,约定次日清晨袭击宇文化及。不想半夜消息走露,宇文化及和心腹悄悄离开大营,通知司马德戡带兵诛戮麦孟才等人。沈光听到营里喧哗,知道事情已经败露,马上带部下去袭击宇文化及的营帐,空无所获,只杀死了谋反的元凶之一内史侍郎元敏。司马德戡领着兵进入营中围住沈光,沈光和所部数百人全都战死,无一个人投降,麦孟才也在混战中被杀死。最后一批忠于杨广的年轻军官全部殉职,也算成全了一段君臣大义,以他们年轻的生命报答了皇帝的知遇之恩。 政变大功告成,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总理百官,每天像皇帝一样面南背北坐在大帐中。但有人奏事,他都是沉默不语。为什么沉默?因为他才能低下,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在下朝后再与人商量。 不久之后,宇文化及带着骁果们踏上回家之路。人马行进到徐州时,由于水路不通,他就下令掠夺当地的牛车2000辆。这2000辆车可不是给他的骁果们坐的,而用来装载把宫女和珍宝。兵士们却背着盔甲兵器,跟着牛车步行。由于道路遥远,人困马乏,三军将士怨声载道。司马德戡c赵行枢和大将陈伯图等一干人都后悔推举了这么个愚蠢无能之人做首领,先后打算杀掉宇文化及,又都因为谋划不周,而被宇文化及所杀。 宇文化及因为军中缺粮,想进攻已被瓦岗军占领的黎阳仓。李密率军前来救援,每当宇文化及进攻仓城,李密就带兵牵制他的后方。李密隔着淇水大骂宇文化及,骂得十分精彩:你本来不过是匈奴的奴隶破野头,父兄子弟都深受大隋恩典,几代富贵,满朝文武没有第二家。杨广丧失德行,你不能以死规劝,反而谋逆弑君,还想篡夺天下!你不去效法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亡而死的忠诚,却妄想学霍光之子霍禹谋逆,为天地所不容,此时你还有什么出路?如果赶快归顺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嗣。宇文化及听完默不作声,低头思虑了半天,憋的脸通红也没想出怎么对答。只好瞪眼大声说:和你作战较量,用不着说那么多书里的话!把李密都给气乐了,对身边的人轻视的说:化及这么糊涂,竟然想成为帝王,我要拿根棍子就把他赶跑! 童山大败后,宇文化及身边已不足2万人,退往魏县。此时他的心腹之人丧失殆尽,兵力日益削弱,化及和智及哥俩都没有什么改变现状的好办法,只好每天在一起饮酒作乐,或者说借酒消愁。有一天宇文化及喝醉了,抱怨弟弟说:当初我什么也不知道,都是你的主意,一定要推我为首领。如今一事无成,人马日益减少,还背着弑君的恶名,为天下所不容,还不是因为你!越说越伤心,就抱着两个儿子哭起来。智及也很委屈,生气地说:事情成功的时候,你不怪我,到了要失败时,又想归罪于我,你怎么不杀了我投降窦建德!这对难兄难弟喝醉了吵,吵急了就动手,说话也不分个大小。酒醒后又和好了,再接着饮酒,以此为常事。一副过一天少一天的颓败模样,他们的人生,也很快就要结束了。 当时天下所有的风云人物,无论杨玄感c李密c宇文化及乃至各路反王,其实都是在给李渊做铺垫c打基础。杨广遇弑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两个月,李渊就称帝了,年号武德,大唐的时代正式开场,距大隋开国仅仅三十七年。天下最后的赢家,还是李渊。 李渊追谥杨广为炀皇帝。按照古代《谥法》上的说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第一章提到,这一谥号是杨广曾颁发给陈后主的,如今竟又落回到杨广自己身上,算得上是对杨广一生最严苛也最准确的总结。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魏征说:朕观隋炀帝的文集,文辞奥妙博雅,觉得他是尧舜一样的明主而非桀纣一样的暴君,而他做行事却和他的文字完全相反。魏征回答说:即使如皇帝一样圣明的人,也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让智者献谋,让勇者竭力,炀帝自恃有过人的才华,骄矜刚愎,不听劝谏,故诵尧舜之言,而身桀纣之行,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灭亡。李世民感概道:前事不远,这些惨痛的教训就是我的老师啊! 客观的说,对于大隋帝国,聪明的李唐王朝不仅仅是引以为戒,更多的是引以为鉴,在世仅仅38年的隋朝对后来的继任者达成了中国文明的最高峰——贞观盛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杨广一征高丽,王薄反,二征高丽,玄感反,三征高丽,天下反。随着大隋帝国的灭亡,两代帝王轰轰烈烈讨伐高丽之战暂时告以段落。之后还有无穷无尽的战争篇章等待着更具雄心的帝王去书写。然而厚厚的历史卷轴中,从不会记录那些对自己的命运无从掌握,只能跟随战争车轮或前进或倾覆,直至被碾压成泥的普通士兵们。 大隋帝国数次东征失败,在高丽留下了大批战俘,不能回乡,便为奴为役,艰难的生活在异国的土地上。后世中原人到高丽,还能看到很多被迫留在那里的前朝军人,他们不知道国家已经改朝换代,还自称隋人,看到故国来了同胞,思乡思亲之情难以自已,皆嚎啕大哭。这样的人在高丽成千上万,遍于郊野,痛哉。 当年杨广大运河巡游时,民间流传着一首无名氏所作的《挽舟者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二章 名长意短 裴矩又一次唠唠叨叨的对皇帝弹起了老调,虽然他的官职已经从黄门侍郎变成了变成了殿中侍御史,但讲的这番话却和15年前一模一样:辽东是周朝时箕子的封国,汉朝时的玄菟(音图)郡,在魏晋时也是中华的封地。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此时已经是大唐武德八年了(公元625年),此刻正在聆听裴矩老生常谈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好大喜功c三征高丽的大隋世宗杨广,而换成了刚刚平定天下,正准备偃武修文的大唐高宗李渊。 当年大隋帝国的响当当的能臣,杨广身边红的发紫的宠臣裴矩,怎么又成了李唐王朝的大臣了?这却要把裴矩的身世好好梳理一番,要说起他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起伏跌宕的官场生涯,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裴矩是山西人,爷爷父亲都做过高官。他自幼丧父,但勤奋好学,年轻时便思虑敏捷,颇有文采。 他在北齐时做过司州兵曹从事; 他在北周时做过丞相府记室; 隋文帝杨坚欣赏他,让他做尚书左丞; 隋炀帝杨广喜爱他,把他升任黄门侍郎; 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杨广篡位,重用裴矩为尚书右仆射; 夏王窦建德杀死宇文化及,俘虏了裴矩依旧对他礼遇有加,任命他为吏部尚书; 秦王李世民在虎牢关生擒窦建德,裴矩降了大唐,被唐高宗李渊授为殿中侍御史。 等李渊被迫当上太上皇退居二线,裴矩又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民部尚书,当时裴矩已经年近八十,却头脑清楚,精神矍铄,深受太宗信任。 瞧瞧裴矩这传奇的一生,长长短短历仕八主,全部都对他欣赏重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之前说裴矩是隋炀帝身边的佞臣,就算是,那也是能臣中的佞臣,佞臣中的能臣。 在隋为臣时,裴矩对杨广从来都是揣摩圣意,曲意奉承,为了实现杨广的大国梦,倾尽大隋国力对西北各国送迎赏赐,糜费金钱数以亿计。征讨高丽就是裴矩的终极作品,当时对杨广说的完完全全同一套台词:高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c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现今已经是陛下您君临天下,怎能不征伐它云云。才引出了杨广三征高丽的一场大戏,终令大隋连战连败,疲弊不堪c天下动荡以至于亡国。 然而还是这个裴矩,到唐朝竟然变为直臣典范了。唐太宗为了惩治,搞了个“钓鱼执法”,结果抓到刑部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欲将其处死。裴矩进谏太宗道:此人受贿,确实该杀,但陛下让人试探,就是故意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导德齐礼的古训。意思是皇帝应该通过道德礼义教化,让人归服,这钓鱼执法不是正道啊!向来都虚心纳谏的唐太宗被裴矩批评了一顿,还挺高兴,召集百官夸奖他说:裴矩能当廷诤谏,不肯盲目服从,假如诸臣都能事事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前朝文帝杨坚也搞钓鱼执法,抓到收贿赂者立即处死,却不曾见到裴矩有说过什么。 你说这裴矩有多厉害,在大隋昧着良心,顺着皇帝的意图办事被器重;在大唐有话直说,逆着皇帝的意思提意见还受表扬,想做佞臣就做佞臣,想做直臣就做直臣,反正都是皇帝的宠臣。 古人云: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不是因为他在隋朝德行不好到了唐朝就良心发现,人品爆发,而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不同了。皇帝如果不想听任何反对的声音,只要大臣做顺从的执行者,则没有直臣生存的空间;如果皇帝能够接受直言劝谏,从善如流,像裴矩这样本来有本事的大臣自然如鱼得水,为皇帝提供高人一等的见解,自然就变成直言的忠臣了。 裴矩怎么想起来用15年前对杨广讲过的老话,又来给李渊洗脑呢?事出有因。因为高丽国王为李渊办了一件漂亮事,让李渊有点感动,感动完了又有点冲动。皇帝冲动了,直臣裴矩自然得拦着。当年杨广更冲动,裴矩可从来不拦。 故事要倒叙到武德元年(公元617年),李渊在长安建国称帝。恰恰在这一年,在位29年的婴阳王高元去世。继承王位的,就是当年平壤城大败来护儿水军的那位皇族猛将,高元的异母弟弟高建武,称荣留王。 高建武这个高丽国王当的十分可疑。高丽历代国王,都是在位时早早立下世子,一般是嫡长子,偶尔也有其他儿子。但从未有过弟弟继位的先例。婴阳王高元是公元566年被立为世子,617年离世,就算他10岁当太子,死的时候也有50多岁了,怎么可能不考虑继承人问题,就算是自己的种子不给力,生不出儿子,至少也可以从宗室中领养一个。在中国的历史中,凡是册立皇太弟的,往往背后都有极大的阴谋。何况从未听说过高建武有王太弟的名分。 历史的真相有太多的扑朔迷离,千年之后,只能留给人们无尽的猜想。高建武后来惨遭杀害,死无全尸,恐怕也是他来路不正的王位带来的祸患。 大唐帝国与高丽国之间一开始道路是不通的,间隔着幽州的广阔土地,幽州当时还挂着大隋旗帜,幽州总管罗艺,就是那位隋唐演义里排名第七条好汉罗成的爹。 罗艺这个总管是自封的,并不领大隋的工资。当年他是幽州城的虎贲郎将,仗着自己勇猛善战,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也借机自立,控制了幽c营二州大片土地,成为割据东北的一方军阀。隋帝国的残余势力,以及南方的各路反王,都想招降罗艺。罗艺百般思虑形势后,看准了李渊必成大业,决心降唐。于是幽州归了大唐,高丽与唐朝的边境线才算打通了。李渊封罗艺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为唐帝国立下不少战功。 幽州并入大唐版图,高丽和大唐之间的道路就畅通了,荣留王高建武知道了这个消息,大为欢喜,第二年就迫不及待的遣使来大唐朝拜,可见其急于与中原王朝修好的心情。对高丽来使,李渊也是礼遇有加,但他对高建武提了个要求,要考察考察高建武与唐帝国修好的诚意。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大量隋军士兵沦为战俘,滞留在高丽国内。李渊发给高丽王一封信函,让他遣返流落在高丽各地的所有隋人。高建武接受诏令,立刻实实在在的把大唐皇帝交代的这项任务落实下去,大力搜寻民间的隋军俘虏,竟然搜寻了上万人,把他们一一点名造册,再交给有关官吏统一管理。最后以非常周到的宾客之礼护送他们回国,虽然这还远不是隋军战俘的全部,但也已经是个非常浩大繁琐的工作。这事办的周全漂亮,李渊很满意,从此对高丽国,特别是高建武另眼相看,唐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大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二月,李渊一口气封了三个王。册封高丽王的高建武为辽东郡王;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册封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并以宗主国的身份,要求三个国家和平相处。李渊还派道士带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高丽,给他们讲道家经典《老子》。高建武非常高兴,带领国民一起听讲,每日都有几千人。此时是唐高关系的蜜月期,唐帝国的文化输出,比隋大军的军事进攻,显然更有力量,更得民心。 李渊为人宽厚,性格也很质朴厚道。在隋为臣时,杨广看到李渊的满脸皱纹,憨憨厚厚的样子,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不爱听这个外号,气呼呼的回了家,闷闷不乐。妻子窦氏问清原因,为给丈夫宽心,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爵位是唐国公,阿婆是一堂之主,寓意你是要当唐主了! 看到高丽对大唐这么友善尊敬,宅心仁厚的李渊对大臣们说:名实之间应该相符。以前高丽虽然表面称臣于隋朝,但最终还是抗拒隋炀帝,哪里称得上是臣子呢?我的目的在于使天下各国百姓安居乐业,何必一定要让他们对我称臣?意思是要和高丽平等相交,不再把高丽当成藩属。这下大唐的大臣们都着急了,尤其以裴矩为首,这才引来开篇裴矩对皇帝的劝谏:高丽不可以不称对大唐臣啊!中国与夷狄,就好像太阳之与众星,不能够降尊平等待之。跟高丽变成平等国家,如果开了这个头,四方夷狄一定全都会轻视我大汉民族了!裴矩的口才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李渊觉得裴矩的看法很有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自己那个良善单纯的念头,但还是一直坚持要求半岛三国和平相处。 李渊如果要求别的三国还都能给面子,但要求和平的想法纯属一厢情愿。高丽c新罗c百济三国虽然都乐意跟大唐帝国示好,但他们三个互相之间的恩怨纠葛,那真是一言难尽。 常有人用朝鲜三国和中国的汉末三国相提并论。差别在于:汉末三国永远是两个阵营,要么吴蜀结盟,与魏晋为敌;要么吴魏和好,与蜀汉为敌。半岛三国情况就复杂的多,有时候还加上日本变成四国演义,数百年恩怨仇雠,时敌时友,时盟时叛,演出了一出历时数百年,精彩纷呈又无比惨烈的大乱斗。 自从大武神王高无恤与东汉争锋不利,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之后,半岛上一直就是高丽一国独霸,新罗c百济两国常年挨欺负,不是挨打失地,就是纳贡称臣。但东汉末年中国势力的进入,让三国之间的天平开始失去的平衡。 曹魏大将毌(音冠)丘俭给了高丽第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元244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音图)讨伐高丽,先后在沸流水c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高郊彘。郊彘,就是野猪。可惜这位高丽王只是名字凶猛,打仗却外行,号称有二万人的高丽军被魏军消灭了一万八千,首都丸都山城也被攻破。 公元245年,毌丘俭再征高丽,又一次大败高郊彘,高丽几遭灭顶之灾。以后四十余年,高丽都不敢再向辽东进犯,并频频向魏c晋纳表称臣。毌丘俭是曹魏后期最为忠诚勇猛的将领之一,曾击退过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毌丘俭感念先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了最后的殊死一搏,可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东川王败于这位一代名将手下,也不算冤。 毌丘俭死后,著名的术士管辂路过毌丘俭之墓,靠着树悲叹不已,情绪哀伤。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管辂说:林木虽然繁茂,但不会长久;墓碑虽然精美,但没有后代看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鸣,四种危害已经具备,按理当是家族必亡无疑。不过两年,就会应验。后来毌丘俭果然被灭了三族。 96年后,前燕皇帝慕容皝(音晃)给了高丽第二次沉重打击。公元341年,慕容皝率领四万精兵强将,自南陕而入征讨高丽,与高丽王高钊在木底交战,大败高丽军,乘胜又一次攻陷丸都城,高钊只身逃走。 慕容皝号称文明王,非常喜爱文籍,勤于教学,学生多达达一千余人。他亲自撰写《太上章》c《典诫》等十五篇典籍,教授贵族子弟。而他在战争中的做法却十分野蛮,打败高钊之后,不仅毁灭了丸都城,焚烧掉高丽王宫,还掘开高钊的父亲高乙弗的墓穴,把他的尸体挖出来运回国内。并顺道劫掠了高钊的母亲c妻子和大量珍宝,裹挟了五万多高丽百姓回国。万般无奈,高钊只得用百试不爽的老招数,派遣使者向慕容皝称臣,低三下四的贡献财物,慕容皝才把他父亲的尸体归还给高钊。 从此高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三国势力此消彼长,百济和新罗趁机崛起,迅速壮大。一雪前耻。百济率先动手,百济近肖古王纵兵大同江。这时高丽都城已经迁到平壤,近肖古王一战大败高丽,高丽国故原王战死,连平壤城都被百济占领了。 眼看着高丽国祚就要到头了,剧情开始剧烈反转。真个是天佑高丽不亡,连着给高丽送来数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前有小兽林王变法图强,后有广开土大王绝地反击,半岛形势急转直下。高丽先与新罗尽弃前嫌,联合一起对付百济,百济不甘示弱,联合日本援军应对高c新联军。四国大战又打了十几年,最后还是广开土大王更胜一筹,把百济和日本援军全都击败,再一次成为朝鲜半岛的霸主。 高丽战胜了百济,又恢复了骄横跋扈的本色,再不把小盟友新罗放在眼里了,对新罗予取予求,毫不客气,一派大国沙文主义的做风。新罗不堪忍受凌辱,转而又和百济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对付高丽。新罗真兴王和百济圣王连兵共同进攻高丽,高丽以一敌二,接连败绩,丢失了大片领土。 此时新罗国势又强大起来,新罗真兴王总算牛了一把,携新胜高丽之威,顺带手把盟国百济也打了一顿,百济愤而还击,却遭到大败,连百济圣王也战死了。百济从此与新罗结又下深仇大恨,再回去跟高丽结盟,与新罗为敌。 这一番令人眼花缭乱,延续了数百年的国仇家恨,岂能凭李渊一颗心愿道诏书就和解得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三章 智者怀仁 朱子奢出使高丽前,皇帝语重心长的叮嘱他:那边的人尊重你这样的大学问家,你出使代表大唐帝国的形象。最重要的使命是给高丽和百济人讲国与国之间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道理,讲中华深厚广博的文化,可绝对不能收人家的财物。这一如果趟出使成功,回来中书舍人的位置就是你的。 没想到饱读诗书的老夫子朱子奢竟然拿皇帝的话当耳旁风,到高丽之后不但收授了礼物,还收了个活的——高丽大美女一枚。三个月后朱子奢完成使命,带着高丽人民的友好感情及高丽美女一同归国,让皇帝陛下大为光火。 此时已经到了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大唐高宗李渊已然驾崩了。李世民接替了李渊的皇位,史称唐太宗。李渊有生之年没有看到半岛三国的和解,把对于三国“俱为藩附,务在和睦”遗愿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世民。 李世民刚登基,龙椅还没坐热乎,三国就又把理不清的乱官司摆在了这位一代雄主的面前。先是新罗来告状,状告高丽c百济经常联兵进攻新罗,攻城略地,连年不断;高丽和百济这对盟友也不和睦,百济还另有一份委屈,跟新罗联名状告高丽封闭道路,致使两国不能朝贡。 一共三个国家,告个状都乱成一锅粥。于是李世民派员外散骑侍郎朱子奢代表大唐帝国,作为朝鲜半岛问题特使,出使高丽去平息战火,调节三方关系。朱子奢是个大儒,口才好,形象也好,仪表堂堂,精通《春秋》,三国对他都很敬重。朱子奢的调节工作很成功的,三国都表示给大唐面子,各自罢兵,并上书向太宗谢罪。完成政治使命后,朱子奢又在高丽开设了几堂公开课,专门讲解《春秋》这部著作,结果大受欢迎。高丽政府送了朱子奢很多贵重的礼物,其中也包括那名高丽女子。 如果朱子奢只收了些金银,回国后放在行李之中也就蒙混过去了。可带了个大活人回来毕竟藏不住,被李世民狠狠责备了一顿,好在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功过相抵,也没有给予他严惩。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派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前往高丽收葬隋朝时战死士兵的骸骨,并毁掉高丽所建立的京观。这件事让高丽举国震惊。 京观,是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中国历代君王名将,都有建立京观的传统。杨广三征高丽,遗尸数十万具,高丽建立京观,也是为了纪念本国多年抗隋的赫赫武功。 大唐派人毁掉京观一事,让荣留王高建武挺如鲠在喉。京观里埋葬的是隋军的尸体,跟大唐有什么关系?要说是因为中国隋唐一家,可大唐杀的隋军比高丽还多呢,这不是明摆着又开始干涉高丽内政了。当然宗主国本来也有权干涉藩属的内政,可是京观建在高丽境内,就算李世民真想要要拆毁京观,也应该下一道诏书让高丽自行拆毁。而长孙师就这么兴师动众的带兵进入高丽领土,毫不客气的破土动工,甚至不知会高建武一声,出入有如无人之境,全把高丽国当成自己家了。 在高建武看来,这位马上得天下的大唐新君,可不像他厚道仁慈的父亲那么好相处,行事作风咄咄逼人,虽然眼下还看不出唐c高之间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兆头,但高建武还是有种不祥的预感。不再像李渊时代那样,对大唐心悦诚服,言听计从,而是开始做起了未雨绸缪的准备。是年,高丽开始修筑长城,从东北以古扶余城为,西南一直修筑到大海,绵延一千多里。 高建武的紧张兮兮其实是多余的,日后发生的唐高战争和他一点关系以没有。大唐方面,李世民安如泰山,还在思考着如何经略半岛各国,太宗心里,其实只是刚刚有了一副浅浅的草图。 这一年,新罗派使者来到长安来进贡,送给李世民两个绝色美女。李世民是何等样人,肯定不会在意这种声色之娱。还开玩笑说:林邑国刚刚进贡了两只会说话的白鹦鹉,它们还说自己思念家乡,何况是人啊。两位女子离家万里,一定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就让新罗使者又把她们带了回去。此时倒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杨广收到了这样异国情调的贡品,又会如何处置? 新罗美女虽然没留下,但藩属心里有宗主,这份孝心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这时候半岛三国与大唐的关系,越来越明显的分出差别,高丽戒备敌视,新罗亲近逢迎,百济左右摇摆。高丽和新罗两国在太宗心里的地位,渐渐有了亲疏之分。 由于明显感觉到大唐帝国的日渐疏远,荣留王心生警惕,急切的想与大唐尽快修复关系。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高丽再一次遣使朝贡。这一次来的高丽使者身份特殊,高丽太子高恒权亲自来大唐觐见李世民。 邻国太子来访,大唐也不能怠慢,皇帝派职方郎中陈大德以迎劳使的身份,从长安风尘仆仆的赶到柳城(辽宁朝阳)迎接。太子高恒权到长安之后,受到了皇帝的亲切接见,也收获了丰厚的赏赐。而迎接太子的陈大德则从柳城出发,直接出使高丽,带着皇帝赋予的秘密使命,开始了他这一次名垂后世的重要旅程。 陈大德的这次出使,表面上是对高丽进贡的答谢,而实际上是去窥探高丽国的虚实,掌握第一手地理山川与风俗人文情报。这时候,李世民已经开始暗暗布局,把高丽当成未来的对手了。 陈大德刚进入高丽境内时,为了不令当地官员怀疑,把随身携带的绫罗绸缎都送给他们做礼物,并四处放出风声:我最喜欢游山玩水,当地若有名胜风景,我都想去看一看。收到礼物的高丽官员们十分高兴,对陈大德放都下了戒心。高丽人本来就对大唐仰慕向往,对于上国使者更是不敢怠慢,导游工作做得无微不至,热情周到。带着他到各个名山大川赏玩了个遍。陈大德从柳城到平壤的路途中,走一路写一路,白天看风景,晚上做记录,完成了详尽描绘高丽典章制度c山川地理c军事部署的《奉使高丽记》,这部书日后成为唐太宗出兵高丽的第一手情报资料。知己知彼则百不殆,在情报战上,李世民已经先得一分。 一日,陈大德经过一座城镇,竟然看到了故国老乡。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老乡自我介绍说:我家本来世代居住在中原的普通老百姓,却被杨广抓壮丁如了伍,只好作为隋军的一份子进行了东征。后来大军兵败,四散逃亡,我就留在了高丽,还娶了一个离家远游的女子为妻,现在与高丽人杂居住在一起。在我们这个镇上,像我这样的大隋残兵,几乎占当地人的一半。陈大德听到他的经历,大为感慨。 几天后,大唐使者来到高丽的消息在镇子上传开,大批滞留在高丽的前隋军官兵都来看望陈大德,大家眼含泪水,向他询问中原的亲属的生死状况。陈大德哪里能够认识这许多人的亲属,却也不好再让他们伤心失望,就哄骗他们说:国内现在很安定,百姓们安居乐业,你们的亲人都平安无恙。老兵们听到后,大为欣慰,流着眼泪互相转告。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怀着无法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故国情节,也为陈大德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军政情报。而离家万里的他们,此生再也回不去祖国了。 随着离平壤越来越近,人烟密集,大唐使者来访的消息也就愈加轰动,等陈大德走到距离平壤50里时,高丽的男女老少早早就迎出来夹道欢迎,争相一睹天朝使者的风采。陈大德满心欢喜,随着人群等到了到了平壤城下,却不由得怔住了。荣留王在城外亲自相迎,不过陈大德看到的并非鲜花女乐,歌舞升平,而是阵列齐整的高丽兵马,盔甲鲜明,严阵以待。 高丽和大唐,虽然表面上虽然还维系着和平友好的宗藩关系,可暗地里一直在进行着较量博弈。你拆京观,我修长城;你派太子朝贡,我遣大臣出访;你刺探情报,我列兵威慑,总是要给你个下马威。两国斗智斗勇,你来我往,谁都不甘落于下风。荣留王摆出这么大的阵势,一是为了显示高丽兵强马壮,传递高丽军容强盛不可轻辱的信息,二是想挫败远方来使的锐气,以便在后面的会谈中取得优势和主动。高丽军人本来以骁勇善战著称,顶盔贯甲,全副武装,的确让人望之胆寒。高建武这一张牌打得很好。而陈大德却临危不惧,态度自信从容,因为他的手中,还有一张绝杀牌。 我们把眼光转到大唐的西北边陲,在今天中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有一个高昌王国。高昌国一直是突厥的附庸,上一代高昌王麴(音渠)干固娶了突厥大名鼎鼎的达头可汗之女。麴干固死后,其子麴伯雅继位,突厥为了继续控制高昌,竟然下令麴伯雅丧事结束就办喜事,按照突厥的收继习俗娶他妈为妻。 麴氏祖居中原,祖上长期在西汉为官,一直是接受东方传统思想的教育。麴伯雅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熏陶多年,却被突厥逼迫做出此等禽兽不如的事情,心中万分愤恨,但也只能忍辱屈从。 西方不亮东方亮。大隋帝国的崛起,让麴伯雅找到了他一直向往的中原文明和强大靠山。当隋炀帝杨广率大军西巡,接受了西域27国的朝拜时,领头的就是高昌国王麴伯雅。此后,麴伯雅又随隋炀帝前往长安c洛阳两都参观,大开眼界,并在长安受到了杨广的盛大款待。杨广赐封麴伯雅为左光禄大夫c车师太守,封弁国公,把皇家亲属之女宇文氏封为华容公主,送给他做妻子。麴伯雅在主宾席与杨广宴饮时,其余西域使者都在阶庭之下陪酒,待遇差别甚大,足以见杨广对他是另眼相待。 大业八年,杨广发百万大军第一次征讨高丽,带了一大堆无关的闲杂人等一同观战,其中级别最高的是两位国王,其一是西突厥的曷(音合)萨那可汗,另一个就是高昌王麴伯雅。麴伯雅在中国逗留数年,对大隋帝国的政治c军事c经济c文化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中华文明深深吸引了麴伯雅,本来他心中就倾向c认同中华文明,这一番洗礼之后,他脱离突厥,归附大隋的心意也就更加坚定。 回国后,麴伯雅为了表示他对大隋的忠诚,公开宣布说:高昌虽然是汉家所设之郡,但过去因地处边陲,边道阻碍,所以在生活习俗上,一直跟从胡俗。披发,短胡须,上衣左侧开襟,这类打扮都是不对的。从外观上看,明显跟汉家文明非出一宗;从行动上,也势必与天朝上国离心离德。现在大隋王朝一统天下,高昌当然也再其中,而这个一统,首先要从高昌人的发式c服饰开始变革,向中原文明看齐。 麴伯雅从中原回来,铁了心的要实施易服变法,但国内元老贵族并没有他这些感同身受,都认为国王是疯了心的竟然想不要祖宗。于是一场宫廷政变在麴伯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爆发,他差点丢了性命,侥幸逃脱,在无依无靠的外面流亡了6年。 麴伯雅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大隋求援,可这一年正是赶上杨广二次东征,加上杨玄感造反,杨广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有心思顾得上这个流亡的小国国王,麴伯雅一腔亲近中华的心彻底凉透。 远邻不如近亲,总算是没白给西突厥当女婿兼儿子,到底还是突厥发兵帮麴伯雅夺回了祖国,麴伯雅再一次登上了王位。从此,麴伯雅对中华帝国不再信任,认为万里之外的长安政权不过是色厉内荏的牛皮大王。 公元630年,由于西突厥内乱不断,而新兴的大唐王朝正是鼎盛之时,势力扩张到西域,众多西域小国纷纷向唐朝称臣。麴文泰也不例外,亲自来到长安觐见皇帝,受到唐太宗的盛情款待。他那位姓宇文的夫人被破格赐姓李,册封为常乐公主。此后数年,高昌和唐朝的关系度过了一段短短的“蜜月期”。 可惜好景不长,8年之后,西突厥再次崛起,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一统西突厥两厢c十姓,在睢(音谁)合水北岸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汗国,号称南庭。西域的一众城邦小国如龟兹c都善c且末c吐火罗c焉耆(音奇)c石国c史国c何国c穆国c康国等等,见风向有变,纷纷投拜了新老大。麴文泰原本就对突厥感情深厚,此时更是毫不犹豫投入了对自己有复国大恩的母国怀抱,对大唐从此一脚踢开。 西突厥境内有很多唐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当把他们成难民,都遣送到了高昌,高昌本来人口甚少,对这等增加人丁的好事,麹文泰自然求之不得。 得知大唐子民被异族当做物品一样驱来送去,太宗李世民下诏,要求高昌将唐人侨民都送回中原。这种诏书曾经命令高建武很好用,但对倚仗突厥为靠山的麹文泰来说就是废纸一张。 看到麹文泰对大唐的诏书置若罔闻。不愿轻启兵端的李世民忍住怒火,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去问罪: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大唐进贡,不行藩臣礼节,所设官职称号,都与大唐品级一样,还建城挖渠,整军备战,高昌难道想造反吗?!麹文泰仗着有强大的突厥撑腰,对大唐使者毫不敬畏,反驳起来振振有词:鹰翔长空,鸡伏草蒿,猫戏厅堂,鼠食洞穴,各得其所,大唐难道不许我自由发展吗? 也真是赶上李世民这一年涵养特别好,第二次碰了钉子的唐太宗还想给麹文泰最后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让他到长安来当面说明情况。麹文泰大大咧咧的称疾不至,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蛮横模样,已是全然大唐放在眼里了。 太子麹智盛比他父亲理智得多,忧心忡忡的劝父亲说:我高昌人口不过数万,兵士不过数千,实力连大唐的一个州也比不上,为何要与大唐公开对抗呢?父王您应该上表请罪才是上策啊!麹文泰自从当年在大隋求援不至之后,对中原王朝的实力大为轻视,安慰儿子说:我到过隋朝,也到过唐朝,隋朝的国力要比唐朝强得多。然而隋朝都没有能力发兵到达西域,大唐更没那两下子。就算唐朝想要出兵,也拿不出太多的人马,因为出兵多了光是后勤保障他们就吃不消。 对于和大唐可能发生的战争,麹文泰的如意算盘打得更好:如果大唐出兵少于三万以下,我国不必害怕;况且大唐离咱们高昌距离七千里,中间大漠戈壁就有二千里,寒风如刀,热风如火,就算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能够通过到达,也是疲惫之师,我以逸待劳,不过二十天,唐军粮草不济,必然不战自溃。 就在麹文泰还在春秋大梦里打算盘的时候,大唐帝国的军事机器已经开动起来了。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二月,李世民命交河行军大总管侯君集领兵讨伐高昌。侯君集麾下包括牛进达c薛万均以及突厥将领阿史那社尔以和契苾何力等一干猛将。除了调动大唐帝国的正规军外,还征发了突厥c铁勒c回纥c薛延陀等各部族骑兵,共15万大军,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西域远征军 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在凌烟阁二十四元勋中位列十七,他早年就跟从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又和尉迟恭一起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了断,是李世民身边甚为亲近的从龙之臣,李世民即帝后,封侯君集为右卫大将军。 西征大军出发后,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引领下昼夜兼程,很快抵达碛口(晋西吕梁山西麓)。大兵压境,麴文泰方才如梦初醒,知道大祸临头,忧惧之下,竟然死了,把岌岌可危的国家扔给了年轻的太子麴智盛。 就在侯君集率大军继续前行时,麹文泰的死讯已经传了回来,探马禀告:高昌国人将聚集一起为国王举行葬礼,正好可以趁机袭击。侯君集颇有名将风范,认为趁敌国葬礼时进行偷袭不是王师所为,而拒绝了这个建议。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八月,侯君集率领大军击鼓而进,一路攻克了数个郡县,直趋高昌城下。新的高昌国王麹智盛刚继位就面临亡国,穷途末路之下只得低三下四的向侯君集认罪道歉,希望唐军能退兵。但侯君集奉皇帝的命令,千里迢迢率大军而来,不是来听道歉的,而是来灭国的。 侯君集回书给麹智盛说:如果真心悔过,只能束手就擒,开门投降。二人的所提条件相差太多,谈判宣告失败。于是侯君集命士兵开始攻城,麴智盛率军拼死抵抗。唐军建造了15米高的巢车,人在车内可俯视城内,对全城动静都了如指掌。巢车里的人指挥着外面的投石车向城中抛打石块,飞石如雨,城内军民防不胜防,死伤惨重。 西突厥有一支军队一直驻扎在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当初与麹智盛约定,如果高昌被攻击,就来援助。可唐军到来,声势浩大,突厥可汗竟然西逃1000多里,留下的驻军全都向唐军投降了。本来寄希望于突厥救援,高昌城才勉力支撑,如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断了,高昌城孤立无援,彻底绝望。麴智盛见大势已去,只得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俘虏麹智盛及其百官,刻石纪功,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留兵镇守,班师回朝。高昌人口少,但面积不小,于是大唐帝国的领土又增加了一大块,疆域南北达一万一千里,东西九千五百里。 唐灭高昌的消息,辗转万里,从西域传到辽东。恰到好处的传到陈大德身边里。他在与荣留王亲切寒暄,从容交谈之时,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把这个消息透露了出来。本来主场作战,气势十足的高建武闻听后大惊失色,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再不敢怠慢陈大德,立刻将他奉为上宾,殷勤招待。就连陈大德回到宾馆之后,还频频派高官去前去问候。 陈大德圆满完成了使命,于当年八月回国。不仅唐高关系为之改善,还带回来高丽的详尽情报,为日后用兵辽东做好了准备。唐太宗龙颜大悦。重赏了他。 高丽对于高昌灭亡的恐惧,让太宗对其更加轻视,太宗说:高丽本来是汉武帝所设四郡,我大唐如果发动数万兵力攻打辽东,高丽必然要倾国相救,再另外派遣水师出东莱海道直驱平壤,水陆合围,攻取高丽并不难。只是关东一带州县凋疲,尚未复原,朕不想再疲劳百姓。 太宗李世民此时虽尚未下决心对高丽用兵,但通过这一番对高丽虚实的试探了解,他心中的战争蓝图,已经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四章 无翅摇空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大唐帝国已经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蒸蒸日上,国富民殷。回顾这十几年的政治c经济c外交成果,唐太宗自信满满的对侍臣说:朕有二喜一惧。今年粮食大丰收,长安一斗小米才三c四个铜钱,这是一喜;北方的突厥c铁勒c回纥等诸部都已臣服大唐,边境安宁无忧,这是二喜。然而国泰民安久了,国君容易生出骄侈之心,而骄侈则很快会给国家带来危机,这是我所恐惧的。李世民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喜惧参半,而实际上则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同时也劝诫自己不要轻易自满,未来的大唐还将取得更辉煌的功业。 唐朝时一斗小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6公斤。6公斤小米的价格仅仅是三四文钱,可谓物价极低。三四文钱是什么概念?今天虽然没有当时百姓平均收入的准确记录,但根据唐朝最低品级公务员的工资,大概可以推测出当时百姓的收入情况。 唐朝官员是九品制,第九品官员年薪是156两银子,一两银子价值1000铜钱。那么一个最低等公务员的年薪可以就买23400公斤的小米。在食物开销占有一个平民家庭支出重要比例的6世纪,贞观年间的百姓无疑是如坠天堂了。 就在李世民信心百倍的激励自己更快更好的建设贞观盛世之时,高丽国王高建武日子却过得一天差似一天。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日益蛮横嚣张,跋扈专权,早已不把他这个国王放在眼里了。 以往高丽国最高的官职被称为大对卢,类似中国的宰相。莫离支是高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称谓,是权臣自设的一种超过大对卢的全新职位,职权近似首相。 渊盖苏文的父亲渊太祚早在平原王时期就是莫离支,荣留王继位后又继任了很长时间。 在高建武一朝,高丽大臣分为南北两派,势同水火。北方派是以渊太祚为代表的武将派,掌握兵权。而南方派是支持荣留王的大臣,在朝中势力更大。渊太祚临死前,想把莫离支的位置传给自己的长子渊盖苏文,遭到了南方派的激烈反对,最后这个莫离支的称号由高丽名将乙支文德继承。 高丽的传奇人物渊盖苏文生性凶猛残暴,但治军治国都颇有手段,四处宣扬自己是从水里涌出来,并非凡人,借此蛊惑百姓,加上北方派将领们的大力支持,终于在乙支文德死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莫离支的头衔。渊盖苏文老谋深算,能屈能伸,刚刚继任时,很不得民心。他就在公开场合向百姓们叩头道歉,请求让他暂代此职,如果有不称职的地方,情愿被罢免。百姓们为他的真诚所感动,便让他留任。渊盖苏文却凶暴如故,但很快已经大权在握,也没人能够摇他的位置了。 荣留王高建武对渊盖苏文的专权深恶痛绝,但大权旁落,无法动其根本,就暗地里与南派大臣们商议,准备秘密除掉他。不料事不机密,风声走漏,高建武的计划很快被渊盖苏文所悉知,便决定先发制人。他在平壤城南陈列丰盛的酒宴,暗藏死士,假称要进行大阅兵,请南派大臣们前来观看。一百多南派大臣自投罗网,被渊盖苏文全部杀死,借机会把反对派清洗一空。接着领兵驰马攻入王宫,亲手杀死高建武,并把他腰斩数段,扔在水沟中。改立高建武弟弟之子高臧为王,史称宝藏王,渊盖苏文自称大莫离支,独掌国事,军政大权一把抓,成了高丽名符其实的摄政王。 渊盖苏文身材魁伟,气概豪迈,随身佩带五把短刀,高丽国中无人敢对他抬头仰视。他每次出行都有大队人马随同,前呼后拥,招摇过市。前导卫兵大声呼和开路,路人避之不及。每次上马下马,就让贵族c武将伏在地下,当人体台阶由他踩踏,一副典型的跋扈权臣模样。 权臣没有好坏之分,但有正邪之别。既有平定天下的本事,也有治理国家的才干的,譬如霍光c曹操c高澄c张居正等人,他们独揽大权倒是天下苍生的福气。而那些只为一己私欲的权臣,控制君王,把弄权柄,搞的朝廷乌烟瘴气,祸害天下民不聊生的如董卓c粱翼之流,却是实实在在的奸邪之徒了。渊盖苏文性情残暴,但治国有方,是个政治强人,似乎恰恰介乎于这两种权臣之间。 高丽这一大变故,很快传到了大唐。大唐的朝臣们怀揣着各式各样的心思,纷纷劝谏皇帝对高丽用兵。 远在安徽的毫州刺史裴行庄消息灵通,政治嗅觉也够敏锐,第一个上奏疏请求讨伐高丽,不过太宗明确拒绝了,理由是:高丽国王每年贡赋不断,被贼臣杀死后,朕虽然非常哀痛,不能忘怀,但高丽新丧国王,乘乱而攻取,即使得胜也不足为贵,而且关东地区民生凋敝,朕实在不忍心思考用兵之事。 太常寺丞邓素出使高丽回国后,也请求太宗在怀远镇增派兵力以震慑高丽。这纯属的一介书生的想法。杨广百万大兵压境,高丽尚不畏惧,报以殊死抵抗,难道派一些兵马到边境,就能吓住渊盖苏文吗?李世民对此事看得很清楚,借用孔子的话说:远方的人不服从,需要用勤修文德来招抚他们,未听说靠一二百个士兵就能威镇远方的。 看到朝臣们群情激奋,都希望皇帝在辽东有所作为,虽然李世民暂时还没打定出兵的主意,但又不得不做个明确的表态,就对群臣说:渊盖苏文杀死高丽国王而独掌国政,确实是不能忍受。以我大唐的军事实力,想要攻取他们并不难,只是不想劳扰百姓,朕想暂且先让契丹c靺鞨骚扰他们。 长孙无忌懂得皇帝的心意,眼下并不急于出兵,也为皇帝找台阶说:渊盖苏文自己也知道罪行严重,害怕大国的讨伐,必然要严加防备,陛下可以稍稍容忍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安全了,必然会更加骄横傲慢,更加无恶不作,之后再去讨伐,也不算晚啊。这个台阶找的巧妙,太宗夸赞说:很好!紧接着,李世民颁布诏令封高藏为上柱国c辽东郡王c高丽王,并派使节携带旌节前往高丽册封。等于从官方承认了渊盖苏文拥立的这位傀儡国王。 渊盖苏文此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大唐既然对他的弑君之罪都视而不见,并默认了他当权摄政的现状,现在,他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去完成他成为半岛霸主的大业了。 此时半岛之上并非风平浪静,百济和新罗两国鏖战正酣,新罗不是对手,被百济攻取了大耶城等四十多座城。新罗的善德女王眼见不是对手,就派外甥金春秋去高丽请求救兵。金春秋的女儿就死在大耶城城破之时,他痛不欲生,恨透了百济,发誓要为女儿报仇。 新罗大将金庾信与金春秋两人一文一武,是善德女王的左膀右臂。金春秋临行时,对金庾信说:你我二人都是国家的股肱之臣,我这次去高丽国虎狼之地,你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吗?金庾信答道:你若有去无回,我必马踏百济高丽两个王庭为你复仇!金春秋大为感动,二人咬破手指,歃血为盟,相约六十天后回来相见。 金春秋到达高丽后,就去拜见刚即位的宝藏王高臧。傀儡国王高臧久闻金春秋的威名,表现的很怂,多加了数倍卫士,才敢召见他。金春秋见到高臧,请求他发高丽之兵攻打百济,为新罗解围。高臧狮子大开口说:新罗的竹岭地区,原是高丽国土,要先把竹岭西北的地区归还给高丽,才肯出兵进行救援。金春秋大为恼怒,断然拒绝,大义凛然的对高臧说:我奉善德女王之命来乞求援军,大王无意拯救善邻于危难之中,却趁火打劫,要求土地,我唯有死而已,没什么说的了!高臧大怒,把金春秋囚禁了起来,并准备杀死他。 金春秋求兵不成,还把自己搭进去了。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高臧的宠臣先道解。先道解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收了金春秋三百匹青布。就带着酒菜来到牢狱与金春秋对饮。他不明说解救金春秋的方法,却谈笑间给金春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东海龙女生病,医生说以兔肝为药可治,但无处可求。乌龟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龙王,毛遂自荐能取回兔肝。龙王自然应允。乌龟来到来到陆上,果然见得一兔。乌龟就哄骗兔子说:大海之中有一岛屿,清泉白石,茂林佳果,四季如春而且没有天敌。你要是去那里居住可舒服极了。兔子信了乌龟的话,伏在其背上向大海游去。途中乌龟乐而忘形,以为稳操胜券,就告诉了兔子,他是作为药材送给龙女治病的事。兔子听说受骗了,急中生智,镇静的对乌龟说:我是神明的后裔,可以取出五脏洗涤。今天早上刚把肝取出洗涤,现在正晾于岩石上,今天我们着急出海,没有带着啊。这样吧,我们应该返回陆取肝回来。我无肝一样能活,你得肝可以邀功,这不是两全其美。乌龟听后信以为真,又背着兔子游回陆地。兔上岸后跃入草丛中叫道:傻瓜!无肝者如何能活?乌龟才知道被兔子算计了,也只好黯然的返回。先道解讲完故事,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金春秋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先道解的意思。人在矮檐下,就得先低个头吧。于是上书给高臧:我在监狱里想想起来了,竹岭之地确实是属于高丽国的,请陛下放我回去禀告女王,再来归还土地。 另一方面,新罗国内,金春秋的亲密战友金庾信见他过了六十天还未回来,知道他一定遭到不测,就招募了国内勇士3000人,对他们说:一千个人不怕死,可以抵挡万人。我国的贤相如今被他国拘禁,诸位勇士敢不敢不畏艰难跟我去救他。这3000人都是有血性的好汉,皆答道:愿意遵从将军的命令,万死不辞。 新罗敢死队要来营救金春秋的事情,很快被高丽间谍报告给了高臧,加上金春秋事先已经请求回去办理交割土地的事情。高臧也就不再囚禁他,不但放了金春秋回去,还给送了他一份厚礼。 金春秋到高丽去求救兵,高丽不但不予以援助,反而与百济和亲结盟,一同进攻新罗。新罗岌岌可危,放眼东亚,能够施以援手的,也就只有大唐帝国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九月,走投无路的新罗再次派使节来到大唐,控诉高丽百济两国联兵,意图灭亡新罗的罪状,请求大唐帝国派兵救援新罗于危难之中。唐太宗是真沉得住气,依然没有出兵的意思,反而召见新罗使者,在朝堂之上给新罗出了三个主意。三个馊的不能再馊的主意! 主意一:大唐不用费太大的劲,派一支小部队率领契丹c靺鞨的部落兵骚扰一下辽东,这样就可以暂时解决高丽对新罗的围攻,估计新罗至少能安全一年; 主意二:免费送给新罗几千件唐军军服和旗帜,给新罗兵扮上,列阵出兵,粉墨登场,高丽和百济一定会瞎了眼会以对面来的是唐军,心中害怕,一定会撤退; 主意三:你们新罗国王是女的,自然总挨欺负,我派一个大唐的宗室男人去管理你们国家,等敌军退去,新罗安全了,你们国王再回来。 新罗使者听完都傻了,心说这大唐皇帝是搞笑呢还是搞笑呢,说的都是些什么玩意。跟高丽王求援兵,高丽王还只是要一些土地。这大唐皇帝不愧天朝上国之主,胃口更大,把我们女王王位都给要走了。可是又不敢表示出半点不满。只好傻愣愣的站在哪里,无言以对。李世民见来使哑口无言,呆如木鸡,还挺看不起他,觉得他没有口才,不堪重任,不是个能求得援兵的称职使者。 一代雄主唐太宗在援助新罗的问题上过于自信了。李世民不是完人,他也有傲慢和无知的时候,无知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才会给新罗使者出此庸策,下策和下下策。无论能力如何超群的统帅,面对战争如果产生自负轻视敌人的想法,就一定会得到一个疼痛的教训,杨广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此时新罗国独自面对南北两大强邻的不断蚕食,情况已经危如累卵。一代雄主大唐皇帝李世民,除了口头上给了新罗三个馊主意之外,难道真的就眼看着这个恭顺有加的藩属遭到灭顶之灾而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十五章 慨然抚剑 对于平息朝鲜半岛的三国纷争,拯救新罗不被灭亡,李世民坚持首先选择使用和平手段,他又派遣司农相里玄奖出使高丽,去做最后一次外交努力。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一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见到了渊盖苏文,对他下达了大唐皇帝的最后通牒:新罗已经归顺我大唐,每年不停朝贡,高丽与百济都必须停止对新罗的战争,假如再行攻打,明年大唐就要发兵攻伐你们国家。 高丽刚刚攻下新罗两座大城,渊盖苏文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对太宗的停战诏书很不以为然,对相里玄奖却说:过去隋兵侵犯高丽时,新罗趁火打劫,夺取了高丽五百里的土地,这些地方自然应该归还我们,这场战争我是打定了!相里玄奖苦口婆心的给渊盖苏文说道理:以往的陈年老账,怎么一直追究!如果非要追根溯源,辽东诸城还曾经是中国的郡县呢,中国尚且不要了,你高丽怎么就必须要得到这些过去的地方?渊盖苏文心如磐石,跟本不会改变主意。见与相里玄奖话不投机,便不理会他,把这位皇帝特使晾在一边,相里玄奖嘴皮磨破,毫无进展,也只得悻悻回国。 相里玄奖返回京城,向太宗详细禀报了出使高丽的情况和渊盖苏文的态度。李世民大怒,一口气给渊盖苏文总结了四大罪状:杀死国王,迫害大臣,虐待百姓,违抗我的诏令,侵略邻国,不能不讨伐他!其实这四条罪状里,前三条李世民根本并不在意,否则也不能继续册封渊盖苏文所立的傀儡皇帝,使其从法统上合法化。但违背旨意,坚持要进攻新罗,意图称霸半岛这一条,是李世民绝对不能够容忍的,亚洲只能有一个霸主,就是大唐帝国,违命者,高昌就是前车之鉴! 皇帝终于痛下决心,准备要兴兵攻打高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使对于强盛的大唐来说也是一件需要审慎思考的大事。朝中文武议论纷纷,各有见解。 在长安城所有的文武百官里,李世民最信任和亲近的有四个人:长孙无忌c房玄龄c李世勣和褚遂良。在他们四个面前,李世民甚至可以放下皇帝的尊严,毫无顾忌的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前太子李承乾被废掉后,太宗想要立晋王为太子,他让所有大臣都退朝,只留下这四名心腹爱臣,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个弟弟,废黜太子这件事,我的心里实在是苦闷忧愁。说完竟然一头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人要被李世民吓死了,一齐请求太宗告知到底有什么想法。太宗才说实话:想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赶紧代表大家表态: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 对于征伐高丽一事,这四名太宗最信任的大臣,意见却分为两派。谏议大夫褚遂良对征辽报以悲观态度,用杨广的教训劝谏李世民说:陛下挥动战旗,则中原战乱平定;目光所到之处,则四方蛮夷归服,威望无与伦比。如今要渡海远征小小的高丽,如果能打胜仗还好说,万一遭遇挫折,损伤威望,再引起百姓起兵反抗,则朝廷的安危难以预测呀! 兵部尚书李世勣是坚决的主战派,说:当年薛延陀进犯,陛下想要发兵讨伐,因为魏徵的谏阻而作罢,使之直到今日仍然是大唐的后患。如果当年采用陛下的策略平灭了薛延陀,北方边境早就安宁了。太宗深以为然说:是这样。这一点实在是魏徵的过失,朕早就后悔了,但没有说出来,是怕因此堵塞了群臣进献良策的通路。 见太宗征伐高丽的心意坚决,褚遂良退而求其次,又想劝太宗至少不要亲征,上奏说:天下如同人的整个身体:长安洛阳是心腹,各州县是四肢,四方少数民族,都是身外之物。就算高丽罪大恶极,命令二三个猛将率领四五万士兵,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攻取他们易如反掌。如今太子刚刚封立,年龄还很幼小。陛下身为一国之主,轻易远行,离开固守的坚城,去到辽东的险境,这是我所深觉忧虑的啊!很多大臣也纷纷附和褚遂良的意思,劝阻太宗亲征。 太宗大不耐烦,对群臣说:天有时令,人有作为。渊盖苏文欺凌国王,暴虐百姓,高丽人民都翘首企盼大唐军队前去救援,现在正是灭亡高丽的好时机,你们议论纷纷,根本看不清这个道理!于是无人再敢于劝谏。李世民亲征高丽的计划,就算是正式确定了。继杨坚和杨广之后,第三位矢志征讨高丽的皇帝——大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拉开了一场新的残酷战争的序幕。 上文说到李世民盲目的自信,出兵之前,他坚信高丽百姓对大唐军队的态度会是:翘首以待。只有等唐军到了高丽,李世民才发现,高丽军民迎接唐军的是另一个成语:同仇敌忾。 大军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皇帝的诏命一道道发出去,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起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最先忙碌起来的是后勤官员们。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七月,太宗命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洪c饶c江三州,造船只四百艘用来载运军粮;任命太常寺卿韦挺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为副使,负责军队的粮草运输一切事宜,河北各州都接受韦挺节制统辖,听从他随时调遣;任命太仆寺少卿萧锐运送河南各州粮草入海。 船只粮草都在紧张的筹备中,两只先遣侦查部队也先后行动起来。太宗先派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州c营州二个都督府的军队以及契丹c奚族士兵先行进兵辽东,以观察形势。 张俭是高祖李渊的外孙,担任营州都督后曾与高丽小股部队进行过交战并取胜,也算是有一定对高作战经验。他率领的这支多民族联合部队向辽东进发时,却正赶上辽水发大水,长时间不能渡河。便一直在对岸逗留,没有真正深入敌境。 张俭的情报迟迟拿不回来,礼部尚书李道宗脱下朝服,披上戎装主动请战,要求带百余骑兵,再去侦查。李道宗是高祖李渊的堂侄,正宗的关陇贵族,皇亲国戚。他虽然身份是礼部尚书,但其实更是一员功勋显赫的猛将。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万里迢迢领兵护送的大将,就是李道宗。 太宗的对李道宗的评价很高,也很客观。他曾对身边大臣说:当今能称得上名将的,只有李世勣c李道宗c薛万彻三个人。世勣和道宗就算不能取得大胜,但也不会有大败。万彻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足见李道宗在皇帝心中地位很高。 太宗同意了李道宗的主动请战,与他商讨返回的日期。李道宗说:臣请用二十天往返,留驻十天观览山川形势,就来回报陛下。李道宗出发后,一直深入到辽东城南山,观察地势险易,留意扎营布阵之处。看好了情势,正将要返回时,被高丽军队发现,一队人马过长城而来挡住了他的归路。李道宗过关斩将,杀开一条血路,全身而退,按期归来回复太宗,拿回了详尽的地理情报。李世民赞叹到:战国时期的猛士孟贲c夏育之勇猛也不过如此啊。赐予他给黄金五十斤,绢帛一千匹。 同样是辽河发大水,李道宗能过去侦查敌情,张俭却逗留不前。两位将军的水平,高下立判。不过张俭也不是一点工作没做,后来回到洛阳汇报情况时,对于辽东的山川地理也说得头头是道。皇帝很高兴,也就没有再追究责怪他,张俭也算是交了差。 闻之大唐帝国开始磨刀霍霍,渊盖苏文大为惊惧,派遣使者来进贡白金,以试探李世民的真实意图。以往来的高丽使者都会受到大唐的盛情款待,走的时候往往能得到很多的赏赐。惟独这一批使者倒霉,这一趟大唐之行买的是单程车票。李世民不但拒绝了他们带来的白金,还训斥他们说:你们都侍奉过前任国王高建武,并且得到了官爵。渊盖苏文有杀君大罪,你们不但不能为他报仇,如今还要来为他游说,想要欺骗我泱泱大国,真是罪大恶极!皇帝越说越气,竟然下令将高丽使者们全部交付大理寺下狱关押。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唐帝国的高丽远征军正式组建完成,分为水陆两路,向正式向高丽进军。 刑部尚书张亮领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c淮c岭c峡四州兵马四万人,又在长安c洛阳召募士兵三千人,乘坐战舰五百艘,从莱州渡海直逼平壤。 这位海军总司令张亮是个出身贫贱的苦孩子,又才能平平,却能够抓住机遇,步步高升,最后跻身于凌烟阁功臣中的一员,人生的几步台阶,都与他一生中的两次告密与一次守密有关。 张亮很早就投奔了瓦岗军,当时瓦岗军中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张亮在其中很不起眼,扔在千军万马里根本找不着。但很快,机遇来了,瓦岗军中有人密谋反叛,张亮抓住这个时机,第一时间向李密告密。李密认为张亮是忠诚之人,便开始慢慢留意他并他委以重用,任命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徐世绩麾下。后来又得到房玄龄的推荐,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天策府,担任车骑将军。张亮逐渐得到李世民的信任赏识,被视为心腹,迈向了人生第一个巅峰。 武德末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开始激烈争夺太子之位,张亮奉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呼应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得知,便告发张亮图谋不轨。高祖命令逮捕张亮,审案官员严刑拷问他,张亮却咬牙死撑,严守机密,最终因为没有证据而被释放。李世民登上帝位后,张亮因为协助夺嫡之功被封为右卫将军c怀州总管c长平郡公,在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十六位。 张亮的另一次告密,是向太宗检举那位攻取高昌的大将军侯君集有谋逆的言行,后来侯君集因罪被杀,张亮再次得到唐太宗的嘉奖,升任刑部尚书,开始参预朝政。 张亮为政治民还是有一定才能的,他担任相州大都督长史的时候,常常派遣手下明察暗访,对民间的事情事无巨细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利用这些情报来抑制豪强,抚恤贫弱,因此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但他的军事才能平平,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只因为他是从龙之臣,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时坚决站在李世民一派,立下大功,所以一直被李世民信任重用。 陆路大军,由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副大总管李道宗统领步骑兵六万人以及兰c河二州番兵一同进军辽东。在这一场征辽大战中,大唐帝国的军中灵魂人物,终于闪亮登场了。 战神李世勣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大书特书一番。他的性格,他的经历,他的为人,他对战争艺术的独有诠释,无不令人击节赞叹。 李世勣原名徐世勣,是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与大唐帝国开国时期的名将卫国公李靖并称两大战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可谓猛将如云。程咬金c尉迟恭c秦叔宝等人甚至比他名气更大,排名也更靠前,为什么只有他二人能被誉为战神呢? 中国历史上名将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武力值极高,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斗将。程咬金c尉迟恭c秦叔宝都在此列,譬如前朝的史万岁,还有不久后闪亮登场的薛仁贵,都是这种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将领。而能被称为军神的,则偏重于统御之才,是能够独当一面,领军作战的统帅,他们擅长指挥c使用那些斗将,可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似白起c韩信c卫青等都是这样的人中龙凤。 徐世勣是个富二代,虽然家财万贯,童仆众多,但他十七岁就参加了瓦岗军,很快成为瓦岗军首领翟让的心腹。 瓦岗军遇到的第一个强敌,是大隋朝名将张须陀。张须陀率两万军兵对瓦岗军进行围剿,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走,被徐世勣予以制止。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c伏兵袭击的战术,将隋军全部歼灭,杀死了张须陀。 后来杨玄感造反不成,兵败身死。李密加入了瓦岗军,徐世勣与与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招募豪杰,扩大影响。后李密自称魏公,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为右武候大将军,与左武侯大将军,大名鼎鼎的“飞将”单雄信并列。 徐世勣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后,瓦岗军的势力达到顶峰,兵力多达20多万,却也是内乱之开始。李密摆下鸿门宴杀死翟让,在场的徐世勣也身受重伤,幸而王伯当及时喝止,徐世勣才得以保全性命。李密为稳定人心,把翟让的旧部,分别归属于徐世勣c单雄信c王伯当三人统领。 李密由于与宇文化及在童山一战打得两败俱伤,最后被王世充击败,只得带着残部归顺唐朝。李密投降后,徐世勣做了一件的事,更展现出他的高贵人品。 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是由徐世勣接管。徐世勣说: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这里的人民土地,本来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公的失败而自己得利,自己邀功,这样求取富贵,我认为是耻辱。于是他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管辖的各州县名称c数量c军民户口,全部报告李密,再由李密自己去献给李渊,这样就都是李密的功劳了。 李渊听说徐世勣投降后没有奏表,只是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后来知道徐世勣的本意,深受感动,说: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c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c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赐姓李氏,从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 李世勣自从投身于唐王麾下,良将遇明主,战神光芒愈加耀眼,十余年人不解甲,马不停蹄,不断的建立战功,最主要的战绩有: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勣随秦王占领了虎牢关,击擒窦建德c降伏王世充。李渊论封李世民为上将,李世勣为下将;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勣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七月,擒获自称鲁王的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世勣和李靖两大战神完美配合,打败辅公祏,将其斩杀。 心怀野心,桀骜不驯的豪强军阀们,一个个被李世勣们剪除平定,辅公祏是中原最后一支反唐武装,从此之后,尘埃落定,大唐江山安固,四海升平。疆域之内10道c358州,1551县全部飘扬起了大唐旗帜。 内战结束后,对大唐帝国最大威胁变成了北方强敌突厥。在大唐立国的前10年,强大的突厥一直是把大唐按在地上摩擦,极其强势。 从武德四年开始,突厥连年大举进犯,杀害唐朝官员,掠夺人口和财富。大唐无力反击,只能任突厥骑兵再大唐国土纵横驰骋,靠卑词厚礼勉强应付。 由于不堪突厥骚扰,唐高祖李渊一度打算放弃长安,另建新都,包括太子建成,重臣裴寂等人也全都赞同。只有李世民极力反对,他说:北方部族侵扰中原由来已久,怎么能因为突厥扰边就迁都避敌,这样做岂不让后人耻笑?如果给我几年时间,一定能俘虏颉利可汗,献捷长安,假如做不到,再迁都也不晚。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对于这位刚刚登基的马上天子。突厥第一时间送来一份大礼,礼物有多大呢?二十万!颉利可汗率大军20万,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好在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被太宗许以金帛财物,才领兵而退。 “便桥之盟”让李世民深以为耻。暗暗加紧整兵备战。他亲自垂范练兵,积蓄实力,整整卧薪尝胆了三年。 随着大唐国力逐渐强盛。终于在三年后派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领六路大军,对突厥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反击战。李勣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与李靖再一次完美配合,一举击败突厥。大唐与突厥30余血战的序幕从此展开,期间发生了无数令人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在下一部书里将会详细纪叙,敬请期待。 李勣的战绩灿若繁星,在这里不再一一冗叙,贞观十八年之前,李勣已经用无数胜利证明了他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战神。遥远的辽东,是李勣从未涉足过的疆域。一个更加凶猛善战的新对手正在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等待着这位战争大师去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施展平生才华抱负,为大唐建立不世的功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