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荒谬》 一个故事的思考 ,最快更新神圣的荒谬最新章节! 前几天一个同事给我们讲了个事,故事大概我说一下。 说有这么一家人,父亲早亡,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儿子,老大老三在身边,老二出去打拼闯荡,这事前话。 若干年后老二打拼的上亿身价,却故意穿成衣衫褴褛回乡,回乡后得知老母病重住在敬老院。十二分生气,便去找大哥,大哥自有道理,说老三为了娶妻逼迫母亲卖掉祖屋,母亲气愤不过急火攻心摔了一跤后记不得人事,老三却不管不顾,后母亲一直住在老大家中,由老大媳妇照料,老大家日子本就贫苦,又需照料老人终日离不了身旁,没奈何只得将老母送到敬老院。老大责问老二这些年头在外电话书信不曾有过,今日回来却怪自己,老二也不解释。老二得知事情原委遍去老三家中,老三媳妇厉害,看老二衣衫褴褛便不给好颜色看,没几句话讲便走了。 不几日有个同学聚会,老二仍旧打扮去参加,老同学们见他衣着破旧,都避着他,只一个小时侯的玩伴与他闲聊攀谈,他却向这个玩伴说要借5000块,玩伴也比较尴尬,说家里日子也不好,身上只有2000,且拿着救急,若是不够他再去帮忙筹借,老三应了。会罢时一个旧时一起相好的朋友来与他说话,从包里拿出500块给他说购置点衣物油米,今时不同往日,咱们现在不能一起耍了。这老三接过钱摔在这就是相好的朋友脸上说,谁稀罕你的臭钱,转身便走。 不几日小镇都传开一个说法,说有个亿万富翁准备在这建厂投资,还说这人是个本地人专门回来建设家乡。后电视台报道播出人们方才知道这人便是衣衫褴褛的老二,自此来客不绝,那些旧时朋友,沾亲带故的人都来见他想寻些好处,但老二一律不见。 后这老二要离开此地,将公司交给那个借与自己5000块的朋友代为管理,差人给大哥送去30万元,后大哥又让那人拿20万还回去说10万足够生活。老三和那个给他500块的朋友终日到处寻他,始终没见得人,又从美国请名医来医治母亲病症,其余琐事不提。 这同事讲着故事是他看了一个微电影的内容,他讲罢此事,便发表自己看法:“现在人们眼中只有钱,你若是富贵,朋友便天下,若是贫贱,孤鬼都不曾到你家门,这些人们眼中只有钱财“。其余几个同事亦附和此言。 我是颇有些愚见,且不谈此片子的拍摄水平和编剧的塑造能力(比如老二为何多年从不联系家人,如何腰缠万贯)。且说这片子想要反应的主题却如我那同事所说,是“对人民金钱至上这种态度的讽刺“。单说说老二这个人,他是整部剧的主人公,反应作品主旨也是从他假装穷人处开始,我认为他是个变态,心理变态。他成了亿万富翁仍然改变不了他心理的贫瘠,衣着褴褛示人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欣赏最后亮出财富时人们惊讶的面孔。整部剧中最最看中金钱的正是这个人,而编剧却让这么一个人来反映人们见钱眼看的现象,足见这位编剧的无能与无知。这其实就是一个屌丝的意淫剧本,他们没有钱财,被人看低,心里总想像着有朝一日家财万贯,用钱狠狠的拍在哪些曾看不起自己的人的脸色说“钱老子有的是,你个狗眼看人低的东西“。需要反省的是这并不是视钱财如粪土的举动,而是视钱财如生命的行为。 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东西,便愈是要变现出不在乎。 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的缺乏,更是精神上的空虚。 同事们都觉得老二的行为有莫名快感,唯独我有这般的不同看法,我却不予他们说,因为我们是不同类的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信仰的背离 ,最快更新神圣的荒谬最新章节! 摘: 我属于这样一类人,总是处在所属群体的边缘,不仅看到了自己所属的群体,而且还看到了群体周围的那片广阔的空间。——佩索阿《不安之书》 记: 经常听人们讲“格局”两个字,我觉得这段话应该是对“格局”这两个字非常好的诠释了。我们不能脱离我们所属的群体,但我们也不能仅着眼于我们所属的群体。 人类是群居的物种,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脱离群体。我们脱离了野蛮的生活状态,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东西都是群体的力量所产生的。我们需要吃肉,我们离不开牧民;我们需要蔬菜,我们离不开农民;我们需要衣服,我们离不开商人;我们的生活最基础的方式就是群体,从生命本源来说我们不能脱离群体。 从思想层面来看,我们亦不能脱离群体。思想的来源在于传承和发展,这也同样适用于科学技术层面。从来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更没有生而全知的人,不论是歌德、尼采还是牛顿和爱因斯坦,都秉承着传承与发展的规则。思想和科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群体是思想和科技的客观载体,脱离了群体的思想和科技就是不存在的,毕竟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既然不能脱离群体,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在群体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每个群体都有其群体特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集体性”,大到一个物种,小到一个家庭,都会形成一套适应于大部分成员的“集体性”,生活在群体中,难免会受到这种“集体性”的影响,久之就会取代“个性”,把一个人改造成一个“社会人”。所有人都在不曾察觉的情况下受到了这种改变,有好有坏的被改变了。这取决于所处的群体特性。 为了避免被无意识的改变,一个清晰的头脑是必须的。再一场风暴中,中心位置是风力最强的地方,同样群体中心也是“集体性”最强的地方。我们身处中心时,必须把脑子放在风暴的边缘地区,这样才做到“清醒”。经常看到有人总结“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例如合理利用时间、热爱学习等等,但我想尽量避免身处风暴中心应该非常重要的一点。成功如巴菲特也说:“别人退时候,我前进;别人前进时候,我撤退。”身处中心必然很难做到这一点,把脑子放在风暴边缘,身体也尽量避免处在风暴中心。 在边缘地方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所属群体以外的广阔空间。这也是“格局”两字的核心,看身边很容易,看身外却不容易。 我们的群体就像是一幢房子,我们生活在里头;当你站在窗边的时候你会看到窗外绵延的麦浪;当你从房子里走出去,身处麦浪当中,你眼里有房子和麦浪;当你走到麦浪尽头,你会看到远处的高山;当你爬上了高山,你会看到无边的大海;当你飘过大海,你会看到无尽的星空。 这里永远没有尽头,能看到多少,取决于你能不能把目光移向远方。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那些走向远方的人,他们带回来真理、带回来科学、带回来思想,指引着整个人类群体前进的方向。 那些独自走向未知的人,我敬佩他们的智慧与勇气。 最后附上苏轼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