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们在价格低于价值到一定幅度的时候来进行投资。这和估值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判断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组合原则: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到底是集中还是分散,现在也没有定论,不过巴菲特的一句话还是有些道理,他对于集中和分散的评价是: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我想,股票也是这样吧?
持有原则: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巴菲特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这句话虽然有情绪渲染的成分,但是却充分表现出了巴菲特在投资时的耐力和定力。
以上六大原则,涵盖了从选股到最后投资cāo作获利的全过程,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投资方法的总结。我们以前可能对其中的某个原则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很少有人系统的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进行研究,看来作者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在书中,你随时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涉及到巴菲特的其他著作精彩观点的精炼引用。专业的投资者,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一些涉及到专业问题的解释和阐述,而业余的投资者,可以看看一些经典的格言和案例,在实践中去体会他的投资心得。因此这是一部少有的精炼的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教材和讲义
(本章完)
[(第13章 富人不买股票?)]
第13章富人不买股票?
我认识的富翁客户,有千万元以上的客户,从不沾手股票,只买国债,一年只有10%的回报,年利润每年为100万元--年年赚,活得挺滋润的。如果你拥有500万元资金,那就说明:你的资产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你已经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样上下波动50%的高风险,你只需要买些国债,或者基金,便能达到每年10%-20%的投资回报。
股票是高风险投资工具。我见过无数人炒股票输得很惨,都是因为尝了点甜头,以前赚了一点股票的钱,就想在市场高峰时,全身投入--投资判断完全被暴利所蒙蔽,根本见不到风险,而往往悬崖就在前面。全线买股票,是拼命的做法,可以结果只有两种:暴赚或者暴亏。
假如你是20岁或30岁的话,能从头再开始,我可以理解"全线买股票"的拼命做法。
假如你是40岁或50岁,已经不想输的话,我建议你跟随其他富翁的稳健做法:投资目标回报: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够。
例如:[I]整体现金,年回报达到15%。
[II]保证年年赚,先不要亏。
如果你是500万元的投资大户,你已经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样上下波动50%的高风险,只需要买些国债,或者基金,便能达到每年10%-20%的投资回报。
对于500万元本金来说,年回报达到15%,便是75万元的利润。你只需买一支好的债券基金,便已经有这个回报,债券风险很低,年年都能赚,何需再冒股票风险呢?
假如每年能赚20%,便已经是100万元的利润。要达到年回报20%,专业的投资者会给你设计一个综合的理财组合:一半买国债基金,四分之一买股票基金,只有四分之一是买股票。这个理财组合里面,有低风险的国债基金,有中风险的股票基金,也有少部分高风险的股票,攻守兼备。
纯买股票是高风险投资行为,要求年回报50%以上,期望太高。由于要冒高风险,也会导致亏本赔钱收场。因此,纯买股票的投资行为,往往只适合一些年轻人,或没什么钱的人,以小博大。
我认识的富翁客户,有千万元以上的客户,从不沾手股票,只买国债,一年只有10%的回报,年利润每年为100万元--年年赚,活得挺滋润的。何需买股票,冒高风险呢。
记住:股票是高风险,是以小博大。你已经是富翁后,便不用去参与了。
正确理财规则之一:先不要亏本
看起来这一条超简单,但是要吃透这句话,是有深度的。举个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万元存款,全放在银行,只买些国债,年回报10%。两年后,变成12万元。
乙是超冒风险,也有10万元存款,全买股票,2006年赚了60%,2007年亏了35%。两年后,还是10万元,没赚没亏,白干两年。
丙也是超冒风险,也有10元存款,但2006年没参与股市,只在2007年3月份才跟风进入股市。他买了一些蓝筹股,亏了30%,10万元变成7万元。7万元事后要追回到10万元,需要投资回报增长50%。以美国首富的本领,平均收益率也只是25%的年回报,即是说:丙要再花两年时间,才能回本;要再花两年时间,才可能追上甲。
丁君,也是10万元本金。他不幸买了垃圾股,10万元本金亏掉8万元,只剩2万元。那么,从2万元要增长500%,才能涨回到10万元。要增长500%,以年回报30%来计算,要用15年的时间。即是说,丁君相比甲君,落后足足15年的时间。
看上去第一理财规则:"先不要亏本"好像简单,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很多富翁都会采取避开所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便是守住这条规则。投资者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冒进,每年稳定增长,细水长流,这样远比暴发户高明。
正确理财规则之二:年年赚
美国首富有个理财规则:年年赚,每年投资回报都要超过10%。以他的cāo作经验,他平均每年回报25%,三年翻番。没有一年亏,维持了70年。
用我们普通人做例子,现在35岁,有25万元人民币存款的人,为数不少。按照以上的稳定cāo作,年回报25%的话,3年翻番,请看看以下的成绩。
开始:35岁有20万元,保持年增长25%
6年后:41岁变成80万元,
12年后:47岁变成320万元;
18年后:53岁变成1280万元;
24年后:59岁变成5000万元
20年后,20万元可以变成1000万元;25年后,就变成了5000万元。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的20万元存款,如果经营得宜,20年后,你也可以变为千万富翁。
当然,首先你要掌握到年回报10%以上的技巧。2006-2007年,股市上升的时候,外行也能赚。但在2003-2004年,无数人给股市套牢的时候,你能有本领赚到10%以上吗?以我所见,除非你有高人指点,否则以你自己的能力,一般是做不到的。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一:乱qiāng打鸟
20万元,购买了20支股票或基金,每支1万元--很多投资者由于不知道买什么为好,道听途说,于是每样买一点。一年后的结果往往是:10支赚钱,10支亏本,成绩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点儿都赚不了。
要点:投资讲究准确度,赚钱的股票或基金,一支便足够。一支赚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断加码,不用再去选别的了。
记住:一支赚的股票胜过10支亏本的。
正确方法:选种一只赚的,可以不断加码。
要记着,选一只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机会出错,多选多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二:相信高回报计划
"高回报计划"有很多种方式出现:炒外汇、炒黄金甚至种树计划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标榜:"低风险,高回报"。
由于起了"贪婪之心",大部分很难抵挡住它们的诱惑。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高回报而低风险的投资--高回报只表示高风险,你很可能会全赔。
记住:高风险,即是你会全赔的意思,不碰为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三:长线能赚
在我20年的理财顾问的生涯里,客户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买的那支优先股票,能否长线持有?
市场上亦有很多参考资料:一些书籍偏向于理论,都赞成"长线投资";另外一些书籍,较重图表分析,都比较教导人去cāo作短线投资。
长线?短线?谁对?谁错?
从逻辑面来分析:
(a)假如股票市场是10年大牛市,那么长线能赚钱是对的。
(b)假如市场是大熊市,比如,日本从1991年39400点衰退13年,跌到最低时2004年的8000点。长线便输到一塌糊涂。再例如,美国纳斯达克从2000年的5000点,跌到2003年的1000点。现在2007年,退在2500点左右。长线同样是一塌糊涂。
假如市场是长期的徘徊市,那么,你长线多年也是一无所获。
记住:长线能赚,是靠"超人"能力或"超好的运气"
人们常有"事后孔明"的说法,20年前购入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事业"股份,20年后便已经变为富翁。但是20年前,李嘉诚还只是香港众多商人其中的一位,你从何得知他会脱颖而出,成为贵人呢?你能在20年前便选中他的话,要么是你有独到的眼光,要么就是你乱打乱撞,碰到"超好运气"。
(本章完)
[(第14章 韩国富人习惯)]
第14章韩国富人习惯
没钱人说,负债是魔鬼,要拼命攒钱还贷款。
有钱人说,负债也是一种资产,有钱也不付全款。
富豪们着眼于巴菲特“一次都未赔过本”,而一般人只看到“他是一个赚了数百亿美元的超级大富豪”,这就是差别。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让钱灵活滚动起来的人,另一种是无形中把钱滚走的人。富人总是那种让钱灵活滚动起来的人。
赵贤浩先生今年36岁,是某外资银行的一名高级白领。2005年,他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一套公寓。为了不给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赵先生拒绝了父母的资助,而是选择去银行贷款。年薪过亿韩元的他还要用这种方式购房,确实让人有些不解。对此,赵先生说:“理由有二:第一是税金问题,其次,负债也是一种资产。”只要你能活用负债,就能发挥良好的“杠杆效应”。所谓的“杠杆效应”,就是将借来的钱作为杠杆,增加自有资本的利润。
举例说来,用自己的10亿韩元赚到了1亿韩元,那么,自有资本的回报率为10%,但是,倘若用自己的5亿韩元和借来的5亿韩元投资赚了1亿韩元,那么,自有资本的回报率就是20%。
所以,在经济上并不拮据的新生代富豪们明明有充足的钱,还要选择从银行贷款,一句话,新生代富豪们看待“债”的角度与常人不同。
只想还债的人成不了富豪。
许多人犯下过愚蠢的错误尽可能减少偿还时间以便减少须支付的利息额度,每当手头稍有充裕,第一件事就是往银行跑。新生代富豪们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提前还贷可以省很多利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众人只解其一,不解其二,那就是如果将还债的钱投资到其他地方,或许还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本章完)
[(第15章 韩国富人习惯2)]
第15章韩国富人习惯2
就算天塌下来,也要保住本钱
徐泰洙(36岁)是韩国某消费信贷公司的总裁,掌管着数百亿韩元的流动。他在放贷、从中抽取利息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保住本钱”比“如何收回利息”更重要,抵押物品不能成为保住本钱的保证。能保住本钱就是赚钱。
新生代富豪们成功投资的基本原则有三:稳定xìng、回报率、周转率。一般来说,在这三大原则当中,新生代富豪们最看重的是哪一个原则呢?大多数新生代富豪们都首选“稳定xìng”。因为失去了本钱,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渴望成为富人的人大体上都比较重视回报率,不过,新生代富豪们则是在稳定xìng的基础上求收益。新生代富豪也好,普通人也好,在炒股或者炒房地产以前,道听途说或者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差不多。不过,新生代富豪们在学习如何保住投资本钱上,却比普通人努力得多。因此,新生代富豪熟悉投资秘诀,在培养自己准确选择高投资回报对象、创出高收益的眼光之前,首先培养的是管理风险的能力。一般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是将许多投资对象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选择自认为回报率高的投资对象,而不管其伴随的风险怎样。
许多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编造出来的“在短时间内能将本钱翻几番”的投资故事,让读者看得心神dàng漾。但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又有哪个投资者能通过炒股取得与巴菲特并驾齐驱的收益呢?即便是巴菲特,他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也只有26.5%。巴菲特纵横股市40年,年回报率达到100%的好运却一次都未碰到过。
是不是很失望?那再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巴菲特纵横股市40年,却一次都未赔过本。”
新生代富豪将这一点奉为投资真理。在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中,新生代富豪们着眼于“一次都未赔过本”,而一般人只盯着“他是一个赚了数百亿美元的超级大富豪”。这就是一般人和富人在投资观念上的差异。
通过炒股积累了不菲身家的巴菲特,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投资原则一:绝对不能把本钱丢了;投资原则二:一定要坚守投资原则一。”
韩国富人习惯3
炒基金的奥妙
新生代富豪们采取的投资战略是稳重求胜,及在稳定xìng中追求收益xìng。
众所周知,投资在任何时候都伴随着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罢了。不过,在资本的世界里,风险也意味着机会。
那么,管理风险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就是“明确投资对象的时候”,新生代富豪们一致首选“低危险、高收益”的战略。大部分的新生代富豪并不喜欢高风险、高收益。
新生代富豪绝不是那种甘冒风险的人(risktaker)。他们也不是一味规避风险的人(riskavoider)。
新生代富豪们是熟知如何管理风险的人(riskmanager)。
金京民(45岁)因投资IT风险企业的股票,经历了从顶点跌至冰点的厄运。痛定思痛后,金先生开始由直接投资转为间接投资。
2000年年初的某日,金先生正在某国出差,忽闻自己购买的IT股票暴跌,等他跌跌撞撞回国时,他发现自己投资于IT风险股的巨额资金付诸东流。第一次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金先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当头一棒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