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秦时明月:开始 > 正文 第二十七章法的贯彻!安国定邦也!
    新郑城西,郊外,此时正值晚秋。

    带着一丝寒意的秋风,飒飒的拍打着已然默落的树枝,正是印了刘禹锡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韩凡一袭靛蓝色的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的头发的黑亮顺滑,如同绸缎。

    修长纤细的手指提着一柄短剑,让他温文儒雅的模样平添一份意气风发。

    吱吱!

    踏着一双墨黑色的锦绣云靴,散落在路边的枯叶被他踩的哗哗作响。

    “呼!吸!”

    韩凡眺望笼罩大地的秋色,捧起一席气息,鼻翼轻嗅,神色十分放松,“好久没有出来了,难怪那些诗人都喜欢踏青。”

    感慨了一番,韩凡并没有忘记出来的目的,沿着道路往前方走去,不远处既是十里桃花径。

    此时是晚秋,十里桃花径自然不会盛开桃花,满地的枯叶凋枝,给这里平添了几分寂寥。

    “小秋,他他不会不来了吧?”

    不远处的小亭内,王熙涟搅着手指,不安的说道。

    她今天经过精心打扮,身着淡紫色衣衫,乌黑的头发如墨,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上面垂着流苏,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

    耳旁两坠银蝴蝶,略施粉黛脸蛋娇媚如月。眼神顾盼生辉,撩人心怀,有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

    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紧张不安。

    整个面庞细致清丽,穿着件白底绡花的衫子,白色百褶裙。端庄高贵,文静优雅。那么纯纯的,嫩嫩的,像一朵含苞的出水芙蓉,纤尘不染。

    “小姐,不会的。您的芳名韩凡公子肯定听过,我如果是他,肯定迫不及待跑来见您!”侍女小秋安慰道。

    “可是为什么他还没有来呢?”

    “小姐,时辰未到呢!想必韩凡公子是一个守时的人,不想唐突了您!”小秋绞尽脑汁的安慰自家小姐。

    “这位可是熙涟小姐?”

    就在两人焦急等待时,一道稚嫩却带着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王熙涟下意识回头一看,就看见腰胯短剑c昂然挺立的韩凡走入了小亭子。

    “你你是韩凡公子?”王熙涟不敢相信,她之前就心中祈祷,只要他不是像传说中一样的模样,她也就勉强同意定亲之事。

    可是,出现的不仅仅不是以厄传厄中的模样,比起她预先脑海勾勒的画面都要好,所以,她不敢置信,说话都有点迟疑。

    “正是区区在下!”

    韩凡在暗自观察了很久,都没有发现这周围有什么人埋伏,最后才走了出来,对于这位定亲对象,他也是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

    ‘长得很不错,大了想必也是一位美人,可惜注定我们没有机会再一起的!’

    看到这位未婚妻,即便在太子府被看了很多侍女,也不得不感慨这一位确实是美人胚子。

    两人各怀心事的寒暄了几句,侍女小秋也十分有眼色的离开了亭内。

    “公子喜欢舞剑?”经过短暂的冷场,王熙涟瞄到了他腰挎的短剑,问道。

    “谈不上喜欢,算得上一种消遣!”韩凡语气淡然,对于注定是以后无来往之人,他颇为敷衍。

    “那公子往常都看那一些典故?”王熙涟再问。

    “《逍遥游》《管子》都偶有涉猎!”

    “公子认可道家和法家学说?”

    “无有认可,只是拜读罢了!”

    “当世以墨家和儒家为当世显学,公子怎么没读?”

    “一个天真c想当然,一个扭曲人思想,在下并没有兴趣!”

    王熙涟来了兴趣,她喜欢有自己思想的人,继续问道:“公子好似对这两家学说十分不屑,能否讲解一番?”

    韩凡亦是无聊,说起了后世普遍见解:“墨家的思想很好,非攻c兼爱c尚贤c节俭。可是这些都是太假c大c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利益之争乃是大势。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王熙涟口中搅嚼着这一段话,感觉满含深意,连忙追问道:“那儒家呢?”

    “儒家?哼!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韩凡更是不屑一顾,跟她说起了一个典故:“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吉发,令尹说:“杀掉他。”

    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

    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

    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

    由此看来。

    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自然是痴人说梦。”

    “儒家的思想最后,国家所有民众都会成为那个鲁国人,可见这就是穷极‘舞文弄墨’最后的下场!”

    “可是,孔子受世人追捧,其礼c仁c徳c孝广为流传,还有七十二名学生都是大贤者!”王熙涟疑惑问道。

    韩凡不屑更甚:“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赞赏他的仁c颂扬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

    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只有七十人,而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个。”

    “鲁哀公是个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内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鲁哀公却成了君主。

    孔子并不是服从于鲁哀公的仁义,而是屈服于他的权势。因此,要讲仁义,孔子就不会屈服于哀公;要讲权势,哀公却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

    现在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并不是孔子的学说不好,而是世人愚昧无知,都有自己的私心和想法,怎么可能都如孔子一样?治理国家可不是靠思想就可以约束,必须要施行严法酷吏,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

    “看来,公子更加推崇法家思想!”王熙涟十分聪慧,对于古籍多有涉猎。

    韩凡知道自己说的够多,不再多言:“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拙见罢了,让小姐见笑了!”

    “公子太谦虚了,这一席话,熙涟受益良多!”王熙涟盈盈一礼,十分得体。

    随后聊了一些无关话题,两人就各自分别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