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 > 第 9 章
    家太太,各位太太,皇后不敢当,不必行礼!”群女官再次“请皇后正位”,4名女官扶着皇后,这才坐下来。

    于是,孙宝琦夫人率众女官、女眷,伏地行三跪九叩大礼。

    于夫人又急忙起身:“皇后不敢当!”说着,就要还礼。

    这时,4名女官又扶持她回座,说:“皇后坐而受贺,乃是大礼,皇后身不得动。”弄得于夫人挺不好意思,红着脸,吃吃直笑。

    女官又说:“皇后须恭拱受礼。”等行完了礼,于夫人赶忙下了皇座,拉着孙夫人的手说:“谢谢各位太太,做了皇后,连礼都不能还,真是不敢当啊!”孙宝琦夫人又提出向皇帝行朝贺大礼,于夫人赶忙说:“皇帝也不敢当,不必行礼!”第二日,“不敢当”这句话就传遍了京师。

    袁世凯的姨太太们,经袁世凯口头册封,一、二、三、五4位姨太太,封为妃,六、八、九3位姨太太封为嫔。

    姨太太之间居然列出三六九等,因此,她们一见到袁世凯,便为此事争吵,结果闹得沸沸扬扬。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从各房姨太太内挑选了4名使女,预定内廷女官。

    后来,由于形势急转直下,也未及同房,便由袁克定出资遣散了。

    但是,沿传中国数千年、罪恶昭著的太监制度,被“洪宪皇帝”袁世凯以违背人lún而宣布在袁宫不予采用。

    蔡锷在云南宣布讨袁后不久,袁世凯便突然气喘,整日形容憔悴。

    1916年的元宵节,袁家一家大小团聚在居仁堂,准备吃元宵。

    不知谁chā了句嘴,说元宵和袁家的姓同音,应该忌讳,命令以后不准吃元宵。

    但袁世凯却悻悻地说:“元、袁同音不同字,有什么好忌讳的。”袁世凯说完,大家谁也没有吱声,等元宵端上来,一家人围着桌子默默地吃元宵。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27节:一、赤足少年投军营(1)

    即使谁对孩子们讲话,也都压低了声音。

    后来六姨太太开始嘀咕起来,大概还是对封为嫔表示不满,说要是到时候正式册封时若不封她为妃,她就带着孩子回彰德去。

    六姨太太一发难,八、九两个姨太太也喋喋不休,提出同样的要求。

    这时,五姨太太便出来解劝:“你们别闹了,到时候你们都当妃子,爱管我叫什么就叫什么好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瞟着袁世凯。

    五姨太太自然希望袁世凯拿出他的威严,把三个小姨太太的牢骚压下去。

    但袁世凯却没有这份心绪。

    他把筷子往桌子一放,长叹一声说:“别闹啦!你们不是要回彰德吗?那就和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说完,便转身回办公室了。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

    他刚刚断气,于夫人便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数落:“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哭了又说,说了又哭。

    当时在场的所有子女由二子袁克文领着,跪在于夫人面前,请求他们的娘把他们赐死。

    最后,由袁世凯惟一的嫡出长子袁克定出面转圜,才终于将这尴尬的局面结束了。

    就在袁世凯死时的当天晚上,五姨太太叫仆人把袁世凯的保险柜抬到了自己的卧室,连办公室内的大钟都搬走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府中上下都照着礼法,跪在袁世凯身边守灵。

    突然,佣人慌忙来报:“三姨太吃了东西了!”大家又慌作一团。

    直到很久,医生来过后,三姨太才把吞的东西吐出来。

    但府中上下每个人心中都笼罩上了一层yīn影,大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

    在归葬袁世凯于洹上村之后,袁家妻妾及未成年子女,在彰德守丧3年。

    以后,袁世凯的几个姨太太,随各自子女陆续迁往天津大营门的袁宅,在那里分门别户而居。

    再往后,各奔前程,袁家也就随之瓦解了。

    一、赤足少年投军营

    17岁的段祺瑞徒步2000余里来到山东境内,投靠在威海卫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充职哨书1881年的一天,驻扎在山东境内的清军管带段从德出cāo回营,刚换好衣服,躺在烟榻上吸烟。

    这时,一个亲兵入内禀报:“段大人,有人求见!”段从德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

    他一边吸着丫环点着的烟泡,一边摆摆手说:“不见!”亲兵下去后,不一会儿又转回来,再次禀道:“段大人,来人说是从合肥来的,是大人您的侄子。

    来人说非见您不可!”“让他进来吧。”几分钟后,一个穿着单薄、风尘满身的年轻人出现在段从德的面前。

    他个子不高,却很结实,宽宽的肩膀,圆圆的脸,肤色黑红,年纪约在十六七岁的样子。

    那个年轻人见到段从德却是满脸喜色,“扑通”一声跪下。

    段从德回过神来。

    他放下手中的烟袋,赶紧上前一把扶起了来人。

    “伢哩!”他cāo起合肥土话,连声问道,“你怎么来啦?你怎么来啦?”“我是来投奔叔父大人的。”“谁和你一起来的?”“就我一个人。”段从德不大相信地咂了一下嘴,又问:“你是怎么来的?”“走来的。”“步行?”段从德又一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从合肥到这里2000里路,而且又是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在他眼里还是个小孩子的人,竟然独自一人步行到这里,真让人太不可思议了!他望着眼前这位有些胆量和毅力的族侄,望了好久,突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连连说:“伢哩!够种!”于是,这位步行了2000多里前来投军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这一年,他才17岁。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就是这个从合肥乡下跑出来的年轻人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北洋大将陆军总长、民国总理、政府的元首,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风云一时的大军阀。

    他就是段祺瑞。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28节:一、赤足少年投军营(2)

    段祺瑞,字芝泉,出身于清代一个地主官僚家庭。

    段祺瑞的祖父叫段佩,字韫山,通过自学粗通文字。

    1851年太平军起义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横扫长江以南,势不可挡,咸丰皇帝情急之下令各省地方实力派组织团练,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出现的主要团练有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李鸿章组织的淮军。

    “乱世出英雄”,清末的风云际会给段家的兴起带来了契机。

    段佩积极报名加入了当地地主组织的团练,开始时担任哨兵,后升为管带。

    10年后,李鸿章组建淮军,皖北许多地方团练纷纷并入,段佩也成为淮军名将刘铭传麾下的一员骁将,由于表现突出,不久被刘视为左右手,最后官至统领,因功被保为提督,记名总兵,授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从此,普普通通的段家开始出人头地。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势力的合攻下,遭到失败,又过了一年,即1865年,段祺瑞出生了。

    段祺瑞的出生是极其平常的事,可是,段祺瑞后来却自诩自己菩萨转世,有“灵”气。

    1879年3月,段祺瑞15岁,祖父段佩突然发病死亡,死于军中。

    段佩的去世使段家家境急转直下,段祺瑞的美好前途也蒙上了yīn影。

    段家开始中落,生活处于贫寒之中,甚至连段祺瑞上私塾的钱也拖欠。

    塾师姓侯,膝下有一女,对段祺瑞很是同情。

    每逢私塾里打“牙祭”时,她总是在段祺瑞碗底埋两块大ròu,段祺瑞心中奇怪,却又不便去问。

    有一天,侯先生的千金倒先发了话,问段祺瑞:“你碗底每回都加添两块ròu,你知道是谁给的吗?”段祺瑞反问道:“是师母给我的?”那姑娘红着脸笑着说:“是我加给你的。”这件事给段祺瑞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侯先生嫌贫爱富,在段祺瑞欠下膳费时,扣下了段祺瑞的一方旧砚和一张旧书桌,段祺瑞却不在意。

    在他做了总理之后,侯先生去北京找他,他把侯先生接进府中,当做贵宾,备极优待。

    平时,段祺瑞总是一个人进餐,逢年过节才和妻妾儿女一同吃饭,但他却一日三次陪侯先生用餐。

    侯先生离京时,段祺瑞又送钱送衣服,并派人将其房屋翻盖一新。

    在他下野寓居上海时,尽管生活费靠蒋介石每月赠送,段祺瑞仍从这笔钱中分一些寄给侯先生父女。

    段祺瑞在宿迁清军兵营中做了一个小“戈什哈”,即勤务兵。

    两年后,1881年,17岁的段祺瑞徒步2000余里来到山东境内,投靠在威海卫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充职哨书。

    段祺瑞的父亲叫段从文,是粗识文字的农民。

    段祺瑞幼年曾读私塾,因家道贫寒,渐渐念不起了,又不能长久在家呆下去,他的父亲便亲自送段祺瑞到天津投军,入武备学堂。

    段父回乡时,囊中有几十两银子,便买点生丝和布,预备为儿子以后成亲用。

    行到合肥西郊七里塘,天已昏黑,被同行两贩杀害,把他囊中所有物品抢去。

    后来段祺瑞母亲牵次子段祺甫报案缉凶,终于将案犯查获,这是清朝末年的事。

    祸不单行,段祺瑞父亲的坟上尚还没有长满野草,段母也因忧伤过度而撒手西去。

    段祺瑞赶回老家,长歌当哭,安排了母亲的后世和弟妹的生活,然后重返威海卫军营。

    从此,他显得格外冷峻、刚毅,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皖系军阀段祺瑞 第30节:三、结缘袁氏受重用(1)

    段祺瑞深受感动,袁世凯当时正飞黄腾达之际,居然对他如此看重,如此体贴,他不由得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办完婚事,段祺瑞立即奔赴小站。

    下了车,看到一行人正等着迎接他。

    同学冯国璋迎了上来,指着一位被人群拥着的矮胖的人说:“芝泉,快过来见袁大人。”看到袁世凯如此礼贤下士,段祺瑞心潮起伏,赶忙上前几步,行了大礼,说:“祺瑞不才,怎敢劳大人亲迎?”袁世凯哈哈大笑,拉住段祺瑞,说:“不必如此,芝泉,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随后邀段祺瑞同上一辆车回到军营。

    几天后,段祺瑞在天津的一家饭店举行婚宴,招待小站同僚。

    袁世凯也出席了宴会。

    婚宴结束后,饭店老板告诉段祺瑞:“袁大人已经吩咐了,所有花销全记在他的名下。”段祺瑞又一次大受感动,从此对袁世凯忠贞不贰,甚至在袁世凯一度冷落他的时候,也不改初衷。

    袁世凯是个jiān雄,一生善于拉拢人、控制人,因而笼络不少人为他卖命。

    段祺瑞出洋留学过,在当时确是一位有真才实干的人,袁世凯收服他,就是要使他为己所用。

    果然,段祺瑞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左膀右臂,先后出任过一系列重要职位。

    同另外两位著名人物冯国璋和王士珍一齐被称为“北洋三杰”,在当时,为袁世凯的心腹将领。

    1913年5月,袁世凯奏请清政府设立了军政司,他本人兼任督办,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

    为了迅速扩充北洋军,急需大量对袁“效忠”的军官,袁世凯让段祺瑞负责北洋军事学校培养军官。

    最大的北洋军校是陆军速成学堂,学员2000人,分步、骑、pào、工、辎五种兵科,如齐燮林、陈调元、陈树藩、王永全等后来一批军阀都是此校的毕业生,中国最大的军阀蒋介石也是该校学生。

    军校的创建,为袁世凯输送了大量军官,成为袁世凯的嫡系,北洋系统的中坚。

    由于段祺瑞的这一经历,北洋将领许多均出自他的门下,因此段祺瑞后来在北洋系统中极具号召力。

    1903年6月,袁世凯建立了北洋第一镇,以后又陆续建立了五镇,称为北洋六镇,北洋六镇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武装。

    段祺瑞先后担任过第三镇、第四镇、第六镇的统制。

    1911年,辛亥革命bào发时,段祺瑞已升任北洋军第二军军统,之后又兼任第一军军统,夺得了北洋军的最高统治权,成为北洋军的第一号大将。

    在北洋军的高级将领中,段祺瑞是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人物,但却是不太讨满清亲贵喜欢的一个。

    段祺瑞平生刚愎自用,从不巴结人,这点同北洋三杰中的王士珍、冯国璋不同。

    王士珍、冯国璋以及除世昌、姜桂题等人平时很注意同朝中亲贵拉关系。

    正因为这样,段祺瑞尤受袁世凯信任。

    1905年9月,北洋军阀在河南举行秋cāo。

    这次秋cāo有北洋军中段芝贵统领的第三镇和段祺瑞统领的第六镇。

    段芝贵排起来算是段祺瑞的族叔,但其威望和官职均比不上段祺瑞,因而反被人称为“小段”,段祺瑞为“老段”。

    段祺瑞是会cāo前一个月由第四镇调往第六镇的,袁世凯希望精通pào术的他能够在秋cāo中指挥pào兵大显身手。

    袁世凯问:“知道为什么调你去六镇吗?”段祺瑞点点头。

    袁世凯又说:“此次秋cāo关系重大,达官亲贵云集,列邦均有使节出席,各省也要差员前来观cāo,因此,我要你十足地摆出新军的威风和气派。”段祺瑞果然不负袁世凯的厚望,秋cāo时令人瞩目,为袁世凯脸上大添光彩。

    秋cāo之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有一次会见张之洞时说:“我看中国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