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赵雍挫败了魏罃瓜分赵国的意图之后,赵雍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治理赵国上面。他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因此他希望自己可以搞出一些动静出来。
人在做事情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衡量。把自己的起点和所要到达的终点进行对比,确定出自己缺少的素材是什么。具体动手去做的过程,就是寻找素材并让它与自身契合的一个过程。
赵雍是赵国的国君,他的所有行动最终都是靠赵国这个国家展现出来的。他的起点是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赵国,他的终点是让赵国成为比肩秦楚齐三国的大国,亦或者更高。让国家从弱变强的最好范本就是秦牧所执掌的秦国。可是赵雍即没有自己的卫鞅,也没有秦牧那么稳定的外部环境。
当年的秦国虽说被魏国死死地压制住,可是正因为如此,强大的魏国成为了弱小的秦国的一道屏障,魏国所起的作用比今天秦国辛辛苦苦构筑出来的函谷关防线还大。如此,才给了秦牧将秦国自上而下打碎,再按照自己的要求重新塑造的机会。赵雍相信,自己有能力击败赵国的氏族联军,可是自己真的做了,赵国这个盘子就碎了。因此,赵国没有了重塑的机会。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办法也都是人想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行动那么容易被外界力量束缚住,或者轻易地停驻在坎坷跟前,那么他的起点是什么,终点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赵雍选择了一条捷径,也是最适合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斗争的一个选择,那就是融资!
所谓融资,就是把别人现成的人口和土地吸纳过来,从而为自己提供军队,进而为赵国构筑出一个和平稳定的生存环境,然后再将赵国重新塑造。办法有了,可是应该找谁呢?魏国?燕国?齐国?卫国?
想过之后,赵雍一一摇头。魏卫两国都是苟延残喘,有还不如没有;燕国内乱频发,旁边的齐国蠢蠢欲动;齐国心怀不轨,在那里融资无异于引狼入室。最后,赵雍只得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在赵国的北方,有两个强大的部落——楼烦和林胡。比起秦国北方的义渠国,这两个任何一个都不比义渠逊色多少,甚至实力在义渠国之上。如果赵国单独面对其中一国,赵雍有信心取得胜利,如果对上两国,依赵国目前的国力来说,稍逊一筹。因此,赵雍暂时先放弃了武力征服。他和秦国当年称霸西戎时候的战略是一样的,亦或者是收到了合纵连横的启发,他先是派赵肃侯赵语给自己留下的辅政大臣肥义,让肥义凭借着他自己的胡人血统,前去拉拢。
对于人来说,能够安稳平静的生活着,绝对不会选择颠沛流离。虽然逐水而居,随牧而行是游牧民族数千年以来的生活传统,但是能够安定下来他们肯定是愿意的。因此,当肥义带着足够的粮食和财务前来林胡、楼烦两国招聘的时候,那场面是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所以,没有费多大的功夫,赵雍就组建起了一支由胡人组成的骑兵部队。有了融资,构建起了自己想要的军队,紧接着赵雍要去检验这样做所取得的成果合不合格。因此,赵雍将目标投向了中山国。
中山国已经被赵国和燕国环围在了一起,此刻燕国正遭受着内乱,一旁的齐国也摩拳擦掌,等待机会。此刻,正是赵国出兵中山国的最佳时机。赵雍首先瞄准的是中山国和燕国接壤的那一部分土地,他想把中山国变成赵国的国中国。这支胡人骑兵的战力很让赵雍满意,轻轻松松的就击溃了中山国的军队,完美的把中山国变成了自己的国中之国。随后赵雍关门打狗,一点一点的攻占着中山国的战略要塞。当把中山国的国都覆盖在了赵国骑兵的刀锋之下后,赵雍满意的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中山国之于赵国,无异于瓮中之鳖。赵国的实力终究还是不足以让赵雍有勇气去做这天下第一个灭掉其他诸侯国的君主。中山国不同于巴蜀之国,它是参加过合纵连横,在华夏大地上有着一定的政治地位的国家。被秦国所灭掉的蜀国,估计楚国都不太会注意到,更何况其他诸侯国了。所以,赵雍很有分寸的停手了。
这个世界除了长宽之外还有高度,人也一样,他生存着也需要高度,你不能让他趴着存在着。因此,平等、尊重、自由很重要。具体的表现出来就是交流,沟通交流的桥梁则是语言。胡人在赵国得到了能让他们过上安定生活的物质,可是尊重、平等、自由却没有。
采集——游牧——农耕,这是人类进化的三个阶段。人站在高处的时候,会将低于自己的人看矮了。放大到民族、种族,这种歧视是不会消失的。因此,身为华夏之国的赵国,它的国民自然是农耕民族,面对着低自己一等的胡人,他们有一种理所应当的优越,因此对胡人产生了不由自主的排斥。如此一来胡人在赵国得不到认同,没有办法去和赵人进行交流,最后哪儿来的归属感呢?
身为赵国国君的赵雍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要想让自己的融资得以继续,必须让赵国人认同胡人,必须让赵人接纳胡人。否则就跟自个身体不认从外面进来的能量一样,这个身体怎么生存呢?于是,赵雍不得不去推广胡人的文化,让赵国人去了解胡人文化,发现其中的美好,进而接纳胡人。如此之后,那些现成的胡人才能为己所用。
就跟秦牧变法要得到秦甘和秦开山的支持一样,赵雍也需要得到赵国氏族长老们的支持。赵雍找的是和自己的爷爷赵种同辈的人,赵氏一族的族长赵成。
赵雍最近组建了新的军队,成功的打压了中山国。身为赵氏宗族的族长,赵成自然知道。对于赵雍的想法,赵成或多或少也听到、猜到了一些。不耻下问,赵雍是一个年轻人,他可以拉的下脸去做。对于赵成这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张脸虽然越来越干瘪不好看了,但是在心中看的越来越重要了。
因此,望着自己面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赵成遗憾的摇了摇头道:“王上,臣赵成不愿意赵国被中原列国所耻笑。因此,为了赵氏宗族和赵国的尊严,还望王上收回成命。”
“族长,您和我爷爷成侯是同一辈人。您经历过赵国刚分家之后的艰难,您也懂得赵国拿到这些土地的不容易。赵雍给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赵国是陆地上的国家,行走都靠车马和腿脚,可我赵国在黄河的西岸还有土地,两边的土地是靠舟船来交流的。可是我赵国没有船,船是吴越这些南蛮国家发明的。但是我们用了,最后我们得利了。也就是说凡是它存在就是有意义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着两面性的,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拿胡人文化来说吧!不懂礼乐、不服教化,可是他们有我们需要的战斗力。着就跟国家的文武官员是一样的,你不能说国家是靠武官来保卫的,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没有任何用处;同样文官也不能嘲笑武官鲁莽无知,不懂得经营制造。归根结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王上说的臣明白,可是这融合不是揉面团,你用力就行了。这人他是有感情的,而且每一个人的情绪都是不一样的,他很容易闹矛盾。再说,我们把胡人吸纳进来了之后,王上就一定保证胡人是真心诚意加入赵国吗?”
赵雍毕竟资历尚浅,对人性的理解不如赵成,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刻。因此,赵雍顿了顿之后自信的说道:“赵雍相信,只要赵国人是真心诚意的对待胡人,胡人也会真心诚意的对待赵人。赵雍只希望族长可以和寡人一起开创赵国基业,莫让我赵氏先祖失望。”
赵雍毕竟是赵国的君主,赵成即就是和赵国始祖是兄弟,那也只能是臣。因此,当他把自己想说的告诉给了赵雍之后,赵成见依旧无法改变赵雍的想法,于是也不再多言,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毕竟自家人嘛!没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何必那么较真呢?因此,赵成俯首叩拜,表示愿意接受赵雍的提议。
在国家当中,永远分两派,“鹰”和“鸽”。赵雍自然是那一头展翅翱翔的雄鹰,赵成则是那只细心梳理着羽毛的鸽王。当这两个人身穿着胡服出现在赵国的朝堂上之后,那也就意味着赵国上下的主要势力接受了胡人文化。
最终,赵雍所主导的这一场民族融合成功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伴随着胡人的不断加入,成倍的增长。军事实力增长了之后,赵雍终于开始着手于对楼烦和林胡的打击了。
赵国先前已经融合掉了大量的胡人,因此楼烦和林胡两个国家的人口已经不足以应对赵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了。因此,赵雍的这一次开疆拓土很容易,他轻易地就收服了林胡和楼烦,随后将河套平原纳入了赵国的版图之中。
河套平原对秦国来说不怎么重要,但是对义渠国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那里是义渠国的养马之地,更何况那里也是义渠国退回蒙古高原的必由之路。如今落入了赵国手中,义渠国便彻底和北方的匈奴断了联系,从锲入华夏大地的钉子变成为了被华夏诸侯包围住的孤军。如此一来,义渠国所拥有的活动范围从原来的无边无际变成了固定的一片。为此,义渠王多次率军同赵国作战。可是几番下来,义渠国就吃不消了。国力还是太弱了,经不起消耗。因此,义渠国默认了赵国的存在,义渠王开始带领着义渠人从游牧向农耕转化。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