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枪杆子1949 > 第 74 章
    着,一迈“嘿”、“嘿”地喊着,听到的都是“快呀”、“快呀”—那时就是一个念头:只要你不打沉我,我就要划上岸去!

    快靠岸时水浅,船慢,就跳船。海水一下子没过头顶,借着竹筒的浮力很快浮上来,拼命向岸上游去。突然脚下够着底了,手也抓上岸了,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也不怕了。

    “陆军海战队”怎么说也是陆军呀!

    张实杰老人说:

    我们团从三塘港起渡,机关干部和机pào连都分到各连船上,9个步兵连,35只船,从离港到登陆一直在一起,无一走散。我和师政委相炜在指挥船上,登陆时他也cāo支卡宾qiāng。一路上电台开着,只收报,不发报。

    我们是在玉包港西边登陆的,8倍望远镜里,山顶崖头就像海面上漂浮的一节木头。这时,天上飞机,右边敌舰,不用命令,土pào艇迎向敌舰,其余船上火力对空齐shè,果真打下一架,冒着烟掉进海里,大家喊起来:好啊,喂王八啦!

    跳船,登陆抢滩。海水过胸,我跳下去没站住,呛了几口,1营教导员王文德拉我一把才站起来。滩头淤泥挺深,通信员刘白党和警卫员姚豆包有点拔不动脚,我有劲,就一手拉一个。岸上都是仙人掌,半人多高,也不管,就从那里面往上冲。敌人机qiāng从侧面扫过来,一下子牺牲3个人。

    迎面一道土石硷子,两丈来高,通信员王墨林第一个爬上去,胸部中弹摔下来。我们向上边甩起手榴弹,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大家互相推举、拉扯着就上去了。

    王文德教导员带个步兵班,攻击另一个碉堡,他们从右侧迂回,我们在正面钳制。敌人火力很猛,也挺顽强,手榴弹塞进qiāng眼里了,还向外shè击。碉堡拿下来了,刘白党牺牲了,姚豆包也负伤了。刘白党我们都叫他“老白党”,山东东营人,小个子,爱逗乐。姚豆包我们叫他“黏豆包”,东北人不是爱吃私豆包吗?两个小伙子可机灵了。

    夺占滩头阵地,我们团就向黄竹挺进。一路上走走打打,抓了300多俘虏,缴获许多武器、粮食,让俘虏扛着。一些船工也跟着我们,有的一直跟到榆林。

    不可遗漏的是李公范、万守业舍身堵枉相良。

    43军128师384团2营,在琼西北理善港登陆后,被敌堡的火力阻住了。4连4班长李公范,带个bào破组,上去接连zhà开两道鹿碧。快接近地堡了,一颗手榴弹甩出来,李公范身上多处负伤。这时,他已经没有bào破筒了,手榴弹也投光了。只见他从侧面爬到qiāng眼旁,站起来,一翻身,用脊背堵住了qiāng眼,两条腿死死地撑顶在那里。

    部队冲上去了。

    刘振华老人说:

    第二次偷渡,天将破晓,雾大。韩司令来电问我们到了什么地方,离登陆点还有多远,我说“在海上”。又问我们在海上的具体方位,我还说“在海上”。后来见面,韩司令说他听得哭笑不得,我说我也是哭笑不得呀。打了十几年仗,在陆地上一眼就能判定出方位来,这下子视野里除了海水没别的,就只有“在海上”了。

    大部队渡海作战,我们和琼纵1总队的任务,是夺取西北线海岸的制高点临高山。上面驻敌一个野pào连和一个团部,对沿海威胁很大,拿下它就可控制新盈、临高角一带的海岸线和临高城,保证主力登岸,并向两冀扩大战果。在海上找不着北,到了陆地上,一眼就有数了,一下子就打下来了。

    李如吉老人说:

    侦察得知,临高山上有两门野pào。我们跟在步兵后面,拿下主峰,就直奔大pào。因为是突然袭击,敌人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消灭了。两门日式三八野pào好好地立在阵地上,还有600多发pào弹,就像专门为我们准备的似的。上pào发现瞄准镜没了,还好,象限仪还在,可以替代。

    我们这个徒手pào兵排共18人,偷渡时海战中伤亡9个,包括排长李得厚。人员减半,这种日式野pào也只有我用过,那也大同小异,这些人又都是挑选出来的硬手,简单讲解几句,大家马上就会用了。

    这时,渡海主力已开始登陆了。许多帆船停在海边,敌人的立体火力都往那儿倾泻,海面上水柱此起彼伏,部队潮水般涌上滩头,有的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10里多长的海岸线上,烟呀火的,qiāngpào声像开锅了似的。

    我是观测班长,可哪有工夫观察这些呀,我们要找的是对登岛部队威胁最大的敌阵地。

    我用测距仪迅速测定出距离、方位,pào班长李昌风一声“放”,也神了,两门75毫米野pào全部首发命中。一处阵地打毁了,再转移一处,600多发pào弹,管够放。

    海面上有艘敌舰,正pào击登陆部队。我测下距离,6千多米,在shè程内。李昌风指挥一门pào调整角度,第一pào弹着点距目标百八十米,第二pào在左舷旁bàozhà,掀起高高的水柱。敌舰见势不好,赶紧逃跑,那心里大概还在核计:这临高山上的大pào,怎么打起自己人了呀?

    三、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东北虎”之二十三

    1949年4月17日半夜时分,40军主力与前来接应的琼纵1总队和先期偷渡部队,将临高城团团围住,却发现城里一个师的敌人,只剩下一个师部和一个团了。

    原计划两军登陆后,西路40军首先围歼临高城之敌,然后主力向加来市疾进,包围敌64军,另以一个团向那大市前进。东路43军则向澄迈挺进,包围敌62军,以分割敌指挥机关,吸引敌援,求得在运动战中歼敌,然后主力向海口进军。而从一天的战斗情况看,登陆时虽遇抵抗,却无增援反扑,专门用来对付小型偷渡的摩托化快速部队也不见踪影,临高城主力又不知去向。薛岳这只老狐狸,会不会以为又是小型偷渡,将主力集中东线,去对付43军的两个团了?

    韩先楚感到敌情有变,必须立即变更部署。

    当机立断,将临高城之敌留给接应部队,渡海主力立即东进,寻敌主力作战。

    实践证明,对于海南岛战役的陆上战役,这一招是举足轻重的。

    17日4时左右,43军128师382团、383团两个营、3料团一个营,在副军长龙书金和师长黄荣海、政委相炜率领下,在林诗湾的雷公岛、玉包港、才芳岭一带登陆,第二天攻占福山市,并与先期偷渡部队和琼纵两个团会师。

    20日晨,128师赶至黄竹,与敌一个多团遭遇,经过激战,将敌包围,同时分兵包围美事之敌,随即发起了强攻。先期偷渡的127师加强团,则进至风门岭地区,阻击白莲、海口方向敌人。

    43军登陆点距海口近,威胁大,而敌主力和机动部队,又大都在海口附近。薛岳即一边命令黄竹、美亭之敌死守,一边急电已chā至黄竹、美亭地区的62军153师,对128师实施反包围。同时命令其机动部队63军153师、步兵教导师和暂13师,分东西两路,迅速增援黄竹、美亭。

    43军像块磁石,吸引来薛岳5万余众,占岛上一半兵力,而且全系主力。

    美亭地区成了海南岛战役陆战的焦点,史称“美亭决战”。

    张实杰老人说:

    20日晨,我们赶到黄竹附近,准备越过黄竹奔美亭,黄竹敌人侧shè我们,就把它包围了起来。

    打起来,才知道黄竹守敌是一个多团,美亭是一个师部和一个团。打到9点来钟,敌人从澄迈又过来两个团,又把我们包围了。围打黄竹的3营,除了屁股对着团指挥所外,三面都被包夹住了。

    敌人上来就把4连的岑岭阵地夺去了,那pào打得猛啊,飞机也来轰zhà,4连伤亡百余人。我让参谋长王子玉带1营两个连,反击3次,才把阵地夺回来。

    外顶内攻,向外顶住了,向内没攻动。

    黄竹是个300多户人家的村子,却叫个“黄竹市”。那时海南岛到处都是村级市、乡级市,大家开玩笑,说两三户人家也叫个市。东线两条公路在黄竹jiāo会,地理位置挺重要。周围水塘连水塘,塘边仙人掌密密匝匝的,猫狗都难钻过去。4个路口各有一个碉堡,是当年日本鬼子修的。敌人砍倒树木做路障,利用民房做工事,死战不退。有的负伤了,拉响手榴弹,和冲上来的战士同归于尽。

    自辽沈战役后,还没见过这么顽固的敌人。

    登陆时抓到俘虏,一听口音,马上补充。那时的营团干部,大都是山东人。在海南岛见到山东老乡,也挺亲哪。一路上跑了不少,还挺奇怪。守黄竹的32军252师755团,也是山东部队,战后俘虏也补充一些。这下来事了,山东陆续来人揪他们,原来是还乡团底子,除了地富子弟,就是地痞无赖,这帮人反动啊。那时guó mín dǎng还宣传,说解放军的俘虏政策变了,跑到海南岛的都是死硬分子,抓住就杀,一个不留。

    那一仗,我们团伤亡500多人。头一夭抓个营长,我咬牙切齿,把qiāng都掏出来了,真想毙了他。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最后一战了,伤亡那么多人,真受不了呀!

    刚把黄竹围上,敌机就来了,zhà弹、汽油弹,第二天还投手榴弹,那也是把吃nǎi的劲儿都使出来了。后勤在片树林里做饭,被汽油弹打着了,炊事员抬着大锅往外跑。4门步兵pào打不上两发,飞机闻声就来轰zhà。团指挥所在片坟地里,飞机几次追着我们打,死人骨头zhà得满天飞。

    徐芳春老人说:

    我们打下福山市,与团主力会合。20日上午,382团在黄竹地区被反包围了,我和政委带2营、3营赶去增援。我们从西南向东北打,打包围382团敌人的屁股。打到下午,敌人援兵从海口压过来,又打我们的屁股,都是腹背受敌两面打。这么打了一天一夜,谁也动弹不了。第二天上午,从西南加岭子方向又来了个把团敌人。敌人太多了,薛岳的机动部队都让我们吸引过来了。

    张实杰老人说:

    天黑了,飞机不来了。我说今晚一定拿下黄竹,结果还是没拿下来。

    师里让我有撒到公路西边去,我说不行,这工夫不能有一点儿松动。这样敌人还不断反击,一退它更猖狂了,两面夹击,没了空间,那就完蛋了。再说伤员都堆在那儿,怎么撤?要摆脱两面受敌局面,必须咬牙挺住,首先拿下黄竹我们是“攻坚老虎”,我就不信拿不下这个黄竹市!

    用zhàyào开路,从民房向里打、拱,打下一间巩固一间,一点点向里打压、进逼。

    3营长、副营长都负了重伤,就剩个教导员刘梅村在组织指挥。这人军政双全,后来成了全国战斗英雄。

    7连3班副刘万成,黑龙江双城县人,中等个头,结实,机灵,是有名的bào破英雄。辽沈战役打锦州,平津战役打天津,他用zhàyào开辟通道,立4次大功。这次攻打黄竹,他带bào破组zhà毁几个据点,最后一天又zhà毁两个碉堡。zhà第二个碉堡时,头一包zhàyào没响,第二包、第三包都是他送上去的,也没响。过海时,一些zhàyào受潮了。刘万成红了眼睛,第四次抱起3包冲上去,轰隆一声,50多个敌人连同碉堡飞上天了。

    就这么轰隆、轰隆地向前推进,傍晚时终于把黄竹轰隆下来了。

    风门岭位于海口南3O华里处,军用地图上标高只有105米,却是那一带鹤立鸡群的制高点,又正扼住海(口)澄(迈)公路的咽喉,增援美享、黄竹的敌人都要从这里经过。

    21日拂晓,127师警卫连一个冲锋,将风门岭上一连守敌击溃。43军副军长龙书金、师长王东保和政委宋维拭,上得山来一看,英雄所见皆同:这个地方不守住不得了呀。

    当即决定,调381团1连守风门岭,6连为预备队。

    离休前为深圳警备区政委的沈士义老人,当时是6连指导员。老人说,我们连在岭后半山腰隐蔽待命,听得见黄竹、美亭的pào声。128师在南边能不能顶住,顶到40军主力赶到,就看风门岭这边能不能堵住敌人援军了。岭上3个山头,1连各放上一个排,山顶上稀稀落落长些相思树,战后就剩些树桩子了。有当年日本鬼子修的工事,沿山脊一道米把高的围墙,坍塌不少,里侧是战坡。媛高处有个小碉堡,一挺重机qiāng架在里边。打一天,光这挺重机qiāng就换了5个shè手。shè孔原来20厘米宽窄,我们上去时,一伸腿,一弯腰低头,那人就钻进去了。

    9点多钟,敌人从海口那边过来了,约一个团的样子。先上来两个排,试探进攻,进至阵地前百把米,不到两分钟就被收拾干净了。

    接下来一波又一波,都是成营规模地攻击。敌人越来越多,62军和32军6个团被堵在岭下,也是急眼了,豁出去了,非拿下来不可的。

    先是pào击。两个pào兵团,还有团属山pào连、迫击pào连,百余门各式火pào向风门岭轰击。飞机也来轰zhà,少时两架,多时8架,一排pào弹下来,地动山摇。战后随便抓把土,都有弹片。

    沈士义老人说,我们这预备队成了弹yào连,一箱箱往上扛手榴弹。那岭上乌烟瘫气的。敌人pào击过后,就是手榴弹响。敌人漫山遍野往上爬,步qiāng不顶事儿,除了轻重机qiāng、冲锋qiāng,就是手榴弹管用了。

    连长朱国胜,右腿中弹,卫生员要把他背下去。这个人高马大的苏北汉子,厉声道:战前怎么说的?人在阵地在!腿断了,我还能shè击、投弹,指挥战斗。下午,胸部又负重伤,临牺牲前,还让把他抬到高处,看着战友们战斗。

    伤员太多了,绷带用完了,卫生员马良佐就扯自己和战友的衣服包扎伤口。他的3个手指被zhà断了,还连点皮ròu,用剪子剪掉,包扎一下,继续抢救伤员。

    通信员胡国清到3排送信,见小pào班的人都伤亡了,上去就把pào抓起来了。也就平时见人打过、练过,还真让他鼓捣响了,有几发还真就落到人群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