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烦躁、焦急。生命有一定的长短,我们只能完成有限的事。你愈大愈会发现“时间有限”、“人生苦短”;愈会发现时间紧迫得居然容不得你为紧迫而焦躁。因为焦躁就是浪费时间!快擦干眼泪,安下心,计划那有限的时间吧!
《焦躁就是浪费时间》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挂钟的滴嗒声总是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可是你是否有想过,如水般流逝的时间,是否在敲打着我们的记忆。对于时间,人们经常选择自己原谅自己,如果被问到“要抓紧时间吗?”回答经常是“等明天吧”;如果说:“今天的事情今天必须做完!”回答总是:“有的是时间,何必急于一时,明日再办也不迟。”
这是一种恶xìng的“预支时间效应”,这样的人常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清代钱鹤滩曾作过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第138节:做个成功的织梦者(7)
刘墉先生说:“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完全一样,但是会不会用,能造成很大的差异。” “如果你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战胜自己的惰xìng;无法战胜惰xìng,就很难把握时间!” “同样的时间,在不同人的手上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不会用时间的人,一个是因为犹豫,一个是因为拖,更关键的是他不懂得在同一个时间做几件事。”
真的没有时间吗?
我们总是能听到周围的人抱怨的话:我没有时间写东西、我没空跳舞、我无法与新人jiāo谈……实际上,这背后有三种忙碌:一种是忙碌,但尚未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被近乎疯狂的时间表逼疯;一种是忙碌,但已经学会应对与取舍;第三种则是假装出来的忙碌,因为我们几乎已经开始把忙与成功、闲和失败联系到一起。所以,我们要通过选择正确的方法,优先做重要的事情,再做次要的事情。
时间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财富。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珍惜时间,时间会把你的生活打扮得分外美丽;浪费时间,时间会将你的人生变得黯然失色。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个人珍惜时间,就等于是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
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yīn一寸金”的妙喻。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七十六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第139节:做个成功的织梦者(8)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简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只用旧时代“单行道”的思想模式,要懂得分工和授权,精力才会更集中,工作效率也会明显提高,这样会更好地解放自己。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与不自觉的机会学习,是很难成功的。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一心可以二用
请永远不要告诉自己: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时间。因为,时间只不过是一个荒谬的借口罢了,别人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为什么你不可以?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所追求的只是“时间自由”。无论在哪里,时间都是自己的,关键是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帕累托法则(即80/20法则)告诉我们:20%的时间可以完成80%的工作;或者完成20%的工作就能达到80%的绩效。
用时间好比用金钱,如果你知道怎样用钱,也就应该知道怎样用时间。刘墉先生说:“用时间的第一原则,就是要有弹xìng,分清完整时间和破碎时间,嘈杂时间和安静时间。” “紧锣密鼓、见缝chā针绝对不是最好的节奏,真正懂得用时间的人,反而是有疏有密,在密与密之间留空白的人。”
学会时间管理只是一个工作,它只是帮你管理你的时间。时间管理的开始,是记录你的时间是怎么花掉的,但它绝不是一次xìng的任务,在整个时间管理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不断地重新记录,以便了解最新的时间使用情况,譬如一个月专门挑一天来记录当天的时间使用情况。什么事是必须做的?这是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时间管理的错误做法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把时间花在那些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之上。
时间管理的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繁忙的时间表中,统筹规划出整块的时间以便完成这些任务。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在某一天,把办公室门关上,拔掉电话,把其他事情都推到一边,这可能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但与完成任务做出的贡献相比微不足道。
第140节: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1)
时间管理,并不管理你的期望与价值观,它就像理财工具,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你对金钱的焦虑与渴求一样。其实时间本身,并没有因为我们使用或者没有使用时间管理方法,而增加或减少。
“没有时间”不应该成为借口。当我们把这件事当做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当我们真正把这件事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总可以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时间的。在人生路上,我们要战胜惰xìng,把握时间,去实现那可实现的理想。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xìng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
刘墉先生说: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有田,是“富”。
“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那是“逼”。
在这个速度的时代,同一时间永远只能做一件事的人,将可能被淘汰!
◎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
没有人会说:“白天的战斗,是为晚上睡觉”;却可以讲“晚上睡觉,是为了白天的战斗!”睡觉,是为醒来之后,走更远的路!
《打赢每天的第一仗》
春秋时期,晋、宋等十二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个便是“居安思危”的典故。
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因为它用简洁的文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规律:居安思危则兴则存,不居安思危则衰则亡!而且,这个规律还是放之古今中外、四海之内、大到人类、小到个人而皆准的“铁的定律”。我国古代经历了几十个王朝的更替。一般来说,开国的君主都比较英明,因为他们都饱尝了创业的艰难。到了王朝末世,君王大多荒yín无道,国家分崩离析,终至覆灭。这就是富贵和逸乐腐蚀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居安而未尝思危的结果。
第141节: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要预先做好准备,全面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这样才能稳cāo胜券;反之,一旦面临新情况或出现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而坐失良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有近期的忧患。所说的“远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对未来做充分的考虑,以应对将来出现的各种情况;二是要在考虑问题时,从长远打算,不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不为眼前的小挫折而灰心,不为眼前的小利益而动心,才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
这正如刘墉先生所说的:“凡是认为环境与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而有所警醒,都可以称为忧患意识。然而,忧患意识却也能使涣散的人心振作起来,使淡忘的记忆清晰起来,使迟疑的感觉敏锐起来……当你有忧患意识之后,许多潜力都能获得发挥,你也能看得更深、更广、且计划得更长远!”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学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后悔莫及。
第142节: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3)
居安思危,既是兴奋剂,更是清醒剂;既算心态,也属精神;既靠意志,更须行动。鲁迅说:“凡事无论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觉。”战场上想不挨qiāng就趴低一点,拳赛时不挨揍就别爬起来。“用非常的手段,应付非常的对手!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克服恐惧的心理
恐惧源自未知,它可以把一个能干的人变成胆小鬼。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刘墉先生说:“这世上的问题常出在你太强调它是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蚊子叮了,痒!你硬是不去抓,说不定就忘了。相反,如果不停抓,愈抓愈痒,愈痒愈抓,搞不好还抓破皮,造成感染。”存有忧患意识,并不是要时刻活在恐惧的yīn影里,只是当财运亨通时要想到贫穷,聪明人总是提前为过冬做准备而已。
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刘墉先生告诉我们:“在那紧要关头,你必须知道选择,用理智告诉自己,也控制自己情感的反应,你要知道当你紧急煞车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连环车祸,许多人都会因此而丧生。”
恐惧心理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它将严重地阻碍人们行动的勇气,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但是恐惧心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新手驾车,初次上路都会有一种恐惧心理,但一旦突破这个防线,出事的还不是一样极乎其微?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得失不惊,不舍不得
第143节: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4)
对于失,我常能看得平淡;对于秋天的肃杀,我常能看得完满;对于悲剧,我常能处之泰然。
《疾风骤雨话当年》
千载历史归结最后,只在“得失”二字。这个世界每一个人的历史,也是由得失写成。人生在世,总是在得到一点什么,和失去一点什么中摇摆不定。得失,就像是一块一块的青砖,铺成了漫长的历史之路。而且,还将继续铺展下去。
得,要得得光彩。不占一丝一毫利yù熏心,这种所得,才无愧于心。有的人,得到了荣誉、地位、金钱,却失去了最难能可贵的人格。而只有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血汗灌溉出荣誉、地位、财富之果,才是光彩的。
失,要失得有价值。人拥有的某些东西总是要失去的。有些失去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掌握,可以选择,可以提升失去的价值的。比如我们以诚实劳动获得的钱财,捐赠灾区、贫困山区学生,自己的钱财是失去了,可是这种失去比拥有更有价值!
绊脚石是进步之阶
还有些失去是自己无法控制,无法掌握,无法选择的,不管愿意不愿意,总是在失去。但也可以失去得很有价值。比如我们拥有的岁月,总是在一日一日,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失去,而且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但若每日都在奋进,每日都踩出一个闪光的深深的脚印,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