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着凭自己的一口外语,考研究生,考出国留学生,坚决闹转业挨了处分.这回真的要出国了,他却政审被审下来留守.他清醒了:"我背着处分,不合格,留下来接受考验."
副营长张智,刚刚提拔起来的优秀基层干部.如果他还在连队主管的位置上,当然要挂帅出征,但他现在是副职,只能殿后留守.
伪装连也留守.连长李宝林、指导员曹志祥心里感到窝囊,但更要决心认认真真地完成留守任务.因为外连政审不合格的兵都来了,本连还得挑优秀士兵顶上去.这一进一出,给他们肩上的担子来了一个双重加码.他们硬是带着这群兵,为即将远征的"蓝盔部队"搞运输、出劳务、干装卸、清场地,全无失意之态.
有"第一次"的细腻.
通信科长杜显文,快40岁的人了,喜得贵子才10天.他顾不上亲昵,顾不上照看,却跑到国务院邮电部,为出国官兵沟通与父母妻儿鸿雁传书的通信渠道:
"联合国部队有班机,可以免费把信送到北京.我们能否先支付一笔人民币,麻烦你们给每封信贴上两角钱的邮票,转到各家去."
邮电部深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答复很干脆:
"我们马上下通知,给你们开设一个信箱代号,凡是工程兵大队的信,只要到了北京,一律免费转到各位家中."
也有"第一次"周折.
按说,出国要办护照,一人一个,但是400人的工程兵大队准备办一个集体护照出国.因为军队是武装集团,应该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统一号令,统一计划,统一行动,还因为我们的士兵多数来自开放度很低的农村,离开了大海的一滴水很容易被太阳晒得无影无踪,无法寻找.
临要登车出国了,大家回过神来.在18个月的维持和平行动中,万一有人因故要离开柬埔寨,比如受伤回国,如果个人没有护照,那是连自己的国家也无法回来的.
人们的思维经过否定之否定,走了个大圆圈又回到原始出发点——400人每人办一个出国护照.办护照,被列急案,一个个政审,一张张照片,写姓名,查籍贯,标明出生年月,忙坏了部队的政治机关,忙坏了总参外事局,忙坏了国务院外jiāo部.因为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
4月13日,中国"蓝盔部队"第一梯队手持护照登车开进.
加利感谢中国
极为巧合,中国"蓝盔部队"刚刚踏上征途,走出营门还未走出国门,4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访华.
似催兵出征,更像为中国"蓝盔部队"壮行.
尽管彼此并未谋面,却像是有意安排.
69岁的布特罗斯·加利,埃及人,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在巴黎大学获国际法博士学位,步入政界后出任埃及政府副总理兼外jiāo部长,是第一位出自非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
身材颀长的加利,举止彬彬有礼.有人说,"他是一位睿智机警、诙谐幽默的绅士".也有人对他处事严肃认真、平素不苟言笑的态度颇有微词,称他为"法老".敬佩他的人,认为他"更像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作为联合国第6任秘书长,加利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我不是领导着一个有着5000万人口的国家.我没有军队,没有各层机构,没有土地,没有警察.联合国的重要xìng来自道德价值,来自其信誉声望."
加利飞到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国,要来发掘巨大的和平潜力.他在埃及外jiāo界工作时曾多次访华,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此次以新的身份旧地重游,当然是异常高兴.
抵达北京的当晚,加利在钓鱼台国宾馆向中国总理李鹏介绍了联合国近期的重要活动,当面表示:"感谢中国对维持和平行动的贡献,以及中国对联合国秘书长工作的支持."
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jiāng zé mín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加利秘书长.加利开宗明义:"我这次来中国的首要目的,是感谢中国对联合国所作出的贡献."
jiāng zé mín总是含着礼貌而自信的微笑.他对加利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切都在完全规范的外jiāo辞令中进行.这在中国老面姓的心中,并没有引起多少涟漪,而在中国"蓝盔部队"官兵心中,犹如战鼓催征.已经登车出发、即将登车出发的中国"蓝盔部队"官兵,都密切关注着联合国秘书长访华新闻,都以自己的行动能为国家争得如此荣誉而兴奋和自豪.
联合国城的奇遇
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附近的东河之滨,有一块占地18英亩的"国际领土"——联合国总部.
这里的"联合国城"包括大会大厦、会议大厦、秘书处大厦、哈马尔德图书馆和一座花园.其中,39层的秘书处大厦被人们通称为联合国大厦.
1992年4月4日,两名中国军官穿着整洁的军服,按时从中国赶到"联合国城",参加"出兵国指挥协调会".
满脸敦厚老成的,是新组建的中国工程兵大队副大队长田晓山.一身朝气勃发的,是田晓山的"军事顾问"、参谋庞延东.他俩走进满是各出兵国军官的会议厅,看着一顶顶大沿帽、贝雷帽、船型帽下面的一双双黑眼睛、蓝眼睛、褐眼睛、那感觉是绝对的复杂、奇异,同时还夹带着不可名状的兴奋.
中国派兵赴柬,参加的是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复杂的一次维持和平行动.这个会议,将协调陆续赴柬的各国维持和平部队的兵力部署、开进方案.
会议厅里,田晓山、庞延东向联合国赴柬维持和平部队工兵处报到,只听一位少校参谋在喊:"老师,田,你好!"
田晓山循声望去,顿时惊喜.他在国内训练过一批批外国工兵学员,没想到在国外,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竟能见到自己昔日的学生.田晓山想起来了,这位少校来自孟加拉国:"聂赫杜拉,你好!"
两人握手,拥抱,相互知道了对方此时的身份."老师出任指挥官,中国工程兵大队一定是这个."聂赫杜拉伸出大拇指."你现在是联合国'上级机关'的,要多关心我们'基层'哟."
于是他俩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争论:到底是学生先给老师敬礼,还是基层部队的军官先向"上级机关"的军官敬礼?最后,学生把老师介绍给了"上级机关"的各国军官.各国军官也从这位"老师"级的指挥官身上获得了对中国工程兵大队的第一印象.
4月12日,联合国的军事顾问联席会议决定:中国工程兵大队先部署金边,抢修四号公路和波成东军用机场,并望尽快部署到位.田晓山心头一喜,立刻索要机场港口资料,以便中国工程兵大队从空中、海上向柬埔寨实施远程行动.但是,他翻开从美国收集来的资料一看,又眉头紧皱.资料记载:"磅逊港无水文资料";"金边机场有导航设备,但不确实".这资料,有和没有一个样,几乎等于零.
稳重老成的田晓山憋不住冒出一句:"我真不知先遣队的飞机上了天还能不能下来?"这意味着,中国工程兵大队走出国门,将要进行一次风险开进.
只许一架飞机着陆
4月16日上午,一个并不庞大的车队,从燕山脚下寂静的军营驶入繁华的北京城.
车上的官兵一律头戴兰色贝雷帽,身穿迷彩服,左臂佩带地球加橄缆枝的蓝色联合国圆型臂章,右臂佩着写有"CHINA"的红色五星臂章,肩上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
"这是哪里来的队伍?"尽管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各行各业、市民百姓、大姑娘、小孩子,着装变化频繁,但是今天北京街头上这支奇特装束的队伍,仍使过路行人们投来惊异的目光.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jiāo通警察,上前拦住标着:"UN"字样的白色北京"213"指挥车,满脸疑惑地问: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车上涂的是什么标记?"
头戴兰色贝雷帽的驾驶员回答:"我们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UN是联合国部队大型装备的标记."
警察脑海里似乎出现了电视中活跃在波黑中东等地涂着"UN"标志的汽车、装甲车的镜头,出现了"蓝盔"军人们为和平事业浴血奔波的场面.他顿时肃然起敬,举手敬礼,并做了一个十分潇洒的放行手势."UN"车队直奔南苑军用机场.
停机坪上,两架大型双层舱的运输机缓缓张开后舱舱门,雪白的"UN"车辆依次开进机舱.总参谋长迟浩田赶到机场,为中国工程兵大队30人组成的先遣队送行.
30名"蓝盔"先遣队员迈开穿防刺陆战皮靴的双腿登上弦梯进入机舱,紧握微型冲锋qiāng守护在加固后的车辆旁.舱门重重地关上.发动机轰鸣声骤大.飞机加速,弹离跑道,昂首向蓝天.
"再见了,北京!"4个小时的飞行,第一次坐飞机的士兵们无不感到新鲜,爽意,带劲.他们贝蕾帽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相互辉映,呈现出一种无垠的宁静与详和.
李金勇也和士兵们一样,不时地从舷窗往地面看.他不是看稀奇,而想在苍茫大地上寻觅自己的钢铁队伍.
他计算过,陆地上这支拥有近300台车辆、机械的钢铁队伍,已于3天前分4个梯队乘4列火车向湛江军港进发,现在正浩浩dàngdàng地行进在他的机翼之下.这支钢铁队伍完成2500公里铁路输送之后,又将进行2400公里的海上输送,去创造我军有史以来最远距离的机械化行军的历史记录.
他不得不佩服,中国的海军,中国的空军,在这样远距离的输送中,没有勘查行军路线,没有得到目的地机场、港口的资料就如此自信地劈浪海洋,展翅蓝天.
飞抵金边上空,与地面机场联系,请求着陆.
地面却答复:"停机坪严重损坏,只能接受一架."
田晓山心中一怔.他在联合国总部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中国工程兵大队还未踏上柬埔寨的土地,就笼罩在战争浩劫的yīn影之中.李金勇当机立断:另一架飞机返航昆明,明天再来.
他率20名官兵降落金边,成为先期到达柬埔寨的5支维持和平部队之一.
在异国土地上接受检阅
湛江军港,彩旗缤纷,热闹非凡.
海军的"郑和舰"、南海运输公司的"831"船、中国远洋公司的"赤峰口"号万吨轮,并排停泊.蓝色的联合国旗和红色的五星红旗,迎着阳光,并行徐徐升上舰桥主桅.海军官兵组成的军乐团,奏出雄壮的乐曲.4月19日12时36分,郑和舰编队启锚,开始了空前的运送"蓝盔部队"的远航.
一路航行,风平浪静.
"啊,终于到了!"1992年4月23日,金边时间15时整.郑和舰编队再升一面蓝色旗——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旗帜,把巨大的铁锚抛向了柬埔寨磅逊港外的引水锚地.
翌日上午8时,按国际惯例,柬方引水员乘小艇登上郑和舰编队,引导舰船徐徐进港.370名中国"蓝盔"官兵甲板列队,面对着在码头迎候的中国驻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的代表和"联柬"机构的官员,面对着饱受战火蹂躏的吴歌大地,面对着企盼和平已久的柬埔寨人民,齐刷刷地举起手臂,致以庄严肃穆的军礼.
"同志们辛苦了!""为了世界和平!"中国驻柬代表傅学章在异国土地上,第一次检阅来自祖国的"蓝盔部队",异常激动:"你们是佩戴联合国徽章走出中国大门的第一军,祖国人民期望着你们,全世界关注着你们!"
"蓝盔"官兵激情振奋.
随即,中国"蓝盔"官兵顶着似火的骄阳,在48℃的地表高温下卸载.
紧张的卸载中,突然,士兵官远平不慎被开出船舱的推土机碰伤了腿.官兵们立刻围了上去.
"贵国船上发生了什么事?"码头上,开着救护车巡逻的法国年轻的女军医,见"赤峰口"上动静异常,急匆匆跳下车,找到中国"蓝盔部队"军衔最高的中校高军询问."我的一名士兵腿部受了伤.""我们是来这里巡诊的,可以上船吗?""救护伤员,当然可以."
法国医生小姐背着红十字yào箱,直奔万吨巨轮而上.与此同时,中国海军郑和舰的军医赶到现场.中法两国医生共同为受伤的战士清洗创伤,包扎伤口.
这时,在码头担负维持和平部队通信任务的澳大利亚通讯车,已经把中国士兵受伤的情况通报了"联柬"司令部.
不到40分钟,一架从金边起飞的"UN"直升机,降落在磅逊港附近的停机坪上.
法国救护车载着伤员风驰电掣般地冲出港区,直奔停机坪.
顷刻,直升机重上蓝天,飞向远方.
当晚,驻柬埔寨维持和平部队的加拿大籍后勤官罗内先生,赴港慰问刚刚登陆的中国"蓝盔部队".
罗内告诉李金勇:"我首先向你通报,贵军今天下午受伤的那名士兵已运送到泰国,安置在曼谷皇家航空港医院114室.这是他住室的电话号码,你随时可以与他取得联系."
李金勇颇感惊诧.没想到一名士兵受点伤竟会引起一场"国际大扶伤",且协同如此密切,动作如此神速!
拣"最紧急的任务"干
5月5日上午,中国"蓝盔部队"安营扎寨完毕,举行升旗仪式.联合国赴柬维持和平部队司令桑德森中将来了,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驻柬代表来了,泰国、马来西亚、德国、日本驻柬使节也来了.
进入中国"蓝盔部队"的营地,如同进入一个钢铁的世界.写着"UN"涂满白漆的100多台大型车辆,100多台大型机械,100多个集装箱,围陆地高脚屋整齐排列,组成一条条铁的长龙,一道道钢的城墙.
一面蓝色的联合国旗帜徐徐升起.身穿迷彩服、脚登陆战靴的桑德森高兴地致词:"从这一刻起,重建柬埔寨又多了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我也曾是一名工程兵,我以司令和同行的身份,对你们表示欢迎!"
52岁的桑德森,中等个,亚麻色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这位有着大半辈子学者经历的军事司令官,此刻正以专家的眼光,检阅着中国"蓝盔部队"的一件件大型机械装备.
他坦露出军人的豪放,连连对随员说:"我早就料到,中国不出兵则已,出兵就一定很像个样.你们瞧瞧,这都是一流的装备,一流的部队."他又不失学者的严谨,转身对李金勇说:"我非常高兴在我任司令官的时候,中国政府第一次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现在,你们是到达金边的第一支担负建设使命的工程部队.我相信,凭你们闻名于世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忠诚尽职品德,一定能非常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为拥有这样的部队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联合国赴柬维持和平地面部队中,中国"蓝盔部队"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之一.大概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