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八十年代好日子 > 第 34 章
    一算他人手就更不够了。

    提到招人,徐天蓝就头疼,“你快别提招人这事了。”

    “怎么了?”

    “还能怎么?招了好几天了,像样的太少了,不是图着待遇好就是图着轻松来的,想好好干活儿都哪去了?”徐天蓝挠头。

    “嗨,这镇上本来女的,要么有工作,要么就在家看孩子,能来的可不就少了,要不咱周边农村发展下?”于大海提议完,自己也觉得这法子可行,“我队里这下子也得缺不少人,我也得立马招人,不如咱们各个村子招一招?”

    徐天蓝否道,“这时候正农忙,农村更不好招。”

    “农忙就这几天,而且咱们这是提前招,百货商场的工程资金到位也得两三个月呢,到时农忙早过了。”

    徐天蓝点点头,“那行。”

    两人说干就干,一人印了一摞招工简章,然后一人一辆自行车,到各村大队,把招工简章一放,然后广播开始招人,争取让村民们都知晓。

    ☆、第049章

    于大海和徐天蓝把招工简章一张一张的传发到各个村子,麻烦大队的人帮忙广播。

    大队对于这种事还是很乐意管的,现在虽然农忙,但是地少人多的家庭也不少,但是出去工作的机会就太少了。

    所以现在是有劳动力,而没有活干的局面,他们这个招工简直就是送来的天大好事,自然十分卖力的广播,力求村内每家每户都知晓。

    于是,第二天来就应聘的人数,出乎二人的意料。

    面试地点定在国营店的二楼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进行。

    主要面试人员就是徐天蓝和于大海,虽然表面于大海跟国营店唯一的纽带就是徐天蓝,但是在这里工作的一般都知道这家店就是于大海找人帮忙装修的,而且后面开的连锁店也都是他负责装修的,所似他在这地儿招人工作人员也没觉的有什么不对。

    而且徐天蓝自打帮着吴绮兰出主意,把这家国营店改良成国营超市之后,所有店内员划切身的得到了实惠,因此对她简直就跟对财神似的,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闲话。

    相反,这些日子下来,只要是徐天蓝参与的事情,都能给她们给店子带来利润,人活于世谁也没有跟钱过不去的。所以大家恨不得徐天蓝多多参与店子的事情呢。

    于大海主要面试的是身强力壮能干活的男的,而徐天蓝要的是机灵些的小姑娘,因为要与人打jiāo道,太木也不行。

    于大海要的人比较多,因为除了马上要动工的十一家的国营店的装修,还有就是县长jiāo给他的镇百货商场的修建问题。

    而且据秦县长说,他要是能把百货商场建好了,后面还会有许多工程可做,看样子秦县长是要打定主意发展青云县的,所以此次要多招些人,这个行业除了最基础的一些工作,还有一些不可替代的技术工程,基础的好找,但是技工却不易找,所以只能自己培养了。

    而徐天蓝却要不了那么多人了,之前招的六个售货员已经在楼下跟着老售员学习了,而后面来的农村妹子,聪明灵俐的却不少呢,虽然多数都没念过几年书,但是基本常用字都会写,算数能算的过来,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还是得机灵,在徐天蓝看来xìng格几乎是天生的改变的机率很小,而不懂的可以学。

    于大海这边面试通过的,就让对方直接第二天过来,然后送到各镇正在装修的国营店去,正好让老人帮着带,一个地方分三个左右,带加本一为的老人,于大海这建筑队一下子激增到70多人,他这边也积级联系工作,也不能都等着县长那边不是。

    虽然有了建筑队,但是他们一直是打一qiāng换一个地方,哪有活干就往哪去,连个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人数多了,再这样肯定是不行了。

    首先就得固定个办公点,然后再招几个留守的后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就他一个也是不行的,其实他也不怎么懂管理,就乱七八糟的凑合管管,专业的人才最好能找一个,还有就是财务人员,这建筑按说不是他一个人的,初期好几个人都投入挺大的,能越做越大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马上要注册公司,然后就是确定股份分配的问题。

    于大海对注册公司虽说一窍不通,但是秦县长很看好他,而且觉得他也是为政府做工程,所以通知各个部门,手续没有问题就一路开绿灯,因此他营业执照很快就办了下来。

    “大海哥,真没想到咱们也有了公司了,”大李把营业执照挂好,笑眯眯的看着他们所谓的‘公司’,一间门市部,好在面积还挺大的,同时十几个人在里面不显的拥挤。

    于大海也看着门面上方找人写的牌匾----蓝海建筑。

    “嗯,不错。”于大海也乐呵呵的点头,公司名字是他起的,他自觉没啥文化,也想不出什么立意深远的名字来,所以直接取了自己和媳fù的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听上去还挺气派的。

    “对了,明天新人来了之后,你多负责几个组,多跑跑,你年轻,赵叔李叔他们年纪大了,带一个组都怕跟不上精力,只有辛苦你了。”于大海叮嘱大李道。

    大李现在也算是公司资深无老了,虽然干这行才几个月,但是该会的也都会了,教新人完全可以了。

    况且能有机会带新人这是大海哥给他机会,他当然要好好珍惜,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有当‘官’机会,大李胖胖的脸上扬着笑容,觉得前路越来越宽阔了。

    笑着笑着,又想到要是小木不犯傻,以他的机灵劲,肯定混的比自己好,可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第二天,一行人都起了个大早,在国营店门口集合,虽然有了新公司地点,但是国营店在此多年,一般都知道怎么来,要是换了个陌生地点,怕不熟悉镇上路的人找不到。

    这次招的新人有三十八个,是于大海招的头一批人,后面需要人手再多还会再招,这批主要是想多做培养,以备以后承接大项目时有人可用,后面再有新人也有人带着。

    原来队上有不到三十个人,加在一个凑了两个小货车,老人带新人送到各个镇上边学习边干活,等活儿干完了,到时基本的也就会了,再培养几个电工、瓦工等等。

    因为都是新人,自带手艺的一个没有,所以待遇算不上好,一个月就给十块钱,包吃包住,吃的方便大不了附近买些,到时候回来报账,住的地方有点麻烦,只能就在住宿了,否则各镇离的也不近,来回太不方便,好在租房都不贵。

    大概早上七点半左右大部分都到齐了,大李点了点人数,“咦,还差一个。”

    于大海看了看时间,“不等了,全都上车吧,再等的话,到了都得中午了。”两辆车,要走遍附近十一个镇,所以时间挺紧迫的。

    “好。”大李答应一声,然后点好人数,分配好上哪辆车。

    人们就纷纷上车,两辆车都是小货车,是秦明帮着找来的,货车没有车棚,只有坐里面的,开起来跟着兜风,好在现在天气并不寒冷。

    大李也跟着去,于大海则留下接洽后续工作。

    车子正要起动,就听到有声音随着早晨的清风飘了过来。

    “等等、等等,”声音大而急,还伴随着气喘,是个男人的声音,很粗豪。

    于大海循声望去,是个胡子拉碴的农村糙汉子,是他昨天面试过的,他有印象,看来应该是差的那一个。

    他皱眉道,“怎么才来,赶紧上车。”

    对方摆了摆手,然后稍稍喘匀了气,然后说道,“等等,大海哥,我还有点事。”

    大海哥这个称呼一开始本来只有大李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叫,后来人多了也跟着叫,再后来他带着大家干活挣钱,大家愿意跟着他,就也都这么叫,也表示一种尊重。

    大家都这么叫,这新来的听了自然也这么叫了。

    于大海觉着这新来的事儿有点多,但是也不能不让人家说话吧,只得郁闷道,“那快说,这么多人等着呢。”

    对方赶紧扯了个笑脸道谢,这人看上去年龄不到,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但是一笑起来却满脸笑纹,凭白老了十几二十岁似的。

    “大海哥,是这样的,我本家有个叔叔,也没活干,所以也想来咱们这干活,但是昨天没赶上来面试,您看看能不能给个机会。”这人磕磕绊绊的说完,然后小心的看着于大海,生怕对方不乐意,连自己的活儿也黄了。

    在他们这地方,找个活儿可不容易,工厂几乎没有,地里活又不会干,家里孩子上学都快成问题了,昨天回去告诉自家媳fù,找了这么个管吃管住,还有一天十块钱工钱拿的地方,简直没把她乐疯,就算以后不涨工钱,一天十块也十分可观了,攒几年都够给儿子盖房娶媳fù了。

    于大海审视的看了看他,心想这人面相可够老的,你都老成这样了,你那叔叔肯定岁数也挺大的了,别回是个老人家,到时活儿干不成,再出点啥事儿。

    不是他不好说话,但是既然开了公司就得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先,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情况堪忧啊,他还真不敢冒险。

    “你那叔叔多大岁数了?”于大海没有一口否决。

    这人一听这话,有点犯难道,“多大岁数...嗯,其实也没多大。”

    他吱吱唔唔的样子,于大海就明白了,于是道,“我们这儿超过四十五就不要了,毕竟工作也不轻松,老人怕受不了工作强度了。”

    本来他觉得自己这么说,对方应该就算了,可没想到人家还不依不饶了。

    “大海哥,您帮帮忙,我叔叔年纪确实不小,但是身体特别健康,平时家里好几亩地都是他自己干,可能干了。”说着说着,他可怜兮兮道,“我这叔叔家里很困难,倒了霉了儿子媳fù都得了绝症,留下一大笔外债,本来还有个活儿可做,前些日子又出了事,又赔了一笔钱,眼下看着都快揭不开锅了,我这也是没办法了,大海哥您就帮帮忙吧!”

    于大海越听越皱眉,怎么这经历他似乎在哪听过,于是试探问道,“你叔叔叫什么?在哪呢?”

    那人一听有门,忙欢喜道,“跟我一块来了,我把他给您叫来,回头您问他。”

    然后他便几步跑走,消失在前面一个胡同口,接着没一会儿,就领着个老头过来。

    老头走到近前,二人一见面都惊讶了。

    ☆、第050章

    “马大爷,怎么是您啊?”于大海惊讶道。

    对方正是于大海家邻居,马大爷。

    马大爷也没想到自己找活儿干,居然找到了于大海这里,他倒没有什么给熟人或是晚辈打工而不好意思感觉,反而很高兴,“大海啊!这可巧了。”

    那介绍马大爷来的汉子也是一脸惊讶,“你们认识啊?”

    于大海就说,“认识认识,我们邻居,你们?”

    他家跟马大爷家是老邻居,几乎他记事起就是,马大爷家已经没有常来往的亲戚了,至少没见过马大爷有来往过的侄子什么的,刚才这人自称侄子,所以他有些疑惑。

    那人赶紧说道,“我跟马大爷不是一个村儿的,可能你不知道。”

    于大海点点头,“那马大爷您先留下,让这位...?”

    “纪楠。”那人道。

    “哦,纪哥,那你先上车过去。”那人看上去年纪不小,于大海很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那人答应一声,然后就随着上车先走了。

    于大海把马大爷带到他新租的办公地点,倒了杯水给对方,“马大爷,你不是卖豆腐呢吗?怎么又出来找工作?”

    马大爷一家人都挺好,包括他去逝的儿子儿媳,都是那种忠厚老实而又乐于助人的人,所以于大海跟马家关系都不错。

    后来马大爷儿子去逝,他还送了一笑不多不少的钱,那时他也没什么钱,又刚娶了媳fù不久。

    再后来他出去打工,媳fù跟闺女都在家,听媳fù说马大爷一家没少照顾,所以他一直对对方很感激。

    他回来之后,只要回家都会提点东西去看看对方,上次回去还是端午节那次,给家里提了点东西,也给马大爷家送了些,不过上次回去马大爷还在卖豆腐,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维持一家生计应该是没问题了,怎么要出来打工?

    马大爷年纪已经上了六十了,可能这些年也没少cāo劳,头发胡子全白了,一张嘴牙齿也掉了个七七八八,然而没有钱补牙什么的,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继续掉。

    脸上的皱纹也是沟沟壑壑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但人还是很开朗,往单薄的裤子上背了背手,未语先笑,“嘿,其实也没啥,那豆腐生意做不成了,就只能打打工了。”

    于大海纳闷道,“怎么做不了?”

    马大爷轻叹口气,“说起来我也挺生气。”

    其实马大爷来青云镇菜市场摆摊卖豆腐,已经好几年了,因为豆腐做的好吃,而且也没有别的竞争对手,所以还是挺有市场的,而且也有了固定的老客户,镇上唯一一家国营店就直接到马大爷这里进货,一次就能买走三分之一。

    所以马大爷这些年靠着卖豆腐,也把小孙女养大了,但是半个月前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另一卖豆腐的小贩,是个中年男人,听口音是外地的,他卖的豆腐比马大爷的稍稍便宜两分钱。

    本来豆腐这东西就很便宜,一毛钱两块chéng rén巴掌大的,马大爷两大桶一天也才卖十块左右,利润也三四块钱,还不算上人工。

    这要是再便宜,就真的没什么利润可言,做豆腐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磨,非常辛苦的。

    开始还有人贪便宜,买回去尝尝,但是有个两三天就没什么人买了,因为不好吃,还都是买马大爷的。

    那人一看没了生意,就开始跟马大爷套近乎,马大爷虽然没怎么出去见过世面,但好久活到这把岁数,三言两语就听出对方想套他秘方。

    这是吃饭的本事,哪能随便告诉人,马大爷还是知道轻重的,对方看软磨硬泡、装疯卖傻也不能让马大爷这个看上去很好说话的庄稼老头儿松口,最后一咬牙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