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霸图 > 第 120 章
    。。”

    凉州城,夜晚,李跃独自带着带着一人慢走在大街上。

    五个多月过去了,蓝田公主日渐消瘦,憔悴不已,李跃知道此事,但是一直没有去安慰或者解释,直到今日,李跃忽然想起蓝田,心中不忍,便带着她出来散散心,蓝田仍然是郁郁寡欢的模样,一路上一言不发,国破家亡,而罪魁祸首却是自己的男人。

    微风习过,蓝田又想起了小时候在高原上奔跑的场景,不知何时,眼泪已经忍不住留下。

    两人站在一座山丘之上,天空辰星灿烂,唯有细微的啜泣声。

    “你恨我吗?”李跃默默的走到蓝田身后,淡淡地问道。

    无语,惟有泪千行!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一)

    更新时间2015-7-30 0:00:20  字数:1921

    风起!

    独坐相位十九年,倾轧天下,李林甫一直以来万事如意,一帆风顺,频频得手,其实是坐在冰山之上,李林甫清楚这座冰山早晚要化,然无法预测怎么化,更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化在他自认为死心塌地的帮凶之手。

    其实,官场的潜规则便是如此,一个依靠权谋,暴力来控制局面的独裁者,外界的人很难撼动他,唯有走狗掌握着他的机密,知道他的软肋,又因做走狗委屈,窝囊,分赃不均,产生了仇恨,只要时机一旦成熟,便会闹成窝里反,如同撕旧抹布般地将主子撕碎,一解心头之恨,或者取而带之。

    在杨国忠一身兼领十五使后,李林甫曾起过警惕之心,怕这个有杨玉环做后台,并得到皇帝高度宠信的人物,会让他失控,可杨国忠表现出来的恭顺,低眉顺眼,又让他放松了警惕,依然人能为不过是自己的马前卒,能够随便差遣,无碍大事。

    从来算无遗策的李林甫,这次失算了。

    杨国忠已经不甘再做李林甫的走狗,在了解到李林甫对自己的嫉妒后,觉得除非自己不想更上一层楼。否则,迟早要被李林甫收拾掉,他在继续奴顺的同时,开始与李林甫同床异梦,异梦做的长了,渐渐生出一个念头,李林甫做首席宰相得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何不想个办法让他下台,由自己取而代之。

    经过严缜的思虑,杨国忠与自己的心腹制订了一套如何夺取李林甫权柄的计划。

    第一步,谋取兵部侍郎的职位,在军事上加重自己说话的分量。

    第二步,动摇李林甫的政治根基,以贪赃的罪名,贬京兆尹萧炅为汝yīn太守,将御史大夫宋浑流放潮阳郡,玄子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李林甫坐看心腹被逐,却是相救无力,实在是杨国忠对李林甫太了解,招招致命,却不给李林甫任何援助的机会。

    中央政局的形势在变,且变化之迅速,让许多人始料不及。

    收到杨国忠等离心势力的挑战,李林甫改变了一些思路,他已经觉察出若是仅靠相位来制服天下,那已经不够了,必须谋求军事xìng的地方官职,来加强自己的基础,方能对付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应付变化莫测的政局,在他的要求下,李隆基任命他为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兼单于副大都护。

    然而,李林甫因为执政过久,树敌太多,加之杨国忠的正面挑战,人心开始背离。有名无实的陈希烈长期被束之高阁,对他蛮横专制的不满渐渐现于言表。朝臣们被压制了多年,都想改变他一手遮天的局面,抵触情绪纷纷产生。

    冰川露出了融化的迹象,李林甫无奈之下,值得装得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李林甫兼任的朔方节度使出了一件大事。

    出事的是担任朔方副节度使的李献忠,他本叫阿布思,是突厥部落的首领,因为唐廷强盛,率众内附,被安排隶属朔方军,李隆基赐以皇姓,名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使,力荐他做副将。

    正职是当朝宰相,威震朝廷,且是遥领,具体事务基本是他主持,从而李献忠把这个副将做的心甘情愿,奈何天有不测风云,李隆基在杨国忠的撺使下,突然下诏,将李献忠极其部落调到幽州。

    幽州是安禄山的防区,而李献忠与安禄山有着不可化解的冤仇,怕去了遭到算计和吞并,不去又违抗圣旨,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梁娜之下,李献忠最后选择了背叛唐廷,率部重回故地北,回到那里之后,仇恨加上游牧部落的特xìng,又多次进犯唐廷,严重骚扰边境。

    李隆基风怒了,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讨伐,高仙芝奉命后,引部向西进发,高仙芝传书给当地突厥族的一支葛逻禄,要他们暗中相应,城掎角之势,共同夹击李献忠,葛逻禄同意了,然而等他们行动,李献忠迫于高仙芝的攻势,就投归了葛逻禄,葛逻禄以迎接的姿态,将李献忠迎进来,又立时给绑缚起来,并拿下李献忠的妻子以及帐下的几千人,押往高仙芝的营盘,再押往长安,此时,大约正是李跃消灭吐蕃的消息传开的时候,葛逻禄早就吓跑了胆子,哪里敢接受李献忠。

    李隆基亲自登上勤政楼举行了庆功宴会,令人将李献忠在朱雀街斩首示众。

    李献忠的背叛,是李林甫的失职,按照朝廷的法度,李林甫不得不忍痛割爱,引咎辞去了朔方节度使,转而推荐让安斯顺继任。

    处心积虑要取代李林甫的杨国忠,不失时机地利用此事对李林甫的负面作用,在朝廷中大张旗鼓地制造舆论并为自己造声势。为了试探自己的影响和力量,提出为他的舅舅张易之兄弟平反昭雪。张氏兄弟是武则天时代人神共愤的人物,他敢为他们翻案,是走的一步险棋,险是险,然而走成功了。

    李隆基忘却了张氏兄弟当初对社稷所造成的危害,极其爽快地同意了杨国忠的建议,说张氏兄弟有迫立中宗之功,可恢复官爵,并赐张氏子弟一人官职。

    这案不是一般的额案子,翻案翻得确实令人胆战心惊,几乎是扭转乾坤的能量,让群臣开始对杨国忠刮目相看,让百姓更加觉得李隆基真的是老糊涂了。

    紧接着,杨国忠积极谋取重镇军政权力,通过鲜于仲通的帮助,得到了剑南节度使的职位,在李林甫失去一镇之时,杨国忠却得到了一镇,一失一得,把李林甫比了下去。

    步步得手,杨国忠让李林甫的威信扫地,但是这还不是结束。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二)

    更新时间2015-7-31 13:04:23  字数:2049

    惊蛰!

    天宝十一载的年初,市场上恶钱到处充斥,江淮一代尤其严重,贵戚达人,富商大豪纷纷按一比五的行情,拿官钱到那里换恶钱,然后运到长安使用,造成了京师物价飞涨。

    身为首席宰相的李林甫,不得不亲自出来处理此事,从国库中取出粟帛及十多万簪钱投放于市场,以调换恶钱,同时申令禁止使用恶钱,凡有恶钱必须jiāo官,否则以违抗朝廷法令论处。

    就经济而言,李林甫是个外行,这恶搞措施显然不切合实际,不久,造成市场更大的混乱。手中持有大量恶钱的市民、富商,立即面临了破产的危险,他们情绪激动,公开抱怨政府,杨国忠到市场视察,众人拦住他的马头,大发牢骚,倾吐不满。

    杨国忠把握主了从天而降的政治契机,旋即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上奏皇帝,终点指出换钱的不当,要借此扭转李林甫令出必行的局面。李隆基恐怕引起经济动dàng与社会问题,下令除非铝锡所铸及穿穴之钱外,一律听任流通,李隆基的下令,实际上否定了李林甫的换钱措施。

    从李林甫的本意来看,是要制止住经济混乱,然由于处理不当结果给杨国忠以攻击的机会。这是他执政十九年来,第一次遭到异己势力的成功抗衡,极大地损伤了他的权威。

    先前巴结李林甫而走运的王珙,可谓是平步青云,身兼二十多使,已成为朝廷中一等一的红人,李隆基赏赐不断,万年尉韦黄裳,长安尉贾季邻时时准备大量的钱财以供他使用。他把办公处跟李林甫一样,设在自己的宅中,很少理事,文案堆积如山,下属要请他在文件上署名,也得等上好几日。

    王珙仰仗和李隆基的直接联系,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把当初畏惧李林甫的态度跑到了九霄云外,出于近来的不利,李林甫对这唯一尚能依靠的鸿鹄,只得强压住心中的愤恨,许多事情不得不屈就。王珙之子卫尉少卿王准,时常辱谑李林甫之子李彦,李彦为顾全大局而低三下四,忍气吞声。

    在王珙的庇护下,王氏子弟肆无忌惮地践踏法令,特别是其同父异母的弟弟王焊,更是桀骜不驯,为虎作伥。

    王焊嚣张跋扈,整天不务正业,结识了一群三教九流的朋友,终于,惹来祸端,王焊私底下把术士任海川召来看相,问他们的脸上是否有王气,任海川闻此犯上作乱之语,大惊失色,回去后藏匿起来。王珙知道此事之后,恐怕泄漏秘密,想要杀任海川灭口,他将任海川驱逐到冯翔郡,加以别的罪名给杖杀了。

    恰逢安定公主韦会也是个浪dàng公子,与王焊是一个圈子的人,听闻此事,在家里议论,被人告发了。王珙令贾季邻速速灭口。韦会被捕下狱,当夜缢死,翌日凌晨尸体被送回家,一家人悲痛yù绝,但是却畏惧王珙与李林甫的权势,不敢声张。

    王珙的所作所为没有败露,反而蒸蒸日上,被皇帝封为太原县公。

    然而王焊刚刚屁股被王珙擦赶紧,竟然在私底下和其友刑进行密谋造反,准备屠杀朝中政要,发动政变,具体的计划是:串通龙武军万骑诛杀龙武将军,火烧诸城门及二市,在混乱之中,兵分几路,捕杀杨国忠、李林甫、陈希烈。

    这个至少有欠考虑的政变计划,在预定动手日子的前两天,走漏了消息,李隆基当时正在与王珙李林甫等朝廷中枢听闻有人造反的消息,原本很震惊,后来知道详情原来是一帮地痞无赖就像造反,就让王珙发兵围捕乱党。

    王珙回府后,也是吃了一惊,他知道自己的弟弟王焊经常与刑等人混在一起,这个时辰必然就在金城坊刑府中,于是悄悄让人密召王焊离开刑家里,自己带人慢悠悠地前去围捕,午时出发,知道黄昏时分,才下达了出兵的命令,让长安尉贾季邻去执行。

    在华庆门,贾季邻遇见了王焊。

    王焊拦住贾季邻关照道:“我和刑是故友,今天他谋反,只恐怕事情紧急而将我牵扯进去,往足下不要听信他的一面之词。”

    贾季邻没有言语,把他放过去,挥兵围攻刑的宅子,刑带着几十个江湖上的混混正在商量着谋反的事情,此刻忽然听到官兵到来,哪里还不明白事情败露,带着几十个带着刀弓就强行往外突围,与官兵发生了激烈的格斗。

    正在格斗之际,王珙与杨国忠各自领己部已经赶到了。

    贾季邻把王焊之语,告诉了王珙。

    王珙一口咬定:“我弟岂会与刑连谋!”

    刑这时才想到王焊提前离开,必然是王珙命人悄悄只会,心中忌恨,一边突围,一边大叫道:“勿伤士大夫!”

    绕开王珙的方向,把突破口悬在杨国忠的方向。

    杨国忠的幕僚看出事情不对劲,悄悄让杨国忠带人往后退。

    刑等人边斗边走,冲到了皇城的西南一隅,就在此时,高力士带着飞龙军四百多人感到,挡住了刑等人的去路,进行迎击,通过激战,刑死在了乱兵之中,党羽全部投降。

    事后,杨国忠把他对王珙参与谋反的怀疑,以肯定的语气告诉了李隆基:“王珙必定预谋。”

    李隆基摇头说:“王珙受恩如此之深,不可能参与谋反,况且他和王焊是二母所出,必定是王焊嫉妒王珙富贵,而蓄意加害。”

    一旁的李林甫,也为王珙说了话。

    最后还是相信了王珙的李隆基,最后的意思是,只要他前来请罪,可保没事,深知连王焊之罪都可豁免,并要杨国忠前去暗示。杨国忠找到王珙,委婉地说:“圣上对你眷爱极深,今你要保全门户,须得自请降罪于王焊,如此,他未必受极刑,你也得安存,可避免一同并命。”

    王珙俯首拜谢说:“小弟是先人所托付,我平日对他多有管教,今难以舍弃而想要保全。”

    杨国忠没能劝下王珙,只得怏怏地走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三)

    更新时间2015-8-1 1:19:43  字数:1594

    山雨!

    翌日,王珙还是如同没事人一样,按着惯例上朝,车系列多不走了过来,送上一番冷嘲热讽,从来都是高人一等的他,如何咽的下这口气,愤然地做了驳斥,出了朝堂,他前往中枢侍郎厅修表,陈述自己在此事中的清白,然而等到修毕上jiāo,中书省由陈希烈负责,以朝毕拒绝不受。

    李隆基翘首以盼,不见王珙将表送来,开始有些愤怒,受了王珙驳斥的陈希烈,在一旁煽风点火,没有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说王珙犯有谋反罪,按律应当处死,李隆基随即命杨国忠代替王珙为京兆尹,与陈希烈等人一同审理此案。

    王珙见朝内已经拒绝,将表jiāo给李林甫,希望能够得到援救。

    可是李林甫一脸无奈地道:“为时已晚。”

    进入法堂,杨国忠问王焊:“此案你兄可知?”

    与王珙关系密切的侍卿史裴冕,恐怕王焊牵连王珙,忙叱道:“你为臣不忠,为弟不义,圣上以尊兄之故,用足下为户部郎中,官加五品,恩也算厚了,尊兄岂知晓刑之事?”

    杨国忠接着对王焊说:“你兄若知,不可隐瞒,若不知,也不可妄言。”

    王焊一口咬定:‘我兄不知。“

    原本此事应该不会牵连到王珙了,可惜,树大招风,王珙与杨国忠一同投在李林甫门下,两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