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之旅就权当旅行吧,那么大片山进都不好进,凭华叔他们五个人根本不可能找得到什么蛛丝马迹。所幸当年翼王石达开在新余呆了半年之久,十几万大军,在这片土地上,又是休整又是作战,转移前也有可能把宝藏藏在别的地方,九龙山只不过是一个重点可疑之地而已,别的乡镇或许可以找到突破口。之前大家在网上也做了许多工作,新余有多少个乡镇,多少个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人口,地形,特产等都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艾青甚至还花时间手绘了一张地形图,把大家要寻宝的行动路线都用红笔勾画了出来。做完了这些,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但稍微冷静一下每个人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hy原来,新余光乡镇就有20多个,都快30个了,村委会将近400个。之前寻找玉佩,光一个镇那么巴掌大的地方都要花一两个月,如果按之前的节奏,20多个乡镇,除非运气好,前几个就搞定,要不然一个一个地方转过来,不得寻到猴年马月啊?何况,以前找人还有一个“开大石”作暗号用,现在寻宝,简直是两眼一抹黑,那块玉佩上未破解的“阳”字和那个简笔画太阳应该是关键所在,但没人想得出这一字一画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买来最新的本地地图,也没有一个地名带“阳”字啊。
看来大家只能一边慢慢寻着一边慢慢想吧,万一哪天灵感爆发也未可知。毕竟,逐个乡镇去找是目前最笨但却是最好的办法。既然准备打持久战,大家也购置了一点简单的装备,每人一辆自行车,一顶太阳帽,艾青还特地买了好几瓶防晒霜,添了几件长袖休闲衬衣。根据艾青手绘线路图,大家决定从城区大本营撤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挑出四个据点来,以据点为中心,方便出行,提高效率。
从城南出城,五辆自行车,过水西镇,沿着公路往前约十公里,来到了第一个据点一一一一一罗坊镇。在镇中心找了家旅馆,放好行李,一行人稍事休息,便骑着车穿行在镇子的主干道上。
罗坊镇是个千年古镇,质朴厚重却又不失繁华。浙赣铁路穿城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是一座商贸重镇。马路上车水马龙,华叔五人悠闲的骑行倒是显得有点另类。
繁华的大街商业气息太浓,谈的都是生意,聊得都是金钱。华叔他们也不笨,懒得自讨没趣,骑车拐入小巷,居民区,小胡同,大院口的老人家才有闲情和你聊聊历史,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多人有口口相传的故事,那可是历史书里都不一定记载的。
“老人家,我们是搞历史调查的大学生。”贱人看到一堆老人在树荫下聊天,跳下自行车,推着车子紧走几步说道。老人们转过头来,一脸疑惑,贱人赶紧补充道,“我能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大学生问我们,恐怕我们答不上来哦。”一个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上去很精明的老人家笑道,“你先说说,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时期,咱们这里有没有发生战争?”贱人觉得表达的还不够准确,又补充道,“清朝军队和太平天队?”
“那都几百年了,谁能知道?”老人顿了顿,“不过,听老辈人讲,好像在这一带是打过仗,哎呀,太久了,谁也说不清楚啊。”
旁边几个老人纷纷附和,几百年前的事,谁能说清?
也许看大家有点失望,老人接着道:“出了镇子,过前面那条水泥桥,往前有个陈家闹,当年在那里开过会,你们可以去看看。”
大家说着谢谢,骑上车子转入了另一条小巷,在这午后的闷热时光,房前屋后阴凉下聊天喝茶的老人家还真不少,大家都按贱人刚才这一套说辞去打探,艾青的亲和力,和尚的自来熟,华叔c胸罩的虔诚,老人们淳朴热情,问起问题来都是有问必答。可问题是他们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好几个老人也是向他们推荐毛爷爷开会的那个地方。看来,时间真的像把刷子,越久远的东西越会被刷得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几百年后,是否有人记得这里有个地方,在这开过会?
一路打探一路寻觅,天色渐晚,大家在一家路边小饭店吃了点饭,骑上车往镇中心的旅店走。
“累么?”华叔一边骑车一边低声问艾青。
“累!你背我啊?”艾青一边骑着一边开着玩笑。和尚几个听了一下笑出了声。
“背就背,你以为我不会想办法啊?”华叔从艾青的眼神里看出了疲惫,故意激将道,“你下车,坐我车子后面。”
“那我车子怎么办?”艾青有点为难。
“你坐过来,车子自己会走,自行车不就是自己会行走的车?”华叔打趣道,停下车一脚蹬地,等着艾青。
艾青回头看了看后面的三人,见和尚朝她努了努嘴,示意她去坐,艾青正迟疑,和尚右手抓着她自行车车把手,等她离开呢。
艾青只得下车,紧走两步,侧坐在华叔自行车后架上。华叔脚一蹬地,慢悠悠地往前骑,路灯下他们的影子一下成了一个人。而和尚一手骑车一手推车,后面跟着胸罩c贱人,车队像散步一样,缓慢前行,倒是方便大家欣赏这小镇的夜景。而华叔想的是这路没有尽头该多好,原来坐在他身后的艾青双手轻轻环抱住他的腰,让他不由得有点心猿意马想入非非。
第二天一大早,五人吃了早餐又马不停蹄地往陈家闹赶。罗坊镇是个一马平川的平原,在战乱年代,埋宝于地下可能性较少,人多眼杂,挖个坑再填土实在是太显眼了,除非打着掩埋阵亡士兵的幌子,挖个坑再堆一个大坟,否则,早就被建房子,挖水渠等生产生活设施弄得重见天日,而这一带,也没打听到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穿街过镇,马路两边的水稻已金黄,低垂着头,散发着稻香;远处瓜田里的大西瓜挺着肚子,像八代单传人家的媳妇,炫耀着怀孕的肚皮;瓜田旁一大片青绿的甘蔗,叶子被风一吹,“沙拉沙拉”的响成一片,唯恐别人看不到它们;田间地块间,一条条排水渠修整得齐齐整整,清澈的流水在阳光下泛着光,让人有种想去洗把脸的冲动。
不到半个小时,华叔五人已到陈家闹,那一栋挂着“文物保护”牌子的房子应该就是,大家赶紧进去参观一番。这是一间普通的南方风格店铺,三开间一厅两厢,中厅分为前后二室,前室为当年会场,后室为警卫员住处。左厢房是居室兼办公室。1930年c朱德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在此开会准备与敌决战,史称“罗坊会议”,这些东西历史书里都有记载。不过亲临其境,又是别有一番思绪,毛爷爷领导的革命军队小米加步枪,历经艰险,打败了国民党,建立偌大一个国家。而今天的华叔五人,在新余这区区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宝,又有什么理由畏难呢?
驻足一番后,华叔招呼一声,五辆自行车像五匹奔马似的又奔跑在了这乡村的道路上。现在要去的地方叫南英,以前是个垦殖场,地广人稀,现在也划归罗坊行政管辖了。
华叔他们一直有种感觉,这宝藏一定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hy其一是: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又是山又是水的地方,不大可能是闹市;其二:人多处埋宝泥土新鲜,引人注意,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虽说大隐于市,但数量巨大的金银珠宝并非区区三百两,非得一个大坑不可,就如小水塘藏不住鲸鱼一样,在闹市偷偷藏宝,够呛!何况,当时在战时,并非像那些贪官藏宝似的可以慢慢藏,经营几十年,隐藏效果好。当时哪怕是休整时,藏宝也必须又快又隐蔽,满足这两个条件,非得乡野山林不可。
南英这边以前不愧是个垦殖场,大片大片的土地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不像一般的江南土地,小块小块的,田埂纵横交错,像一个画好的棋盘。而这里耕作的农人却不多,可能是机械化水平高吧。
田野间的道路倒还宽阔,一片绿意间穿梭着五个骑车的年轻人,吸引了忙于劳作的农人目光。华叔他们偶尔下车问问天国往事,朴实的农人都很热情的解答。但实在是年代久远,基本上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有时候他们说的土话方言华叔他们听不懂,艾青就担任临时翻译,忙着向华叔他们解释。
人生最痛苦的事在于明明知道哪怕连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一定有,却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拼搏;人生最大的动力也正是为了这个缥缈的目标而努力去奋斗!
一上午,田间地头,溪边林旁,村街小巷,到处都留下了五人忙碌的身影,依然毫无所获。此时,头顶的太阳正恶狠狠地瞪着大地上的人们,仿佛要把人烤焦。五人背包里的水早已喝得见底了,个个嗓子冒烟,艾青雪白的脸儿一片潮红,细密的汗珠闪闪发亮。华叔看得心疼不已。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处境实在不妙。
远远看见前面一个小山头,里面树木郁郁葱葱,倒是一个乘凉的好去处。华叔一马当先,艾青紧随其后,和尚三人殿后,呼啦啦的往树林冲去。刚到山脚下,一股清凉迎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天然的冷风,比什么名牌空调吹出的风不知要爽多少倍。
五人在山脚一棵大樟树下停了下来,这棵树枝繁叶茂,像把大伞,把阳光挡得一丝一毫也进不来。树干粗的像桥墩,树底下光秃秃的,一棵杂草也没有,露出来的红壤土显得坚硬而干净。
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华叔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好些个面包。华叔给和尚他们一人丢一个,又撕开一个包装来,递给艾青,面包屑哗啦啦的往下掉,艾青接过面包,小心地凑到嘴边,微微张开嘴,轻轻地咬了下,面包屑又哗啦啦的往下掉,下雪似的。和尚几人也撕开面包袋,大口吃着呢。不过,还没十秒,一个个苦着脸皱着眉瞪着眼一一一一一面包干喉咙更干,吞不下去。华叔忙站起来,给他们几个拍背,好一阵折腾,几人才平息下来。华叔站起来,想倒回村里给大家买些矿泉水。附近的山泉水是不敢随便喝的,怕水土不服拉肚子,那样就糟糕了。华叔正要去推自行车,一眼瞥见山脚另一头有块三四十亩大的瓜地,一个草棚搭在瓜地旁的小树下,华叔心头一喜,飞奔过去,买几个西瓜解解渴也好啊。
待奔到草棚前,见里面除了一张竹席,空无一人。可能是看瓜人回家了吧。华叔看着绿油油的瓜田里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就像一只饿猫面对满桶的鱼儿却不能抓,那个馋啊,猫抓心窝不过如此吧。想到艾青和兄弟们干渴的痛苦,华叔也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跳进瓜地挑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抱到田埂旁的一条小水沟里,轻轻地放入流淌的水中。烈日当空,这水居然像山泉水一样冰冷,倒是让人意外。华叔折回草棚,抽出五十元放在竹席上,怕被风吹跑了,又在草棚旁捡了颗小石子压住纸币。想着西瓜降温要点时间,华叔又掏出手机给艾青打了电话,让他们稍候片刻,挂断电话,自己则一屁股坐在竹席上,一边拨拉着手机一边等着西瓜变凉。足足等了小半个小时,华叔抱着两个西瓜往回跑。那速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偷瓜贼呢。
大树底下的四个人都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翘首以盼,华叔的到来引起了一片欢呼,场面堪比大明星粉丝见面会。华叔把西瓜轻轻放在地上,扶稳一个,轻轻一拳敲在西瓜上,“砰”的一声瓜皮破裂,华叔小心的掰开一大块透着丝丝凉气的西瓜,递给艾青。艾青笑盈盈的接过,看着华叔把西瓜一一分发给和尚他们。一眨眼,一个大西瓜,一下被分成了大小不一的五块,只等开吃了。
华叔捧着最后一块瓜,疑惑道:“今天怎么这么斯文啊,还不吃啊?”
“我们怕一吃把你这分瓜的人馋得流口水,把瓜弄脏了。”艾青一边说一边一口咬向了西瓜。
和尚几人哈哈笑了两声,一下熄火没声音了,原来正低头狂吃西瓜呢。
“冰,甜,爽!”贱人一下吼出了声,那股畅快,就像几十年流落荒岛的酒鬼一下又豪饮了一番。
“瓜瓤带着沙粒样的颗粒,吃起来沙沙响,甜度高。唉,好多年没吃过这么甜的西瓜了。”和尚也不由感慨起来。
“好词都被你们两个说完了。”华叔叹口气道,“我只想说,再来一个。”
“你是揭盖有奖,再来一瓶啊?”胸罩调侃道。
一边吃瓜的艾青听了一下笑了起来,差点呛到了。
“玩笑有风险,吃瓜需谨慎。”华叔一边打趣一边腾出一只手给艾青拍着背。
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又想笑又怕被呛到,模样甚是狼狈。
“吃瓜群众吃瓜就好,笑什么?小心瓜子掉肚子里哦。”华叔一边敲着地上的西瓜一边一本正经的道。
本来他这句话也不好笑,可他这一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还是一下把大家的笑点点燃,一下一个个都窜起来,跑到一边去笑,生怕一个不小心,嘴里的西瓜一下喷出来,那就不好笑了。
第二个西瓜,大家吃起了斯文多了,大有一番美食家品尝鉴赏的感觉。野外,树荫下,五个知己好友,围坐一圈,吃着瓜,聊着天,这日子,金不换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