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毛泽东的神来之笔 > 第 15 章
    叙永东西两城城垣外除了护城濠外,还多有鹿砦障碍及供夜战用的照明坑。虽然先智渊手中只有周瑞麟团和范旅两个连的正规军,但此前由县府调集了全县民团,择优编成了5个“义勇大队”,所以他也很有魄力地将周团全部用于东城城防,而他自己在西城只留下了两个连的正规军和那5个“义勇大队”。

    陈光刘亚楼果然就是重点夺取东城,这个先智渊还真是个有点先见之明的“先智渊”。

    2月2日整个白天,叙永东西两城战况相当激烈。红二师分为若干小部队杠着10余架云梯向城垣冲击,守军依托城垣顽强抵抗,红军pào火猛烈,川军火力炽盛,两边打了一个上午,红军还是未能破城。

    午后2时,红二师延伸战线,将叙永东西两城完全隔绝,再度发起冲击,却仍是劳而无功。

    入夜,陈光刘亚楼改变战法,集中兵力火器和bào破器材,将红岩嘴两座石碉夺占,歼守敌两个排,并再次乘势扑城,但东城垣守军火力配系严密,城内pào火向红岩嘴猛烈轰击,并以一连兵力向红军反扑。红军虽然一通猛冲几乎将该连消灭殆尽,把敌连长范永隆急得放声嚎啕,但却无法扩展胜利夺取城垣……

    战至次日,叙城仍在川军手中。

    叙城不克,遵中革军委令正向叙永西南之两河口前进的红一师也在叙永东北的三岔河与川军刘兆藜旅王团突然遭遇,前卫红三团先敌开火,抢占制高点。双方激战两小时后,李聚奎、黄率红一师主力继进增援。王团不支,遗尸百余具后退走。红一师主力在红三团掩护下继续西进,王团随后尾追,因大雾弥漫难辩方向,且战且走的红三团与红一师主力一度失去联络。

    这天晚上林彪肯定没睡好觉,笔者甚至已穿过70年的时空遂道看到了他疲惫面孔上那一双充满了血丝的双眼。傍晚17时30分至18时半个小时内,他接连两电中革军委,报告了两个坏消息:红二师叙永攻城不克,三岔河发现敌情,红一师主力被截断。明日该敌有能与正回援叙永的范子英部夹击红一、红九军团和军委第二、第三梯队,建议军委“立即派有力部队箝制范旅向永宁之行动,”以便红一、红九军团及军委第二、第三梯队西进。(19)

    中革军委这时已作了叙城克与不克的两种打算。当晚24时,中革军委致电各部部署次日行动:若叙城当日已克,则红二师派出一团“掩护右纵队全部集中永宁(叙永)附近”,若未克,则掩护右纵队在永宁下游渡河(永宁河),转移至老军营附近。而不管叙城克与未克,红九军团“应加强后卫警戒”,红三军团则由麻线堡、白沙一带进至后山坝地域,“向永宁(今叙永)、古宋(今兴文县城所在地中城镇)警戒,并侦察后山坝通古宋(今兴文县城中城镇)、兴文(今兴文县晏阳镇)的jiāo通网。(20)”

    由此可见,周毛朱等中革军委首长们这时对叙城克与不克已不十分在意,而在考虑迅速从叙永西南地域通过,经古宋(今兴文县城中城镇)、兴文(今兴文县晏阳镇)一带直取长宁(今双河镇),并由此北渡长江的可能xìng。非常巧合也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日午后4时,刘湘的“四川南岸剿匪总指挥”潘文华就已抢在“朱毛”这番考虑之前,研判出了中央红军“有由叙(永)、(古)宋上犯之样”,并开始紧急调集兵力,一边令范子英、章安平两旅驰援叙永,一边遣达凤冈、刘兆藜两旅在桂花场至江门一线“扼要堵剿”,第五师第十四旅袁如骏部与徐国支队“开赴古宋防守”,正在赤水河边的穆肃中部3个团由“轮运大渡口登岸,直赴兴文(今兴文县晏阳镇)布防”;由土城附近渡河而来的郭、潘、廖3旅,则“向古蔺挺进,在土、蔺、叙大道上,断匪为二股,勿许jiāo通,……”(21)

    咦,这帮“白狗子”,好像事事都算在“朱毛”前头,不象电影上那般窝囊废嘛?

    呵呵,的确如此。可“朱毛红军”的新领导们也与此前不一样了呀!

    2月3日晚22时,已进至川滇黔边石厢子地域的中革军委在详研了白天敌情和战况后,致电各部首长:“我野战军为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行动,特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行动目标。(22)”

    周毛朱诸公的战略视野,已经开始向别的地方延展!

    不知这是不是含有军委二局的功劳,反正及时得让70年后的笔者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当年的林彪好像也没太反应过来,因为3日白天是他所率右纵队遇到麻烦最多的一天。

    这一天,红一军团经历了西渡赤水河以来最为频繁激烈的战斗。

    上午,红二师数度攻城不克,正放缓节奏,拟掩护右纵队主力迅速从永宁河下游通过。孰料川军章安平旅朱果团和刘兆藜旅周成虎大队(刘湘贴身警卫大队,相当于一个团)于午后相继赶至叙城,守敌周瑞麟团乘机出击反守为攻,红二师为掩护右纵队主力全部通过永宁河下游地域,在叙永城郊与各路川军苦战一个下午,至 17时始撤出战斗赶赴两河口。与此同时,在灯盏坪一带掩护右纵队的红一师一部也与回援叙永的范子英旅发生激战,在掩护右纵队主力通过后,亦于当晚撤至两河口。

    至中革军委22时向各部部署次日行动时,红一师、红二师仍有部队被敌截断,尚未与主力取得联络,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及红四团也于仓促间进至叙永以西60里左右的金鹅池。

    这两天,压力很大的林彪心情肯定是坏透了,攻叙战斗没打好,部队反复被敌截断,几乎是步步被动。这个时候,他的思维绐终还处在为主力渡长江或金沙江夺得先机的状态中。在他看来,红一军团当前正处在“北渡计划”的先锋位置,而“绕路过多”的主力始终吊在自己后边儿跟不上趟,这么着如何是好?由于军团部及红四团很晚才进至金鹅池宿营,红一军团电台未及时开机,中革军委当晚22时电他也没收到,便在“为主力渡长江或金沙江夺得先机”的思维状态下,以应该说值得称许的主动精神和责任心,督令正收拢部队的红二师向金鹅池以西的大坝开进。而中革军委的命令是:红一军团军团部及红四团一部于4日拂晓前“通过两河口折向西南,进到黄泥嘴地域,向永宁警戒”,红一师和红二师则“如能于明日拂晓在三军团一个团掩护之下通过站底,或营盘山进至沙坝场地域,如不能则通过站底则改经摩泥经五里铺地域集中。(23)”

    次日清晨7时,他才收到中革军委日前22时的电报,这才知道中革军委又变化了计划。

    而那天白天红一军团军团部处在转移途中,电台未能开机,他也没法向中革军委电告情况,便仍率红一军团军团部及红四团于4日进至大坝。到了地方他这一肚子窝囊气也没处撒,激动中更顾不上去细细体味中革军委“变化计划”的真正意图,即于当晚21时30分给中革军委发去了一封情绪很大语气也不太客气的电报:

    军委3日23时行动命令,我们7时才收到,其时军队已大部向大坝出动,并已去信要二师到大坝。现军直队及二师一部已到大坝,二师主力大概距此不远。一师及九军团,军委二、三梯队,则仍执行了军委命令,故今日与我们相距甚远。我们昨今两日均在两河口以西宿营,再向军委指定地点行进,则我们需回头向现地域之东南行进。野战军基本意图如何?一军团(缺一师)是否明日仍回头向扎西前进?(24)

    中革军委首长们肯定已经透过电文看到了林彪那双焦灼不安的眼睛,但中革军委也没有立即向其解释说明“野战军的基本意图”(估计这个临机措置尚未经中央政治局通过),而是于当晚23时半部署次日行动,再令“一军团以集结扎西之目的,军团直属队及二师之一部应由大坝直开扎西。第二师主力及第三团跟九军团,二、三梯队后,由两河口,经黄泥嘴、分水岭,开往扎西。(25)”

    这个电令可能是根据林彪电报中“二师主力大概距此不远” 认定二师仍在路上,所以才让红二师仍执行中革军委3日22时部署。如果红二师主力确实距大坝不远,执行这个命令当然不存在问题,但如果他们已接近大坝,执行这个命令就要走不少回头路。在没有战斗需要的情况下,这个回头路肯定就是徒费时日的冤枉路,军委这个部署的确有不够机动灵活之嫌。

    28岁的林彪毛头小伙脾气这一下子就顶上了脑门,收到电报即发回一电,口气更冲:“据来电可以看出军委尚未弄清大坝在何方向,盼军委将我们昨今两日电详细研究,弄清我们在何处,再给我们行动命令。明我决在原地待令等二师主力到达。我因接军委电较迟己向两河口以西之大坝。二师6日可到大坝。(26)”

    呵呵,那年那月的林彪,还真是有些可恼又可爱。

    估计周毛朱等收到这封电报时一定会相顾一笑,máo zé dōng说不定还来了句:“这个林彪,咳……”

    林彪发电那会儿可能还未收到中革军委5日凌晨3时的电报,要收到了心态或许会平静些可能是已得中央政治局认同,这个电报向各部电告了“野战军的基本意图”:“我野战军目前方针是集中全力于长宁(今双河镇)以南及以西地域争取休息,进行渡江的侦察。在渡江不可能时,即留川滇边机动。(27)”

    林彪其实应该理解,中革军委和中央政治局诸公,这会儿的心情只会比他更焦灼。

    他们所要面对的严峻,比一个军团长要多得多。

    上一节    下一节

    图3-1: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行动要图

    (1935年1月30日~1935年2月10日)

    点击查看或下载清大图

    注释

    (1)转引自《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24年1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四川档案馆《guó mín dǎng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四川部分》第104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2)《蒋中正电令薛部联合黔军速向西北追击》,《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365~第36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3)吕黎平《战土城,一渡赤水》,《红军黔滇驰骋史料风云录》第43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4)《朱德关于我军西渡赤水河的命令》,《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4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5)《刘湘部在川黔滇边防堵红军的经过》(四川省政协文史研究会军事史料编写组),《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6)《1月30日18时、19时林彪两次电报军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7)《1月30日18时、19时林彪两次电报军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加注。

    (8)《1月31日1时军委复电林彪》,《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9)《1月30日21时红军委通报敌情》,《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0)《1月31日22时军委部署2月1日行动》,《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1)《蒋介石饬滇军移驻昭通等地作出击准备》,《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2)《龙云建议于雷波马边屏山间聚歼红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3)《龙云饬绥江盐津县长藏匿船只防守要隘》,《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3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4)《龙云建议与雷波当地土司联络》,《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5)《蒋介石至龙云冬电》、《蒋中正电令龙云为第二路总司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6)孙渡《滇军入黔防堵中央红军长征亲历记》,《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904~第190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7)《刘湘建议横江至滩头防线川滇各担半程兵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8)彭绍辉《彭绍辉日记》第64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19)《2月2日17时半至18时林彪两次电告中革军委》,《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0)《2月2日24时军委部署3日行动》,《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3~54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加注。

    (21)《2月2日午后4时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作战命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2)《总司令朱德发出关于红军向分水岭等地前进及4日战斗部署电令》,《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547~54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3)《2月2日24时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