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得满天香的时候,我去了我的新联系点。
乡村路旁的风光是不错,东一块绿西一片黄,半坡上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的杏花和李子花,开得正盛,白色和粉嫩色,两样颜色交相辉映,宛如刚刚涂上粉嫩色的云朵。比较不宽的路面上不久前铺了新沙,弯子虽多,却还平整,司机挂了空挡,让车子近似无声地滑过一段缓坡,同时,也滑过路边掩藏在树林里一个漂亮的寨子。车轮子边突然飞起几只母鸡,快速地搧动翅膀,朝树林里飞去,一串咯哒咯哒地鸣叫声由近而远,我好像还听见了树梢上斑鸠也在咕咕叫。这一定不是我的联系点,陪我下来的方副乡长身体没有动,司机也没有要停车的动作。我不停地朝前张望,我想回头问一声方副乡长,滑到身后去的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他忽然拍着座背说:“哎呀,忘记给汪支书家打个招呼了,叫她好安排晚饭呀。”
这就更证实了我的考虑,因为我的联系点支书并不姓汪,在乡里就已经初步了解过了。而且方副乡长下面的话说清楚了这里的汪支书是个女同志。
“你不在她家吃,她会不依的。她要知道领导路过家门口而没有进去的话,过后她就会生气,责怪我们……”方副乡长伸脑壳伸出车窗,准备寻找一个路人,带一个口信去给汪支书。
“我们不一定要在这里吃饭呀,到了我的点上,他们一定会安排的。”我这样说了,我继续考虑既然是我的点,那我的饮食起居都一定要在那里,而且也应由那里全权负责。
方副乡长没有回答,顾着看人。好几分钟都没有见人路过,方副乡长看看我,又看看驾驶员,我猜想他想要倒车回去,那就要耽搁时间了,我就不能很快到达目的地,于是我就说,“算了,等我到过我的点上了,回来时遇到这个汪支书,说一声就没事了。”
汪支书家宽敞干净,来往的领导都乐意在她家吃饭休息,她为人特别好,特别舍得。别的人家过年,一般就杀一头猪,她家要杀两头,全部都用来待客。
这个汪支书多大年纪?当了几年?她丈夫是干什么的?他们有没有孩子?我让司机继续往前开,同时向方副县长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方副乡长有点无奈,车走好远了他还在扭头往后看,不过还是很热情地回答着我的提问。
我就了解了这个汪支书的一点家庭情况,她除了当支书,还办了一个小酒厂,交给丈夫带着几个工人负责。又养了十几头猪,百十只鸡鹅,家里还有打米机,都由大女儿照管。有个小女,在县城读高中……我听着,还是要联想我点上的支书,不知是不是也这样,带头干着红红火火的事业。
说起这个汪支书,方副乡长就特别来劲。她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说得头头是道,最喜欢待人接物,不管是第一次见面还是见过若干次,她都一个样,说着话就把你往家里拉。最怕是你不去吃她家的饭,认为你瞧不起她。我估计得出来,方副乡长已经无数次端过汪支书家碗了,属于若干次见面的一类,所以他随时随地,都在充当义务宣传员。方副乡长还在热情说着,小车呱一声停了下来。驾驶员喊道:“领导,下车喽。”
我以为到点了,其实是要过河,村子还在河对面,过了河还要走几许里呢。河上没有桥,得踩着石头才能过去。河并不宽,水也不深,流速也不快,我走了很多村,遇到村前有条河,河水这样平缓的话,那肯定就有桥,没有石桥也要用木枋子串联起来,不光人行,就是牛马,独轮车都能过,还可以骑自行车。这里怎么就没有想到修桥呢?
对岸有人放牛,是个半大小伙子,立直了身子朝小车看。方副乡长喊他,问鄢支书在不在。半大小伙不答话,把手上的绳索挽了两个活耳套,弯下腰把牛的一条前腿一条后腿套上,免得牛走远,他自一溜烟跑走了。
方副乡长自言自语:“一定是送信去了。”
过河吧,我走前,伸脚踩了石头,石头并不方整,三楞六角、高矮不齐的,踩上去不光硌脚,还会摇晃,不过也不紧张,万一掉下,也淹不了多深,:“你看不见,因为那边菜花连成片,把飞地遮挡住了。”
而这边的大片荒地,遮不住那几块飞地上的油菜花,蓬蓬勃勃地开着,与对岸的那一大片遥相呼应。
我没有忘记去年县里召开的四级干部大会,为了防止中间环节多,耽误时机,采取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各村支书村主任都通知去了,主要内容就是强化冬季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要求土地实现百分百利用,小麦上山油菜下田,杜绝田地冬闲,会后还派出几个小组,深入下来进行督促检查。现在看来,还是存在问题出了漏洞。
方副乡长告诉我:“这个村的支书压根儿当时就没有去参加会议。”
“支书没去,主任呢?”
“没有主任,一肩挑。”
我笑道:“好事嘛,这样更好统一指挥呀,确保令行禁止呀。那么村里没有人去开会,会后呢?乡里有没有传达布置呢?督查小组呢?他们也没有到这里来?”
方副乡长说他当时包的不是这片,这片反而是乡长包,乡长工作忙,委托了另外的人过来,等到小油菜秧出齐了才发现这个问题,季节已过已经来不及了,乡长发了火,熊了那个干部一顿。
“村里的农民呢?他们自己就不会想着下种?”
方副乡长摇头,也感到疑惑。他说他到这边来的次数少,不太了解,这回领导来了,许多情况领导慢慢深入调查吧。
走了三里,方副乡长抬下巴示意到了,我也看见了一片房子,一座秃头的山。
哦,这就是圊林,我的新联系点。房屋很挤,都是陈旧的瓦房,间或有几间草房,乌黢黢一片,现在这个时候,在别的地方,水泥钢筋铸就的新房随处可见,这里竟然看不到一间,我想,也许因为受小河阻隔,大桩的物资运不过来吧,而那靠肩挑背托的时代似乎已经隔得太远。
村里有一位妇女急匆匆走出来,方副乡长告诉我,是村妇女主任。
妇女主任看上去四十来岁,穿蓝色的手工缝制的夹衣,头发往后拢,梳成一根辫子,我小的时候,这种发辫常见。妇女主任这根辫子一定不是今天才梳的,已经比较凌乱了,整个头部都是毛蓬蓬的。她要是果断把辫子减掉,剪成短发,稍微熨烫一下,必定会变个模样,大方一点不说,也好打理。不过我马上对自己说,我是没有道理对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评头品足的,该怎么梳洗是人家的选择权。
妇女主任有点拘束,离我们四五米站住,嘴巴闭得紧紧的,眼珠子倒是很灵活地在我身上打转,又盯住方副乡长。
方副乡长说:“我今天主要陪领导下来,当他的向导,圊林村是领导的联系点,所以领导心急,巴不得一抬脚就到村里,在乡里没歇口气马不停蹄就过来了。”
妇女主任微微喘了口气,转过身,在前面走,方副乡长紧随着她,走太近了,她就紧走几步拉开。
方副乡长不追了,但仍走在我前头。他问:“老支书呢?在不在家?”妇女主任头也不回说:“支书刚才在吴三耶家,听说方乡长带人坐小汽车来了,就指派我来迎接相陪,也不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
我主动说起话来:“那就麻烦你找个人通知他一下,我们一起到村办公室等着见面。”
妇女主任左看看右看看,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几十步开外倒是有人,她看一眼就摇头,没有喊话。
我说:“不用找人了,我们到了办公室,再想办法通知他,或许他就在那里呢,刚才你不是说,他已经知道我们来了吗?”
妇女主任停下来不走了,侧过身子,手背揉着眼睛,好像进了沙子。方副乡长问:“怎么啦?”
妇女主任嗫嚅着说:“大队里不得人。”
方副乡长纠正她:“什么大队呀,老黄历了,要叫村委会。”
我说:“也不完善,正确的叫法是村支两委。”
方副乡长说:“是不是经常没有人?”
妇女主任手腕揉着眼睛,不说也不动。
方副乡长又道:“办公室没有人,村民有事怎么办?”
“都没啥事的,要有,就去家里。”
“支书家里?”
妇女主任眼皮眨个不听,看一下手心,感觉脏,就掏手巾来揩。
方副乡长面带难色征求似的看我。我想了想,这样也没什么,部分农村情况特殊,也不一定像机关上那样,中规中矩,按时上下班。既然办公室是这个状态,那就去支书家好了。
妇女主任东张希望,迟迟不迈步,我心生纳闷,她是不是不好去支书家?我进村来都快一个小时了,还没有见到支书,他到底有什么事?对待上面来的领导,再怎么忙怎么不可开交的事,都不能推一推吗?
拐角出来两个小伙子,老远就举起白塑料桶,喊道:“大姑妈,你在这里呀,我们好找呢。”
他们走上前来,说:“胡三耶家酒不够,找支书买,支书就叫我们来找你,钥匙在你这点。”
妇女主任道:“昨天买了一百斤还不够?还要?”
两小伙一人一个桶,说:“这桶上标着8000ml,十六市斤,两个桶都要装满。”
妇女主任问:“带钱没有?”
小伙拍拍裤袋说:“带足的,支书家的酒不赊账的嘛。”
方副乡长问小伙:“你们看见支书啦?”
小伙说:“刚才在胡三耶家,现在不晓得去了哪里。”
方副乡长说:“他一定要吃酒的,对不对?我们就去那里会他。”
方副乡长拔脚要走,被妇女主任抓住了手臂。“你们去不得,去不得。”
方副乡长挣脱了,问:“办喜酒嘛,咋去不得?”
“我们这边办喜酒有规矩,不请的人他是不能去的。”
“去了,我们送个礼就行了嘛。”
“也不晓得你们的八字与他家人合不合,要是不合,就会冲撞新人……”
放副乡长狠狠地说:“简直,一个个封建脑袋瓜,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放哟……”
见此情况,我就摇手:“还是不过去吧,我们就去支书家慢慢等着。”
由不得妇女主任迟疑,两个小伙子也等不及了,催促她赶快点,吃酒的人等急了,要闹起来呢。
妇女主任无奈,只好带着我们朝支书家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