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白话仙佛奇踪 > 第 22 章
    此处,生在天

    中。故特来谢。”师曰:“是汝本xìng,何谢之有?”神再作礼而没。侍众问

    曰:“某等久侍左右,未蒙明训。灶得何旨,便尔生天?”师曰:“我只道

    本是泥瓦合成,别也无甚道理。”侍众不会。师曰:“本有之xìng,为甚不会?”

    侍众遂礼拜。师曰:“破也破也,堕也堕也。”又僧问:“如何是修善行人?”

    师曰:“稔qiāng带甲。”又问:“如何是作恶行人?”师曰:“修禅入定。”

    僧曰:“某甲浅机,请师直指。”师曰:“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汝问我善,

    善不从恶。”良久又曰:“会么?”曰:“会。”师曰:“恶人无善念,善

    人无恶心。所以道,善恶如浮云,俱无起灭处。”其僧从言下大悟。一日,

    持镜自照,颂曰:“镜凹令人瘦,镜凸令人处肥,不如打破镜,还我旧面皮。”

    后竟不知所终。

    慧能大师

    矢志传妙法,白虹属大乘

    慧能大师本姓卢,其祖先是范阳人。他的家庭很贫寒,每天靠打柴养家

    活口。有一天,他背着柴到集市上去卖,听见一个人在诵读金钢经,忽然激

    发心灵觉悟,于是立志要寻师求佛。他来到韶州,遇见一位名叫无尽藏者的

    女尼正在诵读涅经。慧能大师听了一会儿,随即就讲出了其中的经义。于

    是女尼拿着经卷让大师辩认生字,大师说:“字我并不认识,但是经义你尽

    管问我。”女尼说:“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理解经义呢?”大师说:“佛

    祖的奥妙理论,与文字并无关系。”女尼十分惊异,把这件事告诉所有的人,

    人们都竟相前来观看大师。有一天,大师自言自语道:“我要追求高深佛法,

    岂能中途而止呢?”第二天,他便出门云游。他来到昌乐西山石室,遇见了

    智远禅师,智远告诉他去黄梅参拜弘忍祖师,大师便前往。弘忍祖师见到他,

    没有说话,却看中了他,把佛家法衣经义都传授给他,让他牢记在心中。仪

    凤元年时,大师到了南海,遇见印宗禅师在法xìng寺讲经,大师也站在殿前廊

    下听讲。到了夜里,风吹动庙里的幡旗,有两个僧人对此议论,一个说是风

    动,一个说是幡动,彼此争执不下,却都没有说出道理来。大师忍不住说道: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的心在动罢了。”印宗禅师听了这番

    见解不禁十分惊奇,请大师来到房中,向大师行弟子之礼,并对众人说:“我

    本来是没有修成真法的凡人,今天才算遇到了ròu身菩萨。”他请慧能大师出

    示所传佛家法衣,让自己的所有弟子信徒都来瞻仰参拜。第二年二月,韶州

    刺史韦据请慧能大师到大梵寺讲经。弟子把他所讲教义记录下来,奉为经典,

    盛行于世。后来,大师返回曹溪,传授佛法,度化学者弟子不下千人。唐中

    宗神龙元年时,中宗派遣内侍薛简骑马前来宣诏迎请大师到京城去。大师上

    书皇帝表示辞谢。薛简说:“我回到朝廷后,皇上肯定要问我此行有什么收

    获,因此请大师指示要旨,怎样才能明白佛道。”大师说:“道无明暗,明

    暗也就是代谢之意,明明无尽,也就是有尽,二者相对而言罢了。”薛简说:

    “明代表着智慧,暗代表着烦恼。如果不用智慧照破烦恼,生死轮回靠什么

    才能超脱呢?”大师说:“以智慧照烦恼,这并不是高明的方法,只是小孩

    子或者动物的水平。真正超凡大悟的智者都不是这样。”薛简说:“那么什

    么是真正高明的见解呢?”大师说:“明与不明,其xìng质并无两样,并无两

    样的xìng质,就是实在之xìng。所谓实在之xìng是什么呢?它处在凡愚之中并不会

    消失,处在圣贤之中也不会增加;它处在烦恼之中并不会混乱,处在禅定之

    中也不会沉寂。它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生不灭,

    贯穿涵盖一切诸法的理论之中,常存不变,这就是道。”薛简听完,豁然大

    悟。回到朝廷去把大师的话奏明皇帝,皇帝赐给大师珍珠袈裟和绢钵等物品。

    大师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四十余年。有一天,大师对弟子们说:“我想返回

    新州,你们赶快准备船只。”众人都难过地恳求大师再少住一段时间,大师

    说:“佛家出世,好比返本归真,有来必有去,这道理是很自然的。”说完,

    就动身前往新州了。后来大师逝世时,国恩沐浴,端坐而归,当时异香袭人,

    白虹接地,这时是先天二年。

    【原文】

    师姓卢,其先范阳人。家甚贫窭,师樵采自给。一日,负薪入市中,闻

    客读金刚经,遂悚然感悟,矢志寻师。至韶州,遇女尼无尽藏者诵涅经,

    师暂听,随即为解说其义。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大异

    之,遍告居人,竟来瞻礼。一日,师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明日遂行,行昌乐西山石室,遇智远禅师,指示参谒黄梅。师竟往焉。忍大

    师一见,默而识之,授以衣法,令隐于怀。至仪凤元年,届南海,遇印宗禅

    师讲经于法xìng寺。师止廊庑听受。入夜,风刹幡,二僧对论,一云风动,

    一云幡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师不觉言曰:“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印宗悚然异之,邀师入室,执弟子礼,乃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

    ròu身菩萨。”因请出所传信衣,悉令瞻拜。明年二月,韶州刺史韦据请于大

    梵寺转妙法轮,门人纪录,目为坛经,盛行于世。后返曹溪,雨大法,雨学

    者不下千数。中宗神龙元年,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师上表辞谢。薛简曰:

    “弟子回朝,主上必问,愿慈悲指示心要,如何明道。”师曰:“道无明暗,

    明暗亦是代谢之意。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侍立名。”简曰:“明喻智慧,

    暗况烦恼。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以智慧

    照烦恼,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

    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其xìng无二。无二之xìng,即是实xìng。xìng者,处

    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

    来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生不灭,xìng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豁然大悟,归阙表奏师语,如赐摩纳袈裟绢钵等物。师说法利生经四十余

    载。一日,谓门人曰:“吾yù返新州,宜速理舟楫。”大众哀请,乞师少住。

    师曰:“诸佛出世,犹示涅。有来必去,理亦自然。”言讫,往新州。国

    恩沐浴,跏趺而化,异香袭人,白虹属地,时先天二年也。

    法融禅师

    百鸟衔花盛,桐叶凋零哀

    法融禅师本姓韦,十九岁就学习通晓经典史书,在古奥典籍中披阅寻觅,

    掌握了很多深妙的玄理。有一天,他慨叹道:“学会儒家与道家的典籍,还

    不能认识和理解世界,看来要想明白世事,只有了解佛教的智慧出世思想。”

    于是他剃度出家,投师修习佛教。他进入牛头山,来到北岩石室中修行,这

    时出现百鸟衔花的奇妙景观。唐贞观年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从远处观察星

    象,知道牛头山中有奇异之人,于是前去寻访。来到山中,发现禅师端坐在

    石头上,什么也不理会。道信大师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呢?”禅师说:

    “观心。”大师又问:“观是什么人?心是什么物?”禅师无法回答,于是

    起身施礼。道信大师为此在山后一座小庙中住下,每天早晚给禅师传授佛教

    精义。后来,道信大师返回双峰山终老天年。禅师从此声誉日益提高。他的

    徒弟众多,以致缺少口粮。禅师于是亲自前往丹阳缘化。他到离山八十里的

    地方,背回一石八斗米,早出晚归,以此供应三百位僧人吃饭。有一天,禅

    师在建初寺讲般若经,听者云集,山岳都为之震动。后来,禅师在建初寺中

    逝世,百鸟哀鸣不已。寺前四株大桐树,忽然在仲夏时节调零。这时是唐朝

    显庆二年。

    【原文】

    师姓韦氏,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典,晓达真空。一日,叹曰:“儒道

    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观,出世舟航。”遂投师落发,入牛头山北岩石室

    中止焉,时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星气,知此山有奇异之人,

    遂往寻访。见师端坐石上,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何为?”师曰:“观

    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祖亦因止山后

    一小庵中,朝夕以法要授之。后祖复返双峰山终老。师自此法席日盛。徒众

    乏粮,师亲诣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出暮还,供僧三

    百。一日,讲般若经于建初寺,听者云集,山岳为之震动。后终于寺中,百

    鸟哀号不止,寺前四大桐树,仲夏忽尔凋落。时显庆二年也。

    神赞禅师

    拊灵光好佛,体无声三昧

    古灵神赞禅师本姓陈。他出生时就相貌奇特,头顶骨格外高耸,声音宛

    若洪钟。小时候他进大中寺听习佛教,曾经认为白费很多辛苦,却得不到佛

    法要旨,因此离开大中寺,外出寻师求法。后来他遇到了百丈大师,受到教

    化而觉悟,这才返回大中寺安心修行。他的师父问他:“你在外面寻师求法

    数年,取得哪些成功?”他说:“并没取得什么成功。”于是寺里让他干些

    粗活。有一天,他的师父洗澡,让他帮忙搓背。他拍着师父的脊背说:“好

    一座佛殿,可惜佛不灵验。”师父回过头来盯着他,他继续说:“佛虽然不

    灵验,却会放光。”又有一天,他的师父坐在窗前看经卷,一只苍蝇扑在窗

    上,想从窗纸钻出去。他便说道:“世界如此空阔,你不肯出去,倒在这里

    钻故纸。”他的师父闻言,放下经卷说:“你在外边遇见过什么人,怎么说

    话这么怪异?”他说:“我承蒙百丈大师指引到此暂歇,现在只是想报答他

    的恩德罢了。”于是他站在高处唱起赞颂百丈大师的歌:“灵光独耀,迥脱

    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无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他的师父听罢感到有所觉悟。古灵神赞禅师后来住在古灵,收徒讲经历时数

    年。临近辞世时,他声如钟声般对徒弟们说:“你们这些人还认识无声三昧

    吗?”众人说:“不认识。”禅师道:“你们不要想其他的事情,潜心静听。”

    于是众人都侧耳静听,禅师却在此时安然逝去了。

    【原文】

    师本姓陈,生而状貌奇伟。顶骨山立,声若洪钟。幼入大中寺听习律乘,

    尝念徒自勤苦,而未闻玄秘,乃孤锡远游,行脚四方。后遇百丈开悟,始回

    本寺受业。师问曰:“汝行脚数年,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

    执役。一日,其师澡浴,命师去垢。师乃拊背曰:“好座佛殿,而佛不灵。”

    其师回首视之,师曰:“佛虽不灵,却会放光。”又日,其师窗下看经。蝇

    子投窗,钻纸求出。师曰:“世界如许空阔,却不肯出,乃钻故纸。”其师

    置经问曰:“汝遇何人,发言屡异?”师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

    今yù举报慈德耳。”乃登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

    真常,不拘文字。心xìng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其师言下

    感悟。师后住古灵,聚徒数载。临迁化,声钟告众曰:“汝等诸人还识无声

    三昧否?”众曰:“不识”师曰:“汝但静听,莫别思维。”众皆侧耳,师

    乃俨然顺寂。

    从谂禅师

    落尘应扫地,吃粥当洗钵

    赵州从谂禅师本姓郝,小时候就在本州扈通院跟随师父剃度出家。后来

    到池阳,参拜南泉大师。南泉大师正躺着休息,便问禅师道:“现在你离什

    么近?”禅师答道:“离瑞像近。”大师又问:“你看到的是立瑞像吗?”

    禅师道:“不见立瑞像,只见卧如来。”大师问:“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

    主沙弥?”禅师说:“有主。”大师问:“主在什么地方?”禅师说:“仲

    冬严寒,敬请师父您珍惜保重身体。”南泉大师因此十分器重从念禅师。于

    是禅师趁机问道:“怎样才是道?”南泉大师说:“平常心就是道。”禅师

    说:“还可以说得再浅显些吗?”大师说:“再浅显就不正确了。”禅师说:

    “不浅显些怎么知道是道呢?”大师说:“道无所谓知与不知。知道是虚妄

    不实,不知道是没有记xìng,如果是真正觉悟,那就象天空一样广阔无垠,何

    必非要论出是与非呢?”禅师在这番教诲下顿觉领悟,于是前往嵩山受戒,

    然后又返回南泉。有一天,他到五台山游览。有个僧人作了一首偈语劝他留

    下:“何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

    祥。”禅师说:“干什么才是正眼?”那僧人无言以对。有一天,禅师扫地,

    有个僧人问道:“朋友,为什么会有尘土?”禅师说:“尘土从外面而来。”

    又有一僧人问:“清洁干净的佛寺,为什么还要打扫?”禅师答:“让这里

    再清洁干净些。”寺庙中有一座石经幢,被风吹折。僧人问禅师:“石经幢

    是作为凡物而去呢,还是作为佛物而去呢?”禅师说:“落地而去。”有个

    僧人问:“什么是信徒自己该做的事情?”禅师说:“你的粥喝完了没有?”

    那僧人说:“喝完了。”禅师说:“洗碗去。”那僧人恍然大悟。又有僧人

    问:“早就听说赵州石桥很有名,可是我到那里去时,却看见天上流星掠过。”

    禅师说:“你只见到流星掠过,却看不见石桥。”那僧人又问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