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电影求索路 > 正文 第37章 艺术知识小百科(61~65)
    56大陆电影的“五代导演”。

    所谓大陆电影“五代导演”的提法,并不是电影理论家经过周密的研究提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提法,目前已被国内外相当部分研究中国电影的学者所采用。

    具体地说,一般认为中国电影的如郑正秋c张石川等为第一代导演,他们活跃于20~30年代代无声片时期。

    第二代导演是第一代的学生辈,代表人物如蔡楚生,孙瑜,吴永刚c费穆等,他们活跃于30~40年代有声片时期。

    第三代导演又是第二代的学生辈,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50~60年代,如郑君里c谢晋c水华c成荫,崔嵬c凌子风等。

    以上三代导演都是制片厂时代的电影艺术家。

    第四代导演大多在“文”前的北京电影学院入学(包括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直到“四人帮”垮台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艺术才能,如谢飞c郑洞天c张暖忻c黄蜀芹c黄健中c吴贻弓c丁荫c滕文骥c吴天明等人。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c张艺谋c田壮壮c吴子牛c黄建新等人则是第四代的学生辈,大多于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包括其后的进修班),毕业后很快有了独立拍片和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

    第四,第五代导演又被称为“学院派“导演。

    在新时期头10年中,老(二c三代)中(第四代)青(第五代)几代导演同时活跃在电影创作第一线,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80年代中叶,以第五代导演为主体的中国新电影运动变革着中国的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

    第一部第五代电影是《一个和八个》。

    而《黄土地》c《猎场扎撒》c《黑炮事件》c《盗马贼》c《孩子王》c《红高粱》c《晚钟》等是第五代电影高峰期的代表作。

    1988年后,第五代导演在艺术上开始分流。

    除上述导演外,周晓文c夏刚注重于城市电影的创作;

    宁瀛c韩刚追求电影日常化c纪实化;

    张建亚拍摄新海派电影;

    何平讲述着边陲的传奇故事;李少红和刘苗苗描绘着女性与儿童的心灵世界。

    因此,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和学术理论研讨的展开,用“代“的划分来概括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递进与差异,其科学性越来越受到质疑。

    57香港新浪潮电影。

    一批出身于电视圈的香港青年导演运用新的电影语言与技巧,于20世纪70c80年代之交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新商业片,给香港影坛吹来一股强劲的电影革新之风,有人把这一类电影称之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或“香港新电影”。

    1978年青年导演严浩的电影《茄哩啡》的公映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揭幕之作,继而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章国明的《点指兵兵》起而呼应。

    1980年,徐克的《地狱之门》和《第一类型危险》c许鞍华的《撞到正》c严浩的《夜车》c于仁泰的《救世者》接踵而起,“香港电影新浪潮”遂成汹涌之势。

    1981年,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纷纷为各大影片公司拍摄娱乐片,香港电影新浪潮便与主流电影合流。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艺术家往往追求商业的成功,其作品讲究可看性c娱乐性,而并不太关注社会与文化的内涵。

    在电影语言的创新上,他们讲究快速剪与特技效应等“电影技术上的提升”,风格浓艳与香港商业化的氛围相一致。

    80年代中叶,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提法已不多见,但新起的导演,如关锦鹏c王家卫c张婉婷c罗卓瑶等仍在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创新,而大陆的第五代导演也在和香港电影界联手从事新的电影创作。

    58台湾新电影。

    “台湾新电影”是指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影革新运动。

    当时,台湾政治上的改良c经济上的“起飞”以及文化上的开放,已造就了台湾社会的新生代。

    自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大都生长于台湾,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专业培养,有的还曾在发达的西方国家留学。

    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c台湾本土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质c西方社会现代的价值观念互相撞击与融会,积淀为一种厚实却又充满活力的新的文化精神,而台湾新电影便是台湾战后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

    研究者普遍认为台湾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是从1982年8月四位台湾电影界新导演合作导演的影片《光阴的故事》开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杨德昌c侯孝贤c柯一正c陶德辰c张毅,王童等。

    他们以中央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为大本营,以独立制片的香港新艺城台湾分公司等为阵地。

    其主要作品有《光阴的故事》c《海滩的一天》c《风柜来的人》c《小毕的故事》c《搭错车》c《油麻菜籽》c《玉卿嫂》c《冬冬的假期》c《童年往事》c《青梅竹马》c《我这样过了一生》c《恐怖分子》c《恋恋风尘》c《悲情城市》等。

    在上述作品中,颇具文学性的乡土题材与充分电影化的长镜头和深焦距的镜语体系有机融合,总体风格呈现一种南方电影特有的隽永的韵味。

    台湾新电影一直在艺术与商业的夹缝中艰难地迈步,艺术上的实验性质导致票房价值的日益低落。

    59“主旋律电影”。

    1987年3月早广电部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针对当时电影市场和社会思潮出现的新的矛盾和挑战以及急剧兴起的“娱乐片”大潮,为了坚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创作指导思想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囗号,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讴歌改革开放c现代化建设c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现实题材影片的创作,涌现出如《开国大典》c《焦裕禄》等优秀影片。

    1994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对“主旋律”内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概括,并且明确指出:“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

    电影界实施的“精品工程”把“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60非线性剪辑。

    “非线性”在英文中的译文是 n一nlear。

    这是针对磁带的编辑方法而言。

    如果我们将磁带编辑方法称作线性,即连续的c带式的编辑,则电影就是一种非线性c非连续性的随机性的编辑方法。

    在数字化时代,由于音c视频信号的数字化,使得运用计算机平台进行后期编辑处理成为了现实。

    即利用计算机高效处理数字信号的功能处理需要随意编辑的c已经数字化的素材数据,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式的非线性后期编辑方法。

    集电影剪辑和电视剪辑两者的优势为一体,为活动影像节目的创作者和制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简便高效的后期制作工具。

    所谓剪辑就是剪接编辑,剪辑常分为“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nle)”。

    一般我们将影片撷取至计算机,使用多媒体剪辑软件(例如:ad一be preiereculead diastudi一 pr一)作编辑,即称为非线性剪辑,因为在编辑的过程中,不需依照影片的播放的顺序作编辑,想先修改那个部分就修改那个部分,因此称为“非线性剪辑”。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