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这一媒介,盐层就不会稀释,食盐就不会析出,有害的矿物质就不会排除。南风一吹,吹走了“吾民”的烦恼,吹来了“吾民”的财富,盐业财富南风之功功不可没。)(《梦溪笔谈》曰:“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其势发屋拔木,几yù动地。然东皆不过中条,西不过席张铺,北不过鸣条。解盐不得此风不冰。”)。
帝舜心中好不快活!便与那百官一起,奏乐舞唱。帝舜拿起了帝尧送给他的七弦琴,抚琴高歌,唱起了他即兴心编的一首《南风歌》:
“陟彼三山兮商岳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来歌。
有黄龙兮自出于河,
负书图兮委蛇罗沙。
案图观谶兮闵天嗟嗟,
击石拊韶兮沦幽洞微,
鸟兽跄跄兮凤皇来仪,
凯风自南兮喟其增叹。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明万历十五年(1591年),封疆大吏蒋春芳以巡盐监察 巡视河东时,酌立盐池管理制度,大修池神庙。他在《新建歌薰楼记》中写道:“有虞氏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迄今洋洋盈耳。相传以为南风起盐始生……”自明肇始,清代、民国以降,帝舜已为民间公认的盐池之神。祭池神和唱《南风歌》,成了池神庙祭祀仪式上重要的仪程。每年二月初一、八月十五成了祭神的喜日。二月初一是潞盐生产开始cāo练卤水的季节,这一天开祭是为了企盼风调雨顺,盐业生产大丰收。八月十五主祭是庆祝盐业丰收。)
众臣随着他那悠扬的琴声和歌声舞蹈起来。正在酣歌舞唱,金石轰铿之际,忽然天气大变,雷声疾震,雨势倾盆。风力之狂,更无以复加。那乐器被狂风吹得四散零落,鼓桴在地上乱滚。乐工、舞人四处逃窜。百官苍惶失措,不知是何变故。大家都以为地壳又要变故了,天下的末日又来到了。
如此秩序大乱之际,独有帝舜依旧从容不迫地坐在那里,一手抱着钟磬架子,一手执着一个衡。仰天大笑道:
“文命治水之后,盐池面积扩大了许多,真是功高盖世!是也,是也,天下的确不是我一个人的。钟磬管石奏起来,亦能表示得出么?”说罢,站将起来,整理衣冠,向上天再拜稽首,心中祷告道:
“皇天示警,想来必定是为这个帝位传人的问题。苍天在上,我决不会私有这个天下。为天下之长治久安,为百姓之幸福安康,我一定会效法帝尧,择贤传位的。文命之功、之德、之能足以胜任。现借此之机,我将文命荐于皇天,祈皇天鉴察。若文命不宜当帝任,请皇天风雨有加,雷电更厉,以警我举荐失当。若文命能胜任,请皇天速收风雨,云散天晴。”
那帝舜的祷告刚刚一完,风、雨、雷、电竟全都没有了。yīn霾散尽,苍穹之上凝成了五彩,在日光照耀之下,形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祥云。南风徐徐,吹佛着千顷银波。帝舜大喜,失口说道:“帝位传人定矣!”帝舜用古代占卜的办法确定了他心目中的帝位传人,坚定了他传贤不传子的信念和决心(《夏本纪》: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群臣听了此言大惊,伯夷问道:
“帝之所言,似有退闲之意?”
帝舜道:“是也,昔先帝在位七十载,拔某于草野之中。代行帝职,传于帝位,是以天下为公也。今我年已八旬,还恋恋于此,不觅传人,是以天下为私也!如果这样下去,何以对先帝知遇之恩?何以对天下之万民?所以我要为天下百姓择好元首。”
伯夷道:“帝之所言,高风亮节,臣等亦很赞同。但帝年虽已耄耋,但精力甚健。为何遽萌此念?尚望能以天下百姓为重,永不退坡。若能如此,臣等不胜万幸,苍生受福无穷。”
帝道:“自古道:‘有备无患。’我虽还能动,但选择后继之人,已迫在眉睫了!”
群臣听了,不再复言。
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 [本章字数:2790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2 22:38:10.0]
----------------------------------------------------
第三十九回 禅位于禹
帝位传禹之事,帝舜虽说已经下了决心,但他总是觉得均儿未曾安置妥贴,必是禹践帝位之障碍。可是,要安置这个愚鲁不肖的儿子,帝舜确实很头疼。
那帝舜虽有九个儿子,都是女英及三妃登北氏所出的,还都幼小。娥皇没有儿子,女英生下长子均后,自幼就归娥皇抚养,娥皇对均非常钟爱。由于溺爱之缘故,娥皇对均凡事迁就,骄生惯养。使均不好学业,只图玩耍。加之这个孩子天资愚钝,娥皇虽时常教导一些东西,但教之不进,只好作罢。均除玩乐之外,就喜歌舞。如此不肖之子,帝舜将帝位传于他,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要将帝位传与禹,势必要先将均安置妥当。帝舜是个大智之人,岂有不知之理?只是有一难题,使舜忧心不定。要预先安置均,势必要仿帝尧待丹朱的办法,分封于国,放之于外。只有这样,禹践帝位,才无障碍。但将均放之于外,均儿德能甚差,娥皇势必偕行。这样,不但形成了父子分离,夫妻也暌隔两地,心中着实不忍。加之这些年来,娥皇体弱多病,禁不得再有愁苦之事,以伤其心。因此,帝舜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一晃就是几年。
帝舜二十九年,娥皇因疾病缠身已久,于仲秋之月撒手人寰。帝舜在帝都南苍陵谷选了墓地,将娥皇隆重下葬(光绪《永济县志》:“娥皇、女英陵:在县南苍陵谷”)。
国母葬礼,自然隆重非常,不需细讲。葬期一过,帝舜便封均于商,择日赴任。帝舜的一块心病总算取掉了。传位于禹,已无羁绊。一日视朝,帝舜对百官道:
“我自先帝上宾,恭陟大位,已有三十余载,现在年事已高,体力日差,实无精力来理这繁杂的国事。伯禹做事勤勉,儆戒至深,功劳之大,有目共睹。现在,我想传位于伯禹,诸位以为如何?”
百官都言甚善,唯伯禹再拜固辞。帝舜道:
“伯禹勿辞,此任非你莫属。洪水滔滔之时,全赖你之努力,你含辛茹苦,奋斗了一十三载,建立了这万世之功;平水以后,你统帅群臣,治国数载,励精图治,上下皆服;持家之道,你克勤克俭,为众人之楷模;处世之道,你仁爱可亲,进退屈身合于法度。待人接物,近乎人情,其行为可以为纲纪;宣导我的政教,以感化百姓,并且能比序其善恶,全是你的功劳。你唯其不矜,天下没有人能和你争能。 我既佩服你之大绩,又佩服你之大德。天之历数,就在你的身上。顺应上天之托,为万民之平福,你完全应该挑起这副重担,不可再有推辞。”
伯禹再拜稽首,仍推辞道:
“现在我朝之中,贤臣甚多,请帝将贤臣们每个人都卜上一卜,看那个最佳 ,未必一定是臣。”
帝舜道:“这个我早已考虑,占卜之法,自己先定了主意,再谋之于玄龟。现在我志先定,问之于众人,亦都赞同。鬼神许可,龟筮协从。卜筮之道,绝不袭吉,何必再去占卜。何况那日风雨雷电突降之时,我已问于苍天。天意人愿,都是一致,不必再有推辞。”
帝舜如此一说,伯禹只好从之。于是,帝舜择了正月上日,在先帝祖庙里,宣布了伯禹摄政。一切礼节,都和从前帝尧一样。
伯禹摄政以后,帝舜将伯禹单独唤入帝宫,嘱咐道:
“你现在已开始代帝施政了。重任在身,我有一些话想嘱咐于你。”
禹恭敬地说道:“愿听教诲。”
帝道:“在这个世上,最难做的是人,最难管的也是人。要想管好人,自己必先做好人。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自己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因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帝喘了口气接着说道:
“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人心是极危险的,道心是最微妙的。人心和道心,每时每刻都在斗争着。如果人心战胜了道心,就会堕落为小人。如果道心战胜了人心,就可成为君子。**全是人心,因此,人心势众。所以,一般人都是人心占据优势。做为首领,你不能和常人一样。一定要保持道心为重。必须成为大家的表率”
“道心是为善之心,要保持道心,就必须要执着一个‘中’字。这个中字,是帝尧当年传授于某的。道心虽是一个至善之心,但是,应起事来,不见得一定都对。天下有许多败事之人,一开始心并不坏。但做起事来或偏,或倚,或过,或不及。毫厘之差,谬之千里。就是因为不能执着这个‘中’字。”帝尧年龄大了,说道这儿便停顿了下来。歇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现在,你肩上的担子最重。第一要慎,第二要敬。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这三句话,我已试之多年,每每有效。你当取以为法。假使四海困穷,天禄亦从此永终了。尤其可怕的是这张口。事好是这张口,为祸亦是这张口。你细细琢磨,好好的去做吧,我就不再说了。”
帝舜的谆谆教悔,伯禹洗耳恭听,深表受益匪浅,再拜稽首。
伯禹主政以后,首件事就是恢复九州之治。他在治水的过程中,早已将九州贡赋规划妥当。帝舜执政之时,天下是分为十二州的,当时是经帝尧许可的。伯禹当时不愿与帝舜方略相佐。现在,他受命摄政了,自己以为正确的方略,就不可能不去实施。何况财为径国之要,而财又是由贡赋所出。因此,伯禹决定开始实施他的九州贡赋之制。
以前帝舜所制定的五瑞税赋之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实际上,诸侯们只是名义上接受帝君之令,然而却不能全部落实。诸侯肯服从帝令与否,一般不甚能看得出来。若某个诸侯有背叛,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当然,帝舜执政时,由于他以德服人,整个社会和谐有序,这种现象没有出现过。但其他人执政就不好说了。因此,伯禹不得不按自己的方略施政。
伯禹的这种办法,是帝都集权之法,在管理上比帝舜的方略要更进一层。九州贡赋规定,各地诸侯不但名义上受帝之统率,并且实际上每年诸侯国都必须拿出一定数量的贡赋上缴帝都。贡赋是有一定的规定xìng。实物的多少与种类,都是由帝来确定。如果那个诸侯每年必须jiāo纳的贡赋不能到位,即是背叛之据。
如果在以前,诸侯们还可有托词,可以推说道路不通,不能朝贡。现在则不能有这个理由。因为,九州的道路在大禹治水之时都已通好。各处之水,多数都与黄河相通。帝都就在黄河之边,各州水路,都能通于帝都。可以说是条条水路通帝都:
雍州到冀州,从积石山乘船,绕过从前的阳纡大泽,直到龙门山,就可以直达帝都了。
梁州到冀州,由西倾山的桓水乘船,经过潜水、沔水、到渭水,就可以由黄河入都。
衮州到冀州,只须在济、漯二水中乘船,即可以由黄河而达帝都。
青州到冀州,由汶水转入济水,以达黄河。
徐州到冀州,由淮水、泗水径到黄河。
扬州到冀州,由大江乘船入淮水、泗水,即可抵达黄河。
荆州到冀州,或由江之沱水,或由汉之潜水,穿山到洛水,即可进入黄河。
豫州到冀州,更为方便,径从洛水就可直达。在治水之时,伯禹已将此方略勾画于心中。因此,现在用之,则极为便利。
这种帝都集权的办法,其它人办不到,伯禹能办得到。因为,当时洪水泛滥,百姓面临xìng命之危的时候,是伯禹平治了洪水,保全了百姓的生命,保全了他们的土地。受人点滴恩惠,当以涌泉相报,亦是国人之美德。伯禹规定的这些贡赋,各地是决无异议的。再者,治水之际,伯禹曾亲临各地。且不说同甘苦,共患难,就是伯禹那种种神力,诸侯们都是亲身体验了的。即是想反抗,亦是不敢的。
第四十回 安抚三苗 [本章字数:27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3-12 07:07:49.0]
----------------------------------------------------
第四十回 安抚三苗
伯禹的九州贡赋之制实施以后,那些诸侯们对伯禹恢复九州,制定贡赋的方略纷纷响应,实施倒也顺利。唯只有那三苗头领成驹反抗禹的方略。成驹不肯遵例纳贡。为了抵制伯禹的方略,他还不断阻止南方各地为帝都纳贡上赋。
伯禹决定杀一儆佰,当即校阅军马,讨伐三苗伯禹即校阅军马,讨伐三苗。三苗兵士凭借天险,负隅 顽抗。
(上古时代赣江、鄱阳湖区域。三苗的先民。曾经凭借山川之险、水路之便,聚集四方百族,崛起于鄱阳、洞庭两湖之间,创建了一个负陆面诲、势力广被、声威远播的南方酋邦王国。是一支风格殊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三苗??南方稻文化的首创者。三苗酋长自称“有苗氏”,和他们最早发明水稻种植有关。三苗文化和华夏、东夷等地区文化形成过鼎足之势。)
(三苗先后与黄帝、尧、舜、禹竞雄于世。蚩尤曾在涿鹿之野和黄帝大战,血流百里。蚩尤被黄帝擒杀之后,苗民迁居赣江、鄱阳湖一带。帝挚期间,?兜曾为三苗诸侯,?兜曾发明鼓风机冶铜,被称之为“苗民”之父。当三苗再次重整旗鼓、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