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增加其他资料,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问题探究动脑筋1.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
2.请您想一想,jiāo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
人心的向背,战争的xìng质,地形的利用是否合理,天气状况是否对战争有利,将领的决策与指挥得当与否,军队是否英勇善战,武器的优劣等,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3.老人说:“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实为之’。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东风,这都是天意。”小孩说:“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古人所说的“天实为之”,把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归结为天意,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赤壁之战当晚刮起东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提供了方便条件,这有很大的偶然xìng。但曹cāo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失败的祸根。因此,曹军的失败是偶然xìng和必然xìngjiāo相作用的结果,而必然xìng占据主导的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右边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都找出来!
图上所标魏国“曹cāo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2.比一比:右边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来的一些数据:……(1)将有关数据填入三国实力对比表。(2)根据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
(表略)
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3.看图分析。
(1)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2)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xìng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
【附件】小结图表(略)
(该CAI课件2004年荣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二战的bào发与扩大CAI(省一等奖)
更新时间2005-6-23 0:09:00 字数:9295
( 彭志文主讲)
【素质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yīn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bào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很多法国人坚持抗击侵略。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zhà,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bào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xìng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xìng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bào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认识慕尼黑yīn谋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yīn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bào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xìng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中jiāo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xìng,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和难点
本教科书前一课介绍了有关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的情况,而本课教材介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也是一次世界xìng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初期主要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猖獗一时。教材随后介绍了丘吉尔就任首相后,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太平洋战争的bào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第二次世界大战bào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bào发的根本原因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其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另外,一些大国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bào发。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bào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从1939年9月到1941年5月,希特勒用军事侵略或胁迫结盟等方式,先后占领了欧洲12个国家。欧洲许多国家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①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灭亡。②“静坐战”先后持续了七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③1940年春夏之jiāo,德军向北欧、西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国会首先向东去攻打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很快就溃败了。
失败的其他原因还有:①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②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各个击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① 586 以上的计算机一台、转换卡、大型背投、音响。
② 教学 CD 光盘播放的必用软件(VB、OFFICE等软件)和相关影音资料,CAI课件等。
③ 教学用挂图:《1835年-1942年法西斯对北非和欧洲的侵略》、《“二战”中的亚太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等
【学生活动设计】
① 观看CAI幻灯投影和录象
② 学生自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以点拨。
③ 组织全班集体朗读重点篇目。
【教学方法】
①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所需的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集成一体(一张 CD 光盘)。同时,学生也可参与多媒体cāo作(人机jiāo换),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动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等。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比较,让学生弄清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一般流行的说法是1939年9月,即德国侵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但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可引导学生回忆: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bào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这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
这一点明确之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清楚,这就是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bào发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一触即发的。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面前,英、法等国不仅不加干预、制止,反而纵容侵略者,甚至蛮横地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他们企图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推动德国去进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不难看出,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看来,苏联的成长壮大,比法西斯势力更可怕。法西斯德国正是利用了英、法、美与苏联之间的矛盾,气焰日益嚣张起来。具体的表现,可让学生举例。德国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后,第二年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在刚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希特勒就下令,要永远消灭波兰。绥靖政策能带来和平吗?连张伯lún也感到不安了。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 创设情境,影音引入:
我播放一段用会形会影软件编辑加工浓缩的《二次世界大战的简介》的AVI影音文件,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前紧张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在教学中,特别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
☆☆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
一、大战的bào发(点击显示)
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后来又吞并了奥地利。(此处可有针对xìng回顾一下《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德国的扩张举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1938年,德国把扩张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借以占领苏台德区,最后达到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对此,英、法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与希特勒一起策划了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祸水东引的慕尼黑yīn谋。
①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lún、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以内把苏台德地区jiāo给德国。(请学生看课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参加者和协定的内容)会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而捷政府的两位代表却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在不让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苏台德区。张伯lún回到英国后,吹嘘“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德国又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分析讨论: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yīn谋,支持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是:一方面,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要避免战争;另一方面,英法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奉行“祸水东引”政策的结果。它们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小国,避免与德国发生战争,并驱使德国进攻苏联。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yù的行径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②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1939年3月,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捷成了慕尼黑yīn谋的牺牲品。接着,德国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波兰。
③ 德军突袭波兰和第二次世界战bào发
为了避免过早与强大的苏联冲突,德国于1939年8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于1939年9月1日,派兵突袭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bào发了。
二、德军占领西欧(点击显示)
① 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当德军集中兵力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军队本应在西线进攻德国,以支援波兰。然而它们却按兵不动,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的战争”。在这种形势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