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前投资4000万韩元购买的股票,经过14年的时间已经为他带来了30亿韩元以上的投资回报。
在谈到成为百万富豪的秘诀时,姜先生这样回答:“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下来,必须有‘钱’才行。然而,像我这样既无特别的赚钱手段,又没有什么财产可继承的一介草民来说,要想赚大钱,就要坚守‘节约、积累、稳定’的投资原则,除此再无别的方法。其实道理很简单,重要的就是看实践。一般来说,许多人忽略了‘节约、积累’,无视‘稳定xìng’,单纯只想‘投资’赚大钱,这与赌博没有什么区别,终究只会以失败告终。将投资原则付诸于实践,一定要重视其阶段与秩序。”
储蓄不是“美德”,而是“手段”
“这么年轻,真的就能赚到百万、千万(美元)的财产吗?”
许多人都曾经跟我一样,猜测这些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成为有钱人的。如前所述,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也曾见过部分新生代富豪以继承或赠与得来的丰厚家产为本钱,创业或投资成了巨富,但大部分的新生代富豪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入富人行列的“白手起家型”富人。
此外,富人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或靠自己的不断努力积累了渊博知识的人。他们有着稳定的职业,在公司里比谁都努力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储蓄获得“种子钱”,利用这些本钱,向着富人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当然,我也见过把借来的钱灵活投资出去,最后成了富人的人,即使是这部分人,他们每月也都会固定拿出一笔钱存入银行)。
看到这里,有些人失望之余或许会这样说:“这么说来,只要省着点用,勒紧裤腰带,就能成为有钱人吗?这话听起来多落伍呀!”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绝对不是什么落伍的话。让我们再深刻剖析一下。
观察这些新生代富豪,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他们现在个个都是身家几十亿韩元的大富豪,但他们的出发点却只有廖廖千万韩元不到的“种子钱”,换言之,他们通过存款积累了千万韩元,物色好心仪的投资对象之后,再将这些钱作为“种子钱”投资出去。
目前在某大企业里担任科长,靠炒股赚得了不斐身家的李珉秀先生(34岁)强调说:“我从小就养成了‘储蓄’的习惯,目的就是要积攒‘种子钱’。当然,这世上也不乏攒上一辈子,攒成亿万(韩元)富豪的人,但我认为这种富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豪’。有新闻报道过将一辈子靠开小吃店赚来的几十亿韩元悉数捐给大学做奖学金的老爷爷老nǎinǎi,许多人被他们的善行所感动,但却没有人称他们为‘富人’。人们绝对不会将他们的生活与富人的生活挂钩,而事实上他们虽然乐善好施,自己的生活却与富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对像我这样希望成为富豪、并为此而努力的人来说,储蓄并不是一种‘美德’,而仅仅只是一种致富的手段。”
综上所述,储蓄只是一种能创造出“种子钱”的手段,哦,不,只是那些想发财、却又苦于既无手腕又无“有钱父母”的人唯一的选择罢了。“唯有节约、储蓄才能成为富人”这一简单、看似古老而又朴素的原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新生代富豪的头脑里。然而,倘若单单将储蓄视为一种美德,储蓄就会成为某人能够实现的某种程度“富有”的终点站。因此,他们相信“节约并积累才能成为富人”,对他们来说,储蓄不是目标,而是用储蓄的钱进行投资,靠投资成就富豪之理想。
虽然实属唆之言,但我们还是要再强调一次:不储蓄,绝对成不了富豪。
(本章完)
[(第23章 努力就能赚钱?)]
第23章努力就能赚钱?
我们在前面说过,新生代富豪们比谁都要努力工作。可以说,努力工作是迈进富人圈的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为富人,也就是说,努力工作不是成为富人的唯一条件。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了毕生心血,有朝一日退休却落得穷困潦倒,连退休金都要拿来还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年轻时比谁都要用心工作,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然而,他们由于只知道用心工作,却不知道该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挣来的钱。
靠储蓄与投资债券,不到40岁就迈进了亿万(韩元)富豪行列的杜豪先生说过的一番话让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杜豪先生说:“趁着年轻努力工作,这是对人生负责的一种态度。但是,只知道工作的‘工作狂’是成不了富人的。大体上讲,工作狂们在房地产投资上都是些门外汉,也就是说,他们满足于用努力工作换来的高薪,却不关心该如何有效地将这些钱花出去,用钱来挣钱。对他们来说,工作优先,钱则是其次。因此,他们很难制定出具体的收益、支出及投资计划表。我的座右铭就是‘终日只知努力工作的人失去了赚钱的时间’,这其实是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说过的话。”
工作赚钱,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投资
我接触的大部分新生代富豪都是从大学时就开始做兼职,并由此开始储蓄生涯的。与一般大学生为了讨得恋人欢心、为了给恋人送高档情人节礼物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打短工相比,他们做兼职是为了筹得投资所需的“本钱”,这二者的思想境界有天壤之别。
靠投资商铺获得了数十亿韩元投资回报的金明镐先生(42岁)说:“曾几何时,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向品牌看齐’的奢华风潮。无论男女,无论有钱没钱,都以拥有一两件Gucci、Chanel、Hecoms、Ferragamo等名牌商品作为身份的象征。只要能在他人面前炫耀不露马脚,假名牌都行。每当我看到朋友们将当家教或超市营业员赚来的血汗钱用来买名牌包送给恋人,还在那里津津乐道时,我只能苦笑。为了消费而去努力工作,这真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要想成为富人,就要有为了‘投资’而努力工作的思想。”
新生代富豪很早就发现用储蓄攒“种子钱”是一种很不错的手段。同时他们还知道如何做到储蓄与投资并行。他们在明白“钱滚钱、利滚利”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方面总是先人一步。
20岁以后,带着全部2000万韩元的存款奔走在房地产拍卖市场,靠投资房地产而赚得数十亿韩元的富豪韩相哲先生(36岁)说:“挣钱有时候就像是赛跑,要想参加赛跑,就得有赛跑的资格,比如需要鞋子、体力等,而买鞋、积聚能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储蓄’,向着目标前行的过程就是‘投资’。”
年轻富豪的早期投资金额从数百万韩元到数千万韩元不等,这是普通人都能攒得起的小钱。比其他人提早一步筹备自己的“小金库”的确是一件好事,然而,光靠一个铜子一个铜子费劲地攒就想成为富人,也是不可指望的事情,如果将这些钱拿来投资,假以时日,或许有可能成为富人。
在储蓄了一定金额之后,新生代富豪就开始寻找投资对象小试牛刀,比如炒股或炒债券,将早期投资作为积累投资经验的“前奏”。在投资之前,他们会通过阅读书籍或听取父辈朋友的投资意见及建议,最大程度地保证这些辛苦攒下来的“种子钱”不至于“打水漂”,并在早期投资中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渐渐地取得一些小成绩。
(本章完)
[(第24章 投资是“攻”)]
第24章投资是“攻”
新生代富豪都是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们的投资生涯。不过正如前所述,虽然储蓄是成为富豪的必要条件之一,却不是充分条件。同样的道理,投资也是成为富豪的必要条件之一,却不是成为富豪的充分条件。努力工作,并将努力工作赚来的钱省着点儿花,又将省下的钱投资出去,如此循环往复,就能获得大成果。正因为如此,年轻富豪们一手抓投资,一手抓储蓄,这样,银行账户上的钱才会以喜人的势头向上涨。高效地将储蓄和投资并行起来已经成为富人生活的一部分。
金钟昊先生(42岁)在韩国首都首尔经营着一家名叫“MULTIPLEX”的电影院。他说:“若要论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足球比赛中的‘攻守’来打比方,如果说储蓄是‘守’,那么投资就是‘攻’。无论前锋多么优秀,倘若没有后卫在后面支持或后卫的守备不尽如人意的话,在赛场上整个球队的失败概率仍然较高。这里,大家必须记住一点,那就是光储蓄不投资,或者光投资不储蓄都不是贤者所为。只有储蓄和投资高效地并行起来,才能获得连带效果。哪怕是通过投资获得了巨额回馈,也决不能在储蓄上偷懒。”
可以这么说,韩国大部分身家百万(美元)的新生代富豪仍然还是储蓄一族,因为他们明白,储蓄和投资是成为富豪的基石,同时也是获得更大财富的原动力。
当然,新生代富豪们也吐露了自己在储蓄和投资当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比如说消费诱惑、不安和或大或小的失败导致的痛苦。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或中断投资与储蓄。
在股市上赚得盆满钵满、三十多岁就成了他人羡慕的对象的洪顺先生说:“华尔街传奇投资者约翰?邓普顿(JohnTempleton)即便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无条件地将收入的一半储蓄起来。20世纪80年代,约翰?邓普顿已经是美国首富,但日进斗金的他仍然没有疏于储蓄。他一生都坚信‘财富来源于储蓄’,并用一生去实践这一理念。我虽然是近三十岁的时候才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约翰?邓普顿的这句投资箴言,但我决心将这个‘偶然’变成‘必然’。”
现代社会就像是患上了消费中dú症似的。企业打着“消费就是美德”的旗号,想尽一切办法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各种各样的促销广告无孔不入,充斥着报纸和互联网。
韩国某信用卡公司的广告在刺激消费上的功力可谓登峰造极。该广告片中,某男士躺在容貌秀美、身段婀娜的女人怀里,脸上漾着幸福的笑容,与此同时,电视上曼妙的音乐声中“父亲告诉我,一定要好好享受人生”的歌词回dàng在消费者的耳边。广告的威力无边,受广告影响而不顾钱包厚薄、冲动购物的消费者比比皆是。
广告就像吸水的海绵,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钱包,诱使消费者进行违背本人意愿的冲动xìng消费。广告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视消费为必然,因此有韩国人将这个广告中的“父亲告诉我,一定要好好享受人生”广告词戏谑地换成“牺牲父亲,享受人生”。
除了奢侈品让人攒不住钱之外,收入低、要支付生活费、税收、医疗费、学费、车辆维修费等,也成了许多人对于口袋空空的牢骚之言。不过,同样要支付这些费用的新生代富豪们却没有将这些作为存不下钱的借口。这与有些人以挫折为支点,凭借其向上奋斗,也有些人以挫折为支点,就此沉沦下去的道理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储蓄还是不储蓄,全看你自己。同样的道理,是想成为有钱人,还是想为钱所困,也全看你自己的造化。是比他人先行一步,早早开始储蓄和投资生涯,还是等积攒了更多的钱之后再开始投资?关于这个问题,新生代富豪们众口一词:“应该尽早开始储蓄和投资。”
(本章完)
[(第25章 时间就是金钱)]
第25章时间就是金钱
就像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大部分的新生代富豪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储蓄,并且将这些储蓄的钱作为本钱进行投资,从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抱怨,你讲的这些理论跟其他投资书籍上的理论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你就是这样想的,希望你认真回味一下前面的内容。
普通人觉得不足万元的小钱能像滚雪球似的滚到百万之巨,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正是由于他们的“不确信”思想,导致他们进不了百万富豪的行列。
房地产经纪人裴赞熙先生(39岁)通过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①获得了巨大收益。他说:“创造财富,并不需要巨额本金,需要的只是‘少量的钱’和‘大量的时间’。有些人之所以不能理解这一原理,是由于他们还没摆脱两种错误观念:第一,假若‘种子钱’多的话,那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暴富’;第二,不论如何,自己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挣到很多钱。换言之,要想发财,与‘种子钱’是否足够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则致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于时间“创造”财富这个问题在认识上相当不足。而年轻富豪却将时间视为投资最强有力的武器,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之下,如何利用较少的钱来发大财。
我们假设某位大学生一个月储蓄75000韩元(约合627元人民币,这里是以韩国的消费水平来计算的),而75000韩元只是一个大学生每天一包烟钱的月合计金额。这样,一年攒下来,也能攒到90万韩元。假设银行利率是8.0%,那么,40年后,当这位大学生从公司里退休时,他的回报有多少呢?
应该是2.53亿韩元左右,这里8.0%的利息还是1945年后韩国股市的年平均回报率。如果他日后投资的是房地产,1945年后韩国房地产的年平均回报率一直都维持在12.2%左右,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40年后这位学生退休时就坐拥近8.2亿韩元的巨款了。况且,韩国房地产市场数十年来持续飙升,有着“不败神话”之称,年平均回报率为12.2%是再正常不过了。
此外,万一这个青年买了三星电子、POSCO(浦项钢铁: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全球第五大钢铁厂)、SK电信(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韩国电力公司(KEPCO)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