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易宇宙 > 第 218 章
    庸的、辩证的、不偏激的哲思,以不断的积累知识和认识为基础,进行哲思,升华出智慧。如何中庸,内有灵xìng,外有规范。规范,例如“人不知而不愠”,做学问到底是满足什么样的yù望?通往极乐?通往高尚?还是通往虚荣?

    醒神说,这里要引用“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意义深远,可有多种解释:

    第一种,可以被言说的道,就不是常衡大道。醒神说,其实是常衡大道可以被人言说,只是说不清楚,有一部分需要灵xìng,需要意会和体悟,这一部分的多少体现出了智慧。

    第二种,第一个“道”是指人们发现的规律,是“小道”。第二个“道”是指人们的作为行径。第三个“道”是大道是本质的道。小道是从表象提炼出来的道,小道是可以被运用,作为行为准则,指导作为与行径的,但这不是恒久不变的法则,因为不贴近于本质。就好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就是小道。比如以中庸为指导,通往清净无为,中庸是要变的,否则就过时了、迂腐了。佛经道典亦是如此,都是小道。老子早就说了,这些都是小道,是要与时俱进的,而不是用来搞个人崇拜的。

    第三种,大道不过是人灵xìng与理xìng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思考、提炼、猜想出来的本质规律,如果这个猜想中的大道,可以被我们当成大道,那也就已经不是大道了。世界本质能被我们看透成大道,这也就不是世界本质。

    ……

    在西陆哲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怀疑世界是不可认知的,这恰恰符合“道可道,非常道”。

    不同的是,老子的《五千言》提出了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观点,然后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老子这种行为,就是在说明,什么这论那论都不过是小道,而小道又在大道之中,故而要玄之又玄地处理。

    “不可知”就好像意识和感知,所有的“道”都是意识对感知的解读,真正客观的客观,我们是无法证明的,至少醒神认为自己无法证明,醒神也只有意识和感知。

    比如《易时空》,就是把信息以yīn阳,或者说以能量的方式,打入吕白的天眼,通过上面纯粹的感觉器官,给了吕白五感,吕白用意识进行解读,有了认知,形成感知。

    醒神说了,他只有感知和意识,一切都不过是怀疑中暂定的假设,就好像第二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个“道”。

    醒神关于道总结说:“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也不是神,我不过认清了一个现实,摆在眼前的现实,我只有意识和感知,以及意识和感知之间的相互作用,yù望、逻辑、灵xìng,以此而不懈努力着,收获智慧,向清净无为而行。”

    醒神推崇《五千言》,提到第二句“名可名,非常名”。

    醒神在此之前,提了一下,《五千言》版本颇多,仅仅一句话,就有至少三种不同:“道(,)可道(也),非常/恒道(也);名(,)可名(也),非常/恒名(也)。”

    名可名,非常名。同样给人启示颇多。

    第一,可以被人命名出的那个名字,不是事物最本质的名字。例如一杯水,那是杯子和水;那是两种透明的物体;那是二氧化硅和一氧化二氢;那是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各种微粒;那水是从江河湖海取出的一部分,那杯子是大地沙尘的一部分的凝聚;那水就是无数宇宙的集合,杯子亦是;那水和杯子又是宇宙无数微小单元中的一个……名可名,非常名啊!

    第二,第一个“名”,名称;第二个“名”,命名;第三个“常名”,事物恒常的名称。一般的名称,是可以给事物命名的,进而代表和标志事物,但不能用来代表事物的本质。

    第三,给事物命名,即从表象中抽象出概念,人的这种抽象能力可以给出很多名称和概念,但不能抽象出本质。可能是因为表象太过庞杂,抽象出来的,总是片面的。

    ……

    看过第三种,就知道西陆哲学中的抽象,对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亦与《五千言》共鸣。

    醒神说,后面的更加玄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yù也,以观其妙;恒有yù也,以观其微。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质是不需要命名的,也是无法命名的,一旦开始命名,就有了万物。天地的初始状态、宇宙万物的本元状态,是浑然一体的,人自己抽象概括,才分出了万物。就好像水和杯子的比喻。这是唯心与唯物的辩证,其实唯物在某种程度上是唯“有名”,是一种极端的唯心。反之,唯心亦然。

    故而,空冥中去体会本质和万象的浑然与不可言说;代入自己的抽象和理解去分析,进行解构。就好比宏观和微观,跳出那些概念、名词,跳出表象,整体地看待事物;再微观细分,物质的微粒、事件的点滴细节……

    无与有,空与色,唯心与唯物、本质与表象、幽远与微小、宏观与微观、质变与量变、感xìng与理xìng、爱与恨、灵与蛮、克制与贪婪、有yù与无yù、清净与悲喜、无为与有为……这些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和层面,这些都是认识事物的不同方法和角度,这就叫做玄!

    玄之又玄,yīnyīn阳阳,得出无限的对应角度,从此出发,即打开了众妙之门,解开宇宙之迷。正是事物存在这些作用,才会有宇宙大bàozhà,才有万事万物。

    醒神说,西陆人从物学角度,提出宇宙大bàozhà,而老子早就找到了涵盖它的众妙之门。

    九州文明本是先进的,也是充满智慧的,却屡屡遭受蛮荒迫害,九州人太善,强时不灭蛮,养蛮为患,反被其咬。

    汉时,九州人心灵手巧,物产丰富,匈奴就喜欢与九州人攀亲。

    一朝朝一代代,匈奴一直未灭,他们的后代强盛后,开始连番对九州侵略,元还不够,还有清。

    元,叱咤东西陆,如此凶悍的蛮族,在九州没多久,就孱弱的不行,被一个要饭和尚带着农民轻易剿灭。

    是九州人软弱吗?很显然,是九州文明将人变善了。善得过了,就是窝囊。

    天不助九州,有jiān奴,吴三跪,这次同样是只知游牧、养马、锻造的蛮族,冲击了九州文明,更将儒道佛进行极端的扭曲,推向腐朽的巅峰……这帮匈奴的邻居,后来也在九州窝囊到了不行。

    很快,更大的蛮族来了,这些毁灭了四大古文明之三的蛮族,他们组成了联军……

    不是穿得笔挺就文明,不是手段强悍就文明,不是什么所谓的先进就文明。

    无论是谁,只要伸出掠夺的黑手,他们就是蛮族!他们口中的“文明”,就是他们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九州人,是窝囊,不过没有元,没有清窝囊,那些叱咤一时的“强族”,为何到了九州,比九州人还窝囊?这值得思考。

    其实什么是窝囊?善得过了,在野蛮面前不能自保。

    可如果没有野蛮呢?谁敢保证野蛮人不是爬虫人的基因试验?

    当然,醒神也不保证九州人是不是真龙后裔。

    许多事情,需要想一想,需要玄之又玄,才能窥见门径。

    吕白是知道的,《易时空》里不过是一些虚拟人,但那些虚拟人确实是以远古九州人族为蓝本,这让吕白感慨万千。

    远古末期,人族已经有了大融合的物质基础,已经可以不分野蛮与文明,野蛮可以变得善良,再也没有野蛮,也就谈不上窝囊,顶多为了进入大宇宙时代中,对星海中潜藏的“爬虫”防患于未然。

    可暂时占据主导的蛮族,直到二零一二年,还在不断发动战争……

    第三百一十一回 一切皆苦

    极乐峡。

    极乐峡应该就快到了!

    玄觉越过千山万水,僧袍破了,钵盂丢了,就连包袱也被风沙卷走,无垢袈裟就这样遗失在了大漠。

    不过玄觉不后悔,玄觉也不沮丧,他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证得阿罗汉果,怎么还会在乎那些。

    玄觉已经醒悟,原来自己最后的身份也被抛却,他已经不是和尚,不是法师,不是阿罗汉,他什么也不是,不过是来普渡众生的。

    极乐峡就要到了,一切都和传说中的一样,万里黄沙中,只有四处绿洲,第四处就在极乐峡外。

    玄觉喝着水,把长出得胡子和头发都打湿了。

    还好念珠一直在他手中,喝完水后可要好好念上一会儿,感谢佛祖保佑,让他来到了第四处绿洲,而西方已经影影绰绰,似是两座山峰间有一道峡谷,应该就是极乐峡了!

    如果极乐峡存在,如果极乐峡真的存在,如果那就是极乐峡,如果通过极乐峡就可以到极乐世界,玄觉就可以告诉所有人族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那将是多大的功德,普渡众生啊!

    带领人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净土,这正是玄觉要在沙漠中寻找极乐峡的初衷。

    只要在沙漠中行上半天,就再也不会有人出来,但玄觉不怕。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念珠在玄觉手里,转了又转,玄觉终于起身,整理好水袋,把怀里仅有的干粮吃掉,向极乐峡走去。

    ……

    黑黑的山谷,望不见一丝生气。

    玄觉没有怀疑,出家人不能有分别心,不能看着yīn森,就料定那是通往地狱,即便是地狱,玄觉也不怕。

    峡谷中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比沙漠还荒凉,连风和沙子都没有,唯有一个会动的就是玄觉了。

    可是不久,远远地,玄觉看到了一个黑影。

    那黑影像个人影。

    那人影分明在动!

    玄觉停下了。

    那人影也停下了!

    玄觉心中无惧,继续走。

    那人影也继续走!

    玄觉又停下了。

    那人影也又停下了!

    玄觉心中无惧,一直走。

    那人影也一直走!

    一直走到玄觉发现那不是个人影,分明有着奇形怪角。

    一直走,玄觉确定了,那是个妖怪。

    那妖怪也确定,玄觉是个人。

    如果就这样被妖怪吃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玄觉不怕死,但也不轻生,地狱未空怎敢枉死,他还要确定这是不是极乐峡。

    妖怪一身紫皮,翻着獠牙,眼睛像是两只大马蜂,凶神恶煞。

    但玄觉不怕,恭敬道:

    “贫僧玄觉,请问此处是不是极乐峡。”

    “贫僧觉玄,请问此处是不是极苦峡。”

    异口同声。

    玄觉忙道:

    “你们妖族也有僧人?”

    “你们人族也有僧妖?”

    ……

    两人异口同声了一阵,慢慢问清彼此来意。

    玄觉是个人族僧人,要找极乐净土;觉玄是个妖族僧妖,要找极苦净土。

    妖道:“你们人族世界,很苦吗?”

    人道:“阿弥陀佛,世间即是苦果。”

    妖道:“太好了,我就是要去只有苦的地方。”

    人道:“这么说你来自只有乐的地方了?”

    妖道:“对只有乐,一切皆乐,就是有苦也是乐中作苦,说到底还是乐,你们人界呢?”

    人道:“我们人世间可是一切皆苦,有乐也是苦中作乐。”

    妖道:“你们那些乐算什么,你知道们妖族世界吗?明明肚子饿得难受,偏偏就有腐ròu可以吃,吃点腐ròu恶心下也挺苦的,可是吃了两下就饱了,饱了还怎么苦?妖族爽啊,活得太快乐了,真是乐海无涯!所以我要通过极苦峡,找到极苦世界,普渡众妖!”

    人道:“那太好了,人界正适合你们!生老病死都脱离不了苦!”

    妖道:“哦?请问人界真的有那么苦吗?不苦可不要乱说极苦啊,我要找的可是极苦!”

    人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怎会骗你,你看我们人族,出生就带着罪孽。”

    妖族打断道:“太爽了!不像我们妖族出生就带着福缘呢,明明一小点就可以开始挨饿,却偏偏有父母喂屎尿给我们吃,屎尿多难吃啊,本来我们还很喜欢,可是吃不久就饱了,彻底的舒服了,彻底的不苦了,要过很久才能再次饥饿,真是一切苦都是乐中作苦啊。”

    人道:“阿弥陀佛,我们人族出生也是一样,有母亲喂nǎi,有父母疼爱,结果总要割舍,总要生死两茫,甚至由爱生恨,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实为苦中作乐。”

    妖道:“看来你们人族不是很苦啊,还有乐啊。”

    人道:“你们妖族也不是很乐啊,还有苦。”

    妖道:“我们妖界没有苦啊,都是乐。”

    人道:“不对,你们妖界明明有苦,比如你们虽然会饱,却要吃屎尿,多痛苦。”

    妖道:“不对!我们这是乐中作苦!到头来是一场空!我们终有一死!一死就解脱了!就不苦了!!这怎么行?!!!”

    人道:“我们也有一死,一死,生前的一些就都没了!都是一场空!!我们这是乐中作苦啊!!”

    妖道:“你们那算什么!我们有六道轮回!!妖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天道、修罗道!我们不但最后难逃快乐,死了还要重入轮回,不断享乐!”

    人道:“我们也有六道轮回,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天道、修罗道,无论哪一道都是受苦,只有脱离六道才是往生。”

    妖道:“可我们要往死!也是要脱离六道,到一个只有苦的地方,不断受苦和死亡,却仍会重生,无尽的痛苦!太爽了!好想去啊!!”

    ……

    人道:“哎,都怪我异想天开,找什么极乐峡。”

    妖道:“哈哈哈,你居然唉声叹气,好苦啊,我怎么就苦不起来,我心中好快活啊!我要难受啊,不要快活!再说,我们那里就是极乐啊,你没有走错路。”

    人道:“你们那里是什么样子,怎么就极乐了?”

    妖道:“我们那里早上和夜晚十分寒冷,常年冻伤,白日天上下火,谁也逃不过炙烤,真是好苦!看起来很完美,可是偏偏有那么几分钟,冷热jiāo替间,舒爽的不行,让我们妖族根本无法承受的舒爽!原来一切痛苦不过是为了享乐,一切皆乐啊!!难道不是极乐?!”

    人道:“你们那叫极乐?还不如我们人族世界舒服,我们人族世界有一年四季,温度是慢慢变化的,还可以穿衣服,扇扇子,爽得很,可惜人总避免不了生老病死,老了病魔缠身,死了要与所爱之亲人、世界分离,享乐再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