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唐残 > 正文 237.第237章 再定4
    随着义军沿街发布的张榜和大声通告,交州城中很快再度变得热闹起来。

    而在都护府兼静海节度使的府衙节堂之外,垒起了高台而摆上了郑重其事的香案;除了台下阵列而立的义军将校之外,四处闻讯而来的城中士民百姓,亦是将周围的街道塞的满满当当的。

    “瞧瞧,这便是那义军之主的格局。。这是等不及要登台拜将的模样啊。。”

    而在附近的一处楼阁上,一名便装的老者亦在轻描淡写的对着同伴渍渍有声道。

    “什么义军统领,什么鬼和尚、什么修罗僧,名头倒是响亮,但是在名利权势面前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本以为他就算有这番心思,多少还要些时日来笼络麾下和进行铺垫呢,不想就是这么信心满张而急不可待了么。。”

    “还是卫公的一番上好绸缪啊。。不然哪有这种结果啊”

    旁边顿然有人赞叹道。

    “交州乃是我们世代生息的乡土,可不是随便哪些外来之辈,可以肆意染指的。。”

    被称为卫公的老者亦是自豪的谦声道。

    “勿论是过往的曾氏,还是如今的虚某人,难道都不是一般的道理么;”

    “就是。。就是。。”

    一个声音急忙应和道。

    “当初邀他们前来,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再说了,若无我等这些贤望居中奔走策应,尔等还想轻易夺城成事么。。”

    “现在去除了患乱之后,此辈不想着如何功成身退,罗括了足够的酬赏赶紧还去便是了;竟然还忘恩负义勾结那些无知的地方土豪,想要对城中的士绅大户打上主意。。”

    “又是去兵,又是销甲的,又是摊派和献纳,还清查隐户匿口。。虽然手段看似不如曾氏酷烈横暴,但从长远看却比曾氏所图更多啊。。”

    “这草贼就是草贼,改不了鄙薄之辈的鼠目寸光与以下犯上、以贱凌贵的反骨啊。。”

    一个人恨恨的插口道。

    “更可恨的是那曲氏之流竟为之张目,只是区区破家之仇而已,难道就不能顾全一下如今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么,”

    另一个人亦是抱怨道。

    “屈身事贼就不怕遗臭万年么。。”

    “够了老莫,不要说什么事贼不事贼的,难道我们不还要继续与之周旋下去的。。”

    卫公顿然喝声道。

    “须知晓,勿论哪一任的都护在,莫不是要与我等好生商量着地方的事情。。”

    “此辈觉得自己有刀子在手就了不起了么,却不晓得假以时日这些刀子到底会听谁的。。”

    “但也不要高兴早了,这厮还是有些党羽和护翼的,又大败过土蛮和官军,一旦在城中扰乱起来也远非曾氏那个虚头跟脚可比。。”

    他说到这里严厉的扫视了一圈周旁的各色人等,其中既有他关系密切的盟友和部属、附庸,也有他早年就布下的暗手之一。

    “难道尔等在曾氏哪儿吃到的教训还不够多么,”

    “至少待得他接了这个都护名头,而真是与广府那头的留守草贼起了嫌隙和异心,才有我辈从中操持运营的余地呢。。”

    “此辈再如何的武功强横也是外来的路数,一旦麾下人心离散而乱做起来;少不得还得借助我等之力呢。。这才是全盘最要紧的关键呢。。”

    “当然是先从我等最为擅长的所在开始。。”

    这时候远处府衙前的高台上传来了几声轰鸣,惊得人群一阵喧声哗然,然后就变成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喊声。

    “都护。。金安。。”

    “都护。。万福。。。”

    “黄王。。。万岁天哉。。”

    “王霸。。。。三年。。。”

    “这就成了么。。”

    众人不由表情大为松弛下来,接下来就可言名正言顺的以举荐为名,安插各家的亲信和党羽进入到新开的都护府当中去了。

    “也该让我等准备好宴席和女乐,好好的为都护大人恭贺上一番了。。”

    “家。。家。。家。。主。。不好了。。”

    这时候一名行色有些慌张的家人,上气不接下气从楼下跑了过来报信道

    “那。。那。。哪位在台上北向邀拜了黄王,而尊奉其为新任的安南都护,权同静海节度使了。。”

    “什么。。。”

    。。。。。。。。。。

    “我这人其实有个毛病。。”

    站在高台之上正儿之外。。”

    周淮安又继续道

    “我还打算就近山壁间别设祠,将所有阵亡将士之名都勒记其上,以享世代香火。。”

    “什么。。”

    这下就像是大石落沸汤而惊起一片哗然大波,就连在场观礼的那些附从武装的头目,亦是有些激动于行色起来起来。

    “就算是那些土兵和团练子弟,或又是地方士民百姓,只要在其中出力过的亦不例外。。”

    “或可为壮士,或可为义烈,或可为气节。。以张甄表。。”

    这其实不过是花费建造一座石碑,加上题刻一片山崖的功夫;放到后世也不过是募捐修缮公益事业的张榜名录而已。然而交州城上下勿论黎庶贵贱却是反响格外强烈,各种当场宣称出钱、出物、出人的表态格外踊跃。

    因为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捆绑手段,从道德和义理层面上,将这些安南地方势力都强行绑上周淮安所代表的义军阵营的堂堂正正的阳谋。

    毕竟,没有人会拒绝或是不希望自己以及家人,在身后留名传世乃至享受香火祭祀的可能性,而作为这一切的发起和主导者,周淮安也将同他们名声和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敢于拒绝这一切或是在其中阻扰的人,无疑都会成为千夫所指之下众所唾弃的打击对象。对于那些正在暗中算计自己的人,这也算是一种围魏救赵式的间接反制吧。

    然而,周淮安事实上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对于这种事情的反响程度。

    本书来自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