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闲妻镇后宅 > 第 4 章
    家子弟来说,家里出了这样厉害的女儿,真的该死。

    看她眼神,似乎早知道自己是谁,但那恭喜淡淡的,笑容也淡淡的,没讨好,没拉jiāo情,老实说,还挺新鲜。

    「竟然是我娘找李少爷,却不知道郑家同李少爷怎会有关系?」

    「这事我不好说,请姑娘亲自问母亲吧。」

    霍小玉闻言,便也没在这问题上深究,重新换过茶叶,「李少爷两个月前就来京城,云州距离此地千里,至少得行上一个月,如此算来,李少爷是在大雪时节出发,积雪难行,怎不等到春暖花开再走?」

    春暖花开再走,如前一世一样,会在夏天到达。

    若是一切照旧,她有自信能躲过那劫,但既然连相遇时节都不同,她实在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在等着她。

    「原本打算清明过后才走,但刚好有人约我同行,贪图有伴,这便提早了。」

    「李少爷提早出发,夫人肯定舍不得了。」成婚就好了,成婚就好了,希望他这时已经娶了卢家表妹。

    「我尚未成婚。」

    「那,肯定也有姑娘等着少爷衣锦还乡。」还没娶亲没关系,跟卢家表妹订亲也是可以。

    「我也尚未订亲。」

    好吧,总之,自己留意就行。

    既然知道此人不能信,总不可能还笨第二次。

    眼见李益的神情已经开始打量,霍小玉定了定神,不讨论婚事了,开始跟他讨论其他。

    古诗,策论,最近几年有名的文章,乃至天下大事她都能说,但知道他爱听,所以不想讲,怕又吸引他的注意力。

    他最讨厌游记,土方志,各州甚至是邻国的异人轶事,觉得那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真正的文人雅士,可不会去提「南磷国有个能举起三百斤铁石的大力士」,「西瑶国的皇后出身时满室异香」这种话题,所以霍小玉把话题都放在这上头。

    和州有座鸳鸯湖,夏日长满荷花,但水又清可见底,南磷国的贡猪据说山泉山菜喂养,春州的赭石虽然出名,但好石难得,听说方大人弟弟的丝湖庄跟汪大人堂兄的锦绣阁,两边抢一块难得的赭石,闹到皇后娘娘那里去了。

    以前自己纵论天下,论得李益对她刮目相看,十分倾心,现在她便说这些端不上台面的东西,让他倒胃口,她不招惹他,他又觉得她粗俗,那就两相安了,他高中后娶他的卢姓表妹去,她继续在京城过她的日子。

    那混蛋果然听得表情怪异,不多时,鲍十一娘出来,「让李少爷久等了,我们这就走吧。」

    转身又跟霍小玉说:「夜凉了,早些睡。」

    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却十分真诚,她点点头,「鲍姑姑回家后也早些歇息。」

    古寺巷窄,李益的马车进不来,鲍十一娘自然也是把自己的车子停在巷外。

    此刻两人一前一后朝巷口走去,鲍十一娘笑说:「小玉也是能说诗论文的,大抵是知道公子才学惊人,心里有了约束,这才尽说一些闲谈,她平常是很少提这些的。」

    鲍十一娘其实只在郑氏的房间待了一会便出来,因为有心让李益与霍小玉独处,于是一直站在游廊转角处等。

    心想,小玉既然有母亲的美貌,又有霍大人的聪慧,肯定能抓住他的心 嫁妆拿到了,年纪也不小,女人还是该找个归宿,对方有才有貌,若他能收了这孩子,那小玉肯定能享福。

    鲍十一娘等的是男子吟诗称赞女子,女子送男子手帕这等风流事情,却没想到小玉不提诗句文章,不提天下民生,仅说一些茶馆话题,连抢赭石这种后宅丑事都拿出来,赶紧出现打断。

    「我这侄女是温柔过头,怕是公子连年读书疲累,所以不提功课,讲些笑谈,好让公子舒舒心,公子可别觉得她说话粗俗,被冒犯了。」

    「不会,我觉得挺好。」李益语气颇为轻松,「要论诗论文,有的是地方,既然是闲走,就不想听那些,她说那些异人轶事还不错,听着有趣,声音也好听,不瞒你说,跟我说话不发抖的年轻女子,目前为止只有她一个。」

    「哎,是吗?」鲍十一娘笑颜逐开,「李公子的见识果然跟我这fù人不一样,倒是我多想了。」

    男人闻言,微微一笑,

    那当然,他见过的事情可多着了,哪里是她能比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霍小玉还挺不错的。

    李益,是李益,也非李益。

    他原是仙界的生肖猴仙,日子过得挺美,没想到玉帝要重新排过生肖轮,而且这次不是个人赛,是团体赛,让他们得找队友。

    玉帝让他们进仙书中找人,事关先后排名,排名就是面子,谁也不想马虎,为了公平,大家都同意进同一类型的书,但要进哪类书,却是各有意见,吵了几日,终于决定了,一起进「古代传奇故事」中找队友。

    他原本选择进入排列第五十九本的《苏轼传》,以chéng rén真身与苏小妹认识,他喜欢苏小妹的聪明,苏小妹也肯定会喜欢聪明的他,两人携手过完人间,接着回天庭,岂不美哉。

    哪知这一区竟是「伪传奇故事」区,第五十九本书根本不是《苏轼传》,而是伪《霍小玉传》……

    他一睁眼,就是个婴儿,一堆人逗弄着他,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十郎」,「十郎」,一声又一声。

    虽然一开始发现自己钻错书,有些惊讶,但随即便接受了,这肯定是那些仙人的恶作剧。

    现在的他是李益,是云州洛县李家的长孙。

    李家世代为商,是云州一富,老太爷已经过世,家中最年长的就是李老太太,下来是李老太太的嫡长子李正道,李太太卢氏,至于李正道的两个庶弟,在老太爷过世后便分出去了,是故李家只有嫡长子这一脉。

    卢氏第一胎是女儿,李家还能忍,第二胎又是女儿,李正道跟李老太太的脸色就难看了。

    人丁单薄,媳fù肚皮又不争气,要不是看在李卢两家渊源极深,第一胎是女儿就会纳妾了,还让你等到第二胎。

    卢氏不得已,只好亲自帮金鱼跟锦鲤这两丫头开了脸,让她们伺候丈夫去。

    金鱼与锦鲤运气都极好,伺候李正道不过两三个月,先后有了,李老太太跟李正道都很高兴,卢氏虽恨,但碍于婆婆与丈夫,却也只能悉心照顾。

    年底,两人先后产下孩子,锦鲤先生了一个女儿,卢氏才刚松一口气,没几天,金鱼在大年初九开始阵痛,初十那天,生了个儿子。

    李正道喜形于色不说,李老太太也年轻了好几岁。

    李家总算有儿子了。

    银子大把大把赏下去,卢氏的盛枝院上上下下都全力伺候这个小祖宗,满月那日,家里更是大肆宴客。

    金鱼立了大功,自然不能再在卢氏的院子当丫头,李老太太亲自跟卢氏要了金鱼的卖身契,让人去官府消了奴籍,恢复姓氏,又整理出一座两进的新院落,开了库房,搬了不少好东西进去,李正道亲自题了字,良福院,金鱼从卖身丫头一跃而成云州大户的左姨娘,而她生下的儿子,就是李益,益,谐音一,意思是李家的第一个儿子,想藉着这小娃的好兆头,再来李二,李三,李四,由于是初十出生,小名十郎。

    既然丫头肚皮争气,李老太太又作主抬了花罗,半年多过去,花罗没动静,锦鲤却又怀孕了,以为花罗是个不下蛋的,没想到锦鲤八九个月时,花罗有了。

    锦鲤生了李尔,隔年,花罗生了李参,跟左姨娘一样,两人也都除了奴籍,恢复原姓氏。

    锦鲤成了田姨娘,带着女儿李梅婉与儿子李尔住在豁心院。

    花罗成了周姨娘,带着李参住在文照院。

    李家的大太太卢氏,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个姨娘都有儿子了,李一李二李三,而她这个正妻却只有两个女儿。

    是,女儿是怀胎十月来的,但是,女儿能做什么?

    梅雪跟梅艳再可爱,将来都会嫁人,大红花轿过了门,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到时候这个家只剩下她还有庶子,庶子怎么会孝顺她,怎么会听她的话,昔日她是小姐,金鱼锦鲤花罗是奴婢,可等到女儿都出嫁,谁是小姐谁是奴婢就很难说了。

    她现在只有一个选择 把姨娘的儿子抱过来自己养。

    李益三岁多,已经懂事,认人,不列入考虑,李尔一岁,李参刚出生,比较起来,李尔当然是第一人选。

    一岁了,习惯都已经知道,比起新生婴儿的瞎子摸象要好照顾。

    于是,卢氏行使了正妻嫡母的权力:自己养庶子。

    田姨娘虽然不愿意,但也没办法,大黎律法如此,别说只是商户,即使是后宫,皇后娘娘想养谁的儿子,就养谁的儿子,因为她是正妻,女人堆里,她说的就是律令。

    生不出儿子的大户太太,谁不养庶子,李老太太没反对,李正道也没反对,于是寻了个天晴的好日子,李尔以及他的nǎi娘丫头,全部从豁心院搬到盛枝院,田姨娘以后想看儿子,还得卢氏点头。

    不知道该说李尔运气不好,还是卢氏真没有儿子的命 李尔原本十分活泼,食量极大,进入盛枝院当晚却拉了肚子,卢氏拷问了两个nǎi娘,以为她们乱吃零食害李尔生病,nǎi娘却大呼冤枉,说她们一整日下来午饭晚饭宵夜,都是规规矩矩吃大厨房出的菜,卢氏却是不信,各打两板子,又让嬷嬷看着,不准她们吃厨房以外的东西。

    隔天是高家钱庄娶媳fù的大日子,卢氏早早准备好便出门,回到家已经黄昏,嬷嬷来说,今日一整天都盯着nǎi娘,真没乱吃,但二少爷还是拉肚子,问说要不要请大夫?

    卢氏犹豫,外头天都黑了才要大夫,一定会惊动婆婆跟丈夫。

    这孩子白白胖胖,在豁心院住了一年都没事,才到她这边就要请大夫,婆婆会怎么想,丈夫会怎么想?

    还在犹豫,嬷嬷却慌忙来报,二少爷吐了。

    这下不用犹豫,赶紧派人去请大夫。

    李尔这病来势汹汹,不过几日,小娃儿就没了。

    李老太太跟李正道心痛无比,田姨娘更是哭晕了一次又一次,比父母早走的不孝孩子,丧事只能潦草带过。

    丧事过后,李正道开始追究原因,知道儿子第一天就不舒服,卢氏却没请大夫时,气得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若不是念及卢太爷对自己的父亲有救命之恩,他会直接休了卢氏。

    二十几年前,李太爷曾经上京考拔萃科,在客栈病倒,眼见主子病得厉害,伺候他的两个下人居然卷走全部的金银跑了,剩下两个老实的陪着,但老实也没用,因为没钱。

    当时,卢老太爷刚好也住在同间客栈,目睹了掌柜把人往外扫的那幕,于心不忍,替他们结了一个月的房钱,又拿了三两银子给年纪较小的仆人,让他回家讨救兵,至于跟在李太爷身边照顾的,则给了十两银子。

    等李太爷被家人接回洛县,身体养好,找到恩人,已是一年多后的事了,两人相谈甚欢,给孩子定下了亲事。

    李正道自小知道未婚妻的父亲对李家有恩,因此对她十分宽容,别人家都是正妻生下女儿,立刻纳小妾了,他还等到卢氏生了第二胎,他自问没对不起妻子,却没想到她居然连孩子病了,都没请大夫。

    李正道后来再也不去盛枝院了。

    第三章

    李正道的书房取名苍柏斋,一进,三间房,虽然有床铺,但以前顶多在这午睡,晚上还是会回盛枝院,现在卢氏犯了后宅大忌,不休她已是李正道忍耐的结果,自然不可能再去她的院子。

    身为一家之主,每日去李老太太的长松院问安,闲暇时去周姨娘的文照院逗李参跟后来的梅娟,去田姨娘的豁心院逗弄梅婉,最爱的,当然是去左姨娘的良福院逗弄李益了。

    除了是企盼已久的长子之外,李益也确实聪明。

    李太爷虽然没能入京考试,好歹也是云州国生,学问还是有的,当爹的文秀,教出的儿子自然不差。

    李正道没考过试,可在父亲的影响下,四书五经都读过,流传较广的诗句文章也难不倒,原本只是好玩跟儿子说几句,没想到多说两次,李益却能完整复诵,三岁多,已经能背诗百首。

    李太爷有官梦,李正道其实也有,只不过父亲当年遇难,已经吓到母亲,为人子女,孝道为先,母亲这辈子就生他一个孩子,总不好再让她担心受怕。

    现在看李益这样聪慧,李正道又想起了昔日愿望。

    若能出个书隽科生,不只是圆了他的梦,也是圆了李太爷的梦。

    李正道花大钱,请来西席,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个老师,都说公子聪慧,自己已经没能再教了。

    李益自然也一路拔进,七岁过了童生考试,十一岁就拿到了国生资格,是大黎朝年纪最小的国生。

    李家大肆宴客,最开心的就是卢氏她被无视了好几年,丈夫不来,她去苍柏斋也不见,只有过年跟开祠堂看得到丈夫,就连每日的长松院问安,李老太太都免了,说不想看见她。

    但宴客这事情,一定得由正妻张罗,好不容易有表现机会,卢氏自然十分卖力,云州有头有脸的都邀请来了,刚好有位京官奉旨来到云州办事,听得州府说起,倒有兴趣看看这个小国生,联袂前来,李家更是有面子。

    小国生的学问自然比不上京官,但那京官见他年纪小,十分有趣,足足跟他说了一刻钟的话。

    李益十四岁时,通过京生考试,这意味着,他可以入京考拔萃科,拔萃科考上,即是等着朝廷派官。

    李家兴致勃勃开始准备,一日,下人飞奔来说,紫天寺的住持守德大师来了,在外头呢。

    紫天寺乃百年古寺,守德大师自幼出家,神台清明,修为极高,据说,连灰尘落地都能听见。

    守德大师只有初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