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两少年传奇叔侄团长罹难记 > 正文 第20章 省亲不省心,小五提心吊胆,为母亲治病,接母入川尽孝
    小五决定要省亲之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去寺庙请大师掐算出行的时间,第二是准备买地,盖房子的银元,第三是孝敬老人的物品,第四是建房子的图纸,计划预算和技术工匠,第五是旅途的安全保卫,第六是旅途中的后勤保障。这次省亲需要带的银元多,贵重物品多,同行的人38人,马20匹。

    人员,物资,马匹准备好了之后,按大师掐算的日子“于20年10月26日上午9时准时从泸州出发。26日这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确是个好日子,带着这么多人马,驮运这么多物品上路,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是部队在转移阵地,连小五自己都认为不像是去省亲,倒像是武装押运,是去打仗”。

    在同行的38人中除了小五和3名工匠艺人外,都是全副武装,每人都是一长一短的背着,太威风了。20匹马中小五,3个工匠,两个贴身警卫各人骑一匹,有12匹专驮银元和贵重物品,2匹用于打前站,联络住宿等。

    小五这次省亲不省心,他既担心山匪,寨民抢劫,又担心队伍中有披着羊皮的狼,在旅途中盗走银元,贵重物品,因此,他非常谨慎小心。他既要保证银元,贵重物品的安全,又要保证自己生命安全,他与省亲队伍同吃不同住,吃饭时,大家吃什么?他吃什么!而且不要别人的服务,自己添饭,夹菜,不吃别人的水果,不喝别人的水。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物品是否有翻动或变换的情况,睡觉时他与3个工匠睡在一块,有卫兵站岗放哨,但他还是不放心,经常变换着位置睡。有时以查哨为名,夹在士兵中间睡,士兵们白天走路辛苦,疲劳,晚上特别好睡,多一个人夹中间他们也不知道,省亲的旅途很长,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途中人的食宿,马的草料都是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因此他要求部队遵守纪律,不准分散行动,不准偷食百姓的瓜果食物,晚上尽量住宿在县城,有寺庙的地方住寺庙,尽量不扰民,睡朗厂铺用的谷草,玉麦草喂马的草料要按价付钱,不准强占强用。从泸州到牛额的路,多是古道,山高林密,坡陡谷深,路窄湾多,大河,小河溪流纵横,坝子,坦途很少,偶尔也有半天几十里的路程。一路士兵们的鞋子磨破了几双,脚板的血泡起了破,破了又起,反复几次后就成了老茧反而不会再起血泡,马蹄虽然不会起泡,但也经常有磨掉马掌和掌钉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时换掌换钉,保证马蹄不受损。一路的艰辛操劳,吃不好,睡不好,小五瘦了。但这一切对小五来说不算什么?他盘算着与父母相见的日子越来越近,担心操劳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喜悦的心情在逐步上升,警卫员王小龙问说:“团长,按路程计算,应该快到了吧?”“你计算的不错,前面就是了”。团长说。到处都是山梁树林,不见寨子啊?警卫员怀疑问说。“毛急嘛,我说的前面还有2里路呢?怎么能看见呢!”“噢马上到了,团长一定很高兴吧!”“那当然啰,8年了,父母是什么样子,都已模糊了”团长说。太阳偏西了,他们穿过山梁沿着一条从麻栗树林穿过的石阶路下到坡脚,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小川,村寨沿着两边山脚建盖,村头有一座小庙,一条水沟穿过村子顺山而下,一座四楞碑,碑上刻着“南无阿弥托佛”六个大字,碑旁一头石狮,狮头目视东方。(解放后,庙被拆,碑,石狮被毁)小五在碑前下马,把马疆绳丢给王小龙,指着一排茅草房说“这就是我家”。

    在茅草房院子里,一个年约60岁的老人坐在院子里,背靠门方,嘴里叼着一根旱烟袋,烟雾从嘴里一团一团的冒出来,忽然一队人马来到门前,惊慌的站起来问说:“各位军爷从哪里来,是要歇脚吗?”小五忙跨前两步跪倒在地上喊说“爹,我是你的五儿,你不认得啦”。“啊!你是小五儿啊!快起来”。老人边说边弯腰把小五扶起来,小五起身搂着老人的腰背”爹,我好想你和妈啦,你们的身体都好吧?老人说:我和你妈接到你的信后,天天都到村头张望,盼着我的五儿早点回来,今天终于见到五儿啦。我们的身体都还好,有五儿惦记,我们高兴啊!老夫人听到外面的闹声从屋里出来,见两父子搂抱在一起,也上去搂着小五说:“我的五儿啊,今天终于见着你啦,这么些年,娘想你想得肝肠寸断,都快要疯了,你才写信来,你好狠心啊!”“妈,儿子错了,儿子给你磕头认错”。快起来,谁要你磕头认错啦”!老夫人双手把儿子拉起来。小五一家久别重逢,泪流满面的诉说着相思之苦,站在一旁的工匠,士兵们也个个泪流满面与小五一家共同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忘记了马驮子还未下下来。有的马踢腿咆哮,表现得烦躁不安起来。小五看到大家也和他一样只顾着享受久别重逢的喜悦,忙说:别只顾着看我的笑话,快把马驮下下来。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于是七手八脚的把东西往屋里搬。

    光庭,光武和寨邻们知道小五回来后,都来问寒问暖,互道久别之情。老夫人一看这么多人,马要吃,要喝,忙说:“光庭,光武,你们两家赶紧找蒸子蒸饭,撮马料喂马。二大姑,三小娘快去拔菜洗菜,三姑爹,三小叔快抓鸡,无论公鸡母鸡,先杀6只。老头子快烧火烧水,招呼五儿的兄弟们,还是老夫人有主见,几句话就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家里没有那么多板凳,除了技术工匠有板凳坐外,其他的士兵有的坐在马架子上,有的坐在柴棒上,有的拿些谷草垫坐在地上。

    老夫人把煮饭大锅干干净净的洗了一遍,冲了一大锅水烧着,然后又找来40个大碗洗干净,每个碗都放上一小勺茶叶,水烧开后,用瓢舀水往碗里冲,警卫员先端了3碗水给工匠,然后说:“兄弟们要吃茶水的来屋里端,士兵们排成队的进屋端水。喝的水有了,烫鸡的水也有了。老人找来木盆把杀好的鸡放在盆里烫,警卫员和几个士兵上来帮着拔毛,经过两个小时的蒸炒,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饭是一大甑子白米饭,菜有一大盆黄焖鸡,一大盆炒鸡蛋,一大盆炒白菜,一大盆青菜汤。老人来到院子里对大家说:“小伙子们,开饭啰,因不知道大家什么时间来到,故没有提前准备,大家凑合着乱吃点,对不起大家啊!

    士兵们将喝茶大碗添饭,到桌子上拿一双筷子,然后各取所需的把肉,蛋菜舀在碗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品味着农家饭的香甜。

    吃过饭之后,老夫人对小五说:“五儿,你们人多,家里住不下,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和三位师傅在家住,你的兄弟们去小学住,如果你同意,就叫你大哥去安排”。“妈,听你的,就叫大哥去安排吧!”老夫人叫光庭说:“你带小五的兄弟们去小学住,他们都有被子,你带他们扛些谷草去铺朗敞铺睡就行了”。“是,我就去安排”,光庭回答后,又对士兵们说:“兄弟们,你们跟我来牛棚扛谷草”。然后到牛棚搬谷草,带头向小学走去。

    老夫人,光武等人在家收洗完毕后,光庭也从学校回来。老人c光庭c光武c小五及三个师傅围坐在火圹旁讨论要办的事情,小五说:“大哥明天一早去买头猪回来杀,给我的兄弟们改善一下生活,同时把家族都喊来,一是帮忙,二是在一起吃顿饭。再去买两只羊,后天吃羊汤锅。”五弟想的周到,明天我就去办。光庭应声说。老人说:“家里接到你信后,对盖房子的,买田买地的事,我和你两个哥哥商量过,盖房子的树就用杉树,在肖家树林砍,石头在小皮坡撬。明天可以请师父们去看一下,如果满意就定下来。田,我们看中李家大田,夏家对门的汤家田,胡家田,共有30亩左右,初步谈定价格,300块大洋一亩地我们看中上,下大坪子,转脑包脚,箐地坡,一共50亩左右,价格谈定150块大洋一亩,两项加起来一共一万七千左右大洋。盖房子要多少大洋,我们没有普气,我们只是试探性的,房子怎么盖,田地买多少,都要由你定”。“好,我们明后天去看一下,如果满意,就买下来,银元不是问题,房子怎么盖,师傅们有图纸,预算,按设计图纸盖就行了,因长途跋涉,小五,警卫,工匠都很疲惫,除了商讨盖房子,买田地的事而外,没有别的事,早早的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晨,志坤老人,老夫人光庭,光武都起得很早,老人烧水,老夫人准备中午的饭菜,光庭找了几个家族兄弟去赶猪,光武挑水,猪赶回来的时候,水已经烧好了,光庭抄刀,家族兄弟们把猪板翻在桌子上,杀猪的叫声惊醒了小五和其他还在熟睡的人,被惊醒的人们都起床了,来帮忙的人也多了起来,男的帮忙洗猪c破柴c切肉。女的帮忙淘米c洗菜c刮姜。人们手在干活嘴也不闲着,有的说:“大爹养得个好儿子,年纪轻轻就当团长,是我们叶家人的骄傲”。有的说:“大妈真是好福气,有五兄弟孝养,不愁吃香的,喝辣的”。太阳出起万丈高,住在小学的士兵们还在称懒腰,中午11:30了,才由排长张有福带队来到团长家吃饭。中午饭比较丰盛,士兵加叶氏宗亲,共摆了十桌,就像摆庆功宴一样的热闹,饭后,士兵仍由张有福带回学校自由活动,老人带领小五,光武,3名师傅考察了田,地面积,砍树。破石的地方,经考察,小五和师傅们对需要买的田地和砍树破石的地方都很满意,小五说。“我看这些田地不仅平整,而且肥厚,价格也适合,尽快立个契约,把银元付了。砍树。破石的地方,师傅们说了算,我想问的是树点棵数买还是一林的买,想听一下爹的意见”。“从眼前利益看,点棵数买便宜,从长远来看,当然是连山买下来更好,我估计一坡的买,需要五至六千大洋,五儿你有那么多钱吗?”志坤老人问小五说:“我带了五万银元,除了回来的花销,我算了算应该够的,如果六千大洋能买下来,就一坡买吧?”小五省亲的目的已经达到,心情好极了。族亲和寨邻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叶小五,好样的,是我们地方有史以来第一个当团长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以他为荣”。

    晚餐的菜与中午的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一个回锅肉,一碗花生米,一坛包谷酒,小五对士兵们说:“晚餐允许喝酒,会猜拳的也允许尽兴,但不要喝得大醉,醉了没有人服侍”。“请团长放心,我们有分寸,绝不会给团长和团长家人找麻烦”士兵们齐声说。

    晚餐之后,士兵回小学去了,大部分来帮忙的家族也回去了。小五一家人,工匠师傅和不愿意过早回去的族亲们又围在火圹旁。老人c光庭c光武不愿意离去的族亲想知道小五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工匠们也想知道小五在泸州当团长的经历,就七嘴八舌的问说:“小五你给我们讲讲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有没有最难忘的高兴事和最怕提的伤心事”。“八年啦,桩桩件件都讲,一c二个晚上是讲不完的,只能讲几件突出的事情,第一件是在水丫口遭王怀友侮辱的事,如果没有王怀友的侮辱,我肯定不会离家八年;第二件是在平黄镇因饿脱水,晕倒在王选平家门口,被王选平夫妇救活的事,如果没有他们相救,也许会饿死;第三件是在海丹被尹火旺抓去当苦役的事,在海丹也因又饿又累被强迫干活而晕倒,被尹火旺的管家用皮便抽打。在其他劳工的帮助下获救,第四件是逃出尹府后,在平彝县城杨记马店做小工,获知县城有个王国栋在临安当团长,经熟悉王团长的人介绍,我去临安投奔王团长,被王团长认作义子;第五件是化妆成叫化子讨饭,打入方位匪部,为朱德剿匪提供情报,消灭匪首方位,第六件是参加护国军,随朱德入川讨伐袁世凯,在纳溪参加了激烈的战斗,由于作战勇敢,枪打得准,被提拔为尖刀连连长,要说最高兴的事,是参加讨伐袁世凯被提拔为尖刀连长这一件,要说最伤心的事,是在水丫口被王怀友用那难听的语言侮辱这一件”。“噢,真的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人啊!”大家既感慨,又佩服地说。已是一更天了,大家只好休聊,睡觉去了。第二天,士兵们吃了一天的羊汤锅,杀猪宰羊的吃了两天,士兵们的体力,心力都得了恢复,一个个露出了多日难见的笑脸。

    小五今天不贪口福,早晨起来洗脸刷牙之后,对父亲说:“爹今天我去水丫口看一眼我姐的情况晚饭前就回来”。“你去吧,多年了,对王怀友也不要过于计较啦”。志坤老人对小五说。“知道啦”小五回答父亲后,叫上警卫员出门了。

    小五去看望姐姐,实际上是去奚落王怀友,到了姐姐家之后,王怀友也正好在家,王怀友因侮辱小五,气走小五遭到叶氏族亲暴打之后,已基本成废人,见小五一身戎装和两个警卫进屋,的确不敢打招呼,眼睛傻傻的看着来人,小五认出他是王怀友,就说:“当年鼻子纳浓的叶小五,今天又回来啦,你还有什么难听的话没有说,现在说吧?”王怀友见小舅子腰间跨着小枪,两个警卫不离左右,具惭愧,又害怕忙说:“五弟,真对不起,过去是我错了,我不该骂那么难听的话,现在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因为我把你气跑了,大哥带人来打了我一顿,现在是废人,礼数不周,还请五弟宽恕”。“放心,我不会跟一个废人计较,姐姐见五弟来,也忙劝解说”:“这么多年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不要计较了”。“姐姐,我不计较,我还得感谢他呢?如果不是他说了那些难听的话,我怎么会离开家呢?不离开家,我哪会有今天呢?”小五说。“不计较就好,今天姐姐给你做好吃的,弥补你姐夫的过错”。小五姐说。

    小五探过姐姐,在姐姐家吃了中午饭后就转回牛额了。

    母亲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冷一把,热一把,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遇有天气变化就疼痛难忍。小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晚上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小五对父母和两个哥哥说:“我多年才回来一转,本想多陪陪父母几天,但时间都用在回来的路上了,时间长了,现在又是多事之秋,对部队我不放心,再说这么多的人每天的消耗很大,所以我决定明天就带领他们回部队去,另外,我妈的风湿病很严重,我想把妈也带过去四川治病”。“我们是希望你多在一段时间,但你说出了这么多要回部队的理由,我们当然不好勉强。你妈跟不跟你去,由她决定”志坤老人说。“我不去给你增加负担啦,我就在家做得多少算多少”。老夫人对小五说。“我们这次人多。路上好服伺,妈不要多想,收拾一下,明天跟我们走就是了”。小五说。老夫人见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收拾些换洗衣服,准备与小五一块入川。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