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巴巴罗萨”行动 > 第 4 章
    4月8日,德军开始进攻希腊,攻势异常迅猛和残酷。威廉冯李斯特将军指挥第12集团军突破色雷斯地区的希腊防线。4月9日,韦伊尔将军指挥第2装甲师攻占萨洛尼卡。然而,在糟糕的道路、恶劣的天气以及希腊军队和英国远征军的顽强抵抗面前,德军的进军步伐被迫放缓。

    等待风暴的到来

    1940年2月10日~1941年6月22日,苏联严格遵守着击败波兰后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向德国提供了150万吨谷物(黑麦、燕麦和小麦)和棉花、100万吨矿物油、2 700公斤白金以及大量具有战略意义的矿石,如锰和铬。在1940年德国对西方发动的作战行动中,这些燃料和谷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德国人却迟迟不肯予以回报,他们虽然已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67亿德国马克的商品,但直到入侵苏联时,纳粹德国仍然欠对方2.39亿德国马克。

    长期以来,斯大林对西方一直持怀疑态度。对他而言,德国对英法资本主义力量的破坏足以补偿苏联对德国提供的支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德双方还在通过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布格河大桥互相对发货物列车。在一个88毫米口径高shèpào组,pào手海因里希埃克梅尔就曾亲眼目睹了一列德国火车于前一天晚上18时通过大桥,他说:“晚上6点钟的时候,一列满载小麦或煤炭的货车驶过布格河进入苏联。我们无法理解,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列车乘员无疑等于前去送死。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是要发生战争吗?还是不会?”此外,在凌晨2时,第45步兵师随军牧师鲁道夫格施乔普夫听见一列苏联火车驶过这座大桥,进入德国占领下的西部波兰。在不到两小时内,这两个贸易伙伴将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在波兰苏瓦乌基空军基地,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的“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飞行员海因茨科诺克中尉在日记中记录道,他们接到命令击落柏林莫斯科的航班。他的指挥官和一名联队人员驾机起飞去执行这项“残酷无情”的任务。“但是”,科诺克遗憾地写道,“他们未能拦截到这架‘道格拉斯’飞机。”

    凌晨4时,位于柏林威廉大街的德国外jiāo部召见了苏联大使弗拉季米尔杰卡诺佐夫,通知他德国军队已经进入苏联领土,以回应对方一系列的“边境侵犯行为”。据称,这些“边境侵犯”活动“系统地破坏了德苏合作”。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而准备的备忘录在结尾时并没有对苏宣战,而是含糊其辞地写道:“不幸的是,由于苏联方面采取的这些不友好和极具挑衅xìng的行动,德国政府被迫采取所有可能的军事手段应对这种威胁。”

    “巴巴罗萨”行动 第二部分

    第2章 寻求“生存空间”(1)

    德国对于苏联的侵略,原因之一是源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仇恨。在纳粹主义者眼中,社会主义是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对其构成威胁的国际xìng组织;原因之二是源于一种强烈的“东扩”yù望。对于德国来说,东方意味着一个拥有大量生产原料、廉价劳动力以及良田的温柔富贵之乡,占领苏联不但可以使德国新的殖民扩张野心成为可能,也可以保证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事实上,人们很早以前就预见到了德国与苏联之间将会兵戈相向。长期以来,希特勒一直认为德国人口密度过大,需要更多的土地加以解决,“东扩”计划能够为德国创造所谓的“生存空间”,而占领波兰和苏联领土则可以使“生存空间”成为现实。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写道:“如果乌拉尔连同那里数不尽的原材料、西伯利亚连同那里富饶的森林,以及乌克兰连同那里不计其数的麦田都尽在德国的掌握之中,那么在纳粹政府的领导之下,德国将会畅游在繁荣富足的海洋之中。”

    法国战败后不久,纳粹德国空军便陷入了同英国皇家空军的不列颠大空战之中,一时半刻难以脱身。就在这时,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中提出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还有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威廉凯特尔元帅和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

    希特勒认为,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潜艇战正在切断通往不列颠群岛的食品和燃料供应线,此举足以将英国活活困死。他还认为,在欧洲,英国只有说服苏联进攻曾与自己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才有可能存活下去。希特勒对于斯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持怀疑态度,试图通过先发制人的袭击彻底消除来自苏联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截至此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但其对于英国的处境还是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希特勒确信,美国在适当时候一定会卷进战争的漩涡。为此,他决意在1941年年底之前攻占苏联。

    从某些方面来讲,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与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颇为相似苏联和美国都有着足以在持久战中击败对手的强大的工业力量和人力优势。德日两国的领导者都曾自以为是地认为,通过突然袭击重创敌人,将会沉重打击敌国的士气,使其丧失继续战争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敌人很有可能全力以赴地进行复仇。

    在了解这项计划的德军官兵之中,如果有人熟知历史的话,他也许会联想到瑞典国王卡尔十二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分别在18世纪和19世纪对东欧的入侵战争,这两人都是优秀的军事家和卓越的改革者,但却在各自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1709年,卡尔十二在波尔塔瓦落败。1812年,拿破仑在莫斯科郊外同样吃了败仗。在对东欧的这两次入侵中,严冬无一例外地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挑战“蒸汽压路机”

    与德军的jiāo手使得苏军在人员和装备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程度之惨重足以摧毁苏军的自信,甚至导致其走向失败。然而,苏联人对于损失却有着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承受能力。最初,苏军现役士兵主要是18~22岁年龄段的男xìng青年,战争bào发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紧急征召23~36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入伍,接受军事训练。截至1941年7月,大约530万人已成为正式的军人。此外,在东线战场,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丢掉了大片土地和一些重要城市,但这些损失并没有影响到苏联把握战争的能力,相反却牵制了大批德国军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庞大的沙俄军队曾被同盟国称为“蒸汽压路机”。如今,德军也开始对苏联红军这辆“蒸汽压路机”发起了挑战。然而,这辆压路机再也不会像1917~1918年那样在变革、腐朽和无能中垮掉了,它将在战争中不断成长,自信心与日俱增,向法西斯德国碾压过去。

    第2章 寻求“生存空间”(2)

    1940~1941年间,德国人确信自己将会赢得另一场闪电战的胜利。在他们看来,对手苏联不但装备拙劣、指挥无方,在人数上也处于劣势,而自己已经击败了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并且将英国人赶出了欧洲大陆。当时,所有这些胜利都是在极其迅速的作战节奏下以极小的代价获得的,因此,他们自认为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战胜的传奇。

    详细的作战计划被进一步确定。德军将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由7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组成;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元帅指挥,下辖42个师和9个装甲师;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由52个师组成,其中包括15个罗马尼亚师、2个匈牙利师、2个意大利师和5个装甲师。

    北方集团军群左翼进攻波罗的海地区,右翼进攻苏瓦乌基城。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在普里佩特河沼泽的中间地带,而南方集团军群则控制了从普里佩特河沼泽到黑海的整个区域。为集团军群提供后勤保障的是沿着9条路线分布的工程部队,他们负责架设桥梁和改造苏联铁路,以适应德军火车的通行。乐观的德军计划人员认为,德军将在1941年冬季来临前抵达从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到南部的阿斯特拉罕一线,习惯称为-线,穿过卡赞湖东部、古比雪夫地区和斯大林格勒。

    此时的德军,高傲、自负的神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上至高级军官,下至普通士兵,都确信战争将会以德军的胜利而告终,而且不会持续太久。据一名德军汽车兵回忆:“一些人认为,全部战斗将在三四个星期后结束。另一些人比较谨慎,认为这段时间将会是两三个月。更有甚者,还有一个人说战争将会持续一年。可是,他的话音刚落,就惹起了哄堂大笑。我们反问:‘我们拿下波兰用了多久?拿下法国又用了多久?’”

    第11装甲团第2营的副营长赫尔姆特利特金坦承,自己对于战争进程过于乐观:“在上学的时候,大家公认为我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家。我试着以击败波兰和法国所用的时间、敌军的军事实力、作战半径以及其他因素为基础来计算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我的结果是……这场战争将会在7月底结束,于是我把婚期定在了8月2日。很不幸,我在计算时,忽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不得不再等两年才能结婚!”

    6月23日,在东普鲁士文戈热沃的陆军总司令部,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进入负责作战的副参谋长保卢斯将军的办公室。保罗斯向他的上司简要汇报了当天的战斗情况,接着,勃劳希契问道:“保卢斯,这场战争将要持续多久?”保卢斯想了一下,回答道:“长官,我认为有6~8个星期就足够了。”“嗯,保卢斯,也许你说得没错,我们需要6~8个星期拿下苏联。”

    严冬下的战役

    德军内部的盲目乐观还体现在对于苏联冬天气候的严峻xìng估计不足。德军的装备情况在这种气候下显得极为悲惨,在入侵苏联的第一个冬天里,不但士兵们没有可以抵御严寒的冬装,就连发动机的润滑油以及武器上涂抹的润滑剂也冻结起来,失去了效用。在1941~1942年严冬,德军冻死、冻伤达133 620人。坦克部队在 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协助下,仍然是德军用来出奇制胜的利器,但大多数德军部队却以与1812年拿破仑大军进攻俄国时的同样速度向前推进,被马车、大pào以及战地厨房等装备拖住了后腿。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德军投入了75万匹战马。在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153个德军师中,有119个师仍在使用骡马等牲畜作为运输工具。

    在pào兵团,许多马匹不但负责拖曳着德国优良的105毫米口径榴弹pào,还负责拉运在早期的战斗中缴获的各种qiāngpào武器,包括捷克制“斯科达”105毫米口径1935型火pào,以及法国制“施奈德”1936型火pào。苏联的pào兵装备不久后也将出现在德军的武器装备清单上,在这些装备中,有着备受好评、制作精良的122毫米榴弹pào,还有缴获的可以有效阻击苏军坦克(如-34和-1型坦克)的76.2毫米反坦克pào。这些武器后来被进一步改装,以适应德军军事装备的火pào,无论是牵引式还是自行式,都成为当时反坦克pào的典范。

    第2章 寻求“生存空间”(3)

    甚至连那些配备了卡车的机动师的士兵们也发现这些卡车中有好多是从法国军队手中缴获的,像标志5、雷诺汽车、标志以及雪铁龙45。而在法国的工厂里,为纳粹德军生产汽车的工作仍在继续,1942~1943年间,这里还生产了大型的 7-型列车,用于在苏联的铁路上运输货物。德国陆军甚至还将在1940年法国一战中缴获的英军战车投入使用。

    虽然在物资分配中德军对这些战利品运用得极为合理,但是这同时也成为了德军后勤上的梦魇。这种在数量和种类上都繁多的车辆的备用配件不但难以获得而且难以运输。那些只有4×2驱动的汽车不但动力不够,而且其减震系统很容易被苏联境内满是车辙的道路所损坏,因此经常熄火,车上的士兵在陷入这种困境后不得不原地等待,直到汽车修好为止。1941年夏季,在农村地区,随着游击队对德军的袭扰活动愈演愈烈,德军士兵们不得不离开那些抛锚的汽车,转而乘坐救援勤务车脱身。“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兵旅在战役初期共投入了2 325辆机动车,其中240辆被敌军缴获,1 200多辆在战斗打响后不久便因为缺少备用零部件而抛锚。

    相反,从1943年开始,苏联红军则从美国规模庞大的租借计划中获益匪浅,他们获得了大量美制卡车和吉普车。这项租借计划后来同样也进一步丰富了英军和法军的武器装备。美制卡车xìng能优良,不易抛锚,可以及时将苏军的物资和人员送往前线,使他们跟得上苏联装甲部队的推进步伐。

    苏联的地形无论对于人员还是车辆来讲都是异常严峻和恶劣的。1941年3月20日,德国第4集团军司令官冯克卢格将军指出,军事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磨练士兵的意志上,使他们更加坚强。他们要更加从容地应对不可避免的近战,并且克服那种对于夜战的反感情绪。在德军眼中,苏军士兵并没有被当成真正的对手,而是被描述成了在近战、夜战以及森林战中狂欢的“野孩子”。德军司令部的参谋们不得不腾出手来对付游击队的袭扰以及被德军快速作战所切断的红军零散部队的进攻。

    从战争一开始,宣传连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所拍摄的影像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