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的对决——大清兵器天才的悲剧命运》 正文 2.二,天地杰作 戴梓出生在杭州钱塘江畔。他的父亲,是明朝的一名军官,也是明代火器的制造专家。很小的时候,他,就随父亲一起,在烟火浓浓的兵器厂玩着,也对火器制造有了浓浓的兴趣。父亲的火器制造有什么难事,他就上去帮忙,还真解决不事儿呢。 天才自有天才的经历。 四岁时,父亲身为明朝的军官,和战友们一起,常常同海盗作战。有一次,父亲与海盗作战,胁部受伤,回家休养。四岁的戴梓,上前抚摸父亲胸前的伤口,愤激道:“我真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出生几年,那样的话,我就可以陪着父亲一起上阵杀贼了!”四岁孩儿,竟有如此志向! 十二岁时,朋友聚会。戴梓当场作咏淮阴台诗。诗云:“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报国之志,跃然而出。 后来,明朝完了,清兵入关了,大清国成立了。青年时代的戴梓,在西湖之滨,在钱塘江畔,写字画画,纵酒泡妞,过着那个时代有钱人家的公子们应该过的日子。 字画之余,他痴迷于火器制造。在自己个人的工作室里,他发明了一种连珠铳。这东西形若琵琶,一次可以将二十八粒火药铅丸装进铳背上的机关中,而且有两个击发机。到使用时,只要扳动其中一个击发机,火药铅丸就会自动落入铳筒之中,同时,第二机随之并动,石击火出,可以一连发射二十八发。旧的火器,用火药绳子点火发射。而这种新火器,用石击发,解决了风雨潮湿的问题。旧的火器,只能一次发射一弹,然后进行弹药装填。而这种新火器,可以一连发射二十八弹。可以想象,这种新武器的威力,比旧火器的威力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后人分析考证后认定,这就是早期的机关枪。而且现代一些搞军事史研究的人,更是认定说,这机关枪比西方人的机关枪整整早了200多年! 戴梓发明连珠铳后,当晚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骂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却要做这种火器,如果流到人间,你的子孙后代还能有人活下来么?大梦醒来,一身大汗。于是,他将这一新火器藏在家中,不敢拿出。也许,在戴梓的心中,还有一种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想法,那就是想将自己的发明献与帝王家,作为自己报国求功名的资本吧?一个喜欢火器的人,应该是喜欢出将入相的人。从心眼里,戴梓虽然也会写字,虽然也会画画,可是,他看不起这些小玩艺。在江南,在杭州,写字画画,几乎是每个男人都会做的事情。而做火器,可不是谁都会发明制造的。 不久,三藩叛乱了。三藩,是清朝入关后加封的三个汉人王,他们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此三人在清兵入关时和入关后,立即投降,帮助清兵镇压明朝残部,立了不少功劳,因此,清朝皇帝为了稳住这些手握重兵的汉将,将他们分别在南方几省封了王。康熙年间,三位藩王先后造反了。南方的吴三桂指挥叛军一直打到了湖南,而耿精忠、尚可贵也纷纷策应,暂时的太平打破了,耿精忠的军队,眼看就要打到戴梓的家门口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亲王杰书,统兵征讨耿精忠,兵到浙江、福建时,康亲王杰书,听到了戴梓的名字,听到了他发明火器的威名,于是礼聘他从军。这一年,戴梓二十四岁。 面对叛匪,面对康亲王的礼遇有加,戴梓拿出了连珠铳,送给了康亲王。康亲王立即将这种新式武器用到阵前,打得叛军血肉横飞。戴梓本人也随军一起征打耿精忠,一共六年。六年下来,他,和他的连珠铳立功多多,康亲王便升他当了监军道,大约相当于现在军队后勤部的助理员之类。 南方叛乱初平,北方战事将起。这时候,康熙皇帝他老人家正忙着收拾天下,一大堆烦心的事情等着他的决定,一件事搞不好,刚刚入关的旗人,就可能被赶回老家。西北草原上的准葛尔部落,因为人丁兴旺,正准备着向东扩张。刚刚平定的三藩之乱,残部还没有完全清除。大清王朝那十几万旗人兵马,那一百多万的人口,还真应付不过来。这么点人口,一旦融进了中原,真的有点大海茫茫找不到北的感觉。紫金城的康熙皇帝,十分着急,怎么样才可以以少胜多,成了他的心病。 就在这时候,康亲王领着戴梓回到北京。他们向康熙皇帝献上了连珠铳。更让康熙高兴的是,康熙欣赏戴梓的才华,又让他制造更好的火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决定亲眼检验新火器。 京郊的皇家猎场。正午阳光之下,猎场龙旗猎猎。 戴梓着了官服,指挥兵勇,演示新火器。早在一年前,康熙皇帝就命他的西洋顾问造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大炮,可是,洋专家们拿了高薪,却没有高效,整整一年,无法造出。康熙只好又令戴梓试试。结果,戴梓只用了八天,就给造出来了,命名子母炮。 演示开始,只见每一炮弹打出,炮弹炸开之后,片片子弹从天而降,锐不可当。 康熙皇帝高兴极了,连声说okok!这两声ok,是有来头的,因为康熙皇帝已经重金聘请了西洋人给他当顾问,所以,他应该是可以说几句洋文的,比如最最简单的ok,当是会说的吧?康熙在想,西北边的草原人想搞事,咱不怕你了。想来,正好试试咱的火器。嘿嘿!皇帝一高兴,就下了命令:命名子母炮为“威远将军”,将戴梓的名字刻在炮身上,以示表彰。 连珠铳和子母炮这两样火器,以今天的眼光看,实在简单。不过,在当时,可真的是惊天动地的事情。草原上的军人,几乎全体用着刀和箭。即使是欧洲那些个走向近代工业的国家,火器也真的不怎么样,跟咱就在一个水平线上。谁怕谁呀? 子母炮是什么玩艺儿啊?我查看了照片,查看了资料,查看了出土文物。炮长二尺一寸0.672米,有点象迫击炮的样子,重150公斤。既比过去的老式大炮小,又比过去的老式大炮轻,方便带走移动。炮弹重10到15公斤,炮弹不再是过去的实心弹,而是在炮弹内装了火药和铁片。每次炮弹打出,会在敌军阵前开花,无数弹片在敌阵上横飞,威力了不得啊!这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可以发射开花弹的大炮。 连珠铳,这又是什么玩艺儿啊?我没法子找到照片,当然更找不到出土文物,据说这种火器因为太过先进,太过厉害,后来竟然让大清皇帝封杀,以致到乾隆年间失传。根据当时记载,这种连珠火铳,铳背就是弹匣,可以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铁丸也可以。铳的扳机有两个,互相衔接,扣动一个扳机,弹药自己落到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扳机而击发。好家伙,这在当时,可了不得,当敌人拿着冷兵器从远处冲来时,你可以连续发射,真比现在的核子武器还要厉害哦。其中的原理,和现代机关枪完全一样,只是因为原料不如现在,工艺不如现代,所以这玩艺儿也远不如现代的机关枪。不过,西方人一直到200年后,才想到发明这种可以连续发射的机关枪! 这两样东西,是他早期发明的大规模性杀伤武器。 两样火器,戡称天地杰作。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3.天才奇技 戴梓不光会自己发明火器,对外来的新式火器,也是一看就明白,看明白了就能仿造出来。 日本人自元朝以来,就开始看不起中国人了。所向披靡、纵横欧亚大陆的元朝军队,曾两次派出海军登陆日本挑战,结果两次均以惨败告终。或许马背上的民族实在是不谙水战吧?从这以后,曾经十分惧怕和崇敬中国的日本人,开始牛起来了,开始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了。到了明代,他们不停地派出由流氓团伙组成的特种部队,袭击中国东南沿海,即史称为“倭寇”的东西。康熙年间,已经很看不起中国人的日本人,带来他们的新式火器——鸟嘴枪,来显示武力。康熙看了,有些不悦。一个小小的日本,也敢看不起咱大国?也敢拿几样火器来夸耀?得,快叫戴梓来吧,让他看看是什么东东。戴梓来了,看了看这火器,然后对日本人说:“没什么了不起,咱中国早就有了。”其实呢,大清国那会儿还真没有这种东西。 好吧,你说你有了,那你拿来看看?日本人说。 康熙知道自己没这种火器,只好用眼神看戴梓,让他想办法。 戴梓说了:“七天,七天后,拿来给你们看。” 果然,七天之后,戴梓拿着鸟嘴枪来了,和日本人的火器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工艺更先进!本来么,戴梓对火器过目不忘,只要看上几眼,回家就能你给造出来! 明朝时,称霸海上的荷兰人,曾一战而败给了中国人的火器,心里一直不服气。红毛子们回家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天天躺在干草上舔苦胆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学中国人搞什么卧薪偿胆?,潜心研究,又搞出了一种新式枪。到康熙年间,他们拿着新式,到北京城向皇帝展示和夸耀。康熙又不悦,还是让戴梓想办法。结果,戴梓只看了荷兰人的枪一眼,回家也只用了八天时间,造出了一模一样的家伙! 由戴梓发明和仿造的多种火器,一一被康熙用到军中,用到国内战争中,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亲征准噶尔,带着戴梓发明的火器,真的是锐不可当啊。一次战斗中,康熙命令炮营向敌营开炮,子母炮大发神威,只三发炮弹就炸坏了敌营,终于大胜。 后来康熙攻打台湾,又是凭借这些火器,一举收服台湾。 有了这些火器,康熙牛b得不得了。他下令军中,动用全国最好的生铁,大量赶制子母炮。对于连珠铳,康熙就不那么热心了。因此,大清国的军队,一直到后来,始终没有成建制地装备连珠铳,只有子母炮,装备很多,也因此留下了不少文物可以让我们一睹尊容。康熙只发展子母炮,不发展连珠铳,是什么原因?可能他觉得,子母炮又大又重,不会传到民间,即便你个人想拥有一个玩玩,你要使用起来也很难,一百多公斤重的家伙,你三两个人怕是推都推不动吧?可是,连珠铳这种东西既轻便且厉害,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如果传到了社会上,如果传到了反对派手上,怕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吧?所以,康熙老兄不在让人制造连珠铳,只让制造子母炮。在装备子母炮时,康熙也没忘记下一道命令:汉人军队,一概不许装备这些火器! 国内战争结束后,康熙觉得,身边的这个兵器天才,似乎也没有多大用处了。这样吧,让他到翰林院去编书吧。于是,兵器天才戴梓,开始了他的文字生涯。 戴梓,在当时的中国,是个奇迹。如果重用了他,中国的命运,清的命运,也许不会如后来那么悲惨? 但是,大清并没有真的用好这个人,没有用好先进的技术。一直到乾隆,仍然没怎么用。乾隆时的大学士、相当于大宰相的纪晓岚,写过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将戴梓的这些发明,作为好玩的东西记了下来。我们看看吧—— 关于连珠铳,他写道: “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背,以机轮开闭,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击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纪先生是作为好玩的东西记下来的,不是作为重要的东西记下来的。他记这些东西时,这东西尚没有失传。如果他真的认为是国之利器,那为什么不找人仿造甚至大量制造呢? 纪先生也只是个文人。要知道,那些个只会读四书五经的酸文人,根本是没有什么见识的,只会给帝王家补点诗啊词的,根本不是现在电视剧上的那般能干和明白。所以,纪先生,也不能幸免,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真正见识的酸文人。看看他老人家的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我们就知道,他老先生记了很多的鬼呀狐狸精啊什么的。至于新火器的发明和使用对国家对民族有多么重要,他没有想到过。如果他那会儿想到了,晚清被人家痛打时,也许还会有还手之力哦,可惜没有。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4.天妒英才 刚开始时,戴梓发明火器有功,康熙皇帝给他的赏赐是:南书房行走,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中南海领导人身边的秘书。但在大清时,一些官员得到这个赏赐,只是得到一个名誉,一种职称,并没有领导人身边某些秘书那么大的权力那么大的派头那么大的胆子那么乱的作为。 然而,就是这么个虚名,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其中一人就是南怀仁。 康熙的身边,有一些来自西方的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记录很多的。其中一个人,大名是南怀仁。他,应当是近代中国引进的较早的洋专家了。 洋专家和戴梓这样的土专家,有时也会比武的。据说他们真的比过几次。 一次是西人带来一种新式的火炮,康熙十分喜欢,就让南专家仿造。这位专家搞了很长时间,就是搞不出来。后来有人提出让土专家戴梓试试,结果,仅仅八天时间,土专家载梓还真的捣鼓出来了。这一回,真让南专家气歪了大鼻子。 又一回,洋专家不服气,要和土专家比比日食的推算。众学者推出了戴梓。他们那一天要测算日食。结果,洋专家测算的时间到了,日食没有出现。片刻,土专家戴梓测算的时间到了,日食准时出现 好了,有此二比,洋专家南怀仁真的气了,急了,有了危机感。这人在西方,本来是个十足的三流货,在他自己的国家,他那点本事,恐怕要找个工作糊口都难。可是到了中国,却一下子大把大把地赚银子。这样的人,在我们前几年改革开放的早年,我们也是见过很多的哦,那些个在自己的本土混不下去的洋人,不都跑到中国来一手捞人民币,一手泡中国的女明星么?被捞走的人民币,没长嘴巴不会说话,也就罢了。那些个被泡过的女明星,有张嘴巴笨得可以,洋洋自喜地写书说什么“外国的男人就是比中国的男人好”。只是到吃了无数的苦之后,才会很不愿意又十分委屈地说,哎呀啊有点象京剧那样拉长了声音道来,那些人原来是老外中的垃圾! 洋专家南怀仁连输两场,真的急了啊。 洋专家急了,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洋专家急了,更无顾忌,反正国家不是他的国家,人才不是他的人才,你的国家兴亡与他无关,只有银子最重要哦!万一翻了脸,大不了拍屁股走人! 如果真的只是拍屁股走人,那也不错,起码还算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啊。可是,人家不走,就要跟你玩到底。 南怀仁嫉妒了,作为皇帝的顾问,他有许多机会告状。他给戴梓列了一个大大的罪名:通日本!要不然,他怎么会制造日本人的火器?! 康熙是聪明的,不然怎么可以成为十全老人?又不然怎么会开疆拓土? 然而,聪明的康熙,最后却作出一个让他的子孙们用命运背负的决定:流放戴梓,让他到极苦极寒的辽东,永远不得回京! 康熙这么做,有他自己的原因:国内大敌已去,要这种新火器做什么?目前并没有什么大敌出现,火器嘛,不那么重要了。如此先进的火器,如果任其发展,如果流入民间,如果流入敌手,那怎么了得?想到这,康熙出了一身冷汗,暗自庆幸洋专家找了个好理由,可以远远地流放戴梓。 所以啊,不是南怀仁一个洋专家误了戴梓,误他的,是康熙,是皇帝,是中国人视之为天的东西! 天妒英才,英才就彻底完完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5.□□悲哀 火器,是近代西方国家强国的利器。 向以自居的中国,也是有火器的,而且很早就有了,而且并不比他们的差。 戴梓的父亲,在明朝为官时,就是火器专家。 明朝时,中国的火器,比西方的火器,略胜一筹。明代的火器,有近百种,地雷,水雷,喷火筒,手铳,大炮,散弹铳上个世纪我们在乡村经常可以看到的鸟铳,那时候已经装备到军队,作为军队的常规武器了。 在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的时候,明代的火器,应该说比欧洲是先进的。郑和下西洋,兵丁并不多啊,可是,这位海上远征军总司令,几乎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非洲,全无对手,所依靠的,就是他们比各国先进的火器,这才可以以少胜多。朱棣皇帝因为位置来得不怎么名正言顺,他毕竟是夺了侄儿的位才得到皇帝位置的,所以,这位爷十分的敬业,害怕当不好皇帝而落个千古骂名,因此,样样要创新,火器亦要创新。于是,才有了明初火器的突飞猛进。如果,仅仅只是如果,如果就这么一直干下去,也许,我们的火器,早就领先当今的世界各国了,还用得着到了今日拿着钱哭着喊着要买人家的东西、还看人家的脸色么? 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当权者不思进取取,火器发展有所停止,但也并不落后,毕竟咱们曾经是领先的嘛。但万历年时,火器发明得更多了,什么快枪,多管铳,大炮,早期的火箭,多管,都已发明并装备军中。 因为火器多了,军队也向近代化转变。专业兵种开始出现,用大炮的,叫神机营;用车载炮的,叫车炮营;用火铳的,叫营。全军用火器的,大约已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中国军队与西方军队的战争,从明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在欧洲横行海上几无对手的葡萄牙、荷兰军队,跑到了咱家的大门口找喳,明朝海军一出战,就让他们大败而回。咱的火器好,没法子不打胜仗。 明亡,原因很多,如果没有火器,他早就完完了。就因为火器,他才坚持了那么多年。明后期,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十六年大水大旱,荒野千里,没吃的了,农民就会反啊;十万太监当政,干臣尽灭,没人用了,朝政就会完啊!明之灭亡,清之兴起,是个偶然。明确地说,清,北地一个小而愚的民族,能够占了大明的万里江山,实在是天上掉大饼,白拣了一个大便宜! 清与明,在辽西大战十八年,明的政治经济已经完完了,可是,清,就是胜不了,为什么?因为火器! 清入了关,坐稳了天下,心态就变了,如戴梓这样的人,也许不重要了,也许是危险分子了! 坐稳了天下的人,心态的变化,往往很健忘,往往很容易忘记,忘记自己曾经的艰难。清,就是最典型的。他们忘记的事情,太多太多—— 他们忘记了十八年打不下辽西这么个小地方,大队的人马,在明朝军队的火器面前死的死,伤的伤。 他们忘记了哈赤被火炮打成了残疾人,回到家不久就完完了。 他们忘记了哈赤临死前对他们说过,千万要当心明军的火炮,那玩艺儿太可怕了,娃娃们小心啊。 他们忘记了正是汉人的火器,帮助他们平定了国内的叛乱,打掉了周边的麻烦。 他们忘记了他们忘记了自己还要干什么了。 坐稳了天下的人,心态的变化,往往很容易沉醉,沉醉于自己过去少许的成就。清,就是最典型的。他们沉醉的事情,太多太多—— 他们沉醉马刀,入了关,当了中原之主,他们在太阳光下,看着广阔的原野哈哈大笑,就是这东西,让他们征服了这么大一个中国。 他们沉醉弓箭,举起一张张破弓,纵马在肥沃的土地上狂奔,看着远远躲开的汉人哈哈大笑,就是这玩艺儿,让他们征服了比自己多n倍的汉人。 他们沉醉于自己的八旗军制 他们沉醉于自己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愿意学! 清,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落后最无知最愚昧的一个王朝。 坐稳了天下的人,心态的变化,往往很自私,自私于自己的家天下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往往会从自己很小的地方想事儿,担心有人会用什么新东西对付自己。 坐稳了天下的人,心态的变化,往往很固执。 坐稳了天下的人,心态的变化,往往很无知。 自私,固执,无知,愚昧,这样的人,不落后才有问题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正文 6.天作之孽 天要灭戴梓,谁也没有办法。虽然朝庭有许多人希望留下他,可是,天意谁敢违啊? 大清一代,官员们保身家、求上进的唯一法子,不是多想,不是多说,不是多干,而只有一个:只说是,或者只说“喳!”,别用脑子想什么!在大清朝做官,只要做一只憨憨的猪就行了。 于是,正值中年的戴梓,带着家人,被流放到辽西的铁岭。 他知道不会再有人用他了,他知道他对火器的精通,已无了用武之地。一个文人,一个专家,他能做什么呢?每天写写字,有时候画点画,卖给附近的人,混口饭吃。在破屋子里面,这老头常常对着自己的字画叹气,说,这东西是人人都会,有什么用啊?能挡枪子儿吗?能打敌人吗?能救国家吗?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听到他这样叹息。 有时候,没有人买他的字画了。他,就只好到野地里,找点儿农家收割时丢下的玉米,找点山上的榛子,填填自己的肚皮。 戴梓被赶走了,清,他的武备,也开始日落西山,一次次让人打得满地找牙! 英法联军不过几千人,而北京周围的守军,有十多万人,大量的火器锁在仓库之中不曾动用。拿着大刀和长茅的军人们,听到炮声四散而去,看到排枪争先跑掉,区区几千人,追赶着十几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八国联军打进来时,与英法联军打进来的故事,几乎是一样的。 戴梓去后,中国的火器,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死穴!虽然有政治腐败的原因,虽然有经济不良的原因,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会在火器上吃太大的亏!日军入华,蒋介石恨恨地说,我们的火器,实在不能与之一敌!常常是几个集团军的人马,围住了区区万人的日军,却无法完全取胜!美军入朝,我们的志愿军以整军的兵力围住一个营的美军,却怎么也干不掉人家,因为火力实在相差十万八千里,只好眼看着人家突围而去! 戴梓的命运,成了近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统治者,当权者,总是最不愿意看到创新的事物的,他们对创新有一种本能的生理排斥,有一种本能的生理厌恶。排斥和打击新事物,包括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技术,在中国的近代,这实在是天作之孽! 从清到民国,戴梓,几乎是唯一的一个兵器天才,此前没有过,此后没有过。从晚清到民国,是中国国运的一个节点,一个大转折。这个时候,如果是在春秋战国之时,象戴梓这样的天才,是会受到重用的,此国不用,彼国必用。然而,他生不逢时,无人用他。本当为国之利器的他,却被当作破帚把丢在荒山野地之间。 自毁国之利器,天朝自己作孽!自作孽,岂可活?! 后人评他: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 这,不也是近代中国的切肤之痛么?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