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蚁族 > 第 4 章
    感的现状。此外,"蚁族"敌对因子得分也偏高,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1)"蚁族"刚踏入社会,感觉到社会的现实与自己书本中、想象中不相符,难免就会对社会不满,对各种政策各种社会事实带着潜意识的抗拒;(2)"蚁族"大学时是"天之骄子",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蚁族"的失落感骤然增强,这种失落感会令"蚁族"的认知和情感趋向负面。

    第16节:心理状况(2)

    3."蚁族"完美主义人格倾向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我期望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极高的成就;所定下的目标远远高于周围人群;比较倾向于理想主义。"蚁族"主要是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刚接触社会,处于为梦想奋斗的初期。尽管"聚居村"的条件艰苦,但他们拥有着较高的目标和期望,仍然愿意留在这里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拼搏。这样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倾向,使得个体在奋斗过程中当期望与现实产生巨大差异时,在心理层面极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而这种剥夺感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敌对感等。

    在目前的社会现状和背景下,"蚁族"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他们会在持续的挫折感中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而"蚁族"聚居生活的状态,很可能会使这样的认识和情绪广泛传播,形成群体认同。如果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将会对该群体自身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蚁族"的个人社会政治控制感高于一般大众水平,即"蚁族"的社会政治态度比一般大众激进或偏激,这与该群体认为自身政治地位较低和对自身民主权利不满意有密切关联。此外,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稳定的工作状况导致"蚁族"生活窘迫,人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与预期相差较远,这使得他们感受到较为强烈的挫折感,因而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对社会事件和环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蚁族"社会支持的状况不理想,得到的社会支持极少,甚至低于全国10个城市的平均水平,"蚁族"中仅一半人对自己人际jiāo往状态表示满意。在与"蚁族"jiāo往最亲密的人中,朋友占 70.3%,亲人占24.62%;他们与朋友日常联络使用最多的方式是电话,说明最亲密的朋友可能并不在身边,就近的jiāo往状态可能广却不深,因此总的社会支持状况低于一般水平。

    此外,"蚁族"中女xìng成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相对优于男xìng。女xìng相较于男xìng,更多使用了自身主、客观社会支持源。

    6.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蚁族"的状况不容乐观。"蚁族"的婚姻状况、xìng生活状况以及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蚁族"的生活满意度显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对经济收入最不满意,对人际jiāo往最满意。"蚁族"抱怨最多的是经济收入、社会福利,职业声望等,与此同时,他们对人际jiāo往的满意度较高,对经济收入最不满意主要在于该群体对收入的预期较高,有高达7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收入与其预期不相符。

    对生活的预期乐观,但对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不抱以信心。79.2%的受访者都乐观地认为未来三年内的总体生活状况会有所改善。但是对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这两方面,大多数受访者(政治地位:55.9%,民主权利:51.3%)则不抱以乐观预期,认为不会有多大改善。

    第17节:心理状况(3)

    7.在应对方式上,"蚁族"选择最多的是网络曝光和媒体曝光,其次是"上访"、"公开集会"、"联合亲友对抗"、"发牢骚"和"忍受",赞同度最低的是 "罢工"和"yóu xing示威"。"蚁族"作为"80后"社会群体,其对网络的熟练程度是整个社会中最高的一个群体,其在利益表达时会自然而然地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进行,从网络上汲取信息然后经过个人加工后再反馈到网络空间中去。2008年网络舆论威力已然显现,作为"草根力量"登上舞台象征的"烟照门"、"考察门"、"六个警察打死一个人"以及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等也给"蚁族"运用网络手段表达自身利益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赞成用" 上访"和"公开集会"表达自身利益的方式仅次于"网络曝光"和"媒体曝光"。需要指出的是,"蚁族"对总体生活状况越不满意,则他们越不赞成用"罢工"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利益。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特殊体制与西方不同,罢工运动在中国出现得很少,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同时研究也表明"蚁族"在应对方式方面无xìng别差异,他们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都对其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但该群体的人格、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支持状况都与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目前该群体的应对方式需要引起重视。应对方式是个体面临应激情景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是个体面临挫折和压力时应激xìng的反应。现今"蚁族"正处于高就业压力和高期望值导致的挫败感之中,如果这种挫败感得不到适宜的调节或合理的归因,很容易导致该群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因此,应当重视调适"蚁族"的挫折心理,引导他们对目前的挫折进行合理归因,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

    综上所述,"蚁族"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极完美主义特质明显,大多数人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社会支持较低,社会政治控制力相对较高,且个体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心理层面的相对剥夺感。这与该群体目前面临的较高的生存压力,频繁更换工作或找不到自己理想工作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冲击着他们的内心。因此,应当对"蚁族"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高度重视。

    第18节:xìng-爱情-婚姻

    四 xìng-爱情-婚姻

    "xìng-爱情-婚姻"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系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调查显示,"蚁族"中未婚人数占调查对象的93%,在未婚者中有49%没有恋人。与异xìng同居的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23%,但最近一个月内有xìng生活的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3%。从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蚁族"结婚的比例小于与异xìng同居的比例,与异xìng同居的比例小于最近一个月有xìng生活的比例,最近一个月有xìng生活的比例小于有恋人的比例。

    1.婚姻状况与同居状况对比。未婚的人数占到被调查总体的93%,结婚的为7%,然而与异xìng同居的只有23%。这说明与异xìng同居的比例大大高于结婚的比例。与结婚相比,更多的人选择了不结婚同居生活。

    2.同居状况与近一个月内xìng生活状况对比。与异xìng同居的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23%,但最近一个月内有xìng生活的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3%,高出与异xìng同居比例的10%。如果假定同居的人都在最近一个月有过xìng生活,证明除了同居的人外,还有10%的人有过xìng生活。那么这一部分人可能是和未同居在一起的恋人之间发生的,也有可能是买xìng、一夜情等。

    3."蚁族"存在"婚恋困境"。"蚁族"中,未婚人数占总数的比例特别高(93%),绝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在未婚人群中,几乎一半的人没有恋人。"蚁族"已经经历过大学阶段,有恋人的比例应该明显高于大学生群体,但与大学生群体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该群体与大学生群体在此方面差距很小。"蚁族"的收入水平较低,社jiāo圈子小,恋爱对象的选择范围小,整日忙于找工作或工作,谈恋爱的机会也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该群体的结婚比例应该比较高,但目前只有7%,结婚的比例很低。可见,"蚁族"绝大多数正处于生理旺盛期,他们渴望同异xìngjiāo往,在恋人或夫妻方面得到感情上或生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但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固定的住所,使他们无法在婚姻和恋爱的问题上考虑更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单身或同居的方式来生活。

    4."蚁族"的xìng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93%未婚人群中有恋人的人占51%,其中的23%选择了同居的生活方式,33%的人在最近一个月内有过xìng生活。但大部分处于未婚、不与异xìng同居、最近一个月没有xìng生活的状况。如果假定最近一个月内有xìng生活的人的xìng生活对象为恋人,那么证明该群体中有恋人的人群之中将近半数的人没有xìng生活,更多的是感情上的jiāo流和支持。就全国成年人而言,平均xìng生活频率是在每星期1次左右。然而该群体的67%的人最近一个月没有xìng生活。对比之下,"蚁族"在xìng需求方面难以得到满足,人际xìng活动的缺失很可能会通过独自xìng生活(如自慰)或其他途径进行宣泄,如果通过其他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地下xìng产业的发展。

    5."蚁族"不同xìng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课题组通过t检验发现,男xìng和女xìng在恋爱方面、婚姻方面、是否与异xìng同居方面、最近一个月内有没有xìng生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并且和总体的分析一样,无论男xìng还是女xìng都存在"婚恋困境"和xìng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问题。

    6.个人收入、居住面积和人际关系是影响有没有xìng生活的主要因素。"婚姻"作为政府的一种"制度设置",实际上只有xìng关系才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实体"。课题组运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有没有xìng生活"的因素为:个人收入、居住面积和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也是有没有xìng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收入、居住面积和人际关系为"蚁族"xìng生活提供了最起码的物质保障、地点和对象,这三者是最基本也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课题组在调研中曾遇到在男xìng宿舍留宿女xìng的情况,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同时居住四个男人和一对情侣。虽然居住空间隔着帘子,但是xìng生活的质量以及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xìng-爱情-婚姻"的现状影响了"蚁族"对生活的满意度,xìng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影响身心健康。即使对于有xìng生活的人而言,其xìng生活的质量也要受到xìng生活的地点和环境的影响。如果长期压抑,可能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19节: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1)

    第二篇 "蚂蚁"传奇

    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

    张冉

    对于这个群体的了解,是从电脑上一个叫做"调研日记"的文件夹里开始的。

    打开这个文件夹,排列得整整齐齐的WORD文档呈现在眼前。好奇心驱使我一口气读完了前十篇调研日记。

    每篇日记都无一例外的有他们生活环境的描写,光线、气味、空间的狭小都无法逃离调研同学的眼睛。还有崎岖蜿蜒的街道、络绎不绝的商贩,或者清晨的北风和夜幕下的眼睛。

    十篇以后,沉重渐渐浮上心头,害怕的心情甚至战胜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让人积极,去了解、去感知,而害怕却让我缩手缩脚,不能真正走进这个群体。

    我的沉重不是对于自己前途的迷茫和担忧,而是他们。

    人们说,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然而,这群人,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否就能转化成生产力:对个人来说,能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对社会来说,能否实现进步与发展?他们生活的好不好?在社会上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他们幸福吗?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或者千方百计留在这里?他们为什么失意伤心难过?他们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实现目标?他们接受的教育,吸取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吗?如何才能有机会接受实践的检验?

    采访了,看见了,听到了,才知道--

    他们的生活,我不能评判,也没有权利去评判。

    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只能冷眼旁观。

    我的笔,客观地写他们的故事,就足够了。任何超乎事实之上的感受,应当是读者从字里行间中体味的。

    社会财富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个人的幸福感呢?人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的夹缝中,自我和社会的夹缝中。说"夹缝"或许严重了一些,但是这种前后相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人怎么都逃脱不了的。

    他,和他,都来自内蒙古的小山村;他,来自山西最贫困的吕梁地区。

    他们忘不了山村的泥土路,夜幕下的油灯,父母的殷殷嘱托,做学校领头羊享受的特权。

    曾经的同学,现在有很多都有了小孩。他们却仍然独身在北京奋斗,在狭小的租来的房间里,没有知心的爱人。冬天,忍受缺斤少两的暖气;夏天,则被蚊虫的叮咬与热风轮番轰zhà。

    即便这样,他们还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干净舒适的房子,有体面的工作,开自己的公司不再为老板打工。但是现实离梦想,不只是一步之遥。

    第20节:触摸城市的夹层-"聚居村"采访手记(2)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也变得流畅了很多。每个人都在思考,路在何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然而选择的结果,却很少能够控制自如。

    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他们,住在北京的城中村里。漂浮的灰尘、陌生的脸庞、昏暗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在他们的眼前耳边逡巡徘徊,不知哪里的空dàng落寞,消磨了心智,迷失了方向。他们选择来到了这个城市,然而来到,只是一个开始。漫长的过程与不可预测的结果,他们都得听从命运的安排,尽管在奋斗。

    命运有很多名字:机遇、运气、天命……

    命运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时代。

    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