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卑,于是不敢
也不愿和别人沟通。上课时,老师偶尔让我到黑板前去解题目,做好题后我的脸都是滚烫的。
直到大学毕业前,我从未在超过10个人的公开场合讲过话。
但甘居人后不是我的风格。大一第一个学期,全校新生有一次统一考试,500多名学生
坐在一间很大的教室里一起答题。考高等数学时,时间是两个半小时。45分钟左右的时候,
我就jiāo了卷子。监考老师以为我做不出所以放弃了,还劝我再多想一下,能多做出几道题来
也是好的嘛。我说我已经全答好了。监考老师非常惊讶,去我的座位上看我的卷子,才发现
我说的是实话。等到成绩公布,我考了93分,位列全校前10名。
多年后重回母校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那一届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见到我还会说:你就
是那个提前jiāo卷的人。那一次的高数考试其实相当难,居然有个家伙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完了,
所以给很多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自然和我当时的压抑心态有关,我一心只想证明自己。走
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得意于所有同学都看着我的那种感觉。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被别人注意
到。
在那次新生统考后,我对周围同学的轻蔑之情有增无减:他们跟我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
上的,我不应该跟这些人一起上学。我甚至对老师也有点看不上眼。应用物理是学校新设的
专业,上专业课的老师讲课时都是照本宣科。我在下面看着课本,发现老师虽然照着书念,
却时不时会讲错点什么。每到这时,我就会坐在座位上帮老师纠错。这让老师极为反感,当
场告诫我发言要举手。可我屡教不改,还是有错必纠。
在同学中我也比较傲气。每逢期中或期末考试,就到了我的开心时刻。因为对于考试,
我从来不惧。在考前的自习课上,我便向同学宣布:你们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可以来问我。倒
也真有人来找我,去找老师还得走上十分钟的路,而且我也的确可以解答,他们何乐而不为?
不过,我和同学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得融洽。和北京同学本来就有隔阂,和外地同学也
说不到一起去。遇上班级活动,不管是干部选举还是联谊晚会,我永远是唱反调的那个人。
小学之后再没做过干部的我,对团队概念完全没有认识。并且,出于一种毫无道理可言的逆
反心理,别人愿意做的事我都不愿参与。对于这样xìng格的我,男生都不爱和我打jiāo道,女生
就更不用说。理科专业的女生人数本来就少,眼界又非常高。在她们眼里,我除了偶尔在功
课上炫耀一下自己,简直毫无过人之处。再加之我还特别没有奉献精神,诸如替女生寝室换
灯泡、寒暑假时帮她们拎行李去车站的事,我一件也没做过。
我们班有30人,17个男生,13个女生。没有一个男同学喜欢我,更没有一个女同学喜
欢我,虽然女同学中倒有两个人我曾短暂地暗自爱慕过一阵子。
多年以后,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大学时候的xìng格比较像艺术家:自私、冷漠、情绪不
稳定,还老爱挑剔别人。
普通大学也可以造就非凡学生(2)
"成功4+1"理论
我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很长,大学毕业后又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念了两个专业的博士。
我身上有着很重的校园情结。因此,成为职业经理人后,我在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
就是给大学生作演讲。我每年在各大学演讲的次数几乎都超过了20次,差不多一个月要作两
场。
我演讲的主题通常包括大学里应该学什么,成功道路上应该注意什么,还包括职业的选
择,以及社会公关话题等等。同大学生的jiāo流给了我更多的活力,也让我有机会将自己的人
生体会和职业经验与更多的年轻朋友分享。这是我去大学演讲时最大的快乐所在。
经常有年轻朋友来问我,到了大二、大三却发现自己仍不知道未来的前途在何处,人生
的方向一片迷茫。我因此特别提出了一个"成功4+1"理论,教授怎样获得成功、怎样超越
自我的方法。实际上,这套"成功4+1"理论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后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成功4+1"中,4分别代表智慧、勤奋、激情和机遇,1代表xìng格。
"成功4+1"之xìng格
为什么xìng格决定成功?因为机遇和xìng格联系在一起。当每个机遇出现时,靠什么把这个
机会变成你的?靠的就是你的xìng格。我们需要培养一个好的xìng格,让周围的人都认同你。你
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个人,用正直向上、关爱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件事。那么,什么是
好的xìng格呢?
好的xìng格没有固定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别人喜欢你。拿出一张纸,把身边10
个朋友每个人身上你喜欢的xìng格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变成你自己所拥有的,这就是好的xìng格。
有谁不喜欢善良的人?有谁不喜欢宽容的人?有谁不喜欢正直的人?有谁不喜欢大气的
人?有谁不喜欢乐观、阳光、向上的人?如果这些xìng格都在你身上体现出来,别人会不喜欢
你吗?多年后,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我深切体会到,xìng格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我甚
至认为,
一个人只要xìng格好,搭配"4+1"另外4个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获得成功。
如果硬要从我大学的那些坏xìng格中挑出点好东西,我想孤僻也许算其中之一。大学里我
做了4年独行侠,无论去食堂吃饭,还是上图书馆看书,什么事都是一个人做。虽然后来我
的xìng格变得相当外向,但同时我也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到现在我也经常一个人去旅游,
在独处的感觉中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一点对我倒是不无裨益。
回想我的年轻时代,鼎盛期在小学,初中时受挫,高中平坦,大学又受挫。从少年时起
就产生的心理压抑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自卑情结也没有根本解决,直到大学时还是严重地不
自信。即使偶尔有出头的感觉,也不能弥补我内心深处的创伤。那种无处诉说的苦闷,总在
我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沟通技巧是练出来的
我的大学同学对我说,他们如今偶尔看见我在电视上那么能说会道又富有亲和力,不免
狐疑:这是我们上大学时候的那小子吗?
这是因为我后来意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胜过我所学的所有专业课。我坚信人是可塑的,
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学会了沟通,你一定可以当一个好员工,当一个好领导。
沟通是一种态度。大学生毕业时的面试是什么?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如,在你
的面试中也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你不要说自己不知道,因为那就意味着你放弃
了与面试官之间的沟通机会。其实,面试中的答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沟通的过程。
沟通需要什么?
沟通需要放低的心态,更需要技巧。这种技巧绝对不是天生的,而需要后天不断地磨炼。
多年来,我一直精心又刻意地打磨自己的个xìng,以获得和他人的更好的沟通效果。我秘
书跟了我十几年没见过我发脾气,不过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太太跟我过了二十几年,
也没见过我发火呢。经过不断地自觉修正自己,我身上冲动的人xìng部分不断让位于精准的职
业部分。正是经过反复练习之后,他们才看见了电视里那个我。
C班生拿了考研英语第一名
大学头三年,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心理jiāo织在一起,我根本不肯用功读书。虽说上课
能给老师纠错,考前为同学个别辅导,但那不过是卖弄一点小聪明而已,三年里我的专业成
绩其实一直位居中等偏下。
三年中,我唯一下苦功的科目只有英语。
高考时,我的英文成绩只有40分。但那时因为恢复高考才4年,全国高中的外语教学水
平普遍较低,因此教育部规定外语只按百分制的30%计算,总分上我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而北京同学的外语学习条件相对优越,高考分数一般都在七八十分以上。入校后,全校新生
按英文水平高低分成A、B、C三个大班教授英文课,我就被分在C班。和我一起上C班的同
学,要么是因为地处偏远省份没老师教英文,要么中学学的是俄语如今要从英文字母开始学
起。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耻辱。
我大一时,哥哥已经是浙江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暑假回家,我看见他每天都在学英文。
南方的夏天很热,他一个人待在房间,拿个大蒲扇就在那里看托福教材。那时大学里英语只
要修两年,大三起就已经不上英文课了。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还要看英文。
他告诉我说,英文是唯一一门很难靠短时间突击的学科,要想学得好只能靠累积。未来
的工作中去作研究时(那时候我们只谈研究,根本没想过职业选择中还有做企业一说),好多
最新的论文全是英文写的。要想比别人做得好,就得能看原文,等到翻译过来再去读就已经
太晚了。我大二时,哥哥从浙大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念研究生。周末时我常骑车去他的研究
生宿舍玩,他也屡屡跟我强调英语的重要xìng。
哥哥的话对我影响很大。当时我的愿望是大学毕业去当老师,作研究。因此英文是非常
重要的一项工具。虽然高考英文成绩很差,但我给自己立下目标,大学四年一定要把它学好。
大学里我没有午睡的习惯。中午12点半吃完饭,1点钟我就去图书馆租盘英文磁带,戴
上耳机,坐在图书馆的录音机前听英语。磁带内容通常都极为单调枯燥,有时听着听着我就
睡着了,磁带到头时被"咔"的一声惊醒,再倒回去继续听。
我的英语词汇量也很少。每天早上起来我就读英语课本,一个一个单词背。晚上则拿一
本《新概念英语》去上自习课。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天必须背一篇文章,就这么一册
册地背完了三册《新概念》。
从不喜欢的事做起
很少有哪个学生看到复杂的方程式或者密密麻麻的英文词汇书会眼睛发光、心情兴奋的。
这是人之常情。那还该不该学?要学!也许那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培养
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
踏进社会后,至少有一大半人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不喜欢就可以不做
吗?社会可没那么简单,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一个刚踏出校
门的学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言的。所以,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先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等到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
再设法来改变环境。
我们要在大学阶段起就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老实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但要
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如此。
从负循环到正循环:我的自我激励法
学习英文的过程虽然枯燥,但我心中有很强的信念,这也是自我激励的方法。一方面,
我要摆脱因为英文不好而自卑的自己。另一方面,英文可以改变我的人生,改变我的前途,
所以我要强迫自己学。
这就是所谓负向循环、正向循环的问题。如果进入负循环,我觉得自己英文反正也不好,
由自卑变成自弃,我就再也不想碰英文了。倘若进入正循环,我强迫自己去学习英文,然后
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就会越学越好。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看见有同学在看英文报纸时有不认识的单词,便告诉他单词的意思。
几次之后,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就这样,我就渐渐地真正喜欢上英文了,学习起来也更加
带劲儿。
做工作也是一样,绝不能因为不喜欢而敷衍。告诉自己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并投入激
情,你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也会因此受到他人的肯定,然后你就能发现这确实是一份不错
的工作。
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陷入逆向循环,在某个阶段一定要把它停住。当然,这其中也需
要适当的技巧。
在上海微软任总经理时,因为技术中心的工作全是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工
作也不是那么有趣,公司的气氛也比较沉闷。当我们从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到亚洲技术中
心过渡的时候,员工的总体英文水平不够高,无法满足为英语语言国家客户提供服务的要求。
我认为人的心 总是在竞争中迸发活力,所以特意设立了青铜、白银、黄金、白金一系列工程
师等级标准,鼓励大家提高英文水平。如果员工达到某个级别的英文水平,我就给他提升称
号标准。如此一来,员工的英文学习热情变得极为高涨。
大学读英语时,我也给自己定了不少非常明确的规定。比如我一年内要把《新概念英语》
的一册背完,在这个大目标下我又设定小目标,每个月、每周的进度分别是多少。读完之后
我还会做一些考题检测自己的水平,如此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
学完三册《新概念》之后,我发现自己还要加强口语的练习。很多人以为练口语最好找
找老外聊天,其实不然。我和同学第一次去长城时就碰到一群老外。那时候由于国家的开放
程度有限,来中国的老外很少,因此大家都很兴奋,叽里咕噜和他们说了很多。回来仔细一
想,当时和老外聊的内容其实就那么几十个单词,来回在那里倒腾。你哪里人,你从哪里来,
来中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