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大饥荒的因素无非三种,天灾cc天灾和,就是把马铃薯,红薯,玉米穿越到晚明大面积种植,一样也挽救不了明朝的命运,国库空虚,百姓贫苦,整个国家的财富全在朱和珅们的手里,一个朱姓子孙一年挥霍几千百姓的口粮,上千万不创造任何财富价值的群体,占有和消耗大部分社会财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短暂的不平衡状态,用高产的作物也挽救不了危局,因为社会资源都是被垄断掉的,到不了最需要的那群人手里,而垄断阶级也不是想真心去帮助那群最需要救助的人,他们只是想维持这个危局而已,积贫积弱的危局是那么容易维持下去的,得多有能力的明君圣主才能做到。”于长江表情戏谑的说道。
张权贵不认同的说道:“明末的问题那毕竟是遥远的历史问题,今天的粮食安全与现在的每一个国人都息息相关。
要知道我们可是在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国内的粮食缺口一直在增大,现在缺口已达到1亿吨以上了。
每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工业化c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土地占用的速度会加快,而且占用的规模也会增大,国内的耕地面积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只有靠增加粮食产量这一个依靠点了,所以高产的马铃薯作为第4大主粮是毋庸置疑的。”
看着两个人的第一次争论,李林奇说道:“20年前我就听过,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句话,今天再次听见,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既然已经占用了这么多耕地,建了这么多房子,为什么房子还是不够用?房价上涨是因为房子永远不够住?
粮价下跌,是因为粮食是民生的根本,要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吃饱饭,这是民生责任。
这根本就不矛盾,是不是?
所以权贵你虽然炒房不种粮,但是又对粮食安全很担心。可我这个种地的农民到是没感觉粮食安全问题如此紧迫。
我看见现在食物浪费的很厉害,因为食物太廉价了,你家一年也要浪费不少食物吧。
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还有饮食结构,我更关心的是食品安全与饮食结构。
201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表明,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刚刚超过了美国,在我国成年人116患有糖尿病,美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3。
2013年国内有11亿糖尿病患者,在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523还未被确诊。
在1980年,国内的糖尿病患病率还不到1。
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在我们国家。糖尿病会增大患者罹患心脏疾病c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将会对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不明原因,跟白人或黑人相比,亚洲人体重增加到更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i)时就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这项针对国人研究测得的bi平均为237,而这个数值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
h一则认为,我国可能低估了体重超重造成的影响。因为在西方, bi指数25以上为体重超重,30以上为肥胖。
而对亚洲人而言,bi指数23就是体重超重,超过26就是肥胖。
国内的肥胖问题正在迅速加剧,专家们将它归咎于很多因素,高热量的西方饮食和快餐,人们驾车出行的时候更多,久坐不动的工作环境。
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每一个国人都有成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对于糖尿病前期,h一的诊疗指南并不推荐药物干预,唯一能够阻断他们继续演变成糖尿病的办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当一个人拥有一定食品消费能力和充分的运动时间时,要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
国内1亿多的糖尿病患者怎么产生的,无非还是饮食结构的问题,你们现代医学明显是瞎子,都整到基因遗传上去了,纯属扯犊子。
所以马铃薯就是再十全十美,这个高碳水化合物食材现在也不受待见,饭后马铃薯血糖的比全谷食品要高得多,全麦c糙米c老玉米c燕麦片中的膳食纤维可有全面平衡血糖血压的作用,马铃薯咱还是不谈它吧。”
张权贵面色严肃的说道:“2010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 116,在这些患者中知晓率仅为 301,控制率仅为 397,并且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高达 501。
糖尿病是由遗传c环境c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疾病,病因纷繁复杂。
也没有研究证明吃太多马铃薯容易增加糖尿病风险。”
李林奇戏虐的说道:“既然糖尿病是由遗传c环境c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疾病,病因纷繁复杂,查不出确切病因,你又凭什么确定吃马铃薯不会得糖尿病呢?
都是世界4大主粮谁也推脱不了责任。
算了,跟你也说不明白。”
于长江微笑着说:“要说这4大主粮与糖尿病的关系,我觉得玉米还是比较清白的,其它那3个倒是都有点说不清了,白米饭c土豆排骨,牛肉汉堡c薯条,都是经典绝配的垃圾食品。”
对于国内的糖尿病现状,每个人都很清楚,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张权贵想用复杂的现代医学去解释,但是没有人感兴趣听,因为都是无用的废话。于长江本想用中医的角度去解释一下,但是另外两个人肯定不会相信。李林奇更是懒得解释,对于可防而不可治的疾病,国人的态度都是一贯的直接无视,等得病了之后再说。
李林奇摘下一片花生的叶子,放在鼻子下面,细细的嗅着花生叶特有的清香。
“这长生果和营养之花的叶子都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所有的食草动物都很爱吃,在豆科之中这两个至尊的外号,可是名不虚传。我小时候放鹅,那些鹅群一不注意就都跑到黄豆地里吃豆叶,吃的都咽不下去了,还停不下来,你说这些鹅得有多么喜欢吃。”于长江也看着植树袋里面的17墩花生秧,接着又问道。
“这是什么品种,是关外的4粒红吗?”
李林奇摇了摇头说道:“是小粒黑花生,口感偏软,鲜甜无渣,高蛋白c高精氨酸c高硒c高钾等特点,这是客户要求种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