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生命的旅迹 > 正文 第五十六章·留守儿童
    我相信在大中国的每个角落里,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一群常年见不到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们活生生的被现实隔离,他们的名字叫留守儿童。

    孩子一直都是大中国的未来,然而他们不被世俗关注,他们常年享受不父爱和母爱的感觉,从无知到自立,他们同样都充满着等待,他们渴望父母的爱。

    他们是孤独的群体,他们的内心,和常人的孩子一样,无比渴望自己的父母,可以接送自己上学下学,多数时候,他们充满着无助和绝望。他们就像被世界遗弃一样,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慌。

    留守儿童,依然是现下黄土高原,最普遍的现象,为什么我要写一章,因为我曾经同样面对过这样的生活,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依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

    曾经父亲跋山涉水的外出,常年不在家的原因,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忘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谁?你爸去哪儿了?这一系列的质问,最后都变成了一句无礼的不知道。

    我是从留守儿童的岁月走来,带着和孩子们一样的内心,面对过很多孤独,哪怕是母亲出地,或者因某些事情不在家,没有大人陪伴的深夜,睁开眼时,面对着最无助的恐慌和不安,同样是内心里,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部分。

    现实的生活,往往教会一个人的是对成长的坚强,可这种坚强的代价,是要用无数恐慌和孤单来换取的。这种坚强,会让人觉得痛恨和绝望,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世界。太多太多,从一个孩子的内心开始,是对成长最大的伤害,所以,从小经历分离是最无法面对的事。

    耕笔不尽旧年事,从我这里发生,依然还是一道记忆,是生命之迹中的记忆。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在那段年月里,我曾经真的渴望过父爱,就如受到委屈的时候,总想父亲在身旁,可以为我撑起内心的坚强一样。

    这种需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对待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父爱和母爱。他们在学堂里,生活中都需要被关怀。被疼爱和呵护,如果一再忽略,会在幼小的心灵留下抹不去的阴影,成长中的内心,难免会受到现实现象的伤害,最后导致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一直都是中国社会下,无可改变的世态现象。他们不是没有父母,而是父母常年背井离乡,在外为生活打拼,导致他们从小就有了缺父少母的生活方式,大中国背后存在的现象,依然是生活的种种不易。

    在我们西北,这个现象时普及的,小两口从结婚生子,背井离乡外出,都是把幼小的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从小都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爹少妈的内心,一直被生活所迫着,从小都在生活下一道社会阴影的笼罩之下。

    我们的老人,可谓是生一代,又要养一代,生的是子女,养的是子女的子女。往往接近现实生活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可是这些日子的背后,依然深藏着社会最大的危机,是留守儿童的危机。

    从断奶开始,成长到上学,一直都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怀抱里,每逢佳节之际,自己的父母亲回到家时,渐渐长大的孩子,都会认不得自己的父母亲,这种现象,实为最常见的现实与现象。

    我们都知道,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身为人父人母的人,是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最后依然为生活,不得不割舍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当然c这是平凡人家的生活,人间烟火的味道,有时也是苦涩的,百味人生给的,多半都是苦难。

    小两口丢下孩子,在外面的城市里,艰辛的打拼,就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孩子,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甚至娇生惯养的宠爱,从小培养成了一种叛逆,一种敢于触碰法律底线的叛逆,这不是谁给的,而是社会现实从小培养成的。

    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占着法律中的绝大百分比,而这些现象,都是从留守儿童开始形成,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教育,跟着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的爷爷奶奶长大,他们容忍与读懂的,简直是太少太少了。

    都说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然而常年接受不到父母亲的教育,我们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子,从小培养成了一种性格,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时代发展的网络时代下,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简直是太多太多的了。

    不健康的心理,往往都是相反的方向的发展,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儿童,依然在没有深刻的教育面前,最轻易触犯的是法律了上的底线了!最容易走上不归的歧途。年纪越大越叛逆,最后但爷爷奶奶都管不住。

    我曾经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记写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被爷爷奶奶带到大,甚至没有接受过父母给的教育方式,被娇生惯养的性格,在学校里受不了委屈,叛逆的性格,拿刀挥杀身边的人。

    除此之外,忧郁症患者,更是绝大部分存在的,性格内向,又很少接触一切东西的原因,从小形成了落单穷体,而这些落单穷体,依然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每一天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理,形成的是对社会的仇视。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改变不了生活运行的方式,但一定不能忽视,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大山里的现象,一直都被社会忽视和淹埋,但无论如何,留守儿童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中国的大都市里,孩子从小都是生活在大人们的安排下,就连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玩耍,等等都是在安排下进行,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从小培养成了一种束缚的感觉,我再想,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孩子,就算一度的安排,为此会是最好的答案。相对来说,比大山里的孩子幸运,是因为没有生活在缺爹少妈的阴影下。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祖国和家庭,最大的希望和未来。即便是为生活,但依然不能割舍对其教育。谁都无法改变,时代生活下的种种,但是一定不能给孩子,从小培养成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不然会在成长中,造成对社会最大的问题。

    留守儿童中半部分的中国,是多半部分的现实与现象,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而不是一再的普及。让这种现象蔓延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常回家看看,看看孩子,也看看年迈的父母,生活最大的根本,就是父母尚可健在,孩子健康成长。

    拖家带口的生活,更是一种艰难,好像一直为生活,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像一部分人,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城市教育,同样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种种迹象。流落在大城市的背影下,无法面对攀比心理阴影,与城里孩子,形成了一种感觉,就是永远比别人低一等。

    现实现象是生活存在的大问题,谁都无法去改变和避免,但同样都得避免这种问题的蔓延。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对待教育,还得从孩子抓起,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对于教育的根本,是对于孩子的全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