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水浒之星 > 第 133 章
    我买棺材送终不可。”

    “哥哥有这种想法,能有人扶你吗?谁也怕被讹呀。”高俅皱起眉头。

    “我也就是想想罢了,我那样子了还能讹谁呀。就在生死关头,我救命恩人出现了,那位恩人原本是个游方的道士,那日正巧进观中讲道,见我跌在门边无人理睬,只望了我一眼,便说了一句。

    .

    “我看你骨格精奇,是个学道的奇材,你与道家有缘,你可愿皈依我门?”

    “求之不得,只是小人病之将死,有心求道,无命修行。”

    “你不过是病残之体,经脉阻塞,气血俩亏,命不该绝,只是未遇良医,耽搁日久,也是你前世坏事做的太多,今世劫数难逃,命该受此折磨。”

    “小人还有救哇?”

    “你不但有救,还前程远大,拯救地球的重任还需要你付出一份努力呢。”

    “只求活命,不敢他求。”

    “生死富贵,岂是你能强求的。

    “小人愚钝。”

    “你可知为什么你会有远大前程?”

    “小人不知。”

    “只因你姓高。”

    “小人不解?”

    “因为你有个姓高的好兄弟。”

    “我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呀?不会是我爹还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妈吧?”

    “你日后就知,我是‘神霄宫主’,你我有师徒之份,我特来此地度你。”

    “小人拜见恩师。”

    .

    高廉说到这喝口茶润了下喉,继续说起来:“后来,听说兄弟混得风生水起,步入仕途后,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升,我才知道恩师说的那个姓高的兄弟原来是你。”

    “哥哥既然知道兄弟下落为什么不来寻我?”

    “我没时间呀。”

    “此话怎讲?”

    “从那天起,拜了‘神霄宫主’为师,我正式成了一个道士,也是我时来运转,恩师给了我几本秘籍,我学会了吐呐呼吸之法,炼出不少金液还丹,打通了大小周天,我的病竟然连根好了,再也不用吃yào了。天啊,我吃的那些年的yào都可以开一间yào铺子了。”

    “原来哥哥竟然还有这般奇遇,要是那么说,哥哥现在以道士为业了?”

    “不错,我给人看个风水,画个神符,请个鬼神,凭着恩师所授本事,一家人从此衣食无忧,哈哈,不瞒兄弟说,在东京城郊哥哥还是小有点名气的,你有空去打听打听,有个高半仙的就是哥哥我。”

    “这故事一听就是瞎编的。”高俅笑了,停一下,又问道:“说了半天,似乎你做道士和我毫不相干呀?”

    “如何不相干呢,愚兄的恩师‘神霄宫主’,正是因为二弟天大的面子他才肯救我一命度我为徒的,说起来,二弟也是我的大半个恩人呢。”

    “越说越玄了,你不是发烧了吧?”高俅摇头,心的话,“十来年不见,哥哥身上的老毛病是好了,脑子上又添新毛病了?”

    高廉知道高俅不信,补充了一句:“二弟和我家恩师曾有过师兄弟之缘。”

    “你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何曾和道士有师兄弟之缘了,我看你是病的不轻。明日我送你去医院,做个增强CT好好检查查一下你的脑子。”高俅真以为这个堂哥疯了。

    “这到不必,我除了个子矮一点,体重轻一点,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自从打通了大小周天,不瞒兄弟说,我连个感冒都没有得过一次,按照我恩师的说法,我前半生把后半生的yào提前吃掉了。”

    [(299.学贯三教)]

    高俅快气哭了,他皱起眉头,催着问道:“你还是说说你恩师是谁吧?”

    “恩师俗名叫做林灵素,他曾向我专门提起过二弟。”

    高俅马上摇头,“哥哥说的这个林灵素,我是既没听说过,也没有遇到过,我看你是病糊涂了,拿这种事来哄我,实在无聊。夜已经深了,哥哥路途辛苦,我看还是早点歇息吧。”高俅说着用手去端茶碗。

    宋朝待客之礼是端茶送客,不料高廉却用手按住高俅的茶碗。

    高俅不禁脸色一变,心的话:“我看你是我多年兄弟面皮上,好意收留你,我现在身为上官,你却用这些有盐没醋的疯话来蒙事,骗人也不找个合适的地方,连我的茶碗你也敢碰,一点不知上下尊卑,端的无礼。”

    高俅心里想着,一下又记起了在老高家那晚上发生的事情,他脸上流露出来一股刻薄之色,恨不得立时将这个堂兄赶出家门。

    高廉岂能看不出兄弟高俅一脸要将自己扫地出门而后快的神色,他曾经就是个扫地的又常常被人扫地出门的人,这方面他业务最熟练,不过,他还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恩师怕二弟忘记了,要我向你提一件事,二弟就能想起来了。”

    高俅已有怒意,“你最好不要再说什么废话。”

    “早年二弟得到苏东坡大学士的帮助,拿着俩张‘贵宾卡’到王诜府上挑战大宋球王端王殿下,那日就是恩师林灵素送你过去的,后来,你在王府上遭际当今天子,你想想……”高廉一口气说完,见高俅还没反应,他有点急了,“你怎么还没记起来呀?”

    高俅脑子一向不太好使,挤眉弄眼又想了半响,才慢慢记起那件事来,招工启示……、磨墨……,一个“字”……,贵宾卡……,挑战球王……,书僮……,林……师兄……

    “对对,是有那么个人,他是苏学士的书僮,搞了半天他叫林……林灵素呀,听这个名子有点象林妹妹呀。”

    高廉汗了,心的话,“这什么乱七八遭的,挨得上吗。”

    “当时我帮苏先生磨完墨后,林……灵素帮我擦过桌子,苏先生曾经因我替他磨了一次墨,说过我算他的一日书僮,工钱当时都付了,按这么讲,我和林灵素的确有师兄弟之缘。第二天又是他送我进的驸马府,时间过得可真快,你不提我都完全忘记那件事了。”

    高俅嘀咕了几句,又生疑惑,“不对呀,林灵素……原本是个书僮,为何成道人了?还是什么……宫主,可疑,可疑,实在是可疑。”

    高廉见高俅认了这个茬,松了口气,继续说道:“我这个恩师,道行非同一般,曾发下宏天大誓,学禅、学儒、学道,要学贯三教,三教归一,才证正果。”

    “学禅、学道、学儒,学贯三教,这不是学霸是什么?不对,应当是一个超级学霸才对!”高俅又小声嘀咕一声。

    高廉对自己的师父相当敬重,还自顾自的介绍呢,“二弟到苏大学士府上时,恩师正好拜海内大儒苏东坡学士为师,这才有缘遇见二弟,其实恩师拜苏学士为师父之前,早已经是一个仙家得道的zhēn rén了。”

    高俅听了当然不信,嘴里嘀嘀咕咕,“这一阵子就从学霸学成仙了。”

    “不瞒兄弟,此番愚兄前来投奔二弟,还是奉恩师之命呢。”

    “你又来了,你家恩师为什么会让你来投奔我?”高俅一愣,他还以为堂兄混不下去了才来找自己的,原来人家是带着任务来的。

    “恩师说,二弟贵不可言,位极人臣,愚兄的功名全在二弟身上,所以才不远千里前来投靠。”

    “哈哈哈哈!”高俅听了笑逐颜开,“借你家恩师吉言,日后如果应验,兄弟一定去拜谢一番。”

    “恩师已经来了很久了。”高廉又说了一句让高俅觉的奇怪的话。

    “他来了吗,为什么不来见我?”高俅此时对这个林灵素产生了兴趣,要是高廉说的全是真的,这个林灵素真是个“zhēn rén”也不敢定,至少他治好了堂兄的病,不过,看起来治得不太彻底,堂兄好象留下了喜欢吹牛的“后遗症”。

    “一年前,恩师离开东京时,曾说要到‘积石圣山’,找一样东西。”

    “积石圣山?”高俅听了再次愣了。

    传说“积石圣山”乃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地方。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二神山一战,天地为之失色,结果共工大败而怒撞不周山,致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赤地千里。

    女娲娘娘白日飞升,取积石之土,炼五色之石,以补苍天。女娲娘娘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才补住天漏,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真是德济天下,恩加四海。

    自此,积石山成了一座万民崇拜的圣山,而那多余的一块石头,也成了驰名天下的“通灵宝玉”。

    相传“通灵宝玉”就遗落在“积石圣山”之上。

    高俅身为积石军最高长官,这个故事他已经听了耳朵都起“茧子”了,高俅问道:“你师父到了‘积石圣山’不会是为了寻找‘通灵宝玉’来的吧?”

    “咳!咳!这个愚兄就不清楚了。”高廉一脸的遗憾。

    “看起来,自己这个堂兄没对自己说实话。”高俅对高廉产生了怀疑,也多了个戒心。

    关于“通灵宝玉”的各种消息,甚嚣尘上,积石山上又是每夜晚彩霞满天,有时连在城内也能看见,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有火就生烟。

    虽然不知“通灵宝玉”是何宝物,有何妙用,不过肯定是仙家至宝,若能得手,回朝献给官家,报答官家知遇之恩,也是一桩美事。

    只是这一件事,还不能让高廉知道,他们师徒二人先后来到我这里,一定事出蹊跷,搞不好和这块“通灵宝玉”脱不了干系。

    堂哥,十几年没见,你可真会装孙子呀!

    高俅打定了主意,此时,夜已深了,高俅、高廉兄弟二人,心怀鬼胎,打着哈欠,各自回房歇息不题。

    [(300.不是地震)]

    话说高俅因得知了高廉的师父林灵素已经到了“积石圣山”,去寻那块传说中的“通灵宝玉”,贪心一起,也要去寻宝,只是心里虽然惦记着,却并没有实施行动,这就是人人经常都会发生的一种现象,说了呢不做,想了呢……更不会做,嘿嘿!

    高俅不去寻宝,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者,想那“通灵宝玉”是仙家宝物,积石山偌大山岭,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二者,年关已到,诸事忙碌,高俅现在身在官场,耳浸目濡,也学会了人情世故,童贯长官和种师道将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不能不派人去打点一份。

    后来再三盘算,自己也曾给刘仲武做过部下,虽然合作的并不愉快,不过做人不能忘本,当官不能缺礼,也就十分大方的打点了一份“厚礼”结结实实地装了一大袋的“bào米花”派人去西宁州送给刘知州了。

    至于王厚吧,虽说曾经也是他的部下,不过吗……,历史经验告诉高俅老王家的人对老高家的人一向就招人恨,哪啥就算了吧。

    高廉一家住到高俅府中,上有老,下有小,让高俅享受了一番久违的、难得的天lún之乐,乐在其中,忘乎所以,寻宝的事也就摞到一边去了。

    这也是高俅为什么这个年过得很舒心,很幸福的原因。

    正是: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边没人怎开心?

    望着星星盼月亮,高俅家里来堂兄。

    .

    时间过的飞快。

    一晃到了次年正月十五“上元节”近前,积石军虽然番汉杂处,也按宋俗,放了三日花灯。

    高俅府门前半条街上四处挂起了各色花灯,虽不如大宋江南一县的“灯节”壮观,也增添些许节日色彩。

    高府门前的一座小山一般大小的“鲤跃龙门”灯棚,光彩夺目,吸引了众多军民,都来观看。

    高俅、高廉一家众口这日正在楼上一边赏月,一边观灯,一边宴饮,席间虽然叽叽喳喳大人孩子叫个不停,却真个是其乐融融。

    就在此时,忽然间,一阵天摇地晃,一座楼抖得筛子般,那桌上碗、碟、杯、盏乱跳。

    “地震了!”高廉高喊一声,也不顾老娘,也不顾兄弟,也不顾老婆,抱起命根子高家三小子,跳窗而逃,一眨眼工夫不见了人影,手脚端地是敏捷。

    地震没把高俅吓到,高廉的身法倒让他吓了一跳,这还是过去那个爬个三楼都会累得“牛喘”的堂兄吗?

    楼内就看老高家人这番乱,高廉小大姐抱着二小姐一个哭一个叫,殷夫人一头钻桌子底下,殷天锡逃命时一脚踏空失脚从楼梯上滚了下去,跌个鼻青脸肿,高廉老娘最有想法,干脆躺在地下装死,高俅的老婆李小红面无血色,抱着高俅的胳膊发抖。

    高俅稍停了一下,拉着小红的手缓步走出楼来。

    地震惊动全城,人们纷纷跑出家门,乱喊乱叫,不知所措。

    这时,从远处又传来“轰隆隆隆!”一声巨响,一道白光映天闪亮,把个半边夜空也照的雪亮,一闪之后,光芒随即消失,此时天空一轮圆月,洒下清辉,大地归于一片宁静。

    高俅纵目而望,那道光亮正是从积石山方向传过来的,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高廉怀里抱着高家的小三子不知多会又回到高俅身边,脸上讪讪的说了一句:“原来不是地震,倒唬个我半死,还是二弟镇定呀,大事不慌张,小事不紧张,当官的就是不一样呀。”

    高俅打断了高廉的废话,提醒了一句,“是积石山。”

    “是‘积石圣山’?”高廉再次被吓了一跳,“这么大的动静,不是山崩、就是地陷。我家恩师不会有什么意外吧?”高廉耽心起师父的安危,立即变成一脸愁容。

    高俅不禁笑起来,“这个哥哥,危险的时候只顾救自己儿子,连自己的老娘都不顾,等自己安全了才想起自己师父。”不过细想想也是人之常情,不再多言,移步下楼,这家宴也就这样散掉了。

    .

    “上元节”是个年节大宋法定公休长假,不用上班,次日,直到日上三竿,高俅才懒懒的爬将起来。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传到高俅耳中。

    “积石山昨晚崩了一座山,露出一个巨大的洞穴。”在客厅里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