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我三排勇士顽强阻击,连续打退敌人5次冲锋,歼敌100余人后,于下午3时,奉命撤到连主阵地。三排阵地被敌人占领。
我得到报告后,立即赶到四一八团指挥所了解情况,组织二营全营力量反击,并指挥pào兵分队和四一八团侦察排支援二营。二营集中了5个排的兵力,营长冯麟元亲自指挥,于10月25日晚上10时,在pào火支援下,实施反击。他们兵分三路,向敌人占领的三个山头同时发起猛烈进攻。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美骑一师五团一营三连全部及一、二连一部,计毙伤敌300余人,俘14人,缴获90火箭筒1门、60pào2门、无后坐力pào6门、轻重机qiāng30挺、qiāng100余支,于25日清晨夺回阵地,受到军首长嘉奖。在这次战斗中二营长冯麟元英勇牺牲。冯麟元同志是河北冀中人,1946年在东北长春参军,一直表现很好,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得勇猛机智。26日晚11时,我令四一九团七连接替四一八团四连守备的鱼积山里南山阵地。七连进入阵地后,连夜抢修工事,加紧战斗准备。27日5时,美骑一师五团两个营在飞机大pào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我英勇的七连官兵,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苦战16个小时,打退敌人大小冲锋20余次,毙伤敌430多人,守住了阵地。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多人荣立战功。27日晚,我们将阵地jiāo给一三九师,撤至二线阵地上古井、陵洞、黑万洞地区休整。这两次战斗都是在敌人“秋季攻势”最猛烈,我军阵地大部分被迫向后收缩时发生的。我们在阵地被敌人占领的情况下,面对强敌,敢于组织反击,夺回阵地,歼灭守敌,并坚守住了阵地,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停战谈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两处阵地一直到停战时,仍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里。粉碎敌人“秋季攻势”后,我第十九兵团召开军、师长会议总结作战经验(我因正指挥作战,由副师长丁振愈代我参加会议)。杨得志司令员在总结粉碎敌人夏、秋两季攻势的战斗时,表扬了一四○师。他说:“黎原同志指挥靠前,不怕危险,亲自跑遍全师每个阵地,掌握一线情况。其间多次遇险,在前沿坐的汽车被zhà毁,司机牺牲,警卫员也多次受伤。他率领部队一上阵地,就积极修工事,将简单的工事逐步发展为坑道,适时将运动防御变为阵地防御,不仅顶住了敌人进攻,还将阵地向前推进了5~15公里。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在阵地丢失的情况下,敢于组织阵前反击,不但夺回了阵地,还整连整连地歼灭敌人。我们的各级指挥员都要向他学习!”
这些话是军首长和丁副师长会后向我传达的。我听后在高兴的同时,认识到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更是上级领导对我师全体官兵英勇作战的肯定和对我们的鞭策,成绩是全师官兵的。
5、龙化里整训,老战友来访
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以后,四十七军奉命于11月底将防务移jiāo给三十九军,撤至后方休整。我带领一四○师于12月中旬后撤到顺川郡东平安里、龙化里等十几个村庄集结,师部住龙化里。龙化里是个5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村里只有3个成年男人,一个是里委员长,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青壮年男人都上了前线,只留下女人和孩子们。这种xìng别比例,令人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朝鲜的冬季寒冷多雪,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常事。1952年新年前的一段日子里,雪特别大,大地上的积雪足足有3尺厚,白雪皑皑,一眼望去,根本分不出田野、道路和村庄。部队转移到休整地区后,先后进行了整编、“三反”、粉碎敌人细菌战、整党、授奖、总结作战经验、组织军事大练兵等活动。在整编中,缩减了机关人员,充实了连队,扩大了技术兵种,加强了火器。在授奖中,我师获军授予锦旗的有:四一九团八连三班“ròu搏血战英勇坚守夜月山”,四二○团八连炊事班“炊事班的榜样”,四一八团四连“死打硬拼歼敌制胜”,四一八团六连“反复冲杀痛歼犯敌”,四一九团七连“前赴后继顽强固守”,四一八团七连十班“勇猛冲杀”,四二○团三连七班“坚守阻击以少胜多”,四二○团八连五班(张有班)“荣立战斗第一功”,四二○团八连七班“英勇机智以少胜多”等9个荣立集体一等功或二等功单位。多人荣获朝鲜“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二级战士荣誉勋章”等。
整训期间,我在军事上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总结前一段粉碎敌人“夏、秋季攻势”的作战经验。二是在此基础上,全师官兵有针对xìng地开展了军事大练兵,主要进行技术、战术训练,并突出以干部为主的原则。我主要抓干部培训,师、团都办了多期干部培训班,培训各级干部、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通过军事训练,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和专业兵的保障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为以后的作战打下了较好基础。
就在我们大力开展整顿训练期间,还迎来了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和朝鲜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多次慰问,大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和求战yù望。国内许多文艺界名人如梅兰芳、程砚秋、新凤霞、侯宝林、老舍等都来到我们师驻地进行慰问演出,看望部队,鼓舞士气。在前线演出是相当危险的,有一次演出zhà伤了两名杂技演员。慰问团成员中还有我的一名老乡张轸。他原是guó mín dǎng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第十九兵团司令,祖籍河南。他原属河南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反对过蒋介石,是guó mín dǎng地方武装,始终不为蒋介石所信任。1949年春我们军解放信阳时,他率部由信阳退至湖北贺胜桥后起义,所以谈起往事很投机。一见面他就对我说:“你叫关俊彦吧,河南息县人,我早就知道你,很有名气。你为家乡人民争光啦。”他的话让我很吃惊。他为人豪爽,解放后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作贺龙的副手,主管武术。他通过新旧两种社会的亲身体会,对共产党由衷地敬佩,痛恨美帝国主义,同情朝鲜人民,支持抗美援朝。记得还有一次,沈阳来的慰问团在我师进行慰问演出后,正在吃饭时,突然遇敌机轰zhà,险些造chéng rén员伤亡,真是万幸!
在这个期间,还接待了我的老部下、朝鲜籍老战友宋德万来访。宋德万原是我师四一八团二营营长,他从参军后,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我任团长的四一八团工作,是我看着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部队基层指挥员的。一年多前,我们正在湘西剿匪时,朝鲜战争bào发,他和其他朝鲜籍干部战士一起,奉召回了朝鲜。部队入朝后,我就听到他已经任平壤近卫师少将师长,负责平壤和金日成的警卫和安全工作,很得金日成的信任。他也非常关心老部队的情况,多次用各种方式和我们联系,由于战事紧张,一直没有机会见面。当他得到我们在龙化里整训消息时,战事也相对地平稳一些,就带着随员,来看望我们了。
对宋德万的来访,志愿军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军里通知我们要接待好。1951年12月28日他直接来到师部,我组织机关人员列队欢迎他,召开全师干部大会,请他介绍回国后的情况。他对在我军受到的培养锻炼,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最困难的时候,入朝参战,并连续取得几次战役的胜利表示感谢和祝贺,对我们四十七军,对一四○师,更表达了特殊的感情,对我们刚刚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并取得重大胜利表示祝贺。他在师部住了一天,就到他的老部队四一八团去了,四一八团全团上下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
他在四一八团会见老朋友,同老战友座谈,回顾在四一八团时的战斗经历,介绍朝鲜的情况,两天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部队。宋德万,祖籍朝鲜釜山。日军侵占朝鲜后,进而又侵占我国东北,它为了长期霸占我东北,以帮助中国开发东北为名,强迫朝鲜移民中国东北。宋德万随其父辈被迫来中国吉林延边屯垦。日本投降时,宋德万正在吉林工业大学上大学。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他无心继续学业,想回延边家里。几经周折,走到吉林榆村穷困潦倒,饥饿晕倒在街上,我命人扶他到部队查病,喂饭。他的身体恢复后,便要求参军。他有文化,肯钻研,进步很快。开始在营部当文书,后来当参谋,又到四一八团二营任副营长、营长。1950年4月,他在回朝前,专程到芷江师部看我,除表达惜别之情外,还向我请教带兵打仗的经验。当时我曾把我1938年3月抄录在笔记本上的一首岳飞的词《满江红》,撕下来给他,作为临别纪念。这首词曾激励我投奔共产党,抗日救国,希望对他也能有所启迪。据他讲,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这首词对他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据宋德万介绍,从四十七军回朝鲜的3900多人共编成一个团,回到朝鲜后编为第十八联队。原在四一九团担任营长的张教德担任团长,宋担任副团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bào发后,朝鲜人民军进展神速,很快越过“三八线”,解放汉城,推进到大邱、釜山一线,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危在旦夕。为了挽救李承晚政权,美帝国主义当即进行武装干涉。9月15日,美军以7万之众在260余艘舰艇、近500架飞机的配合下,从朝鲜峰腰部的西海岸仁川登陆,迅速向汉城、水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共10个师从正面向朝鲜人民军反攻。朝鲜人民军被迫退却,许多部队来不及转移,即被击溃、打散。十八联队亦遭到很大伤亡,团长张教德在大田同美二十四师作战时光荣牺牲,剩下的700多人由宋德万带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坚持四个多月,并使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
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宋部同我志愿军在铁原、涟川会师。他们克服许多艰难困苦,坚持敌后战斗,辗转回到后方,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金日成认为中国回来的十八联队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能在敌后坚持四个月,并能安全地撤回,简直是奇迹,遂将十八联队扩编为近卫师,任命宋德万为近卫师少将师长,驻守平壤。朝鲜近卫师是仿照苏联红军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人民军中地位很高。近卫师的战士到其他部队可以当排长,师长出去要当军长。可见金日成对宋德万的重视和信任。
1953年贺龙元帅到朝鲜访问时,第一个接见的就是宋德万。当时国内很多报纸都刊登了贺龙元帅和他握手的照片,还介绍了他在解放军工作的经历,我们当时看到都感到很高兴。不幸的是,他过早辞世,年仅40余岁,非常可惜。
6、防守临津江西岸,“零敲牛皮糖”
我师在顺川郡经过10个月的休整,于10月20日奉命出发南进,经9天夜行军,于29日进至注乙洞、新寺洞及其以北地区,并于11月3~5日接替临津江西马良山、内基谷、注乙洞地区三十九军一一六师防务。由于防务地区正面较宽,约29公里。师决定所属的三个步兵团全部展开,按四一八、四一九、四二○团的顺序由右至左都配置在一线,各团留一个营在二线担任预备队。师指挥所设在注乙洞南山。我师当面之敌为英联邦师和南朝鲜军第一师,由西向东部署在高旺山东西地区。部队接防前,四十七军张天云军长带我和赵平政委到三十九军看阵地。张天云军长和三十九军吴信泉军长以前在一个部队,彼此很熟。看完阵地后,张军长就带我们去三十九军军部看吴军长。我们谈到当前的战争形势时,吴信泉军长提到了“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思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零敲牛皮糖”这个提法,听后感到很新鲜,就问吴军长是什么意思,吴军长解释说,这是毛主席根据朝鲜战争形势提出的战略思想。 1951年5月,毛主席在致彭德怀的电报中说,根据我军连续五次战役后的经验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xìng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因此,我军每次作战似宜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这样积小胜为大胜,全线加起来就能给敌很大打击。“这就是说,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大包围,打美、英军则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5月27日,毛主席在召见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参谋长解方时,将上述思想形象地比喻为“零敲牛皮糖”。
我听到这一思想后不禁眼前一亮,回想我师在粉碎敌人“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将机动防御转变为阵地防御,加修工事坚守阵地,小分队阵前反击,在缓冲区主动出击和伏击敌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占缓冲区等,不正是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的战法吗?由此我更加感到毛主席的伟大,他在千里之外就能洞察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提出正确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确实是英明。毛主席这一思想,在前线已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一年来,我志愿军第一线各部队在防御作战中贯彻“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方针,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对敌连排支撑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取得了丰富的小歼灭战经验。仅1952年9月至10月的一个月内就歼敌3万余人,受到了毛主席的电报表扬和鼓励。我作为一名中高级指挥员,决心在接防后认真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