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势中原 > 第 48 章
    的pào火杀伤。司令员分明是在“激将”。

    周希汉抓起电话,要通了赵华青的第28团。第28团是一支以红军为骨干组建起来的老部队,打过许多漂亮仗,荣获过“夜战常胜军”的称号。

    周希汉在电话里劈头一句:“老二团吗?”

    “老二团”是太行山人民对第28团的称呼。赵华青愣住:旅长从不这样称呼28团呀。还未待赵华青接话,周希汉又是一句:

    “‘夜战常胜军’吗?”

    赵华青顿悟,直觉得血往上涌:“旅长,我是赵华青!”

    “29团没有攻开西门,现在我旅人城的路有两条,一是继续攻打西门,二是从兄弟部队打开的东门人城,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旅长,坚决打,排除一切困难,打开西门!”

    “谁打?”

    “我们团!”

    “白天打还是夜里打?”

    “刻不容缓,白天打!”

    “需要多长时间准备?”

    “最迟不超过今天下午两点!”

    周希汉高兴了,用浓重的麻城口音说:“很好,很好!你们团主攻西门,29、30团在右翼助攻,旅pào兵全力支援你们战斗。东门内兄弟部队正孤军奋战,你们一定要打进西门。我相信红军团,陈司令员也相信红军团广

    下午2时,西城门攻破。

    赵华青率领部队冲人城内,他的一条棉裤腿被鲜血染红了。

    失魂落魄的青年军士兵慌不择路,爬房顶,钻地道,藏进民房,乱成一团。

    涌进城的队伍越来越多,顺着大街小巷边追边打,向城中心扩展,逼近了敌指挥部所在的核心阵地洛阳中学。

    邱行湘坐在靠椅上,望着墙角一只正在结网的大蜘蛛,政工处处长赖钟声长吁短叹,一会儿喊上当受骗,不该来这鬼地方任职,一会儿埋怨蒋介石说话不作数,援军迟迟不到。

    其实蒋介石颁下的命令已经不少了,只是下面并不那么听话。东线孙元良兵团只派了一个旅,走到黑石关便停住。这是孙震的命令。孙震一是对蒋介石把洛阳划归胡宗南管辖不满,曾发誓从此不过黑石关;二是怕孙兵团陷在洛阳,粟裕乘虚犯郑州,摸了他的老营。不过他给蒋介石的报告是“敌两个纵队扼守,孙元良部受阻于黑石关”。

    邱行湘等不来孙兵团,便直电胡琏的第11师。他和胡琏同是陈诚的宠将,“土木系”中坚。邱行湘相信胡琏不会见死不救。

    果然,以骁勇泼辣著名的胡琏有情有义,得报即出援兵。

    邱行湘对赖钟声的怨恨叫骂不理不睬,专心致致地看蜘蛛结网。他知道第11师的战斗能力,他们只要答应相救必能扭转洛阳颓势。洛阳这面只要像这只不屈不挠的大蜘蛛,织紧自己的“网”,明天援军一到,他邱行湘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打出“第二个四平街”在四平街大战中,邱行湘临危不惧,与东北野战军逐街逐屋争夺,坚守核心阵地,击退了攻城的部队,功勋显赫,受到蒋介石的赞赏。

    13日,邱行湘刮了胡子,擦亮了黑皮马靴,登上洛阳中学北大楼五层楼顶平台,洪钟般地喊道:

    “升旗!”

    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大旗在蓝天下飘扬起来。

    邱行湘站在旗下发誓:“一定要死守!援军马上就到,胜利是我们的!”

    陈唐、陈谢两路大军汇人城内并肩作战。败下阵的青年军纷纷向城西北角的核心阵地逃窜。第1旅旅长赵云飞被俘,第2旅旅长盛钟岳丢掉部队,化装藏匿于民家也被抓获。战至傍晚,洛阳青年军的主力已被歼灭,剩下的只有核心阵地和西北墙角一个多团的兵力。一些市民拉开铺门,给解放军送来热茶、饭菜。许多青年学生主动协助部队搜捕隐蔽的溃散敌兵,有的自告奋勇为突击部队带路。

    第28团观察所移至距洛阳中学不到100米的一幢瓦房里。通过pào弹打穿的墙洞,赵华青和团里几位领导观察邱行湘最后据守的核心阵地。这里从南到北排列着五幢教学大楼,邱行湘构筑了深沟、高垒、地道、地下室等坚固的集团工事。工事外围筑有一丈五尺高的围墙。墙外是五米宽、六米深的壕沟,壕沿陡立,壕底暗堡密布。据报,洛阳中学里揭集了5000多士兵和大量轻重武器。

    核心工事喷吐的火舌连成一片,团观察所的房子被打得遍体鳞伤。政委何云峰是个认真的人,有一处没看仔细,就不顾砖瓦横飞,在墙洞边边看边记。一发子弹飞过来,打在他左眼上,顿时鲜血喷了满脸,身体直挺挺地栽倒在瓦砾上。

    赵华青脸色都变绿了,急忙抱起何云峰:“政委!政委!”

    副团长顾永武嘴唇颤抖着,大骂:“邱行湘,我cāo你八辈祖宗!”他带着2营向核心阵地压过去……

    邱行湘眯着双眼,似笑似颦。

    坚固的工事发挥了理想的效益,记不清共军发动了多少次冲锋,核心工事岿然屹立,像一堵墙阻住了墙外暴怒的狮子。

    连日落雨,飞机不能助战,胡琏的整编第11师也未能如期来援。如果明天苍天保佑,住了雨,放了晴,天上地上的援军一齐到,那时候……邱行湘跃身冲到了望孔前,举起了望远镜。

    共军正在外运洛阳仓库的物资。邱行湘判断,共军主力可能准备西撤。但核心阵地仍处在层层包围之中,没有丝毫减弱。他又判断,共军可能因地面攻坚伤亡太大,要进行坑道bào破攻击。

    他判断错了。

    解放军已经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了中原战场的各种火pào,一齐对准了邱行湘的大本营。

    马不停蹄的整编第11师被阻隔在伊河对岸。这伊河本是条小河,常年水浅而流缓。哪想到上游伏牛山、熊耳山落雨,汇水洛东,使伊水突然变得咆哮湍急,无法涉渡。

    邱行湘急电蒋介石:“援军被伊水阻隔,此乃天意,非人之过,邱行湘誓与洛阳共存亡。”

    蒋介石痛爱jiāo加,下令飞机冒雨起飞:“洛阳可以丢,邱行湘一定给我接出来!”

    俞济时知道飞机场早落共军手中,还是把飞机派了出去。飞机在洛阳上空盘旋了一圈,匆匆而返。

    3月14日,200多门大pào齐发,对核心阵地进行毁灭xìng轰击。pào弹如倾盆大雨泼泻而去。在巨大的轰鸣中,工事倒塌了,五座大楼腾起熊熊烈焰,据守在里面的总预备队死伤无数,第4团代理团长朱驱被当场击毙。弹片擦伤邱行湘的后脑,粗壮的短发立刻被染红了。

    高悬在北大楼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在漫天大火中倒下了。

    40分钟后,华野第3纵队第8、9师从东、北面,陈谢兵团第4纵队第10旅第28、29团从西、南面,同时向核心阵地突进。火光烛天,烧透了夜空,解放军势若潮涌,防不胜防。邱行湘指挥残部从旷地打到楼内,从地上打到地下,最后钻进了暗堡。

    大势已去。

    在qiāngpào间歇的瞬间,邱行湘回光返照般地一震,听到了从伊河边上传来的紧密qiāng声。他大笑两声,转身钻出暗堡,进外壕人坑道,指挥残部堵住东西两头的坑道口:“援军已经进了洛阳城!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者,悬赏千万元!不战而逃者,就地正法!”

    垮了精神的士兵如同去了骨的ròu,即便悬赏金条也唤不起招架之力了。

    深夜12时,邱行湘被解放军从坑道里活捉出来。

    天亮了,竟是一个艳阳天。邱行湘悲戚地望着那轮喷薄而出的太阳,无限感慨:盼了它多少天,如今虎落平阳,一切休矣,它却出来了!

    他被押到一间屋子。他认得出,这是参议会议厅。几天前,他还在这里主持开会,与同僚推杯把盏。

    走进一个40岁上下的人,满腮胡子,架着近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活泼的眼睛。

    “老同学,我叫陈赓。你是黄埔第5期的吧?”

    邱行湘知道这位同窗。陈赓救过总裁的命。在黄埔同学的心目中,他是个传奇人物。

    “我高兴地通知你,你被人民解放了。能否获得人民的谅解,要看你是不是能自己解放自己、欢迎你到我们解放区去。”

    陈赓言罢,吩咐护送邱行湖的人准备几十磅猪ròu罐头,供他路上食用。

    邱行湘怀疑自己的听觉。他并不在乎几十磅ròu罐头,但他对共产党的认识却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势中原大势中原第16章 中原逐鹿

    河南叶县 郭店 1948年4月16日

    打下洛阳,刘邓指挥部跨过平汉路继续西进,在敌军分散驻扎的空隙之中迂回穿chā,数日之后抵达叶县郭店。

    杨国宇以他的高效率、快节奏安排首长、部队的住处。事毕,天已大亮。他一身酸懒,伸展胳膊打了个哈欠,正想躲个角落打个盹儿,后面有人唤他:

    “杨大人。”

    邓小平背着手,脚步匆匆。

    “杨大人呐,你的眼睛很大,有个问题,不晓得你发现没有?”

    杨国宇的大眼睛圆溜溜地望着邓小平:“请2号指示。”

    “部队天天行军打仗,不少战士还光着脚板没有鞋子穿,这是个大问题哟!”

    杨国宇嘴张了张,没有出声。部队转出大别山,吃、穿、武器弹yào,没有一样不是亟待解决的。一群“叫花子”般的部队要想改变现状,困难犹如移山填海;而且部队一直在流动之中,没有时间好好休整,没有相应的后方供给。杨国宇不仅看到了部队的光脚板,也看到了刘伯承、邓小平身上的“开花”棉袄。季节已进4月中旬,正午的太阳把行军中的刘邓晒得满面淌汗,可是没有夏装,只好仍旧穿着破棉袄。

    “报告2号,给我10天时间,保证解决鞋子问题。”话说出来了,杨国宇自己也不知啥子办法可以实现他的保证。

    “好。10天以后,再发现有光脚板的,拿你是问。”

    杨国宇转身yù走,又回过头:“邓政委,有些同志在大别山光脚板习惯喽,硬是不愿穿鞋,可属例外哟!”

    邓小平笑了:“别要滑头!”

    拐进一座农家小院,邓小平看到院子里支着一口锅,警卫员们正忙着烧火、续水。

    刘伯承抱着内衣、内裤,笑嗬嗬地从东屋走出来:“邓政委,李达有令,要检查部队卫生,我看咱们也该进行一次‘大扫除’了。”

    “要得,要得!不能光消灭‘身外之敌’嘛。”邓小平指指警卫员,又说:“还有你们两个小鬼,身上的‘敌人’有没有?一块消灭。”

    邓小平冲了个凉水澡,换上内衣,披着棉袄走进刘伯承的房内。他的情绪很好,剃过的光头发出金属般的光泽,极是精神。

    刘伯承面壁而立,望着悬挂的地图,听出邓小平的脚步声,他转身说道:“沙河、豫西、豫陕鄂,三个好战场哪!邓政委,你看豫陕鄂,有伏牛山、武当山的依托,有桐柏、江汉的前进阵地,水寨又少,没有大山,最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

    “汉水区是敌人最大的弱点。此地既可渡江,亦能人川,且是敌人的接合部。”

    刘邓开始谋划新的西进战役。

    几天前,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邓:

    你们新的行动方向是豫西南、鄂百、豫西北及整个

    汉水流域。歼灭分散之敌,调动平汉线以东之敌向平汉

    线以西,以利粟兵团行动。

    刘伯承的放大镜在地图上移动着,移到了宛西。

    “这里地处豫陕鄂三省要冲,封建势力的统治甚强,共有28个保安团,对我发展、巩固豫陕鄂根据地和进一步向汉水流域发展是一大障碍。”邓小平指着宛西四县邓县、镇平、内乡、浙川,说:“扫除这个障碍,必须首先拔掉这四颗钉子。蒋介石怕我入川,必调平汉线以东之敌来援,这就为粟裕南下开了通道。”

    刘伯承沉默了几分钟,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好,先拿下宛西!”

    “伯承,我们到了豫陕鄂区,算是对中原全貌有了全面的了解。”邓小平用手拂着青色光头,兴奋之色飞扬在眉梢,大有登上中岳嵩山一览中原之感。

    刘伯承微笑着,笑得很尽情。

    作为战略家、军事家,刘伯承对中原战场有一说,谓之为“四水三山会中原”。

    四水江、淮、河、汉。

    三山一一泰山、大别山、伏牛山。

    刘伯承对中原战场是太满意了。他在军事会议上说:“这里有好的战场,可以背靠伏牛山、武当山,依托江汉作前进阵地,向西南发展,威胁敌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Z这里是白崇禧、顾祝同、胡宗南三个集团的接合部,抓住这里就抓住了敌人中原防御体系的要害和弱点,调动敌人向西,以利大别山根据地的巩固。在这里作战,可以四面兼应,除了向南以外,西可以兼应西北野战军向西安、潼关方向作战,威胁敌人的要地;东可以策应粟裕兵团南渡黄河在豫东、鲁西作战;北可以与太岳、太行老根据地联系。”

    邓小平对此指出:“整个中原有4500万人口,现为我控制者两千万,计豫陕鄂7O0万、豫皖苏900万、江汉300万、桐柏200万,其余人口区域绝大部分有我游击部队。今年麦子普遍好,夏征工作做好,就可以争取财粮供应的主动地位。蒋介石是十分看中中原的,因为中原是粮源、财源、人源。我们呢?则把蒋介石看在眼里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等于挖了他的心头ròu,势必造成他的空虚与恐慌。”

    刘邓大军一转出大别山,敏锐的白崇禧也有一说,谓之“八方风雨会中原”。

    白崇禧的参谋长徐祖贻曾对这“八方风雨”之说仔细琢磨了一番:

    刘邓转出大别山西进,已经到了豫陕鄂;陈谢、陈唐打下洛阳正在豫西一带游动,策应刘邓;暂归华野指挥的王秉漳第11纵队攻占鲁西南,前锋指向徐州;粟裕兵团集结于黄河北岸的濮阳,有说意在徐州,又说谋图郑州;许世友、谭震林主力于济南、徐州之间窜动;韦国清、陈丕显陈兵徐州、东海线西侧;彭德怀、贺龙威胁西安;聂荣臻、徐向前直逐豫北……

    岂不是八方风雨吗?

    对于中原局势,蒋介石自然不会无视,但话说出来却沉沉稳稳:“一群流寇,打烂仗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把队伍拉来拉去,忽东忽西,偷袭窜扰,侥幸小胜而沾沾自喜,昏头胀脑。在大别山呆不下去,又四处流窜,好得很。打正规战,大兵团正面对抗正是我们期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