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琐的手续,是第一支用美元买菜吃的部队,在完全放开价格的生疏市场上极其小心翼翼的心理写照.

    他们希望每一个美元,都能真正吃到官兵肚子里去.

    吃联合国的饭,竟是一场"商战"

    2个月后,联合国对中国"蓝盔部队"接供.

    一张"联合国营养比例表"颇使闵志新伤脑筋.

    联合国讲究"吃大卡"."营养表"上列出近百种主副食品,要求各部队每人每天按比例挑够3.9公斤吃下去,保证热量在4000大卡以上,至于吃了多少钱,那是联合国机关的事,部队不用管.

    中国"蓝盔"官兵在国内是"吃经费".一人一天一元几角钱的伙食费发到连队.至于每天吃的是什么饭,自己采购调剂,上级不管.

    "联柬"供应处的会议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吃法冲突了.

    闵志新提出:"能不能把每天3.9公斤的伙食费拨给我们自己采购?"

    "?"供应处官员不理解:市场物价是波动的,天知道伙食费是多少?

    "能否匡算一个伙食费标准,拨给我们自己采购?"

    "NO".供应处官员说,联合国1947年以来就一直是按这种方式供应的,从未改变过.

    "现在能否改革一下?"

    "NO".供应处的官员又说,供应方式是联合国总部制定的,若想改革,请给纽约写报

    闵志新仍解释:"我们自己采购,可以吃得好些."他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可以发动官兵像在国内那样"房前屋后、种瓜点豆",伙食费用省一点.

    供应处官员也进而解释:"联合国避免冲击柬埔寨市场,食品要尽量到外国采购."他也半句话没有说出口:部队没有这个采购能力.

    闵志新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又回过头研究联台国的"营养比例表".

    主食类每人每天可选850克,折合国内1.7市斤,但主要是面包,白色面包,褐色面包、水果面包,好在有"面包替代品":面粉、大米.

    ròu类可选用300克,合6两,真不少,除了腊ròu、熏ròu、罐装ròu,还有新鲜猪ròu、牛ròu.

    蔬菜类略有问题,虽有22种,但罐装的7种,冷冻的7种,不知怎么玉米也占1种,剩下的新鲜蔬菜只有6种可供选择了.

    调料类矛盾突出,有中国官兵没吃过的蚝油、沙拉油、咖喱粉、柠檬酸,没有中国官兵做菜常用的花椒、大料、五香粉、甚至没有酱油、醋……

    这张"联合国营养比例表"里,隐匿着一场中西方食文化的结构xìng冲突.

    这回,闵志新学精了.他到附近澳大利亚、德国、加纳等"老外"的部队去走访了一圈,渐渐明白了许多:

    不给伙食费怎么采购食品?

    向承包商招标.

    "营养表"不合中国人口味能不能变?

    可与承包商协商.

    能协商通吗?

    人家是来争着做生意的……

    闵志新终于发现,吃联合国的饭竟是一场"商战".这种实物供应制度看上去像一种"按需分配"的"军事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玩熟了的市场经济方式.各国部队报上来的"本国营养比例表",供应处jiāo采购处,采购处又向承包商招标,并不需要各国部队去一分一厘算计着花,而是靠市场自由竞争来厉行节约.澳大利亚通信分队赴柬早,承包商来得少,每人每天3.9公斤的食品,承包商以17.8美元中标.待向中国"蓝盔部队"供应时承包商已蜂涌而至,纷纷压价抢生意,同样份额的食品以7.8美元中标.难怪供应处官员说:"联合国从1947年就实行这种供应制度,不能改."

    闵志新脑子更开窍了,吃联合国的饭,是承包商考虑如何花钱少,部队只管吃得好.

    供应处约中国军需官与承包商见面,闵志新带上了他开列的"中国部队营养比例表"——一周的食谱.

    CHINA不好供应

    吃饭还要先谈判,要签合同.中国第一支吃美元的部队,必须经历这个市场经济的全新场面,必须掌握市场竞争的共同法则.

    谈判对手是来自美国的承包商罗伯特·艾lún.

    他已经同时夺得为欧美几个国家的部队采购食品的生意.他接过闵志新开列的食谱,叫苦不迭:

    "CHINA不好供应."

    美国承包商抱怨中国人的口味太刁钻.欧美各国部队天天吃面包不变样,蔬菜多是土豆胡萝卜,一周采购一两次就行了,中国部队的食谱是天天不一样,顿顿不重样,需一天送一次来.

    "贵国部队要的品种超出了联合国营养表的项目."承包商感到为难.

    "我们有增有减,总量不超,这是《出兵国政府指南》允许的."闵志新背诵得出来:"该比例可按各国饮食习惯和宗教饮食习惯进行修改."

    闵志新非常清楚现在双方谈判的位势.我是7.8美元的主人,你是7.8美元的雇佣,是商人就总会来抢生意的.

    "贵国部队要的新鲜蔬菜太多,不易采购."

    "新鲜蔬菜比罐头菜成本低,你可以赚得更多嘛."

    "可是新鲜蔬菜运输困难大,能否改一下?"

    "食谱不能改,我们可以改承包商."

    "好好好,我都按你的食谱采购."

    双方成jiāo.

    闵志新自己心里明白,当时订好食谱要翻译成英文报上去,着实把大队时几个学工程的英语翻译难为了一番.他们过去即便搞过笔译,也绝少翻译蔬菜的名字,更何况这菜名是中国叫法,美国承包商认识不认识还很难说.

    笑话果然闹出来了.

    四季豆,闵志新订在食谱里,美国承包商按时采购来了.闵志新一看,是一粒粒白豆子,中间还生着一条红线线.

    闵志新:"这豆子我没见过,不是四季豆,退回去".

    美国承包商:"四季豆是什么豆,我也没见过."

    闵志新哭笑不得,也解释不清:"四季豆不是豆,嗨,下一次你给我买长一点的豆角就行了."

    辣椒,更把承包商折腾苦了.

    第一天,承包商送来的是青菜椒,闵志新不满意:"这个不辣,明天送辣的来."

    什么样的辣椒才辣呢?尖的.

    第二天,承包商送来了尖尖的朝天椒.闵志新气的:"辣成这个样子,能当菜吃吗?只能当调料."

    什么样的辣椒才辣得合适呢?红的.

    第三天,承包商送来了圆乎乎ròu济济的红柿子椒.闵志新气不打一处来:"怎么又不送辣的来了?"

    不辣不行,太辣也不行,青得不行,红的也不行,不尖不行,尖了还不行.中国官兵到底要什么样的辣椒?

    "是那种又长又尖的带辣味的青辣椒."闵志新连说带比划,费劲着呢.

    美国承包商一点不生气,甚至委曲求全:"能否请贵军官到金边市场买回一个辣椒来,给我们做个样品".

    如此折腾承包商,"九头鸟"闵志新如是说:

    "吃联合国的饭,承包商就是司务长,不严格要求不行,虾臭了,拉回去.香蕉烂了,重新送.面包要塑料袋包装的,纸包装的不卫生,换了包装再拉来.光想便宜不行.我也有体谅他的时候,大米面粉好储存,叫他一次拉一个月的来,不用天天送,这不给他省点跑路钱吗?"

    人家态度满好,你生气他不生气.如果承包商一气之下不来了怎么办?

    承包商为什么不生气?闵志新算过,我们顶多每天吃到5美元,他7.8美元中标,赚得多呢!

    说话夹塞洋文

    中国"蓝盔部队"的官兵说话常常夹塞几句洋文.

    上级听下级汇报情况请示工作,脱口而出的常常是"OK!""Verygood!"

    下级向上级领取任务,则是态度坚决地应声:"Yes."

    他们独特的语言组合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中显得非常自然,而使用最多的外来语词汇就是这个"安泰克:"(UNTAC)"安泰克"要求我们如何如何;"安泰克"对我们如何如何评价……

    原来这是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的英文缩写,也就是本文简称的"联柬".

    夹带洋文说话,成为中国"蓝盔部队"的"通俗说法",这是他们流行的一种时髦,一种非常实际、非常必要、非常有用的时髦.

    中国人在国内把外国人称作"老外",现在中国"蓝盔部队"的官兵生活在异国他乡,也当上了"老外",他们深知,走出国门虽人人持有护照,但大多数官兵并没有获得合格的语言通行证.

    他们多么渴望,多一个外语单词.多一层感情沟通.

    四号公路上,车抛锚了.杨再联站在路旁向几个柬埔寨的农村孩子学舌:"一、二、三、四、五","口、鼻、眼、舌、眉"……他夹带河南口音的柬语,引来了更多笑嘻嘻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笑眯眯的父母.

    非洲来的加纳士兵警卫波成东机场.能去看看吗?能.没带翻译行吗?行.高军就凭着"你好""上午好""太棒了""很抱歉"十几个英语短句,坐在黑人士兵的床沿,借着手势侃起来.

    他们毫不羞涩,渴望着在这难得的jiāo流中提高自己面向世界的基本素质.

    搜索"艾滋病"

    硕士少校卢新才,斯斯文文.

    他的住房里,放着一个始终打开着的对讲机.中国"蓝盔部队"赴柬以后,"安泰克"就配发来2台对讲机,要求负责对外联络的田晓山手拿一台,24小时随时都能找到人;要求大队机关值班室放一台,24小时随时能通话.

    于是,卢新才的住房成了值班室.于是,住在里面的童朝辉、刘统宝两个中尉都必须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他仨的桌面上摆放着比其他军官更多的外语书.

    不仅有《现代英汉词典》《英语口语词典》;而且还有世界名著《PRIDEANDPREJLDILE——傲慢与偏见》、《THEMOONANOSIXPENCE——月亮与六便士》.因为他仨都是搞军事工程的,搞过笔译很少口译.

    卢新才学的第一外语是法语,硕士文凭是在法国留学文件信息专业获得的,柬埔寨曾是法国殖民地,尽管"安泰克""要求在一个多国司令部工作,他们必须能流利地运用英、法语",但各国维持和平部队来自官方语言,母语是英语的国家多,"安泰克"人员,文件还是使用英文多,平时光靠童朝辉、刘统宝两个年轻人忙不过来,卢新才又开辟了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

    "在这里要用的外语知识太多了让人想都想不到."他拿出一份刚翻译好的"安泰克"发各国部队的文件:

    "1、桑德森和明石康对部队出现的越来越多xìng病深表关注,这需要所有人员立即注意,因为在"红灯区"的居民中已发现3例艾滋病,如不预先发出警告,就可能危及这些场合的游客的身心健康.

    2、要求所有人员懂得这一危险对健康的影响,建议他们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艾滋病,超级癌症,全世界都谈虎色变的社会公害.

    对于艾滋病dú在全球泛滥的危害,卢新才仨人完全知晓.

    可是对于艾滋病的翻译,他们却是首次接触."3例艾滋病"在第一次译文时,悄然溜走,被译为"3例xìng病".

    这不合逻辑呀!他们的思维没有轻易从"红灯区"离去.既然"部队出现越来越多的xìng病","红灯区"的居民——当然应该指的是jì nǚ,嫖客,形形色色的yín乱者,不可能只发现"3例xìng病".

    于是这些精通工程英语的专业技术军官,一齐钻进大词典在与"红灯区"相关联的陌生词汇中一个个地查寻,终于搜索出"艾滋病"这个恐怖的字眼.

    "学无止境啊!"卢新才感叹.

    虽然这份文件所发出的"警告",与中国"蓝盔部队"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指挥官看一眼就存档了,但它说明了走出国门的中国军官们,获得合格的语言通行证是何等重要.

    中国工程兵大队是第一支走出国门当"老外"的成建制部队,但绝不是最后一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只会越来越多.获得合格的语言通行证,是培养跨世纪合格军人的必备素质.

    全文完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iqugedu.com---【闹相思】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北寒)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biqugedu.com/u?id=27091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biqugedu.com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