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江河东流去 > 正文 第一章 走出乡村
    自出生以来,常江河一直随妈妈和奶奶生活在老家农村,很小的时候,在他的印象中几乎没有父亲这个概念。父亲对他来说还是个模糊的影子。特别是每当临近秋冬季节,当满山遍野呈现斑斓多彩的金黄色的时候,村里男人们都要去赶山砍柴备足冬天的柴火,总是背着干粮,带着自家的小孩,赶着驴车进山。看着平日的玩伴欢天喜地随父亲坐着驴车远去的身影,很是羡慕,甚至有些失落。久久站在村口,望着远方的山,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进山去?他不止一次问妈妈和奶奶:“别的小朋友都有个叫爸爸的人,老是带他们玩,我为什么没有?”她们总是说,你有爸爸,他在很远的地方,等到天下雪的时候他就会回来。等到下雪的时候,也就是要过春节的时候。那时候的农村四季分明,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总要下一场或大或小的雪。每到这个时候,家里总要多一个看似陌生的男子,这个男人魁梧高大,一回来总是第一个要把他高高的抱起来,又是亲脸蛋,又是捏小手,显得异常兴奋。但他却相反,总是感到不自在,想躲开,一旦把他放下,他很快就躲到奶奶身后去了。奶奶总是说:“傻孩子,这就是你爸爸”。

    与妈妈比起来,他与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妈妈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师,因学校偏远,一周只能回来一c二次,他与奶奶终日相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奶奶对他管得紧,深怕有什么闪失,奶奶从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因此,他活动的半径有限。又一次,他硬要随小伙伴和小伙伴父亲进山去,被奶奶拦住了。奶奶说:“下次你爸爸回来,一定让他带你去!”但是这句话却从未兑现过。爸爸总是来去匆匆,显得那么的忙。

    直到一九七三年夏天的一天,他在乡村小学上完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常大龙带着一辆敞篷卡车停在了村口,从车上跳下几个年轻叔叔,来到家里,除了奶奶卧室的东西未动外,呼呼啦啦一下子把家里的其它都东西搬上了卡车。村里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只听妈妈对村里人说:“乡亲们,再见了!我们会回来看你们的!”

    之后,妈妈和奶奶带着他跟着爸爸及叔叔们一起上了车,他和妈妈c奶奶坐进了驾驶室,爸爸和叔叔们钻进了后面的敞篷里。一会儿,村庄就离他们渐渐远去。这一年,他才八岁。

    “爸爸,我们要到哪里去?进山去吗?”

    “不是,我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那里有我们的一个新家。”

    小小的常江河对新家充满了憧憬。

    他从未出过远门,这次出来显得异常高兴和新鲜,卡车在国道上奔驰,道路两边茂密的树木刷刷而过,成排的高压线铁塔沿着公路或山峦蜿蜒伸向远方,一路过往的各式不同类型的汽车c拖拉机是他在农村时很少见过的,这使他幼小的心灵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经过一天的奔波,汽车过了两次轮渡,傍晚才到了目的地。

    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啊?走下车来,常江河刚才的兴奋劲一下子就没有了,忽然感到了一种未有过的对异地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大片简易房的生活区,成片的平房,有的是红砖油毛毡铺顶的房子,好一点的房子屋顶上盖着瓦,差一点的房子直接是由油毛毡和楼席棚搭成的工棚。这是一片很大的棚户区,一排排的房子被几条横七竖八的土路隔开着,小区内房前屋后星星点点种着一些树苗,还有开垦的菜地。土路上到处都是下雨时被水流冲刷出的沟槽,沟槽内是裸露的小石子。土路两旁偶尔堆放着几堆一些不知名的施工设备和配件,有的已锈迹斑斑。三两只小狗,有的懒散地趴在地上,有的在相互追逐。一群大大小小的鸡在地上悠闲地觅食。偶尔能听到鸭子的叫声。一大群衣衫不整的小孩在小区土路上嬉笑玩耍,有的敏捷的攀爬上堆在路边的设备,招呼同伴上去。环顾小区四周,到处都是被开挖后裸露的山体和一堆一堆的弃料,风一吹,灰沙四起。这哪里能比得上家乡山清水秀的环境和高大宽敞的土砖青瓦房啊!

    后来才知道,爸爸是一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队队长。当时国家有政策,生产骨干可以分期分批的将家属户口从农村转到工地,属于城镇户口。加之妈妈是科班出身的教师,当时工地小学又正缺老师,所以户口办的很快,工作也解决得很顺利。爸爸这次是专程回来搬家,接他们到工地的。在工地,像这样的生活区山上山下随处可见。

    车子到达时已近傍晚,小区内的一些路灯已经亮起,从低矮平房的窗口也陆续亮起了昏暗的黄灯。有的住家户门口在升火做饭,散出阵阵煤烟,能闻见一股刺鼻的煤烟味。看见卡车开进小区,一群小孩围了过来,一些大人也陆续从家里走出来打招呼:

    “常队长啊,回来了,家都搬来了啊!”

    “这是你家里人啊?哎呀,儿子真可爱,媳妇真漂亮”

    “这是你母亲吧?哎呀,老人家真精神”大家七嘴八舌的问这问那。

    父亲满脸堆笑的“啊c啊”地应酬着。

    “大家别光着说话啊,天不早了,赶紧帮着搬吧!”大家正在说笑,突然有一个人说道。说这话的人正是后来常家的邻居赵国柱。

    赵国柱与常大龙原为一个部队的战友,一起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走出来,一起转业到地方,参加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直到上世纪六十末期这项工程完工,之后又一起转战到新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来,一直在一个水电工程局共事,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和同志情。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巨型水利工程,在这里聚集了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各路大军和精英,他们来至五湖四海:有的来至其它的水利工地,有的来自部队的转业军人,有的是新招录的城市青年和大批的农民工。当时国家一声号令,十万大军迅速集结工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这批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家属都在农村或外地,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半边户”——即一家人一半在工地半在农村或外地。国家对这一批人给予了厚爱,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还属于稀有物的时候,给出了分批解决这批人家属和小孩城市户口的政策与条件。常大龙和赵国柱就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

    赵国柱老婆和小孩的户口先于常大龙一年转来,并早已安顿好了“家”——虽然只是简易的棚户房。于是赵国柱以主人的身份请常大龙一家在自己家里吃了顿便饭。赵国柱老婆王凤珠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育有三个小孩,老大赵建国c老二赵建家c老三是个女孩,叫赵冬梅。妻子没有什么文化,这几个孩子的名字都是赵国柱给起的,并含有寓意,老大c老二名字放一块就是建设国家,老三是冬天生的,又是一个女孩,就叫冬梅。这兄妹三人最大的八岁多,最小的只有五岁。赵国柱的妻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非常会持家,特别是做的一手好菜。当时条件艰苦,工地离市区又远,加上买什么都限购,买肉要肉票c买粮食要粮票c买油要油票c烧煤要煤票,做衣服要布票,总之一切生活物资都缺乏。但这都难不倒赵国柱的妻子,她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养了鸡和鸭,还在后院搭了个偏房,养了头小猪。这顿饭,她因地制宜,做的非常丰盛,大人们就着散装的高粱酒喝得十分尽兴。小孩子们吃的欢天喜地的。两家女人也谈的非常投机。是啊,一家人的城市户口解决了,又是乔迁之喜,哪有不高兴的呢?

    酒过三巡,两个男人的脸已被酒烧得通红。

    常大龙借着酒兴,端起杯子,招呼老婆于云霞一起站起来,对着赵国柱说:“兄弟,我和我老婆一起敬你一杯,多谢你安排队里的大卡车,不然我这一堆东西还不知怎么盘过来呢!”

    “老常啊,不必客气,我作为机械大队长,在这方面比你浇筑大队要方便,再说又不是专门为你而去,是到省城武汉买配件,顺道而已嘛。”

    “还是要感谢你啊!”常大龙说完一饮而尽。

    “说起来咱哥俩也算是生死兄弟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运输连在运送军需物途中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我的车被炸起火,跳车时被炸伤,刚好是你们连担任护卫,是你救了我把我背回去的,否则我这条命就丢在朝鲜了。从那时我们算是认识了,这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这份情我刻骨铭心。”赵国柱端起酒杯动情的说。

    “这就不说了,战友嘛,应该的。”常大龙摆摆手说。

    “这真是缘分啊!从一个部队出来,又在一个单位工作,现在又是邻居,我家来的比你早,条件稍好些,你家刚搬来,家里缺什么,有什么困难尽管跟你嫂子说。”赵国柱说完看了妻子一眼,也端起杯一饮而尽。

    尽管赵国柱要常大龙叫他老婆为嫂子,其实他们的年龄相差不了多少,都是一年生的,只是月份不同而已。赵国柱在年头,常大龙在年尾。在常大龙还没把家搬来之前,就经常被赵国柱叫到家里去“改善”生活,平时常大龙在食堂见有什么好菜的时候,也特意多买一点拿到赵国柱家里一起吃,过节也给孩子们一些小礼物,因此嫂子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有困难找嫂子那当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