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人人都是杜拉拉 > 第 3 章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42 本章字数:738

    你需要“师傅”和“师兄”的庇护

    镜头回放

    杜拉拉和童家明一同负责校园宣讲会的招聘工作。童家明在对新人前程的安排上,设置了“导师”和“师兄”两个角色。拉拉仔细研究了“师兄”这个角色的作用后,对童家明的安排深感钦佩。

    童家明所说的“导师”和“师兄”,实际上就是你的职场前辈。前辈晚辈不是按照年纪大小来划分的,而是按照进入公司时间长短和工作经验多少来区别。我遇到过不少年纪轻轻就出来“跑江湖”的女孩子,她们学历不高,但是脑子好,有天赋,再加上xìng格好、肯吃苦,很早就成为圈子里的明星。这种人也会被人尊称为“前辈”。

    如果你初来乍到,作为“晚辈”,一定要把“长幼尊卑”的资历排行榜在心里仔细盘算好。这不是让你“谄媚”,而是教你职场上的处事方法。跟前辈“套瓷”,能够得到很多实惠的建议和意见。而这些“宝典级”的点子,很可能就是你以后平步青云的独门绝学。所谓“闻道有先后”,多看看“前辈”,就等于给自己找到一个“参照物”,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参照前辈的指点,职场人可以少走弯路。

    前辈,又可以分为“师傅”和“师兄”。二者如何区分呢?童家明前辈就给杜拉拉上了一课:师傅负责教战略,师兄则负责教战术。比方说,师傅会告诉你,要注意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师兄则会具体地告诉你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获知竞争对手的销量。又比如,师傅会告诉你,要注意判断潜在的生意增长点;师兄则会具体地教你,通过分析哪几个指标可以判断出谁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也就是说,师傅指给你一个大方向,而师兄则具体地教你是走陆路合适还是走水路合适,并一路陪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技术上的支持,也可能是精神上的鼓励。

    正文 你需要“师傅”和“师兄”的庇护(2)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44 本章字数:998

    现在你明白了,师傅和师兄是你这个“小师妹”的强有力靠山,如果你想在职场里扎根当红花,少不了他们的指点和庇护。任何企事业单位里都有一些“潜规则”,就像藏在水底的冰山,平时看不见,等你真的撞上就晚了。如果你跟前辈关系搞好了,他们就会告诉你一些你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这个工作体系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人们,除了各级上司之外,还包括哪些职称不响亮却掌握特殊权力及信息的“隐形掌权人”,例如总经理的助理、老板的配偶、上司的秘书、工作团队中的非正式领袖(人人尊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等等;单位里的关系有多么复杂,总经理跟行销部门主管是大学同学,而你的上司则和财务主管有过节,要不某经理曾是某科长的手下败将,而某副经理则是董事长的远房亲戚……这些事情如果没人告诉你,你想破大天也不会知道。如果你不小心犯了谁的忌讳,或者损害了谁的利益,那补救可就难了。要避免这种“悲剧”,就要靠前辈传授私家秘籍!

    很多女孩涉世不深,热血沸腾,脑子里充满了天真的想法,与那些年纪大一些、工作时间长一些的“前辈”意见相左。如果两股势力都拧着干,势必走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样下去倒霉的肯定是新人。所以,如果你聪明的话,就要学会善待“前辈”。

    女友小艺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在大学里学的是广告设计,精通网络三剑客、Flash,还会影视制作,被朋友公认为未来的广告设计新星。毕业后,小艺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风华正茂的女设计师,当然希望大展拳脚。她被分配到设计部,跟着一个叫蒋飞的“师兄”当“学徒”。蒋飞不爱说话,表情严肃,小艺看都懒得看他一眼,觉得他年纪一把连个主管都没当上,够窝囊的。蒋飞更是有点“xìng别歧视”,觉得女孩子根本不适合做广告设计,顶多就能当个助手打打杂。两个人从第一天见面就暗中较劲。

    可是,小艺很快就发现这个蒋飞师兄不光设计水平超人一等,新创意、好点子也是天马行空,信手拈来。跟他比起来,小艺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文艺女青年,根本不懂广告设计应该如何运用到实际的商业宣传当中去。于是,她放下了自己的架子,尽量去接近蒋飞,虚心向他请教,捕捉他做设计的每一个小细节,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再加上她大学四年的扎实基础,几个月过去了,她很快成为了公司新招聘员工中的佼佼者,有时甚至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们没有想到的,新入行的小艺却想到了。

    正文 你需要“师傅”和“师兄”的庇护(3)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46 本章字数:820

    其实,蒋飞对小艺的看法也在悄悄转变。他觉得女孩娇气又骄傲,不可能长久地留在公司。没料到小艺非常“上路”,丝毫没有“天之骄子”的超强自尊,主动请教问题,谦虚好学,而且悟xìng一流,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于是,这“师兄妹”二人,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真正成了“一帮一,一对红”,为公司做出不少好作品。

    像小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止是职场新人,如果你刚刚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你就是“新人”,工作环境是新的,人际关系是新的,各种规定也是新的。即便你对专业已经非常精通,但是到了新环境很可能有新的做法,也不能完全按照老的套路来cāo作,你还是要向前辈虚心请教。不管是给你指点大方向的导师,还是教你具体cāo作的师兄,都是值得尊敬的。一位有名的作家以前是某个有名的月刊杂志的编辑。他在回忆自己做编辑的时候说:我非常怀念那个严厉的前辈。一般的前辈在你稍微出错的时候会说:“年轻人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或“工作经验少嘛,出错是难免的”。只有那个前辈斥责我说:“笨蛋!重做!做到好为止!”当时我很生气,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无能,为了要干出点成绩来让那个前辈看看,我就拼命地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前辈的严厉对我来说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在工作上经常给予自己提醒和警告的多是前辈。前辈提醒和警告自己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自己当时可能难以接受。可是,前辈能直接给予提醒已是很难得的了。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出色的职场丽人,那么一定要记住,不管你xìng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否喜欢与他人分享,在工作中,一定要学会跟“前辈”沟通。就算是早一个月,他也是“前辈”!你要相信自己的经验不够丰富,切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应多向他们请教。在“战略上藐视前辈,在战术上重视前辈”,把他们的绝活儿全学到自己身上来,你就能够超越前辈!

    杜拉拉语录

    对于新人而言,使别人愿意教你,是你的责任。

    正文 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1)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48 本章字数:752

    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

    镜头回放

    杜拉拉刚刚担任行政主管,有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她想到与其他主管jiāo流。上海办行政主管是个烂忠厚没用(或者假装烂忠厚没用)的主,她只好给北京办行政主管王蔷打电话,假借横向联络,试探她是如何与玫瑰工作的。这王蔷也是个受压迫的,两个人因为有相同感受,所以不免嘀咕了半日。但是拉拉放下电话一总结谈话内容,其实有价值的部分不多。她只搞清楚:玫瑰对王蔷也是那么个风格。

    杜拉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跟平级的同事搞好关系。你看她一进DB就跟前台的海lún熟悉了,要是换做别人,谁会注意到这样一个“花瓶”呢?我们总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要找“大树”不假,可是还有一条重要定律呢:孤树不成林。一个小树的成长除了大树的庇护,还需要同伴的扶持。

    同事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跟你jiāo流信息、互通有无的人。这些人帮不上你什么天大的忙,但是不至于让你消息闭塞、孤立无援。如果你懂得如何运用他人的力量,便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霄”。

    研究生小文毕业后去一家大公司应聘高层管理人员。经过重重的笔试面试,她和另外八个人脱颖而出,幸运地进入了最后一轮“实战测试”。这一次考试由公司老板亲自把关,如果通过,就能进公司上班。

    测试那天,老板对他们九个人说:“我看了你们的详细资料和之前的考试成绩,你们都很优秀。不过最终能留在公司上班的只有三个人,所以你们还要好好表现,争取在这一次的考试中胜出。这次考试内容主要是这样。你们九个人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第二组的人调查fù女用品市场,第三组的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相关的材料可以到秘书那里领取。三天之后把你们做的市场分析报告jiāo到我这里。”

    正文 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2)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49 本章字数:821

    三天之后,小文和竞争者们都把自己的市场报告jiāo到了老板手上。老板看完之后,站起身来,与这个研究生小文所在的第三组成员一一握手,然后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被录取了!”

    原来,他们每个人从秘书那里拿到的资料都是不同的,分别是对婴儿、fù女和老年人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所以,如果他们想做出详实、完整的调查报告,最重要的是跟本组队友jiāo流信息、互通有无。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都是按照自己拿到的资料做报告,各行其是,所以做出的报告很不全面。

    小文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写论文的高手,她最擅长到处“收集资料”,只要听说谁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会想法设法弄到手。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到求职。测试那天,她拿到资料后,首先就是跟自己小组的成员通了气,三个人很快发现了资料里暗藏的秘密,于是互相借用资料,使自己的报告做得很完整、很到位。他们赢就赢在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小文也由于出色的表现受到了老板的特别嘉奖。

    事实告诉我们,同事的帮助就像氧气,存在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可是它不存在的时候你就活不下去!懂得借人之力,跟同事互通有无,是职场生存的基本技巧。要掌握这些技巧,必须搞好同事关系。同事关系是办事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如果在办事时,不会利用同事关系,不但有些事办起来费劲,还容易让你没有人缘。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无论是什么地区、何种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因为他们和同事搞不好关系。

    一个人充满热情、待人和善、善于jiāo往,同事们也必然乐意与之接触、给予较高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自私势利,待人虚情假意,处处提防,那么同事们对之也自然冷漠无情起来。这种情况下,人家有了好事也不会想到你。以下几种做法如果平时不注意,很容易把同事间的关系搞僵。

    正文 同事是氧气,而不是废气(3)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51 本章字数:715

    进出不互相告知。你请假不上班,或即使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jiāo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说可以说的私事。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xìng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求更好得到解决。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当然,求助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有好事儿不通报。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有这类好事儿,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搞好同事关系同样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臻于娴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一个自我分析,从而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同事关系。

    杜拉拉语录

    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增加良xìng进程。

    正文 熟悉公司各项条款,运用它们保护自己(1)

    更新时间:2010-1-23 20:13:53 本章字数:787

    熟悉公司各项条款,运用它们保护自己

    镜头回放

    杜拉拉辛辛苦苦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只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