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坟》 第一章 赶尸人暮秋 ,最快更新九坟最新章节! 朗月当空。 暮秋师傅将“老大人”小心翼翼安置在草亭,自己走开一段距离,取出烧酒和藏在腰间的匕首,处理腿上的刀伤。 “老大人”面前,动用铁器不恭,她尽可能走得离草亭远一些。明清时期,湘西道上有时会出现一种用枯草扎的亭子,非常简陋,生人避让,因为那是专门为暮秋师傅这样的“行者”,以及他所带的“老大人”们准备的休憩之所,懂规矩的人一般都会避让三舍,不去打扰。 刚才一场恶斗,暮秋师傅腿上虽有几处刀伤,但伤情并不严重。对方一行五个人,使的家伙都是跟自己一样的“护神鞭”,并且明显不想取她性命。暮秋猜测,那多半都是一条道上的人,估计是怪她不懂规矩,过路也没打个招呼就自己闯过来,想给她点颜色瞧瞧而已。 这一点,暮秋师傅自知理亏,是以刚才打斗之时,她不过一味防守而已。腿上虽有几处小伤,简单处理一下也就完事。只是脚上的一只草鞋已坏,她只好往四处找些野草来,就地坐了编只草鞋应付。 暮秋师傅而今已经年过三十,自幼被师父收养,虽然功夫过人,渐渐长于同门师兄弟之上,但由于这一行里从来没有女人入行的规矩,所以虽然她一再恳请,均被师父拒绝,最后一次甚至引得师父勃然大怒,愤而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并逐出师门,表示永远不相往来。 那时她不过十几岁,一个人沿街卖艺,勉强糊口度日。后来有个包子铺的老板娘相中了她,将她聘为儿媳。 本来日子妥妥当当,暮秋师傅以为这一辈子就要在包子铺香喷喷的气息里安稳度过,没成想一个晴天霹雳,将她从天上打入了地狱。 那时她已过门一年多,婆家无意中得知了她早年师门之事,二话不说,一纸休书将她赶出了家门。 暮秋师傅生性好强,遭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她并没有流过一滴眼泪,更没有哀求半句,只是默默收拾了早年的家当,换个地方,重新过起了沿街卖艺的生活。 不料半月之后的一次意外受伤,她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怀有身孕。求医时,她怀孕的消息不胫而走,结果带来了她婆婆一脸讨好的笑容和满口的甜言蜜语,并且坚持要将她接回家去,把那孩子生下来。 她心里当然清楚,其实那一家人想要的,不过是她腹中的孩子而已。她原想自己悄然离开,远走他乡。不料婆家花钱雇了人,对她紧紧盯梢,她担心孩子因此受累,只好暂时应承了下来。 婆家知道她心怀芥蒂,主动提出遂她心愿,在外面自己养胎,婆婆和前夫偶尔过来探望。 暮秋师傅自幼在师门中长大,所接触的除了养父母和几个同门师兄弟之外,更多的反而是那些不会说话,似乎也不会再动心思的“老先生”们。 因此,她哪里懂得人世间的险恶,哪里知道较之那个黑暗冰冷的世界,地面上这看似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人类世界,才是真正可怕,防不胜防。 后来,婆婆送来的一碗所谓“养胎”汤,将她腹中那已成人形的孩子,生生给打了下来。那一刻,她才真正清醒过来。 只是一切都已经太迟。那时她旧伤未愈,身体虚弱,无法为自己,以及那未曾谋面的孩子讨回公道。 前夫从此避而不见,暮秋多次拖着病体上门,却终只换得婆婆一句冷冰冰的答复:“这孩子当然不能生下来,没得让亲戚朋友们戳脊梁骨!” 暮秋万念俱灰,对人世厌倦已极。她索性自暴自弃,准备就此离开人世,一了百了。 然而这个时候,她的养父——闽南赶尸暮门的暮老师傅——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多年养父对她的冷漠、排斥,甚至不惜断绝父女关系,逐出师门的举动,其实都是为她的将来着想而已。他不想她一个女孩子家,受到师门拖累,被人指指点点,影响了终身大事。 事实上,养父将她逐出师门以后,并未真正放弃过对她的关注。他原以为暮秋总算找到婆家,有了好的归宿,从此一生无忧,没成想命运却跟她开了如此残忍的一个玩笑。 既然,世人未曾给这孩子一个好好生活的机会,暮老师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做出了一个震惊同行的决定:让暮秋入行,成为至少是闽南派开创以来的第一位女赶尸人。 其实暮秋自幼耳濡目染,对这一行算是有些情结。何况历经此番遭遇,她对人世已倦,反而面对那些冷冰冰的,全无生气的“老先生”们,心里会感到亲切和踏实。 从此以后,她便跟随师父认真学习行内规矩,只要是“老先生”或其家属们同意,她都尽心尽责将“老先生”们送归故里。 十几年下来,她竟然没有一次辜负客人所托,每一次都能很好的完成暮老师傅交待她手里的任务。渐渐的,在闽南地区他们生活的那一带里,许多人都因为暮秋师父,最终接受了女赶尸人的角色和身份。 事实上,本来也有许多“老先生”,本身身为女子。她们生前更希望有朝一日回归故里时,是由一位女子做伴,而不是将自己交到一个陌生男人的手里。 因此,许多人反而是专门冲着暮秋师父找过来的。只不过这十几年来,暮秋师傅倒也只在闽南一带行走,从没机会踏出过闽南半步。 这一次恰好有个好朋友的父亲,遗愿要回黔西南去,朋友亲自来找她,征得暮老师傅同意之后,她才平生第一次作为赶尸人,踏出了闽地。 其实刚刚离开闽地,进入湘西一带时,她也想过,要不要去湘西帮里打个招呼,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 可赶尸一行,湘西是大派正宗,她自己身为一介女流,心里有点虚,生怕自己不被接纳,反被同行侮辱。加之身上银两本来不多,此去黔西南又路途遥远,万一上去打个招呼身上就没了钱,那接下来的路途可怎么走。 至于绕道而行,她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赶尸人的路线是有讲究有限制的,并非“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自己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这其中涉及民风民俗,各地律例,还有气候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其它且不说,这万一要是到了一个没有赶尸风俗的地方,大半夜里有人见到一队“老先生”蹦蹦跳跳着往前行走,那非得吓出问题来不可,以前也不是没有前辈吃过这样的人命官司。 相反,如果打从自古便有这一习俗的地域通过,那么听到铃声,人们便会自觉避让,相互之间不会打扰。所以思前想后,她还是选择了湘西道这条最传统最古老的赶尸路线。 她当时想的是,自己其实也不过就是从湘西边上擦过去而已,赶紧一点,也不过两三夜的光景,何况此行又只带了一位“老先生”,动静不大,应该惊动不了湘西的同行。 只可惜她还是错了,大家就是大家,人丁兴旺,耳目众多,她才刚一踏入湘西地界的第一个夜晚,就被人盯上并打了招呼,她心里由不得不叹服。 暮秋师傅编好草鞋,试了一试,感觉有些大了,只好脱下,再重新编过。便在这个时候,远处灌木丛里忽然传来一阵窸窣之声,似乎又有人过来。 她心里暗暗一惊,赤脚站起,本能的去摸那条送神鞭子,却听黑暗里有人朗声说道:“长白山荀晋,拜见暮秋师傅!” 话音落处,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毕恭毕敬的朝她一拱手,便大踏步走了过来。这人穿一身蓝布短衫,背上负一把剑,身形举止之间,轻功应是不错,想来刚才在草间的动静,不过是故意让暮秋师傅她听见而已。 暮秋仔细看了一看,认出此人正是适才打斗之时,助过她一臂之力的那位陌生的年轻人。当时对方几个人,原本都未出重手,但其中一名身形魁梧的,大概见她是个女子,心里生气,竟然一直缠斗不放,好在这年轻人出手相助,才将那人打退了下去。 她当时便惊叹此人武功了得,但不知为何出手相助,甚至还知道她是谁。她略一迟疑,刚想开口问个究竟,又想起刚才与那几个人起了冲突之时,她曾经自报过家门,只是那几个人没有理睬而已,想必此人便记在了心里。 此时听对方报了“荀晋”二字,不觉耳熟,也一拱手还了礼,好奇的问道,“我出门前,师父曾说长白山荀家有拜帖送来,莫非便是你?” 那自称“荀晋”的年轻人忙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正是在下!” “哦?”暮秋心里更生好奇,她素知师父为人孤僻,一向不愿结交朋友,不知这“长白山荀家”,又是什么来头?他为何说要拜见自己师父,却又大老远找上了她暮秋? 荀晋大概看出她的疑惑,忙解释道:“几日前我到闽南,却听说暮老师傅有急事刚去了山西太行山,沿途不想见客。临行前,他带走了你几位师兄,只留府上一位名叫‘暮凌’的小师傅看家。暮凌师傅说,暮老师傅出门前给他交待过,让我在府上坐等暮秋师傅您。可我心里着急,便自己一路寻了来。” 暮秋一听,心下悲凉。她知道师父有位挚友,祖籍山西。老人在她出门前已经生命垂危,想必此次便是护送那位老前辈回老家去了。 她知道师父自来为人孤僻,一生没有几个朋友,唯有这一位挚友相交甚厚,他此时心里悲伤,途中自然不愿他人打扰,只想安安静静送老友这一程。 她叹一口气,可不管怎样,既然师父交待过的,她自然也不能失礼。何况,此人刚刚助了她一臂之力,暂且听听他究竟找暮门何事。 可是荀晋此时却又并不急于开口,只关切的问道:“刚才恶斗,那位老先生……呃……他无碍吧?” 暮秋疲惫的笑笑,“你放心,‘老先生’没事。刚才来的想必是同行,按照行内规矩,他们是不会伤害老先生的。” “哦?”荀晋点点头,却又一脸好奇的表情,“那些人竟然跟暮秋师傅是同行?” “嗯,多半就是湘西一带的同行。”暮秋点了点头,又说道,“按照行里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大家的默契,不管我们行内发生如何不快,如何内斗,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但若要是动了老先生们,那恐怕以后……” “以后就别想在这行混了,对吧?”荀晋微微一笑,似乎对于这一条行内规矩甚是赞赏。 “嘿嘿!”暮秋淡淡一笑,“别说在这一行混不下去,若是事情张扬出去,只怕是在哪一行都混不下去。毕竟,谁都有这么一天,要是搞得人神共愤,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嗯,有道理!”荀晋伸出拇指表示赞许,然后转头看了一下,“刚才我赶了他们几步,又怕他们绕道回来找您麻烦,索性先折回来。现下听您这么一说,那今晚应该是不会再来了吧?” “不会了,”暮秋淡淡说道,“他们刚才不过警告我一下,怪我没规矩而已。” “哦……”荀晋欲言又止,思忖片刻,还是犹疑着问道,“请问暮秋师傅,您究竟坏了他们什么规矩啊?” 暮秋笑笑,似乎对荀晋的疑问倒是不以为意,“我是闽南一带的行走,原本只该揽闽地的生意。湘西是大家,出了闽南的地界,原本都是他们的活儿。不过对于我们闽南暮门,他们一向都给几分薄面。这次是我自己大意,坏了规矩,到了人家地界上,也没有过去打个招呼,所以人家不乐意了,过来找我的麻烦,给点教训,也就是警告一下而已,没什么大事。” “哦!”荀晋恍然大悟,却忽然注意到暮秋师傅此时站在草间,左脚穿了一只草鞋,右脚却是光着,连个鞋子也没有。 暮秋师傅也发现了自己的失礼,却也不以为意,只淡淡说了声:“抱歉!”便将那只有些显大的草鞋胡乱套在了脚上。 荀晋见暮秋师傅如此不拘小节,心里不免叹服。适才打斗之时,他曾见到暮秋师傅将那位“老先生”妥善安置,举手投足之间,用心细腻。 她对于自己,却是如此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时时处处透出的,与其说是豪气,倒不如说是对这世俗人间的藐视之情。 其实,荀晋对暮秋师傅的遭遇是略有耳闻的,不过来之前也只是做好了她会避人于千里之外的准备而已,却没想暮秋师傅倒是为人平和,她那种冷漠和傲气,不在身外,而在放在心里,坚不可摧。 暮秋抬头打量了荀晋一眼,开门见山的问道:“对了,阁下找暮门何事呢?”其实有人来找,按理她能想到的,自然是生意上的事,只是不好直接问,总要等对方先开口才行。 荀晋忙恭敬答道:“其实,在下此来,乃是受了祖父所托……” “哦……”暮秋听到此处,心里又用过一阵深沉的悲凉。即便入行多年,又对人世已生厌倦,但她骨子里依然没有习惯这样的事,因此每次听到,依然会与来人一道感同身受的产生悲伤之情。 荀晋却接着说道:“祖父年事已高,不便出门,所以帖子送出,便遣我这做小辈的,替他走这一趟。” “嗯?”暮秋一怔,心道,“敢情不是他祖父,那是……” 荀晋抬头看了看暮秋,见她一脸迷惑,知道是自己没有讲明白,大概引起了对方误会。 不过,他并不急于解释,只是再次转头看了看周围的树林,问道:“暮秋师傅,我接下来要讲的事情,需要一点工夫,您要先去看看老先生是否安好么?” 暮秋皱一皱眉头,心道:“此人武功干净利索,怎么说话这么啰嗦?!奇怪这种事情,还需要讲很久么?” 不过,她还是耐着性子,平静的说道:“不需要的,那边稍有动静,我这就能听到了。” “哦……”荀晋点点头,又沉吟片刻,却并没有直接讲出自己的来意,而是小心翼翼的问道:“暮秋师傅身在暮门,不知道是否听说了河北逐鹿县那件‘鬼背尸’的事情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二章 冀北“鬼背尸”(上) ,最快更新九坟最新章节! 河北涿鹿县有个大户姓秦,秦老爷子刚过天年,在家里摔个跟头,便离开了人世。蹊跷的是,当天夜里,秦老爷子的尸身,却在自己的灵堂上不翼而飞。 那天,秦家上下正在灵堂上哭哭啼啼的守灵,家中人来人往,都是前来吊唁的人。夜过半时,吊唁的人去了,只剩一些近亲守在灵堂,忙里忙外准备各种事宜,还有一批办法事的人,正坐着喝茶、歇息。 大约三更时分,平地里忽然起了一阵风。 起先风不算大,只不过将几栋小楼里的门窗吹得开开合合,啪啪作响。男人们便起身往四处小楼里去将门窗关上。 不想男人们刚一走开,那风势却忽然大了起来,直吹得灵堂上物件四处横飞,摔落一地。女人们在风里站立不稳,捡拾东西不及,反被打砸受伤,于是便纷纷躲进里屋去暂避。 那风吹了一阵,怪声怪气,犹如有东西里风里怒吼,隐约的,似乎还有女人尖利的声音在风声里哭泣,直听得人心里好不自在,甚至有几分发毛。 大家索性都躲在了屋里,并不急于出门。一直等到那怪风停了有半晌,秦家人才不慌不忙走出来收拾屋子。 不想,率先走出屋子的那老管家婆忽然一声惊叫,大家起先还怪她一惊一乍,等循着她惊恐的眼神看过去,也各自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直到那时,他们才发现,那原本安置了秦老爷子的棺椁里空空如也,秦老爷子的尸身不知何时,竟然已经不知去向。 这原本在志怪小说里才会有的情节,毫无预兆的,就出现在秦家灵堂之上,这自然吓得秦家上下大惊失色,魂不附体。 他们屋里屋外,院里院外,甚至跑到镇里镇外,去到处搜寻秦老爷子的尸身,逢人便问:“见我我们家秦老爷么?” 镇子里的人都用怪异的神情看着他们,只道这家人疯了,“秦老爷子……不是已经西去?” “西去?”秦家人情急之下犯了糊涂,“真往西边去了?您亲眼见的?还有谁跟着?” 镇子里人无奈,“没人敢跟,他老人家自个去的!” 到天明仍找不到秦老爷子,秦家只好报了官。 官差来了以后,又是一遍好搜,依然无果。秦老爷子仿佛是插了翅膀一样,忽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迹可寻。 官府于是照例将秦家上下都调查了一遍,先从秦家人问起,远的近的,但凡来过灵堂上吊唁的,一个也没漏掉。 之后自然便是秦家下人,男女老少,挨个问了个遍。还有隔壁的邻居,镇上各人,全都问了一遍。 原本以为又是毫无线索之时,却得到了一个更为诡异的说法。 据当时秦家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仆人交待,说在为秦老爷子守灵的当晚,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有一个奇怪的感觉,那就是——“秦少奶奶”回来了。 但是,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因此,他们心里虽然觉得怀疑和恐惧,但谁都没敢主动说出口,各自心里也只道是受了街口老袁头的蛊惑影响而已。 官府追问,“街口老袁头”是谁。 于是,那所谓的“街口老袁头”自然也被传来问了话。 说到这街头的袁老头,据他自己交待,说他在秦老爷子去世的前几天,曾经到过秦家一趟,并与秦老爷子叙了大半日的旧。 可是回去以后,他就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觉着好像是“秦少奶奶回来了”。 这老袁头早年在秦家做过几年长工,当时秦家正在修葺屋后园子,老袁头便给秦老爷子种种花养养鸟,平时两人谈及花鸟虫鱼,甚是投缘。 后来老袁头已经不在秦家做工了,秦老爷子还是隔三差五的,命人去将他请来喝茶,依然聊的是那些花鸟虫鱼之事。 老袁头说,他最后一次见到秦老爷子的时候,秦老爷子身子已经非常虚弱,两人聊天叙旧,秦老爷子也只能是躺在床上,不能下地走动了。 当时他也不知是为何,就总有一种感觉,觉着秦少奶奶回来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似乎这感觉凭空而来,但还非常强烈。那个时候他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这秦老爷估计是将不久于人世了。 回家以后,他跟自己老婆子感慨了一番,原本并未对外人提及。不想他那老婆子偏生是个快嘴之人,袁老头子的话,转头就被她给传了出去。 好在袁老头及时喝止,这话也就没传太远。秦家虽然有人也听到了此说,但这种话,做下人的,岂敢随便提起,何况这种神怪之说,他们自己心里也觉得不过是个无稽之谈而已。 不想几天以后,秦老爷子一走,他们自己竟也有了这种奇怪的感觉,似乎平白的,就觉着是秦少奶奶回来了。 当然,交待出产生过这种感觉的,也只有像老袁头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仆人而已。毕竟,秦少奶奶的事,已经是三十几年前的旧事,别说秦家那些年轻的下人,就是秦家自己人,也没几个见过秦少奶奶的。 秦少奶奶过门时,秦老爷子已经年过四十。论辈分,这秦少奶奶原是秦老爷子远房的表妹,只不过家道中落,父母去世以后,被迫在歌楼以卖唱为生。 后来秦老爷子打听到此事,心里同情表妹一家,又看表妹年轻貌美,遂填补作了二房。这少奶奶自知身份卑微,平日里沉默寡言,有时显得郁郁寡欢,来到秦家不过两年的时间,就离开了人世。 那时老袁头还在秦家做工,园子里出出进进的,见过这位秦少奶奶几回,只觉得她脸色苍白,双眼深陷,似乎身子并不大好,其余则无太多印象。 可是秦老爷子过世的前几天,他刚一走进秦老爷子的屋子,就感觉有些不对,莫名的,就想到了秦少奶奶那张苍白消瘦,双眼深陷的脸。 他当时还感觉心里不大自在,搞不懂为何这几十年来,来往秦家多趟,从来没有一次想到这位秦少奶奶的,偏生这一次,却简直像是秦少奶奶的魂魄就站在自己面前,双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己一般。 他清楚的记得,那时是在黄昏,秦老爷子的屋子让他感到感到压抑和窒息,他感觉全身极不自在,于是敷衍着跟秦老爷子聊了几句,便借故匆匆告别。 其实他心里也对这秦老爷子放心不下,原想找个太阳好些的日子,再来看看秦老爷子。未想这一走,却竟成了永别。 经过官府的盘问,以及老袁头的交代,“秦少奶奶”的事情算是说开了,于是秦家又交待了关于秦老爷子离世时的一个奇怪的细节。 据说就在秦老爷子离开的那天早晨,当秦家人发现秦老爷子的时候,他是趴在卧室门板上,一动不动的。那情形似乎是急着要去拔卧室门上的插销,但却没能够到,就一命呜呼。 秦家人当时也觉得秦老爷子的脸上神情有些怪异,仿佛在离世前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可当晚秦老爷的屋子门窗是紧闭着的,秦老爷子身上也没有发现任何伤口,而屋子里古玩珍宝,更是没有一件遗失的。可见,有外人闯入,并且惊吓了秦老爷子的可能性并不大。想起来,多半是老爷子临走之际,神志不清,出现了一些幻觉而已。因此,秦家并没有对此事细加追究。 官府虽然盘问到了这些诡异的细节,可是整个案情却依然没有一点进展。 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在那位在秦家匆匆来去,并已离世三十余年的“秦少奶奶”身上。 那么,这位秦少奶奶身上,又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莫非真如外界传说的那样,那位不翼而飞的秦老爷子,竟然是被这位已经离世多年的少奶奶给带走的? 秦家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要求对那位已经长眠地下三十余年的“秦少奶奶”进行开棺验尸。 官府经过再三斟酌,最终同意了秦家人的要求。 可是,就在官府找人将秦少奶奶的棺椁打开,青天白日之下,他们却看到了另外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场面:秦少奶奶的棺椁里腐朽破碎,堆放了一些珍宝古玩,可是里面却既没有秦老爷子,甚至连秦少奶奶的尸骨也没能见到。 准确的说,秦家这所谓“秦少奶奶”的坟墓,那其实就是一座空坟。 这样一来,秦家彻底傻了眼。 待得回过神来,秦家几位老人都坚持声称,他们虽然出于避讳,当年没有亲眼看到秦少奶奶下葬,可是他们却亲自参与了秦少奶奶后事的料理,这中间不可能出现任何差错。 对此,老袁头也表示自己可以作证。当年秦老爷子悲伤过度,又被阻止前来送秦少奶奶最后一程,因此,他受秦老爷子所托,亲眼看着秦少奶奶下葬,没有一刻离开过。 当时参与了此事的,还有几位老仆人。他们都是在一旁帮忙做事的,都说是亲眼见到秦少奶奶下葬的。 奇怪的是,为何恰好就是这几位亲眼见证了秦少奶奶下的老人,在三十余年之后,却不约而同的声称,感觉到了秦少奶奶的归来。 这是为什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三章 冀北“鬼背尸”(下) ,最快更新九坟最新章节! 秦少奶奶的坟茔中没有主人,可是随的物品,却似乎是一件也没有少。官差仔细查看过,那里没有盗洞,不像是有人进来过。 那么,秦少奶奶究竟去了何处? 案情走到这一步,官府已经一筹莫展。按说要是寻常人家,官府已经当作一起无头案,草草结案了。 可是秦家在那小镇子上,也算颇有些声望。何况此事既已闹得沸沸扬扬,官府也不敢敷衍结案。 其实此事一出,自然便有人说三道四,背地里都说当年秦少奶奶的离世,其中必有冤情。大家都在等着官府彻查,希望能还那位“秦少奶奶”一个公道。 这样一来,秦家人就更是不能罢手。一则为着找寻秦老爷子,令其安身,二来,也为查出真想,好还自家一个清白。于是不惜砸了重金,要求官府将此案彻查到底。 只是,日子一天天过去,这案子却再也没有下文。 荀晋讲到这里,暮秋一脸诧异的看着他,问道,“你是秦家的人?” 荀晋忙道:“不,长白山荀家。” 暮秋“哦”了一声,“这么说,是官府派来的?” 荀晋又摇头:“山野之人,与官府并无关系。只不过,官府老爷与在下祖父向有私交,早些年,祖父也曾助他断过一些奇案,故而此案发时,他写信要祖父的主意。祖父虽然甚有兴趣,无奈年事已高,不便远行,便令我走这一趟,看能不能给他们。” “哦!”暮秋依然一脸疑虑,“我远在闽南,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听过。” 荀晋叹一口气,“此事在冀北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但官府怕惊扰人心,还是尽量封锁了消息。” 暮秋想了想,忽然却将脸孔一板,“莫非阁下此行,竟然是怀疑到我们身上,以为是我们做这一行的,将那秦老爷子和秦少奶奶的尸身给带走了?” 她一面说着,冷冰冰哼了一声,“别说我们没这个能耐,即便有,这种只赔不赚的买卖,我们可接不起!” 荀晋忙道:“您误会了,在下绝无此意!” 暮秋冷笑道:“那这可就怪了!这事发生在冀北,我们暮门远在闽南,我也从未听说过此事,那阁下找我们暮门何事?” 荀晋犹豫片刻,“其实我此次前来,是想向暮秋师傅请教,您做这一行多年,是否曾经碰到过这一类型的‘鬼盗墓’、‘鬼背尸’,还有就是,所谓的……?” 暮秋瞪大眼睛看着荀晋,半晌才道:“本来我以为,你想问的是,我有没有碰到过传说中的‘诈尸’,没想到你问我的却是一连串我听都没听过的词儿……” “呃……”荀晋尴尬的笑笑,“那么,暮秋师傅有听过传说中的‘诈尸’么?” 暮秋摇摇头,想都没想,断然说道:“从来没有。” 荀晋又问:“那么,暮秋师傅的师父,还有您的师兄弟,师姐妹……” 暮秋快人快语,未等荀晋说完,便极爽快的道:“我没有师姐妹。我的师兄弟们,没听他们说起过,我的师父也没对我提过这一类事。咱们闽南暮门,那是正经的生意人,做的是与人为善的好事。师父曾经教导我们,虽然我们做的事情有些特殊,但不可语怪力乱神,那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荀晋连连点头,满怀歉意的笑笑,“我明白。只是……” 暮秋不耐烦的道:“你有什么话,尽管问就是了,何必如此吞吞吐吐?” 荀晋一笑,“其实在下还想请教一事。只不过,此事关乎贵派的……” 暮秋见他神情之间又有犹豫,她略作沉吟,忽然笑道:“我明白了。你还是怀疑,这世间其实是有‘行尸走肉’一事的,对吧?所以,你其实是想问,我们做这一行的,究竟是怎么个操作的?” 荀晋连忙点头,“正是这样!” 暮秋摆摆手,“关于这个,我不妨告诉你,这事我还真的无可奉告!因为我只负责送人,具体的操作手法,师父还没有传授。您实在真想要知道,我奉劝您,还是回头去等在下师父。” 荀晋面露失望,他笑了一笑,“好吧。只不过,当时暮陵小师傅对尊师的去向,似乎也并不完全清楚。他只是将您的情况跟我说了一下,并说你们的师父,此去路途遥远,苦等无益,不如来寻您。平日里,您最得尊师器重,平日但有什么事,师父都会令人问您,所以这一次,多半找您也不会错,所以我一路来,碰碰运气。” “碰碰运气?”暮秋一脸冷笑,“你把这叫作‘运气’?世人撞见我们这种人,都只说是‘晦气’,你倒好,反说成是‘运气’?嘿嘿!” 荀晋心知她对世人仍有芥蒂,也不便接话。 暮秋说道:“好了,看在你刚才帮了我,又花了那么大功夫,给我讲了个故事的份上,我也不妨多说几句。其实,我们干这一行的规矩,没你想象的那么神秘。我们所做的,也只不过是用些工具,使些手段,如此而已。别人我不清楚,反正我自己就是如此,你不必在这上面花费功夫。” 末了,又冷冰冰说道,“还有,对于冀北发生的那件事,我倒觉得,你不可不必纠结于所谓‘诡事’之上,多在‘人事’上下点功夫是正道。常言道:‘人生如梦,生人如魔’,别动不动就把坏事都算在那个世界的头上,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人,才真正可怕!” “‘人生如梦,生人如魔’?”荀晋好奇道,“这是哪里来的‘常言’,我怎么没听说过?” 暮秋咳嗽两声,“这是我做这一行久了,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我觉得,老大人们虽然已经没有了生息,却于人无害,倒是那些活着的人,才真正叫人防不胜防!”说完,躬下身去,紧了紧刚做好的草鞋,起身就要离开。 荀晋无奈的笑笑,“其实我找闽南暮门,还有别的事。” “哦?”暮秋转过身来看着他,“你还有何贵干?倒是说来听听!” 荀晋一笑,“我原想请闽南暮老先生,为我引见一个人。现下看来,多半不必麻烦暮老前辈了!” 暮秋一怔,“引见一个人?谁啊?” 荀晋不答,转而问道:“其实在下有一事颇为不解,那就是,为何湘西那位使大刀的兄弟,始终对暮秋师傅穷追不舍啊?” 暮秋淡淡笑道:“他们是我同行,多半介意我一介女流来做这个事,坏了他们行内的规矩罢了。” 荀晋说道:“虽然如此,说开了不就好了?实不必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吧?” 暮秋道:“阁下不必担心,理应不会再来了。” 荀晋又道:“倘若那位兄台,此时恰在向北三十步之外,暮秋师傅可能感知,提前做个防备?” 暮秋说:“我当然……”话没说完,隐隐感觉不对,不自禁的往北面望了一眼,“你的意思是……” 这时,北边果然有人干笑了几声,紧接着,有一人大踏步走出。待到近处,果然便是此前围攻自己那一干人里,使大刀的家伙。 暮秋吃惊道:“怎么又是你?” 那人并不搭理暮秋,只冲荀晋高声喊道:“喂,你小子是何时知道老季我来到此地的?” 荀晋笑笑,“故事讲到一半处,便知阁下来了!” 暮秋一怔,整个过程里,她竟然对这家伙的到来完全没有知觉。她对着那自称“老季”的朗声说道:“我暮秋自知理亏,改日自当登门道歉。只是兄台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呢?” 老季“哼”了一声,“这一趟,我不是冲着你来的!” “哦?”暮秋又一怔。 老季对荀晋说道:“先前我见你多管闲事,心里便好奇。回去路上,大哥心里也犯疑,说最近道上事多,让我过来看看,阁下到底是什么来头!” 暮秋诧异说道:“道上事多?你指的是……” 老季说道:“你刚才也听他讲的故事了。谁知道,他是不是贼喊捉贼呢?” 暮秋一惊,“你莫不是怀疑,那些事都是他做的?” 荀晋笑一笑:“阁下所疑,其实原在情理之中。” 说着,他转头向暮秋说道:“我刚才说,我原本找暮秋师傅,也并不准备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我执意过来,为的正是此事。” 暮秋不解,“所为何事?” 荀晋道:“既然寻尊师不得,我原想拜识一下湘西黄门。原想得暮秋师傅指引,没想暮秋师傅与那湘西黄门也不相识,正自苦恼,不想这位兄台不请自来,索性便也请他听听此事,若是有心,自然会引我得见黄门前辈黄老先生。” 暮秋说道:“既然如此,二位请便。暮秋有事在身,不再叨扰!”说完,果然抱一抱拳,辞别了荀、季二人,便自己寻那老先生去了。 老季向荀晋说道:“怎么样?要不,跟我老季走一趟,会一会咱们湘西黄门的兄弟?” 荀晋微笑道:“这倒正是在下本意。只不过,我想阁下是误会了。此次拜访黄老前辈,正是想向他请教一些事,好找到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那些诡异之事的幕后之人。” 老季“嘿嘿”笑道:“这个,你见了我家师父,再说不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第四章 湘西赶尸派黄门 ,最快更新九坟最新章节! 荀晋一路跟着老季在曲曲折折的山道上行走,约莫走了快有两个时辰,两人到了一座山坡。山坡下一块空地上,摆放了许多石碑、石狮之类,几名工匠模样的中年人,正轮着胳膊在雕刻石碑上的花纹。 空地后面两个大院,四五间大屋。老季伸手一指,“咱们湘西派黄门,便是那里了!”说时,他表情有些凝重,似乎注意力都放在了大院门口围着的一堆人中间。 那群人叽叽喳喳的,看上去情绪非常激动,正围住当中一个六十几岁的老者在理论着什么。有几个人一张脸涨得通红,看上去就要动手打人的模样。 好在那老者旁边倒也站了几个大汉,虽然不作言语,但真要动起手来,想必那老者倒也吃不了亏。 老季心事重重,叹一口气,对荀晋说道:“兄弟要是不介意,咱们从侧门进去,如何?” 荀晋忙道:“不碍事!”便随老季从侧边一扇小门里走进院子中去。 进了屋子,老季亲自给荀晋上了茶,客套几句,说去禀告师父,便出去了。过了一会又来陪着荀晋喝茶,却依然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荀晋也不好问,两人只是默默喝茶,偶尔谈上几句湘西本地的风俗,以及黄门的生意,老季只一个劲叹息,连说:“道上事多,生意难做!” 晚饭过后,老季刚令人收了饭桌,重新上了茶,忽然听得门外一人朗声道:“小兄弟久等,黄某来迟了!” 说话间,先前院外那被众人围在当中的老者匆匆忙忙走进来,虽然神情有些疲惫,却对荀晋恭敬有加,对他连连作揖致歉,一副非常谦和的模样。 荀晋听老季喊那人作“师父”,便知这是湘西黄门的当家老黄师傅到了,连忙起身恭恭敬敬还礼,并自报了家门。 黄老师傅说道:“你的来意,徒儿小季已经跟我说过。” 荀晋说道:“晚辈冒昧而来,还望前辈勿要见怪!” 黄老师傅快人快语,他对荀晋也不避讳,只叹息道:“唉,最近道上事多!这不,又一个孩子把老先生给送丢了,人家家里人不愿意,找来理论。好说歹说,花些银两给暂时缓住……唉,真是罪过!罪过!” 荀晋吃惊道:“老先生送丢了?莫非路上碰上歹人?” 黄师傅深叹一口气,“要是歹人,那也还好说。怕的就是,那根本就不是……呃……总之,那孩子连对方是个什么来头,都没弄清楚,老先生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荀晋一皱眉,试探着问:“对方是下了药,还是……” 黄师傅摇摇头,神情里尽是不解,“不晓得有没有下药,说是打个盹的工夫,人就没了。” 荀晋心里一惊,“前辈刚才说‘道上事多’,莫非,这竟然不是头一遭?” 黄师傅摆摆手,连连叹息,“这小半年里,就没消停过。也罢,也罢,先不提它!”说着,他大口喝下半杯茶去,润了润喉,缓和了一下神色,又向荀晋问道:“刚才听小季这孩子说,荀少侠此行,原是为着冀北秦家那件事,找的闽南暮门。莫非,少侠对冀北秦家那件事了解颇多?若真如此,不知能否跟老朽详细讲讲,秦家那件事情的内中细节?” 荀晋原本因为秦家的事,有求于湘西黄门,此时听黄师傅的意思,似乎他们自己也碰到了一些怪异之事,竟与秦家的事有些相像,当下便不隐瞒,又将先前对暮秋师傅说过的那番话,详详细细给黄老师傅讲了一遍。 黄师傅听完,沉默良久。 过了一阵,方才说道:“先前,老朽也算略有耳闻,只知道那秦老爷平白无故就失踪了的事,倒是那位‘秦少奶奶’,却是从没听说。你说这事……这事可蹊跷的紧!” 老季好奇道:“莫非,真是那位秦少奶奶,见到秦老爷子天年已尽,于是回来带走了秦老爷子。” 荀晋提醒他,说道:“据说那位秦少奶奶,她本人的墓穴里,竟然也是空的。” “哦,对对。”老季沉思道,“那么,她能把秦老爷子带到何处去?”说着,他转头问黄老爷子,“师父,您说,咱们弄丢的老大人们,不会也是给这位秦少奶奶给带走的吧?” 黄师傅白了他一眼,并不言语。 老季不服,“师父,您还别不信!我听说这世上有种妖妇,活着的时候,就专门采阳补阴,修炼妖术……” “咳咳!”黄老师傅以咳嗽暗示他停下,可老季却并未会意,仍自顾自说道,“她们一旦仙去了,又反过来,采阴补阳,为的是轮回转世,重新做人。” 黄老师傅黑着脸,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荀晋,见他不动声色,默默饮茶,他转头狠狠瞪了老季一眼,“黄门里待这么久,怎的一点长进也没有?平日里都在这些奇谈怪论上下功夫,好的不会琢磨出一两出来?!” 老季说道:“师父,这些奇谈怪论,我老季平时也不爱打听。只是眼下发生这许多怪事,由不得不去斟酌斟酌,兴许,他们讲的倒是真的。” 黄老爷子不再搭理他,一时间欲言又止,似乎犹疑了一阵,方才将头凑近荀晋,低声说道:“说来也怪,我们那几个孩子,也尽是在荒野地里,把老先生给弄丢的……” 荀晋一怔,“荒野地里?” 老季点头插嘴道,“外人都说,那是在荒地里游荡的孤魂野鬼,要借老先生们的身体,借尸还魂……” “小季!”黄师傅忍无可忍,他一声断喝,沉下脸来,挥手老季退出去。老季自知失言,忙低下头,匆忙退出门去。 黄师傅叹一口气,“少侠见笑了!我这几个弟子,平日里也是好的,踏踏实实做事,安安稳稳做人,从来不说这些稀奇古怪的话。只是这段日子,发生的事情太多,大家心里都犯了糊涂,变得疑神疑鬼,胡言乱语起来。” 荀晋点头说道:“黄门做的生意原本与别家不同。这样的事情,见过一次,已经够人琢磨害怕的,何况继而连三,这也由不得兄弟们不会想得太多了。” 黄老爷子感激的点点头,“正是这样。咱们原本爷是本分做生意的人,勉强维持生计而已,原本倒也受人尊重。不想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外面对咱们的误解也越来越多,生意做不下去,许多孩子还要养家,没办法,都各自散了。 “哦?”荀晋显得有些吃惊。 “唉!”黄老爷子一声长叹,“这小季口没遮拦,其实人是好的。大家走的走,散的散,他和几个弟兄,却执意不肯弃我老头子而去。他们知道,他们走便走了,无事一身轻,我老爷子可就麻烦了。” 荀晋喝一口茶,无话可说,唯有跟着叹息。 黄老爷子接着说道:“外面知道这些怪事的人,确实是说什么的都有。小季讲的,还算是对我们黄门客气的。还有更难听的,竟然说是咱们黄门换了生意,做起了见不得人,又交待不了祖宗的勾当……你说……”他又是一声长叹,脸上一阵苦涩。 荀晋奇道:“发生这许多事,本地官府不管?” 黄老爷子苦笑道:“怎么不管?我还有两个徒儿,至今待在大牢里呢!” “哦?”荀晋吃惊道,“黄门竟然因此,吃了官司?” 黄老爷子苦笑道:“这如何避免得了?好在呢,官府似乎也知道此事蹊跷,又少不了我老头子上下打点,而今人是给关押了,却也并不急于定罪,等着咱们找到元凶,他们才好放人。” 荀晋不自禁的皱了皱眉头,心里不由得为暮秋师傅暗暗担忧。 如果老黄师傅说的确是实情,那么暮秋师傅这一路走去,能否平安将老先生送达目的地黔西南,这就真不好说了。 想来,这也难怪先前黄门一行人围攻暮秋师傅时,老季对行者是个女流非常生气,这生的气里,只怕多半也是对暮秋师傅保这一趟人镖,甚不信任。 此时已是黄昏,天色渐暗。 黄师傅看了半敞开的纸糊的木格子窗外晦暗的天空,神色愈发凝重,“你说,大家伙不信咱们这门生意,这倒也就罢了,手艺人做什么过不了日子,就是以前,咱们也不是等着这个发财的。可是,那些位送丢的老先生们,我们可怎么跟人家家里人交待,又怎么跟黄门祖师爷,跟我们自己做个交待啊?” 说话间,神情愈发萧索,“再退一万步说,咱们大家也都有那么一天。这事要不了结,百年之后,我们大家都往何处安身呢?” 话语说到此处,荀晋担心老人家会忧心过度,忙劝解道:“前辈放心!晚辈虽然不才,但此行正为了结此事而来。只是此刻千头万绪,晚辈又年轻,欠缺经验,还望老前辈多加指点。” 黄师傅忙又连连作揖,道:“此事看似只关地下,实乃地下地上共同之事,我们大家自当齐心协力,尽早找出元凶,将此事了结!” 说罢,似乎欲言又止,片刻方道:“倒是去年豫南一个蔡姓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怪事,实不知与这两年道上的事,有没有些什么关联……”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