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压下来,其余印军见势不妙,便
回头向北面山林逃窜。此时,随营行动的政治处保卫股长贾福宽,将前一天
俘虏的印军两名少尉军官带来喊话招降。印军营长见突围无望便首先来降,
继而又令其派人以其名义进行招降,使被围的印军陆续放下了武器。此战斗,
共歼灭印军241 人(毙少校以下35 人,俘88 人,中校营长以下118 人投降),
缴获qiāng210 余支(挺)、火箭筒2 具、各种子弹1.4 万余发、手榴弹84 枚、
步谈机3 部,第二营等参战人员仅伤3 名。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第三十一团第二营等部指挥员敢于以少胜多,决
心果断,及时抓住战机,采取拦头、截尾、侧击的战术,并利用印俘战场喊
话招降,创造了以少(36 人)胜多(241 人)的又一成功战例。
向打陇宗追击
第一五四团,于11 月20 日进抵德让宗后,遵照西藏军区前指电示迅速
补充粮弹,继续向打陇宗方向实施迫击。其前卫分队第三营(第七、第八连、
机pào连),于当日16 时30 分由德让宗出发,途中战斗7 次,歼灭印军一部,
于21 日20 时进占吉莫山口。团指率第一、第二营,于21 日、 22 日先后
到达打陇宗、普冬地区,尾歼逃跑印军一部。
六. 主动停火,分片搜剿
我军乘胜追击,进展神速,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及藏字第四一九部队第
一五四团,推进至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为促使中印边界问题的和
平解决,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停火和后撤。11 月20
日总参谋部发出“停止反击作战的命令”。21 日23 时50 分,又发出“关于
停止追击,原地集结”的命令,指出,“中央决定启22 日零时起,我军停止
反击作战,不打不追”,“我第一线追击部队在21 日24 时前进至何地,即
停止在何地,不准再继续前进,如果有的部队在21 日24 时前得不到停止前
进的指示而仍在继续前进,则在得到命令后立即返回21 日24 时所到达的位
置”。
根据总参谋部上述命令,西藏军区前指立即命令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
四团、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进至吉莫山口、比里山口、查库、鹰窠山口、卡
奇皮等地的一线部队,均于11 月21 日24 时停止追击,就地组织防御,监视
印军行动。至此,西山口一邦迪拉方向的进攻作战即告结束。
各参战部队根据西藏军区前指的部署,即先后转入了搜剿,肃清战区内
散藏之印军。联指所属之第一六三、第一六四、第一六五团和郭指部队,于
19 日分别在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地区先后展开搜剿。
11 月19 日至12 月5 日,第五十五师在西山口地区搜剿中,歼灭印军300
余人,缴获各种qiāng支400 余支(挺),各种pào30 余门。
第一五五团负责冬(含)以东、登班(不含)以西、曼大拉以北地区搜
剿,该团在此次战役中共俘印军298 人,缴获pào3 门、轻机qiāng14 挺,其它qiāng
支153 支,电台10 部。全团伤亡12 人(伤9、亡3)。
第一五七团负责略马东(含)至冬(不含)地段及其两侧地区的搜剿,
于20 日至22 日,歼灭印军74 人。
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于21 日向拉洪、邦迪拉地区转移,该师自21 日开
始在拉洪、比里山口、鹰窠山口、卡奇皮以北地区搜歼印军,共歼印军61
人。
第一五四团,负责曼大拉以南,吉莫山口以北地区搜剿。该团战斗频繁,
仗打得漂亮,战果显著,歼敌1000 余人,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豪尔辛
格准将。较大的战斗有:
激战拉加寺,全歼印军第四拉加普特营
在西山口一邦迪拉自卫反击作战中,印军遭严重打击后,溃不成军,各
自逃命。第四拉加普特营残部200 余人,在中校营长率领下由新德让向拉加
寺方向南逃。
拉加寺位于新德让和吉莫山口之间,与吉莫山口仅一沟之隔。是残余印
军从吉莫山口逃跑的必经之路。第一五四团第三营占领吉莫山口之后,第二
营在木梨村、拉加寺一带捕歼残余印军。11 月23 日10 时30 分,第五连警
戒哨发现,从新德让通往拉加寺的山路上,有很多印军正从山上往下走,但
相距很远。据向导说,印军必须经过拉加寺,才能逃往印度。据此,第二营
即决定在拉加寺西北侧设伏,以第五连在道路的左侧伏击,并断其通往吉莫
山口的逃路;以第六连在道路右侧伏击。 11 时许,部队到达伏击位置。11
时30 分,印军尖兵班(12 人)进入伏击圈,在距第六连第二排10 余米时,
该排战士突然从草丛中跃起,6 名印兵当即举手投降,另6 名掉头逃跑,被
北侧的第三排截俘。印军的主力,即往后撤,并占领有利地形顽抗。该营即
由设伏转入强攻。第六连在右翼,第五连在左翼向印军展开进攻。印军在猛
烈攻击下,退缩到一个山梁的山包上,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印军急于逃跑,
进行了近10 次反扑,均被击退,共击毙100 余人。为了速歼顽抗印军,该营
即对其形成了包围,第五、第六、第九连,密切配合,迅速将被围之印军全
歼。战斗至1 时30 分胜利结束。共歼灭印军中校营长以下209 人,缴获轻机
qiāng13 挺、长短qiāng144 支、 51 迫击pào2 门、 90 火箭筒1 具、望远镜3 具、
弹yào一部。第一五四团第三营伤亡36 人(伤25,亡11)。
夜战普冬桥西侧山沟,三进三出救群众
南逃的印军到处抢劫物资,威胁群众。为肃清残余印军,扩大战果,第
一五四团第一营,进驻普冬地区展开搜剿。
普冬村西南,坦加帕尼河南岸小山沟有两个牛棚。印军溃逃时,普冬村
群众有170 余人逃到此处。
23 日18 时,印军30 余人从坦加帕尼河上游小桥过河,进入该地抢粮(先
到3 人),当地群众向第二连报告,要求救援。二连当即决定前往围歼,并
强调不准误伤群众,绝对保证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该连迅即对该地印军形
成包围。但是,被围之印军距群众很近,有的混在一起。为了全歼印军和不
误伤群众,连决定首先救出群众,再行攻歼印军。为此,连令第四、第六班
在正面以火力吸引印军,但不出击;令藏族战士呷郎到群众中去喊话,动员
群众离开印军。呷郎第一次在火力掩护下,冲到印军和群众混在一起的人群
中,经过喊话和动员,带出30 余名群众;第二次,在第九班配合下又带出几
十名群众;第三次进去将群众全部救出。第二连即缩小包围圈,发起冲击,
至21 时战斗结束。这次战斗,共歼印军34 人(毙26、俘8),缴获步qiāng、
冲锋qiāng17 支、90 火箭筒一具。救出群众150 余人,第二连和群众均无伤亡,
取得了军政双胜,中国边防部队在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战斗结束
的第二天,当地群众就自发地去该连献哈达、送礼物(礼物被谢绝),表示
感谢。尔后,群众主动为部队送情报5 次,该连又歼印军50 余人。当部队撤
离普冬地区后,群众派出7 名代表,到德让宗进行慰问致谢,在这次战斗中,
藏族战士呷郎表现突出,“三进三出救群众”的事在军内外流传,战后荣记
一等功。
普冬西山搜剿战,击毙印军辛格准将
印军第六十二旅一部,逃至普冬以西地区,企图沿小路经打陇越吉莫山
口逃跑。
第一五四团第一营副营长和第二连连长,率第二排(欠第五班)及战救
人员、通信员,共28 人,在普冬西南高地搜剿。13 时30 分进至山腰牛棚,
发现牛棚北侧人行小道有人走过的痕迹,并有印度丢弃的烟盒等物。副营长、
连长判断北侧小路可能有印军经过。于是决定进行搜剿。 14 时30 分尖兵
组在一拐弯处与印军相遇,相距约10 米,当即喊话争取,印军拒不投降。尖
兵组当即成战斗队形展开,先机开火,击毙印军4 人。其余印军恐慌混乱,
掉头逃窜。该排趁势追击,又歼灭10 余人,当追至河边时,印军30 余人已
过河,并占领桥两侧的乱石堆及崖洞,从两侧石堆内开qiāngshè击。连长迅速调
整了部署。第二排排长率一部在人力掩护下向石堆崖洞之印军发起攻击,当
接近石堆附近时,机qiāng副shè手曹一攀,发现前方石堆中有印兵正在架设机qiāng。
曹急中生智,一个箭步上去将印兵踢倒,夺过机qiāng击毙、击伤印兵3 人,其
余印兵仓皇逃窜。排长率队猛冲,将乱石堆附近之印军全部歼灭,并立即抵
近崖洞,迫印军投降。至此,战斗胜利结束。战后据印俘反映:战斗中第六
十二旅旅长豪尔辛格准将被击毙,经查无误后,予以妥善埋葬并立墓标。
此次战斗,第二连善于根据印军皮鞋印及烟盒判明其南逃道路,在搜索
前进战斗中,机智灵活,打敌措手不及,将其全部歼灭。约两小时战斗,全
歼印军辛格准将以下58 人(毙33,伤俘2,生俘23),缴获轻机qiāng2 挺、
长短qiāng39 支、步谈机1 部。第二连轻伤1 人。战后,第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
第六班,击毙辛格战绩显著,战后荣记一等功;战士曹一攀,赤手空拳夺机
qiāng,事迹突出,荣记二等功。
打陇宗俘歼逃跑印军
被击溃之印军第四高尔瓦尔营,于申隔宗分股逃窜,该营上尉军务官率
其残部150 余人,企图经打陇,越吉莫山口南逃。
11 月27 日17 时左右,驻打陇之第一五四团第三营第九连,清剿返回。
17 时30 分,第三排位打陇东北.哨兵发现印军100 余人,由西向东成一路纵
队行进。此时,哨兵一面报告,一面严密监视,待印军进入第一徘潜伏哨跟
前,即喊话争取,印军闻声后逃,哨兵当即开火,击伤印军1 人,其余印军
溃逃。第二排迅速直chā西北山梁,断印军逃路,第一、第三排直chā两侧山腰,
印军陷于包围之中,无路逃脱,被迫投降。第一五四团第九连,此次战斗决
心果断,行动快速。陷印军于包围之中,共俘印军151 人,缴获51 迫击pào1
门、长短qiāng66 支、望远镜2 具。第九连无伤亡。第九连第二排战绩显著,战
后荣记集体一 等功。第一五四团,在追击搜剿阶段共作战30 余次,歼灭印
军第六十二旅旅长豪尔辛格准将以下官兵1052 人(毙434、俘618),缴
获迫击pào7 门、掷弹筒两具、90 火箭筒2 具、轻机qiāng25 挺、长短qiāng551 支、
步谈机2 部,其它军用物资一部。该团伤干部2 人、战士33 人,亡战士12
人。西山口一邦迪拉地区的作战,历时20 余天。由于决心正确,部署得当,
采取远距离、大纵深的战役迂回行动,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担负战役穿chā大迂回任务的第十一师部队,贯彻执行上级决心坚决,行动迅
速,提前到达迂回终点,形成对内对外正面,达成战役切断任务;执行迂回
任务的郭指部队及步兵第一五七团,按时chā到指定位置,保证了作战任务的
完成。尽管在西藏边防部队总攻发起之前,出现了入侵印军第四师已下达撤
退命令的重大情况,但是,它最终未能逃脱被歼的厄运。战斗中,第五十五
师第一六五团、第一六三团发展顺利,勇猛追歼。当作战地幅内之印军乘隙
外逃之后,第一五四团不顾疲劳,连续追击,直抵打陇,各部队积极搜剿,
消灭了大量印军。第三十二团在团长田启元指挥下,决心果断,部队行动快,
抓住了有利战机,作战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在攻占邦迪拉之后,相机向南
猛追,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粉碎了印军北援企图,加快了战役胜利的进程,
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的大片领土,歼灭了印军第六十二旅、pào兵
第四旅,基本歼灭印军第四十八旅、第六十五旅、第六十七旅,共毙、俘印
军5063 人(其中毙印军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官兵2886 人,伤俘2177 人),
缴获各种qiāng3840 支(挺)、各种火pào187 门、掷弹筒7 具、火箭筒61 具、
汽车416 台、坦克9 辆及其它武器装备、弹yào、物资一部。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225 人(其中军官27 人,士兵198 人),伤477 人(其
中军官46 人、士兵431 人)。
第三节瓦弄地区自卫反击作战
(参见附图8)
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东
南毗邻缅甸、印度,西南与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前门里地区相连,
面积约3000 余平方公里。瓦弄地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地区,又是地
震区。这里山高、谷深、绝壁多,四周群山壁立,察隅河纵贯南北,两岸大
小支流奔泻而下,形成无数险要峡谷。谷底海拔700 米左右,山顶高达5000
余米,断崖、峭壁,很难攀登。察隅河宽数十至百余米,水面比降大,河岸
陡,水深、流急,不能徒涉,无桥梁,不易架桥。这里树高林密草深,利于
隐蔽,路少而险,极难通行,河东河西虽有猎人小道,但很多地段要靠爬行。
山上与谷底之间温差大,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山下温暖多雨。区内散
居着珞族和珞巴族,以农、猎为主。
一. 印军企图固守瓦弄地区
瓦弄早在1942 年即为英帝国主义侵占,印度独立后继续驻军强占。印军
原以1 个连的兵力据守,印度挑起边界争端后,逐步增兵进犯, 1962 年侵
入“麦克马洪线”以北之呷灵公等地并设立哨所。
瓦弄原驻印军第四师第五旅一部。中国边防部队自卫反击作战第一阶段
结束之后,印度迅速扩军,调整部署,在中印边境东线增加了一个新建的师
部第二师(指挥第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