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要讲三个问题
、大纲问题
、简介问题
、符号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大纲应该怎么写才能一目了然!
那么我总结除了这么几步
初写大纲很难着手,因为大部分的写手在写大纲之前,只是知道自己要写的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开头,至于结尾的部分恐怕还没有想好。因为很多新手都是在有了一个好的灵感后,就兴冲冲的开始动笔,然后听说需要写一个大纲,于是开始准备。
所以,对很多写手来说,给大纲的各个元素建立一个完成模式,是很有必要和效率的方法。
什么模式呢?说通俗点,就是完成大纲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我相信如果按照以下顺序写大纲的话,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认题材。
如果你连自己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如何去展开后续的情节?同样的,只有确定题材后,才能设定出与之配套的各种设定。另外,在选材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市场以及自己擅长的是什么类型。
、确定升级体系。
在几个yy点中,你可以没有夺宝,你可以没有发财,甚至你可以没有泡妞,但是升级从来不能没有,因为他是夺宝、发财、泡妞、欺负人的基础,没有升级,前面的几个yy点就很难实现。
可能有人会拿鹿鼎记来反驳我的这段话。那我在这里稍做解释下,如官场文等它的固有升级体系是现实存在的,自然不必设定,韦小宝泡妞、发财是建立在他升官的基础上的,鹿鼎记里的升级体系已经将武力体系极度弱化,而是由韦小宝的官职以及其与康熙的特殊关系带动了其他的yy点。
另外,我们没有金庸老爷子的水平,这种特殊例子对于我们来说,起码是现阶段的我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可参考性。
许多作者会忽视对于升级体系的设定,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升级体系的设定,是牵涉到世界背景、人物设定、细节情节发展等多方面元素的基础性内容。
关于此点,我的建议是,能有多详细就有多详细。大家可以看看番茄、三少和**三个人,他们的升级体系无不十分完备,我相信这些工作在他们写书之前就是已经完成的。
、确定主角性格。
只有确定了主角的性格,才能更好的通过剧情来体现主角的形象,也能更好的把握剧情的走向,并为剧情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而且,主角的性格也大体就能确定作品的风格。你不可能让一个一本正经的主角总是遇到搞笑的桥段,那就将主角的形象搞得乱七糟了
4、描述主线情节。
描述主线情节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以人物出现顺序为标记,有的以道具为标记,有的以时间为标记等。但是我还是建议大部分的适合以地图变化为标记法对主线情节进行概要化。
还有就是地点变化直接对应升级体系的变化,这是开拓更高级升级体系的绝佳方法。诸如土豆、西红柿的莫不如此。
但是要注意的是,地图的变化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即将结束甚至更早的情节里做出完美的伏笔和铺垫。大家可以参考下吞噬星空中番茄在描述主角从地球到宇宙的过程,很突然,但是很合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正是剧情中的一个极高的境界。
另外,用地图变化法的主线情节,对于内时间的把握非常不到位,这就要求作者在后续的过程中进行编年史确定。关于这一点,后续将有解释。
再来说下本条内容的细化程度。我的建议是,每个地点的故事用字左右的文字,精简的介绍在这个地图上发生的故事。作者可以把这个看成给一部电影写内容简介一样。
、世界背景初始设定。
在完善故事主线情节的时候,相信每个作者都必然有很多的想法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你的灵感吧,它在你完善世界背景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世界背景的建立时间,有人选择在了主线情节的前面,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我的建议是:在建立主线情节前可以也必然有一定的关于世界背景的想法,但是,完善世界背景的工作,适宜在确定主线情节后进行。
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主线情节和世界背景是需要相互配套,在互相配套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改,相对于主线情节来说,世界背景的设定和修改显然更加容易。
第二、用主线情节来配套世界背景,我认为更加容易契合。
但是,并不是说世界背景就一定要契合主线情节,当发现主线情节中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或者透过世界背景的设定又有了优于已定主线情节的时候,可以对主线情节进行更改。
我对于世界背景的理解比较宽泛,总结下来应当包括的东西如下:世界地图(能有多详细就有多详细,甚至每个场景的场景的地图也可以设定)、简要势力分析、情节中的主要人物设定、以及其他和情节有关的东西,如人情风俗、各种法律法规等等。以上的各种设定也必然需要为剧情fu务,与剧情无关的设定根本不需要。
最后就是注意事项,世界背景的初始设定中,不要过分复杂化。以吞噬星空来说,在地球的时候就两大势力。在恒星级之前虽然有很多的势力,但是详细描述的就是那么几个。等到到了恒星级之后,大的势力也就是三个。至于其他如血络世界等非主流势力,则需要放到后续过程中完成。
、完善主要人物形象。
根据已有情节的情况,设计主要配角性格,如人物的武力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在本书中的主要经历。甚至于外貌、癖好及说话风格也可以详细设定。可以提前根据人物的特点设计几个相关的小剧情。在剧情发展过程中适当的穿插进去。
、细化主线大纲。
把每个按照地图变化法制定的大纲,当做是一个单独的单元来进行深度细化。这个细化的标准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种只是把大纲的每个故事进行简单拆分和衔接,只要情节的推动不会出现逻辑性错误即可。
第二种是把大纲的每个故事细化成按章节进行的标题并用一句话概括。
第三种是简述整个故事的发生过程。比较出名的就是蓝晶,听说他字的内容,可以细化到用字来表述,等到动笔的时候再在字的基础上补充形容词、细节描写等。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建议做到第二种情况。但是做到第二种的情况也并不意味着就比第三种情况简单多少。接下来的工作也依然是很繁杂的。
细化主线大纲可用的方法和主线大纲基本相同。时间法、地图法、按照情节推进等来细化大纲的方法都很不错。但是这里我着力想要提一下的是升级等级法。就是说,情节的细化依托升级的步骤进行分解。
而如果有朋友想要达到第三点的水平,在这里我也提供下我新想到的,但是其实特别老套的方法。
首先是对某个情节进行概括,然后利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法将剧情细化展开。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节拓展,或者会遇到认为设定不完全的地方,要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后面完善。这里再着重说下时间,对应第二条里所说,时间的确定是对剧情严密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世界背景最终设定。
经过剧情的细化,我们有可能发现,世界背景的初始设定不够完善或者不够正确。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细化主线大纲的内容,细化世界背景的设定。
、最终情节的确定。
基本上来说,情节已经被罗列下来,然后我们就要思考,这些情节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违常理性不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内容?如受虐之类的情节趁早赶紧换掉或者删除。
第二点来说,就是思考如何使这些剧情写出来有吸引力。通过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的视觉变化的方法来体现冲突;思考前后剧情之间如何做伏笔、如何呼应、如何制造悬疑、如何使得yy点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等情况,将情节进行最后的梳理。
、大纲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早晚总有麻烦挡,前后难免欠周详。百遍仍是嫌不多,万事经不住思量。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大纲进行微调,这个时候作者一定要及时修正大纲。毕竟,一本书少则几十万字,多则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中间的设定难免有遗忘,写作过程中,新出现和修改过的人名、地点、功法、招式、情节等做详细记录,避免出现前后不统一的情况。
也可以这么说:
书名:****
第一、体材:
第二、主题:
第三、内容简介:
第四、预计字数:
第五:环境设定
环境地理:
中央: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第六、角色设定(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中间角色和闲杂职业)
.姓名:性别:年龄性格:语言风格:
第七、技能设定:
技能名称:学习过程:使用动作:效果:优点描述:缺点描述:
第、道具设定
.道具名称:尺寸,外型,重量,主要功能所在位置,特殊效果,制造成分。
第九、情节设定(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整个情节)
环境序引:
世界格局:
势力分布:
情节结构:
主角出世:
生活环境:
引faqig节:
主角入世:
学习情节名:。
受挫情节名:
敌对情节名:
战斗情节名:
进化情节名:
再学习情节名:
大势力情节名:
书末战斗情节名:
末尾结文情节名:
敌对情节:
介绍情节名:
结仇情节名:
内部对话情节名:
分裂或发展情节名:
盟友情节:
介绍情节名:
结盟情节名:
帮助情节名:
第十、章节情节简述(-字说明全节内容)
如果能做好这几步的话,写好大纲就不是问题了!
下面就这个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吗?(提问解答时间)(共4分钟左右)
那么下面就第二个问题怎么来写简介?
和书名一样,简介也算是作品的门面,当读者被书名或者别的广告吸引过来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作品简介,这一部分的质量,也是很关键的,虽然仅仅是几十个字的内容,但完全应该花上写几万字正文的时间,去仔细琢磨。
有的作者觉得写简介很头痛,就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就不写,这其实是很愚蠢的行为。写简介并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机会,一个增强作品吸引力,留住读者的机会,对于想要在写作上出头的作者来说,这其实是个千金难买的机会,就这么轻易地浪费掉,实在是可惜之至。
从某种意义上说,简介和书名是一样的,都是要在一个很小的字数范围内,把作品的精彩之处呈现给读者。相对来说,简介要容易许多,因为它的字数限制放宽了不少,也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
一个好的简介,应该尽可能地精炼,这和作品开局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简介不“简”,那么真正要体现的卖点信息就会被淹没在其中,得不到读者的重视了,如果是长长的一大堆介绍,那么等于是没有简介。
简介最忌讳的是过于文艺,以及不知所云,这两种,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如果打开某书,看到的简介是一首很朦胧的诗,或者是一段似乎富含哲理但又理解不了的言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品正文也会是这种不知所云的东西,除非是无聊到了极点的读者,一般人是不会点进去看了。这种简介,比没有简介更糟,是最要不得的。
简介第二忌讳的是作者故装清流。这部分作者,往往是在论坛混过,看到了一些讽刺yy的文章,因此,他们会在作品简介中加上“本书绝对不是种马”、“本书绝无yy”,殊不知,yy尽管被无数人讽刺过,但还是有更多的读者在追着看,经常出没于论坛的用户和主流的vip会员重合度并不高,论坛的声音并不能代表流行趋势,要想当清流的话,就不要想着赚钱了。何况,这种做法,同样是低俗的表现。如果作品真是高雅的,那就该体现在作品内容中,体现在简介质量上,而不是作者声嘶力竭地大叫“我写的是阳春白雪”。
简介第三忌讳的是过于老套平淡。比如,写出类似于传统武侠剧情的那种简介。这样,也很容易让读者觉得作品同样无聊,因此,它也比没有简介更不如。
简介第四个要不得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事实上,简介并不是作品大纲,并不需要完全反映作品内容,在关键的卖点上,甚至可以适当一加工、夸张,但是,如果简介内容和正文毫无关系,或者联系非常牵强,就会引起读者反弹,造成读者流失。
第五种不好的简介是过于详细。把作品的内容,把已写或未写的全部剧情都列出来,这种简介,哪怕写得非常精彩,对作品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读者都已经知道了后续发展,那么很容易失去好奇心,失去往下看的兴趣。
以上五种,以及不写简介,都是作者应该避免的。那么,什么样的简介才是好的呢?
首先,一个好的简介应该精练整洁,让人看上去一目了然,而且不应该出现各种各样的乱码。然后,好的简介首先应该体现作品的类型和性质,比如作者写的是穿越文,那就该在介绍中体现主角是什么人,穿越到了什么时代,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说明一下主角将来大致要发展的方向。在交代完上述内容之余,简介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作品中的卖点,不一定要将所有的卖点反映出来,但一定要将其中比较重要的、不会透露后续剧情的、最吸引人的卖点写出来。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简介就到位了。
不过,对于某些作者来说,让他们写书容易,让他们去归纳总结,写出精彩的简介,却是难上加难。如果作者实在想不出精彩的简介,那么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首先说明一下这是本写什么的书,或者说明一下主角是什么样的人,然后保证本书一定精彩,如果有可能,再提几个书中涉及yy的元素,比如说本书有很多女人,很yy,主角很强大,会得到许多宝贝这样,勉强也能算是个合格的简介了,哪怕只是写上一句“本书是yy作品,保证精彩,保证更新”,那也比没有简介来得强。
最后,说一下简介中广告的问题。随着作者间交流的加深,互相打广告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有不少广告是直接加入简介的。只是,这种行为到底是否有利呢?编辑认为,这是利弊参半的事。
首先,简介广告,是有效果的,在自己的简介里广告,一般也意味着得到别人的简介广告,这样,对人气多少是有点帮助的。但同时,这样的广告,尤其是大量的广告,会极大程度地影响简介的质量,或许会使一个本来很精彩的简介成为一大堆让人看了头晕的文字。这样,在人气上其实是有损失的。此外,简介中出现大量广告,也会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作品的申请签约或上各种推荐不利。
综合利弊关系,交换少量广告,是有利的,但一定要找对合作对象,要找那些人气作品来广告,如果对方仅有区区几个点击,那么和他交换广告,其实是吃亏了。当然,如果是人情关系,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是针对单部作品的广告,如果不是具体某一部作品,而是什么作者联盟的广告,那就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了,一旦出现这样的广告,可能会给编辑留下非常恶劣的印象,哪怕是已经签约的作品,之后也可能得不到各种推荐机会了。
如果能做好这几步的话,写好简介就不是问题了!
下面就这个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吗?(提问解答时间)(共4分钟左右)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写作中应该怎么使用符号
顿号
、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中国**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三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他是我们中国**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分号
、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冒号
、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
例: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问号
、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
、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怎么了,你?
例4:出来吧,你们!
例44: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应该是这样,我想。
引号
、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例4: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意引不用引号。
例4: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例4: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
、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例:我过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
括号
、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例: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例: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省略号
、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例: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如果能做好这几步的话,用好符号就不是问题了!
下面就这个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吗?(提
、、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