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明佛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参智印
    五台山,按照元朝得到行政与区划分,在中书行省。

    在天下纷乱,风雨飘摇的元末至正年间,其间虽有刘福通三路北伐波及,但总体而言,中书省,基本上还在元庭掌控之中。五台山,也基本上比较安宁。而且,因为五台山上汉传佛教和臧传佛教并存,此处的汉藏等各族人民,相对而言,算是和睦共处。

    这倒不是说佛法无边云云。这其中,也有五台山佛门过于昌盛,五台山地界的俗世社会和生活,受到千丝万缕的影响的缘故。打个比方来说,贵州茅台,小生前日看到一则新闻,新闻中提到茅台酒厂所在市的市委书记后来转作了茅台集团的副总,还是排名第六,还要向着茅台酒历代祖师爷(?)上香祭拜。由此可以看出,茅台集团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山上的诸寺,在元朝,也有类似的影响。要知道,终元一朝,几乎是历代帝王,无数达官贵人,都对五台山尊崇无比。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功德威仪,自是比恒河沙还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更现实的是文殊菩萨深受吐蕃或者说后世的西藏民众和喇嘛教的推崇;而蒙古人入主中原,面对庞大的汉族及其本后的历史文化,那么佛教昌盛、同为少数民族的吐蕃西藏及喇嘛教,便是一个极好的外缘和盟友。这种类似的情况,在清朝,也有所体现。

    当然,不学无术的小生如此行文议论,也只是一孔之见。诸位看官不必当真,不必较真。

    却说悟虚到了五台山地界,见前方佛音阵阵,檀香滚滚,便止住飞行,降落在地,化作本来面目之小沙弥,向着五台山缓缓走去。

    赵彤暗传的消息,只是说天外天修士在寻找一件东西,事关佛门与轮回,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哪里?却是一无所知没有说。悟虚也参不透,无奈之下,只好首先往佛门四大道场跑一圈。

    但既然来了,那么便要有恭敬心,不可轻慢。是以,悟虚降下云头,徒步而行。

    诸位看官,看到这里,估计真的忍不住要嘲讽讥笑。如今,科技发达,物资和新奇玩意,层出不穷,又有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席卷全球。我手拿iphone6,还是64g的。。想拍谁就拍谁,有钱就是这么自由,就是这么任性。。这是一个,推崇个性,藐视权威的年代。

    这些心理和想法,悟虚在后世都有过,都经历过。实话实说,这些心理和想法,不无道理。但悟虚轮回转世,两世为人,历经磨难,却又明白了一些新的道理,或者说是反复之后的道理,历代贤圣,站在后人的角度,他们自然有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历史的;他们甚至有许多错误,但换做你去做,恐怕错误更多,错误更大。此其一。

    其二,他们都是有信仰的,有理想信念的,说到底,人类历史到现在,其终极价值,也永远不变是那些,生存、公平、正义,真、善、美。。你若有追求,你若有信仰,你若有所梦想,你若有所目标,对于这些历代贤圣,怎能不有所共鸣,不有所理解,不有所惺惺相惜,不有所尊敬?

    须知,你因此而不孤单,因此而改进,因此而被后后来人所如此对待?

    这其实是一种传承,一种薪火相续,一种大愿,一种执着和坚持。

    悟虚的后一世,还未曾拜过五台山。此刻,他虽然不是如某些虔诚僧众和居士,三叩九拜,但也是凝神静气,以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一步一步,走向五台山。

    上山途中,悟虚遥望山道,“悟虚大师,远道而来,不知到我普济寺有何要事?”

    悟虚回忆起自己方才,因为自觉人世间绝大多数修士上了庐山,也未曾发现寺中有大修士,便在普济寺东张西望,四处以神识探查,不由面露惭愧之色,“方才小僧多有唐突,还望智印大师见谅。”

    “无妨。”智印大师,合掌回礼,“如今东南乱起,白莲宗在应天府苦苦支撑。老衲方才见悟虚大师,行色匆匆而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不知是何物?可否说与老衲知晓?如此,老衲也好略尽绵薄之力。”

    悟虚脸上又是一阵惭愧,沉吟片刻,答道,“实不相瞒,小僧此次来,却不是为了东南之事,而是为了寻找一件事关佛门与轮回之物。”

    “事关佛门与轮回之物?”智印大师,端坐在蒲团,良久不语,最后方才说道,“此处即佛门,人间即轮回。”

    悟虚再要开口,智印大师却是摇摇头,“方才大孚灵鹫寺多吉喇嘛,命人四处寻找悟虚大师。老衲先前不知是悟虚大师,便出言将大师引来提醒一二。”说罢,便闭目入定。似乎,有送客之意。

    悟虚见状,暗叹一声,只得出了佛堂。

    多吉师兄?他不是随八思巴国师上了庐山莲法峰么?怎么下来了?

    “悟虚上师!”几名喇嘛,躬身跑了过来,“我等奉多吉上师之命,前来恭迎悟虚上师。”

    悟虚回身望了望,偏殿之中檀香缭缭,几名香客正跪在蒲团上,朝着佛龛上那尊被烟熏得一片漆黑的文殊菩萨像,叩拜不已。

    “悟虚上师,多吉上师正在大孚灵鹫寺等候上师。,特命我等前来迎接法驾。”那几名喇嘛,此刻已经站在了悟虚跟前,连声说道,语气极其谦恭。

    悟虚,随着那几名喇嘛,走出普济寺,又回头望了望,匾额上“普济寺”三个字,古朴苍劲,只是因为岁月久远,已经有了些历史的斑驳。

    “悟虚师弟。”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天空中,云层如朵朵白莲,多吉坐在上面,对着悟虚合掌微笑。

    望着好久未见的多吉,悟虚也微微一笑,飞身踏上白莲云海,朝着大孚灵鹫寺而去。

    正所谓五台如指参智印,普济寺中佛像隐。

    东南战乱未尽力,白莲云海多吉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