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清明上河图密码 > 第 77 章
    整间,本该用整长的木板纵列才坚固。这只船却不是,船身和虚艄的船板分成两截,分界处是一条横木板。而且,正如赵不尤所料,那块横木板两边各有一个大钉头。

    赵不尤用钉锤去撬那两颗钉头,很松,轻易就拔了出来。随后,他又去撬那块横板,果然是活板,应手而起。他搬开那块横板,下面是空的,能看得见水和船尾板。

    顾震、万福、墨儿、瓣儿等人站在他身后,全都弯腰看着,都很纳闷。赵不尤俯身向下面探看,见船尾板中间顶端果然有个洞。他微微一笑,回头让墨儿将窗脚的那条绳钩挂到顶篷木梁的滑轮上。墨儿搬来一个木凳,踩上去,将绳头穿过滑轮,赵不尤接过绳钩,钩住船尾板的那个洞,让墨儿用力拉。

    墨儿拽紧绳头,万福也过去帮忙,两人一起用力,一阵吱嘎声,船尾板居然被吊了起来,像闸门一般。众人看到,都惊呼起来。

    赵不尤让两人继续拉拽,很快,船尾板完全被拉了上来,像一堵木墙一样,将尾舱隔为两间。赵不尤过去将绳头拴牢在窗棂上,而后笑着道:“我们再去外面。”

    众人又一起下了船,来到船尾一看,里面竟还有一层尾板,不过要旧得多。

    赵不尤见后面不远处泊着一只游船,就唤了几个弓手,一起上了那只游船,划近新客船船尾,他站在船头,查看新客船船尾“门扇”里面那一层船板,选好中间稍右的位置,举起钉锤,用力敲砸,砸穿了船板,砸出一个洞。顾震等人在岸上看着,全都惊诧不已。赵不尤透过那洞,看清船尾纵梁的位置,在纵梁另一侧又砸出一个洞。

    随后,他从游船上找来一根粗麻绳,将绳头穿过两个洞,牢牢拴住那根纵梁。绳子另一头则拴在后面游船船头的木桩上。

    众人越发纳闷,赵不尤却只笑了笑,请十位弓手全都上到后面那只游船上,每人拿一根船桨或船篙,倒着划那游船。弓手们准备好后,赵不尤站在游船船头,大喝了一声:“划!”

    弓手们执篙握桨,一起用力,那只游船迅即向后滑动。新客船船头、船尾的两根麻绳很快绷紧,前后拉扯之下,发出一阵吱嘎声。赵不尤大声吆喝着指挥弓手们继续用力划,新客船发出的吱嘎声越来越响,船尾和船身似乎被扯裂,竟慢慢伸了出来。

    弓手们继续用力,新客船被拉出的船尾越伸越长,竟像是这船有个内身。

    顾震等人在岸上看着,全都睁大了眼睛。赵不尤继续吆喝,那些弓手也一起喊着号子,拼力划船。忽然,每个人都感到手底的拉力猛地一松,游船也像是挣脱了束缚,猛地向前一冲。

    赵不尤大喝了一声:“好!”

    弓手们停住手,大家一起望向水中,只见新客船和游船之间竟凭空多出一只船来。

    从外壳看,那是只旧船,船身、船舱俱在,只是没有顶篷和桅杆。

    赵不尤跳上岸,指着那只船沉声道:“这就是那只梅船!”

    顾震和墨儿他们惊了半晌,才忙向新客船里面望去,除了前后舱,新客船中间只剩下一个空壳,连船底都没有,露出一方水波。只有两舷底部有两条长木箱,它之所以不沉,靠的便是这两侧的空箱。

    顾震大惊:“梅船是钻进这里面了?”

    赵不尤道:“正是。他们之所以用那些铜炉烧出烟雾,一是为了造出神仙假象,二则是为了遮掩耳目。我那天又来查看过这只客船,见它外面的船板全是新的,而里面的船板则是旧的,昨晚才终于猜破这船套船的抽屉戏法。”

    “这么说梅船上那些尸体根本不用搬运,他们其实一直就在梅船上,只不过套上了这个新船套?”

    “我去应天府查问,说有人重金买下了梅船,我估计买船之人量好了梅船尺寸,在汴京照着造了这个新船壳,清明那天赶早等在了虹桥上游。”

    “他们既然能造这个新船壳,连里面的船一起造只新的,不是更好?何必花钱买梅船?”

    “恐怕是觉着新船容易令人生疑,旧船消失则更像真事,也更神异。”

    “他们为何要花这么多心血做这种事?”

    “为讨官家欢心。平地都能垒起一座艮岳,这点又算得了什么?我估计梅船在虹桥东边起航时,是有意没有放下船桅杆,好引桥上两岸的人全都来看,这样,这出烟幕大戏才不枉铺排这么大阵仗。”

    “这倒是。林灵素被贬之后,恐怕不计代价想重新邀宠,看的人越多,传得越广,于他便越有利。只是梅船上那些人用铜炉燃出烟雾,烟熏火燎,他们难道不被熏死?”

    赵不尤从怀里取出谷二十七身上搜出的那条纱带:“他们用这纱带在水里泡湿,蒙在脸上,上半截涂了清漆,既不怕眼睛被熏,又能看清东西。下半截则可以堵住口鼻。”

    顾震笑起来:“原来这纱带是做这个用的。但除了郎繁,他们都是中dú而亡。这么多人是被下了dú,还是一起服dú自尽?”

    赵不尤又取出那个小瓷瓶:“当时十分忙乱,很难下dú杀掉所有人。我估计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小瓷瓶,里面原本装的恐怕该是蒙汗yào,让他们一起昏睡过去,醒来后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但那幕后之人怕泄露机密,给他们时,换成了dúyào。这些人却不知情,完事之后各自按照计划喝下了瓷瓶里的yào水。梅船船主应该是最后一个喝,为防止留下证据,他将所有瓷瓶和纱带收起来,扔掉后,才喝下自己那瓶。因此,谷二十七从暗舱里出来后,看到那些同伙倒在地上,并不如何吃惊害怕,他恐怕以为他们只是昏睡过去。后来,听到同伙们全都死了,他才明白过来,或是过于伤悲,或是怕被幕后之人加害,所以也服dú自尽。”

    “那些瓷瓶扔到水里了?”

    “我估计是在河底,或者在某个铜炉里。”

    顾震呆了半晌,才又问道:“还有,那天上午,有人看到新客船里有不少人在说笑唱歌。后来那二十四具尸体,据谷二十七、张择端这些人指认,除了两个,其他都是梅船上的人。新客船里原来那些人去哪里了?”

    赵不尤笑着望向墨儿:“这个倒要多亏墨儿,他无意中解了这个谜题。”

    墨儿茫然不明所以:“我?”

    “你查香袋案的时候,去打问过彭影儿。清明那天,他没有去勾栏瓦肆,说是接了个大买卖。”

    墨儿纳闷道:“可他和这事有什么关联?”

    赵不尤答道:“新客船那天窗户全都关着,附近那些人说看到里面有人说笑唱歌,其实不是看到,而是听到。彭影儿既会影戏,又擅长口技。他藏在新客船里,能学出十几个人的声音,再加上影戏。外面的人隔着窗,只看见人影,听到人声,很难辨别真假。我猜他可能察觉事情不妙,害怕惹祸上身,或者真的要被灭口,就潜到水底,溜到上游,趁没人,上岸躲了起来。当时虹桥一带一片混乱,很难有人留意他。”

    顾震问道:“只有他一个人藏在新客船里?这船中间是空的,他站在哪里?”

    “那另两具死尸。他们得拉起船尾板,接应梅船,否则梅船很难顺利套进来。他们应该是在两舷木箱间搭了根木板。用完正好给道士林灵素用。梅船的桅杆、船篷、窗扇都拆掉了,连那木板一起快速扎成木筏,再用帆布盖在上面,两只船套起来后,抛进河中。林灵素跳到木筏上,演他的神仙戏。”

    “两个小童撒的鲜梅花呢?”

    赵不尤又从袋里取出郎繁的那个小瓷筒:“这是郎繁死后,他妻子在书柜里发现的。里面有两朵干梅花。答案就在这里。”

    “干梅花和鲜梅花有什么关联?”

    “郎繁是在礼部膳部,掌管宫中冰窖。”

    “那些鲜梅花是冰冻冷藏的?”

    “嗯,除此之外,应该没有其他办法能存住鲜梅花。虽然本朝以来,豪富之家也开始藏冰,不过从郎繁收藏这两朵梅花来看,这些冰冻的梅花恐怕是来自宫中冰窖。”

    “看来,至少从冬天起,他们已经在谋划这件事了。”

    墨儿在一旁忽然问道:“哥哥,还有件事我始终想不明白。章美上了梅船左边中间那间小客舱,董谦进的也是那间,他们怎么会互相没有见到?”

    众人都望向梅船小舱左中那间,梅船已经没有了顶篷,那间小舱一目了然,很狭窄,两人同处一舱,不可能看不到对方。更何况郎繁和康游先后进去行刺,这间小舱里便有四个人。

    赵不尤道:“我起初也纳闷,先以为两个人一前一后,刚好错过。但听两人所言,黎明前,他们都在这船舱里。而且,郎繁和康游先后进去刺杀他们,彼此也没有撞到。想了一夜,今早回到常理,我才明白过来。”

    墨儿忙问:“什么常理?”

    赵不尤道:“同时同地,两个人却没有看到对方,其中至少有一项是错的。既然同时没有错,那么错的便是同地。”

    “他们不在同一个舱室?”

    赵不尤摇了摇头:“小舱左右各只有三间,这位置应该不会记错。”

    墨儿和其他人都皱眉思索起来。

    瓣儿忽然道:“他们不同船!”

    赵不尤笑着点头:“对。有两只梅船。”

    墨儿忙道:“这怎么可能?”

    赵不尤道:“我们疏忽了一点。董谦是午时上的船,而章美则接近未时,相隔近一个时辰。”

    墨儿忽然想起来:“对了,武翔接到的密信上,写的的确是三月初十未时。武翘转写给康潜的密信也是照抄了这时辰。不过,据董谦说梅船午时就起航了,章美和康游怎么能上得了梅船?”

    “章美上的是假梅船。”

    “假梅船?”

    “牵涉到梅船的一共有五个人:章美、郎繁、康游、董谦和丁旦。每个人背后藏着一路人马,后四路人马都是为了紫衣客,只有章美这一路,目的是除掉宋齐愈。因此造出一只假梅船。这很简单,武翔、康游都没见过梅船,只需要在假船帆上照着绣一朵梅花,密信上挪后一个时辰,等真梅船开走之后,再停到岸边,将康游误导到假梅船上。这样,就能借刀杀了宋齐愈。只不过幕后之人并没有料到,章美又顶替了宋齐愈。”

    众人听了,都睁大了眼睛,望着水中那只无篷无桅的梅船,说不出话来。

    第十三章滋味

    事有善有恶,皆天理也。天理中物,须有美恶,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程颢几天后

    宫中,集英殿。

    六百多位举子都身穿白色衫,整齐排列于御庭之中,如晨曦中一片雪林。宋齐愈和何涣都在队列里,两人相隔不远,都挺身直立,凝神静候。

    大殿御座之上,端坐着当今天子赵佶。他面容如玉,风神雅逸,头戴二十四梁通天冠,组缨翠缕,玉犀簪导,身穿云龙红金绛纱袍,白袜黑舄,佩绶如衮,如同天庭凌霄殿上一位神君。

    殿试策卷已经由几轮考官评定完毕,知贡举官员将拟定的前三名试卷进呈给天子。由于这次恢复了科举,和太学上舍同时应举,前三就共有六名。试卷一直都糊着名号,这时才拆开。天子在御案之上,细细看过六篇策论,比照思量了一番,才拈起御笔,在卷首标出名次。而后拿给黄门,传于唱名官。

    唱名官来到大殿之外,对着御庭朗声宣唤:“宣和三年科举殿试,状元何涣!”

    何涣听到自己名字,身子不由得一颤,唱名的回音在殿宇间回dàng,惊起了庭边一群宿鸟,纷纷飞鸣而去。何涣忙抬起头,惊远远大过了喜,呼吸都几乎停住。他刚要抬脚,忽然想起祖父说过,临轩唱名,要等宣唤数次,才可以应名出列。他忙收住脚。那唱名官果然又重复宣唤了四次,到第五遍时,何涣才高声道:“臣何涣谢恩!”说完走出了队列,疾步登上御阶,垂首等候于殿门外。

    唱名官又朗声宣唤:“宣和三年太学上舍,魁首宋齐愈!”

    宋齐愈虽然生xìng洒落豪迈,之前也有所预料,但真的听到自己名字,仍是一惊,随即忍不住露出笑来。他也等宣唤到第五遍,才朗声应道:“臣宋齐愈谢恩!”随即也登上御阶,站到何涣身边。

    唱名官继续宣唤二三名。六名全都宣唤完毕后,黄门官才引着何涣、宋齐愈等六人进了殿,一起舞蹈叩礼,跪谢皇恩。起身后,天子一一询问三代乡贯年甲同方,何涣、宋齐愈等六人各自恭敬报上。天子得知何涣是何执中之孙,不由得笑赞道:“何丞相果然门风醇厚,诗礼传家。”再看到宋齐愈,天子格外多打量了几眼,连声道:“好!好!好!”

    之后,黄门官才引着何涣、宋齐愈六人出了大殿,到侧殿的状元侍班处,每人各赐了一套绿袍、白简、黄衬衫。六人换上新衣,释葛着锦,帽边簪花。

    等其他六百多人都宣唤完毕后,天子又在边殿赐宴,何涣、宋齐愈等六人是酒食五盏,其他进士则是泡饭。宴罢后,前六名又各进了一首谢恩诗。这才一起起身,列队出了东华门,每人各赐丝鞭一根、骏马一匹、黄幡一面。何涣和宋齐愈当先,六百多举子跟随于后,在仪仗导引之下,黄云碧涛一般,前往礼部贡院期集所。

    街上人山人海,都来争看状元、魁首,沿途豪家贵邸纷纷张列彩幕庆贺,有女儿待嫁的官宦富室,也挤在人群中争看择婿。

    宋齐愈策马前行,望着这如潮欢浪,做梦一样,忽然觉得十分孤单如今我已名满天下,但这举世名望,却换不来莲观一个真名。

    何涣则悲喜jiāo集,这一天他梦寐多年,只可惜祖父未能亲眼看到,阿慈也不能在身边同欢同喜。

    南薰门外,礼贤宅。

    几个婢女仆fù拥着冷缃和阿慈,从后院来到中庭,马步已经叫人备好了两顶轿子,停放在庭院中间。冷缃和阿慈各自上了轿,正要起轿,冷缃忽然掀开轿帘:“等一下!阿翠,我忘带了手帕,你快去给我取来。”

    阿翠赶忙跑去后院,众人都在庭中等着。昨天,冷缃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