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火苗到底怎样生长时,父亲的仓库便化为了灰烬。当他耐心等待一个小伙伴从水里回来时,别人告诉他,那孩子已经淹死了。周围的人觉得只有傻瓜才会做这些事,小伙伴们唱这样的歌来侮辱他:阿尔,阿尔,奇怪的小孩,阿尔,阿尔,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阿尔玩了。父亲会用鞭子将他教训。

    他的童年是孤独的,而这更加深了他对世界的兴趣,他越发迷上了默默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越来越多,以至于要用本子记下来。他在学校里也不得宠,因为他过分专注于自己的思考而不专心听课,还把一些稀奇古怪的破烂带到教室里来。老师认为他是个迟钝的学生,甚至是个低能儿,要他母亲把这个妨碍别人的“笨蛋”领回家。他母亲愤怒地说:“我认为阿尔比同年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事实证明她的的看法是对的。多年以后爱迪生的小学老师或许知道,被自己赶出校门的那个叫“阿尔”的“低能儿”是谁。回到家,小爱迪生对母亲发誓:“我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让说我低能的先生惭愧。”

    他的动力来源于母亲的话牛顿和瓦特在学校都不算优秀的学生,他们没有灰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人物;也来源于他的誓言要成为牛顿和瓦特那样的人。当他泡在青年人协会阅览室里扫dàng16000多部藏书时,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拥有这样的图书馆和这么多藏书,它们只不过是我所拥有的一家大型研究所的一部分。”事实上,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所和图书馆,也拥有了庞大的企业。他说:“要成功,首先必须设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第一章 梦想和希望(2)

    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如果我们总是期望更好、更高、更神圣的东西,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雄心能够主宰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雄心很容易变为现实。

    第二章 永争第一(1)

    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刚造出来的航海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永远指向那里。

    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使我们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 ,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有人向美国薪水最高的职业经理询问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还没有成功呢!没有人会真正成功,前面还有更高的目标。”

    爱迪生、斯旺以及许多科学家在同一时期研究电灯。当时电灯的原理已经很清楚了要把一根通电后发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人们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何让它更轻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时间更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竞争的焦点,在于灯丝的寿命。

    爱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项研究,有位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的让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那可要发大财了。”爱迪生说:“我的目的倒不在于赚钱,我只想跟别人争个先后,我已经让他们抢先开始研究了,现在我必须追上他们,我相信会的。”

    在当时的社会上,爱迪生已经声名赫赫,他仅仅宣布可以把电流分散到千家万户,就导致煤气股票暴跌12%。他本人是冷静的,在设想成为现实之前,他要像小时候在火车上做实验一样踏踏实实地干。他已经是一个改进了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小奇迹的著名“魔术师”,但他是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把它忘掉,扑向下一个。用来做灯丝的材料,他尝试过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稻草、麻绳、马鬃、胡子、头发等纤维、铝和铂等金属,总共1600多种。那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电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够持续发光45小时的灯丝,在45个小时中,他和他的助手们神魂颠倒地盯着这盏灯,直到灯丝烧断,接着他又不满足了:“如果它能坚持45个小时,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让它烧100个小时。”

    两个月后,灯丝的寿命达到了170小时。《先驱报》整版报导他的成果,用尽溢美之辞:“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shè”、“十五个月的血汗”……新年前夕,爱迪生把四十盏灯挂在从研究所到火车站的大街上,让它们同时发亮来迎接出站的旅客,其中不知多少人是专门赶来看奇迹的,这些只见过煤气灯的人,最惊讶的不是电灯能发亮,而是它们说亮就亮、说灭就灭,好像爱迪生在天空中对它们吹气似的。有个老头还说:“看起来蛮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这些烧红的发卡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大街上响彻这样的欢呼:“爱迪生万岁!”然而,爱迪生用这样的讲演使人们再次惊讶:“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种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

    那以后,他在源源不断的祝贺信、电报和礼物中,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在说他正在把星星摘下来试验新的灯丝、说他发明了365层像洋葱一样可以一层层剥下来的不用洗的衬衣的神话中,以及在雪片般飞来的求购这种衬衣的汇款单中,默默地改进着灯泡,向600小时迈进,结果,他的样灯的寿命又达到了1589小时。

    进取心是摆脱颓废的最佳手段。

    一旦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前进的习惯,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习惯都会逐渐消失,个xìng品质中,只有被鼓励、被培养的品质才会成长,而消灭不良品质的最好方法就是消灭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人们通常很早就意识到进取心在叩响自己心灵的大门,但是,如果不注意它的声音,不给予它鼓励,它就会渐渐远离,正如其他未被利用的功能和品质一样,雄心也会退化,甚至尚未发挥任何作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即使最伟大的雄心壮志,也会由于多种原因受到严重的伤害。拖延、避重就轻的习惯都会严重地削弱一个人的雄心,影响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拒绝这种来自内心的召唤、这种激励你奋进的声音,要留神,别让它越来越微弱以至消失,别让进取心衰竭。当这个积极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时,一定要注意聆听它,它是你最好的朋友,指引你走向光明和快乐。

    从前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位卑微的马夫,后来这位马夫竟然成了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就是查尔斯齐瓦勃先生。

    齐瓦勃先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齐瓦勃先生的成功秘诀是:每谋得一个职位,他从不把薪水的多少视为重要的因素,他最关心的是新的位置和过去的位置相比是否前途和希望更远大。

    他最初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工厂做工,当时他就自言自语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厂的经理。我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绩来给老板看,使老板主动来提拔我。我不会计较薪水的高低,我只要记住:要拼命工作,要使自己的工作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我的薪水。”他下定决心后,便以十分乐观的态度,心情愉快地工作。在30岁时,他成了卡耐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39岁时,他又出任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章 永争第一(2)

    齐瓦勃只要获得一个位置,就决心做所有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同事抱怨待遇低微时,齐瓦格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他明白,目前的待遇或多或少,与他将来注定要获得的财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计较这几美元是很无聊的。他看清了周围人的卑微愿望和平庸命运,也在自己的卓越之路上默默努力。他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乐观的心态、愉快的情绪,他在业务上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人们习惯于把难度高的事情都jiāo给他来处理,他渐渐成了公司的主心骨。

    如果你在一个平庸职位上拿到不错的薪水,就缺乏向更高职位努力的动力,就非常遗憾了,说明进取心开始消磨了。其实,你有能力做得更好,甚至有能力自己创业。

    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得挺好,可以站稳脚跟了,别人也这么告诉你,那你应该听听这番话:“其实你的薪水不算多,你要是不想争取更多,恐怕就连这点薪水也不能保住。现在的事情像逆水行舟一样,不做得更好,就会做得更差。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你吗,那些能够做得更好的人,正等着把你挤下去呢。”

    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敞开生活之门,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他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作为一个职员,如果你想迅速获得提升,就找一些同事们啃不动的工作,去完成它。做好了,就容易超越那些资历比你高的职员。如果一个人做起事来总是精益求精,总是让别人惊喜,上司自然会注意到他,必要时自然会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没有一个雇主不喜欢有上进心的下属,他们也在随时观察员工们的表现。

    绝不可养成非监督逼迫不能好好工作的恶习。无论上司在不在,都要忠于职守、全力以赴,工作不是装样子给上司看,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你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情况,就会发现,有很多事不需上司吩咐,就可以去做。面对这些事,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反正上司不在,省省力气吧。”你必须把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争取达到惊人的效果。绝不能这样想:“照着上司的吩咐,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没有补贴,我才不加班呢。”过于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超过了报酬,这样的人不会有升迁的机会,哪怕他才华横溢。

    第三章 知识储备(1)

    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也许,他们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毅力进行艰苦的自我培训。

    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这种心态下,也许连那个卑微的饭碗都不是十拿九稳的。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xìng进展,难以向更高地位发展。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商界的杰出人物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随着自己地位的逐步升迁,一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他能抓住这些机会,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他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我知道一些公司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却愿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补习学校去听课,或者买书自学。他们明白知识储备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出门时间比在家时间还要多得多,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书籍、随时阅读。一般人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用来学习。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和科学,都有相当见地。他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我相信他的付出会有回报。

    从一个年轻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看看职业中介机构的待业者名录吧,多少身强力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里登记,其中大部分人,因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而驻足不前、被人超越、丢了饭碗。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工作期间又不注意积累经验、增加才能,当然会被淘汰。

    比如这种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窍不通。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话,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那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