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霸图 > 第 112 章
    测地说道:“天下即将大乱,杨大人可以辞官归家,在临茹置田百亩,可以避过灾难,保存xìng命,否则将会有大劫。”

    然而话刚说完,就听的屋外一镇玉碎之声。

    杨慎矜大惊,发现是婢女明珠惊慌失措地站在门外,茶杯摔碎在地上。

    杨慎矜让人见那个明珠绑起来,就要杖杀她,但是被史明忠制止了,史明忠说道:“勿杀,卖了可换十头牛,一年能耕十倾田,上天有好生之德,大人既然不在意,不如就送给贫僧吧。

    其实杨慎矜如此狠心要杀明珠,实在是因为担心明珠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不过史明忠求情,他也不好拒绝,再者,杨慎矜发现史明忠屡屡把眼睛盯向明珠,不便明说,就顺水推舟将明珠送给史明忠。

    当晚,史明忠携美返家,途中经过杨玉环的姐姐柳杨氏的宅前,韩国夫人邀请史明忠到房内说话,正好看到了史明忠车内的明珠,觉得明珠长得漂亮,就请求史明忠将明珠卖给她,史明忠心里叫苦,这个明珠若是一般的美人还好,只不过她既然听到了自己对杨慎矜说的秘密,实在是不能卖给别人,一旦事情败露,可是要杀头的。

    史明忠含蓄地拒绝了,却不料韩国夫人浪dàng地笑着说道:“莫不是高僧动了道心?”

    一言击中史明忠的软肋,他就是看到明珠长相不错,才懂了色心,不忍就这样白白被杖杀。最后韩国夫人强硬地给了史明忠留下一笔钱,将明珠扣下来。

    韩国夫人坚决要买明珠,并不是给自己用,而是为了讨好皇帝,她知道皇帝喜欢女色,虽然有杨玉环陪伴,仍然命高力士组织了一个讨花使,专门为皇上在民间寻找年轻貌美的秀女。

    第二日,明珠被韩国夫人带进宫,李隆基见到绝色,而且明珠伶牙俐齿,就把明珠留在宫中侍寝,欢娱过后,李隆基问明珠的身世,同时知道了她出自杨慎矜的府中。

    李隆基玩笑地问道:“杨慎矜缺钱吗,怎么忍心将这样的美婢卖掉?”

    听到这话,明珠忽然哭的梨花带雨,将杨慎矜请史明忠作妖法,并且史明忠预言天下将乱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泄露给皇上。

    李隆基得知之后,心中虽然对杨慎矜作妖法之事非常痛恶,但是却含怒未发,毕竟杨慎矜是自己非常重新的财政大臣,每年都给皇宫省下大笔财物。

    不过慢慢地,李隆基对杨慎矜也渐渐疏远起来。

    李林甫在宫中打点的非常周到,信息非常灵通,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让人将此事透露给王珙。王珙知道了这个消息,开始把原先压抑的愤恨写在脸上,开始恣意侮辱杨慎矜,杨慎矜不知个中情由,依然摆着表叔的架子,严斥了表侄。

    表叔既然不屈服,王珙觉得自己已尽了最后的情分,遂和李林甫密商,构造杨慎矜的罪状。

    旋即,御案上多了一张这样的飞碟:

    “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家藏攵书,和jiān人往来,yīn谋恢复祖业。”

    李隆基看到这个奏牒,龙颜大怒,命人将杨慎矜收入尚书府,下诏命令刑部尚书萧炅、大理寺李道芹、殿中侍卢铉以及杨国忠共同审查,并且命令大理寺将杨慎矜的两个弟弟太府少监杨慎余、洛阳令杨慎名全部押入大牢考讯。

    第一百九十六章 飞鸟尽,良弓藏(二)

    更新时间2015-7-14 2:18:31  字数:2057

    杨慎矜三兄弟不招,审查团也没有办法,三人yīn谋恢复祖业,没有证据就无从谈起,但是既然这件案子是李林甫提起的,无论有没有,负责审查案子的四个人都得硬着头皮拔出点东西来证明是真的。

    杨国忠将目标定在太府少卿张身上,希望得到突破点。

    张之职是杨慎矜推荐的,杨国忠状告张参与讨论攵书,将他关押在驿站,强行进行逼问,百般拷打,却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口供,杨国忠问不出来,都动用了酷刑,把张的身体拉长了一尺多,张腰细yù断,却是个刚烈忠义之士,宁死不屈,闭口不言。

    同时,李林甫调派自己的得力助手罗希出手,寻找史明忠的下落。

    史明忠当日在明珠被韩国夫人留下的时候,就意识到不妙,撒腿跑路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但是事不凑巧,也不知道是天意注定,罗希还真的知道史明忠一些情况,这都是拜当日与罗希齐名的另外一个酷吏吉温所赐,原来吉温的父亲与史明忠是密友,吉温小时候就被史明忠抱过,而罗希以此偶然的机会,从吉温的口中得知史明忠的家就在河南的一个乡村。

    罗希秘密前往史明忠的家乡,在河南丞姚开的协助下果然在史明忠的家乡找到了史明忠,二话不说,史明忠就被罗希用铁链锁着,黑头蒙脸的带回长安。

    一路上,罗希不让任何人与史明忠说话,就这样一直押到长安。

    史明忠心里本来就在发慌,而沉默只会让人心中的恐惧无限膨胀,当罗希把史明忠押往华清宫的时候,半途中,罗希派狱卒诱骗他说:“杨慎矜已经招供,只需你证明一下,若是你解人意还可以活下来,否则必死无疑。”

    这一招半真半假的恐吓,还真的起了作用,史明忠怕了,他回头对罗希的方向喊道:“大人,请给我一张纸,我jiāo代。”

    罗希佯装不理,在距离华清宫只有十多里地的时候,经过史明忠多次哀求恳请,罗希才给他三张纸,得到纸之后,史明忠完全按照罗希的意思写供状。

    得到供状,目的已经达到,罗希这才高兴地对史明忠说道:“道人莫相怪!”

    到了华清宫,再审已经押来的杨慎矜,以史明忠的供词为证据,杨慎矜还是一口否认,坚决不肯招供,罗希带人入城到杨慎矜的家中搜查,寻找攵书,但是没有找到。。

    李林甫接到汇报,担心事情半途而废,就让杨国忠前去搜查杨宅。

    杨国忠会同御史大夫崔器,进入杨宅之后,把杨慎矜最宠爱的小妾韩珠团抓起来拷打,在对付韩珠团的时候,杨国忠悄悄地从袖子中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攵书,塞入杨慎矜卧室竖柜的暗函里,然后再假模作样地东寻西找,说是搜到了攵书,大声喊道:“逆贼真是藏的秘密,终于被我们找到了。”

    杨国忠将攵书带回朝廷,亲自出示给杨慎矜看。

    杨慎矜长叹道:“我没有藏过攵书,又怎么可能无中生有在我家找到呢?”

    自知被人陷害,但是如今已经无力回天,唉声叹气了一会,颇为沧桑地说道:“过去没有来,今天终于来了,这都是命,我的死期已经到了。”

    人证、物证俱在,杨慎矜只能供认不讳。

    案子就这样结束了,根据李隆基的指示,法官的判决是:“杨慎矜、张赐死,史明忠重杖一百;杨慎矜的亲戚官员全部流放,家产收没,家属流放岭南。”

    而杨慎矜的两个兄弟杨慎余、杨慎名在杨慎矜死后也奉诏赐死。

    临死前,杨慎名从容地对刑官说道:“今天奉皇帝的旨意去死,不敢有片刻拖延,但是我的老姐姐无人照顾,请让我做一封家书来告别。”

    在经过同意之后,杨慎名神色不变,进入房中写信道:“拙于谋运,不能静退。兄弟并命,唯姊尚存,老年孤茕,何以堪此!”

    写罢,将所养的池中鱼全部放生,自缢而死。

    杨慎余闻诏,合掌指天,然后自缢。

    杨慎矜三兄弟间友爱,侍老姊如母,仪表秀伟,才干超群,鹤立鸡群,为当世所赞誉所钦慕。

    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慎名曾经照着镜子长叹说:“兄弟皆六尺余,此貌此才,yù见容于世,难矣,人不妒天妒!为何不让我貌平体弱呢?”

    这个案子发生在天宝六载,正是王忠嗣被贬后的第五个月,杨氏三兄弟死后,很多才子都为杨慎名说过的那番话潸然而泪下。

    接下来的两年中,朝廷成为了李林甫、王珙、杨国忠三个人的天下,自从天宝四载以来,大案一件接着一件,皇帝对李林甫深信不疑,因为李林甫这十多年来保持了帝国的大治格局,在越来越老的情况下,李隆基按照“道法两家”的信条,退进深宫之中,恣行宴乐,抛弃了天子必须每天进行听朝的惯例,把听朝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麻烦事。

    百官们都集中在李林甫的府中议事,中书、门下两省只有陈希烈在当值,由于冷清,两省就如同破庙残偶,香火冷落,无一人入遏。

    同时在天宝七载的时候,全体馆员再一次着说惹恼了一番,他们给李隆基上了新的尊号,叫做“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李隆基对群臣的拥戴,报答以天下大赦,免除了次年的租庸。同时在得到新尊号的一个月后,范阳、平卢节度使安路莎得到了最高的政治特权,李隆基郑重地赐给他一道可以豁免死罪的铁券,而在此前,安禄山已经得到专领两道劲兵的权力,而得到免死铁券,无疑是作为臣子最高的奖赏荣誉。

    李隆基自以为是爱民的仁君,的人免租庸则是仁政的具体表现,毫不知道他所谓的恩泽,将给庶民带来更大的疾苦。

    财政界的大臣们,便是由杨国忠与王珙为首,为了保证国库收入,在免租的名义下,巧立名目地恣意剥夺百姓,以加倍夺回天子赏出去的恩泽。

    第一百九十七章 星星之火

    更新时间2015-7-15 3:27:37  字数:2018

    三年间,杨国忠犹如一颗财政新星,冉冉升起,步着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珙的后尘,杨国忠搜肠刮肚想尽办法厚敛钱财,以满足皇帝的私人用度。皇帝投桃报李,在一年的时间内,让他得领水陆转运、司农等十五使,并升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

    此时海内丰骟,州县中所存的粟帛便达到价值巨万,杨国忠向皇帝建言道:“古者作二十七年耕,可余九年之食。今天下太平,请各州县拿出存下来的东西,变为轻货,以让京师富足。”

    在李隆基的批准下,杨国忠命令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jiāo易为布帛,然后运到京城,以此来充实天子的御府。

    在他的经营下,存放在天下赋调的左藏库,货物堆积如山,应有尽有,天宝八载,李隆基曾率百官参观了左藏库,连胜啧啧称赞杨国忠,赐给他紫衣、金鱼,授他为知太府卿事,原本杨国忠就担任全国财政的十五使,现在再兼任了杨慎矜死后所留下来的财政大权,杨国忠一下子就将帝国绝大部分的财政大权集于一身。

    然而李隆基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以为国用充足,愈发放开手脚来挥霍无度,凭着兴趣赏赐宠臣,随心所yù,完全泯灭了当年节俭的精神。

    开元之治所取得的社会财富,基本上是通过纳税的形式流到政府的手中,这批财富大多数不是用之于民,而是被皇帝挥霍掉。

    昔年,唐太宗提倡要藏富于民,这才是立国之本,然而到了现在,海内百姓饱受苛捐杂税之苦,在所谓的充盈的太平盛世中,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朱门酒ròu臭,路有冻死骨,这种现象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富人铺张浪费,穷人活在盛世的最底层,苦不堪言。

    而李林甫的威权,震慑天下,然而他还是怕李隆基,不是一般的怕,而是骨髓里面的怕,他深切地知道,李隆基是一个怎样精通权术的人物,加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只要一个不满意,就可以随时叫他卷铺盖走人,甚至要他的命。为了让李隆基对他只有好的印象,没有不利的信息,他不遗余力的阻断言路。

    尽管李林甫采取了高压政策,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格局,但还是有些正直之士不顾荣誉、地位、身家xìng命冒死进谏,尽管大多数无济于事,甚至身败名裂。

    李林甫的威势如水银泻地,断绝了许多人的前程,砍下了许多的头颅,破碎了许多的家族,然而还是有人出来对他进行了挑战。

    咸宁太瘦赵奏璋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挺身而出,弹劾了这个他认为是jiān相的二十多条罪状,以显示社会正值力量对邪恶势力的抗议。

    李林甫扣下奏章,命令御史台将赵奏璋逮捕,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将他残忍地重杖决杀了。

    这是李林甫为相十多年来,朝臣之中自发的也是唯一的以此公开弹劾,它显示了正义反抗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朝政带来了一丝光亮。

    随着李林甫以胡人为边将的政策出台,边镇发展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势头,而唐廷赖以军事支柱的府兵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自募兵制施行以来,府兵每况愈下,虽然建制仍然存在,却由于兵士不堪长官的鸭脖,纷纷逃亡而名存实亡。军器粮草等长时间得不到补充,所剩无多,本来府兵进入宿卫中央的部队,侍卫天子,被看成荣耀的象征,但是到了天宝八载,对长安城中的宿卫已经变荣为耻,“侍官”成为骂人之语,各个折衡府已经没有什么兵员,加上李林甫除了发兵所用的上下鱼书,府中只剩下官吏在维持残局。此外,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使武人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成为士大夫们取笑的耻辱的身份。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政府严令禁止民间练武,优良的兵源因此枯竭,在文能兴邦观念的支配下,人们重视习文,从正途入仕,若有人去当武官,必为他的父兄所不齿。

    这些都是中原府兵宿卫的状况。

    随着这种情况的加剧,朝廷腹地已经无精兵强将可言,相比之下,边镇各节度使大量招收xìng情彪悍的胡人为兵,形成一支支劲旅,兵强器精,雄峙一方,而此中又以范阳、朔方、陇右最是突出。

    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形成了强枝弱干的局面,政府赖以发号施令的军事基础,事实上已经土崩瓦解。

    与中央军事力量削弱相反,身为皇帝的李隆基的尊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