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第一章 盲井 《盲井》的原著叫《神木》,是作家刘庆邦根据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杀人团伙案改编,讲述了“打点子”这种杀人手法。 点子是行话,指的是合适的活人,他们一旦把点子物色好了,就把点子带到地处偏远的小煤窑办掉,然后以点子亲人的名义,拿人命和窑主换钱。 很多人抱怨纯文学没意思,其实,你认真看了,真的还可以! 刘庆邦老师的风格有点像余华,就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人很冷漠客观的讲一个真实到让人后背发凉的故事,不做任何评价的把事情甩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感受。 《神木》这帮人犯罪的动机是什么? "回家抱着老婆儿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最恐怖的就是这种:无法无天丧心病狂的恶行背后却有一个貌似合情合理的理由。 就跟爽姐想生不想养差不多… 这个故事拍成电影,都不用怎么改剧本的,直接照着记录就行。 内在的戏剧冲突太强烈了。 刚好,李扬看到了《神木》原著,彼时他正决心要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以前在德国拍纪录片的… 每个影视从业者都有表达的想法,尤其是自诩知识分子的家伙们! 李扬也不例外。 看了《神木》之后,大受触动,于是定下了《神木》… 买下改编权,他决定自己重新写剧本,就叫《Blind Shaft》,翻译成中文《盲井》。 盲井这个词应该是李扬臆造的,本意也许就是“看不见的罪恶”的意思。 之后的《盲山》、《盲·道》统统用了这个东西。 李扬去德国之前就在国家话剧院混了好些年,还算有点人脉,找人借了笔钱,回国,先花了半年实地勘察,完善剧本… 期间辛苦自不必说。 你要拍煤矿发生的事,最起码,你得了解这玩意是啥! 凭空想象,闭门造车,那不成了《白粥流星》? 还没混成大导演呢,就先得了大导演的病? 那可还行? 当你想认真干一件事,而且还是不错的事,肯定会有人愿意帮你! 于是,拉来了制片人胡晓晔,副导演包振江,摄影刘勇宏,录音王玉,都是业内相当有资历的家伙,算组成了团队核心。 然后,当然是拍摄了。 联系了原著作者刘庆邦,想让他帮着介绍一家取景地… 刘庆邦是《中国煤炭报》的高级记者和编辑,这个年代,记者那是体制内的人,跟底下煤矿说句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于是,他跟自己的好友,义煤集团宣传部副部长杨晓东说了下这个事,然后,杨部长给他们安排了国营大厂,不仅如此,还特地让宣传统战部的一位科长负责跟剧组接洽。 这位科长据说曾经受过刘老师的照顾,安排得特别地道,帮着找了一家叫义马常村煤矿的现代化矿井,全矿停产,因井下光线太暗,又临时布置了防爆灯。 还特意准备了几十人担任群众演员。 煤矿宣传部的同志全力协助拍摄,并安排专人拍摄剧照。 活干的那叫一个漂亮! 终于,演员聚齐,正式开拍… 一个星期后,拍不下去了! 不是条件不好。 而是…太好了! 别的不说,剧组居住的地方,煤矿方面特地安排了当地一家条件设施非常好的宾馆供剧组下榻——这待遇也就有领导来视察才有的。 但李扬总觉得不对味,包括摄影师还有几个演员… 《盲井》… 你丫条件这么好,下什么井? 我拍的是《盲井》,不是宣传煤矿工人多美好! 刚开始,只是有点小纠结,到后来,演员们根本没法进入状态。 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 你怎么营造出又土又脏的罪犯,草菅人命的感觉? 这就跟40岁的老女人硬凹少女感一样别扭! 李扬又联系了刘庆邦,说了自己的要求… “咱们必须要找个小一点的煤矿,最好是私营的,这样,置身其中,你就有那种感觉!” 刘庆邦表示爱莫能助… 他是正儿八经体制内的人,这么说吧,虽然写煤矿小说,但他住在京城… 李扬只好自己想办法,好在他之前调研写剧本的时候认识几个干煤矿的小矿主… 于是,剧组前往山西大同ZY县。 …… 中国四大煤都,抚顺、唐山、大同、神东。 大同占了一个! 但你要算十大产煤城市,山西占了五个,朔州、长治、吕梁、大同、晋城… 其实,建国初期是没有私营煤矿的! 私人煤矿的出现,是因为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時期內,国内能源需求小,煤矿赔钱。 国家觉得是负担,于是,开始给私人发放煤矿开采许可证… 然后…很多人就走上了致富路! 沈林的父亲沈梦溪就这样。 从88年开始,先后在ZY县、大同南郊区购买经营过左云店湾镇红窑沟煤矿等7个煤矿的经营权… 然后发了! 再然后就是离婚,沈林跟了他母亲… 沈林一直跟着母亲住在北京,这次回大同是为了处理父亲的葬礼还有他的煤矿生意。 毕竟他是独子,享有继承权! 沈林对煤矿经营没啥想法,受母亲影响,一身的艺术细胞——母亲是歌舞团演员。 他从小学跳舞,发育之后,身材过于高大,干脆退团,在母亲的‘建议下’,去年考了中戏。 …… 丧事办的很顺利… 毕竟沈家在大同也算小有名气,在家庭方面,沈梦溪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在做人方面,没的说! 别的不说,他们老家的小学,沈梦溪每年都会捐赠一批图书… 名声很好! 沈林一直跟他二叔有联系,在二叔沈星移的帮助下,七家煤矿的经营权作价七百万转手给了一位姓刘的大佬… 肯定被压价了。 “你要不急着出手,我多联系几家…现在煤炭价格涨得快…” 沈星移对沈林着急处理煤矿的行为不能理解。 沈林摇头:“二叔,刚才那位姓刘的在咱大同?” “地下皇帝…” “人家现在愿意花钱买,是因为跟我父亲生前关系不错,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巧取豪夺了,这叫先礼后兵!”沈林换了个话题:“不过,二叔,你真的对煤矿经营没兴趣?” “我还要上班,哪有闲工夫管理煤矿?而且我也不懂…” 沈星移是大同这边一名大学老师,教微积分的,确实不懂煤矿经营… “…可惜了,中国入世,能源需求激增,煤炭价格至少能涨个十年…” “…你还研究这个?”沈星移诧异地看了眼自己的大侄子:“央戏教这些?” “那叫中戏或者戏剧学院…至于能源消耗,这东西看书看得多了,自己总结的…” 沈林表情有点有点不太自然… 沈星移没想那么多,叹了口气:“我有多大本事自己清楚…” 话说了一半,有人急冲冲跑了过来:“沈老师,有人找你!” “找我?” “他说他是你之前在德国的朋友,姓李…” 第二章 我不是大水毛 二叔去见老同学了,沈林则有些无精打采… 毕竟他爹死了。 虽然他跟沈梦溪不熟,压根没见过几次面… 只知道他是个挺有本事的人,否则也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 沈林还是很佩服这类人的。 有魄力加上好的机缘,很了不起! 走出房门,叫了辆出租车,他准备好好看一眼这个时代的DT市。 原时空,沈林看过一部《中国市长》的纪录片,讲述的就是DT市长耿彦波。 现实版达康书记,DT市长任上,耿彦波干了5年,提出了“复兴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目标,在他的任期内,大同曾投资数百亿元,大力推动古城保护恢复和若干城建工程。 现在的大同还没有大搞造城工程,到处都很破败… 对了,沈林是重生的… 上辈子是写网文的,小众类型,华娱文,你可能知道他,绰号大水毛… 写了好几百万字,只为了黑一个女明星。 真·死忠粉! 某天跟书迷面基,喝的醉醺醺的,醒来就成了沈林… 按理说,他这样的,应该对重生、穿越很熟悉,毕竟他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穿越重生,然后肾虚,顺便走上人生巅峰。 但就像叶公好龙,他只能畅想,真的让他穿越二十年,重生在别人身上,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真的挺恐怖的。 连说话口音都不一样! 好在,保留了大部分记忆。 经过大半年的熟悉,差不多了解了情况,然后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 大同有云冈石窟,可惜,这个年代,只开放了少数几个洞窟,有的洞窟风化很严重,佛像有种煤灰渗入石头里的黑。 天都是灰蒙蒙的,整个城市飘洒着煤灰… 法华寺周围都是棚区,只剩下一座白塔。 远远看了一眼,里面尿味、鸟屎混杂,砖块都被偷走不少。 啧啧,还国家保护古建筑… 怎么保护的? 真是个糟心的城市! 想一想耿彦波挺了不起的,愣是坚持实干兴邦,五年时间,把大同换了个样。 当然啦,这一切跟沈林没啥关系,他只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他的未来在北京! 按照他的规划,毕业之后先去考话剧院,拿个编制。 尝试一下做演员是什么样的体验。 原时空各种臆想,瞎几把写,好不容易有机会真的做了,当然要把握机遇。 没错,他要亲身尝试一下做演员! 不一定非得大红特工,但一定要坚守初心——就不信了,混娱乐圈,就能把良心给弄丢了? 他一定恪守本心,做一个让人尊敬的表演艺术家! 可以写进书本里的那种… 他要试试,娱乐圈的纸醉金迷能不能腐蚀他! 来吧,潜规则我,拿钱砸晕我吧! 咳咳… 这些只是他的预想而已。 事实上,他并没有觉得演员有什么了不起的,更没有觉得低贱到哪。 都是打工人,凭手艺吃饭而已。 逛了半圈,他准备回去收拾一下,然后回北京… 对了,他爹还有两套房子,这个就不准备卖了,囤着——就算卖,现在也值不了几个钱! …… 接到了二叔的电话,沈林有点莫名其妙… 二叔说要介绍自己的同学给他认识。 他的同学… 一起研究微积分? 沈林虽然是重生的,但技能树点的跟上辈子差不多,别说微积分了,他连一元二次方程解起来都有点费劲! 资深学渣! 这种就属于学术造假都困难的品种… 这么想着,沈林到了二叔说的饭店。 沈星移拉过来沈林:“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大侄子,沈林!” “这位是李扬导演!我之前在德国留学时候,跟他很熟。” “…我大侄子在央…中戏学表演,我想着让你认识他一下,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他!” 沈星移一点没客气… 李扬苦笑一下:“有机会的…” “李导演…” 沈林很有礼貌打招呼,然后坐下… 刚刚看了一下李扬导演,确定了,他不认识这位。 但李扬…这名字好熟啊… 家暴狂魔,疯狂英语李阳? 不对,这是神经病… 李扬导演,我爱你? 不对,那是张扬! 哦… 他想起来了,这位李扬导演是在微博上怼休斯顿影后的那位,然后还被蜜姐粉丝围攻过… 好像是转载了一篇自媒体稿件:‘休斯顿电影节影后,杨蜜拿这种奖丢了谁的脸?’, 被一堆营销号蹭热度——著名导演李李扬痛批杨蜜演技!拿个野鸡奖还晒! 嗯,他记得大蜜蜜的一切东西,毕竟靠她赚钱的。 沈星移示意沈林倒酒,后者很懂规矩地起身,倒酒,然后沈星移问李扬:“咱俩多久没见了?” 李扬也有点小感慨:“快十年了吧?” “你现在回国了?” “嗯,准备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那很好啊…” “好个屁!拍不下去了!”李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制片人跑路了!” “啊?” “还把女主角带走了,顺便带走了剧组三分之一的幕后人员!” “钱呢?我听说制片人是管钱的?” 李扬叹了口气:“他拿走了劳务费,没敢多拿…” 这倒是真的,拿走劳务费跑路,那叫民事纠纷,要是把剧组所有钱一扫而空,就叫刑事案件了! 有胆子做法外狂徒的毕竟是少数… “那…” “我让剧组先解散了,等我筹到资金,再接着拍!” 沈林忍不住插了一句:“…制片人跑路?” “我们拍摄时候遇到了矿难…” 事情是这样的,李扬他们到底还是找到了一座私营的小煤矿… 拍摄条件非常的艰苦,为了拍摄的更加真实,演员们必须在井下进行拍摄,而且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刚刚拍摄完,煤洞就塌了,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一次矿难,死了俩群演,制片人胡晓晔心态崩了… 顺便把女主角拐走了… 可能他愿意给李扬做制片人,除了觉得《盲井》是一部好作品,未尝没有借机捧一下自己女朋友的想法… 没错,女主角是他女朋友。 但他没有把命搭里面的想法,寻了个机会,直接溜了… 两杯酒下肚,李扬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经历还有电影拍摄… “我在德国生活了14年。学习,打工,跑龙套,有一个电影梦。很多届的柏林电影节,我都在现场当义工…” “这个电影,我在筹备的时候,采访过一个矿工,他为了省钱和省时间多赚钱他一年从井下上来大概不会超过4次。因为你从底下爬上来花一两个小时,再走下去一两个小时。他对我说,我们就是两片石头夹的一块肉,他们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生命,而是一片肉。” 沈星移打断他:“什么电影?” “我叫它《盲井》,根据刘庆邦老师的《神木》改编…” 第三章 第一桶金? 表演班的学生们毕业之后干什么? 都做演员嘛? 想多了,演艺圈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拍摄的剧集虽然很多,但用到的演员却不会太多… 尤其是一号角色! 所以,诗糖幂才会一段时间霸占小银幕。 后世,即便启用新人,用的也是资本看重的人,或者自带资本… 比方说富二代、星二代之类的。 正统科班表演系毕业后,其实大部分还是从事相关工作…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公众认识,他们会进入各个省的演艺集团或者是各大剧院、话剧院之类的,跟一般工作没什么两样… 虽然说只要演技好,就有机会走向主流圈子。 但是什么圈子都不缺人才,想要火还是得有些资源与背景。 非一流表演院校学习的劣势还是很大的,这个具体也说不清,但这是事实。 想要大红大紫,除了本身的本事,机缘更重要! 像邓朝、黄小明那种出道就是男主角的待遇太少了… 这种其实就是好几年前华娱文的套路——出道被资本或者大佬看重。 当然啦,人家本身把握住了机会,出道即巅峰… 没本事的人,即便你爹是贾平凹,你写的诗能出版,那也是垃圾! 沈林没指望天降大运… 后世的四大中生真的是时机加上本身实力,小银幕缺少有相当高颜值要求的正统小生… 更走运的是,当他们转战大银幕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电影飞速发展时候!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出生就住在罗马! 扯回来… 其实在座的几个人对演员这份职业个还是抱有一丝憧憬的。 演员这份职业还是蛮值得尊重的! 你想想他们职业特性,他们要饰演他人,“魂穿”角色。 老实说,一个人去代入另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 演员本身,离观众很近又很远,观众自以为对他们很了解,实际并不了解。 因为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观众们对他们了解到有足够的谈资和足够的情绪。 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我们身边真正熟识的人,我们又可以无所顾忌。 随着媒介的发展,观众从原来只是对演员专业能力的评价,发展到对“人设”的树立或攻击,蓄意制造传播舆论热点,甚至造谣抹黑,有煽风点火者,有跟风盲从者。 很多围观群众的情绪被放大、传染、互相影响,要么极端的爱,要么极端的恨。 …… 练了三遍,效果还可以,沈林拍了拍巴掌:“先到这,咱们去吃点东西!” “隔壁在排练《晚餐》,去看看嘛?” “…去呗。” 多几双筷子的事… 隔壁排练室,也被表演班占用了。 中戏也就大一管理比较苛刻,你想拍戏,只能利用假期… 大二主要让同学互相排练小品、话剧… 算是随堂实践 大三都没什么课了,大四就是实习和论文了。 这么算起来,跟技校差不多,偏理论应用的学校,后期需要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晚餐》… 希腊很有名的话剧,主题是反战。 属于舶来品,这类话剧需要表演者尽可能的夸张,否则,没法让观众代入… 沈林非常不习惯这种风格。 他比较擅长偏内敛的角色… 打心眼里觉得过于夸张的表演上不了档次! 这个算是他的软肋——说白了,还是不够解放自己,不够相信自己的角色! 好比《曹操与杨修》,他扮演的杨修不够张扬… 但好在其它方面都在八十分以上。 …… 01级表演班也有大明星,张欣亦,二姐… 就是有一个孩子的华成宇的二姐… 也不算大明星,但比较起班里其它同学,已经算混的相当不错得了! 后世,按照咖位来算,也能称一句二线女明星! 二线女明星的大腿,可不可以抱一下? 好吧,沈林有点怕她。 不是性格方面,而是她太热情了,表面上以哥们自居,各种大大咧咧,勾肩搭背的,实际上,她也馋沈林的身子,而且光明正大的馋… 这让沈林很痛苦… 一方面同学一场,他完全可以不遗余力的帮她实现愿望,不就是精力嘛,他并不缺少那东西; 另一方面,有几个哥们对这样的女汉子很感兴趣… 他可做不出夺人所爱的事情! 其实,01级表演班,公认长得最好看的是李艳冰… 姑娘是按照大青衣招进表演班的,骨骼偏大。 适合演一些美艳反派,气场很强大。 但她的心态跟另一位中戏校花,也是他们的学姐曾莉比较像,就是偏佛系,没啥出名的欲望,不争不抢的。 在娱乐圈打拼,但凡有点名气的,人淡如菊根本不现实。 沈林第一次见李艳冰,惊为天人! 可惜,她有男朋友,而且是高中就开始谈的,关系很稳定… 挖墙脚? 想多了,沈林诶,网文写手,不被绿就不错了,哪懂这种高段位操作? 其它的女同学,吕夏、陈洁、曹艳之类的,沈林真的不知道这些人… 他一个写华娱的居然对这帮人毫无印象,说明这些人都没混出名堂… 但现在,大家都是平等的,小饭馆里,找了个包厢,几个人边吃边聊。 插一句,这帮人都挺有钱的,虽然不让他们接戏,但接一些外拍小广告,当个平面穆特,老师们是不管的。 总不能耽误大家赚小钱吧! 曲珊珊先说话:“我打听清楚了,《爱情宝典》是北京电视台下属的影视达节目中心出品,华新影业负责制作,铁定会放在北京卫视播出!” “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有人试镜成功,老师给不给假?” “咱们有硬性规定,大一大二不许外出拍戏!” 张欣亦:“可以请假嘛…我觉得沈林要是找老师说,应该没问题!” 沈林则在跟老王讨论明天汇报表演的事,闻言愣了一下,然后道:“我没兴趣…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觉得老师的说法没错,我们现在是在夯实基础的阶段,就跟建房子一样,先打好地基…” 他真这么想的,有一辈子的时间做演员,没必要这么急… 张爱林说过一句:出名要趁早? 他是不同意这句话的,所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中国古有三大悲剧,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得志。 王龙正:“我可以证明,大林子确实没有想法,是我们硬拽着他,让他陪我们一起去试镜的!” “你们拉他一起试镜?” “…不行吗?” “你们就不怕被抢了风头? 第四章 大环境是真不好 表演班的学生们毕业之后干什么? 都做演员嘛? 想多了,演艺圈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拍摄的剧集虽然很多,但用到的演员却不会太多… 尤其是一号角色! 所以,诗糖幂才会一段时间霸占小银幕。 后世,即便启用新人,用的也是资本看重的人,或者自带资本… 比方说富二代、星二代之类的。 正统科班表演系毕业后,其实大部分还是从事相关工作…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公众认识,他们会进入各个省的演艺集团或者是各大剧院、话剧院之类的,跟一般工作没什么两样… 虽然说只要演技好,就有机会走向主流圈子。 但是什么圈子都不缺人才,想要火还是得有些资源与背景。 非一流表演院校学习的劣势还是很大的,这个具体也说不清,但这是事实。 想要大红大紫,除了本身的本事,机缘更重要! 像邓朝、黄小明那种出道就是男主角的待遇太少了… 这种其实就是好几年前华娱文的套路——出道被资本或者大佬看重。 当然啦,人家本身把握住了机会,出道即巅峰… 没本事的人,即便你爹是贾平凹,你写的诗能出版,那也是垃圾! 沈林没指望天降大运… 后世的四大中生真的是时机加上本身实力,小银幕缺少有相当高颜值要求的正统小生… 更走运的是,当他们转战大银幕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电影飞速发展时候!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出生就住在罗马! 扯回来… 其实在座的几个人对演员这份职业个还是抱有一丝憧憬的。 演员这份职业还是蛮值得尊重的! 你想想他们职业特性,他们要饰演他人,“魂穿”角色。 老实说,一个人去代入另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 演员本身,离观众很近又很远,观众自以为对他们很了解,实际并不了解。 因为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观众们对他们了解到有足够的谈资和足够的情绪。 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我们身边真正熟识的人,我们又可以无所顾忌。 随着媒介的发展,观众从原来只是对演员专业能力的评价,发展到对“人设”的树立或攻击,蓄意制造传播舆论热点,甚至造谣抹黑,有煽风点火者,有跟风盲从者。 很多围观群众的情绪被放大、传染、互相影响,要么极端的爱,要么极端的恨。 …… 练了三遍,效果还可以,沈林拍了拍巴掌:“先到这,咱们去吃点东西!” “隔壁在排练《晚餐》,去看看嘛?” “…去呗。” 多几双筷子的事… 隔壁排练室,也被表演班占用了。 中戏也就大一管理比较苛刻,你想拍戏,只能利用假期… 大二主要让同学互相排练小品、话剧… 算是随堂实践 大三都没什么课了,大四就是实习和论文了。 这么算起来,跟技校差不多,偏理论应用的学校,后期需要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晚餐》… 希腊很有名的话剧,主题是反战。 属于舶来品,这类话剧需要表演者尽可能的夸张,否则,没法让观众代入… 沈林非常不习惯这种风格。 他比较擅长偏内敛的角色… 打心眼里觉得过于夸张的表演上不了档次! 这个算是他的软肋——说白了,还是不够解放自己,不够相信自己的角色! 好比《曹操与杨修》,他扮演的杨修不够张扬… 但好在其它方面都在八十分以上。 …… 01级表演班也有大明星,张欣亦,二姐… 就是有一个孩子的华成宇的二姐… 也不算大明星,但比较起班里其它同学,已经算混的相当不错得了! 后世,按照咖位来算,也能称一句二线女明星! 二线女明星的大腿,可不可以抱一下? 好吧,沈林有点怕她。 不是性格方面,而是她太热情了,表面上以哥们自居,各种大大咧咧,勾肩搭背的,实际上,她也馋沈林的身子,而且光明正大的馋… 这让沈林很痛苦… 一方面同学一场,他完全可以不遗余力的帮她实现愿望,不就是精力嘛,他并不缺少那东西; 另一方面,有几个哥们对这样的女汉子很感兴趣… 他可做不出夺人所爱的事情! 其实,01级表演班,公认长得最好看的是李艳冰… 姑娘是按照大青衣招进表演班的,骨骼偏大。 适合演一些美艳反派,气场很强大。 但她的心态跟另一位中戏校花,也是他们的学姐曾莉比较像,就是偏佛系,没啥出名的欲望,不争不抢的。 在娱乐圈打拼,但凡有点名气的,人淡如菊根本不现实。 沈林第一次见李艳冰,惊为天人! 可惜,她有男朋友,而且是高中就开始谈的,关系很稳定… 挖墙脚? 想多了,沈林诶,网文写手,不被绿就不错了,哪懂这种高段位操作? 其它的女同学,吕夏、陈洁、曹艳之类的,沈林真的不知道这些人… 他一个写华娱的居然对这帮人毫无印象,说明这些人都没混出名堂… 但现在,大家都是平等的,小饭馆里,找了个包厢,几个人边吃边聊。 插一句,这帮人都挺有钱的,虽然不让他们接戏,但接一些外拍小广告,当个平面穆特,老师们是不管的。 总不能耽误大家赚小钱吧! 曲珊珊先说话:“我打听清楚了,《爱情宝典》是北京电视台下属的影视达节目中心出品,华新影业负责制作,铁定会放在北京卫视播出!” “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有人试镜成功,老师给不给假?” “咱们有硬性规定,大一大二不许外出拍戏!” 张欣亦:“可以请假嘛…我觉得沈林要是找老师说,应该没问题!” 沈林则在跟老王讨论明天汇报表演的事,闻言愣了一下,然后道:“我没兴趣…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觉得老师的说法没错,我们现在是在夯实基础的阶段,就跟建房子一样,先打好地基…” 他真这么想的,有一辈子的时间做演员,没必要这么急… 张爱林说过一句:出名要趁早? 他是不同意这句话的,所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中国古有三大悲剧,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得志。 王龙正:“我可以证明,大林子确实没有想法,是我们硬拽着他,让他陪我们一起去试镜的!” “你们拉他一起试镜?” “…不行吗?” “你们就不怕被抢了风头? 第五章 回北京 二叔去见老同学了,沈林则有些无精打采… 毕竟他爹死了。 虽然他跟沈梦溪不熟,压根没见过几次面… 只知道他是个挺有本事的人,否则也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 沈林还是很佩服这类人的。 有魄力加上好的机缘,很了不起! 走出房门,叫了辆出租车,他准备好好看一眼这个时代的DT市。 原时空,沈林看过一部《中国市长》的纪录片,讲述的就是DT市长耿彦波。 现实版达康书记,DT市长任上,耿彦波干了5年,提出了“复兴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目标,在他的任期内,大同曾投资数百亿元,大力推动古城保护恢复和若干城建工程。 现在的大同还没有大搞造城工程,到处都很破败… 对了,沈林是重生的… 上辈子是写网文的,小众类型,华娱文,你可能知道他,绰号大水毛… 写了好几百万字,只为了黑一个女明星。 真·死忠粉! 某天跟书迷面基,喝的醉醺醺的,醒来就成了沈林… 按理说,他这样的,应该对重生、穿越很熟悉,毕竟他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穿越重生,然后肾虚,顺便走上人生巅峰。 但就像叶公好龙,他只能畅想,真的让他穿越二十年,重生在别人身上,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真的挺恐怖的。 连说话口音都不一样! 好在,保留了大部分记忆。 经过大半年的熟悉,差不多了解了情况,然后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 大同有云冈石窟,可惜,这个年代,只开放了少数几个洞窟,有的洞窟风化很严重,佛像有种煤灰渗入石头里的黑。 天都是灰蒙蒙的,整个城市飘洒着煤灰… 法华寺周围都是棚区,只剩下一座白塔。 远远看了一眼,里面尿味、鸟屎混杂,砖块都被偷走不少。 啧啧,还国家保护古建筑… 怎么保护的? 真是个糟心的城市! 想一想耿彦波挺了不起的,愣是坚持实干兴邦,五年时间,把大同换了个样。 当然啦,这一切跟沈林没啥关系,他只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他的未来在北京! 按照他的规划,毕业之后先去考话剧院,拿个编制。 尝试一下做演员是什么样的体验。 原时空各种臆想,瞎几把写,好不容易有机会真的做了,当然要把握机遇。 没错,他要亲身尝试一下做演员! 不一定非得大红特工,但一定要坚守初心——就不信了,混娱乐圈,就能把良心给弄丢了? 他一定恪守本心,做一个让人尊敬的表演艺术家! 可以写进书本里的那种… 他要试试,娱乐圈的纸醉金迷能不能腐蚀他! 来吧,潜规则我,拿钱砸晕我吧! 咳咳… 这些只是他的预想而已。 事实上,他并没有觉得演员有什么了不起的,更没有觉得低贱到哪。 都是打工人,凭手艺吃饭而已。 逛了半圈,他准备回去收拾一下,然后回北京… 对了,他爹还有两套房子,这个就不准备卖了,囤着——就算卖,现在也值不了几个钱! …… 接到了二叔的电话,沈林有点莫名其妙… 二叔说要介绍自己的同学给他认识。 他的同学… 一起研究微积分? 沈林虽然是重生的,但技能树点的跟上辈子差不多,别说微积分了,他连一元二次方程解起来都有点费劲! 资深学渣! 这种就属于学术造假都困难的品种… 这么想着,沈林到了二叔说的饭店。 沈星移拉过来沈林:“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大侄子,沈林!” “这位是李扬导演!我之前在德国留学时候,跟他很熟。” “…我大侄子在央…中戏学表演,我想着让你认识他一下,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他!” 沈星移一点没客气… 李扬苦笑一下:“有机会的…” “李导演…” 沈林很有礼貌打招呼,然后坐下… 刚刚看了一下李扬导演,确定了,他不认识这位。 但李扬…这名字好熟啊… 家暴狂魔,疯狂英语李阳? 不对,这是神经病… 李扬导演,我爱你? 不对,那是张扬! 哦… 他想起来了,这位李扬导演是在微博上怼休斯顿影后的那位,然后还被蜜姐粉丝围攻过… 好像是转载了一篇自媒体稿件:‘休斯顿电影节影后,杨蜜拿这种奖丢了谁的脸?’, 被一堆营销号蹭热度——著名导演李李扬痛批杨蜜演技!拿个野鸡奖还晒! 嗯,他记得大蜜蜜的一切东西,毕竟靠她赚钱的。 沈星移示意沈林倒酒,后者很懂规矩地起身,倒酒,然后沈星移问李扬:“咱俩多久没见了?” 李扬也有点小感慨:“快十年了吧?” “你现在回国了?” “嗯,准备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那很好啊…” “好个屁!拍不下去了!”李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制片人跑路了!” “啊?” “还把女主角带走了,顺便带走了剧组三分之一的幕后人员!” “钱呢?我听说制片人是管钱的?” 李扬叹了口气:“他拿走了劳务费,没敢多拿…” 这倒是真的,拿走劳务费跑路,那叫民事纠纷,要是把剧组所有钱一扫而空,就叫刑事案件了! 有胆子做法外狂徒的毕竟是少数… “那…” “我让剧组先解散了,等我筹到资金,再接着拍!” 沈林忍不住插了一句:“…制片人跑路?” “我们拍摄时候遇到了矿难…” 事情是这样的,李扬他们到底还是找到了一座私营的小煤矿… 拍摄条件非常的艰苦,为了拍摄的更加真实,演员们必须在井下进行拍摄,而且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刚刚拍摄完,煤洞就塌了,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一次矿难,死了俩群演,制片人胡晓晔心态崩了… 顺便把女主角拐走了… 可能他愿意给李扬做制片人,除了觉得《盲井》是一部好作品,未尝没有借机捧一下自己女朋友的想法… 没错,女主角是他女朋友。 但他没有把命搭里面的想法,寻了个机会,直接溜了… 两杯酒下肚,李扬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经历还有电影拍摄… “我在德国生活了14年。学习,打工,跑龙套,有一个电影梦。很多届的柏林电影节,我都在现场当义工…” “这个电影,我在筹备的时候,采访过一个矿工,他为了省钱和省时间多赚钱他一年从井下上来大概不会超过4次。因为你从底下爬上来花一两个小时,再走下去一两个小时。他对我说,我们就是两片石头夹的一块肉,他们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生命,而是一片肉。” 沈星移打断他:“什么电影?” “我叫它《盲井》,根据刘庆邦老师的《神木》改编…” 第六章 我爱学习 《盲井》… 沈林抬头,有点惊讶… 上辈子就是写华娱的,很多有名的华语作品,就算没看过,那也是听过的! 毕竟他不止自己写,还大量阅读… 《盲井》就是如此。 从没看过,但对剧情滚瓜烂熟——我从网文看电影! 现实是王寳强的出道作品… 《文艺时代》好像是青帝拿影帝的作品呢! 貌似《盲井》还在柏林电影节拿过奖… 突然心中一动,他记得两千年左右,但凡在国际拿奖的电影,版权买卖都不错! 也许… 他能投资? 第一桶金? 那边沈星移还在跟李扬聊《神木》… 沈星移虽然在大学任教,但对矿上的很多事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他当年留学的钱就是沈梦溪出的! “所谓砸点子,先在异地物色“猎物”(矿工),将其骗至煤矿在井下作业,乘其不备将“猎物”打死,再伪造矿难事故,向矿方骗取巨额赔偿款的犯罪行为。小煤矿发生个别人员死亡事故后,煤矿主一般采取给付死者家属一笔赔偿金,以私了的方式瞒报事故…只负责善后,不负责真相。” “我们拍摄的那个煤矿就是这样,出了事,先封锁消息,根本不可能报警!”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报警,矿主说以前报过一次警,直接封锁了煤矿,禁止继续生产…后来花了二十几万疏通了之后,才让继续生产,你自己算账,报警,小二十万没了,私了的话,最多十万块!” “这些小煤矿本身安全性就不达标,一旦警察来了,监管部门就肯定关注,到时候等着被关停吧!” 然后又扯到了政府… 都是不能写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的,对社会,对那个时代有太多不满! 越是自诩知识分子,越是如此。 所以,第六代的作品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真实! 话题转移到了《盲井》… “我跟刘庆邦老师有分歧,他的《神木》结尾,男主角元凤鸣把在井底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矿主,还说宋金明根本不是他二叔,矿主给了元凤鸣一点路费就把他打发回家了,他说了要保持元凤鸣心底的纯洁,认为他不该变成那样。 我觉得不真实,元凤鸣拿走六万块抚恤金,然后站在火葬场门口看着烟囱里的烟袅袅冒起…这样的结尾才符合预期!” 沈林忍不住插了句:“…为什么不让元凤鸣出现在最开始的火车站?让元凤鸣学着宋金明的样子物色点子?” 李扬立刻来了兴趣:“…你是说剧情轮回?” “元凤鸣尝到了甜头,用人命换钱比它下井来钱更快,既然他能拿走六万块‘抚恤金’,更进一步,在自己寻找点子,也不是不可能啊!” “不行!”李扬摇头:“这么一来,人物就得修改了,元凤鸣也不再单纯,剧情张力,对比力度就没了。” 《盲井》之所以评价那么高,除了真实,最主要剧情、人物对比鲜明——单纯的元凤鸣成了最大的赢家… 如果拍成喜剧那就是科恩兄弟的《师奶杀手》。 “是我想岔了…” 沈林有点不好意思… “没事…”李扬摆了摆手,问他:“你是中戏的学生?” “嗯,表演班。” “你看过《神木》?” “看过,一般拿过文学奖的作品,我都有拜读过!” 这是着的。 《神木》,老舍文学奖获奖作品。 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 算是这个年代最优秀的纯文学,很有阅读价值! 后世,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演进,走入了数字化时代,人类开始习惯大量的接受信息,对文字的敏感度大大下降,有时候一天读的文字量会超越十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生所阅读的。 而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载体,依托于文字,它已经不是从前主宰人的精神世界的主要介质了,取而代之的是图片、视频、社交网络。 它的生活性已经和其它的精神载体一致,而超越性大大下降了。 经典的纯文学诞生的难度太大了! 文学迎来了惊愕的年代,没有来得及转身,然后就被抛下了… 聊到这,沈林点了点头,起身:“我出去打个电话…” …… 没有手机的年代,都得靠固定电话! 沈林想投资《盲井》,需要征求一下自己母亲的意见,虽然钱在他这边,但用法还是要报备一下自己母亲的。 毕竟这笔钱是给他娘俩的! 包厢内,李扬很惊讶地跟老同学谈论起了沈林,毕竟沈林刚才的表现一点也不像20出头的少年。 沈星移还在安利沈林:“我大侄子不错吧!” “长得真英俊!” “我嫂字跟我说,他考中戏,直接特招的,他以前是跳舞的…” “可我的电影不适合他,而且我现在都不一定拍的下去!” 沈星移:“半途而废?你不是那种人!” 李扬叹了口气:“我也不想放弃。所以,准备把家里的房子卖了…” “那你老婆孩子…” “他们很支持我…” 沈星移忍不住,问道:“缺多少?” “怎么?你想想借钱给我?” “想办法帮你凑一点…” “这不止钱的问题。”李扬摇头:“最关键,现在缺一个取景的矿洞!” “之前你们拍摄?” “矿长把我们赶走了…给钱都不让我们拍摄了!” “为什么?” “他们担心我们把事情抖出去…而且之前那个矿太危险了,就算让我接着拍,我也不敢了…” “哪的矿场?”沈星移问他。 “长治那边西火镇的西掌煤矿…” “长治?”沈星移惊呆了:“那地方那么乱,你们也敢去?” “你知道那地方?” “当然,去年长治那边,九天内连续发生五起小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九十九人死亡…我们这边还整改了一下…” “整改了吗?” “嘴上说说而已,要发展就要卖煤,要卖煤就得开煤矿,有煤矿就有事故!”说到这,沈星移转移话题:“不过,你为什么现在才联系我?你想找煤矿取景,我们家就有啊!” “你们家?” “我大哥就是卖煤的…” 李扬脸上一喜:“那太好了!” “…你来晚了,我大哥去世一周,煤矿经营许可证都卖了…” “啊?” “我大侄子从北京过来就是处理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