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道门宗师 > 第三十四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门外,一个醉汉正在撒泼打滚。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他们去扶,却每次都被大力的推回来,山娴的手上也受了伤。

    那醉汉看我出来后,忽然就停止了动作,两眼一动不动地死盯着我。

    眼光十分坚定,丝毫不像喝醉了的人那样迷离。

    随后说道“我要喝水,去帮我倒杯水来。”

    山娴看了看我,我点下头,便去倒了一杯来。

    醉汉不接,指着我道“不要,你去倒”

    倒来一杯,喝完后把杯子往我面前一递“还要一杯”,“还要一杯”

    就这样来回一起接了三杯。

    山娴看得气不过。所谓事不过三,再伸过来的话,她就要发飚了。

    好在他并没有继续要求,而是说道“我饿了,要吃饭。替我准备一些吃的”

    我示意山恒和山浩去准备,请他进来,却不愿意动,就原地坐在门口。

    不一刻,饭菜端来。他也不客气,端起来就风卷残云般把饭菜扫了个干净。

    吃完以后,满足的打着嗝,看也不看我们一眼,起来便走。

    第二天,又来了。

    一样的流程又走了一遍。

    第三天,又来。

    第四天,第五天,每天都是同一个时间,同样的要求。

    山娴等三人感到十分的不解,却也仍旧照做了。

    第六天,同一时间,几人左等右等,却不见有人来。 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会成为习惯,如果突然打破,反倒会不习惯了。

    山娴道“今天咋没来了还要不要准备吃的给他呀可别饿坏了。”

    山娴心地很善良,头两天还有些怨言,现在却开始担心起那人来了。

    第七天,那人来了。不同的是今天的穿戴十分整齐,衣着光鲜,一改前几日的萎靡形象。

    巨大的差异,把几位徒弟都看傻了。

    这次倒是没有推辞,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说道“道长好修为,令人敬服”

    “早就听闻道长乃是得道高人,善心善行,弘道济世,果然是名不虚传”

    我拱手道“兄台过奖了,敢问您尊姓大名,这些天如此费心周折,定是有所赐教。”

    “此次是有件重要的东西,要托付给有德之人。”说罢从怀中取出一个精美无比的盒子。

    打开一看,24颗精美无比的珠子串成一串,晶莹剔透,光芒四射,赫然竟然是定海珠

    我不解道“这”

    那人说道“世人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如果知道我有此宝在身,相信定会处处都待如上宾,但我化身醉汉,便无人答理,有些甚至恶语相向。 这世界上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和机遇,眼睛却总盯着外面,不向内求。”

    “其实真正的财富和机遇,往往就在身边。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才是正道。”

    对于他说的这番话,我深表认同。有人把身家性命赌上而不可得的宝物,却仅仅因为几顿饭菜而得来。确切的说,亦不是身家性命和几顿饭菜的差别,根本的差别在于内心的善念还是恶念。

    一念善生,便是天堂,一念恶生,便是地狱。

    世人多有诸多心魔。其中最易犯而最不易发觉的,便是“我慢”。

    在古人经书中,早已把各种情形细分透彻。

    「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慢」这个字,在这里就是心举为相。我们的内心就自动的会高起来,感觉到自己很强,那就叫做「慢」,这是个通相;这七种慢说它的别相。

    披寻记里面说的很清楚。

    “谓慢过慢等者

    于劣计己胜,于似计己似,是名为慢。

    于似计己胜,于胜计己似,是名过慢。

    于胜计己胜,名慢过慢。

    于五取蕴观我我所,是名我慢。

    未得计得,名增上慢。

    于多分胜计己少劣,是名卑慢。

    于实无德计己有德,是名邪慢。如是一切心举为性,故名为慢。”

    第一个是「于劣计己胜,于似计己似」,这叫做「慢」。就是对于不如我的人这个人不管是那一方面,他都不如我,我超过他,那么叫做「计己胜」。他是超过别人的,他也就执着我比他强,这是「慢」。「于似计己似」,就是彼此相似,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的,我也就认为是相等的,我不是不如你,那么这里面还是有高举的味道的,所以叫做「慢」。这是第一个慢,叫做「慢」。

    第二个慢是「于似计己胜,于胜计己似」,对于彼此的程度是相等的,但是认为自己超过他。「于胜计己似」,事实上那个人的程度是高过我的;但是我感觉我和他是平等的,一样,这叫做「过慢」,就是超过了。头一个慢是相等的意思,在相等上执着是相等的;现在是不如人家,他认为和人家一样,这就是过了,这是「过慢」。

    「于胜计己胜」,事实那个人的程度是超过我的;但是我认为我超过他,这叫做「慢过慢」,这是太过了,这种高慢。

    「于五取蕴观我我所,是名我慢」。这个慢,这倒是一个根本的,在色、受、想、行、识的五蕴里面,经过观察的,不是一般的分别心,经过了观察,感觉到五蕴里面有一个我可得,有一个我,有个常恒住不变异的我。有了实体的我了,这个心就自然的会高起来,那么这叫做「我慢」。

    「未得计得,名增上慢」,我没有成就这样的功德,我没得初果,我认为我得初果了;我没有做到,却我认为我得到了,这叫做「增上慢」。

    这个「增上慢」,是一个修行人,不是一般的人,他真实是用功有多少成就的;但是错认了消息,对于这个法相认识得不够清楚,认识不够清楚,自己所认为的境界超过了事实的境界,叫做「未得计得」,这叫做「增上慢」。

    「于多分胜计己少劣,是名卑慢」,就是那个人超过我很多很多;而我认为,我只是小小的不如他而己,那么这叫做「卑慢」。

    「于实无德计己有德,是名邪慢」,自己实在是一点功德没有、一点优点也没有;但是自己感觉自己有功德,那么叫做「邪慢」。

    「如是一切心举为性」,这一共是七种慢,总而言之,就是心里面高,就有这个味道,所以叫做「慢」。

    古圣先贤的智慧的确是广大,对于烦恼的相貌说得非常的微细、说得非常的清楚。

    需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心,能发现有分别,有你我他之别,就能保持觉知,循序渐进,做到无我。

    一番交谈之后,那人并未留下姓名,只说日后定会相见,留下定海珠便走了,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感觉。

    定海珠就这样到了我手上感觉也太不真实了吧

    通常的电视情节里,不是应该打来打去最后才有收获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