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季梓宁弈 > 第四百八十九章 皇陵贪墨
    烈日炎炎,有激动的百姓甚至中暑昏迷,人群顿时乱成一团。

    中暑的没得到救治,其母顿时慌了神,急得嚎啕大哭,她在人群中一通寻找揪住一个瘦高个,急道:“我儿子中暑昏迷,你得把将他送医馆,药钱也得你出。”

    瘦高个傻眼,一把推开她,“你这老妇人说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你不准走。”老妇人揪住他衣服不放,激动道:“大家来评评理啊,说是一天五文钱,我们卖命替你吆喝,连口水都没得喝,我儿子要是有个好歹,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她这一说,人群中顿时有愤愤不平的,“是啊,这种鬼天气热死个人,从早到晚连口水都没得喝,也太不人道了。”

    “你们谁啊,我根本不认识你们,什么五文钱?”

    老妇人死死揪住他不放,“哟,现在出了事翻脸不认人啊。”

    人群越来越热闹,很多示威咒骂的百姓听到没钱拿,顿时全部围过来指着瘦高个痛骂,激动道:“你这个人怎么说话不算话?早上说好五文钱一天的,现在收工就不认?”

    清乐侯府外喧闹不止,大门却一直紧闭不开,后来还惊动京兆尹衙门,出动衙役才驱散的。

    京兆尹是聪明人,敢情许戈是被人算计了,但清乐侯跟皇帝关系微妙,何况皇帝正在气头上,他不会蠢到把这事往上报,权当没发生这事。

    不过被这么一闹,清乐侯府总算安静下来,第二天没人再来闹事。

    一墙之隔,冰火两重天。

    外面闹翻天,许戈却心情独好,在书房摆弄他的茶花。

    阿九进来传话,“侯爷,咱们把谢长安杀了,肃王好像着急了。”

    “手脚做干净了吗?”

    “即使查到咱们头上,也没有证据。”

    许戈将案桌上的一叠书信交给阿九,“中书令的家人如何?”

    “咱们快敬王一步,已经将他儿女带到安全的地方。”

    “找个机会,跟他谈条件。”今天心情好,许戈饿得也快,“告诉夫人,我今晚想吃红烧猪蹄。”

    许戈是北方人,身高体长食量也大,满满一大盘猪蹄被啃个精光,末了还津津有味地问,“还有吗?”

    苏禾翻他的白眼,吃软饭就算了,还这么能吃,她哪里养得起。

    他就那狗德性,尤其是这次臊得特别厉害,晚上将人折腾好几遍,浑身都透着股亢奋。

    苏禾诧异,怎么感觉他找到组织的感觉,这跟以往是全然不同的。

    实在是太困,她迷迷糊糊睡过去。

    许戈给她盖好被子,独自站在窗边抬头望着皎月,拿起酒瓶大口地喝着。

    他足足站了一夜,目光深邃。

    修建皇陵的劳工众多,得了朝廷的命令,很快就将坍塌的山体挖开,大理寺从皇陵中找到被炸碎的汉白玉石,花岗岩等,顿时头皮发麻。

    不过从现场炸裂的痕迹来看,并非事故坍塌,而是人为破坏。

    经过一番寻找,大理寺在现场发现焚烧的黑色物质,有刺鼻的味道。

    一众官员不敢马虎,快马加鞭赶回京都,谁知刚进城就听到噩耗,中书令全家在深夜被屠,一把火将尸体烧得面目全非。

    劣质材料呈递上堂,皇帝勃然大怒,下令严审何安。

    大理寺的人手脚再快,仍然晚了一步,何安在狱中撞墙而亡。

    不过临死前留下份血书,说是无缘愧对陛下,唯有以死谢罪。

    血书寥寥几字,但留有关键线索,大理寺在何宅书房院子的树底下,挖出一个盒子。

    盒子装有装着一本账目,一把钥匙。根据钥匙,大理寺很快找到大丰钱庄。

    何安在大丰钱庄从来没有存过钱,但钱庄有密室钱柜,起初掌柜的装聋作哑,于是大理寺挨个柜子试,真用钥匙打开其中一个柜子,然后将人抓回牢里。

    做钱庄生意最讲究信誉,起初掌柜不肯说,但大理寺是什么地方,铁齿铜牙都能撬开了。

    掌柜的很快全盘招供,钱庄的暗柜不是什么人都能租的,租金贵不说还得有门道,这是见不得光的买卖,双方单线联系,而钱庄只是中间方,双方往柜子里放了什么还真不知道。

    不过掌柜毕竟不是普通人,而且租出去的秘柜并不多,这个柜子雷打不动租了十年,长年累积下来他还真看出端倪,记住了交易双方的长相。

    大理寺根据他的描述,画出拥有钥匙的交易方,一个是何安的仆人,一个是谢长安的佣人,而取钱这边也有两个人。

    据掌柜讲,两人是间隔着来的,沉默寡言警惕性很强,应该高门大户的下人。

    大理寺派人去谢长安家挖地三尺,果然在书房暗格找到跟何安相同的钥匙。

    据谢长安的认罪书所述,长达十年共贪墨五十万两白银,每次往暗格里放五万两银票。根据掌柜的招供,按交易双方开柜的数量来看,数目不谋而合。

    至于幕后之人是谁,其实也不难查。

    何安官至中书令,已经是朝中重臣,而且他平时为官清廉,能让他这么做的事,身份地位肯定不会低。

    比他有权势的,试问在京都有几个?

    大理寺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敬王,敬王对何安有提携之恩,加上两人还是翁婿关系,他的嫡次女是敬王的侧妃。

    有了这层翁婿关系,何安冒险帮敬王算师出有名。

    敬王是皇嗣,大理寺不敢轻易调查,商议之后决定奏请皇帝,由皇帝来定夺。

    少卿觉得谢长安的死太过蹊跷,似乎急于将何安跟敬王推出来,于是借机调他的档案。这一抽丝剥茧不打紧,竟然是第二个左宗翰。

    看来,谢长安才是炸毁皇陵的幕后主谋,可惜已经死无对症。

    得知大理寺查到的线索指向敬王,皇帝脸上乌云密布,气得浑身都在抖。

    两张肖像交到内务府,内务府的人很快就从档案中调出来,去钱庄取钱的人确实是敬王府的下人,一个叫马三,一个叫刘德才。

    偏不巧的事,王府的人不久前刚来更名造册,马三得了疾病而亡,而刘德才外出私逃,已经出了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