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正文 1、玉带林中挂 漫话红楼 向四夕著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具有一种让人一沾上就欲罢不能的魔力,这是其他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的。两三百年来,多少中国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它是多少人床头必备百读不厌的爱书。红学经久不衰,很多人甚至终其一生研究它,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包罗世态万象的百科全书。人生不如意十有,而今年近五十知天命的我此生最恨红楼梦未完,就像张爱玲那样,嗜红成癖。 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红楼。看了一些红学研究者或爱好者的红学作品,特别是一些续本,其中也有诸多共鸣之处,但也有太多不敢苟同的立场观点和意趣取向,这让我如梗在喉,亦想一吐为快。张爱玲著有一本《红楼梦魇》,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梦魇是痴迷的最高级,我不敢和她争锋,那就信笔写一本《红楼梦萦》过过瘾吧。 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反反复复绕来绕去地纠缠在红楼的版本上,可见她对红楼研究之深。不仅如此,我在她几乎所有的作品里都能看到红楼的痕迹,可见红楼对她影响之大。张爱玲如此,林语堂的《京华烟云》c巴金的《家》等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红楼再版。红楼对后世许多中国作家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够超越红楼这座巅峰。 多年来,我对红楼亦魂牵梦萦,这几乎是我唯一的嗜好。夜里梦里,总是想着穿越,去和地下的作者曹公神交,想要把他的断梦续上。在续梦之前,我想写一些红楼随想,以便更全面地表达我对红楼的解读,展示我眼中的红楼。虽然红楼的魅力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还是忍不住跃跃欲试。 1c玉带林中挂 关于红楼,我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那就是不喜欢林黛玉,就没读懂红楼梦。这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很偏激,也很幼稚可笑,但我绝不动摇。 我最早读的红楼是高额续版,那是在初中的时候。2007年5月13日,八七版红楼林黛玉饰演者陈晓旭去世之后,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了八七版的光盘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陈晓旭之死,几乎和黛玉之死的季节差不多,冥冥之中实在太巧了! 坦白地说,红楼之所以吸引我,首先是因为书中塑造了林黛玉这个形象,其次是贾宝玉,再次是宝黛的爱情,最后才是象征封建贵族衰败封建制度腐朽的金陵十二钗以及众多红楼女儿的鲜活形象和悲剧命运。我觉得无论是黛玉还是宝玉,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是全新的形象,对他们的塑造,老曹也是拼了,倾尽了一生所有的心力和血泪。诚然,几乎所有的文学经典,都是因为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或复杂微妙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真实又传神。但这些塑造成功的文学形象基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代表性和普遍性,都不及宝玉和黛玉那么出神入化,那么独具一格,让人拍案叫绝。 红楼让我着魔,是因为我觉得我太懂宝黛,也太懂宝黛之间的爱情了。林黛玉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和她的性情很相像,她的所有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我都特别懂,那种懂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宝玉那种博爱又专情的个性,更是独步古今文学长廊。宝黛的魅力在于,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食着人间烟火,却冥顽不化地不改初心,丝毫不向现实妥协,特别是寄人篱下的柔弱孤女林黛玉。一句“我是为了我的心”,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还泪一生的不归路,并丝毫不在意世人给她贴上“尖酸刻薄c目无下尘c多病多愁c不宜室宜家”等标签,这是她所处的贾府及大观园多数人对她的人设,也是后世不少红楼读者对她的偏见,然而这都是对她多么深刻多么荒谬的误解和误读! 一部红楼,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老曹抛洒了满腔血泪,极力讴歌众多青春烂漫的女儿,对其中的女一号林黛玉也是男一号贾宝玉一生的至爱,老曹本人对这个角色也是情有独钟,她怎么可能就真正是那个被世人脸谱化的“尖酸刻薄c不近情理”的病西施呢?窃以为,不喜欢林黛玉甚至厌恶林黛玉的人,根本就没读懂红楼梦。就像《乱世佳人》里的女一号斯嘉丽,你如果把她脸谱化成一个不择手段c唯利是图c爱慕虚荣c始乱终弃的女人,那也就大错特错了,你没有看到这一切表象背后她可敬可嘉的勇气和担当,以及她自始至终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不懈追求。她和林黛玉一样努力抗争,想要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而不是活成别人想要的自己。只是林黛玉比斯嘉丽更聪明一些(或者说更幸运一些),独具慧眼,一直就认准了宝玉是自己的知己,而斯嘉丽却在情窦初开起就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直到最后才明白艾希礼不过是一个精神幻影而已,多年以来,她一直没有看清他高贵优雅背后的致命懦弱,而自始至终真正懂她爱她宠她包容她呵护她的人却是素质全面的“痞子”白瑞德,一个表面玩世不恭内心却柔情似水的硬汉子c纯爷们。 环肥燕瘦,各有所爱。诚然,你可以更喜欢“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和恬淡包容的梅兰妮,但是你也绝对不能不喜欢尤其不能厌恶敢于轰轰烈烈地追求真爱的女一号林黛玉和斯嘉丽。否则,你就是亵渎了经典! 林黛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简单地说,林黛玉就是一个精神上有高度洁癖的奇女子。她至情至性,表面尖酸刻薄,实则率真而包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对她的痴情,构成了她全部的精神支柱,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水深火热的困扰,让她在荣国府和大观园里无比招人嫉恨,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苦日子。 有人说,史湘云也和黛玉一样父母双亡,她的叔叔婶子待她也不怎样,但她却“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因此聪慧c率性c洒脱c快乐的湘云深得人心,圈粉无数,甚至后世好多大师学者也公开宣布是她的死粉。相形之下,似乎去做那个“多病多愁c小气爱哭c尖酸刻薄”的黛粉不如做湘粉来得喜庆吉利c体面大方。诚然,湘云是可爱的,然而黛玉却是我见犹怜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环境和经历造就的,倘若史湘云也长住贾府,深得贾母宠爱和宝玉青睐,她同样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可能混得如鱼得水,皆大欢喜。首先要强的袭人就会嫉妒吃醋容不下她。袭人并不满足于只得到了宝玉的身体,她也要宝玉的心。因此脂砚斋说她是被要强所误。她之所以处处褒奖宝钗和湘云来打压黛玉,仅仅因为她拿准了宝玉的心不在钗c湘身上。嫉妒会让人浑然不觉地走向邪魔,她以未雨绸缪顾全大局冠冕堂皇的名义向王夫人告密,这是抄检大观园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傻大姐拾到的秀春囊只不过是个由头),最终池鱼遭殃,给大观园很多青春烂漫的女儿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杀鸡给猴看,王夫人首先指桑骂槐,晴雯做了冤大头而屈死,黛玉必然感到诚惶诚恐。而袭人所谓的担忧其实是对宝黛爱情最无耻的亵渎。宝黛的爱情是超越之欢的,宝黛是真正有教养的贵族公子小姐,他们在大观园里,只求在传统礼制下心照不宣地保持精神共鸣的知己之情,断不可能越礼做出袭人所谓的“丑事”,他们的爱情用纯洁不能足以表达,堪称圣洁,这正是红楼高于传统的才子佳人爱情文学的伟大之处。对此,袭人也心知肚明,但是她实在太要强了,于是故意偷换概念,做出杞人忧天状去迎合和她一样机心的王夫人,两人一拍即合。然而要强的袭人处心积虑,最终也没得到宝玉。 林黛玉在贾府抑或大观园里的生存环境的恶劣程度是超乎想象的。爱屋及乌,恨亦如此。那些惧惮贾母的人也嫉恨黛玉,那些嫉妒宝玉或喜欢宝玉的人也嫉恨黛玉,那些嫉妒黛玉本人的人也嫉恨黛玉。整个荣国府只有屈指可数的贾母c贾政c凤姐c贾琏c鸳鸯c平儿c紫鹃等人从内心来说不排斥她。而即便是这些人,也在无心之间,拿黛玉作挡箭牌,使她无端遭受嫉恨和中伤。且不说大家熟知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薛宝钗扑蝶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谈与贾芸私传手帕的事,宝钗立即就来了个金蝉脱壳,成功的将这种不光彩的是非嫌隙风险转嫁给了无辜的黛玉;再比如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鸳鸯的嫂子被鸳鸯c袭人c平儿一番抢白之后,来向邢夫人汇报时,言辞闪烁,凤姐怕邢夫人怪罪,假装斥责平儿,这时丫头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凤姐听了方罢,故意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丫头丰儿能够和凤姐如此默契地唱双簧,拿黛玉做挡箭牌,可见类似的事情在荣国府是屡屡发生;就连深爱黛玉的宝玉有时也无心做出这样的事来,比如在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藕官在山石上烧纸祭奠死了的菂官被一婆子捉拿现场,婆子得理不饶人,宝玉为了维护藕官,忙道:“他并没烧纸钱,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那些烂字纸的,你没看真,反错怪了他。”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仅从这三个例子,足以看出黛玉在荣国府长期被大家作为挡箭牌而受到无辜的中伤,被上上下下的人嫉恨,她人缘不好并不是因为她自己尖酸刻薄,她多愁善感也不是因为天生的,而是荣国府这个恶劣的环境造就的。试想在进贾府之前,黛玉可是五代列侯林家的独苗,是前科探花c圣上钦点的朝廷高官淮扬巡盐御史林如海及其夫人贾敏的掌上明珠,是充男儿养正经八百延聘西宾接受正统教育的女子,可以想象她曾经得到的爱是多么的富足,安全感和自信心是多么爆表!黛玉在进京初进贾府之前,与父亲林如海的告别之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无比催泪——“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如海之话还没说完,批书人已经按捺不住,批道:“可怜!一句一滴血句一滴血之文。”由此可见,如海是多么珍爱黛玉这个病弱的女儿!这在封封建社会,如海对黛玉的这份深沉的父爱是多么弥足珍贵!整部红楼里,对父爱温情的描写只有甄士隐和林如海了。同时也可看出如海和贾敏夫妻曾经是多么琴瑟和谐,伉俪情深!如海的人品与整部书中的其他男子相比,那不知要甩多少条街!黛玉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耳染目濡,怎么可能不深深地影响她的三观?因此以后她视天下男子都为“臭男人”,她对宝玉的爱情忠贞不渝,视之如命。然而,在父母相继而亡被荣国府收养之后,寄人篱下的苦楚与之前的幸福是何等的落差!黛玉曾经的幸福是湘云从未经历过的,湘云还在襁褓之间就父母双亡了,她没有得到过也就没有失去过,她又怎么可能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c患得患失呢?即便是豁达的史湘云,不是也一再表露出对黛玉取代曾经的她承欢贾母膝下并与宝玉耳鬓厮磨而吃醋吗? 艺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黛玉这个艺术形象肯定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大概的原形,可能是作者本人c兄弟c父亲c叔叔或亲近熟悉的某个男子的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最终这场爱情被无情的现实夭折了。宝黛的爱情故事必然有一定的生活原形基础,但更多的是作者创造的。以此类推,书中很多人都确有原形,但他们丰满的形象更多来自于作家的创造。也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原形,只是为了整部宏著创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或者与当时的文字狱有关,作者不能太写实,只能把自己熟悉的人事拼凑加工,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大量创造,并采用隐晦微妙的方式表达。然而,作为读者,我们不应该过分的去探究作者如何创作出这本奇书的,更应该去品鉴文本本身的文学趣味和艺术魅力。 黛玉作为女一号,作者赋予了她仙界的身世渊源,但无论是在仙界还是后来下凡还泪,她都身世飘零。在追溯她身世的第一个轮回里,她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幸得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终于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之后追随神瑛侍者下凡,开启了还泪的人生,最后泪尽而亡回到太虚幻境后应该修成了正果。作者赋予了黛玉体多病多愁c唯美脱俗c凄楚哀婉的气质,使之蒙上神秘主义的色彩,这种写作手法可能和雍乾时代严酷的文字狱有关,其实只是一种隐晦的障眼法。障眼法的运用不仅体现在黛玉身上,也贯穿整部红楼,最集中地体现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章节里,其中预示了书中所有主要人物特别是大观园众女儿的命运。有人批判说这是一种因果循环的宿命论,是老曹的历史局限性,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只是迫于文字狱的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手法。红楼和《金瓶梅》一样,整部书也是平铺直叙地白描日常起居饮食,迎来送往,极尽琐碎细腻,没有其他文学作品的步步悬疑和大起大落的迭起c柳暗花明,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如同高手过招,不留痕迹,细读妙不可言。只不过,《金瓶梅》假借宋徽宗时代,所有的情节都完全用写实法,时人如何买官卖官c行贿受贿c勾搭成奸,三教九流的市井生活如何迎来送往的世故人情等都写得明明白白,丝毫不忌讳,而对于男一号西门庆的性生活更是写得裸,从而惊世骇俗。红楼梦虽然也是现实主义作品,但其写作手法却极尽隐晦,这使得整部书都显得扑朔迷离,引发了后世方兴未艾的红学现象。 “假是真来真是假”。说黛玉尖酸刻薄的人只是看到了表象,作者实则是在声东击西,揭露表面一团和气的贾府内尔虞我诈的争斗。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是大家所熟知的。当周瑞家的将宫花送到时,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和周瑞家的抬杠,一般人只看到黛玉尖酸刻薄,却没看出周瑞家的狗仗人势,不动声色的挑衅。当时十岁左右的黛玉还只是一个率真的小姑娘,因为贾母百般宠爱,远胜迎c探c惜三春,因此她随口就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呢?”不料周瑞家的却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周瑞家的话看似有一说一,稀松平常,其实分量并不轻,实则是作为王夫人帮派的代言人对黛玉乃至贾母的一种暗中挑衅。黛玉其实一点也不在乎花,也不真在乎周瑞家送花的顺序,但她在意周瑞家的狗仗人势的心态。事已至此,被黛玉这么一问,周瑞家的完全可以真诚地笑着委婉地解释一下:“我看这些宫花朵朵都一样好,因为顺道一路送,所以最后才送到了姑娘这里,想必姑娘也不会在意我的疏忽。”而当黛玉听了她暗含挑衅之语,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此时此刻,周瑞家的作为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体制下的奴才,听了仍然一声儿不言语,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是裸的叫板。诚然,这一情节中,黛玉表现得很敏感,而周瑞家的没摆正封建礼教尊卑有序的位置才是关键。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冰清玉洁,至情至性,却被很多人误解为尖酸刻薄,这是对红楼多么深刻的误读。纵观前八十回,黛玉除了戏谑过刘姥姥为“母蝗虫”之外,她没有伤害和轻侮过任何人。她为人率真,懂世故却不用世故。她六岁时进贾府就知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但是当他遇到命里的“天魔星”宝玉之后,她就无暇再顾忌别人怎么看她,她只在乎宝玉怎么看她,宝玉在心里把她摆在怎样的位置。只要宝玉安好,只要宝玉把她作为第一知己,便是晴天。其实,黛玉不仅不是尖酸刻薄的,却几乎是红楼女子里最率真豁达的人。 宝钗生日酒席上,当直率的湘云脱口说戏子长得像黛玉时,她不恼湘云,只恼向湘云使眼色的宝玉,并很快主动与湘云和好,拉着湘云和宝钗去点拨自以为了悟了禅机的宝玉。 当李嬷嬷在宝玉房间里闹嚷起来时,黛玉尚未知情,就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尽管袭人处处防范黛玉,但黛玉对于袭人的贤良还是客观评价。可惜袭人太过要强好胜的性子蒙蔽了她的眼睛,她不懂得黛玉的率真与豁达。 当黛玉因担心宝玉去见贾政被责罚而到怡红院去看望时,却吃了闭门羹,她不恼不给他开门的晴雯,也不恼和宝玉谈笑风生的宝钗,只恼宝玉,疑心他没把自己当成第一知己,于是当夜无眠,第二天荷锄葬花,对景生情,泣血哭出了一首凄楚哀婉的《葬花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游玩大观园,经过栊翠庵,到妙玉那里喝茶时,妙玉说黛玉竟是一个大俗人,黛玉也丝毫不恼。以黛玉的绝顶聪明,她不可能不会察觉到妙玉对宝玉的好感和暗恋情愫,然而黛玉也并不以为然。所以黛玉不仅不小器,却是红楼里真正最大度的女子 八面玲珑并且有王夫人力挺的薛宝钗一直是横在她和宝玉之间的一个地雷,是黛玉多年的心病,但是当薛宝钗私下劝导她不要看杂书,并关切她的病情时,她立即冰释前嫌,发自肺腑地称赞宝钗,从此对宝钗再无一点防范,死心塌地地把宝钗当成亲姐姐,还主动认薛姨妈为干妈。后来薛宝琴来到贾府深受贾母宠爱时,她也丝毫不在意,并把宝琴也当成自己的妹妹。 宝玉和众姊妹丫头都亲近,甚至养成了红癖,爱舔吃丫头嘴上的胭脂,黛玉对此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只是提醒他要注意一点,不要让爱挑事的赵姨娘之流以及色厉内荏的贾政知道了。 宝玉和袭人c碧痕等有肌肤相亲等怡红秘事,被李嬷嬷闹得大观园里无人不晓,黛玉也丝毫不在意。当袭人被王夫人私下给予姨娘待遇时,黛玉还和湘云一起去祝贺她。袭人明里暗里防范黛玉,说了很多称赞宝钗贬低黛玉的话,黛玉也从未放在心上,仍然很客观地认可袭人的贤惠周到,说宝玉房里缺不了袭人。甚至还戏称袭人为嫂子。她的戏谑是真诚的,没有一点醋意。可惜要强的袭人不懂。 香菱学作诗,宝钗不耐烦教她,但黛玉却对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当怡红院的丫头佳惠给潇湘馆送茶叶去时,正逢贾母那里给黛玉送钱来,黛玉随手就抓了两把佳惠,也不知是多少;薛宝钗派婆子雨夜给她送燕窝时,黛玉也很体恤地给她打发小钱。 整部红楼里,只有黛玉和紫鹃的主仆关系最真挚感人。 黛玉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并非不宜室宜家。私下里她也算计着荣国府入不敷出的现状,并对宝玉表示了自己对此的忧虑:“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可养尊处优活在当下的富贵闲人宝玉却傻乎乎地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见宝玉不开窍,也并不深究,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此时的她对宝钗一片赤诚。黛玉从不对宝玉絮叨说教,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c陪伴和启发宝玉成长和成熟,不像宝钗湘云等那么急迫。一个男子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温婉到骨子里的女子与他相伴,细水长流,白头到老,难道不是人生幸事吗?试想,假若宝黛顺利成婚,贾家也衰败了,黛玉必定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绝不会抱怨宝玉没有出息,只可能会和他患难与共:男耕女织也罢,鼓励宝玉卖字为生也罢,两人乞讨为生也罢,他们一定会同生共死,但黛玉绝不会把宝玉逼得出家为僧。谁说黛玉不宜室宜家?再回头看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宝黛在薛姨妈那里吃酒后准备回去时,丫头给宝玉戴斗笠迟迟戴不好,而黛玉上前轻易就给宝玉戴得妥妥的,这一细节总是萦绕在我眼前,觉得宝黛自小就是多么心有灵犀c多么绝配的一对!黛玉若做了宝玉的妻子,在生活上对宝玉的照顾体贴,其贤良周到绝不亚于袭人,在精神支持上就更不用说了。 当王夫人杀鸡给猴看,派凤姐抄检大观园,晴雯做了冤大头屈死之后,黛玉的心情又何尝不是战战兢兢。但是当听到宝玉凭吊晴雯的祭文时,黛玉还主动和他一起赏鉴削改。这该是多么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才能做出如此之举啊!这对当时处于极度颓废伤感的宝玉来说,该是多么的温暖和慰藉!试问,宝玉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女子相伴一生,何其幸也! 黛玉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豁达率真,至情至性,贯穿着整部红楼,不一枚举。她懂宝玉,包容宝玉,支持宝玉,是宝玉妻子的不二人选。可惜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那些简单粗暴地将黛玉脸谱化成一个尖酸刻薄c小器爱哭c不宜家宜居的病西施的人,该是对红楼多么深刻的误读! 一首《葬花吟》更是一吟成谶,预示了至情至性的黛玉宁可玉碎,不求瓦全,最终一定是在贾府的衰败中看不到她和宝玉走在一起的一丝希望,相反可能会被逼迫嫁给非她所爱的“臭男人”,她应该是主动选择结束生命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聪明敏感的黛玉寄居贾府多年,她对自己不能做主的最终结局总是忧心忡忡,私下里也想过无数种可能,她终究无法乐观。《葬花吟》里彰显了黛玉宁死不屈的气节,预示了她是在一种被逼无奈,并且宝玉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在残春的一个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月夜自缢于大观园花冢之边的花树上。所谓“玉带林中挂”c“冷月葬花魂”。对于作家刘心武说她是沉湖而死,我实在不敢苟同。黛玉必须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连落花她都不忍心弃于水中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何况与她自己?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2、金簪雪里埋 2c金簪雪里埋 年轻的时候,因为太喜欢林黛玉了,所以根本就没办法喜欢薛宝钗。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和对红楼的不断品读,我渐渐地发现,憎恶薛宝钗,同样是没读懂红楼梦。 红楼的伟大在于冲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以男权为中心的桎梏,第一次旗帜鲜明地讴歌女性,讴歌一群青春烂漫的女子。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全书的纲领。金陵十二钗正册c副册c又副册中,每个人的顺序绝不是随意的。特别是正册里的十二钗,她们的顺序代表着她们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和赏识程度,并借她们的命运揭示封建贵族家庭败落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金陵十二钗中,薛宝钗是唯一与林黛玉几乎并肩的一个拔尖人物,是作者极力讴歌和缅怀的对象。既生黛,何生钗?既然宝玉的至爱是黛玉,那为何又将宝钗拔到与黛玉并肩的高度?最恨红楼梦未完!仔细研读前八十回,其实也不难推测作者为什么会将钗黛并肩,并将对宝黛钗三人的命运预示缠绕在一起。后世有一些红楼续书和红学研究者认为宝玉最后和湘云在一起,这点我也不敢苟同。湘云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在黛玉c宝钗c元春c探春之后,位列第五,对湘云的判词也只预示了她最终的结局是年轻守寡,而前八十回里一再暗示宝玉最终会悬崖撒手,出家为僧,所以我认为湘云最终不会和宝玉走在一起。但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一个类似湘云的女子最后在曹家衰败后和作者相濡以沫。比如神秘到性别都无法确认的脂砚斋。 红楼让人百读不厌,极尽琐碎细腻而耐人寻味。对于薛宝钗,历来是赞声一遍,多数人都认为她知书达理,才貌双全,豁达沉稳,宜室宜家。其实在书中的前四十多回里,宝钗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豁达优雅,那么善解人意。她的品格也有一个随着年岁的成长不断升华完美的过程。和黛玉一样,宝钗也经历过一段很幸福的童年,那时她的祖父c父亲c叔叔等都还在。后来家中这些能够支撑局面的男人相继去世后,薛家逐渐衰败。宝钗无忧无虑的童年戛然而止。而哥哥薛蟠呆霸王一个,堂弟薛蝌堂妹宝琴尚小,振兴家族的希望落在宝钗身上,于是在她大约十二三岁时就被送到京城等待朝廷选秀,因此住进了荣国府而没有住进舅舅王子腾家,想必是想借助宫中元春的一臂之力,但书中并没有交代宝钗如何落选的。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是因为薛蟠德行太差,薛家名声不好导致的,这点我也不太认同。我觉得也许和宝钗过于守拙内敛和不爱修饰打扮有关,宝钗身上缺乏一种青春少女应有的朝气和烂漫。书中一再说她穿着朴素,薛姨妈也说她不喜欢花儿朵儿,贾母一走进雪洞一般的蘅芜苑就连连摇头说“使不得,忌讳”试想朝廷选秀,参赛的美女如云,个个都使劲浑身解数争奇斗艳,而宝钗在她们中必然会显得过于沉闷和冷淡,缺少一种青春少女的风采和风情。曲高和寡,有几个俗人能够品出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内秀呢。 落选对宝钗的打击应该是很大的,但书中根本就没有正面提这事。我认为宝钗落选应该发生在周瑞家送宫花那一回里。大约是落选之后深受打击吧,宝钗发病了,并以此借口在家养病。也就在这个时候,王夫人前去安慰薛姨妈母女。老两姊妹聊着聊着就开始谋划起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来。薛家此次进京选秀志在必得,不想意外落选了,孤儿寡母的,金陵老家也很难再回去了。王夫人为了将宝黛结合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中,于是提出将宝钗许给宝玉。薛家母女也觉得眼下只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就同意了王夫人的提议。于是他们活生生的编造出了金玉姻缘之说。因此有了紧接着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在这一回中,薛姨妈对宝玉的亲热劲显然很过火,宝钗对宝玉的态度也很暧昧,半推半就,莺儿干脆扮演起了红娘,直接说出了宝玉的通灵玉和宝钗的金锁是一对,宝钗假装嗔怪她。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宝钗开始暗中留心起宝玉来,并处处与黛玉暗中较劲,密切关注着宝黛之间的一切,用尽了一个少女所有的机心:当元春省亲让宝玉作诗时,宝钗比黛玉还替宝玉着急,她替宝玉斟酌“绿玉”和“绿蜡”时那种言行举止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循循善诱,而黛玉当枪手帮宝玉作诗,则显得很天真俏皮;当宝玉到黛玉的房间给黛玉讲“耗子精的典故”替黛玉解午困时,她又神秘地出现了;当宝黛正在拌嘴时,她借史湘云来了的机会,走上去道:“史大妹妹正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留下黛玉在那里越发气闷,而她却浑然不顾;史湘云来后小住在黛玉房间里,宝玉是个人来疯,舍不得离开她们,晚上迟迟不回自己房间,早上一起床又头不梳脸不洗地跑过去,还让史湘云替他梳头,这让袭人非常吃醋,这时宝钗又出现了。事情明明是湘云引发的,宝玉的天性使然的,而宝钗和袭人却不谋而合地共同将矛头指向无辜的黛玉,袭人酸溜溜地说了一些伪道的话:“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说,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正中下怀,于是假装和袭人攀谈起她的年纪c家乡等来,这是两人达成默契正式结盟的开始。正说着,宝玉来了,宝钗却故意走了。她来的本来目的也是要和宝玉他们顽耍的,但她欲擒故纵,显得自己与黛玉不同,很安分守礼的样子。接下来,袭人就像李嬷嬷骂的那样,使尽了狐媚功夫,醋劲大发,百般不理宝玉。一处“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戏演得十足,是贤还是醋,连批书人也忍不住提出一样一问。作者用笔之狡黠,往往让很多读者真假难分。真正读懂了,就会觉得妙趣横生。 宝钗不仅处处在宝黛身上留心,也在贾府上下人身上用心,完全是以贾家准媳妇的心理在积极运筹。上至奉承贾母c王夫人等权势派,下至周全不得势的赵姨娘贾环等,连丫头婆子也笼络。在她的生日酒席上点戏,她完全是顺着贾母的口味来点,用力过猛了,一向和事佬的宝玉都看不过去了。但博学的宝钗引经据典,硬是将宝玉驳得心服口服。第二十二回“听戏文宝玉悟禅机”,将宝c黛c钗c湘青春年少懵懂时的四角关系写得非常精彩,四人的个性惟妙惟肖。尽管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比黛玉大三岁,比湘云也大三四岁吧,但在这一回中,还是黛玉的气度略胜一筹,她没有真恼直言她不如宝钗c把她比作戏子的湘云,也没有嫉妒博学稳重的宝钗,聪明c率真的她一点也不记仇,过了就了了,反而将宝钗和湘云拉上,一起去点拨自以为悟了禅机的宝玉。 一般的人只看到黛玉一心用在宝玉身上,却不知宝钗用的心一点也不比黛玉少。就连晴雯都抱怨宝钗说:“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可见宝钗平时并没比黛玉少往怡红院跑。当宝钗扑蝶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谈私传帕子的事时,她几乎出于本能地顺口就嫁祸黛玉,落个完美的金蝉脱壳。她之所以想都没想就嫁祸给黛玉,并不是证明了她真想害黛玉,宝钗还不至于那么坏,只是这种本能的反应恰恰证明了她心里时刻挂念忧虑的就是宝黛的关系,她也是真把黛玉当成了劲敌。当王夫人聊起黛玉的病和所吃的药时,宝玉说了一个海上方,宝钗顺着王夫人,信口就撒了谎,被宝玉揭穿,连凤姐也出面作证了。此时正逢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c黛玉去吃饭,黛玉跟着丫头就走了,宝玉说留下来跟着王夫人吃斋饭。宝钗为了掩饰刚才的尴尬,又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之后又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宝钗的话看似无心,实则是在轻描淡写间就将“黛玉长期辖制宝玉”的论调坐实了,这无疑会让在场的王夫人对黛玉更加反感,更加坚定地要实施金玉姻缘,同时也让迎春c探春c惜春等姊妹心里多少有点失落,对黛玉也会多少吃醋。黛玉的人际关系不怎么样,和宝钗c袭人c周瑞家的等长期潜移默化的宣传造势有很大关系。然而宝钗仍未罢休,估摸着宝玉这一去又在给黛玉赔不是赔小心了,她又跟过去了。果然宝玉正在那里百般俯就黛玉,黛玉正在让丫头熨烫绸子,自己正在裁剪,对宝玉爱理不理。宝钗一来,又装好人摆出调和气氛的样子,因笑道:“林妹妹作什么呢?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但宝黛二人都不买账,黛玉就刚才的场景讽刺笑道:“这也不过是撒谎哄人罢了。”宝钗又欲盖弥彰地解释。宝玉有点烦了,就向宝钗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宝钗到底是宝钗,沉得住气,笑道:“我是为抹骨牌来了?”说着便走了。于是宝玉继续俯就黛玉。这一情节着实有趣。宝钗悻悻而去。紧接着,有人来回让宝玉到冯紫英那里去赴会。宝玉赴会回来,得知元春打赏了端午节礼物,正疑惑为啥他的礼物不与黛玉相同,却与宝钗相同。宝黛正在为此分辨不休,这时宝钗又神秘地经过,并假装没看见他们。宝玉说要看看宝钗的红麝串,宝钗亦半推半就。生性淡雅,不喜欢花儿朵儿的她在戴着沉甸甸“没趣儿”的金锁的同时,得到元妃赏礼,立马高调地戴上了她和宝玉独有的红麝串。这无疑是一种对金玉姻缘的造势,也是对黛玉的一种挑衅。“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让傻乎乎的宝玉一度失魂,垂涎上了她的丰美。宝钗的机心可见一斑。而率真可爱的黛玉看到这一幕并没有失态,“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并扔帕子去打失魂的“呆雁”宝玉,那种纯真俏皮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在争夺宝玉这件事上,宝钗并没有像世人想象的那样豁达,她的失态和出格远远超出黛玉。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自以为金玉姻缘是王夫人主动谋划的,如今又得到了宫里娘娘元春的支持,势在必得,不想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种愈重情”中,金玉姻缘受到了老辣的贾母的强烈反击,一手策划了清虚观之行,含蓄委婉地向薛姨妈c薛宝钗表达了她对宝玉婚事的立场和主张,薛宝钗绝不是宝玉妻子的人选。张道士提亲,宝黛按捺不住大闹别扭之后,贾母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咽了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贾母的这番话意味深长,简而言之,她对宝黛的事深谋远虑,操碎了心,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必然会支持他们走在一起。贾母鲜明的态度和宝黛闹别扭显露出来的真情,无疑给正在兴头,志在必得的宝钗当头一棒,泼了好大一盆冷水,因此在接下来的第三十回,一向持重淡定的她“借扇机带双敲”就非常失态了,不仅指着丫头靛儿训斥,还对宝黛之间不能捅破的情愫极尽讽刺,连凤姐都看出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端倪,感觉到了十足的火药味和醋味,便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几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黛钗三人这才消停。 然而宝钗并没有因为贾母的抵制和明知宝黛之间青梅竹马一往情深而轻言放弃。要说发乎情止乎礼,其实黛玉是真正做到了的,基本都是宝玉主动亲近黛玉。而宝钗除了像晴雯说的那样有事没事就朝怡红院跑,并且还经常傍晚或晚上去,影响他们睡觉,其实这对于比宝玉还大两岁已到婚嫁年龄的宝钗来说是有点出格的;而在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宝钗就更表现得露骨了。黛玉只是悄悄来到宝玉的床前,真情流露地哭肿了双眼,并心疼地劝宝玉收敛一点以免被贾政毒打,黛玉的表现是一种知己和情人的表现。而宝钗的表现则更像准妻子的表现,先是亲自送来棒疮药,吩咐袭人如何料理,然后情不自禁地说出“别说老太太c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之后,她又派自己的贴身丫鬟莺儿去怡红院给宝玉打络子,在此期间,又跑来问打了什么络子,还笑道:“这有什么趣,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接着又大谈怎么配色。通灵玉引起的金玉姻缘之说一直是横在宝黛之间的心病,而宝钗却时时不忘这块玉。之后,袭人因向王夫人告密而步入金屋,被王夫人单方面选为宝玉的妾室,宝钗按捺不住在大正午第一个来到怡红院,并在宝玉午睡时,不避嫌疑代袭人坐在宝玉床前替宝玉绣鸳鸯肚兜c赶蚊子,已经到了婚嫁年龄的宝钗的行为,其实在那时的礼教下是有点出格的。这不是一个矜持的表姐应有的表现,更像是个妻子的表现。可是恰恰就在这时,她听到了宝玉反对金玉姻缘,只认木石姻缘的梦呓,这让越挫越勇的宝钗终于清醒了。而在此之前,当宝钗误以为是薛蟠弄舌导致宝玉被打而规劝薛蟠时,心直口快的薛蟠,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一语道破金玉姻缘的谎言:“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赖我说的我不恼,我只为一个宝玉闹的这么天翻地覆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的话戳中了宝钗的心事,回到房里整哭了一夜。这几乎是前八十回里,薛宝钗唯一的一次哭泣,而且是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眼睛也是肿的,被黛玉奚落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总之,宝钗为了得到宝玉也是拼了。选秀失败,退而求其次选定宝玉,宝钗对宝玉有多懂有多爱,我觉得倒是谈不上,更多的是处于本能想要占有。和宝玉联姻,是符合薛家的家族利益的,宝钗对薛家有一种不可推卸的担当。这是宝钗的可敬之处,也是她的可悲之处。然而,渲染得天衣无缝的金玉姻缘遭到了贾母强势的遏制,加上天长日久,宝钗也越来越发现他和宝玉实在不是同一类人,宝玉非她所期。然而,她还是没有轻言放弃,势要与黛玉一争高下。直到第三十六回宝钗听到宝玉的梦呓,她才如梦初醒,真真切切地明白自己和宝玉有缘无分,宝玉心中只有黛玉。自此之后,骄傲自尊的宝钗渐渐对金玉姻缘灰心,并被宝黛之间深挚的爱情感动,从而渐渐和黛玉冰释前嫌。 宝钗是一个理性的女子,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对感情她能做到收放自如,因为她不单是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为“大局”而活。她的存在就是为了顾全大局,周全别人,从这点来说,她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让人肃然起敬。然而她的理性中,又有一种透骨森寒的冰冷,比如她对金钏儿之死以及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不知所踪麻木冷淡的反应。对于每一件已经发生的悲剧,她从来不会去做无为的伤感叹惋,她只活在当下,做眼下力所能及的事。金钏儿的死因,她心里有数,但她只会冷静地帮助王夫人善后,并心照不宣地周全王夫人的面子;尤三姐耻情自刎,柳湘莲也因此而冷遁了,薛姨妈尚在感叹唏嘘,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宝钗如此淡定,而呆霸王薛蟠却是个性情中人,沉浸于伤感流泪。然而,宝钗的理性中不仅有冷淡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她体谅湘云在叔叔婶婶家不能做主的苦楚,暗中照顾贫寒的邢岫烟,和黛玉冰释前嫌后对黛玉关怀备至等。曹公笔下的人物形象都不是非黑即白,单调苍白的,都是丰满多面的,符合复杂的生活和微妙的人性本身的。 根据第五回的判词,已经熬成那个年代剩女的宝钗最后应该还是违心地嫁给了宝玉,她为贾家和薛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然而最后宝玉还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钗作为一个可悲可叹的弃妇抑郁而终,可能死于娘家薛家,也可能死于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所谓“金簪雪里埋”。“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钗黛的三观是根本不同的,父母双亡的孤女林黛玉活着只信奉“我是为了我的心”,只想为自己而活,她没有振兴林家的抱负,惟愿“求善嫁”个如意郎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而才貌双全的宝钗的一生背负太多,担当太多,从来没为自己活过,一直在等待时机实现心中的抱负,随时可以为了娘家和夫家的大局奉献自己。她是宝玉一生最为尊敬和亏欠的女子,因此她最终和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所谓“怀金悼玉”。宝钗唯有在书中前四十五回里与黛玉抢夺宝玉的争风吃醋中,显出了她一个青春少女性情的一面,虽然这里面也掺杂了她“待时飞”的“人生抱负”,时常规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不像黛玉那样纯粹因为爱情。 天下熙熙,红尘滚滚,我们大多数人何尝又不是像宝钗那样为责任为亲人而非常克制甚至很委屈地活着?有几个人能够向黛玉那样“我是为了我的心”而活?所以,致敬宝钗也是致敬无数身不由己的芸芸众生,致敬我们自己!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3、虎兕相逢大梦归 3c虎兕相逢大梦归 张爱玲说红楼梦是创作,而不是自传。对此,我不能完全认同。因为创作也是来自生活。在清朝严酷的文字狱背景下,曹雪芹再怎么满腔愤懑,也不可能一五一十地写曹家是怎么衰败的,曹氏家族的人是怎么流散的。但是整部书却无处不在映射曹家的那些事。 元春在书中着墨不多,正式出场也就在归省那一回。然而元春却是红楼中极为关键甚至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她不是女一号,但这个人物的设置却牵动着整部红楼,是红楼创作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解读红楼的一把钥匙。她在金陵十二钗中的位次仅次于黛钗,并不是因为她是皇贵妃,是男一号宝玉的亲姐姐,而是因为她对红楼创作的重要性。单从对红楼成书的重要性而言,她应该列在首位的,但若这样写就太露骨了,就无法逃避文字狱的嗅觉。 曹家只出了王妃,并没出现皇贵妃。书中写贾家的兴盛起源于贾家的先祖荣宁二公的丰功伟绩,后代只不过袭爵承荫而已。而承袭爵位的贾珍和贾赦都骄奢淫逸,一味享乐,毫无正面作为,因而所有的荣华富贵能够倚靠仰仗的就是在宫中混得不错的元春了,在红楼开场不久她就晋升了皇贵妃,荣宠之极。表面上,元春省亲花了贾家大量银子,宫中的太监也变着法子向贾家勒索,贾家貌似不仅没有因为元春沾光得到好处,却倒赔了太多,加速了荣国府成为入不敷出的空架子,从而走向衰败。但是贾家要是没有元春,眼前的荣华富贵随时可以化为泡影。只要元春不倒,贾家就能挖东墙补西墙,长久地支撑下去。实际上,作者设计元春这个角色,实则是由她暗射康熙。书中贾母所说:“我进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历了些”这里贾母所说的五十四年和曹家受康熙恩宠的时间何其吻合!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擒鳌拜后亲政,在位六十二年,实际执政恰好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间,康熙对曹家恩宠有加,也是曹家鼎盛之期。康熙对曹家的荣宠既是曹家兴盛的原因,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之死也是曹家衰亡的原因。元春省亲的规格排场c极尽奢靡浪费正是康熙六下江南,曹家四次接驾的真实写照。评书人最了解红楼的创作构思了,怕读者看不懂,忍不住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回首直接评道“赵妪讨情闲文,却引出通部脉络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开遍就写“无材可去补苍天”,其实又何尚不是在说雍正继位后追讨亏空,曹家“无财向天子补给亏空”的困窘呢?正如书中赵嬷嬷所说,接驾花那银子像倘海水一样的,又说“也不过拿着皇家的银子王皇帝身上使吧,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热闹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曹家为了接驾也是拼了,表面上荣宠风光无限,背后却落下了巨额亏空,曹寅之死也与对这种亏空的深切焦虑有关。但是只要康熙一天不死,曹家就能撑下去。而康熙一死,曹寅的儿子就成了雍正的债主,最终做了冤大头,曹家连同曹寅的舅子李煦家最后也彻底衰败了,当然受牵连的可能还有其他近亲,即书中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四大家族。作者满怀愤懑,创作红楼的主旨本来是要揭露“无财补天”的家族衰亡真实原因的,但他没有写成自传,而是巧妙的将“无财补天”偷换成了“无材补天”,“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将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完全写成家族内因,是因为后代子孙不肖,不励精图治守业创业,反而胡作非为甚至自相残杀而致败家。作者在痛彻缅怀家族悲剧命运的同时,的确也在做诚实而深刻的自我反省。正如他借探春之口所说:“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彻底衰亡,除了与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外,也与家族成员是否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家风有关。虽然衰亡的其中有政治上的冤屈,但若每个家族成员安分守己,清廉正直,最终也不至于一败涂地。作者著述,既含冤屈愤懑,又有沉痛反省。但他巧妙地将这一创作主旨通过对“无材补天”的追悔和宝黛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的演绎而做了艺术升华,跳出了家族自传的桎梏,使著作具有悲悯的史学价值和不朽的文学价值。 贾家“兴也元春,亡也元春”。元春映射着康熙。元春的命运牵动着贾家。按照前八十回推测,元春最后应该死于政治争斗或后宫争斗,所谓“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的死,对贾家是致命的打击,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书中的元春的形象是睿智而感性的,极有家族担当极重亲情。虽然是纯属虚构的一个人物,着墨不多,曹雪芹对她的塑造还是成功的(也许正因为是虚设的,所以书中倒没怎么写宝玉对这个亲姐姐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她省亲时先是在轿内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见了贾母c王夫人又说出那句肺腑之言“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省亲一节,她对贾母王夫人及所有家人的真情流露,对宝玉长姐如母的宠爱等,无不让人动容。“二十年来辩是非”,可以想象她在宫中为了背后的整个家族为了顾全和支撑家族大局,她是多么忍辱负重!元春身为贵妃,不愧是个出类拔萃的女子!但是她一样逃不脱薄命司的命运,注定了会为贾氏家族牺牲一切。临死她都还在悬念贾氏家族“故向爹娘梦里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脂砚斋批书至此,批道:“悲险之极!”可见,元春一死,贾家也就失去依靠,跟着倾覆了。恰如康熙一死,曹家随之被雍正抄检衰亡如出一辙。当然作者是不能据实而写的,只能通过设置和塑造元春这个人物形象来作隐喻。 红楼不仅热情讴歌了女儿的美丽c聪慧,更讴歌了她们对家族或对爱情的忠贞和担当!而对那些浑浑噩噩顶冠束带的“臭男人”们却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老曹,我对您的敬仰如长江之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4、千里东风一梦遥 4c千里东风一梦遥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位列第四的是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是贾家四春里除元春之外拔尖的一个。她最后成了远嫁海疆的一个藩王妃。探春这个人物在曹家有生活原形,但作者仍然做了很大的艺术加工。探春长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可能正因为有生活原型,所以她的外貌几乎是整部书中写得最清晰的一个。探春是作者比较钟爱的一个人物,也是和宝玉走得最近的贾家姊妹。作者赋予了探春庶出的一个身份,这让长相俊俏c才思敏捷c见识过人c心比天高c巾帼不让须眉的探春既感叹自己不是男儿身无法施展抱负的桎梏,也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中平添了诸多尴尬。探春很有大家风范,极具全局观念,她对贾氏家族的命运深切关怀。对于庶出这个尴尬身份,她选择了自我麻醉,干脆顺应封建礼教体制随波逐流,只认正室王夫人为堂堂正正的母亲,而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则尽量回避,保持着和她主子与奴才的距离。她的做法符合当时的礼教,因此深得贾母c王夫人c凤姐等权势派的认同和赏识,然而却违背了血浓于水的人性,这是探春的一块心病。然而正因为她的“识大体,明大义”,让她在贾府树立了一个未出阁的千金小姐的威信,并赢得了她很在乎的尊严,使得她能够敢想敢为,得到了“玫瑰花”的浑名。探春极有主见,喜欢直言不讳,敢于出头,颇具杀伐决断的能力,在贾府待字闺中的三春中乃至整个大观园女儿中,她都是最锋芒外露的一个。 当宝黛初次见面,宝玉评论起黛玉与众不同的笼烟眉,又问及名字和表字时,宝玉送了黛玉“颦颦”二字,众人都还没反应过来,探春马上上前问宝玉“颦颦”二字的出处,宝玉说出自《古今人物通考》,探春仍深表怀疑,说恐怕又是宝玉杜撰;当元妃省亲后下旨让宝玉和众姊妹搬进大观园后,探春不甘无聊,又发起诗社,并正经八百地给大家下帖;当贾赦指使邢夫人向贾母讨娶鸳鸯为妾时,鸳鸯宁死不从,贾母几乎气昏了,痛斥邢夫人对贾赦的愚忠愚贤,并迁怒至王夫人,一度让现场气氛很尴尬,就连能言善辩的凤姐也不敢吭声,王夫人和薛姨妈及众人都尬坐在那里,场面僵持无可开交时,还是探春站出来解围,并替王夫人说话,智慧的贾母也就顺杆而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古婆媳是天敌,贾母当着薛姨妈及众人的面迁怒王夫人其实也很有借题发挥的意思。但发挥了就发挥了吧,对王夫人有所震慑点到为止就行了,总得让场面缓和过来三,所以贾母也就假装大度地听取了探春的意见;当探春和李纨c宝钗协理荣国府时,更是大刀阔斧兴利除弊,大展身手,并拿凤姐c宝玉等红人开刀做法,铁面无私。对欺软怕硬敷衍她的下人吴登新媳妇毫不留情。当她的舅舅赵姨娘的兄弟去世后,在对待赏银的问题上,她毫不含糊,完全依旧例行事,坚持只打赏二十两银子,引得赵姨娘前来大闹一场。探春比凤姐更有文化,才高凤姐,原则性强,无私无畏,志向远大,真是“才自精明志在高”,秒杀贾府一大群顶冠束带的男子;当懦弱无争的迎春被其乳母和乳嫂糊弄时,探春表现得也过度敏感,说“物伤其类,唇竭齿寒”,坚持为迎春出头整治其乳母乳嫂;当王夫人派凤姐等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痛心疾首,说出了“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样惊心动魄的话。作为庶出的女儿,平时她尽量不卑不亢,与作为奴才辈的亲娘回避,和当权派贾母c王夫人c凤姐等尽量维持周全,而这一次探春痛斥抄检,完全没有顾忌凤姐乃至王夫人的颜面,其胆识真让人拍案叫绝;当中秋赏月,众人都熬不住悄然散去时,只有探春还强坐在那里与王夫人一起陪奉贾母,这个细节也很感人,探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取悦贾母和王夫人,这也体现了她严格的原则性和强烈的责任感。 可惜探春终究不是男儿身,“一点主都做不得”,“生于末世运偏消”,最终被迫远嫁海疆,在一个清明时节泣别家人,“一帆风雨路三千”,心中纵有千万个不舍和各种不放心,也只能“把骨肉家园起来抛闪”。我认为探春是书中最有见地的女子,她知骨肉分离已成定局,也就不做过多的儿女情长,对她离去后贾氏家族的命运和劫数,她内心也不做无为的挣扎,该来的始终会来。她看得开“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从此她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与三千里之外的原生家庭“千里东风一梦遥”。尽管她能洞察世事,但远嫁的她心中始终还是牵挂着娘家的一切。 有许多读者对探春有两点诟病,一是太过锋芒毕露;而是认为她对王夫人和宝玉远胜赵姨娘和贾环,有攀附之嫌。但对于这两点要辩证地看,也要放在那个年代的封建礼教体制下去看。八七版《红楼梦》拍得比较成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探春远嫁的前夜,含泪跪别赵姨娘,发自肺腑地长叫了一声“娘——”,并真情流露地抚摸贾环,在第二天登船含泪回眸时,镜头里出现赵姨娘哭得一塌糊涂,其悲痛远胜在场的所有人。我觉得编导的这一处理是真读懂了红楼的,红楼里很难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是一群可悲可叹可怜的人。赵姨娘也不是那么人神共愤,她也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她是被她所处的环境扭曲的。然而,她的本性里,自然有善良的一面和母性的本能。探春也不是真心嫌弃赵姨娘,她处处回避赵姨娘,一则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二则也是在荣国府那种恶劣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之道。 “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之后的探春永远活在对以往生活的缅怀c对远方贾氏家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中。逝者如斯,死是容易的,而煎熬地活着才是最难的。探春纵使才自精明志自高,而远嫁不知运数的她也不过是一个薄命的女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5、湘江水逝楚云飞 5c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列第五,自红楼问世以来,她就是人见人爱的万人迷,圈粉无数。位列她之前的黛c钗c元c探,读者对她们的喜好都有争议,比如认为黛玉太刻薄,宝钗太世故,有红学研究者认为元春不仅参与了政治斗争致使贾府衰亡,也参与了拆散宝黛的阴谋,探春攀附荣国府权势派,锋芒毕露,对赵姨娘太无情等,其实这些多是偏见,误读了红楼。我觉得,按照作者的创作思路,越是排在前列的女性应该是越完美的。史湘云不像其他人那样有较大的争议,大家都喜欢她,几乎就没有人厌恶她。这个说话有点饶舌,春天换季还会皮肤过敏生廯,从小喜欢穿男儿装,性格豪爽率真,才思敏捷不输黛c钗的少女天真烂漫,像阳光的邻家女孩一样,你似乎可以随时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性格“英豪阔达宽宏量”的湘云说来也是命苦,尚在襁褓之间就失去双亲,然后由叔叔婶子作为监护人养大。当然,湘云父母虽亡,但应该还是留有财产,她的叔叔婶婶不过是代养而已。一生最喜欢女孩的贾母见湘云可怜,在湘云极为年幼时就把她接进贾府,和宝玉一起放在自己身边抚养。稍大一点时,湘云才又回到史家。红楼梦对于人物的年岁和叙事的时间一向很模糊,甚至矛盾重重,这也许是因为“数易其稿”留下的疏忽,以及各种版本混杂造成的,再加上那时没有电脑,这么一部上百万字宏著的修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湘云何时进贾府寄养,又何时回到史家,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在黛玉进贾府之前,湘云曾经有段时间和宝玉一起在贾母身边耳鬓厮磨长大,因此黛玉来后取代了她曾经的位置,湘云也表示出了本能的吃醋。而通部书中可以看出,宝玉和湘云之间没有产生过儿女私情,他们只是发小,曾经亲密的玩伴。宝玉待湘云的感情和其他姊妹一样,只不过因为湘云性格有趣,不是一个沉闷乏味的人,所以宝玉很喜欢和她一起玩。除了黛玉之外,在众多姊妹中,宝玉和探春c湘云走得更近一些。而湘云性格娇憨,心直口快,乐观豁达,“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因此她对宝玉也是一种兄妹之情。一开始,她只是不满黛玉“辖制宝玉,独霸宝玉”,使宝玉分身无术,没时间陪她玩,后来渐渐长大,了解宝黛的爱情后,湘云反而一点也不吃醋,整天依旧乐呵呵的。当她真正了解黛玉,懂得黛玉后,还和黛玉成了知己,经常劝解黛玉。 史湘云是宝玉很赏识很喜欢的一个姊妹,但因湘云和宝钗一样,时常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与宝玉三观不合,因此宝玉并不爱她,正如他不爱宝钗。但这并不影响博爱的宝玉对湘云和宝钗的欣赏和喜欢。湘云为人率真,没有心机,天真烂漫,是一个快乐而有趣的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逃不脱红颜薄命的宿命。判词里预示她的结局“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堂,水涸湘江”。又说“辗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最终的结局应该是嫁了个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正当郎情妾意,可是却发生了意外,要么是夫君暴病而亡,要么是出了什么意外事故,比如像王王勃那样失水溺死。湘云婚后不久就成了寡妇,过着抑郁的孀居日子,很快两鬓染霜,最终抑郁而终。书中前八十回一再预言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就文本研读而言,我觉得他不可能最终和湘云走在一起。湘云能够位列十二钗第五,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一则她是侯门千金;二则贾母很疼她,宝玉也很喜欢她;三则是湘云人见人爱率真的性格。她是一个品格很干净的红楼女儿。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6、风尘肮脏违心愿 6c风尘肮脏违心愿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位列第六,我觉得她是其中比秦可卿还神秘的人物。正册中的十二钗要么是贾家的女儿(四春和巧姐),要么是贾家的媳妇(宝钗c凤姐c李纨c秦可卿)c要么是贾家的血亲(黛玉c湘云),唯有妙玉什么都不是,她名义上只是寄住在大观园栊翠庵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章节里,就有原文“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也就是说十二钗是“家中的”,至少也是有血亲的,在大观园带发修行的妙玉算不算“家中的”呢?书中妙玉的出场理由相当诡异,充满悬疑。元春省亲之前,贾家到江南去才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用来教演女戏,说是以前贾府养的学戏的女子今皆幡然老妪了。另还采访聘买了一些小尼姑c小道姑。林之孝家的来回王夫人这些事时很古怪,对其他事一带而过,而对妙玉却长篇累牍地介绍:“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王夫人的反应就更奇怪了,“王夫人不待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帖子请他何妨。”采买的小戏子c小尼姑c小道姑等都还可以理解,也都可派上一些用场。而林之孝家的作为一个仆妇对妙玉的那翻介绍很蹊跷,据她介绍的妙玉的身世也很有故事,王夫人的反应非常奇怪,王夫人为什么会下帖子请妙玉,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之后妙玉随自己带的两个嬷嬷和一个丫头一直住在大观园的栊翠庵里,她倒似乎是最早进住大观园的人。在随后的元春省亲中也没见妙玉派上什么用场,甚至在整个前八十回里也没见妙玉对于贾府有什么用处,有何作为。而妙玉还非常牛逼哄哄。都说黛玉目无下尘,而妙玉那个曲高和寡的清高才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是一个极为神秘而奇怪的人物设置。根据书中的描写,整个世界能够入妙玉法眼的只有宝玉,黛玉和宝钗也只是沾宝玉的光,妙玉才稍微与她们有丁点交集,比如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那回,行至栊翠庵,妙玉单请黛玉和宝钗“吃梯己茶”。书中这一情节貌似写得很平常,细品却其味无穷。妙玉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的真正目标是宝玉,然而她太了解宝玉和关于宝玉的一切了,她悄拉宝钗和黛玉,“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进来。”正如妙玉所料,宝玉会跟进来,这是宝玉的必然之举。之后围绕喝茶也写得妙趣横生。刘姥姥喝过的成窑茶杯,妙玉嫌脏,吩咐下人毁弃了,而她却让宝玉喝自己常用的绿玉斗,乐意和宝玉“间接接吻”,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可见她真没把宝玉当成外人,更没当成“臭男人”。而宝玉也很懂她,临走前不仅替刘姥姥讨要了那个成窑茶杯,还半认真半调侃地道:“等我们出去,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抬几桶水来洗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整部红楼就这么波澜不惊地白描絮叨着,极尽琐碎细腻,却妙趣横生,令人玩味无穷,妙不可言。天才的曹雪芹,我对您的敬仰如长江之水 妙玉行为偏僻,但她对宝玉的好感是肯定的,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她认为她和宝玉是可以神交的朋友,他们基本是处于同一精神层面的人。这是妙玉的想法。她对宝玉存在暗恋的强烈情愫,但她的清高不允许她越雷池一步,她把这种感情克制在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层面,哪怕只是单方面的,她也不在意,因为这纯粹是她自己的事。同时,她的清高也不允许她嫉妒宝黛恋情,她甚至爱屋及乌,对黛玉也与众不同。妙玉也是和黛玉一样,是一个有精神洁癖的奇女子,也是顶级情痴。以黛玉的聪明,她不可能不会察觉到妙玉对宝玉的好感,然而黛玉也并不以为然,甚至在吃茶时,妙玉脱口而出,说黛玉竟是个大俗人,黛玉也丝毫没有介意。所以黛玉不仅不小器,却是红楼里真正最大度的女子。妙玉曲高和寡。宝玉生日,妙玉派人悄悄送去了一个“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字帖,弄得宝玉有点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就连妙玉唯一的故交,温柔沉静的邢岫烟在给宝玉释疑时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妙玉还有一次出场是在贾母中秋夜率家人品笛赏月,黛玉对景伤情,自去俯栏垂泪。湘云上前宽慰她,两人来到凹晶馆联诗,临到末了,已是更深露重,不料妙玉却从栏外的山石后转出来,邀二人到栊翠庵吃茶,并替她们誊诗整理和收结。 从书中前八十回来看,妙玉出身高贵,才学渊博,目无下尘。判词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又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红楼梦之所以创造了妙玉这个人物形象,我觉得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原形。妙玉可能是某罪臣之女,被迫带发修行藏匿身份,又被一个世家悄悄收留。这个可能是发生在曹家的事,也可能是发生在当朝某个王公贵族家的事。文学创作都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当然不仅限于作者家里的那些事,也有很多是来自所见所闻的同时代的事。正如有传言说,乾隆看了红楼说是纳兰明珠的家事。也就是说,红楼是在对清朝多个王公贵族家事拼凑的基础上,加上想象加工创作而成的。比如宝黛的爱情故事里,或许也有一点纳兰容若故事的影子。“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当是寻常”。据说纳兰容若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自小住在他们家中,后来这个表妹被迫入宫了。言归正传,就文本研读而言,我觉得妙玉可能是被贾府藏匿的一个交情很深的罪臣之女,甚至可能是亲戚。否则贾家似乎没有收留她在大观园的理由。如此一个“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世家之女在贾府衰败之后“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我觉得依妙玉的品格肯定宁死也不会堕落肮脏风尘的。她“风尘肮脏违心愿”一定是因为她不愿落井下石出卖贾府,或者是有人以贾宝玉的性命攸关来威胁她,她才忍辱偷生的。正是她的这种自我牺牲以及对宝玉的那种纯粹的精神爱慕赢得了作者的敬仰,所以她排在了十二钗正册之中,居于史湘云之后,贾迎春之前。妙玉性格孤僻,曲高和寡,不合时宜,正如李纨道“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妙玉不像湘云那样人见人爱,她和宝黛等从骨子里是一种人,那就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妙玉最终被迫沦落风尘(或是被迫屈辱于权贵),完全违背了她高洁孤傲的品性,我想一定是为了不出卖贾家或保全宝玉有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7、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7c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排在十二钗里第七的是贾迎春。很多人对迎春的第一印象就是懦弱,将她的个性极其简单地脸谱化。其实,我觉得迎春是整部书中最典型的封建贵族大家闺秀。她温柔沉静,不争不妒不怒,平常喜欢下棋和读《太上感应篇》修身养性。作为庶出的她,荒淫无度的亲爹和悭吝冷漠的继母不管他,亲哥贾琏亲嫂凤姐忙着各自的也不顾她,她被尴尬地寄养在叔叔婶婶这边,她只能宁静致远,恬淡自保。迎春生长在如此严重缺爱的环境里,然而她的性格并没有丝毫扭曲,她的心理是健康的,实属不易。在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里,众人都叹迎春太懦弱,然而回末的批语却道;“探春处处出头,人谓其能,吾谓其苦;迎春处处藏舌,人谓其怯,吾谓其超”对此,我与批书者所见略同。迎春不是真的懦弱,她是大智若愚,大肚能容。在尔虞我诈c暗流涌动的贾府,她这样处境的所谓大家闺秀能够这样自求超脱,这也是她在那种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智慧。不仅如此,迎春所谓的“懦弱”,我觉得又何尝不是一种善良心软呢,这是贾府里极度缺乏的一种人之常情。 当迎春被她那荒淫无耻的父亲强行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后,受尽孙绍祖百般折磨和凌辱,回家省亲时,向王夫人哭诉,王夫人却道:“我的儿,这是你的命。”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净心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一个结果!”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迎春这个号称的侯门千金悲惨的命运潸然泪下!从她和王夫人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迎春是善良和明智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她心里对王夫人的养育之恩是铭刻在心的,她是多么感恩和信任王夫人,然而王夫人对她的“宽慰”却让她多么绝望。她出嫁之前在家里温柔沉默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本分和美德,出嫁之后不甘凌辱并力劝孙绍祖收敛德行,说明她的胆识见地和品格勇气远高于邢夫人c尤氏之流,并不盲目从夫,拒绝接受命运的摆布。她的悲剧并不是她所谓的“懦弱”性格造成的,确实正如王夫人所说是她的“命”,是腐朽伪道的贾氏家族和混账无耻的父亲强加给她的“命”。迎春对于这个无法承受的“命”是强烈抗拒的,一句“我不相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这何尝不是对贾氏家族和她父亲的一种血泪控诉!也体现了迎春柔中带刚的真实本性。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我觉得迎春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不堪凌辱,怀着对人世寒透骨髓的绝望主动结束生命的,她绝不会坚持逆来顺受下去。她极有可能是悬梁自尽,以死向命运抗争,保持自己最起码的尊严。迎春,可怜而可敬的一个薄命女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8、可怜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8c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在十二钗里排在第八位。在她的判词里,“堪破三春景不长”这句话向来也令人费解,红学研究者各说不一。我倒是理解得很简单,那就是惜春眼睁睁地看到二姐迎春嫁了中山狼c三姐探春被迫远嫁c大姐元春在宫中岌岌可危或蹊跷暴死,所以她从三个姐姐即“三春”身上看破红尘,下定决心在自己还没被毁灭之前,弃家为尼,正所谓“虚花悟”。 惜春在红楼里也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存在。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数易其稿,有些红学研究者说惜春是后来的版本里才添加进去的。就现存的八十回版本而言,惜春的身世充满悬疑。黛玉进贾府时才六岁,探春比黛玉小,惜春就更小了。书中对她出场的描写十分简略“身量不足,形容尚小”。按以上推算,惜春那时不过三四岁,而她却是贾敬的女儿。贾敬是长房长子,本是族长,比贾赦年岁还大。惜春生母是谁,书中没有提。而贾敬老爷子为什么突然在老来得女之后又跑到城外庙里炼丹,把世袭的爵位c偌大的宁国府以及族长的身份统统交给贾珍,任其胡作非为,也甚是古怪。红楼梦里关于许多人物的年岁问题,我觉得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斩不断,理还乱。暂且不表。惜春也是从小就寄养在贾政王夫人这边,和探春c迎春等一起接受贾母的关爱。贾府表面尊老爱幼团和气的背后,人与人之间却难见真情,其冷漠让人不寒而栗。比如书中从来没有描写过贾赦夫妇对迎春的关心,也没提谈过贾敬c贾珍c尤氏对惜春的关心,父亲贾敬c哥哥贾珍c侄儿贾蓉与惜春均毫无交集。只描写了宝玉c贾环c三春等到贾政c王夫人房里晨昏定省,以及他们承欢贾母膝下的场景,这是三春在偌大的贾府里所能享受到的难得的温情。 惜春和迎春一样,是个严重缺爱的孩子,她比迎春更小,就更加可怜了。从邢夫人的言谈里,还披露过迎春的生母是个曾经比较得势要强的妾室,而惜春的生母是谁,却只字未提。缺爱的孩子很难有安全感,不容易相信别人,因此性格孤介。旁观者清,身处荣国府,惜春更容易从一个客观冷静的角度去审视宁国府。两府之间上下几百人往来密切,两府的仆从人员也多有亲戚私交关系,因此宁国府的一切,惜春也不难听闻到。对那些不雅的传闻,她只有装作不知道。长此以往,她对自己所出身的宁国府越来越绝望。随着宁荣两府相继衰败,特别是亲眼看到三个姐姐凄惨的命运,她最后执意选择出家也就不难理解了。 元春擅长抚琴,迎春喜欢下棋,探春喜欢书法,惜春喜欢画画。作者这样写,非常有意思,也很符合他们的个性。元春的成长过程是充满爱的,她是由高品位的祖母贾母亲手调教的,而贾母本人对音乐的造诣很高,书中有关于贾母品笛的描写,贾母对品笛的见地很高。高额续书中提到林黛玉弹琴,说是幼年时由其母亲贾敏传授的,我觉得这是高额续书的亮点之一。缺爱的迎春喜欢下棋,而下棋是需要与人合作的,因此我前面说迎春是个温柔沉静c心理健康c很有人情味的女子。探春喜欢泼墨挥洒书法,自古爱好书法的男子比较多,这也符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个性。而严重缺爱年龄又最小的惜春就只有靠涂鸦画画,在绘画的幻想世界中寻求心理补偿了。 书中对惜春最集中描写的章节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失孤介杜绝宁国府”。荣国府的实际掌权人王夫人发动的这场抄检大观园是她一生最大的失败,相当于是后来贾府被抄的一种预演,正如探春痛心疾首所言。这场抄检弄得大观园内人人自危。除了很多丫鬟被撵逐之外,里面的其他人也如惊弓之鸟。这次抄检使宝玉内心深受创伤,探春忍无可忍不仅公开抗议抄检行为,打了王保善家的耳光,还痛陈了一番,让凤姐都下不了台,也没顾忌会得罪邢c王二夫人。老道的薛宝钗在此之后立即借故搬离了大观园,远离是非之地。迎春的首席丫头司棋出了最大的丑闻,而迎春对司棋一句责备的话都没说,反而流泪答应会寻机会帮她说情,迎春是整个贾府里难得有温情的一个人。年幼的惜春却与迎春不一样,惜春的丫鬟入画替哥哥私藏了一些贾珍平常打赏给的财物,惜春不管三七二十一,坚决要求凤姐严办。第二天,尤氏到荣国府这边来,惜春决绝地要求尤氏把入画带走,“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任凭入画跪下哭求和尤氏及众人怎么劝解,惜春不仅丝毫不为之所动,反而说要和宁国府决绝,说了很多狠话,诸如“我虽年轻,话却不年轻”,“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平白弄得尤氏心中羞恼激射,气得只有将入画带走。在这一章节里,年龄不过十二三岁的惜春表现得如此明哲自保c冷心冷肠,乍看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探春毫不顾忌面对抄检,毫不顾忌邢c王夫人以及凤姐的颜面,横眉冷对,怒斥痛陈,并打了王保善家的耳光那样。探春表面打的虽是王保善家的脸,实际却是对贾氏家族内部争斗的沉痛愤慨。惜春面对抄检的言行,大家只看到她冷心冷肠绝情的一面,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她对宁国府乃至整个贾府的绝望。正如惜春所说“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累坏了我!”推而广之,大观园的女儿,迎春c探春c惜春c黛玉等,哪个又不是清清白白的女儿呢,然而她们最终真的都被这个腐朽的家族拖累了,个个都难逃薄命司的命运。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黛玉c探春c惜春等深闺女儿,表面上享受着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其实她们却非常冷静清醒地看到了贾府的内忧外患,不像贾府那群顶冠束带的男人那样浑浑噩噩,只知道一味酒色高乐。正如开卷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很多人只看到惜春的冷心冷肠,实则是小小年纪的惜春超前了悟了。作者是在借探春c惜春等人之口,在沉痛反思贾氏家族衰败的内因。 惜春是一个自小就严重缺爱的女孩,没有人爱她,她也不爱别人。她是一个被生活逼迫得早熟的孩子,过早大彻大悟,实则楚楚可怜。然而她不需要任何怜悯,她有她的孤傲和执念。在即将到来的覆巢之下,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保全自己。最终她选择了出家为尼,与贾府一刀两断。“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惜春最终的结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9、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精明能干的荣国府总经理王熙凤在十二钗中位列第九,就凤姐高贵的出身c出众的才貌和在整部书中的戏份来说,这个排序太靠后了。我想这应该和凤姐品德上的缺陷有关。红楼的创作是用浪漫而隐晦的方式来批判现实的。 关于凤姐,大家实在太熟悉了。特别是经典的八七版红楼邓婕饰演的凤姐栩栩如生,家喻户晓。凤姐是《红楼梦》中塑造得特别成功的人物之一,她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塑造得最为丰满的。曹公笔下的女子,几乎个个都是美丽的。凤姐是个美人胚子自不必说。她没什么文化,几乎不识字,却诙谐风趣,能说会道,算计精明,巾帼不让须眉,颇具杀伐决断能力,年纪轻轻,就将偌大的荣国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作为荣国府的总经理,凤姐在整部红楼里出镜率很高,她要奉承贾母,揣度王夫人,敷衍邢夫人,又要和平辈的妯娌姊妹处好关系,每天要和一群管家的下人周旋,还要打理与亲戚世交的迎来送往应酬,每天他要打理的事多如牛毛,但她累并快乐着。判词里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脂砚斋批书也说凤姐一生是被“机心”所误。 凤姐的悲剧,是一个三观偏离正道的职业女强人的悲剧,而不是一个普通封建贵族家庭妇女的悲剧。在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里,贾琏和凤姐c平儿商议让鸳鸯偷挪贾母体己财货暂度饥荒,三人闺阁谈笑间,平儿只是和贾琏说个玩笑话,贾琏笑道:“你们太也狠了。你们这会子别说一千两的当头,就是现银要千,只怕也难不倒。我不和你们借就罢了。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病中的凤姐听了,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你的。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说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凤姐呕心沥血,机关算尽,拼命敛财,甚至不择手段,欲罢不能,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弄权铁槛寺,间接害死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毫无反省,反而以后胆色更壮,更加肆无忌惮地借贾家的权势包揽诉送,从中牟利,还放高利贷,重利盘剥有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条路走到黑的。试想,凤姐当初被贾母和王夫人任命为荣国府总经理时,她应该也只是想逞逞才,以把荣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为荣。她怎么神差鬼使地趁职务之便走上敛财之路的,很难诉说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她只是代理的荣国府总经理,这个职务既不是铁饭碗,不能干一辈子,而做出来的业绩最终也不能归她所有,她终究是从贾赦这边借调到贾政那边的,她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归属感,所以很快明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于是想在把荣国府治理得表面上看得过去的同时,自己也能积累财富。拥有金钱才能拥有安全感,这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之间走上了对金钱疯狂占有的不归路。正如书中一个破庙门旁的对联所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凤姐为了逞强赢得贾母王夫人的肯定和保住自己荣国府总经理名利双收的局面,也是拼了,不惜过度操劳,导致多次流产,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断送了自己母凭子贵的机会。她私下也曾看破,和平儿一起反省过应该抽身,可是却不能真正放下。 红楼里对人物的品格操守一般不会做直接评论,但对凤姐却是例外。作者借贾琏的小厮兴儿之口说凤姐“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只一味哄着老太太c太太两个人喜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书中既是这样写,这说明凤姐性格中狠毒的一面是世人都能看出来的,连一个小厮都看得如此明白,这恰恰说明凤姐的机心其实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重。凤姐的狠毒明摆在那里,不是那种阴险的狠。凤姐一生,固然做过很多失德的事,最严重的就是弄权铁槛寺,间接害死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批书者也说:“凤姐恶迹多端,莫大于此件者:受赃婚以致人命”。另一件就是借刀杀人,把尤二姐活活逼死。毕竟人命关天,凤姐如此草菅人命,这是她失德的最大污点。在日常生活中,凤姐的个性也是张扬跋扈,到清虚观打醮,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不小心撞在了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众人都附和凤姐喝道:“拿,拿,拿,打,打,打!”倒是贾母慈悲,及时止住,并说了一通充满同情心的话,还安慰他不要怕,让贾珍领去给他一些钱买果子吃。当凤姐生日不胜酒力回家休息时,遇见替贾琏放风的丫头鬼鬼祟祟,凤姐拔下簪子乱戳丫头的那个狠劲也是写得淋漓尽致。 然而凤姐也有很多讨人喜欢的优点,她聪明c能干c幽默,不仅是贾母的开心果,也是打破荣国府候门深似海的沉默,最擅长营造喜庆快乐气氛的人。她和贾母一样识人能力特别强,在她心里,对每个人都有一杆客观公正的秤。比如书中说她对宝钗c黛玉的评价,以及她对探春发自内心的赏识c对鸳鸯的敬重c对平儿的信任以及他对小红的提拔,甚至对小男孩彩明的任用等,都表明在不触及自己根本利益时,她的心都像明镜样的。她强悍的性格中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对邢岫烟的体贴,她对贾琏也有温存体贴的一面,比如每次贾琏外出,她都亲自过问行李,在贾琏送黛玉回去探望病重的如海期间,恰值秦可卿去世,凤姐操劳荣宁二府,晚上躺在床上还在算计贾琏的行程,真诚地思念和牵挂他。凤姐虽然强势,但贾琏妥协之余,仍然可以调侃凤姐道:“果这样也罢了。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的。”“凤姐儿听了,嗤的一声笑了,向贾琏啐了一口,低下头便吃饭”。这段描写与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里,对凤姐和贾琏香艳的午休相映成趣,人间烟火十足。凤姐对尤二姐那么狠毒,对于这种狠毒,一般人都说她太要强了,是个醋坛子。其实这何尝又不是反映了凤姐超越封建礼教,对婚姻和感情的一种精神洁癖呢?用她的话说,她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在整部红楼中,贾琏和凤姐的夫妻生活是最具有人间烟火的,是最正常的,最凡俗的,凤姐虽然逞强,但她却是一心一意要和贾琏恩爱白头的。他不容许别人抢占她的丈夫。这不符合当时的礼教,却符合人性。也有人读了红楼,认为凤姐和贾蓉贾蔷甚至宝玉有些暧昧,其实这是对凤姐的亵渎,也是对红楼的误读。掌管荣国府的总经理凤姐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用今天的话说,她是职业女性,职场达人,因为工作需要,她必须和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处好关系。她心里其实对贾府男盗女娼是十分憎恶的,秦可卿死于贾珍的淫威,凤姐在怜惜可卿之余,气愤之下,不惜设连环计把调戏她的贾瑞活活置于死地,可见她对不安分守己的男人都是痛恨的。凤姐对贾蓉贾蔷等畏畏怯怯的性骚扰看在眼里,冷笑在心里,但她却不和她们撕破脸,假装不懂,和他们斡旋,这只是为了利用他们,也是为了维持和巩固她的地位,让自己不至于像过街老鼠。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女性魅力的虚荣心。然而凤姐却是真正清白的,正如在第二十一回里,贾琏倒打一钉耙,说凤姐把自己盯的死死的,她却和家里的兄弟侄儿有说有笑,平儿忍不住替凤姐出头,揭穿贾琏偷换概念,说凤姐是干净人。凤姐干不干净,贴身大丫头平儿最清楚了。就连最爱嘲弄凤姐的尤氏和李纨,也只嫉妒凤姐,借着为平儿打抱不平奚落凤姐,也从未映射过凤姐的生活作风问题。凤姐对贾蓉贾蔷等的态度,说冠冕一点,那是长袖善舞,说通俗一点那是猫戏老鼠逗着玩玩。千万不能当真。 凤姐的一生,是叱咤风云逞强的一生,是呕心沥血操劳的一生,是谈笑风生风趣的一生,是贪得无厌狠毒的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从二令三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凤姐最终还是被贾琏休弃了,这是她作恶多端自作孽不可活的下场,也是墙倒众人推的一种世态炎凉,更是贾琏之俗不懂凤姐之威的悲哀。凤姐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贾琏不是一个坏人,但却不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他不够懂得凤姐对他的爱,只有在凤姐势败墙倒众人推时随波逐流懦弱而无情地休弃了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0、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c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在十二钗中位列第十,排在她母亲凤姐之后。她在前八十回里年龄似乎没怎么长,也没有对她过多描写,戏份不重,所以排位靠后。读者对她的印象就只是一个身体不大结实一直没怎么长的体弱小孩。整部红楼里,人物的年龄c生日都比较混乱,有很多矛盾之处。按照第五回里的判词,巧姐应该是在贾家衰败之后被“狠舅奸兄”卖入青楼,然后被刘姥姥救出,最后嫁给了板儿,从贵族千金沦落为一个普通村妇。高额续版里巧姐最后嫁给了一个财主的儿子,这也是他的败笔之一。红楼的创作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仅在第五回判词里有预示,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批书人直接批道“伏‘二进’c‘三进’及巧姐之归着”,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玩大观园时,巧姐用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玩,这些都不是等闲之笔,都非常明显地预示了贾巧姐最终嫁给板儿的结局。至于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是谁,多数人都认为是凤姐之兄王仁,基本是不争的事实。而奸兄是谁,却众说纷纭。巧姐没有亲哥哥,而草字头的堂哥却很多,贾蓉c贾蔷c贾芸c贾芹c贾菖c贾菱c贾荇c贾兰c贾菌高额续本里说奸兄是贾芸,这也是高额的败笔之一。在前八十回里,批书者一再说贾芸在贾府事败之后有一番大作为,还“仗义探庵”,试想奸兄怎么可能是他?就前八十回文本,也可以看出贾芸是个重义气之人,所以醉金刚倪二也敬重他。除了贾芸,在前八十回里露脸较多的就是贾蓉c贾蔷c贾芹c贾兰了。贾蓉在贾府事败时,肯定也和凤姐c宝玉那样被监禁了的,没有作案机会。贾蔷的品德似乎也不至于那么坏,不然龄官为什么会对他一往情深。我觉得最大的嫌疑就是贾芹和贾兰了。元春省亲之后,贾芹就负责打理家庙里的一群和尚道士,每月有月例,还要对和尚道士的费用雁过拔毛,临到过年贾珍给族里没有啥进项的穷族人打赏分发年物时,贾芹也厚着脸去领赏,被贾珍痛斥了一顿。可见贾芹是贪婪缺德的。有可能是他和王仁一起狼狈为奸,趁火打劫,把巧姐卖了。有红学研究者认为,“奸兄”是指贾兰。对此,我也比较赞同。红楼里的贾府表面一团和气,实则充满内斗。亲祖母王夫人心里眼里只有宝玉和她自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亲孙子贾兰。守节的寡妇李纨对王夫人的心思是了如指掌的,对凤姐独霸荣国府大权为所欲为是痛恨的,这就免不了她在对贾兰的教育时,有失大家风范和气度,只求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孤儿寡母明哲自保。这就养成了贾兰冷心冷肠的性格。在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里,金荣一伙人针对宝玉和秦钟,一群顽童争风吃醋,殴打起来。场面混乱之中,金荣方溅了与贾兰同桌的贾菌一书墨水。贾菌待要发作参战,却被贾兰劝住。书中说“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批书人批道:“是贾兰口气”。试想,金融他们针对的是宝玉,而宝玉可是贾兰的亲叔叔啊!年幼的贾兰何以如此淡定!在第二十二回,元春让太监送灯谜出来让大家猜,并让家中兄弟姊妹也做灯谜回送。贾政借机承欢贾母膝下,众人皆在,独不见贾兰,问起缘由,“李氏起身笑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未去叫他,他不肯来’。众人都笑道:‘天生的牛心古怪’”。可见,贾兰在李纨苦心孤诣的教诲下,并未真正融入这个大家族,与自己的亲叔叔c亲祖父都很生分。他的奋斗纯属为个人而奋斗,没有家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荣国府事败时,覆巢之下,守节遗孀李纨母子或可幸免于难,那是封建统治者树立贞洁牌坊教化民众的需要。巧姐被舅舅王仁卖入青楼,李纨母子本着平日对凤姐的不满和一向明哲自保的生存之道,极有可能对此漠不关心,狠心拒绝救援巧姐。那么王仁是爱银钱的狠舅,贾兰就是忘骨肉的奸兄。巧姐最终嫁给板儿,沦为村妇。所以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家族衰败了,千金小姐也就不再金贵了,家亡人散各奔腾,也就没有什么骨肉亲情可言。下嫁板儿,对巧姐来说,已是十分侥幸,不幸之中的万幸。可叹凤姐一生要强,最终她唯一的女儿落得如此结局都是因为“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富不过三代,但愿巧姐真的能应在那个“巧”字上,一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能够和板儿男耕女织,恩爱白头到老,享受安详凡俗的幸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1、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c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媳c守节的寡妇李纨位列十二钗第十一。守节的李纨住在大观园,她在前八十回里戏份其实也挺重,出镜率很高。按照一般人理解的她与世无争c宁静致远的品格操守和呕心沥血培养贾兰中兴贾府的无量功德,这个排序对她来说无疑太靠后了。“假是真来真是假”。书中正式介绍李纨是在第四回开篇章节。说她是贾政和王夫人长子贾珠之妻,“珠虽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敬酒‘女子无才便是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因此这李氏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这段文字似乎对李纨的性格品德盖棺定论,很多红楼读者眼里都以为李纨就是这么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清心寡欲,情趣枯燥的守节寡妇。其实这又是作者的狡黠之笔。李纨的人物形象并不是这么单调,她的性格也是复杂多面的,作者把她的形象也塑造得非常丰满。 首先,李纨并非“女子无才便是德”,李纨其实是博览群书,非常有才的,也很有抱负的,她的骨子里也并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探春起诗社之前,她其实也想到过,只是作为守节的寡妇,她不便兴这个头。探春起诗社,李纨很给力,自告奋勇掌坛当社长,她把诗社打理得井井有条,牛刀小试,展示了她的管理才能。为了诗社的活动能够正常运转,她带领众姊妹去向凤姐寻求支持时,两妯娌之间的对话交锋非常精彩,最终是李纨占了上风,而以口齿伶俐雄辩强势著称的凤姐也说不过她。担任社长,她不仅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并且评诗见解非常鲜明深刻,公正公道,这些岂是一个无才的女子能做到的?要知道,评诗并不比作诗容易。做诗社社长,不仅见证了李纨大家闺秀出身的才华和能力,也可见她的抱负。作为贾政王夫人的嫡长媳,她只是碍于寡妇的身份不便当家,不便与众男女仆从周旋。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这份志向,书中多次描写李纨在谈笑风生间对凤姐极尽调侃嘲弄,并多次借为平儿打抱不平,裸地说凤姐和平儿应该换一个位置才是,还贬凤姐说她给平儿拾鞋也不要,这种玩笑话其实是非常过火的,这又岂是一个宁静致远的守节寡嫂能说出口的?这只能证明了李纨对丈夫早亡,荣国府被凤姐越俎代庖的不满和由此产生的深深的失落和不甘。后来在凤姐小产调养期间,李纨与探春c宝钗协理荣国府时,她表现很低调,处处做和事佬,这其实也并不是出自她的本性。只是她心里像明镜一样的,现今的荣国府是一个怎样的空架子烂摊子,她再清楚不过了,她没必要去大刀阔虎地卖弄才能,更没必要去触及谁的利益去白白得罪人,她必须和凤姐保持完全不同的风格,以维持自己多年“竟如槁木死灰”与世无争的一个守节寡妇形象。有知识有文化的李纨的才能绝不亚于凤姐,比如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章节里,李纨一早就收拾园子准备在园中摆宴的诸项事宜,甚至对于贾母可能选择的旅游路线和活动行程都考虑得十分周全,还特别备下了舟船,“恐怕老太太高兴,越性把舡上划子c篙桨c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 李纨不仅是有才华有能力有抱负的,还是幽默的。在红楼里,具有幽默感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只顾着去争夺或自保去了,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就只有贾母c凤姐c黛玉c湘云c晴雯c李纨c尤氏等。一般说来,有幽默感的人都是聪明的,洞察的,有趣味的,有深刻情感和远大抱负的。李纨c尤氏的幽默是绵里藏针的,而凤姐c黛玉c晴雯的幽默是直率的甚至锋芒毕露的,史湘云的幽默是俏皮的,贾母的幽默是大气的。李纨的幽默不仅体现在平日里和姑嫂妯娌小叔子的谈笑之间,单说她惩罚宝玉去“寻妙玉乞红梅”的点子,就幽默得让人忍俊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中蕴含了她极高的情商,她对宝黛之情,对妙玉内心隐秘的情愫都了如指掌。 李纨不仅是幽默的,还是开明的,很有生活情趣的,并非“槁木死灰”之人。比如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黛玉向正在协理荣国府的宝钗c李纨c探春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李纨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 但是李纨的个性是多面的。李纨望子成龙,呕心沥血地培养贾兰,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中兴贾门,光宗耀祖,而是纯粹为了孤儿寡母出人头地,扬眉吐气。诚然,李纨在出嫁之前,也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婉贞静的大家闺秀。出嫁之后,也和贾珠过了一段举案齐眉c情投意合的夫妻生活。然而幸福去得太快!之后在贾府这个明争暗斗的大染缸里,李纨也就逐渐只求明哲自保了,冷眼观察着荣国府的一切,久而久之,她就更加看破世态人情,娘儿俩都渐渐变得冷心冷肠起来。 在第五回的判词里,作者对十二钗基本都是热情讴歌和深切缅怀叹惋的,但对李纨的判词里却不难体会到作者对她的批判。“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在?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母子的德行并没有像花中君子兰草那样馨香。后来,贾府被抄检,覆巢之下,守节的李纨和遗孤贾兰极有可能被保全,这是封建礼教树立牌坊的需要。而最是在危难的时候才能显出一个人的品德,或许巧姐被卖入青楼后,李纨母子狠心绝情地拒绝援救。贾兰最终没有辜负李纨的教诲,如愿以偿考取了功名,李纨也被诰封。母子二人风光无限,但此时贾家族人已亡散殆尽,没有人为他们的成功喝彩,只引来周围不相干的人的羡慕。回首往事,李纨也可能乐极生悲,在贾兰“威赫赫爵禄高登”时,李纨迎来了“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宿命。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李纨之死,死得问心有愧。贾兰纵使拜相封侯又如何,最后也像古今将相那样成为一堆荒冢,“也只是留下虚名儿语后人钦敬”。活人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在临死之时,问心无愧。如果见死不救的“奸兄”是贾兰,这是李纨对贾兰教育的失败,也是李纨做人的失败。明哲自保没有错,但做人还是得有起码的担当和情义。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2、画梁春尽落香尘 12c画梁春尽落香尘 排在十二钗之末的秦可卿是极神秘的人物了。她在第十三回就去世领盒饭去了。她是因为与公公贾珍偷情事败,惶惶不可终日,最后悬梁自尽的。“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宝玉随贾母c邢夫人c王夫人c凤姐等到宁府赏梅,因午困被秦可卿安排到她的卧室午睡。秦可卿的卧室铺陈奢华而脱俗,进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笼罩着一种风月情浓的诱惑,以至于宝玉在这里梦见了她,并在梦中的她的启发下与她发生了男女床笫之事,这是宝玉第一次梦遗。秦可卿是宝玉的性启蒙者,梦中的她,兼具宝钗和黛玉之美,鲜艳妩媚而风流袅娜。作者通过宝玉第一次梦遗的幻境,预示了主要人物的结局。这种创作手法,令人拍案叫绝。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性梦,但借助一个男孩首次梦遗的经历创造出一部不朽文学著作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似荒诞,却又真实。这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秦可卿是懵懂年少的宝玉的性启蒙者,那么她和贾珍之间的之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是秦可卿“擅风情,秉月貌”吸引或勾引了贾珍,让贾珍魂不守舍与她发生了关系;还是美貌不是她的错,是贾珍专擅长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勾引和胁迫她与自己发生了关系?从秦可卿的死,贾珍悲伤过度,哭成泪人,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执意豪葬的表现来看,贾珍对秦可卿是动了真感情的,无论他们的关系是怎样开始的,我觉得到后来两人都可能是陷进去了。贾珍是个混世魔王,对无所顾忌,但秦可卿却无法承受关系曝光的羞耻,所以当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之后,她感到她和贾珍的隐情已人尽皆知,于是就惶恐不安,一病不起,一病之下,月经迟迟不来,她就更加恐惧了,如果真的怀上了,算怎样一回事呢,算贾珍的还贾蓉的?自古男欢女爱的不良后果都是由女方承受。可卿当时内心的惶恐和挣扎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好在所有的大夫都是贾珍请的,对于可卿的病情,贾珍让大夫怎么说大夫就怎么说。渐渐地,可卿感觉到尤氏c凤姐c贾母乃至整个贾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们待她并无异常,并没有怀疑她,于是她就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趁此从与贾珍的关系中抽身退出,重新做人。然而,这也许只是她单方面的天真想法。这种的关系是如此让贾珍感到刺激亢奋,蚀骨,情场老手贾珍又岂能轻易放过这个美妙绝伦的尤物,就像要让一个饿狼放弃嘴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猎物那样。而秦可卿自己终究做贼心虚,她对自己的病情虽抱有幻想,但更多是听天由命,静观事态变化,所以对凤姐说:“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当凤姐又来看她时,她又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了也未可知。婶子或老太太c太太放心罢”秦可卿是红楼里最美貌的女子。“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或许是因为可卿的美貌太出名了,贾珍才不管不顾她的出身贫寒,执意将她娶做贾蓉的妻子。后来就像贾蓉说的“脏唐臭汉”那样,贾珍无耻地占有了自己的儿媳。可卿贫女嫁富家后,她为人处世肯定非常低调殷勤,人又长得风流袅娜,所以深得贾府上下人喜欢。尽管她和贾珍,下人们也只会假装不知道或私下里议议。焦大的醉骂,凤姐或许有所警醒,但身在宁府的尤氏却并未起疑。尤氏作为贾珍续弦的妻子,家世背景远远不能和贾家匹配,因此她虽然才德不压凤姐,也和可卿一样小心做人。所以当可卿突然病了时,尤氏是真心关切的,她觉得可卿和她一样,都是贫女嫁富家,难免如履薄冰,思虑过重。丈夫偷情,妻子往往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可卿的病就这么拖着,也许是待到风平浪静,可卿的病果真好转时,贾珍按捺不住,再次与可卿发生关系,而这一次却做得不够隐秘,最终被尤氏或者更多人察觉了,可卿再也别无选择了,只有悬梁自尽,“淫丧天香楼”。凤姐向来与可卿要好,聪明绝顶的她不难察觉出可卿的病因,凤姐太了解男人了,因此当她看到病恹恹的可卿楚楚可怜的样子时,她的心酸酸的,她凭直觉断定可卿是无辜的,她一定是被贾珍胁迫的。因此凤姐在怜惜可卿的同时,对所有越轨的男人都恨得咬牙切齿。所以当贾瑞调戏她时,她不惜将贾瑞活活弄死,以泄心中之愤。对于贾琏拈花惹草,她也是恨得牙咬。然而她不能弄死贾琏,只能逼死鲍二家的和尤二姐。 从判词来看,作者对可卿批判多于同情。“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始在宁”;“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在此,批书者批道:“作者据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从可卿的判词来看,似乎贾家的衰亡是因为贾敬出家炼丹,任由贾珍胡作非为,乃至与儿媳发生关系,可卿虽死,但似乎这段关系最终却成了贾家之败的导火索。是因为可卿葬礼越礼使用了“坏了事”的原忠亲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被政敌作为把柄揭发,还是本身被政敌利用进行攻击?又或是像刘心武说的那样,秦可卿身世可疑,是皇室罪臣之女,贾家犯了藏匿之罪?但从可卿与弟弟秦钟的真挚亲情以及批书者的话来看,可卿的身世也许就如书上所写那样,并没有作家刘心武说的那么悬。可卿“淫丧天香楼”就丧吧,作者却又偏偏写她临死时托梦凤姐,预言了贾家的兴衰,大谈治家之道。仿佛举世皆醉,惟有她和凤姐才是清醒而有担当的。她们俩才可能是宁荣两府的顶梁柱。 最恨红楼梦未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3、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 13c史太君“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史老太君贾母是个强势c智慧c丰趣c高雅的老太太。都说“富不过三代”,但贾家自荣宁二公建功立业打下根基以来,已经历了近百年的荣华富贵。荣宁二公之后,贾家的男子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没什么建树和作为,越到后来,不肖子孙却比比皆是。对于贾家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光景,表面繁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贾母站得最高,比谁都看得更清。但是干着急也没有用,日子还得照常过下去。作为一个封建老太太,贾母似乎没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爱女儿贾敏,爱大孙女元春,爱娘家父母双亡的侄孙女史湘云,爱外孙女林黛玉,也爱迎春c探春c惜春等亲孙女或堂孙女,对于家族中的其他未出阁的女孩儿比如喜姐儿和四姐儿和亲戚家中的女孩儿比如宝钗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她也表示疼爱。老太太疼爱女孩子,说明了她的思想比较开明而超前,也说明了她本身也是一个自信强势的女人,因此她并不认为女子就比男子差,只不过处在封建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礼教摆在那里,男主外女主内是那个这会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发展到后来,贾家的男人在外面越来越撑不起场子,所以贾家的女人在主内时就显得格外强势。而元春的成功,给了贾母巨大的启发和鼓舞,男人不行,女子或许还能通过进宫选秀或与豪门世家联姻顶上去支撑门庭。这是贾母对全局的思考。除了她真心疼爱女孩子之外,她也有自己的盘算。所以她把众孙女都集中到自己身边教养,言传身教,使她们更具有大家闺秀风范,以备不时之需。 贾母虽然强势,但她也懂得急流勇退放权给王夫人和王熙凤,自己该颐养天年就颐养天年。贾母知人善任,喜欢长得漂亮c能力强c性格爽利的真性情人。对于两个儿子,贾赦让她彻底失望,贾政又过于中规中矩,她也不太满意。两个儿媳就更不用说了,邢夫人根本不具备侯门长媳的丝毫气度,王夫人性格阴沉,情趣枯燥。所以她隔辈亲,特别宠爱宝玉和凤姐。都说返老还童,越老的人越智慧圆通,人情练达,沧海桑田,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因而他们反而更倾向于返璞归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面前装模作样,耍心机玩手段,这很容易让他们审美疲劳,产生反感。所以贾母喜欢泼辣能干c风趣幽默的凤姐和天真无邪的宝玉。隔辈亲嗜好越重的老人往往越是千帆过尽活得通透的人。智慧圆通的贾母识人能力超强,仿佛练就了天眼,一眼就能看穿身边每个人的本性,但是她不轻易说出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像一只打盹的老虎,悄悄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演,不到万不得已,她决不发威。人老了,她就对生活不断做减法。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一概不过问。 在众多的晚辈中,贾母真心最疼爱的就是宝玉和黛玉了,其次是凤姐和贾兰。这种任性的偏爱已然成为晚年的她的一种个人嗜好。其实,很多旧式大家族老人都有这种嗜好,他们在众多的晚辈中特别偏爱个别成员。素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之说。贾母偏爱衔玉而生c相貌清俊长得特像她已故丈夫荣国公的宝玉,这不奇怪。她偏爱唯一的亲外孙女儿黛玉也不奇怪,因为她太爱她的女儿黛玉的母亲贾敏了。而当宝玉和黛玉在她身边一起成长时,她很快就发现他们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一对“小冤家”。贾母是个有城府但不失真性情的人,她懂得宝玉和黛玉相爱相杀的争吵,懂得他们的争吵是彼此在不断的试探和求证。于是,她在内心里很快就萌生了让这两个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白头到老的念头。这不仅是对宝黛的成全,也是对亡女贾敏的告慰,更是对自己不忘初心的少女情结的一种追忆。待到黛玉的父亲如海病重,贾母特别交代贾琏亲自护送,“仍叫带回来”。意思是如海病好了,黛玉也得带回来,如海病亡了,黛玉更得带回来。如海一病而亡,贾琏带着林家的大部分财产和黛玉回到荣国府,恰逢元春省亲前夕。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家大兴土木修造省亲别墅,贾琏在得到贾母的默许下,挪用了林家的大部分财产。林家五代列侯,如海又是前科探花朝廷钦点的巡盐御史,林家人丁凋落,不像贾府这般铺陈奢靡,林家再怎么也积攒了一份不菲的家产。就单凭贾敏出嫁的妆奁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产。如海膝下只有黛玉一女,另有两三房姬妾。打发完两三房姬妾后半生所需之外的大部分财产只能留给黛玉。书中虽然没有明写,但这不难推理。不然,在第七十二回,贾琏为了荣国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焦头烂额时,忍不住说了句“这会子再发过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是一句神来之笔,贾琏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句,只能证明他之前发过这样的财。而纵观七十二回之前,贾琏要发“三二百万”这样数量不菲的财可能只有如海死后,从林家托管的财产中发的了。虽然得到贾母默许,大部分用于了元春省亲的公用,贾琏和凤姐估计也浑水摸鱼发了一笔横财。贾家既然代管了林家的财产,收养了黛玉,就得对黛玉的终身大事慎重负责。否则就有负如海之托,也对不起贾敏的亡灵。随着黛玉在贾府的时日越久,贾母越来越感到宝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这正合老太太的意,两个都是她的心肝宝贝,他们若能结合,岂不是四角俱全之事吗?从此成全宝黛就成了老老太太晚年的最大心愿。然而,那个吃斋礼佛的儿媳妇王夫人却不是省油的灯。自古婆媳是天敌。王夫人伙同薛姨妈c宝钗等活生生编造出金玉姻缘之说,还动用了元妃的力量。在如此大是大非的大事面前,贾母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于是在元春端午节赏礼之后,贾母高调率众到清虚观打醮,并特别邀请了薛姨妈母女,巧妙地破解了金玉姻缘,向薛姨妈母女表明了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和宣示了她的主权。薛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贾母很有幽默感,也学着用金玉姻缘的套路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几两银子罢了。只要模样儿c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的话看似平常,实则大有深意:对于宝玉的婚事她老人家不着急;在宝玉的婚配人选里,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号称根基富贵的薛宝钗;宝玉的婚事她这个老太太说了算;宝玉的婚配对象必须模样好,性格好,能与宝玉情投意合。凤姐见贾母该说的话都说了,为了不使场面尴尬,马上出来打岔笑道:“张爷爷,我们家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去换”然而,爱情中智商为零的宝黛都没感受到贾母在力挺他们。清虚观之行,张道士提亲引发了两人激烈的争执,闹腾的动静非同寻常。急的为他们呕心沥血贾母也忍不住抱怨道“不是冤家不聚头”而老泪纵横。抱怨归抱怨,她在情不自禁的哭诉中还是再一次亮出了她的底牌“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到天上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也就是说,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就必须管定这“两个小冤家”的事。自此,王夫人c薛姨妈对金玉姻缘的计划暂时偃旗息鼓。之后,贾母也许也向元春暗示过“金玉姻缘”不如“木石前盟”:贾家不能辜负林家的托付,宝黛情投意合;薛家正在衰败,薛蟠随时可能闹腾出命案牵连贾家甚至牵连元春。一边是祖母,一边是母亲,元春对宝玉的婚事自此再也没有插手。 为了促成宝黛的终身大事,贾母真是操碎了心。贾母是贾府全局的实际把控人,她再怎么偏爱宝黛,也得顾全大局。不能真和儿媳王夫人和亲戚薛姨妈等翻脸。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会抓大放小。所以当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撵逐晴雯,晴雯屈死之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时一派谎言,说得晴雯一无是处:又懒又淘气又病不离身,并诬陷晴雯得痨病死了,又说袭人如何性情稳重和顺,行事大方,心地老实,适合做宝玉房中人,贾母瞅着王夫人欲盖弥彰的样子,也没有揭穿她,只是婉言质疑了一下:“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将来只他还可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然后说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就一笑了之。舍车保帅。晴雯已死,贾母不想为了一个已死的丫头和王夫人深究,只要不动黛玉,一切都好说,王夫人让袭人做妾就做妾吧。家和万事兴。贾母疼宝玉可谓是操碎了心,早早的就把晴雯拨过去,是觉得漂亮能干的晴雯将来可以做宝玉房中人。然而她和王夫人的三观却格格不入,贾母喜欢的聪明伶俐的人,王夫人通通不喜欢。智慧老辣的贾母不仅对王夫人小事不究,还用了围魏救赵的方法,大力促成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又暗示薛姨妈,让薛家借贾家之势,让宝琴做王夫人的干女儿元妃的干妹妹,务必尽快促成薛宝琴和梅翰林家的亲事。当初薛家和梅翰林家定亲时,薛家还没衰败,如今薛蝌带着妹妹薛宝琴到京城来却扑了空,梅家外迁了。儿女亲家之间竟杳无音讯,这证明现今正得势的梅家没怎么把与薛家定亲的事放在心上,悔婚也不是没有可能。薛姨妈是一个表面上乐呵呵的人,其实整个薛氏家族的命运不仅懂事早的宝钗在思考,薛姨妈心里也在盘算。薛姨妈没有王夫人那么深的城府,也没有她那么阴冷,她在感受到贾母对宝黛婚事的坚定立场以及贾母对薛家的关照体恤后,也就渐渐放弃了金玉姻缘,也就投桃报李,做了顺水人情把黛玉认作了干女儿。这样寄人篱下的孤女黛玉就有了“娘家人”,宝黛的婚事才可能按照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正常推进。薛姨妈的识时务,让贾母十分喜悦放心,书中一再点到。 高额续本最大的败笔就是写贾母突然对自己最疼爱的唯一的亲外孙女黛玉翻脸,无情的贬低并放弃黛玉而褒扬选择了宝钗作为宝玉的婚姻对象。书中贾家的事和现实中曹家的事是真假难分的,正如黛玉初进荣国府,凤姐见了黛玉脱口而出道:“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书中凤姐如此说,显然有奉承贾母之意,但在现实中,或许曹家当权的德高望重的孀居老太太还真就只有一个外孙女与她才有血缘关系,儿子可能是过继抱养的,所以和孙子特别隔辈亲也未可知。就像宝玉挨打之后,贾母怒斥贾政道:“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一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总之,贾母是真疼黛玉的。如果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属于纯粹的政治婚姻,娶宝钗就能保住岌岌可危的贾家不倒,那么,贾母处于对全局的考量,还是有可能会牺牲黛玉的。但是很显然,薛家早已自身难保,比贾家更早衰败,娶宝钗并不能拯救贾家,所以,贾母是不可能改变对黛玉血浓于水的爱,也不会动摇她对宝黛婚姻的坚定立场的。诚然,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也多次夸赞宝钗,但这只是因为贾母是个有真性情的人,她的夸赞有真心的一面,也有维持一团和气亲戚之间客气的一面。归根结底,夸赞宝钗还是因为她始终把宝钗当成客人,没当成贾家的人。她总不可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地天天挂在嘴里夸赞自己的亲外孙女兼未来的孙媳妇黛玉吧。事实上,年老的贾母虽然喜欢被人奉承,但也并没糊涂到只喜欢一味奉承她的人。薛宝钗在各种场合极力奉承贾母,奉承的语言近乎。比如在第三十五回里,宝玉挨打后,众人去看他。宝钗竟当众说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表面上对宝钗的奉承很受用,其实她更喜欢率真浪漫的少女。比如当邢夫人替贾赦求娶鸳鸯时,贾母批评邢夫人盲目三从四德的贤惠,并借题发挥连王夫人也骂了,趁机宣泄了婆媳之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不满。探春站出来替王夫人打抱不平,智慧的贾母马上顺杆而下,转怒为笑,轻易地在谈笑间就缓和了场面,但对王夫人c薛姨妈等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还是起到了的。可贵的是贾母对探春的行为并没有一点生气。可见她是喜欢有主见的直率之人。事实上,贾母对薛宝钗有褒有贬,比如带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宝钗的蘅芜苑时,贾母见薛宝钗那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的闺房就连连摇头道“使不得。忌讳”等语,薛宝钗老道有余,却缺乏少女应有的天真烂漫,这是贾母不喜欢她的地方,她太怕薛宝钗成为第二个王夫人了,这样宝玉的人生该会多么无趣!她担心宝玉娶了宝钗也会像贾政那样逐渐失去灵性,最终变成一个色厉内荏的迂夫子。当薛宝琴一来时,贾母一见就喜欢,但她不知详情,为了稳妥起见,她立逼着王夫人将宝琴认作了干女儿,对她极尽宠爱,给她最好的衣服穿,并让她和自己一起睡,这个老太太真的是童心不泯。后来可能是私下里从凤姐那里知道薛宝琴早已许给了梅家,贾母又佯装不知道,与凤姐默契地唱了一出好戏,假装问及宝琴的生辰八字,说要与她做成一段好姻缘,把王夫人和薛姨妈都瞒哄过了,以为贾母要将宝琴许给宝玉。试想,如果贾母真要将宝琴许给宝玉,又怎么可能一见面就立逼着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呢?姜还是老的辣,贾母不仅瞒过了王夫人c薛姨妈,连宝钗也瞒过了,宝钗吃醋道:“你也不知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而不如你。”反倒是率真的黛玉看得更清,自从与唯一的劲敌宝钗冰释前嫌后,她对她和宝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因而对贾母百般宠爱宝琴毫不吃醋。贾母此举,可谓一举多得!非仔细品读不能体会出其中的高妙。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只在行动上,不在口头上。 黛玉一来,就享受与宝玉同等规格的待遇,只让他们俩跟着自己吃住,迎春c探春c惜春立即靠后,转而被安排去跟着王夫人;当她感到元春插手金玉姻缘时,立刻出面化解危机;宝黛因张道士提亲闹翻了,贾母情不自禁地哭诉她为两个小冤家操碎了心;之后,贾母见宝黛迟迟没有和好,又特派凤姐去劝和,黛玉跟着凤姐来到贾母那里,书中写道“那林黛玉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仅此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写尽了贾母和黛玉的舐犊情深;贾母带刘姥姥游玩大观园时,行至探春的秋爽斋,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这种不经意的言语在客观肯定探春的同时,却饱含了贾母对宝黛深入骨髓的宠爱,并且从来就把他们看成密不可分的一对,令人玩味无穷;大观园里每个人都享受着固定的月例,贾母在此基础上,每个月又悄悄派人单独给黛玉送零花银子;人情练达的薛宝钗替湘云做东,在大观园里邀请大家赏菊吃蟹做诗,贾母回头又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吃多了”,可见老太太的心始终放在两个“可恶的玉儿”身上;在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夜宴后放鞭炮时,书中又轻描淡写道“那林黛玉秉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中”。读者可要知道,按书中所写,那时林黛玉已快满十六岁,贾母尚搂她在怀中,可见祖孙情深非同一般;书至第七十五回,写到甄家事败,其实也暗示着贾府外强中干空架子难撑的光景来,但对于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供给还是不能过分省俭。贾母深知家道艰难,便吩咐:“将这粥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凤腌果子狸给颦儿c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贾母这极为平常寥寥数语,也写尽了她对宝黛的无限宠爱,并始终把他们两个相提并论,合二为一。贾母疼凤姐,是希望凤姐能够把局面支撑下去。贾母疼贾兰,是因为贾兰是她唯一的重孙子,贾兰读书用功,是可造之材。 宝黛最终没能走在一起,只可能是发生在贾母去世之后。 “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爱情坚定的支持者c守护者贾母是一个智慧乐达c风趣幽默c情趣高雅c老道世故而不失真性情的老太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无论是她对众孙女的疼爱,还是他对唱戏的小女孩的怜惜,或是她对刘姥姥的体恤,又或是对清虚观那个冒撞了凤姐的小道士的安慰,以及她说:“我知道咱们家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特别吩咐人照顾好贫寒的族中女孩喜姐儿和四姐儿等这些细节,都证明了贾母是一个懂世故却不用世故的老太太,让人肃然起敬。 她对宝玉无以复加的宠爱里,其实也充满着童心,十分有趣。比如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无事忙的宝玉想着要到芦雪广赏雪作做,吃饭吃得忙慌慌的。“贾母道:‘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便叫‘留着鹿肉与他晚上吃’。”如此平淡的两笔,却把贾母无比懂得少年人的那颗童心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被林家的人接回苏州,情急之下就人事不省。醒来后,林之孝家的c单大良家的都来瞧他。宝玉倚病卖病,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并任性地说:“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来!”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读到这里,我也是忍俊不禁。要知道,那个时候,黛玉已经十五岁,宝玉已经十七岁了。贾母还如此宠溺宝玉,当成几岁小孩儿哄,除了对宝黛的爱,还有她返老还童的满满的童心啊! 尽管贾母是一个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太太,但是作为一家之长,她任性地过分宠爱宝玉和凤姐,她的“偏心”加剧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和争斗,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享乐,放任了贾赦c凤姐c贾珍等人的胡作非为,也加速了贾府的衰亡。一个家族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假如一个帝王任性地宠溺某三两个臣子,那么势必会加剧朝廷的内斗,加速国力的衰亡。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4、王夫人的“往事” 14c王夫人的“往事” 不知怎的,从初读红楼开始,我就对王夫人没有什么好感。原因就是因为她对黛玉不好。贾敏在世时,经常给黛玉讲娘家的事。因此荣国府的很多人和事,黛玉早已耳熟能详。以至于六岁的黛玉在母亲去世后初进贾府时,因知道贾府侯门深,排场大,礼仪重,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怕被人耻笑了他去”。然而,贾敏并没有给年幼的黛玉讲荣国府里每个人的毛病,没有在年幼的孩子心灵上投下任何负面的c阴暗的东西。所以,黛玉进贾府时,对每一个人都没有任何成见。甚至也没多想,和大大咧咧的史湘云一样,一直把吃斋礼佛的王夫人当成了好人,把被站在封建礼教制高点的王夫人c贾母c凤姐等压制得心理扭曲的赵姨娘c贾环等当成坏人。初进荣国府,遵照礼仪去拜见两个娘舅,大舅贾赦称病不见,大约是因为贾母“偏心”吧,喜欢贾敏c贾政不喜欢他;二舅贾政斋戒去了。王夫人在接待黛玉时就告诫黛玉,让她离宝玉要好远有好远,并说了一通“你这些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的”这样的胡话谎言。对此,黛玉不知就里,就如实说她常听母亲讲,宝玉哥哥“极憨顽,说在和姊妹情中极好的。”王夫人见黛玉初来乍到,年幼无知,也就不好再怎么样了。 眼见强势的贾母将宝玉和黛玉留在身边亲自抚养,让他们同吃同住,两表兄妹耳鬓厮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王夫人的心中越来越感到焦虑和不安。陪房周瑞家的跟了王夫人几十年,就像王夫人肚子里的蛔虫那样,深谙她的心理,于是背地里对黛玉态度轻慢。宝钗来后,周瑞家的以及袭人之流,背着贾母对稳重的宝钗极尽夸赞,对率真的黛玉极尽诋毁。大家见贾母对黛玉宠爱有加,都羡慕嫉妒恨,所以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些高压的无形的舆论造势让聪明敏感的黛玉感到寄人篱下的无限苦楚,所以在《葬花吟》里写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c“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等语。然而,她还是并未意识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王夫人。因此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绣笼红麝串”里,王夫人问起黛玉的病来时,宝玉开了一个海上方,求证于宝钗。宝钗为取悦王夫人矢口否认。天真无邪的黛玉坐在宝钗后面,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宝玉。凤姐忍不住出来替宝玉作证。于是宝玉就向黛玉道:“你听见没有,难道二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这时,黛玉还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黛玉之举,满满的少女撒娇之情,可见她对王夫人是何其信任!是何其爱屋及乌!因为王夫人是宝玉的母亲自己的二舅母!王夫人见黛玉如此,也就只得道:“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率真的黛玉怎么知道正是眼前这个仁慈的舅母一手炮制了金玉姻缘,并借力元春赏给了宝钗和宝玉一样的端午节礼物红麝串!王夫人问起黛玉的病情,究竟是真正的关心,还是在渲染她的病情呢?其实那时候的黛玉只是身体不太结实,先天不足,抵抗力比常人差一点,仅仅需要调养而已,并不是所谓的“病西施”。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王夫人不喜欢她c排斥她的原因造成的。贾母虽然是荣国府的最高权力者,但实际掌权当家的是王夫人,凤姐也只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在王夫人的授权下行事。因此,下人们难免在贾母面前是一套,在王夫人面前是一套。取悦实权者王夫人那是必须的。而赵姨娘正如探春和平儿所说,是个没有主见,颠三倒四的人,她出于本能的嫉妒,对黛玉也不待见。邢夫人因在贾母面前不得势,本身又是一个愚犟悭吝的人,对黛玉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宝黛日久生情,贾母有意成全宝黛初见端倪时,恰逢宝钗选秀落选,王夫人为了将宝黛结合的可能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和薛姨妈c薛宝钗生生炮制了金玉姻缘之说,王派势力对此大肆渲染造势,连元春也被王夫人拉进了这个计划。然而宝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的事实摆在那里,阖府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宝黛必然会结合,迟早会走在一起,这是多数人心照不宣的事。贾母的态度摆在那里,宝黛的感情摆在那里,如海之死,对于黛玉最终的归属,经办人贾琏再清楚不过了,因此跟贾琏的小厮兴儿对尤二姐讲起宝黛的姻缘时深信不疑。宝黛结合是顺理成章的事,对此,凤姐也不怕得罪自己的两个姑妈,也帮着宣传造势,对宝黛的情愫毫不忌讳,时常当着众人的面推波助澜,甚至裸地开玩笑戏谑黛玉道:“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呢?”然而,无论是金玉姻缘之说,还是凤姐等人的玩笑话,对于寄人篱下的孤女黛玉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和压力。金玉姻缘之说对黛玉肯定是最严重的威胁,让她感到焦虑,而凤姐等人的玩笑话也让她感到一种隐情曝光的惶恐,因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像洪水猛兽,是非常忌讳的。她知道她和宝玉要想走在一起,单凭贾母做主是不够的。连最基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具备,并且贾母是上了年纪的人,一旦贾母有个三长两短,她和宝玉的事就会立即化成泡影。 对于宝黛钗三人的事,经过端午节元妃赏礼c清虚观打醮宝黛闹翻之后,王夫人渐渐消停,贾母也气定神闲起来。双方都在等待时机。薛宝钗年长黛玉三岁,贾母觉得不用太着急;王夫人觉得贾母年事渐高,贾母要促成宝黛婚事,也不是她直接宣布一下就能了事的,也得走当时封建礼教的程序,她倒要看看贾母如何走这个程序。后来,邢岫烟许配给薛蝌的案例无意间给了贾母很大的启发。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过就是套路而已。贾母让薛姨妈和邢夫人分别代表男女双方的“父母之命”,自己亲自保媒,又硬拉尤氏具体操办。套路就这么简单。后来宝钗主动退出金玉姻缘,薛姨妈做顺水人情认了黛玉为干女儿,贾母十分喜悦放心,那么薛姨妈就可能成为“林家人死绝了的”黛玉的“父母之命”,剩下的媒妁之言就简单了,邢夫人c尤氏c凤姐甚至王子腾的夫人等都可以担当,贾母一旦指定,谁还敢说不。 眼看贾母的计划一步一步在推进,而薛姨妈母女已渐渐动摇和放弃,然而王夫人还是不甘心,非要和贾母死磕到底。于是在继逼死金钏儿之后,她再次上演杀鸡给猴看,晴雯成了冤大头。她要以母爱的名义制造“凡是挑逗c勾引c辖制她儿子的人都该死”的黑色恐怖。当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接下来,晴雯的厄运便开始了。“王夫人原是个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既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身体健康c性格火爆的晴雯何曾像个病西施?分明是指桑骂槐!王夫人一生最嫌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眉眼有些像林黛玉的晴雯就该被她活活冤枉致死?那“猛然触动的往事”和“又勾起的往事”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王夫人自一开始就防范林黛玉,不喜欢林黛玉?她为什么要不动声色让王派势力肆意地渲染黛玉尖酸刻薄c体弱多病c不宜室宜家的舆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夫人对晴雯的指桑骂槐以及发动的黑夜抄检大观园,让客居的黛玉心惊胆战。这个时候,经历了多年煎熬的黛玉,身体真的快禁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了,也对她和宝玉的未来不再充满信心,而抱以消极的听天由命的态度,大不了以死殉情。所以在与湘云凹晶宫联诗时,黛玉面对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却吟下了“冷月葬花魂”这样颓丧之句。晴雯之死,不仅让宝玉深受重创,也让黛玉感到不祥之兆。然而黛玉不想给宝玉增添压力,不愿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忧虑,反而淡定地和宝玉一起品鉴改削凭吊晴雯的《芙蓉女儿诔》,黛玉从诔文中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也没对宝玉说出来。宝黛的这一段惊天地泣鬼神c缠绵悱恻c荡气回肠c只求做三观一致的灵魂伴侣的伟大爱情最终就断送在“曾经天真烂漫”的王夫人的“往事”中!刘姥姥嘴中的那个曾经“性格爽利的王家二小姐”如今掌权荣国府的王夫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往事”,变得如此这样一旦触动她的“往事”就会做出令人发指不惜草菅人命的事来? 纵观前八十回,只要不涉及宝玉和黛玉的问题时,王夫人都是一个极为正常的人,虽然情趣枯燥,但也具有大家风范。她对不是自己亲生的三春和贾环也还是不错,对刘姥姥的体恤也是真诚的。然而,到底是怎样的“往事”让她如此排斥黛玉,非得拆散这段姻缘甚至毫不顾忌伤害她和宝玉的母子之情呢?从前八十回的文本细读来看,贾母和王夫人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出自史家的贾母和史湘云都是要读书的,多才多艺的,而出身王家的王夫人和凤姐基本是大字不识的。骨子里强势自信的贾母喜欢俊俏能干的女子,而骨子里自卑又要强的王夫人喜欢长相平平粗粗笨笨能够驾驭的女子。也许,王夫人在出嫁之前,信奉他们老王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确也和曾经的凤姐一样是个天真烂漫c性格爽利的少女。她的长相可能也就是看得过去而已,绝不是美女。然而嫁进贾府后,她看到聪慧美丽的贾敏被贾母宠爱得一塌糊涂,正如王夫人在第七十四回发动抄检大观园之前说的那样“只不用远比,只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追忆往昔,王夫人对贾敏的羡慕嫉妒恨尽在其中。不仅如此,机灵古怪c活泼俏皮的贾敏可能还经常“辖制”她的小哥哥贾政。从林如海对贾政的评价,也可以推测贾政和贾敏的兄妹情深。从前八十回的描写,也不难想象贾政年轻时也是喜欢诗词歌赋具有浪漫气质的青年才俊。贾政和贾敏兄妹情深远胜现今的宝玉和探春。相貌平平c情趣枯燥的王夫人真的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可能不大受贾母和贾政发自内心的喜欢。然而,贾政的基因实在太强大了,与王夫人所生的贾珠c元春c宝玉个个都仪表不凡,王夫人母凭子贵,总算奠定了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贾敏出嫁之后,贾政身边没有了那个可以“辖制”他的心爱的妹妹,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落。这时候傻白甜的赵姨娘出现了,从此贾政基本上就和王夫人分居了,只和赵姨娘生儿育女。贾政不喜欢沉闷无趣攻于城府的王夫人,他宁愿喜欢简单甚至有点聒噪的赵姨娘。至少赵姨娘侍寝时,能够让他感到放松和自在,不像和王夫人在一起那样按部就班地“做作业”。贾政真正喜欢的是像他妹妹贾敏那样美丽聪慧c有灵性c才情俱佳的女子,而不喜欢王夫人这样一本正经的管家婆。所以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里,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丈夫给老婆的笑话,其实这个笑话的背后,也映射了贾政对王夫人绵里藏针的性格的不满和抵触,表面上一脸严肃的贾政骨子里何尚又不是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已经为贾政生儿育女的赵姨娘长期被王夫人过度压制,以至于赵姨娘的心理都扭曲了,经常在枕边向贾政喋喋不休地诉说,贾政心里对王夫人肯定是不满的。但王夫人嫡妻的地位摆在那里,王家高贵的出身摆在那里,母凭女贵母凭子贵的实力摆在那里,所以贾政为了顾全大局也不和王夫人理论,当所有的人都说赵姨娘的坏话时,贾政只有用每天晚上在赵姨娘房里过夜的行为来默默支持她。至于和王夫人,他们只有大白天坐在上房里,相敬如宾公事公办地商量一下家事,仅此而已。王夫人早已失去了贾政,失去了大儿子贾珠,再也不能失去宝玉了。因此她无法容忍宝玉被黛玉“辖制”。王夫人对宝玉的母爱是一种占有式的自私的爱,她以母爱的名义行出的很多事都让宝玉伤碎了心。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章节里,王夫人和贾母对于宝玉挨打的本能反应一对比就可以看出,贾母对宝玉的爱是无私的爱,纯粹的爱;而王夫人对宝玉的爱却是一种自私的爱,占有的爱。两婆媳都在那里哭诉,各哭诉各的,而贾母的哭诉只是纯碎心疼宝玉,责怪贾政越老越古板迂腐,不懂宝玉的真性情,宝玉并不是贾政想象的那样不肖和下流不堪;而王夫人的哭诉却是在诉说自己的委屈和担忧。以王夫人的情商同样不懂得宝玉的真性情。王夫人不敢拿贾母和贾政怎样,然而她心里对姑子贾敏说不清道不明的恨却始终挥之不去,所以,她绝不允许贾敏的女儿黛玉“辖制”她的宝玉,也不想让黛玉作为儿媳如同贾敏的影子在她面前晃来晃去一辈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5、平儿之平与不平 15c平儿之平与不平 贾府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缩影。金陵十二钗之所以有正册c副册c又副册c再副册,其实也是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尊卑有序,并非正册里的人就真正比副册里的人高贵高尚。 在红楼众多的丫鬟中,平儿是最不平凡的一个。可以说平儿是其中素质最全面,最出类拔萃的人。袭人绵里藏针,太要强了,要强到自不量力要和黛玉争夺宝玉的心;香菱只是身世可怜可悲可叹;晴雯c司棋c麝月c秋纹c芳官等行事都锋芒太露了,得势不饶人,都不是省油的灯,细读红楼的人都能体会到;莺儿太聒噪了,不仅口无遮拦说金锁和通灵玉是一对,还说贾环不如宝玉爷们;侍书c入画c翠缕c雪雁等太平凡了;紫鹃的忠诚和鸳鸯的决绝诚然可贵,但都不及平儿能长期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下竟能周全妥帖来得不容易。平儿是整部红楼里真正掌握了中庸之道,驾驭平衡之术游刃有余的奇女子。尤氏c李纨两妯娌特别赏识平儿,除了因为他们对凤姐的嫉妒和不满之外,更多的是平儿自身散发的光芒对这两妯娌特别吸睛。因为她们作为妯娌比别人更了解凤姐,从而更懂得平儿的不容易。 凤姐为了堵泱泱之口,强逼平儿做了贾琏的房中人,大约一年两年之间平儿能够和贾琏在一处,就这样凤姐还掂她十个过子呢。正如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里,只是和宝玉私下偷试了情的袭人,见人来疯的宝玉和黛玉c湘云打得火热,就打翻了醋坛子,于是像李嬷嬷说的那样百般妆狐媚子不理宝玉,其实何来贤惠?而真正过了明路的平儿发现贾琏与别的女人有染,抓住了多姑娘儿的头发把柄,被贾琏骗抢了过去。“贾琏见平儿娇俏动情,便搂着求欢,被平儿夺手跑了,急的贾琏弯着腰恨道:‘死促狭小!一定浪上人的火来,他又跑了’。平儿在窗外笑道:‘我浪我的。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两人正说着,凤姐走进来,见两人隔着窗说话,就含着醋味嘲弄他们。平儿的表现却不卑不亢,把贾琏都绝倒在炕上,拍手笑道:“我竟不知平儿这么厉害,从此倒服他了。”平儿在这一节里表现出的自尊自重自爱与太过要强的醋袭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平儿看破男欢女爱c宁静致远的端庄境界甩袭人不知多少条街。平儿不仅有自知之明,洁身自好,对于凤姐,她除了忠诚之外,还能客观公平地评价她。也就在这一节里,当贾琏抱怨凤姐防他像防贼,而她自己却不论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平儿没有像一般争风吃醋的妾室那样顺从附和取悦贾琏,反而立即正言道:“他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c走的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连我也不放心,别说他了。”平儿除了是凤姐忠诚的助理之外,更是凤姐的知己。与其说是凤姐制服了平儿,不如说是平儿征服了凤姐。凤姐对贾琏有强烈的占有欲,她不愿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只想和贾琏一夫一妻,不想和别人分享贾琏。这既是凤姐要强的醋性使然,也是她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一种精神洁癖。她不愿意让贾琏正经八百地纳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凤姐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她怕妾室生出儿子,母凭子贵威胁到她的地位。因此她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就强拉平儿做了贾琏的房里人做个幌子,但又防范得像铁桶一样。平儿也就顺着凤姐。这不是平儿懦弱不争,这恰恰是平儿的生存之道,充满着平衡之术的智慧。平儿处处协助凤姐,也处处维护凤姐,不争风吃醋,也不逞才多事。长久以往,平儿就像凤姐的臂膀子,凤姐对她只有仰仗和信赖。他们的关系其实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主仆关系和职场上下级关系。平儿虽然无条件地忠诚于凤姐,但也并非无原则地为虎作伥。她也经常背着凤姐运用平衡之术,替凤姐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所以平儿深得人心。当凤姐恶搞尤二姐时,平儿背地里不遗余力地安抚尤二姐。如果平儿最后真的和凤姐换了过,贾琏休弃了凤姐,扶正了平儿,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总之,平儿的为人处世最值得大家学习,特别是家庭事业都必须兼顾的现代女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6、贾府的怨妇们 16c贾府的怨妇们 贾家的媳妇,史太君c王夫人c李纨c凤姐大致是和贾家门当户对的,而填房续弦的邢夫人c尤氏以及贾蓉的嫡妻秦可卿与贾家的门庭却是天壤之别。前面已经写过的人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想写写贾府的怨妇们。就从邢夫人写起吧。 邢夫人是怎样成为贾赦的填房夫人的呢,我觉得这个可以做一些探讨。首先,就红楼的创作而言,我觉得“贾赦”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完全就没有生活原型的,就是一个“假设”的人物。纯属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所以设定这样一个人物。写贾家衰败不能明写政治外因,只能写家族内因,因此需要假设出这样一个人物。所以在对他的续弦夫人邢夫人的来历也没必要交代太清楚。就文本而言,我觉的贾赦当初娶邢夫人就像他后来嫁迎春一样,都只是为了钱。自从邢大舅邢岫烟等出现以后,读者大致晓得邢夫人娘家原来家产还是比较殷实,并且都由她一手把持着。贾赦为了5000两银子可以潦草地把亲生女儿迎春嫁给一个人面兽心的中山狼,也就可能为了省聘礼和贪图邢夫人把持的邢家家产而娶邢夫人。从贾母对迎春婚事的态度也可以推测出她对贾赦续弦的态度,都任由着他呗。而贾赦也是偏爱和贾母死磕的,见鸳鸯掌管着贾母的体己财货就非要讨鸳鸯为妾,贾母在家宴里兴致正高,他偏要讲一个“母亲偏心”的故事,见贾母及众人追捧宝玉不待见贾环,他就偏要褒奖贾环,还说贾环的诗不失侯门气象,将来的世职一定是贾环的。或许即便现实中有贾赦这么一个人,但想必他也和贾环一样,是庶出的,因为是长子,所以虽然袭了世职,但不讨嫡母的喜欢。贾赦不讨贾母喜欢,那出身低下的邢夫人也很难讨贾母喜欢,贾府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就像尤二姐一样,众人见贾母不喜欢,都作践起她来。所以邢夫人在荣国府的也就很难活得尊贵体面。荣国府的正房都被次子贾政一家占着,邢夫人和丈夫住在后面的偏房里,贾赦的儿子c媳妇都拣高枝被提拔到荣国府正房那边去当家了,又有多少人把邢夫人放在眼里呢?贾母责怨邢夫人对贾赦一味盲从,贤惠过头,可是对于邢夫人来说,她除了盲从,没有别的选择。作为续室,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娘家又没有权势,她要是不顺着骄纵的贾赦,整天聒噪劝诫贾赦,贾赦分分钟都可以休弃她。 然而,尽管是续弦的夫人,但名义上邢夫人仍然是长房长媳,也是凤姐的婆婆。所以,从礼仪上,王夫人和凤姐也不得不对邢夫人礼让三人。邢夫人也不以自己一生无儿无女而忧虑,在娘家和婆家的经历都逐渐告诉她,有钱就有一切。所以,她养成了愚犟悭吝的性格,借着贾赦骄奢淫逸的名义,私下里拼命积攒财货。有钱就有安全感,有钱就硬气。所以,她有时候也忍不住与支撑荣国府焦头烂额的王夫人和凤姐叫板,以泄心中的怨气。邢夫人是侯门深似海的荣国府的第一资深怨妇。但就这样一个人,她对天真无邪c长相清俊的宝玉也多次流露出温情的一面,比如在第二十四回里,贾赦偶感风寒,贾母派宝玉去问候。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话,次后让人带宝玉到邢夫人房里。邢夫人拉宝玉炕上坐,并对来请安的贾赦的老来子贾琮呵斥了一番,紧接着,贾环c贾兰也来请安,邢夫人对他俩也不耐烦,让他们自便回去,只留宝玉和姊妹们吃饭,“又百般摩挲抚弄他”,贾环一见就吃醋了,和贾兰悻悻而去。邢夫人不仅抚摸宝玉,单留宝玉和姊妹们吃饭,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带回去玩。后来在第三十五回,宝玉被打后,邢夫人又派两个丫鬟给宝玉送了两样果子来吃,宝玉还叫秋纹拿一半给黛玉送去。想来邢夫人送的果子也是很好的。邢夫人对宝玉的温情,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母性真情,并不是随波逐流追捧宝玉。她之所以独独对宝玉好,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宝玉本身的天真无邪,在他眼里,家里的人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他平时对邢夫人这个“大娘”也是礼数周到,彬彬有礼,极其尊重的,这对邢夫人来说觉得尤其难得而珍贵,所以她对宝玉也怀有一份真心喜欢。曹雪芹从来不把一个人简单脸谱化,每个人都是血肉丰满的,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只是对人物进行如实的白描,不持成见和偏见,是怎样就怎样,他只是想表明,每个人的性格品德都是由起所处的环境和经历造就的,到底是可亲可敬可怜可悲可叹,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吧。 同样是续弦夫人,尤氏显然比邢夫人更讨人喜欢。尤氏的才和德都不亚于凤姐,这点在尤氏替凤姐操办生日以及贾敬服丹暴死后独理丧事等章节都写得淋漓尽致,连混世魔王贾珍也叹服尤氏的贤淑周全。批书人也多次赞叹尤氏的才德,只是叹惜她不能劝夫治家。然而,以贾珍的骄纵,又岂是尤氏可劝的?他的父亲贾敬都懒得管他,在给秦可卿办理丧事时,他的叔叔贾政劝他丧礼不可太过奢靡,不要违反规制使用樯木棺材板,他也只当耳旁风,试想尤氏又能拿他怎样呢?贾珍在宁国府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连儿媳的床都敢上,出身低微的续弦夫人尤氏又能拿他怎样?贾琏偷娶尤二姐,尤氏也劝过,可是没有一点毛用。与其天天聒噪让贾珍嫌恶她,她不如得过且过,听之任之。在关于“劝夫治家”上,尤氏和邢夫人处境一样,一则没有生育,二则没有娘家撑腰,如何有底气去“劝夫治家”,贾珍同样可以分分钟休掉她。所以,恬退隐忍是才德兼备的尤氏在宁国府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想当初,贾珍娶尤氏,我觉得应该也只是贪图尤氏的美貌,想不出别的原因。虽然书中没有写尤氏长相,但以贾珍的为人,应该如此。后来写尤氏的两个异父异母妹妹尤二姐和尤三姐如何美貌,我觉得也是在暗写尤氏曾经也是美女一枚。虽是续弦夫人,尤氏是有自信和李纨凤姐谈笑风生的,也是有底气嘲弄戏谑凤姐的,尤氏的气度超越了她寒微的出身。然而,贾珍居然敢在她眼皮底下上儿媳妇秦可卿的床,这对尤氏来说还是打击挺大的,太伤自尊了,但是她处理得很有度,可卿耻情自缢后,尤氏装病不出面料理丧事,这既是对贾珍的一种无言的控诉,也是对自己起码尊严的一种维护。出了这种丑事,她不吵嚷,也不能装作什么不知道,俨然以女主人的面出面替贾珍大肆操办丧礼吧。尤氏是一个被贾珍的荒淫无耻埋没了的贤妻良母,有才有德无法施展,想必她的心中也不会没有一丝怨气吧,她应该也算贾府的怨妇之一。 邢夫人和尤氏到底还是续弦的夫人,算得上正经主子。而赵姨娘这样的侍妾就惨了。不仅贾母可以随便啐她,王夫人长期压制她,凤姐可以正言弹压她,骂她算“奴几”,她连大气都不敢出,连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也不认她,说“谁家的主子拉扯奴才了”,赵姨娘在偏房里真的像熬油灯一样,尽管替贾政生儿育女了,但好的东西都轮不到她手上,一些日用品都要靠唆使王夫人的丫鬟偷给她,就连芳官等戏子都可以群殴她,史湘云等也一口咬定她是“坏人”,想来也真是可怜。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赵姨娘的心理如何不扭曲?赵姨娘是贾府家生的奴才,应该是贾政的丫鬟逐渐被收纳为妾的。因此,赵姨娘在贾府的煎熬不是几年,而是从生下来就开始了。赵姨娘对这种不公的现实具有本能的反叛意识,但是她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她头脑简单,容易被人唆使和利用,行事颠三倒四不着调。书中的赵姨娘人神共愤,然而我对赵姨娘却始终恨不起来,就像我从来就不讨厌薛蟠那样。赵姨娘是可悲可叹的,她是贾府最典型的怨妇。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7、不敢恭维的“黄金棍” 17c不敢恭维的“黄金棍” 红楼不是一本简单的谈情说爱的小说。对于青春烂漫的女儿,作者基本都是热情讴歌的。然而对于那些“臭男人”,特别是贾府的那群束带顶冠的男人,作者多是持批判的态度。 贾府之所走向衰败,作者不敢写政治外因,只能反省家族内因。作者认为贾家衰败的原因是“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以继业者”。就连秦可卿临死托梦时,对贾氏家族的命运深表忧虑,觉得放眼贾府,只有凤姐或可有所作为。“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批书者在此处批道: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也就是说,贾府衰败的原因是贾家的男人都撑不起家业。下面就来看看贾府的这群顶冠束带的男人吧。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家宁府是长房,而贾敬是长房长子,是乙卯科进士,袭了官,也是贾家族长。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老爷子在与人生下惜春后就离家到庙里去和一帮道士胡羼,炼丹去了,把世袭的爵位c族长都叫交给了贾珍,并任由他胡作非为,他一概不闻不问。甚至在他的生日前夕,贾珍到庙里去拜见他,兼请他回家过生日,他却说道:“我是清净惯了的人,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这席话颇让人费解,什么叫“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呀,贾珍可是他唯一的亲儿子,作为族长c作为父亲他撒手不管贾家不管儿子就罢了,还要划清界限,“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贾敬何以要对贾家的“是非场”置身事外?“那是非场”又是指什么?轮到贾敬生日这天,贾珍果然不敢亲自去拜见他,只安排贾蓉将一些上等可吃的c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捧盒,领着家人与他送去,自己在家大摆宴席。一年之中,他只有在除夕祭祀宗祠等重要活动时才回来,“便这几日内在家,亦是静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在第五回中“箕裘颓堕皆从敬”之后有一句批语“深意他人不解”。贾敬是贾家男人中最神秘古怪的一个存在,他对儿子c女儿没有一点为人父的担当和温情。贾家的衰败从贾敬开始,究竟是单只他抛家弃子不作为,无担当,任由贾珍胡来,导致贾家衰败,还是另有深意?无论怎样,单凭“子不教父之过”,贾敬也是不能继业的贾家最大不肖子孙。 说完贾敬,该说贾赦了。贾赦是一个扶不上墙的阿斗,连他母亲贾母也不待见他。说他儿孙满堂胡子白了一把的人了,放着官不好好做,也不知保养身子,只一味的骄奢淫逸无度,给子侄树立了很糟的榜样。然而贾赦不仅听不进去,反而抱怨贾母“偏心”,并处处与贾母作对,一心要娶贾母身边最得力的大丫头鸳鸯,专门唱反调表扬贾环的诗做得好。贾赦不仅私生活糜烂,并且作恶多端,包揽诉送,多次让贾琏到平安州替他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玩物丧志,为了得到石呆子的古扇不择手段。儿子贾琏替他办事得力了,他一高兴就把自己玩过的侍妾赏给贾琏,石呆子的古扇,贾琏没替他弄到手,他就痛打贾琏。可以说贾赦是贾家不能继业的第二大不肖子孙。 再说贾政吧,贾政倒是喜欢读书,为官清真,私生活有节制。在家庭中,有主动想要取悦贾母承欢膝下的积极表现,他是真心尊敬贾母;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和王夫人一起接受宝玉c贾环c贾兰c三春等的省昏定省,对他们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无论在职场上还是在家庭中,贾政在形式上都比较像一个正常的男人。然而,这就只是形式而已。有很多人说贾政是“假装正直”的伪君子,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贾政就是一个典型的迂腐的读书人,特别是娶了没有文化性格阴冷的王夫人之后,贾政也就渐渐失去了年轻时的活泼儒雅,而变得中规中矩,是非不分,清浊不辩,在职场上看不清贾雨村之流的奸诈,在家庭中看不清妻妾子女的性情,于国于家,他都是个得过且过c浑浑噩噩c滥竽充数的人,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无用”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也不能继业。 说完老的三弟兄,该说贾珍了。贾珍有贾敬这样一个父亲,他的所作所为也就不为奇怪了。贾珍为人,还是薛蟠最了解,说他专在女人身上下功夫,是一个采花大盗。除了爬灰之外,他还和堂弟贾琏c儿子贾蓉c侄儿贾蔷等有麀聚之乱,实在是一个人品无底线的人。当然,贾珍也有世俗精明能干的一面,深谙人情世故,对贾母c王夫人等都还算尊敬。贾珍平日看起来也算是一个正常的纨绔子弟,关键时刻他才会露出他凶残的一面,秦可卿之死,从伏侍秦可卿的丫鬟宝珠和瑞珠的本能反应来看,就可窥见贾珍骄纵凶残的本性,就像贾赦威胁鸳鸯的哥哥金翔那样。贾珍“爬灰”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焦大所骂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后半句,究竟是谁“养小叔子”呢,后世红学研究者历来没有定论。但在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里,在介绍贾蔷时,有一段文字颇耐人寻味“你道这个是谁?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还生的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在这段文字中,有多条意味深长的批语,其中一条是“贬贾珍最重,贬贾蓉次之”。那么这是否和“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有关呢?有人说“养小叔子”指贾蔷和秦可卿有染,对此,我不敢苟同,并不是因为不忍心再给可卿泼脏水。我倒觉得一则极有可能指贾蔷是贾珍与其堂嫂或堂弟媳偷情的私生子,贾蔷长相如此俊美,要么是他父亲很帅,要么是他母亲很美。如果是他母亲很美的话,则极有可能专在女人身上下功夫的贾珍与贾蔷的母亲偷情生下贾蔷,所以贾珍如此溺爱他,远胜贾蓉。倘若这样,贾蔷的母亲就是那个“养小叔子”的人,而贾珍亦是“养小叔子”的罪魁祸首。二则上述文字实在隐晦,是否是在暗指贾蓉和贾蔷哥儿俩同性有染?总之,“爬灰”和“养小叔子”应该都是发生在宁府,并且最大可能都与贾珍有关,所以柳湘莲才说宁府恐怕只有门口的那两个石狮子才是干净的,坚决不做剩王八;所以古怪的老头子贾敬也不待见儿子和孙子,不愿到“你们的是非场中闹去”;所以当惜春要与宁国府决绝时,尤氏亦感到“羞愤激射”,而从文本研读来看,尤氏并没有养小叔子,书中就没有写到她在宁府有小叔子。只有荣府这边宝玉c贾环c贾琮这些小叔子,但显然她不可能养这些小叔子之中任何一个。贾珍位列贾家不肖子孙排行榜第三。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可越过贾敬和贾赦,是第一不肖子孙。 该说贾琏了。贾琏除了在他父亲的熏陶下,荷尔蒙爆表无法自持,喜欢拈花惹草,实在没有女人时,也可以拿身边清俊的小厮泻火之外,他应该是贾家最正常的男人了。纵观前八十回,贾琏人情练达,精明能干,荣国府的所有对外俗世事物,都是贾琏一手打理。贾琏的能力是上下都认同的,黛玉回扬州探望重病的父亲,贾母也只能交代给贾琏才能放心。贾琏是贾府里难得的一个有情有义有温度的男子,他为人平和,对于和他有染的女子也算有情义,无论是对上吊的鲍二家的,还是对吞金而逝的尤二姐,他都能尽己所能善后,即便是对人尽可夫的多姑娘儿,贾琏设计从平儿手里骗夺过头发烧了,除了怕凤姐知晓外,也不想生事出卖了多姑娘儿。正因为贾琏是贾府最俗气最正常的男人,连洁身自好的鸳鸯也对贾琏怀有好感,两人暗含惺惺相惜之情。不仅如此,贾琏的心地还算善良,贾赦为了得到石呆子的古扇不择手段,贾琏忍不住抱怨,说贾雨村弄得石呆子家败人亡算不得本事,对这样的人,贾家还是疏远的好。贾琏持家还行,但终究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在仕途经济上有所作为,所以也无法真正撑起贾家。 该说“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了,这个男一号说来话长。整部书其实都是围绕着他在写,既是通过他的视角来写别人,也是通过别人的视角来写他。总之,他是古今中外文学长廊里一个独特的存在,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其“意淫”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他和他父亲贾政一样徒有其表,终究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富贵闲人,是一个无用之人。但他的无用之中自有可贵之处,这是他和他父亲的本质区别。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也不能撑起家业。 接下来该说贾环和贾琮了,这两个分别是贾政和贾赦的庶子。书中多次描写贾环正式出场,也多次写到贾政对贾环的教导训斥,而被邢夫人呵斥说脏得像泥猴的小屁孩贾琮,正如迎春一样,从来未见贾赦对他有过父爱的表现。世人都讨厌赵姨娘和贾环,而我却讨厌不起来。他们扭曲的性格c阴暗的心理都是被荣国府那个等级森严c尔虞我诈的环境压迫成那样的。贾环其实有上进的想法,比如他也希望他的诗被贾政认同。小屁孩贾琮若有似无,其生母是谁,作者也懒得交代,他就只是晚年贾赦的一只精虫一样微不足道,这样任其自生自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不可能有啥出息。试想,出生在这样的侯门世家真是一种悲哀。 草字头当头的贾蓉,有贾珍这样的一个父亲,只能应了那句“有其父必有其子”了。 贾家的其他男子也就不想再列举了。 对于贾家的男子为什么个个都不能撑起家业,恐怕只有归结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说的“别门不说,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到底宁c荣二府是怎样“最教子有方的”呢?贾敬c贾赦c贾政三哥儿的父亲们怎样教育贾他们的,在第四十五回,贾家的资深奴才赖嬷嬷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候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候,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老嬷嬷一席话,把贾家几代的家教家风都道尽了,那就是做父亲的都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这是说好听的,说不好听就是简单粗暴。除了打还是打,在打的基础上还“像审贼一样”,也就是说出了惩罚之外,还有精神凌辱。记得最深的就是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那一节里,贾珍竟然当众让奴才啐贾蓉,想来平日贾蓉也没少挨打,而他自己却为父不尊,恬不知耻地上了儿媳的床,试想这样的父亲能够教育出一个成才的儿子吗?即便是“喜欢读书”的贾政见了宝玉,也是“畜生”c“孽障”不离嘴,父子关系如同冤孽仇敌,做儿子的在父亲面前没有一点体面尊严,贾琏二十几岁了,已是当家理财之人,贾赦也还是高兴时就赏小老婆赏银子,不高兴就狠揍。冷子兴所说的“最教子有方的”真是总结得绝了,太具有讽刺意义了。贾府的历代孩子们从小衣食无愁,却都极度缺爱。他们的父亲都个个凶神恶煞c色厉内荏。缺爱的孩子就缺自信,在棍棒体罚加审贼凌辱的双重高压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必然被扭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贾府历代失败的家教家风无疑是它走向衰亡的重要内因。好的家风才是最大的遗产,贾府之败发人深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8、贾府的高级奴才们 18c贾府的高级奴才们 读《金瓶梅》时,我真的很羡慕西门庆的几个贴身小厮,因为他们在替西门庆办事迎来送往的应酬中,总是会得到很多很多小费,这些小费积少成多,不可小觑。而看了《红楼梦》的第四十三回c第四十五回c第四十七回以及第五十六回等,我更羡慕贾府的那些高级奴才。虽然在主子面前表面谦恭,但背地里比主子还享福。对此,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心知肚明,在蠲资替凤姐过生日时,以赖嬷嬷为首的三四个老妈子都谦虚说自己出的份子钱不能越过少奶奶们的十二两,“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截,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主子比奴才体面,奴才却比主子有钱。那么这些财主奴才究竟有多少钱呢? 比如资深奴才赖嬷嬷的家境之富足,就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不仅赖尚荣这小子像赖嬷嬷说的“从小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c老婆c捧凤凰似的。你那知道‘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享福”,并且据探春和平儿说起,赖家的园子也有小半个大观园那么大,这就非常可怕了!大观园还是元妃省亲,耗尽了贾府几乎所有的财力并东拉西借才盖起的,其地盘也是现成,只是打通了宁荣二府的园子重新改造了一下而已。而赖家的园子规模竟有小半个大观园那么大,就像和珅富可敌国那样,奴才赖嬷嬷家富可敌主家了!主家明知如此,对他们却不能怎样,还得客客气气的。赖家请客,贾家上下还不是必须出面去帮扎场子。平日,这些奴才趁职务之便干些捞钱的勾当,主家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水至清无鱼。一方面,这些会捞钱的奴才业务熟练,活还得有人干才行,另一方面,这些奴才跟得久了,掌握了主子太多秘密,把他们惹急了被拆台的风险太大。 红楼不愧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谓戏上有世上有,不说以前的贪官和得势的太监们怎么在帝王面前装孙子,背地里却富得流油,腐朽得每天喝人奶,冬天睡觉前先让十几岁的小女孩脱光身子后上床替他们暖炕,无根的太监也公然养外室娶妻纳妾,就说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高级打工仔其实比老板还富有,而很多老板其实就像贾府那样是一个空架子,是欠着一屁股债的“负翁”,而老板底下某些位高权重的高管或肥缺岗位的员工却是真正的富翁!到底是谁给谁做嫁衣裳很难说。当老板不容易,古来如此!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19、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 19c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 无论是“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还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道明了红楼是一部旷世的血泪之作。我想,作者创作红楼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宣泄满腔的愤懑和辛酸。但是,清朝严酷的文字狱硬是将这部著作生生地逼迫成了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学珠峰。逼着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太过写实,只有不断加工c加料,不断登高望远,拓宽眼界,将个人的悲喜升华到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将对家族命运的反思升华到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作者为了掩人耳目,一再声明此书只是着意闺中,不敢干涉朝廷,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因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将贾家衰败“无财补天”的外因,写成“无材补天”的内因,即家业衰败都是因为子孙不肖,不能继业,并将创作主旨说成是一部怀金悼玉的闲书,供人饭后茶余释闷。批书人也建议读者“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然而,后世的读者特别是红学研究者偏偏要去追究其隐寓。对此,我倒是赞成批书人的建议,不要过度去追究其隐寓,不要字字句句都反复斟酌,与曹家的那些事联系起来。这样就失去了品读文本本身的许多乐趣。 曹家家学渊薮,红楼的作者曹雪芹不过是一个集大成者。红楼的创作虽然主题工程是一个人,但创作过程中肯定有机整合了曹家几代人的作品和手稿,即便在创作过程中,神秘的脂砚斋c畸笏叟等与之亲厚的人也言传口述,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其实从曹雪芹的履历来看,雍正五年即1727年,曹家在京的财产被抄没时,曹雪芹年仅虚岁十三,次年江南的财产被抄没时年仅虚岁十四。所以,单凭曹雪芹的经历,很难写出这样一部完整的家族兴衰史。但曹雪芹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天才,他借鉴了《金瓶梅》的创作手法,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远超越了《金瓶梅》。两部书都写得波澜不惊,只是白描日常起居饮食c迎来送往,极尽琐碎细腻,却能让人玩味无穷。 我想,宝黛的爱情一开始并不是该书的主线,甚至在创作之初可能根本就没有宝黛的爱情,作者手中现成的只有像《金瓶梅》那样俗艳的《风月宝鉴》题材,之后加进宝黛爱情后,作者意外地感觉到自己的才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欲罢不能,于是又横添了一个宝钗,凭空弄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三角恋,甚至还差点把戴金麒麟的湘云也拉进去,搞出扑朔迷离的四角恋。到第四十五回之后,作者觉得再也不能让宝黛钗三角恋这样无休止地纠缠下去了,否则就真成了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于是戛然而止,让钗黛这对水火不容的情敌“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冰释前嫌,薛宝钗退出三角恋,从此“钗黛合一”。对于“钗黛合一”,批书者说“钗黛名虽二个,实为一人”,其实也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此书就是“只着意闺中,不敢干涉朝廷”而采取的艺术创作手法,而怎样“着意闺中”呢,总不能像《金瓶梅》那样裸写色情吧,于是作者根据自己或者是其亲厚熟悉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经历,加工成了宝黛的爱情故事。设置薛宝钗,也不过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将宝黛追求做三观一致的知己情人c灵魂伴侣写得更加缠绵悱恻,讴歌这种追求自由恋爱回归人性的叛逆精神。 西门庆可谓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而贾宝玉也要做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只是此淫非彼淫,西门庆是“好色即淫”,贾宝玉是“知情更淫”,是谓“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色淫的西门庆无度,最后精尽而亡死在潘金莲的床上,意淫的贾宝玉最后慧剑斩情,看破红尘,出家为僧。“钗黛合一”,其实也是指现实中的妻子和理想中的情人,就像宝钗和黛玉那样。曹雪芹在创作之初,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会写出宝黛这样一段伟大的爱情。在我看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唯有红楼和《飘》最伟大,最荡气回肠。只有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才是在真正追求和反思三观一致的精神共鸣。《茶花女》虽然也很催泪,但男女主公也只是郎才女貌,谈不上是精神高度契合的灵魂伴侣。《简爱》也不过是一个灰姑娘对爱情的臆想。《基督山伯爵》c《巴黎圣母院》c《安娜c卡列尼娜》等经典著作甚至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也不是真正而纯粹的两情相悦c高山流水的知音。要么是郎才女貌c要么是门当户对c要么是青梅竹马c要么是盲目的一见钟情c要么是单方面爱慕c要么最后发现是一场错觉。而只有在《飘》里,男主角白瑞德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他懂得斯嘉丽,他知道他和她是一类人,他无条件地包容和接受她的种种缺点,他一直耐心地等待她的成长和觉醒,希望能够在她再更换丈夫时,能够考虑到他。白瑞德直到最后女儿骑马意外死亡后,伤心欲绝,终于绝望地离开了斯嘉丽。失去了白瑞德的斯嘉丽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是白瑞德,而不是那个外表高贵优雅骨子里却懦弱无能的艾希礼。《飘》是一部永垂不朽的爱情经典。同样,宝黛的爱情也是因为他们是“一类人”,是无条件接受和包容对方缺点的知己,是彼此心疼体贴对方,都是把对方视为生命意义的人。宝黛爱情是红楼的神来之笔,就连批书者也说“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c颦儿至痴至呆c囫囵不解之语中”,对此,我与批书者所见略同。 然而红楼这部巨著太宏伟了,加上数易其稿,各手抄本的版本混杂等,加之为了逃避文字狱,写作时大量运用障眼法,因而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斩不断理还乱。比如对于人物的年龄c生日c称谓以及事情发生的顺序等都多有不通之处。 比如第三回六岁的林黛玉初进贾府的第二天早晨,书中就写到金陵来信,薛蟠携母妹在来京途中出了人命官司,紧接着第四回,薛宝钗就进贾府了。这个是最说不通的了。薛宝钗进京选秀,至少应该在月经初潮之后吧,至少应该十二三岁吧。书中明写到薛蟠比宝钗大两岁,都在和别的男子抢夺英莲了,因此薛蟠至少也是十五岁左右。而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比黛玉大三岁,所以宝钗应该是在黛玉进贾府三四年之后才上京贾府的,而不是紧接着黛玉就进了贾府。正如宝玉时常挂在嘴里俯就黛玉的那番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表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也就是说,黛玉六岁进贾府与宝玉同在贾母身边同吃同住了几年之后,宝钗才进京住进贾府的,这才符合前后故事情节逻辑。估计是第三回和第四回之间的文字过渡衔接上出了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疏漏。再说紧接着的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发生了首次梦遗,之后意犹未尽,又与袭人真人秀偷试了一番情,那宝玉至少也应该有十一二岁吧,所以薛宝钗应该是十三岁左右进贾府的,这也比较符合宫廷选秀的年龄,那么她应该比黛玉晚四年左右进贾府。再说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史湘云也曾在贾府住过较长一段时间,由袭人伏侍,两人还说了很多小大人样的话,并建立了很深的情义,这样推理湘云离开贾府时也至少有好几岁吧,但书中多数时候,湘云称呼黛玉为“林姐姐”,偶尔也称呼“林妹妹”。 再比如巧姐的年龄也是含混不清,似乎在前八十回里就几乎没怎么长。并且其名字时而“大姐儿”,时而“巧姐儿”的,经常混淆。甚至在第二十九回去清虚观打醮时,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抱着大姐儿c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似乎贾琏和凤姐有两个女儿,但从整部前八十回来看,又确乎只有一个。 又比如宝玉一般都称呼凤姐为“凤姐姐”的,但在第二十八回,凤姐出面替宝玉作证时,宝玉又称呼其为“二姐姐”。“宝玉向黛玉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 又比如,凤姐出场的年龄应该和贾蓉差不多吧,二十岁上下,顶多大贾蓉一两岁,那么贾珍应该比凤姐至少大十来岁,可是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不比往常。”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且不说作为贾政的堂侄子贾珍从小是否会经常与王夫人的内侄女经常碰面玩耍,但论年龄,贾珍比凤姐大十多岁,何以“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 又比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与刘姥姥闲聊,刘姥姥说自己今年七十五岁,贾母说刘姥姥竟比她大好几岁呢。但在第七十一回,贾母就办八十大寿了。刘姥姥比贾母大好几岁至少应该要大三岁吧,那么贾母满八十岁应该至少是八年之后的事了,而当时薛宝钗已满十五岁,贾母满八十岁时,那宝钗岂不是已二十三岁?在那个年代应该算“齐天大剩”的“剩女”了吧。 又比如第二十一回宝玉过生时,聊起大家的生日,据探春说,大年初一是元春的生日,又是太祖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钗的生日但到第七十一回,贾母的生日却变成了八月初三。 又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为了维持荣国府的开支焦头烂额,恰逢鸳鸯来访,贾琏想托鸳鸯协助,偷挪贾母的一些财货出来典当,暂度难关。这在书中是第一次提到,可在第五十三回,贾珍与老砍头乌进孝聊起家计说到荣国府时,贾蓉就向贾珍禀报说他听说前些日子凤姐和鸳鸯商量,要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典当银子呢。 书中类似的漏误还有很多。正因如此,把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也绕得云里雾里的,深陷其版本混杂之困,以致弄出了一本《红楼梦魇》。对此,我倒觉得倒大可不必去纠缠和纠结这些,书中说红楼创作历经十年,增删五次,其实红楼创作的时间又何止十年?增删又何止五次?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去世以后的十多年里,脂砚斋还在含泪批阅红楼,“壬午(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即乾隆39年,1774年)八月泪笔”。畸笏叟等也没闲着,也一直在忙着誊抄批阅。畸笏叟应该比脂砚斋后离世。脂砚斋c畸笏叟等批书人究竟是何许人也,也扑朔迷离。而在当时没有电脑的年代里,增删修改这么宏大的著作是很难的,加上流散出去的手抄本本身的各章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版次,所以难免有很多漏误。若要较真去梳理这些,永远会陷入斩不断理还乱中,反而会失去品读红楼真正的趣味。瑕不掩瑜,流传至今的版本的这些漏误就像美人眉梢上的一颗胭脂痣,不尽完美才是最唯美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20、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20c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该说说“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红楼第一主贾宝玉了。这个说来就话长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是很难说清楚的,更多的还是只能从文本品读中去意会玩味。他是古今文学长廊里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复杂的。他是无用的,也是最珍贵的。高额续本向来被后世诟病是狗尾续貂,但也有一些出彩的地方,甚至也有一些神来之笔。比如在第九十一回里,黛玉试探宝玉对宝钗的感情时,宝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快哉妙哉!这句话应该由宝玉嘴里说出来。作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对姿态万千的三千弱水有着发自纯真天性的审美情致和欣赏姿态,但他自始至终的至爱只有黛玉一个。他的博爱和痴情的完美统一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他是开闭鸿蒙以来的第一情种。作者借男主宝玉讴歌青春烂漫的女儿这就注定了他必须是第一情种,是“知情更淫的第一淫人”。作为贵族公子,富贵闲人,他生活在万花丛中,整天无事瞎忙,对身边的姊妹丫头们极尽“体贴”之能事,觉得就这样守着她们就是自己一生的事业。他不仅对女孩子眷恋体贴,也对那些具有女孩子那样品貌和才情的男子也十分眷恋体贴,比如对秦钟c蒋玉菡c北静王c柳湘莲等。他对热衷仕途经济的“禄蠹”怀有天生的厌恶,对世人称颂的“文死谏”c“武死战”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认为不可取。他与生俱来不合时宜的叛逆驱使着他逃避到女儿国中,得过且过。他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率性而为,及时享乐。 影响宝玉三观最深的人应该是黛玉以及他和黛玉的爱情经历。 在黛玉来之前,宝玉就是一个被贾母宠得一塌糊涂的小屁孩。因贾母把三春和湘云等都带在身边养着,所以他从小就在姊妹们中混,也顺便在丫鬟堆里混。突然有一天,当黛玉带着诗和远方来了之后,这一切就被打破了。被宠爱的孩子是自信的,口无遮拦的,所以宝黛初次见面时,宝玉一眼看见这个与众不同c怯弱袅娜的神仙似的妹妹之后,随口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其实就是一个整天在女儿堆里混的小屁孩平日里做的一些白日梦,幻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哪种更美丽更有趣的小女孩。黛玉的出现,让他耳目一新,又觉得似曾相识,所以他就随口这么说了。黛玉先见到宝玉时,也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好像从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黛玉之所以觉得宝玉面熟,也是平日里母亲贾敏给他讲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哥时,心里就想象着他的模样,不料和自己想象的差不多。对宝黛初见的这段描写,却被后世好多读者都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拜托,黛玉那时只有六岁,宝玉不过七八岁,他们懂啥一见钟情?紧接着,宝玉就凑上去和黛玉瞎掰起来,如同就别逢知己,他就重点和黛玉聊了平生自己觉得最无趣最无语的两件事:一是为什么独独他有这块别人认为稀罕自己却觉得是个破玩意的通灵玉?另外一件就是他最头疼的关于被父亲逼读书的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母安排他们二人随自己一起吃住。黛玉在家也是被父母宠上天的掌上明珠,所以和宝玉一起混时,也就没有想过要礼让他三分。这恰恰暗合了宝玉喜欢俯就体贴女孩子的天性,因此两人的关系难免比别人亲密稠厚很多。久而久之,彼此都觉得对方应该在心里把自己看得重一点,看得特别一点。所谓青梅竹马,当日只当是寻常,不过如此。待到光阴荏苒,几年之后,半路杀出个薛宝钗,宝玉天生又是一个人来疯,难免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度姐姐宝钗有些崇拜,黛玉的心里感到失落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寄人篱下的独生子女好不容易有了宝玉这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玩伴,就像一个最心爱的玩具那样,突然有了被别人抢去的风险,这不得不让她吃醋。比宝黛大两三岁的宝钗一开始也并没在意,只是选秀失败后,王夫人与薛姨妈弄出个金玉姻缘的计划,年长且早熟的宝钗才开始留心宝玉以及宝黛的关系起来。即便在这个时候,黛玉也没有真正感到危机,因为年幼的黛玉仍然只是把宝玉当成一个忠实有趣的玩伴而已。直到第二十三回,宝黛在大观园桃花树下共读西厢之后,宝玉被袭人唤走,黛玉独自在返回的路上,听到从梨香院飘出的《牡丹亭》艳曲,反复咀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想起刚才与宝玉共读西厢的情景,刹那之间,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情窦初开,从此埋下了心病。我觉得这是黛玉对宝玉感情的一个转折点。而宝玉对黛玉发生爱情应该略早于黛玉,不然他也不敢放心地与黛玉共读西厢。而在共读西厢之前,宝玉亦看了不少杂书,加之平时在外应酬时,无意间也见识了不少大家闺秀,用他的话说都没有略及黛玉者,所以早就存下了一段心事。如果将宝黛初次见面就当作是一见钟情,我觉得那是对红楼的一种误读,也是对宝黛爱情的一种亵渎。宝黛的爱情不是盲目的感性的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的。是相互不断了解,渐渐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不二知己而将表兄妹感情升华成爱情的。之后,他们在相爱相杀的不断争吵c试探中不断求证,最终在薛宝钗退出之后,彼此完全确认了对方就是自己一生一世的唯一知己,必须是同生共死,一起化成灰化成烟的人。 天性博爱的宝玉在面对黛玉的一往情深和无条件包容时,在看到龄官划蔷的痴情时以及在被龄官当面嫌弃时,他就渐渐明白了,陪同众姊妹丫鬟同生共死不再是他一生的事业,他一生的事业是与黛玉及袭人等两三人化成灰化成烟。黛玉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袭人是他这个贵族公子哥起居饮食离不开的臂膀。他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只求与视天下其他男人都为“臭男人”的黛玉不弃不离,厮守一生,这就是所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漫话信笔至此,接下来,就开始《红楼梦萦》之旅吧,“意淫”一下曹公八十回后的断梦。过上一把瘾,死也可以瞑目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