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君》 正文 第1章 前言 公元1351年,也就是大元至正十一年。由于元帝国统治者的腐败残忍,即便是成吉思汗的荣耀,也无法再庇护他的子孙。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第一个举起了反元大旗。 随后,短短的一年之中,参加的起义的人数,多达数百万之众,义军已呈燎原之势席卷了全国。庞大的元帝国,从此时便开始,慢慢土崩瓦解了。 原本看似铁通一般的江山,竟出现了道道裂痕。片刻间,便已密如蛛网,倒塌也就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墙倒众人推,不外如是。 古往今来,乱世出英雄乃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元末也不例外。一个力挽狂澜,结束混乱大世的奇人,已经渐渐踏上了属于他的命运:帝王之路。 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原本只想安稳度日,并不愿卷入这场乱世纷争。然而,好似是上天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宿命,不得不踏上这条不归之路。 在百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将心一横,也参加了起义大军。事实证明,是金子就会发光。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谋略,经过一段曲折的经历。 他很快便成为了义军的高级将领,进而坐到了统帅的位置。在这一刻,朱元璋那颗狂野的心被释放了。他的目标再也不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是整个天下的掌权者。 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将其更名为应天,意思便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此后,他更是以应天为据点,开始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4月17日,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在应天府出生。此时,还没有人知道,他以后将会成为帝国的统治者,使大明王朝走向巅峰。 此时前线,又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若是他攻陷了太平,接着便会危及到应天。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根本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开赴前线,进入了战场。 直至1367年,朱元璋基本完成了一统大业,朱棣的童年都是在这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环境中长大。也因为这段经历,在他小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巨大的生存阴影,成为了他性格的阴暗面。 同年12月24日,朱元璋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的7个儿子,全部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樉,曰惘,曰棣,曰橚 到此时,朱棣与他的诸多兄弟,才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朱氏一族所建立的,统治中国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也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身份和地位终于确立。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七个儿子全部封王,划分封地,手握重兵,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大明永乐年间的盛世画卷,我们便从朱棣这个十岁的孩童,言起吧!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章 童年 大明洪武三年,京师在南京,也就是当初的应天府。在原有古城的基础上,朱元璋修建了大明帝国的皇宫,作为将来子孙在此统治天下的中心。 南京皇宫的一处略显朴素的宫苑之中,三个身着华贵衣袍的男孩在此玩耍。一个年级稍大,约莫十余岁,居中的便是十岁的朱棣,较小的看起来也就七八岁而已。 三个孩童在假山之中,相互追逐嬉戏,好似玩的特别开心。突然间,那个十岁的孩童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块拌了一脚,噗通一声,摔倒在地。 虽然感觉浑身酸痛,但以他倔强的性格,竟然强自忍着,并未哭泣。此时,跑在最前面的少年,听到后面的动静,豁然转身。 当他看到弟弟摔倒的惨相时,并没有丝毫同情,而是感觉特别滑稽。只听少年哈哈大笑:“四弟,你真是太笨了,那么大的石头都看不到,还摔跤,眼睛是瞎的吗? 哈哈,笑死我了,他摔倒的姿势太难看了,是吧,橚弟”听到他的话,那个被叫做橚弟的孩童,虽然并没有回答,也是捂着肚子狂笑不止。 被二人嘲笑,少年顿时大窘,面红耳赤的忍着身上的疼痛,快速起身,怒视着眼前的少年。他并没有发现,母亲送给他的玉佩,竟然无声的掉落在地上。 少年红着脸开口:“大哥,你要给我道歉,父皇说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帮助。你刚才看我摔倒,不但没有搀扶,还出言调笑,回头我将此事告知父皇,一定会惩罚你的”。 听到他的话,那个较小一些的少年,赶紧止住笑意。他虽然小小年纪,但也知道父皇一向严厉。虽然他并不能判断出,父皇会不会惩罚大哥,但这件事让父亲知道,总归还是不好的。 那个大哥对于少年之言,并没有丝毫畏惧,而是不屑的扫了他一眼:“朱棣,你只不过是个庶出而已,父亲现在是大明的皇帝,我们的身份已经不能再和过去相比了。 我身为嫡长子,就是将来的太子,是要继承大统的,怎是你这个庶出的小子可比,哼!所以,四弟,你还是乖乖做好大哥的小跟班,老实听话,才能保证一生的荣华富贵呀,哈哈!”。 他的年纪比朱棣稍大,自然知道许多朝廷之事,因此便拿这个相威胁。关于自己庶出之事,年幼的朱棣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母亲的地位,确实无法和大哥朱标之母相比。 但是,小孩子也是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听到朱标这一番侮辱的言辞,他内心顿时升起了一股怒气。这股愤怒,让他瞬间忘却了身上的疼痛。 就在朱棣忍不住将要失去理智与他动手时(虽然明知打不过),朱标的声音却把他拉回了现实。他突然感觉眼睛被闪了一下,便惊讶道:“咦? 什么东西,太漂亮了,还是温的,哈哈,归我了!”说着,他快速闪身来到朱棣身边,伸手将那块龙纹玉佩捡起,不住的把玩着,眼中尽是兴奋。 看到自己的东西被他拿在手中,朱棣瞬间清醒过来,大呼着伸手去抢:“还给我,那是母妃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快还给我!”。 可是朱标却是把玉佩举的高高的,朱棣根本无法够到。毕竟,他的年龄比其大了好几岁,个头自然也是高出许多。朱标就这样举着玉佩小跑,还出言调笑:“哎,拿不着,拿不着 停,四弟,我现在宣布,这个东西归我了,对于你刚才的不敬,大哥也宽宏大量一次,不计较了,如此可好?呵呵,你若是以后听话,大哥保你一世荣华,怎么样?”。 看到耍无赖,跳到远处的朱标,朱棣内心气愤不已:什么叫我的不敬呀,这不是倒打一耙吗?他现在气的脸色通红,连小身体都有一些颤抖了。 尤其是那个朱橚,还站在他旁边,宛如一条走狗。没想到这家伙小小年纪,竟然这么阴险,和朱标狼狈为奸。看到二人的嘴脸,朱棣的内心更加气愤了。 正在他想不顾一切,跑上去抢回玉佩时,朱标却嘿嘿一笑:“四弟,这个算是你给大哥示好的礼物,我就收下了,咱们下次再玩呀,哈哈,橚弟,走吧!”。 说着,这家伙竟然一溜烟的跑开了,害得朱棣想追都来不及。就在这时,朱棣的身后,出现一个看似三十左右的美妇,端庄雍容,高贵典雅。只见她缓缓伸出玉手,放在了他的肩头。 朱棣止住前冲的身躯,缓缓转身,看到身前的女人,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母妃,您送我的玉佩,被抢走了,怎么办?”。 听到他的话,女子缓缓蹲下身子,温柔的帮他擦去泪水,微笑开口:“傻孩子,忘了母妃给你说的吗,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要学会坚强,勇敢的面对一切,这样才能顶天立地。 棣儿放心,是你的终究还会是你的,并不急于一时。我的孩儿,将来一定是最棒的,成长为令母妃骄傲的男人,呵呵!”听着母亲的话,朱棣紧紧的握起了拳头。 只见他重重点头,脆生生的开口:“嗯,棣儿一定会有出息的,不让母妃蒙羞!”美妇听后,温柔一笑:“乖,咱们回宫吧,呵呵!”。 朱棣微微点头,跟随母亲向宫苑之中走去。其他人或许不知道,这一件小事,在朱棣幼小的心灵之中,慢慢的生根发芽。 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不断的告诫自己: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谁也不能觊觎。谁若是抢走属于我的东西,我也一定会把它再夺回来,无论付出任何代价。 慢慢的,他的这种心理阴暗面,逐渐的成长壮大。最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只有历史才能够证明啦!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很快,七年的时间便是悄然而逝。 七年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不算太久,但足矣改变很多事情。公元1376年,朱棣已经17岁,成长为了一个翩翩少年。 虽然朱元璋基因不咋地,但得益于母亲的美貌,他倒也算得上英俊。到了这个年龄,按皇家礼仪,朱棣也该成家立业,独当一面了。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3章 册妃大殿 关于皇子的婚事,可以说是指腹为婚,早已被皇帝赐下。作为皇家的儿女,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的婚事,本人并没有太大的选择自由,一般都是根据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政治联姻。这里面,以感情为基础结婚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然而,朱棣和他的王妃徐妙云,却是一个特例,他们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徐妙云,名将开过功勋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可谓是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女子。 徐达,在大明自然是如雷贯耳,当年攻入元大都,逼迫元顺帝北逃的统帅将领便是他。因此,大明王朝建立后,徐达颇受朱元璋器重,被封为右丞相,魏国公,号称第一功臣,为六王之首。 再加上朱棣少年时跟随大军南征北战,从这些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傅有德等人身上,没少学到东西。可以说,后来靖难之役,取得胜利,与他这段经历,也是密不可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却说1376年,朱棣已经十七岁。按照当初朱元璋与徐达的约定,二人之间早已确定了儿女亲家的关系。 至于朱棣与徐妙云,到底是不是娃娃亲,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现在双方已经算是长大成人,朱元璋便亲自下旨,册封徐妙云为燕王妃,择日举行册妃大典。 待将来朱棣前往封地之前,再举行大婚。经过礼部勘察,二月初八,春光明媚,刚好为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因此,许多必须的事宜,全部都提到了日程之上。 时间飞快,很快便到了这个春光灿烂的日子,整个南京燕王府,都充满了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息。许多前来送礼的官员,都排起了长队,一眼望去,马车几乎堵塞了接道。 燕王府张灯结彩,宛如新婚一般,看来即便是庶出的皇子,这排场也不是普通的官员可比。很难想象,一个订婚的场面,居然也能如此隆重。 待宾朋到齐后,一个威严的老者,缓步走出,来到大家跟前微笑见礼。看到此人,众人肃然起敬,纷纷行礼:“参见徐国公,恭喜!恭喜!”。 没想到这位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徐国公,徐达。对于他,众官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徐达虽然面似老者,但却是只有四十余岁。 由此可见,这些年的征战,他也是付出了不少心力。每一个名将的背后,都有一段常人不知道的辛酸。他们虽然外表光鲜,曾经所吃的苦,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徐达虽然面似老态,但却是精神矍铄,行动矫健,根本不是一般的老人可比。此人并没有任何托大,而是微笑着向大家回礼:“多谢诸位来捧场小女的册封大典,老夫感激不尽。 来,各位大人,里面请,呵呵!”众人纷纷道谢。就在这时,一道高亢的宦官声音传来:“贡妃娘娘驾到!”随着这个声音,一个美艳的宫装妇人,身着华丽的金袍,缓步走了进来。 看到娘娘驾到,众人连忙恭敬行礼,即便是魏国公都颔首低头,不敢托大。贡妃到来后,微笑着伸出素手,将徐达扶起:“国公无需客气,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呵呵! 诸位大人也免礼,一同入内吧,稍后册封大典就要开始了,呵呵!”贡妃虽然也已近中年,但却是保养的极好,看起来,也就三十上下而已。 这可是四皇子朱棣的生母,众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躬身一拜,跟随贡妃身后,步入场地之内。魏国公徐达更是感觉受宠若惊,连忙恭请硕妃入内。 众人进入装饰华丽的场地,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候。这一刻,即便是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大家也是不敢随意开启典礼。 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到来,那便是当今皇上朱元璋。一身喜庆衣袍的朱棣,今天显得特别帅气。他身边亭亭玉立的红装女子,便是燕王妃徐妙云。 徐妙云看起来乃是二八芳华,美艳动人,不说倾国倾城,也是今天这场上最惊艳的人儿。时间在指缝间悄然而过,眼看着马上就要到达吉时,大家的脸上都出现了一丝焦急。 尤其的朱棣,他更是紧张的双手握起了拳头。他是多么希望,能看到那个身影,多么希望父皇能来参加他的订婚大典。然而,这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却渐渐变成了失望。 看到朱棣紧张的模样,徐妙云缓缓抓起他的拳头轻拍,眼神中流露出柔情的安慰。就在将要到达吉时的那一刻,燕王府门前突然出现了一列,宫廷的宦官。 看到这些人,朱棣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惊喜。可是,待这些人进来后,却还是没有出现,那个让他熟悉的身影。一时间,朱棣的整颗心不由沉到了谷底:父皇为何没来,我在他心里,就如此的可有可无吗? 就在朱棣胡思乱想间,领头的太监朗声开口:“传皇上口谕!”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颔首躬身。太监扫了一眼周围的场景,继续开口:“由于国事繁忙,朕无法亲临棣儿的封妃大典。 特命贡妃代劳,主持仪式。赏赐燕王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待大婚之日,朕还有后赐,钦此,谢恩!”听到他的话,下面响起了一连串的声音:“吾皇万岁万万岁”。 虽然得到了赏赐,但朱棣的整颗心,却是萦绕着无尽的失落。他虽能理解父皇,为国事操劳,但还是免不了失望。 毕竟,皇家不同于平民之家,倘若失去了圣宠,前途也就毁了一半。还好,有旁边的徐妙云,不停的投以安慰的眼神,朱棣那颗受伤的心,才算是稍微有了一点宽慰。 接下来,大典开始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缺席,而有所耽搁。二人好似传说中的金童玉女,成为了全场,最温情的画面,感动了许多人。 待册妃大典顺利结束,暂缓两天后,朱棣便收到了另一道旨意。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4章 老家凤阳 现在,大明的内乱已经肃清,北元的存在对于日益强大的明王朝来说,也造不成太大威胁了。国家的一切均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朱元璋便将注意力,放在了皇族的培养之上。 毕竟,自己再如何强大,创下多么伟大的基业,若是没有人继承,便是最大的失败。现在诸皇子几乎都已成年,是该放手,让他们去封地历练一番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办,那就是回乡祭祖。他要告诫诸多子女,不能忘本,好好体验一番,当年为父出生,生活的地方:凤阳。 说起安徽凤阳,乃是朱元璋的老家,他爹朱五四便生长在这里。此人之所以取名朱五四,并非是朱元璋的爷爷未卜先知,预测到了后世的五四运动。 而是农村人不识字,只懂的一些基本的数字而已。朱棣的封号为燕王,封地自然就是在北平,古称燕京。在去封地以前,他自然要跟随父亲,回凤阳祭祖。 凤阳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但经过大明朱氏王朝,十余年的辛苦建设,已经是大变模样。并且,朱元璋亲自颁发诏令,将凤阳设置为中都,与京师南京平级。 如此一来,大明的凤阳,在全国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朱元璋一行,附带子孙,妃嫔,太监宫女上百人,浩浩荡荡的开赴到凤阳行宫,安顿了下来。 只待选取黄道吉日,便一同前去祭拜先祖。凤阳行宫并不算豪华,或者也可以说是简朴了,自然比不上南京皇宫。再加上这里乃是朱元璋的家乡,他就更不会大肆铺张,建设豪华宫苑了。 此处远近之人,都是老朱家的近邻亲属,回到家他体会的也就是一个自然,亲近之意。不说完全放下了雄才帝皇的架子,也差不多把自己当成了归家的游子。 在与乡邻的寒暄,客套中,礼部官员所选定的黄道吉日,悄然来临。这一天,风和日丽,环境宜人,所有的宫廷礼仪,全都准备齐全,朱元璋带领众子女妃嫔,缓步走入陵园。 说起中都凤阳的皇陵,原本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坟冢罢了。毕竟,当时朱元璋全家死于瘟疫,他根本无力让亲人入土为安。即便是坟地,还是仰仗他放牛的员外刘继祖所赠。 因此,后来朱元璋一统天下,便要赏赐刘家,偿还当年的赠地之恩,才让他做到了皇帝的位置。如今,当初的小坟头早已不见,平地起了一个巨大的封土堆,同时建起了气派的皇家陵园。 众人来到朱家的祖坟前,齐齐跪倒,按照礼仪三拜九叩,天下名士李善长亲自阅读祭文。一番慷慨陈词过后,皇子们纷纷站起,脸上浮现出浓浓的自豪和激动。 还有相互对视之后,眼中流露出的亲切。这一刻,他们曾经的矛盾或仇怨,好似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血脉深处的共鸣。 有时候,中华民族祭祖的风俗,并不仅仅是一种,对祖先敬重的礼仪。它还有另外一重深意,那就是告诉这些后人,你们有共同的祖先,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是最亲近的一家人。 即便平时有什么矛盾,仇怨,看在祖先和亲人的份上,也要有所消减。或许这种一同回乡祭祖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唤醒人们内心的那丝亲情,手足相残的事也会少上许多吧。 盛大的皇家祭祖仪式慢慢接近了尾声,朱元璋带领着众妃嫔,子嗣,恭敬的离开了皇陵。如今,许多凤阳的百姓,都被这样威严的皇家祭礼所吸引,在陵园外围驻足观望。 虽然此地有重兵把手,但在皇帝朱元璋的授意下,众将士对他的家乡之人,还是特别宽容的。只要不强行闯入陵园,都不会加以约束。 出了皇陵,朱元璋挥手让那些嫔妃回返,带着众皇子,来到了各位乡亲的跟前。他现在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帝皇,而是一个凤阳的百姓,与众位乡亲话话家常。 众人看到皇上向他们走来,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大字不识也知道自己现在该干什么。只见这些人纷纷下跪行礼:“皇上万岁,见过皇上”。 看到他们如此,朱元璋慌忙上前搀扶,几个年长的老者:“众位乡亲免礼,使不得呀!按辈分,这里还有许多人是朕的长辈呀! 您是张叔吧,当年您还和父亲一同劳作,是吧,哈哈!张叔有八十高寿了吧?”朱元璋搀扶着一个白发老者,亲切开口。老人受宠若惊,慌忙行礼:“陛下此言折煞老朽了,喊我张三就行,呵呵! 老朽今年都八十有三了,比令尊就小三岁而已了,呵呵!想想当初我们一同早出晚归,如在昨日呀,没想到他却突然离世,唉!”。 听到老者的叹息声,朱元璋的脸上,也闪过一丝伤感。不过片刻后便恢复如常:“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好在张叔的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千万不要客气,一定要上报。 朕永远记得你们”说到这里,朱元璋好似已经动情,眼中都出现了水雾,应该是想起了什么伤心往事,不似作假。众乡亲听后,连呼不敢,让皇上保重龙体。 随后,他又拉着两个老人,亲切的慰问:“王叔的风湿,现在见好了吧,呵呵!还有这个是刘哥吧,当初多亏了刘员外相助,要不然唉”。 那个被叫做王叔的也是赶紧行礼,他可不会傻到将自己当成皇帝的叔叔。倒是这位刘哥,乃是刘继祖的大儿子,与朱元璋年龄相仿。 听到皇上喊哥,老人赶紧拜见:“皇上抬爱了,草民愧不敢受如此称呼呀!您还是叫我刘通吧,呵呵!”他的话,引得朱元璋哈哈大笑。 就在这时,刘通身边,一个年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挠了一下脑袋,疑惑开口:“您喊我爷爷刘哥,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叫您爷爷呢?”。 看到他如此可爱,朱元璋也是童心大起,微笑着揉了一下他的小脑袋:“可以呀,以后你就喊朕朱爷爷吧,哈哈!”孩童听后,兴奋的欢呼一声:“哦,太好了!我有一个皇上爷爷喽! 那朱爷爷,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5章 平静日子 看到自己的孙子居然敢向皇帝发问,刘通彻底吓坏了,紧张开口:“皇上,小孩子不懂事,您别和他计较啊!”说着,刘通向孩童厉声呵斥道:“死娃子,胡说什么呢,还不给我闭嘴。 走,回家去!”说着,老头就要将孙子拉回去,生怕他给自己招惹什么祸端。看到二人如此紧张,朱元璋淡然一笑,伸手阻住刘通:“哎?童言无忌嘛,小家伙,你要问朱爷爷什么问题呀? 快说吧,呵呵!”听到爷爷的话,小孩再也不像刚才那样肆无忌惮了。他有些惧怕的看了一眼,爷爷阴沉的脸色,小心开口:“我还能问吗?回家爷爷会打死我的”。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他不敢,朕给你做主,呵呵,问吧!”此时,就连朱元璋身后那些皇子,大臣和将士,都不由自主的浮现出紧张之色。很显然害怕这小子,问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要知道,朱元璋的杀戮之名,可是让人闻之就胆寒的。别看现在,他是一脸笑嘻嘻的,难保下一刻不会人头落地,血流成河。 不过,现在刘通就是想阻止孙子,也已经有心无力了。他现在只有在心中祷告,这小子别说出什么惹祸的言语。就在刘通将漫天神佛都拜完时,孩童突然开口了。 听到他的话,刘通差点直接倔过去,一命呜呼。只听孩童小心的言道:“朱爷爷,我祖爷爷说,你家占了风水宝地,才出的皇帝。 可是祖爷爷后来也埋在了这里,为什么我们家还是员外,连个县太爷都没有呀?”小家伙一脸认真的看着朱元璋,等待着他的回答。 可是听到他的问题,刘通的整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身体摇晃,差点摔倒。若不是担心孙子的安慰,他怕是立刻就要倒下,不省人事了。即便如此,也已经去了半条命。 就连后面那些皇子,大臣都都有好多,额头上出现了虚汗,不停的擦拭。显然,大家此刻也有了不好的预感,以他们对朱元璋的理解,很可能接下来就要大开杀戒了。 听到孩童之言,朱元璋先是皱了一下眉头,而后脸上便浮现出微笑:“小家伙,你告诉我,你们家谁想当县太爷呀,呵呵!”。 孩童想了一下,欢喜开口:“当然是我了,听说县太爷出门,都是坐轿的,还有好多跟班,太威风了。哪像狗蛋他们几个,都不愿意当我的跟班”。 说着孩童脸上流露出失望,听到孩子天真的言辞,朱元璋哈哈大笑:“这孩子太可爱了,你们没有发现吗,哈哈!”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大松了一口气,好似劫后余生一般。 随后,朱元璋微笑开口:“小家伙,要不这样,咱们做个约定,你将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朱爷爷就让你当上威风的县太爷,好不好?”。 听到他的话,小孩顿时欢呼雀跃:“真的吗,太好了,我一定会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的,朱爷爷可不许骗我哦!”朱元璋心情大好,大笑开口:“当然,君无戏言嘛!”。 到此时,众人的心情可谓是一波三折,方才还如坠冰窟,现在又阳光灿烂了。众人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很难形容。不过,大家此刻都知道了。 原来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对待他的乡亲,竟会如此宽容。方才那一段大逆不道的言辞,倘若是别人,或者说是成年人口中说出,怕是早已脑袋搬家,连累家人了。 接下来,诸多皇子在朱元璋的授意下,也纷纷上来与众乡亲见礼。青年的朱棣自然也跟随大家一起,与家乡的长辈,谈笑风生。 看到他真挚,毫无虚假的情感流露,一时间,朱棣在凤阳乡亲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好评。一场与乡亲之间的相融会,在温馨热闹,亲切的气氛中,悄然结束了。 转眼祭祖之事已然过去了十天有余,然而,朱元璋好似并打算着急走,而是暂住了下来。如今他已经遣散了大部分的大臣和将士,就连嫔妃也只是留下了马皇后陪同而已。 还有就是七个年长的皇子: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燕王朱棣,周定王朱橚,楚昭王朱桢,齐王朱榑,其余人由于太过年幼,便全部随母返回了南京。 这七人乃是当年渡江作战时所生,已然将要成年。按朱元璋的意思,让他们在此地,多多体验一番民生疾苦。以便将来到封地后,能善待百姓,辅助太子治理好天下。 同时,随行的大臣左丞相李擅长,也是留了下来。他除了丞相的身份之外,还是太子朱标的老师,留在凤阳,自然是肩负着教导诸皇子的任务。 众皇子在体验民生疾苦的日子里,课程学业当然也不能拉下。现在,他们可以说是占了太子的光,由太子太傅亲自教导,这样的机会得来不易呀! 尤其是朱棣,在诸多皇子中,他乃是庶出,原本的教育条件,与嫡出的皇子都没法比的。因此,他的文学功底可以说是最弱的,也就是说学问是最差的。 但朱棣也有他的强项,那就是武略,他自幼喜欢行军打仗,跟随那些开国名将,学习了不少战场杀敌的本领和战争的谋略。 现在的朱棣,可以说是满腔热血,想要去塞外,真刀真枪的与敌人较量一场。但是没有父皇的命令,他的这些想法,也只能深埋心底罢了。 李擅长是一位十分博学的长辈,无论军事韬略,还是治国兴邦之策,他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因此,由他上课,众皇子的疑问,他几乎可以全部都照顾到。 无论这些皇子提出多么刁钻的问题,李擅长都是对答如流,让他们心服口服。也因此,太子朱标的优越感也是不断飙升,他眼中的神情时刻在显示着:看,这就是本太子的老师。 对于太子的眼神,众皇子的心中也只有无奈。没办法,这都是命,谁让你是太子呢?然而,这些人中,却有一个意外,那就是朱棣。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6章 课堂之上 朱棣的心里一直在愤愤不平:为什么,为什么最好的都属于他,我也是儿子,我也是朱家子孙呀!我不服!但是,现在的他可不是小时候,心思已然成熟了很多,知道什么时候该隐忍。 他的这些想法,也就在心里发发牢骚罢了。太子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挡在他的面前,让其浑身无力,难以反抗,只能选择屈服。 这一天,皇子们照常集中到一起,聆听老师李擅长的讲解。或许,也只有他们,才能让当朝丞相,为其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吧。 今日,李善长身着一套儒家的长衫,就像是真正的讲学先生一样。李善长虽然已经花甲之年,但双目却是炯炯有神,这一点甚至比起徐达都要强一些。 不过,也可以理解,他毕竟是文臣,极少会亲临战场厮杀。而徐达乃是武将,征战沙场,难免会负伤,落下什么暗疾,影响了以后的身体也很正常。 李善长背负双手缓步走进房间,来到讲台处站立。而后他将一把戒尺啪的一下,放在了桌上。众皇子听到这道清脆的声响,浑身不由自主的打了个机灵。 尤其是太子朱标,他对这把戒尺,更是忌讳颇深。可以说,他是在这把戒尺下,逐渐成长的。相反,朱棣,却是没有这样的待遇了,随军南北战争,极少有多少安生日子。 即便是现如今学的一些课程,还都是众将领和母亲,闲暇时教他的。不过,朱棣对于儒家的治国方略,虽然只是略知皮毛,但关于兵法谋略,他却是远远高于其他皇子了。 只见李善长将手里的那本书,缓缓的放在桌子上,悠悠开口:“今日老臣便与诸皇子讲解一下,这为政之要。为政在人,古语说上行下效便是此理也! 圣人云:君为风,民为草,风吹草偏倒。也就是说,为君者,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方略,便会产生相应的臣民。因此,政治是否清平,全在于为政之人,全在为君者。 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执政者只有具备君子的德行,方能形成仁德之政,使四海臣服,万民归顺。君子者,需得三纲之要义,即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悟了三纲,便可以修身了,修身者,分外治与内修。外治即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修身后所要达到的高度,也是君子的人生目标。 内修即是格物,致知,诚意与正心,为明德之根本。做到了修身以德,便会很自然的去推行仁政,天下的贤臣也会逐渐向你聚集,协助天子治理国家,四海生平,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可成。 对于为政之要,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说完,李善长放下手里的儒家经典,扫视了一眼众人。大家的眼光,几乎齐刷刷的看向了太子朱标。 很显然,这个时候,也只有他发表意见最为合适。朱标好似也知道这一点,站起身拱手一礼:“见过老师,学生之见与老师不谋而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由此可见,以德政教化万民,便可使臣民心服口服,拥护自己。如此,方可万众一心,民富国强”。 听到朱标之言,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皇子,眼中纷纷流露出敬佩之色。显然是赞成大哥所言的德政,仁义之道,就连李善长都是欣慰的点点头:“嗯,不错! 居然知道为政以德,众星共之,呵呵!”就在这时,朱棣终于忍不住缓缓起身。他读的书不多,并不太了解什么德政仁义,但是他所考虑的,却是很现实的问题。 只见他恭敬一礼:“参见老师,关于这个德政,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想要与诸位兄弟分说一二,不知可否?”听到他的话,朱标顿时来了兴趣,回头微笑道:“哦?四弟有何看法,不妨讲来”。 朱棣向其颔首道:“大哥方才所言的德政仁义,对于大明良善的百姓,臣民实施,小弟没有意见。但相较于那些贼人匪盗之徒,我想还要以严苛的法治,效果才更好。 再有就是那些侵我国土,虏我子民妻女的蒙古蛮夷,还是那句话最合适: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说完,朱棣向朱标和李善长恭敬行了一礼。 众人现在的目光都在朱棣身上,几乎没有人看到,李善长那毫不掩饰的赞赏目光。他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经历了那么多敌人,若是一味的仁慈,怕是也活不到现在了。 由此可见,此人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辈,并不是一直愚昧的仁善。只是现在天下太平,教导皇子,他自然是以仁政,循循善诱。 毕竟,天下出一个仁义的明君,乃是百姓之福。现在并不是太需要,像朱元璋那样的铁血狠辣帝王了。听到朱棣之言,其余人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显然是内心也赞成他的看法。 而朱标却是沉思一下言道:“四弟所言的法治,圣人曾经也专门讲过。我记得那段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就是说,以法治人,大家会面服心不服,认识不到自己做错了。而以德治人,臣民就会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想对于国人,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至于那些冥顽不灵,不受管教的,也只能靠刑罚来惩治了。还有就是那些侵扰我大明的番邦蛮夷,若是服从教化,未必不可以德来治。 何必要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深入他那苦寒之地,徒增伤亡呢,呵呵!”听到朱标的一番言辞,其余的皇子又是不住点头。看来这些家伙,也是没有主见的墙头草。 朱棣却是叹道:“大哥之言或许有些道理,但四弟认为你所想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治国,但现在是万万达不到的。 还有那些蒙古蛮夷,残忍嗜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德感化他们,无疑于肉包子砸狗呀,唉!所以,大哥的意见,小弟还是不能认可”说完,朱棣恭敬一礼缓缓坐下。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7章 春日狩猎 听完朱棣之言,太子朱标也缓缓坐下,低头陷入沉思。他也是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德治,是不是有些太狭隘了,应该吸收一些法家和兵家的思想才好。 对于他们二人之言,李善长并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只听他微笑开口:“二位皇子的见解,令老臣大开眼界,将来大明有你二人,无忧矣,哈哈!”。 随后,李善长手捋长须,拿起那本儒家经典,接着道来:“下面老臣再为诸位皇子,讲解为政要义之二吧,呵呵!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 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以上这些话,也就是一个宗旨,居上而不骄,要求为政者在修行德身的同时,还要以行为实践验证,不能光说不练,如此才能取信于民,使人听从”。 众皇子认真的听着李善长的讲解,却不知道门外,早已有两个大人物在此听候多时,这便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就是说,他们方才的谈话,全部都已落入了二人的耳中。 只听朱元璋叹息道:“孩子们都长大了,尤其是太子和棣儿。朕也没想到,这小子虽然读书不多,竟是有这种见解。看来是朕疏忽他了,唉!”。 听到他的话,马皇后抓着朱元璋的手,微笑道:“棣儿一定会理解陛下打天下的辛苦,不会有怨气的,呵呵!陛下,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也能为您分忧了,将来不是能省很多心了吗,呵呵!”。 朱元璋在别人面前,乃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暴戾君王。可是在这位马皇后跟前,他再也不是什么铁血帝王,而是一个丈夫,一个与她相伴到老的男人。 或许,说起真情,除了以后的朱棣与徐皇后外,他们二人也在此列吧。只听朱元璋微笑点头叹道:“是呀,有多少人都眼巴巴的盯着朕的位置呢! 有他们相助,朕倒是真能省去不少力气呀,呵呵!等朕把江山打造成铁通一般,扫除所有的障碍,便可以交到太子手上了。到时候,咱们就可以退居幕后,过安心日子了,哈哈!”。 朱元璋虽然是在笑,可马皇后的心里却只剩下叹息。他知道丈夫的脾气,也劝不了他,只能听之认之。对于朱元璋所造的杀孽,马皇后也只能暗中乞求诸天神佛,为他赎罪。 只见马皇后帮朱元璋整理了一下衣服,柔声开口:“陛下,咱们回去吧,外面天凉了!”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马皇后的眼神中,尽是柔情。 现在二人经过数十年的感情,已经几乎融为了一体,不分彼此。就这样,马皇后搀扶着朱元璋,缓步离开这里。看他们摇晃的身形,就是一对老人,哪里有半点威仪皇帝和皇后的样子。 或许,即便是现在,朱元璋的心中,也不一定就想过这种生活。倘若当初没有元朝的暴政,家人没有得瘟疫全部死掉,他们一定是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没有这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吧。 但是,时间注定回不去了,命运之神已经选择了他。不管是幸还是不幸,他都要这样走下去,时刻警惕着周围那些,图谋不轨,试图伤害他和家人的那些不轨者。 不管是真是假,朱元璋都是尽力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李善长一直认真的为诸皇子们,讲解着治国方略,和用兵之道,丝毫不知道他们的话,早已被皇帝听去。 诸皇子们除了上课,听取韩国公李善长讲解经史之外,便是下到田地里劳作,体会民生疾苦。除此之外,还要练习防身的武艺,以备不时之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的时间辗转而过,已到了次年的开春时节。此时,春水初生,春林初胜,春风十里柔情,万物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在凤阳不远的一处山林之间,旌旗蔽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细看之,这些人衣着华贵,几乎全为男子,原来竟是,朱元璋带领诸皇子在此狩猎。 好一副春日狩猎图,若是能被高超的画匠描绘下来,定然能与后世的皇家围猎,相较一番。此时,朱元璋高坐于众皇子面前,扫了一眼整装待发的诸皇子,威严开口:“准备好了吗?”。 众人躬身拜道:“随时待命,等父皇令下!”看到他们的气势,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他扫到一名身材娇小的“皇子”,有些责备的语气开口:“安庆,你就不要去了。 一个女孩子,学什么骑马射箭呀,还是随你母后多练练针织女工,将来嫁个好夫婿吧!”朱元璋的话音刚落,太子朱标亦是向她开口言道:“就是,小妹,你就听父皇的吧。 别凑热闹了,骑马打猎本就不是女孩子应该干的呀,呵呵!再说,你这刚学的射箭,搞不好都把我们的猎物吓跑了呢!”。 听到太子的话,大家哄堂大笑,纷纷开口,让安庆别添乱,回去绣花。就连朱元璋,对这个女儿,也是头疼不已,只得无奈的摇头。没办法,谁让自己把她宠坏了呢! 原来这个女子,竟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安庆公主,同时也是与朱标一个母亲的亲妹妹。听到太子的调笑,安庆顿时大窘,娇哼道:“太子哥哥,你你竟然取笑我,哼,不理你了! 父皇,你就让我跟哥哥们一起去嘛!我看太子哥哥的射术也不一定比我强呢!要不我今天就与大哥比试一番,若是输了情愿受罚可好?嘻嘻!”。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8章 大获丰收 听到安庆的话,朱标顿时不干了,自尊心备受打击。怎么能被一个女子瞧不起呢,哪怕是自己的亲妹妹。只听他开口:“小妹,你不要说大话,比就比,我一定会打更多的猎物”。 安庆一扬下巴,得意道的娇笑道:“太子哥哥,你赢不了我的,小妹可是咱们大明的穆桂英花木兰合体,嘻嘻!”听到她的话,众人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这俩人合体,到底是个什么鬼? 看到阻拦不住,朱元璋也只得叹息一声:“死丫头,早知道就不听你母后的,把你送回京城了,哼!你们几个,好好照顾好妹妹,若是她伤了一根汗毛,看父皇怎么收拾你们,哼! 等回来后,以猎物的多少,父皇再另行赏赐,出发!”众皇子躬身应是,纷纷骑上高头大马,一齐向林中奔腾而去。安庆公主由于年龄较小,尚未成年,稍微费了一些力气,才上了马背。 她的这个举动,又惹得许多宫女太监,轻笑不已,而朱元璋却是无奈的摇摇头。不过,安庆公主的骑术倒也不差,并未花费太久,便已追上了众位哥哥。 众人进入山林之中,那些原本安静玩耍或觅食的小动物,却是瞬间受到了惊吓,四散逃窜开来。看到此景,朱棣顿时大喜,迅速取出马背上的长弓,箭羽。 只见他搭弓射箭,动作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一看就是苦练的结果。众人耳边只听得啾的一声破空之声,远处的一只奔跑中的小鹿,便发出一声哀鸣,应声倒地。 随后,朱棣再次弯弓,一只只箭翎破空而去,野兔,野鸡,甚至野猪都未能逃脱,砰砰砰的倒在地上。看到此景,众皇子的眼中,纷纷流露出惊讶。 而边上那些随行的士兵却是发出欢呼之声,显然他们也为朱棣的精妙箭术,所折服。随后追上来的安庆公主,看到此景,一脸幽怨的开口:“四哥,你把我的猎物也给射杀了啊! 哎,讨厌!都不给人家表现机会,哼!”说着小丫头居然故装生气的撅起了小嘴。朱棣将弓箭重新挂在马背上,微笑言道:“小妹,前面猎物多的是,下次四哥不和你抢就是了,呵呵!”。 听到这个,安庆公主顿时两眼放光:“真的吗,太好了,你们谁都不准和我抢呀!否则本公主就告诉父皇,惩罚你们,嘿嘿!”说着她竟然一拍马背,向前冲去。 看到这个急于表现的小丫头,朱标无奈的摇摇头,看向朱棣言道:“四弟,想不到你的箭术,竟然如此精湛了,我看将来大明有你,大哥也可以高枕无忧了,呵呵! 走,追上去,别让这丫头闯出来什么祸才好呀!”众皇子一致点头,拍马追了上去。不知怎么回事,朱棣听到太子朱标的一番言辞,还有他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眼神,心里就不是滋味。 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有一股怨气,一种不想屈服于人的气势,憋在胸口,让他十分难受。慢慢的做了个深呼吸,朱棣一拍马背,向众人追去。 看到朱棣的箭术,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孩子已经拥有几分为将的气势了,看来魏国公对他这个女婿,也是没少费心呀,哈哈!”。 听到他的话,旁边的马皇后轻笑点头:“陛下说的是,妙云和棣儿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天造地设。由她照顾棣儿,你我也可以放心了,哈哈!”。 朱元璋微笑点头:“是呀,要不朕也不会赐婚了,看到这小子,朕都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倒是真想上去和他较量一番箭术呢,哈哈!”。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你看你,都是天命之年了,还想和年轻人相比吗?真是!不过,说实话,棣儿确实有陛下年轻时的几分英雄气概呢,呵呵!”。 听到她的话,朱元璋亦是欣慰的点点头。不过,稍后好似想到了什么,又叹息道:“棣儿的性格,确实与朕有些相似,但他却不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呀! 一个便是立长举贤,乃是祖训,因此标儿比他更适合为君。其二就是,这孩子杀伐之心过重,非万民之福啊!不过,却适合保家护国,将来由他辅佐标儿,朕也能放心了。 就是不知道这小子,心里到底是否服气呀!”听着朱元璋之言,马皇后亦是轻叹一声。别人听不出来,他又怎能不知丈夫语气中的无奈呢? 为了以后子孙能安稳坐下江山,丈夫只得一次次拿起屠刀,诛杀那些居功自傲的开国将军。这样是可以杀鸡儆猴,让有异心的人,失去反叛之心。 但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将来若是没有可用之人,蒙古兵再入侵,又当如何呀?因此,马皇后也想在有生之年,多为大明保留一些人才。 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她的要求,劝回这个固执的皇上,但她的话,朱元璋总还能听进去一些。现在马皇后所担心的是,将来自己若是不在了,这普天之下,又有谁能拉的回这头倔驴呀! 每次想到此事,马皇后都只剩下无奈的叹息。她也不知道大明将来会走向何处,只能尽力做着她认为对的事。且说众人进入了深山之中,一路收获也是特别丰厚。 那些随行的士兵,已经带着众皇子所打的猎物,回去了好多。由此可见,这场春日狩猎,果真是大获丰收呀!就在这时,朱标调笑的声音传来:“小妹,大哥都打了三只猎物了。 怎么样,服气了吗?哈哈!”听到他的话,一个看起来与安庆公主年龄相仿的皇子,小声说道:“安庆姐姐,你才射伤了一只兔子呀,却还让它跑了,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抓回来的。 这个能算一个吗?”听到他的话,安庆顿时俏脸通红,张牙舞爪的向他娇叱道:“臭小七,信不信姐姐撕烂你的嘴,让你胡说,诚心让我出丑是吗?哼!”。 看到宛如变成小老虎的安庆,七皇子赶紧拍马逃开,大声求饶:“姐姐别打了,小七错了,我不说就是了。一只就一只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9章 突发情况 听到他的话,安庆的小脸更红了,娇喝道:“朱榑,你想死啊,看我的龙爪手,呀!”看着二人打闹,大家纷纷哈哈大笑。就这二人年龄最小,一时间也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好似也都累了,安庆公主选择暂时放过,这个讨厌的朱榑。就在安庆满脸失望之时,一个猎物进入了她的眼中。 只见她根本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兴奋的一拍马背便冲了出去。大家正在疑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安庆便在前方将马儿停了下来,搭弓射箭。 只听得啾的一声,弓箭离弦而出,向远处的一片草丛之间射了出去。原来竟是小丫头眼尖,看到一头没有离去的野猪,正在那里拱地,寻找食物。 此时安庆的弓箭,刚好到达它的跟前,然而小丫头的箭法,实在不怎么高明,竟从野猪的背上擦了过去。即便如此,这家伙也是吃疼不已,发出一声哀嚎,却向安庆狂奔过来。 到此时,众皇子才算是看清,这丫头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如今跑过去救急已经不现实,野猪与安庆公主之间,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 即便是他们到达跟前,怕是这东西早已攻击到安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众人没有丝毫犹豫,搭弓射箭。一时间,啾啾啾的破空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移动的目标,是最难射中的,他们的箭羽不是射偏,便是被那畜生躲过。就在大家以为安庆将要遇险时,一道箭羽划破长空,正中野猪的头部。 紧接着便是一声哀嚎传出,野猪应声倒地。然而,即便如此,马儿也是早已受惊,高高跳了起来。安庆公主一个没有抓稳,便从马背上甩下。 就在大家以为,这丫头今天怕是要骨断筋折时,一道黑影竟然腾空而起,将甩下马背的安庆抱起。而后在空中来了一个,漂亮帅气的转身,卸去那股冲击之力,缓缓落在地上。 安庆公主毫发无伤,安全着地。原来竟是朱棣早已看到,这丫头的企图,拍马追了上来,及时出手营救。小丫头俏脸微红,支支吾吾的开口:“谢四哥相救!”。 说完她便挣脱朱棣,跑到一边摆弄衣角,低头不语。显然,她也知道,自己好胜心切,差点闯了大祸,免不了被父皇惩罚了。 对于这个冒失的小丫头,朱棣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不再言语。到此时,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纷纷下马,一阵的心有余悸。 众皇子来到安庆公主面前,查看她有没有受伤,期间免不了要责备一番,小丫头自知理亏,不敢反驳。随后,大家纷纷来到朱棣跟前,说了一些多亏有你的恭维之言。 对此,他只是微笑摇头:“都是自家兄妹,朱氏子孙,无需客气!”朱标意味深长的拍了一下朱棣的肩膀,眼中暗含着感激之意。 只听他开口:“四弟,感谢的话,大哥就不多说了,你说的对,都是自家兄弟,无需客气,呵呵!大哥向你道歉,曾经有些话语,太盛气凌人了。 那个,小时候大哥还抢了你的东西,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呀,哈哈!”说着朱标还有些腼腆的摸了下鼻子,老脸忍不住一红。听到这些话,朱棣的眼中浮现出一层水雾。 有大哥这一番话,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不计较了。这一刻他放下了内心的芥蒂,真心归附。只见他微笑开口:“好多年了,大哥居然还记得呢,呵呵,我都忘了!”。 紧接着朱棣躬身一拜:“太子殿下在上,臣弟以后定会竭力辅佐大哥,建立起仁德之政,造福黎民百姓!”看到朱棣表态,其余人亦是躬身行礼,纷纷表示忠心。 这一刻,朱标知道,彻底收服了朱棣的心,兴奋之情无法言表。只见他再次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眼中亦是闪着泪花,微笑开口:“好兄弟,大哥定不会亏待于你。 诸位兄弟快快免礼,万一让父皇看到,可能就要误会了”众人听到他的提醒,迅速平身。他们知道,关于权利,父皇最是忌讳,万一传到他耳中,确实不太好。 好在那些兵丁全被甩在了后面,还没有跟上来,没人看到这种场面。众人将那头野猪大卸八块,一人带上一块,骑上快马,沿原路返回而去。 路上安庆不断的哀求众位哥哥,要为自己保密,千万不要将此事告知父皇。最后,朱标淡然一笑,以她以后要乖乖听话,不得再胡闹为条件,才算是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众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路上的这些经历,早已落在朱元璋那些密探的耳中。其实,也并不是朱元璋不相信自己的儿女,派人监视他们,而是暗中保护,生怕子女遇到什么危险。 至于安庆遇险之事,以那些密探高手的距离,也是来不及救援。多亏有朱棣相助,否则这些人怕是也要掉脑袋了。想到这里,众人对朱棣也是暗暗感激起来。 且说朱元璋听到这些人来报后,顿时大怒:“混账,这个死丫头,简直是胡闹,要不是老四,怕是要出大事。回来一定要好好教训她,哼!气死朕了!”。 马皇后轻轻帮他捋了下胸口,顺顺心,微笑言道:“好了,陛下,和小孩子置什么气呀!安庆这么胡闹,还不是您惯的呀,惩罚她,陛下舍得吗? 回头臣妾说她两句就行了,大庭广众之下,给孩子留点面子”朱元璋听后,并没有言语,不过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应该不会再惩罚了。 片刻后,只听他叹道:“棣儿自己能想通,我就放心了,唉!走,回宫,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半点赏赐也没有了”说完他直接气愤的拂袖而去。 马皇后无奈一笑,随后跟上,不过他却是安排好人处理下面的事宜。随着太监的一句:起驾,众人便离开此地,回返而去。 待众皇子兴奋的凯旋归来,等待赏赐时,却得到皇上早已回去多时的消息。一时间,众人不免大失所望,好在马皇后让人向他们解说了一切,大家便一扫郁闷,回宫而去。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0章 相处岁月 距离上次围猎三天后,京城送来紧急公文,有许多事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留下李善长和一些近臣将士,在此照看诸位皇子,返回京城而去。 当然,还是要带着那个小麻烦安庆公主。把她放在这里,肯定会反天。靠这七个儿子,朱元璋实在没有信心,他们能镇住这丫头。 临走前,朱元璋郑重告诫众皇子:“记住朕曾经告诫你们的几条:举动戒其轻;言笑厌其妄;饮食教之节;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 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你们几个在此并不是享乐,而是历练,体验民生疾苦,实现人生的蜕变。这样以后方能报效国家,成为对大明百姓有用的人才。 好了,父皇因为国事要回京处理,三年后归来,朕要考核你们的成绩。达不到要求者,朕一定会重罚,绝不徇私,记住了吗?”。 众皇子听后纷纷恭敬一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一定努力完成使命!”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便带领安庆和马皇后上了銮驾,回京而去。 看着父皇离去的车辆,慢慢消失在视野中,众皇子意识到,接下来他们都要独自面对,属于自己的考核了。他们知道,父皇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绝不会徇私情偏袒,哪怕是亲生儿女。 此刻,大家的心头都萦绕着一丝紧张。因为他们不光要体验民间生活,还要学习宫廷之中的诸多礼仪和知识。可以说,这三年的时间,绝不会轻松的。 不过,作为大明皇室的皇子,自然有着皇族的傲气,是不可能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众人暗暗为自己鼓气,不断的在心底呐喊:未来的大明,需要我们,万千子民需要我们为其遮风挡雨。 慢慢的,众人有了主心骨,那便是朱标,这个大明太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众皇子感觉,只要他们的大哥在,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朱标也做好了自己身为太子,长兄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宽慰大家努力坚持的同时,他也以身作则,做出了表率。一时间,众皇子对这位仁义的太子,心悦诚服,没有任何不臣之心。 在众兄弟齐心之下,朱元璋预留的那些教受礼仪,儒学和进行严厉考核的官员,都不由得赞叹不已。他们也没想到,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居然真的能吃得苦受得累,达到了皇帝的要求。 三年时间,众皇子可谓是全部脱胎换骨,虽然各自的收获不尽相同,但已能独当一面。众臣都在感叹,大明后继有人,复兴在望。 对于这些所谓的严酷考核训练,朱棣并没有感觉多么难以接受,反而很正常。这些比起他当初童年时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经历,已经是强太多了。 算下来朱棣虽然只比朱标小五岁,但二人的处境却是天地之别。一个是可以跟随母亲,安静的学习诗书礼仪,另一个却要随军长途奔袭,争杀四方,在尸山血海中混迹。 可以说,比起朱标,他就只能算作是一个,乡野平民子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这位长兄心存嫉妒,怨气的原因。但是,经过这三年,朱棣也深切感受到,朱标的宽厚仁爱之风。 虽然并不太赞同他的观念,但也是由衷被他的宽容所折服。倘若朱标能顺利继位称皇,或许朱棣将来便会安分做他的王爷,保家卫国。 三年的时间,大家都收获了很多,朱棣自然也不例外。除了让自己那颗不安分之心,沉淀下来之外,便是这识文断字方面了。 以前他读书很少,甚至连识字都不是太多。可是,经过这段时间李善长的谆谆教诲,朱棣通晓了许多经典。他的眼界和见识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增加了许多。 这也为他以后开创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若不然,永乐盛世能否存在,可能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三年中,众兄弟几乎全部都放下了皇子的架子,彻底将自己当做是平民子弟。 每天上课,训练考核,在农田中劳作,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这一刻,他们觉得,彼此真的就是亲兄弟,没有尔虞我诈,可以完全放开身心去交谈,去相处。 大家一起躺在农田的草丛间,看着天上悠闲飘过的白云,温柔的微风吹拂着脸庞,是多么的舒心惬意。众人相互之间,诉说着各自的心事,曾经的过往,没有一丝隔阂。 倘若没有利益,权利的争斗,彼此之间,诉说着心灵的寄语,这样的亲情,这样的手足,倒也令人神往,无尽的满足。有时候,众人都在想,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 但是,却还有那个三年之期,三年后归来,他们就要分道扬镳,去往自己的封地。谁也不知道,将来的某一天,兄弟会不会刀兵相见。 要说世间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或许就是时间了。它能让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时间匆匆而过,红颜化作枯骨,英雄又将迟暮。 然而,即便是再强大的人,也无法阻止它前进,带走繁华,只留落寞。虽然众兄弟如今都不太愿意,让那个三年之期尽快到来,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公元1380年,朱棣和众兄弟在凤阳老家的历练,接近了尾声,朱元璋已经传下旨意,让他们火速回京。众兄弟相互对视一眼,只得踏上行程。 太子朱标意味深长的言道:“诸位弟弟,回京后,你们就要前往封地了,一切保重!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向大哥告知,切莫苦苦支撑!”。 听到他的话,众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感激之色,纷纷点头。随后,朱标看向朱棣:“四弟,北地燕京乃苦寒之地,又与蒙古接壤,战事定然吃紧,一切小心为上啊!”。 朱棣郑重点头,恭敬一拜:“大哥放心,有小弟在,即便是蒙古铁骑,也休想踏入我大明国土半步!”朱标欣慰点头:“有四弟这句话,大哥就放心了,启程回京!”。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1章 回京 听到朱标之言,众人全部登上马车,一同向南京城赶去。 初春季节的天气,仍然还有着一丝清冷,不过万物已经开始复苏,焕发生机。古老的金陵城外,柳树刚刚冒出了新芽,水面初平,草樱争暖,新燕轻啄春泥。 一派生机焕发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古人常言春游苏堤是一种享受,岂不知金陵城外的春景,一样是美不胜收。众皇子一路畅通无阻,进入了南京城。 经过四年的沉淀,他们虽然都成熟了许多,但还是难免有一丝,天性的童心未泯。如今的中都凤阳虽然也算繁华,但是比起京师,还是差了好多。 一路行来,再次看到热闹的南京大街,繁华的秦淮河两岸,众皇子还是忍不住,下车观赏游玩一番,顺手购买一些新奇的玩意。 直到朱棣实在忍不住,出言提醒大家,要迟到了。太子朱标才算是劝说他们赶紧回宫,以免惹怒了父皇。朱标一向是老好人,不忍心破坏了兄弟们的兴致。 众人进城后,一时玩的兴起,竟然忘记了父皇的旨意。要求午时之前,务必要返回宫中,考教学问与宫廷礼仪之事。这一下,大家是满心的紧张,催促侍卫尽快赶路。 当来到宫门前时,朱标已经是微微有些气喘,不是累的,而是吓得。看来他虽然贵为太子,对这位父亲,也是打心底里敬畏不已。 看到他脸上的紧张,朱棣内心一叹:为君者,若是连这点抗压能力都没有,以后如何执掌天下呀!既然决定了辅佐他,朱棣便放下了心中所有的芥蒂。 只听他淡然开口:“大哥,众位兄弟,我想此事,父皇不至于惩罚我们吧。别忘了,咱们还有母后呢,相信她定会与我等说情”。 提到马皇后,众人的心中瞬间平静下来,他们相信有母后在,定能化险为夷。不过,朱标还是一脸担忧的言道:“四弟,父皇当真不会计较,我等的过失吗? 看着天色,怕是已经快要正午了呀,这考核怕是来不及了,唉!”听到他的话,朱棣向其投去一个放心的眼神:“大哥只管气定神闲便好,难道你忘了父皇的教诲,举动戒其轻”。 朱标也本是聪慧之人,自然理解朱棣话中的意思,微微点头,摆出一副太子应有的威仪。皇宫内院的偏殿之内,等待在此朱元璋早已有些不耐烦。 虽然他也没来多久,但能让他等的人,这普天之下也没几个。可是,偏偏这几个人又是他的儿子,连当朝太子都在此列。 只听朱元璋喝道:“这几个臭小子,准又是玩物丧志,忘了时辰,看他们回来,朕如何惩罚他们。尤其是太子,没有一丝紧迫之感,将来如何让朕放心,把天下交给他?”。 马皇后将宫女端来的茶水,递给朱元璋,微笑开口:“好了,陛下,喝杯茶消消气。孩子们定是有事耽搁,您就别与他们计较了。 太子现在已经够听话了,帮你处理那些公文,奏折也是井井有条。这一点,陛下不是也夸赞过吗?现在诸王都对他信服,就连大臣,武将对太子的评价也是颇高。 将来他若是执掌大权,想必定能使我大明繁荣昌盛,呵呵!”朱元璋听后,故装生气的言道:“慈母多败儿,这几个臭小子,无法无天都是你惯的”。 说完,朱元璋端起茶杯,轻饮起来。马皇后也不反驳,只是淡然一笑,他知道丈夫的气已经去了一半。就在这时,宫门的太监来报:“陛下,皇后娘娘,众位殿下,已在宫门外等候”。 听到奏报,朱元璋放下茶杯,冷哼一声:“臭小子们,还知道回来,让他们进来吧!”听到他的话,太监躬身告退,高声喊道:“众皇子觐见!”。 朱标带领众人,缓步进入殿内,来到近前跪倒:“儿臣叩见父皇,母后,父皇万岁万岁”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摆手:“行了,行了,平身吧!”。 他脸上的表情虽然没有缓和,不过内心对于朱标的表现,却是惊了一下。因为按他对儿子的理解,这小子现在应该紧张的浑身发抖了。 现在居然不卑不亢,气定神闲,莫非这几年当真脱胎换骨了。朱元璋决定再看看,试探一番。这便是帝皇权术,心口不一。 千万不要以为,他夸你便是要提拔你,说不定下一刻就有牢狱之灾了。朱标将下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和众人再次叩首:“谢父皇,母后”。 起身后,他看了一眼朱棣,发现他微微点头后,心下大定,缓缓上前一步,来到朱元璋二人跟前。只见朱标从衣袖中,取出两个精致的盒子。 这是朱棣给他的东西,他现在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是否好用。朱标将心一横,微笑开口:“父皇,母后,这两件礼物,是儿臣回京途中,特意给挑选的,不知道是否符合二老的心意呀,呵呵!”。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宫女将两个锦盒接住,递给了朱元璋二人。打开锦盒,看到里面的东西,朱元璋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这一下朱标的整颗心,才算是尘埃落定。 他不由得向朱棣投去感激的眼神,马皇后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锦盒,柔声开口:“标儿,以后你们切不可再如此铺张浪费,虽为皇子,也要时刻考虑到民生疾苦,戒奢以俭,为民做表率呀!”。 他的话音刚落,朱元璋便盖上锦盒冷声道:“你们母后说的对,下不为例,知道吗?再说,皇宫里奇珍异宝无数,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作甚? 好了,朕已吩咐御膳房,一起吃个家宴吧!”众人躬身应命,知道总算逃过了一劫,若不然,免不了一番训斥。回宫三天后,朱元璋对他们的考核特别满意,搬下旨意,择日便可前往封地。 不过,在此之前,朱棣还有一事要办,那便是终身大事,和徐妙云完婚。现在,算起来,他已经21岁,二人又早已订婚。俗话说,齐家之后方能治国,平天下嘛!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2章 大婚 对于此事,礼部早已制定好章程,定下了婚期。下月初八为黄道吉日,宜嫁娶,为燕王朱棣大婚之期。这一次,由当朝太子前来捧场,盛况自然非上次的册封大典可比。 三月初八,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很严肃的说,今天和妇女节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巧合罢了。 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规矩,新郎官朱棣穿着一套,火红色的喜庆新袍,骑着高头大马,披红带花来到了徐府门外迎亲。周围是锣鼓喧天,依仗开道,热闹非凡。 朱棣拜过老丈人徐达,大红花轿便接上美艳新娘徐妙云,向燕王府而去。文武百官齐来朝贺,王子皇孙也来凑个热闹,顺便帮点小忙,假如人手不够的话。 不过,看朱标太子悠闲兴奋的样子,以及带着二儿子朱允炆,与各位大臣兴奋打招呼的神情,好像也不用他,帮忙上菜了。 随着礼仪官的一声:吉时已到,新郎新娘拜堂成亲,婚礼便正式开启。虽然没有交响乐,但传统的唢呐声,听习惯了倒也入耳。 不知是否为巧合,细听之,这曲子好似有些耳熟,莫非是那首名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或许吧,只有天知道。婚礼的阵容也是相当强大,朱元璋虽然没有来,但马皇后却是做了代表。 朱棣内心虽然有些怨气,但有母后在他也算是释然了。马皇后与贡妃坐在了主位之上,另外的位置自然是徐达夫妇。现在,徐妙云的母亲,眼圈还有些泛红,不知是否是喜极而泣,不能自已。 再就是主婚人了,大儒宋濂,能请到此人,怕是普天之下也没有几个了。宋濂为太子少傅,也算是他的老师,与太子少保李善长是一样的。 想必拜了朱标太子的面子,才将这尊大神请到场吧。随着宋濂的一声:一拜天地,朱棣夫妻二人,向外面的茫茫天地跪拜下去。 紧接着,又是一声高亢的大呼:二拜高堂,没想到这老头年纪虽大,却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至极,不愧是当世大儒,定是修炼过儒门经典,佩服!佩服! 最终,伴随着宋濂的一声: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整个婚礼宣告圆满结束。接下来,便是新郎敬酒,也是朱棣结交众位大臣的绝佳机会。 由太子引荐,许多人算是重新认识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燕王。曾经,极少有人注意到他,如今大家都知道,原来燕王殿下,也不是泛泛之辈,有前途,将来必成大器。 不管怎么说,表面上的吉祥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许多人都知道,皇家的事,尽量少掺和,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为官之道。 对于这些曲意逢迎,朱棣心知肚明,并没有被表面上的客气所迷惑。对于评判人性的卑劣,从小开始,他便有了自己的标准,这也要得益于他在军中的经历。 很快,当这些虚套的礼仪结束后,天色也早已黯淡下来。朱棣在众兄弟的催促下,只得回到了他的新房。那里有一直期盼着他归来的佳人,他一生的不舍和牵挂。 陪了这么多客人,才顾上自己的妻子,说实话,如此冷落她的王妃,朱棣的内心,多少还是有些愧疚。自从订婚后,在凤阳四年,他们可谓是聚少离多。 徐妙云期间也去看过他几次,不过碍于皇帝的旨意,她也只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这么长时间,这个温婉,善良的女孩,一直是朱棣内心的牵挂。 现在的二人不说相思成灾,也差不了多少了。好在朱棣内心一直有大志向,并非沉迷于儿女情长的人,才将那相思的小火苗慢慢压下。 然而,当踏入新房,看到端坐在新床上的佳人时,他所有的相思,全部奔涌而出。朱棣原本以为,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他早已看淡了许多事。 到此时方知,这世间还有一个人,能让他放下所有的伪装,做真实的自己。朱棣随手关上房门,眼中已经流露出无尽的激动。 他缓缓走到徐妙云的床边,感觉身体稍微有些颤抖。并不是因为紧张,而是连他也没想到,自己最终能等来这幸福的一天。好多时候,朱棣都在想,他是一个不被父皇看重的儿子。 能否保持住现有的爵位和封地,都是一个未知数。就连他的订婚大典和婚礼,父皇都未到场,便可想而知。或许自己误解父皇了,但朱棣不敢存这种侥幸心理,时刻如履薄冰。 只见他慢慢掀开徐妙云的红盖头,一张倾世容颜,顿时浮现在他的眼中。此时,二人四目相对,仿佛只此一眼,便知晓了对方心中的所想。 徐妙云缓缓站起,眼中有着无尽的柔情:“王爷,我们真的走到了一起,云儿不是在做梦吧?”朱棣温柔的点点头,伸手抚摸她的脸颊:“是呀,以后云儿就是我的燕王妃了。 我们会一直携手相伴,走完余下的人生”徐妙云重重点头:“我会的,云儿会全力辅助王爷,以后的任何困难,我都会与王爷共同面对”。 听到她的话,朱棣倍受感动:“我怎么舍得让你为我涉险,傻瓜,你还要永远陪着我,去阅尽世间的繁华呀,呵呵!”说着,朱棣深情的将徐妙云拥入怀中。 二人紧紧的抱在一起,希望这一刻能化作永恒,一直延续下去。但人的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跟随朱棣,注定了以后将不会不凡,种种凶险都在等待着他们。 不知过了多久,二人缓缓分开,徐妙云俏脸通红,低垂臻首,柔声开口,声音细若蚊蝇:“王爷,您抱的太紧了,人家都喘不过气了呢!”。 听到他的话,朱棣老脸一红,尴尬的摸了下鼻子,讪讪一笑:“那个,云儿,咱们坐下吧,陪本王说说话,我们都快两年没见了呢,想死我了,呵呵!”。 徐妙云微微点头,二人委身端坐到床上,气氛也变得暧昧起来。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3章 赶往封地 徐妙云不住的用小手撮着衣角,以掩饰她内心的紧张和兴奋。看到她害羞的模样,朱棣忍不住一笑:“云儿,你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喊我棣哥吧。 这样更亲切一点,别总是紧张兮兮的,难道还怕本王吃了你呀,哈哈!”被他一阵调笑,徐妙云也放下害羞,白了朱棣一眼:“你要是想吃就吃吧,反正都是你的人了”。 说着,她还用香肩蹭了一下朱棣,如此明显的暗示,朱棣若是不知那就妄为男人了。只见他将双手放在,徐妙云的香肩之上,缓缓将其转过来。 二人就这样相对而坐,朱棣痴迷的看着徐妙云的娇容,柔声开口:“云儿,你今天真美,本王都被你迷倒了”徐妙云的一张小脸宛如熟透的苹果,低声细语:“王爷是说云儿以前不美吗?”。 朱棣微微摇头:“当然不是,我的云儿从来都是这么美,只是今天格外的美,哈哈!来,本王亲自为你宽衣解带”听到朱棣之言,徐妙云的俏脸不由得更红了。 朱棣很细心轻柔的褪去她的外衣,不消片刻,徐妙云大片的雪白肌肤,便已裸露在他的眼前。性感温润的锁骨,盈盈一握的小蛮腰,勾人心魄。 朱棣呵呵一笑,随手摘去她胸前的红色肚兜,顿时无尽的春色便浮现在眼前。此时,徐妙云害羞的捂住脸颊,朱棣微微摇头,拿来她的双手,害得徐妙云娇呼:“讨厌,王爷坏死了!”。 朱棣笑而不语,低头吻了下去,一时间,新房之中尽是靡靡春色,娇喘,低吟春光无限。一副少儿不宜的场景上演,闲杂人等回避。 距离朱棣大婚,已然过去了半月有余。此时,朱元璋已经下发旨意,所有亲王,全部启程,前往封地。尤其是朱棣,他更是谆谆告诫,一定要时刻注意北元的活动迹象,及时上报。 朱棣恭敬领命,辞别贡妃,带着徐妙云前往燕京北平而去。他的北平之途,注定了不会平凡,北元的虎视眈眈,也将对朱棣未来的道路,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南京出发,一路北行,越过长江,再也很难看到,小桥流水的婉约江南风光了。虽然环境变得粗犷,荒凉与南京的花红柳绿,有着天壤之别。 但朱棣感觉,这才是属于男人的地方,沙场嚎叫,战鼓雷动,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深入骨髓。朱棣觉得,他属于战场,他的血液中流淌的便是狂战的热血。 来到早已建好的北平燕王府,朱棣整个人便完全换了模样。他的脸上只有无尽的冷静,和果断坚毅的气势。将家眷安排好,朱棣来到议事大厅,召集留守的将士开会,询问边关详情。 据手下将领告知,蒙古大军近期有频繁活动的迹象,暂时还没有采取任何,入侵抢掠的行动。即便如此,朱棣也没有掉以轻心,要求将士,严密监视蒙古大军。有任何风吹草动,及时来报。 众将自然领命,随后,他又打听出,如今蒙古军中,有两个极其难缠的大将,名曰博木儿,特鲁达。此二人的用兵策略,与其他将领有些不同。 也因为这个原因,曾经的几次对战,燕军在其手上,吃了一点小亏。听到这个消息,朱棣顿时来了兴致,让他们将此二人的详细情况,以及用兵策略一一告知。 奈何,关于二人的其他信息,众将士也只是无奈的摇摇头。他们只是将前两次与他们交战的场景,与朱棣详说了一遍。听到这些后,朱棣陷入沉思,或许这二人值得他出手了。 接下来,朱棣开始对北平城严密部署,同时派人操练军队,以备将来的突发战事。以他对战场的敏锐知觉,可以判断出,这些蒙古强盗,要不了多久便会有大动作了。 当年跟随表哥李文忠,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和蒙古人打了这么多交道。朱棣自认为,对于蒙古骑兵,他还是特别了解的,当然与常遇春,徐达这些人还是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从那些微观的细节中,猜测出蒙古骑兵下一步的动向,朱棣还是能勉强分辨一二。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独特的战争天赋,但对于蒙古兵,朱棣还是了解一些他们的弱点。 如此紧锣密鼓的布置,准备一月之后,朱棣总算是慢慢放松下来,不再那么紧张。因为他相信,只要蒙古骑兵胆敢来犯,他的万余大明将士,定然会让其付出惨重的代价。 突然有一天,连空气中都弥漫了一股紧张的战争气氛。片刻后,燕王府侍卫来报:北平府边境百里之外,有大批蒙古骑兵聚集,约莫数千人,目的不明,请求指示。 对于这些情况,朱棣特别重视,他觉得自己练手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于是,朱棣吩咐众将士随时待命,继续刺探前方军情,一有消息随时快马来报。 众将领命,纷纷各司其职,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听后调遣。时间就这样在紧张的气氛中悄然度过,那些蒙古兵好似停止的行军,故意玩起了迷惑战术,让朱棣也是哭笑不得。 如此一天之后,朱棣大怒:“他娘的,老子不给你们玩了,众将士轮流替换岗位,保持体力。边关刺探军情的士兵,不可懈怠,严密监视”。 随着他的命令,许多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对那些蒙古兵所摆的疑阵,再也不那么紧张了。没想到,这些蒙古将领,打的就是这种心思,在人最松懈时,施展出全力一击。 就在大家以为蒙古兵故弄玄虚时,三天后,那些骑兵突然开始大举进犯。前方的将士一时不查,竟然死亡了数百人,最终冒死逃回来的十几名将士,将战况告知主将。 朱棣听到后,大发雷霆:“卑鄙无耻,只会偷袭的蒙古强盗,点起兵将,随本王一起出发,斩杀这群宵小之辈!”随着他的命令,众将士迅速聚集,浩浩荡荡的向边境开去。 然而,当他们来到现场,却发现那些骑兵抢劫完财务,掳掠过人口后,早已不知去向。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4章 初露锋芒 到此时,朱棣才知道,这股蒙古兵的真正目的。看来,再也不能按先前的策略,对付这帮蛮夷。朱棣心中发狠:下次本王一定会留下你们,哼! 返回北平后,他立刻向众将士发布命令:北平城里,只留少量的将士镇守,将大部分军队全部调集到边关驻地。如此一来,蒙古骑兵下次再偷袭,便可立即出兵迎击。 他的这个建议,遭到了众将士的反对,毕竟北平乃是他们的大本营,万一被蒙古兵劫掠,将会损失惨重。朱棣言道:“北平固然重要,但边关百姓的生死更重要。 大明乃天朝上国,大明的子民,若是被他族随意践踏,国威何在?我皇族的颜面何存?”说完,朱棣平静的扫视了一眼众人,大家看到他的眼神,纷纷羞愧的低下了头颅。 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时说话和善,没有任何皇族架子,与军中兄弟谈笑风生的王爷,此时竟然隐隐有些动怒。不过,听到他的话,众将也感觉无地自容。 是呀,身为边关守将,若是连老百姓的的平静生活,都无法保证,有何颜面食民俸禄。不过,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北平城确实重要,也是燕王的大本营,不容有失。 片刻后,朱棣的表情有些缓和,淡然开口:“诸位爱将,本王并非愚笨之人,自然知道尔等之言,乃是为大局考虑。关于北平城的防御,大家无需担心。 本王已经做好了妥善安排,北平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哪里是那么容易破城的,呵呵!众将放心,到时候,我们只需要这样”。 大家听着朱棣的诉说,眼睛越来越亮。到最后,他们竟是全部放弃了任何顾虑,双手赞成他的策略。众将感觉,如此一来,可保万无一失,即便一时难以抵挡,也能及时回媛。 安排好所有的事宜之后,朱棣便开始调兵遣将。北平城留守三千将士镇守,并且各个关口都做好了严密的防护。待到一切准备就绪,朱棣安排好徐妙云和众多家眷,便和众将士,向边关驻地而去。 不曾想,这些蒙古兵却是极有耐心,一连十天,风平浪静,没有任何要前来劫掠的迹象。这一下轮到朱棣纳闷了:莫非自己估计错了不成。 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朱棣自然是不敢掉以轻心了,在此和那些蒙古人彻底耗上了。他相信,强盗是不甘寂寞的,总会出来觅食。 转眼已到了半月之期,朱棣的耐心,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他的机会终于来临。这一日深夜,月黑风高,凌厉的北风吹来,温度骤降,守关的将士,都控制不住回到了哨所之中。 就在这时,远处开始出现了一些不断攒动的黑影,宛如午夜幽灵。看到这种景象,其中一人有些紧张的开口:“哥们,你看那些到底是什么,为啥还会乱动呀,不会是鬼吧!”。 另一人顺着他的指向看去,片刻后,惊恐开口:“什么鬼呀,你丫眼瞎呀,那一定是蒙古骑兵,夜袭,不好,快通知王爷!”随后便响起了两道大喊声:“敌袭,敌袭啊,蒙古兵夜袭了!”。 听到这两道叫喊声,那些巡夜的士兵纷纷奔跑了过来。还有许多熟睡的将士,也都全部穿上军装从房间中冲出。朱棣亦是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迅速穿上衣服。 只听他大声喝道:“丘涛,外面何事喧哗?”听到他的声音,一个守夜士兵,快步走入营帐,单膝跪地拜道:“启禀王爷,有人发现,好像有蒙古骑兵活动的迹象。 兄弟们全都起来了,整装待发,请王爷前去校验”听到他的话,朱棣的脸上浮现出疑惑:夜袭,骑兵晚上如何能偷袭,根本不可能发挥它的长处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到这里,朱棣大声道:“走,带本王去看看!”说着,他便随那个丘涛,走出了营帐之外。到达这里,朱棣发现已经有数百人排列整齐,随时待命。 他了解完情况之后,开始站在高处远眺。朱棣发现远处黑影攒动,具体看不真切到底有多少人。但他总有一种直觉,蒙古兵,不太可能搞什么夜袭,不合常理。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了,那些黑影,并没有任何前进的迹象,只是人为的制造一些混乱罢了。到此时,朱棣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些人的目的。 他淡然一笑,让众将士回去休息,只留少数的一些人巡夜即可。果然不出他所料,一夜无事,接下来连续三天,那些所谓的夜袭骑兵,都不停的在远处晃悠。 甚至偶尔还会发出一连串的呐喊,做出佯攻的迹象。然而,朱棣并没有因此而冲昏头脑,真的带兵冲去。他对此丝毫不加理会,让众将士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应对接下来的大战。 众人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按照他的意思照办。终于,蒙古骑兵失去了试探的耐心,数千铁骑,向边关奔来。看到这种阵仗,朱棣并没有丝毫紧张,反而发出兴奋的大笑:“兄弟们,建功的时刻到了,随本王冲啊!”。 朱棣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带领早已准备好的将士,杀将过去。一时间,两军对垒,没有任何技巧和战略可言,就是你来我往,手起刀落,战在了一起。 有朱棣的模范带头作用,明军可谓是相当勇猛。不说以一敌十,也与这些蒙古骑兵斗得不相上下,难分难解。不知过了多久,双方都伤亡了数百人,便各自分离开来。 两军纷纷列好队,严阵以待。就在这时,蒙古军中的一个将军拍马走到阵前,朗声喝道:“明军主将何在,报上名来,可敢与我博木儿大战三百回合?”。 听到他的话,朱棣没有丝毫畏惧,拍马出列,大喝道:“大明燕王朱棣在此,尔等有何话讲,为何抢我物资,虏我子民,是何道理?”。 听到他的话,博木儿竟是哈哈大笑:“燕王?朱棣?竟是大明皇子,天助我也,哈哈!怪不得能识破本将的计策,只要抓到你,想必能向大明交换不少财物呀!”。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5章 在战争中成长 听到他的话,朱棣如同看白痴一样扫了他一眼:“怪不得你只能做个鸡鸣狗盗之徒,原来竟是这种眼光。大明有二十七位殿下,未来的储君太子殿下,更是远在京城。 你觉得以本王来要挟大明,到底有多大分量。再说,就凭你这些骑兵,怕是还不够资格,哼!”听到他的话,此人的脸上也是浮现出沉思之色。 片刻后,只见他转向身后的另一个将军言道:“特鲁元帅,他的话好像有些道理,听说朱元璋确实生了二十多个儿子。这小子被封到此地,想必也不怎么受父亲待见。 我们就算是拼尽全力,将其拿下,怕也是得不偿失呀!再说,看他并不同于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子。一身痞气,想必也是战场上混出来的,不太好对付呀!”。 听完博木儿之言,特鲁达也是不由自主的点点头。随后,只听他淡笑道:“燕王殿下好像说的不太对呀,这赤城县原本就是我北元的地界,你们那些大明子民属于非法入侵。 我们只是帮大明惩治一番,这些不受管教的刁民,顺便收回一些利息罢了,怎么能说是掳掠呢,太难听了,啧啧!”说着此人居然摇摇头。 听到他的话,朱棣冷笑道:“赤城县虽处于边界,但早已归入我大明管辖,尔等三番五次抢掠我大明财物,虏我子民,当真以为我天朝可欺吗?”。 随着朱棣之言,他的身后响起了震天的吼声:“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看到这样的声势,博木儿和特鲁达也不由的惊了一下,他们也没想到,这个皇子能调动起如此强盛的士气。 片刻后,特鲁达又换上了那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燕王殿下,要不咱们这样。我们一月来观光一次,你就当是睁只眼闭只眼,咱们各取所需如何? 你好好做你的燕王,我们呢,也确实生活不容易,比不得大明那样富有呀,呵呵!”此人能说出这番话,已经算是让步了,虽然有些无耻。 然而,他的对手是朱棣,虽说他曾经不怎么受朱元璋待见,但毕竟也是皇族。那种与生俱来的皇家傲气,是不容亵渎的。只听朱棣冷哼一声:“见过强盗,还没见过如此无耻的强盗”。 朱棣之言,顿时引得明军将士,哈哈大笑。这一下,特鲁达二人,感觉脸上再也挂不住了,纷纷暴怒。只听特鲁达大喝道:“三军听令,生擒朱棣小儿。 让他们尝到我蒙古铁骑的厉害,杀啊!”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两军又是大战在一起。一时间,杀声震天,硝烟四起,尘土飞扬。如此你来我往,明军又是阵亡百余人。 不过,这次蒙古骑兵,却是付出了两百多人的代价。特鲁达一看势头不对,如此下去肯定要赔本了,便大喝一声:“朱棣小儿等着,待本帅回去吃饱饭再来战你,撤!”。 没想到这家伙逃跑,也这么理直气壮,理由充分。一时间,朱棣也不由对他的脸皮,暗暗佩服起来。这些蒙古骑兵,原本就不是要侵占地盘。 他们就是想劫掠一些财物和人口,然后回去炫耀一番。没想到遇上了朱棣这个硬骨头,也怪他们倒霉。原本的情况不是这样,现在看来,再抢下去可能就要赔本了。 接下来,双方又经历了许多次大小战役,算是各有损失吧。通过这几次战事,朱棣对于这一股蒙古骑兵,也越来越熟悉。因此,到最后,来抢劫的蒙古人可谓是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即便是不甘心,也只得乖乖的撤退,派使者前来与朱棣谈判。先前还是要赤城县,现在他们只要占据独石口镇就行了。但是,即便如此,朱棣也是寸土不让。 这一下,可算是把他们彻底惹急了,断了我们的财路,朱棣小儿,你也甭想好过。特鲁达这次是全军出动,共五千精锐骑兵,浩浩荡荡的向边关进发。 看到这种阵仗,朱棣再也不敢大意,准备在独石口镇劫击他们。双方在山口会面,朱棣率军将他们拦腰截断,分而击之,成功完成了伏击,并且斩杀了首将博木儿。 最终杀敌将近两千人,蒙古军大惊,四散而逃,特鲁达更是带着残部逃逸,不知去向。至此,边境的忧患暂时解除,然而,他们能高枕无忧吗?恐怕为时尚早啊! 朱棣还没有顾上写好战报,送往京城,便听到前方来报,有大批蒙古骑兵聚集。至少有万余人,主将好似是北元的名将索林特。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没有任何犹豫,将这段时间详细的军情,战况上奏到京城。他可不是傻子,小股部队,他的边关守将还能周旋应付一二,北元大军还是算了。 拿鸡蛋跟石头碰的后果,朱棣又怎能不知呢?当朱元璋看到朱棣截杀北元二千余人,顿时大喜,看到这个孩子的成长,他也是由衷欣慰。 在朱元璋的心里,已经开始对他重新定位,但距离皇族的核心,朱棣还是差了许多。朱元璋放下奏折,脸上浮现出怒气:“既然残元非要找死,那朕就成全你们。 传旨:命冯胜为征北大元帅,率军十万,全歼北元索林一部,燕王朱棣从旁辅助”随着他的命令,冯胜便率领大军,日夜兼程,浩浩荡荡的向北平进发。 此时,朱棣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看着从京城传来的圣旨,内心充满了斗志。冯胜,大明开国名将,屡立战功,乃是朱棣一直以来所崇拜的偶像。 这次看到竟然是这位大将军为统帅,朱棣怎能不兴奋。打仗倒还在其次,主要是他能从这位老前辈身上,学到许多实战经验,这可是受用一生呀! 此时,朱棣专门回到了北平,迎接这位征北大元帅的到来。今日探马来报,援助大军,距离北平已不足五十里。听到这个消息,朱棣哈哈大笑:“众将士,虽本王出城迎接王师”。 随后,朱棣带领北平守将,站立在城门处,等待着大军的到来。远远的,旌旗飘展,尘土飞扬,千军万马已然是接近了北平城。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6章 虚心学习 大军来到跟前,冯胜远远的就看到,燕王竟然亲自出门迎接,不敢怠慢,慌忙下马,躬身拜见:“劳驾燕王殿下亲自迎接,末将深感惭愧呀!”。 朱棣将冯胜扶起,微笑道:“将军快快免礼,父皇已经言明,将军为征北元帅,本王从旁协助。呵呵,有什么需要做的,将军尽管言明,本王必尽心竭力”。 冯胜连忙躬身:“末将不敢!”朱棣笑道:“将军无需如此客气,棣资历尚浅,许多地方还要向您学习,呵呵!将军先随我进城歇息,我们商谈一下战略部署吧! 王府侍卫听令,好生安顿大军,他们有何需要,必须尽量满足”听到朱棣之言,众将士连忙躬身应命。冯胜恭敬一拜,跟随朱棣进城而去。 现在,在他心里,对于朱棣,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好感。此人与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子不同,看来传言并非虚假,这朱棣确实有过人之处。 冯胜以前并非没见过朱棣,而是极少相处,并不了解。再说,他当时年纪还小,又常与李文忠在一起,冯胜就更不了解他了。 二人进入北平城,来到燕王府偏厅,已有侍女奉上香茶。他们对立而坐,并没有分什么宾主之位。这一点,又让冯胜对朱棣高看了一眼。 二人对饮一口香茶,又客套了几句,朱棣便开口将边关的军情,向冯胜讲来:“大将军,据探子来报,如今北元已经聚集万余骑兵,意图进犯我大明。 虽然具体时间善待商榷,但以他们一惯的风格,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过长久。本王猜想,最迟一月,蒙古骑兵必然会进犯,还希望冯将军能早做部署呀!”。 听完朱棣之言,冯胜若有所思的开口问道:“王爷何以确定,这蒙古骑兵会在近期内进犯?还有,每一个主将的行事风格,都不尽相同,若是还按常理,是否太过武断了一些?”。 冯胜的两个问题,让朱棣不由得一愣:是呀,以何来评判呢?直觉吗?现在的北元将领,与当初和自己相斗的那两个家伙,已经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呢? 一时间,朱棣感觉自己的认识,真的太过片面了。同时,他在心底,也不由得感慨道:老将不愧是老将,一针见血,确实作战经验丰富,不是我所能及也! 就在这时,冯胜经过一番分析和推理之后,再次开口:“如果末将所料不错,这些蒙古骑兵,听说我大军到来,很有可能已经隐藏起来,静待时机。 若是贸然前往,怕是会中了他们的埋伏。通俗来讲,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并不仅仅是如何与敌兵作战,而是怎样能快速找到他们,给予雷霆一击。 让其知道我大明军队并不是好惹的,从此以后,不敢再随便侵犯我边境”听着冯胜的诉说,朱棣的双眼越来越亮,到最后,竟是不停的点头赞许。 接下来,二人便商议着如何制定行军计划,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经过两天的商议,和听从众将的意见之后,他们的作战方针,最终确定下来。 按冯胜建议,北平城留守五万军队,剩下的五万大军与边关的将近一万人会合。而后三军轻装上阵,只携带半月的口粮,按照设定好的部署,寻找到蒙古骑兵的主力,将其全歼或诏降。 方案一经确定下来,各项准备工作便要提上日程。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是轻装上阵,但所需的东西,还是要准备齐全,让士兵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专心迎战。 选定好了日子后,朱棣便与冯胜的征北大军一道出发了。在寻找蒙古骑兵的道路上,朱棣又看到了这位老将的本领。以他老道的经验,让大军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一路上,朱棣虚心请教学习,冯胜也是知无不言,二人可谓是互有感触。冯胜是看这个燕王,越来越顺眼,没有丝毫皇室的架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也收获了不少军心。 同时朱棣虚心讨教,也是获益良多,果然有师父引导教受,确实进步神速啊!他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多与这些名将接触,比如傅有德,蓝玉,还有他的岳父徐达。 只有从他们的身上,才能学到真正的作战经验和技巧。这些是兵法之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只有经历过无数的生死,方能体会出它的真谛。 大军在出发五天后,终于寻到蒙古骑兵的动向,皇天不负有心人。众将士大喜,开始按照先前预定的方案,向敌军包抄过去。 在蒙古骑兵惊讶,疑惑不解,还有淡淡恐惧的表情中,明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此时,这些明军士兵的眼中,浮现出嗜血的光芒,连续几天辛苦的追寻,他们的耐心早已被消磨一空。 在冯胜一声令下后,明军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扑向了毫无准备的蒙古骑兵。朱棣更是没有一点皇子的架势,身先士卒杀向了那些惊慌失措的蒙古兵。 一时间,双方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明军更是将所有的怨气,全部都撒在了蒙古人身上,简直是以一当十。最终,将近两万蒙古骑兵,四散逃窜,明军俘虏了千余降兵凯旋而归。 首战告捷,多亏了老将冯胜的英明决断。朱棣更是在王府摆下宴席,亲自招待了立功的众将士。一时间,明军可谓是士气大震,为下面的接连胜利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又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征战,蒙古骑兵不说是节节败退,也打的颇为憋屈,无心再战。 最后,那个索林只得无奈的休战,承诺不再随意侵犯边境,此战才算是宣告结束,冯胜班师回朝。接下来的数年间,又有其他蒙古大部,依然气焰嚣张的劫掠边境。 朱元璋又派遣傅有德,蓝玉等名将北征,彻底打出了大明的风采,边境也获得了暂时的安定。朱棣自然是实现了他的愿望,从这些开国名将身上,学到了不到作战经验。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且说时间到了1382年,七月底,朱棣收到了一个噩耗,被传召进京。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7章 马皇后的遗言 朱棣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宫中,他到现在还无法相信这一切。自己最敬爱的母后,一直被他当做亲生母亲看待的马皇后,竟突然病重,到现在已经是危在旦夕。 马皇后除了贤明,辅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之外,就是对所有的子女,都一视同仁,无论是否为她亲生,全部视如己出。但是,她毕竟只是皇后,还是无法完全左右朱元璋的思想。 不过,即便如此,因她之故,而逃脱杀身之祸的大臣,宫女,太监,子民等,可谓不胜枚举。同时,马皇后为贤是用,若非她在朱元璋跟前举荐,怕是朱棣根本就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或许,到现在,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王爷,根本不可能手握重兵,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让朱元璋看到他的价值。如此一来,便没有后世的永乐大帝了。 因此,对于马皇后,朱棣是发自内心的敬重,没有任何政治目的。至于后世,他篡改自己的身份,将生母说成是马皇后,也是堵住悠悠之口的无奈之举吧。 这些都是题外话,暂且不表,且说朱棣随同众皇子,全部站在殿门外等候。大家几乎都已经知道,经太医鉴定,他们的母后时间不多了。 众皇子的脸上纷纷浮现出悲痛之色,可见,马皇后对他们而言,真的与生母,没有任何分别。此时,皇后寝宫之内,朱元璋坐在床边,看着一脸苍白躺在床上的马皇后,满是悲伤。 只见他声音有些发颤的言道:“朕命令你,不要再说了,好好休息。我一定会想办法,让太医全力将你治好的,听到了吗?你还要陪着朕,把以后的路走完,不能丢下我”。 说着,朱元璋的声音竟然已经有些沙哑,眼中更是出现了水雾。作为一个铁血帝王,能出现这样的表情,实属不易。只有真感情,才会让他如此吧。 马皇后看着紧握自己手背,如枯木一样的双手,微笑着虚弱开口,声音同样也有些沙哑:“陛下不必为我悲伤,妾身陪您走完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此生已然不悔。 陛下也不用再去责怪那些太医,我的身体,自己知道,万不可再浪费太多珍贵的药材。陛下也知道,再好的药对我也是无用,不能再因此而迁怒到太医了”。 说到这里,马皇后竟是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朱元璋慌忙心疼的帮她轻捋了一下胸口。马皇后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接着言道:“陛下且听我说完,我怕以后想说都没机会了,呵呵! 臣妾希望陛下,以后能够求取贤能之人,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认真对待。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好,子民方能安居乐业。 以后子孙才都能够贤能,只要代代都出明君,我大明便不会亡,千秋万代。最后一句话,我知道陛下会有所不喜,即便臣妾说了,怕是也没有什么用,但我还是要讲。 请陛下少造一些杀戮吧,为太子多留些治国保家的人才”听到他的话,朱元璋并没有表态,只是微微一叹。马皇后已经知道了他的答案,便不再多言。 片刻后,只听马皇后开口:“让孩子们进来吧,我想见见他们”这次,朱元璋平静的点点头,再次轻拍了几下她的手背,便缓步走了出去。 看到朱元璋出来,殿外等候的众皇子,公主纷纷跪倒:“儿臣叩见父皇,吾皇”听到这里,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手道:“行了,行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这些虚礼。 一会进去拜见你们的母后,记住一定要保持安静。她现在身体特别虚弱,不能随便打扰。倘若有谁惹她生气,父皇绝不轻饶,好了,去吧!”。 说着朱元璋挥挥手,叹息一声,转身缓步离去。众人立刻躬身:“儿臣不敢,恭送父皇!”说完,大家小心翼翼进入殿内,来到马皇后的塌前,跪倒行礼! 有的人看到母后的样子,当即泪流满面,尤其是那位安庆公主,更是哭成了泪人。她是马皇后的亲生女儿,如今更是嫁了一个叫欧阳仑的进士,住在了京城。 可以说,自从马皇后生病以来,她便是跑前跑后的伺候。可却是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身体也是越来越虚弱消瘦,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看到大家的反应,马皇后虚弱开口:“好了,都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啊,母后还没死呢?安庆,标儿扶母后起来!”二人听后,脸上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依言照做。 安庆将母亲扶起,就那样半躺着,朱标更是拿了一个大枕头垫在她的后背上,让母后可以靠着,更加舒服一点。马皇后欣慰了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女,微笑开口:“都长大了,哈哈! 看到你们,母后也能安心走了”听到马皇后之言,安庆公主的泪水当即夺眶而出:“母后,您别乱说话,孩儿还没来得及孝敬您呢?”。 朱标也是流出了两行清泪:“母后,您一定能长命百岁的,要乐观一些才是,孩儿已经派人遍寻名医了。我大明人才济济,肯定会有济世高人存在”。 马皇后挥手打断朱标之言:“傻孩子,母后的身体,自个知道,你不要安慰我了。看到你们兄弟和睦,是母后最大的欣慰,呵呵!”。 听到她的话,下面再次响起一阵低声的啜泣。这次马皇后并没有出声训斥,而是开口叹道:“太子仁善,将来定不会亏待你们这些兄弟姐妹。希望以后尔等能全力辅佐,使我大明更加昌盛”。 听到她的话,众皇子齐声答道:“谨遵母后懿旨,儿臣誓死护卫我大明江山。将来定会全力相助太子,治理天下”听到大家的表态,马皇后满意的点点头。 随后,她又转向身边的安庆公主:“还有就是安庆,你从小娇生惯养,不懂礼数。而你父皇又性格固执,以后你千万不可,仗着自己公主的身份违逆他,知道吗?”安庆公主听后,重重点头。 马皇后再次欣慰的看了一眼众儿女,微笑开口:“其余人都退下吧,标儿和棣儿留下”。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8章 朱元璋的疯狂 听到母后之言,众皇子再次叩首,恭敬的退出了寝宫。马皇后看着站立在身边的朱棣和朱标,微笑开口:“标儿,棣儿,都到母后身边来,咱们娘仨好好说说话,呵呵! 今日没有什么皇家礼仪,只有咱们一家人,母亲和孩子们,其他的全部抛开”听到马皇后之言,朱标毫不犹豫的坐到了床头。而朱棣却是有些拘谨,不过,片刻后,他也来到床尾安坐。 马皇后淡笑着看了二人一眼,又剧烈咳嗽了一阵,朱标慌忙帮她轻拍脊背。片刻后,马皇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微笑摆手:“不碍事,一时半会,母后还死不了,呵呵! 标儿,你性格仁弱,母后毫不怀疑,你以后能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但作为帝王,没有一定的铁血手腕,也是镇不住场面的。然而,你的父皇却是太过刚强了一些啊!”。 说到这里,马皇后悠悠一叹,对于她的话,朱标也是颇以为然的点点头。不过,朱棣却并没有任何表现,他的脸色平静,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或许赞成父亲的手段吧。 随后,马皇后又接着言道:“还有就是,标儿,你在父皇心目中的分量真的很重,也因此他会不惜一切的为你铺平道路。若是有政见不合之处,要耐心与他商议,万不可与其顶撞啊! 你可知,这些年,母后为何能救下那么多人吗?”朱标听后,立刻起身恭敬一拜:“儿臣谨遵母后之言,不会与父皇顶撞的”马皇后微笑点头:“那就好,你办事,哀家放心。 以后你和棣儿,要和睦亲爱,由他辅佐你,母后便没有任何担忧啦!去吧,母后和棣儿还有些话说,还有你们,也都退下吧!”。 说着,马皇后向那些在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使了个眼色。众人恭敬告退,太子朱标与朱棣相视点头,便和他们一道走了出去。 待宫门关闭,马皇后看向朱棣,柔声开口:“棣儿来母后身边坐,我们母子好好说说话,呵呵!”说着马皇后冲他摆摆手。朱棣向她恭敬的一拜,缓步走到床头坐下。 马皇后微笑看着朱棣言道:“棣儿,你是众皇子中,最像你父皇的,或许你的父皇与你这般年纪时,还没有你的胸怀吧。年纪轻轻,就知道忍辱负重,真的很可贵呀!”。 听着马皇后之言,朱棣还没有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是打心底里尊敬这位母亲,并不会相信她会对自己不利。 只听马皇后接着言道:“你不比标儿,从小便获得了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从各个方面来讲,他都是最合适的继承者,不可否认”。 听着她的话,虽然朱棣心里,难免有一丝怨气和不甘,但他却是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无奈的认命。最终,朱棣内心一叹,只得点点头。 看到他的反应,马皇后欣慰的点头,伸手抓住他的手掌言道:“孩子,你知道便好,关于这个,母后便不再多言了。你虽然非我亲生,但哀家待你也是视如己出,与标儿没有分别。 只是过去那些战乱的年代,我与你们的父皇,到处征战,逃命,根本无暇顾忌太多,忽略了许多人的感受,这一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孩子,母后知道,这些年你的心里颇有怨气,但说到底,我们还是一家人,不能计较太多。虽然你比其他皇子吃了更多的苦,但母后也看到了你的成长。 有时候吃苦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而富贵往往是杀人的利器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这个道理,孩子,你能理解母后的话吗?”。 朱棣到现在才明白马皇后之言,只见他起身恭敬一拜:“母后放心,棣儿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着朱棣直接在她床前跪倒。 马皇后欣慰的点点头:“孩子,快起来,你知道母后的苦心便好,来坐下!我们娘俩谈心,无需这些俗礼,呵呵!”朱棣再次一拜,坐到她的身边。 马皇后咳嗽了几声言道:“我相信棣儿,一定能成为我大明,保家护国的大将军,哈哈!”朱棣听后亦是微笑着重重点头。这一刻,他的心里彻底放下了羁绊,打算全力辅佐朱标。 只听马皇后叹道:“你不要以为,坐上皇帝那个宝座,有多么风光。当你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时,也将会慢慢失去自己,失去原本应有的快乐,值得吗? 倘若可以选择,哀家宁愿做一个平凡人家的妇人,相夫教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马皇后好似在自言自语,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憧憬,如同是回光返照一般。 公元1382年,8月24日,朱元璋原配妻子,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追封为孝慈文皇后,葬于南京明孝陵,至此,一代贤后的传奇人生,悄然落幕。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从此以后,后宫不再立后,直至他驾崩。马皇后的死,给了朱元璋沉重的打击,或许是没有人劝谏,本性毕露,也或许是受刺激后性情大变。 总之,在朱元璋以后的岁月里,不断的举起屠刀,诛杀功臣,牵连无辜。莫名枉死之人,不计其数,大明王朝,也因此经历了一段腥风血雨的黑暗时期。 许多开国名将和人才身死,也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那便是国家空虚,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后继无人。这也为后来的建文帝,无人可用,败亡逃走,留下了隐患。 朱元璋可能是杀红了眼,已然变得六亲不认。最终,更是连他最疼爱的女儿,安庆公主也惨遭毒手。虽然事后知道了是自己冤杀,后悔莫及,但也为时已晚。 这些都是后话,功过是非,自由后人评说,暂且不表。且说经历过孝慈皇后的短暂悲伤之后,朱棣再次奉命回到了封地,继续镇守他的北平城。 在这里,他将经历惊险刺激,波澜壮阔的人生。一段传奇,即将在北平揭开序幕。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19章 终成名将 朱棣收拾起悲伤的心情,再次回到北平,加入了名将徐达,傅友德,汤和的队伍,与他们一起平定,北元将领乃尔不花的入侵。 在大家的齐心抗击之下,乃尔不花逃往北漠,明军凯旋而归。在此过程中,朱棣从这些开国名将身上,学到了许多作战经验,这也成为了他以后立世,独当一面的资本。 公元1384年,徐达留守北平时,突然得了背疽,渐渐的病情加重,于次年二月在北平病逝。这个突然的打击,让朱棣内心悲痛不已,尤其是徐妙云,更是因此而昏厥。 徐达算是朱棣的岳父,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长辈,感情自然非同一般。这些年,对于兵法武略,徐达也是倾囊相授,可以说朱棣有今天的进步,与徐达的付出,有着很大的关系。 事后,朱元璋加封徐达为中山王,葬于南京钟山之阴。一代传奇名将的一生,至此而终。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很快便来到了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已经三十岁了,介于他曾经的优秀表现,朱元璋开始对他委以重任。漫长的等待和煎熬,还有痛苦的隐忍,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朱棣在心底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全力表现,赢取父皇的圣心。这一年,他第一次成为了三军的统帅,几十万大军的主宰,再也不是燕王府那些守备军能比了。 在率军出征的那一刻,朱棣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有多少次,午夜梦回,畅想着驰骋沙场,金戈铁马的征战岁月。有多少次,憧憬着统领三军,让蒙古骑兵望风而逃。 就在朱棣出发的那一刻,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征北大军,将兵分两路。一路由晋王率领,朱元璋亲自为他制定了作战计划。 另一路就是自己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朱棣的内心不免产生了一丝怨气:父皇,你到底是不相信我,还是想检验一番儿臣的实力。 放心吧,我朱棣不会让您失望,我会证明,晋王不配当做我的对手。带着与晋王一争高下,让父亲刮目相看的心思,朱棣率领大军出发了。 他们来到北漠,面临了一个一直以来,普遍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找到,乃尔不花的藏身之地。偌大的蒙古草原,想找人并不是太容易。 对此,朱棣并没有盲目进军,而是派遣骑兵四处侦查。最终,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乃尔不花的确切位置。朱棣顿时大喜,严密封锁消息,带领军队,悄悄出发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朱棣感觉胜利在望时,突然天降大雪。这个变故不仅耽误了行军速度,而且还使军队中的士兵,出现了各种抱怨的情绪。 一时间,原本感觉胜券在握,激情高涨的众将士,开始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士气降落到了极点,纷纷上奏停止行军,安营扎寨修养。 此时,朱棣淡淡的看了一眼众将士,平静开口:“诸位兄弟,你们想想,现在的乃尔不花最希望看到什么。那就是我们大明军队士气消沉,全无斗志。 如此一来,他便能率军偷袭我等,轻易将我大军留在这茫茫的大漠深处。本王问你们一句,尔等是愿意永远埋葬在,这冰冷的大雪之中,还是想与我一起找到蒙古骑兵,凯旋归来,受皇上嘉奖?”。 听到他的话,众将士的脸上浮现出惭愧之色。许多士兵齐齐低下了头颅,不敢与朱棣对视,因为他们心中有愧。终于,领头的几名将领,在雪地中单膝跪地拜道:“末将糊涂。 请元帅责罚,我等愿意听从元帅吩咐”一时间,所有将领齐齐跪倒。朱棣满意的点点头:“诸位兄弟快快请起,本帅向你们保证,绝不会让大家在饥寒交迫中赶路。 当我们找到乃尔不花,本帅一定会让大家填饱肚子,养精蓄锐之后再战,呵呵!”听到他的话,众将士纷纷发出轻笑。一时间,士气高涨,三军冒着风雪继续向大漠中前行。 北疆荒漠,原本就是酷寒难耐,冒着风雪前行,肚子还不断的出声抗议,可想而知,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明军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之中,向着他们胜利的曙光前行。 只有心中的信念,在支撑着这一切,让他们不会因此而倒下。终于,朱棣率领的大军,不畏严寒,顶着风雪,找到了他们的目标。 当他们看到蒙古骑兵,那眼中的惊惧和难以置信时,大家感觉这一路受得苦全部都值了。此时,已经有将领在小声向朱棣询问,要不要一起上去,将他们消灭后,再吃饭。 然而,此时朱棣却是笑了:“本帅是个守信之人,既然说了,要让兄弟们填饱肚子再战,就一定算话!传令下去,就地扎营,生火做饭,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随时备战!”。 听到这个主帅的命令,众将不由得楞在了当场,简直有些哭笑不得。好不容易找到了敌人,居然要在此“定居”下来不走了,莫非你这是千里奔袭,过来会友叙旧不成? 没办法,主帅已经下发命令,他们必须要遵守。随着朱棣的命令,明军竟然真的安营扎寨,生火坐起饭来。许多士兵虽然特别不解,但还是遵守了朱棣的命令。 没办法,一番赶路下来,他们现在是又累又饿,着实有些坚持不住了。倘若元帅下令,进攻这些蒙古骑兵,众将士虽然也会无条件遵从,但战斗力绝对会大打折扣,平白死伤许多人。 表面上来看,朱棣此举实为不智,明明胜券在握,却偏偏放弃了最佳时机。但实际上,若是深思一番便知,为了将士们的性命着想,朱棣还是思虑周全的。 接下来,他的举动彻底解决了那几位将军的不解。待众将士安顿下来后,朱棣竟是派遣了一个人,前往乃尔不花的大营招降。 原来他的如意算盘,乃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上上之策呀!就是不知道最终能否成功,与此同时,元军营帐内,却是布满了紧张的气氛。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第20章 招降(下) 此人也不知怎么回事,居然瞬间便大逆转,乃尔不花愿意带着手下归降。如此戏剧性的结局,着实令人惊讶,就连朱棣听完观童的诉说,都不由得笑骂道:“老滑头”。 乃尔不花与朱棣约定,晚上他便会带着手下来归降,对此,朱棣自然是没有异议。待到夜幕降临,乃尔不花和一个副将一起,走出营帐。 只见他来到帐外,旋即转身对身后的一人言道:“塔罗,我二人今晚去赴朱棣之约。倘若此人耍诈,不守信用,杀了我二人,你便带领手下的弟兄,全力逃入大漠深处吧。 待将来时机成熟,再为我二人报仇,以今晚子时为准,切记,不可盲目行动,知道吗?”塔罗虎目蕴泪,重重点头:“太尉大人保重,塔罗定会遵从您的吩咐”。 随后,乃尔不花用力拍了一下塔罗的肩膀,便与那位副将,迈步离去。明军营帐之内,朱棣坐立在此处,脸上浮现出一丝焦急,很显然他也怕这个乃尔不花会临场反悔。 要知道,他虽然千里奔袭来到此处,还是不想刀兵相见。并不是朱棣怜惜那些蒙古骑兵的性命,而是不想让自己的将士出现伤亡。 就在这时,门外士兵来报:“启禀元帅,蒙古太尉乃尔不花已经带领将士,前来归降!”听到此言,朱棣顿时大喜,快步走了出来:“与本帅一起出去迎接!”。 走到门口,朱棣豁然转身言道:“记住,一会尔等不可将他们,看成是归降的俘虏对待,要当成是朋友,知道了吗?有违反者,军法伺候!”。 众人听后,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躬身领命。明军营帐跟前,乃尔不花看到前来迎接的朱棣,不由得楞了一下。很显然,他也没想到朱棣会亲自接待他。 不过,即便如此,他身为太尉,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会乱了规矩。只见乃尔不花和副将一起,向朱棣一拜:“我等拜见燕王殿下!”。 朱棣微笑着连忙将其扶起:“太尉大人无需多礼,您能来,也是令我整个军营蓬荜生辉呀,哈哈!快,太尉里面请!”朱棣的热情,让乃尔不花二人一时间楞在了那里,完全适应不过来。 这,这还是归降吗,怎么看起来像招待老朋友。难道这个朱棣在耍什么阴谋不成?乃尔不花感觉自己虽然统领大军多年,但此时脑袋也有些不够用了。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尴尬一笑,便与朱棣进入营帐之内。朱棣吩咐手下,善待那些前来的将士后,便缓步进入大帐之内。来到里面,朱棣引领乃尔不花,进入早已设好的酒席。 众人分宾主而坐,朱棣先是连敬了对方三杯酒,丝毫不提归降之事。这一点让乃尔不花特别感动,也算是为他保全颜面,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 酒过三巡,他实在有点受不了这种优待,便站起身,躬身言道:“我们非常感谢燕王殿下的优待,对于您所言的归降之事,我们愿意接受。 不知燕王殿下让观童所说的那些,优待我手下将士的政策,可否作数啊?”朱棣听后,微笑点头:“自然作数,本帅身为皇子,亦是一言九鼎。 只要太尉大人以后永远拥护我大明,可世代永享天恩!”听到这些话,乃尔不花顿时大喜,带领副将当众跪拜:“燕王仁厚,我乃尔不花以后归顺大明,永无二心!”。 听到这些话,朱棣哈哈大笑,迅速从主位上走下来,将乃尔不花搀扶起来:“好,太尉大人如此明事理,本王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数万蒙古铁骑,也将会永感你的大恩,哈哈!”乃尔不花听后,亦是激动的猛点头。至此,朱棣方才算是彻底完成了对乃尔不花的招降,不耗一兵一卒,真乃壮举是也。 随后,乃尔不花带领诸将士前来归降,边境大患终于解除,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且说朱元璋派遣的另一路大军,由晋王率领,却是闹了笑话。 这家伙或许天生便是个胆小鬼,娇生惯养,没有任何担当。他带领十余万人,更有朱元璋制定的作战计划,都没敢进入蒙古的腹地。 此人只是带着大军,随便在家门口巡游一圈,全当是旅游观光了。而后,他自己好像也感觉有些不妥,便虚晃两枪,吆喝呐喊几声,就打道回府了。 事后竟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说敌军较为隐蔽,他们费了好大功夫都没能找到其踪迹,料想四弟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可是朱棣带领乃尔不花凯旋归来,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朱元璋虽然没有重罚这个儿子,但也对他彻底失去了信心。由于朱棣的惊人表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得到了朱元璋的大加褒奖,特赏赐一百万锭的金票,以示鼓励。 朱棣并不是太在意这些所谓的赏赐,他所希望的是,能让父皇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别再把他当成一个看门的将军。然而,他的所有努力,还是无法赢得父亲的心。 朱棣距离朱元璋所定的核心,还是相差很远。就像马皇后所言,他最适合成为一个护国大将军,为他的太子哥哥保家护院。这便是朱棣的悲哀,无论怎么做,父亲的心都不在他这里。 或许是自从马皇后死去,朱元璋的整颗心已经被朱标占满,无法再容下其他人。也或许是父母的偏心真的就如同毒药,至死不渝,总之,朱棣距离朱元璋所定的储君的标准真的很远。 直到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的二子,三子秦王,晋王也相继离世后,朱棣成为了朱元璋名义上的长子。按立长的祖训,此时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下一任太子人选。 然而,有道是造化弄人,朱棣还是小看了朱元璋对朱标的感情。有句话叫做爱屋及乌,朱元璋或许便是这样想的,他竟然直接将朱标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为下任帝皇的继承人。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